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越来越多人呼吁将「女神女王节」改回「妇女节」,这具有什么意义? 第2页

           

user avatar   tang-bao-er-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家在这个节日,最想对“成为女神的女生”说的是:

你要花钱买口红、护肤品,漂亮的衣服,一样都不能少才能把自己打扮成男生心目中女神的样子!
啥也别说了,快来购物吧!

商家对想成为女王的女生说:

什么,你不想讨好男生,只想当主宰自己的女王? 没问题,口红、护肤品,漂亮的衣服,一样都不能少!
啥也别说说了,快来购物吧!

总之,女神也好,女王也罢,商家最终指向一个意图——让你花钱买买买。

而如果把对象由女神、女王改成妇女,商家只能说一声:妇女节快乐。

这几个字没办法引起女生买东西的兴趣,毕竟在大部分“时尚人群”眼中,妇女更多代表的是勤劳、地位平等、半边天,和时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跟购物更是搭不上边儿。

说难听点,在有些人眼中,妇女差不多和大妈划等号了。搞不好还会被女生嫌恶的说一句:“去去去,叫谁妇女呢?”

女神女王改回妇女有啥意义?

妇女这个称呼能去掉商家赋予的商品属性,使女性回归到最单纯的意义,同时也能为广大女同胞们省下很多钱。


user avatar   feng-zhong-de-du-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3.8日女性学生放假,3.9日男性学生放假。(不论大中小学)

这样才能恢复妇女节的原貌。


user avatar   wo-dao-bu-liao-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实就是:

三八妇女节,实际上不只是女性的狂欢,更是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不断侮辱“妇女”这个定义,将其与“土”“年龄大”“苍老”绑定。以体现资产阶级的优越感,对劳动异化,侮辱!

然而,实际上“妇女”这个词是深深与“劳动”绑定。即使美国最初妇女节的宣传海报也是:力量、劳动这些元素。

看看,实际上都是一曲同工之妙。犹记那年第二国际还未修正,那一年无产阶级口中都是世界由我们创造。

说到底,之所以“妇女”二字成了忌讳的词,还是因为无产阶级再次被人踩在了脚下。


user avatar   kuolu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是我们终于明白了。

我们不是女神,

不是女王,

不是公主。



我们就是妇女。




女王需要臣民,女神需要信徒,公主需要国王父亲,

一切看起来美好的称呼本质上都是一个“必须依附别的个人才能存在的身份”


而妇女不需要。


user avatar   virtus-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妇女节本意是推动女性变为人。

在这个时代,让人民抛弃一系列女性非人认知任重而道远,相当一部分女性不为人并不是肉体受到了压迫,而是认知受到了压迫。

这个压迫同时来自男性,女性自身,并且往往还是没有被意识到的,意识到也需要时间改变。


比如:

女人必须XXX。

  • 女人必须文静。
  • 女人必须避嫌。
  • 女人必须会做饭。


女人XX就好。

  • 女人漂亮就好。
  • 女人嫁人就好。
  • 女人啥也不会就好。

类似的认知数不胜数。

一个平权男性和平权女性走进酒吧,女性不由自主收敛淑女了一些,男性忽然意识到什么,请对方喝了一杯,女性虽然想拒绝却感谢并接了过去。

很多人的活着有时候只是按照性别认知去演戏。


一些“聪明”的女性觉醒后不仅没支持女性成人,反而避险趋利,开创拳师职业。

平权道路艰辛且刻苦。


经过这么多年,这条路刚走出一些成效,资本出手了。

把女性再次从鬼,推为“神”。

不同的名字,同样的本质,都是认知的奴隶。

女性依然是市场价值最高,潜台词最容易控制,最容易下手,最容易被赚钱,最好欺骗的群体。

或许也不是最好欺骗,毕竟很多男性更容易欺骗。


男性也是非人认知的受害者,也是非人认知的奴隶。


大众在非人认知这一点本质上很难享受到人格独立对等的爱情,更多是屈服于肉体+认知+DNA。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的爱情游戏源于电视剧,玩过家家游戏。

这些年为什么结婚率狂降,离婚率狂升,都怪韭菜竟然聪明了一丢丢。

男女认知割接终究不能和解。


毕竟最底层的生存概念往往不一样,往往一边是寄生,一边是赋予,赋予的扛不住了,寄生的自然也玩完。

男性竟然开始抱怨,女性也更加苛刻,病态包装自己。

这场闹剧,误人终生,哪怕意识到错误,很多人终究积重难返。


按照这个社会阶段,未来将有相当部分人口终生无房,于是顺便就造就剩男剩女数量无比恐怖的奇迹社会现象。

就好像两堆小白鼠明明活的好好的,身体也挺健全的,却互相不往来。


青春来之不易,要寻找独特的灵魂,因为优秀的皮囊在这个年代怕是不稀缺,缺的是人生无悔的幸福。

因此,在改变认知层面,做一点,是一点,不嫌少,不嫌晚,是救人,也是自救。






不想这么严肃开点地狱笑话吧。



user avatar   zhuobihao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群奸商叫你一声女王和女神,就被夸上天了,乖乖把钱包里的钱全给奸商了。这哪里是妇女节,这简直是资本家节。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妇女节变成舔部分女人的节。

不要说大多数男性懒得舔,大多数女性估计也被舔不着。


另外,在高校,3.7为女生节,3.8为妇女节。

女生和妇女之间就一之隔。

我也不知道现代女性是太开放了,还是太蠢了。


再另外,情人节变成男的花钱把女的弄上床的节日。。。似乎也该改改?还是年轻人本意就如此?


user avatar   wu-qi-lin-8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然可以指责之前用“女神”“女王”代替“妇女”的那些女性如何掉进各种陷阱,但这没什么意思。

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要求抛开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也就是要求抛开那需要幻想的处境。——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我更感兴趣的是,“妇女”→“女神”“女王”这种幻想对应着什么“需要幻想的处境”(经济基础)。

“妇女”总被认为与“中年”“大龄”挂钩。所以我猜测,女性排斥“妇女”一词,根本上是年龄焦虑。

为什么“不要问女孩子的年龄”?为什么“不要问女孩子的体重”?因为女性的外貌焦虑、身材焦虑、年龄焦虑都要远远超过男性。

女性是被凝视者,年轻貌美对女性来说是重要的资源。所谓“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似乎暗示着“如果你年老色衰,那我可以抛弃你”。

相比之下,男性的年龄与外貌就没有那么重要。“老夫少妻”与“老妻少夫”哪个更常见?“大龄剩女”也比“大龄剩男”更被看作问题。


不过我们还常常听到职业妇女的痛苦的呻吟,评论家的对于新式女子的讥笑。她们从闺阁走出,到了社会上,其实是又成为给大家开玩笑,发议论的新资料了。
这是因为她们虽然到了社会上,还是靠着别人的“养”;要别人“养”,就得听人的唠叨,甚而至于侮辱。我们看看孔夫子的唠叨,就知道他是为了要“养”而“难”,“近之”“远之”都不十分妥帖的缘故。这也是现在的男子汉大丈夫的一般的叹息。也是女子的一般的苦痛。在没有消灭“养”和“被养”的界限以前,这叹息和苦痛是永远不会消灭的。
这并未改革的社会里,一切单独的新花样,都不过一块招牌,实际上和先前并无两样。拿一匹小鸟关在笼中,或给站在竿子上,地位好像改变了,其实还只是一样的在给别人做玩意,一饮一啄,都听命于别人。俗语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就是这。所以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所有好名目,就都是空话。自然,在生理和心理上,男女是有差别的;即在同性中,彼此也都不免有些差别,然而地位却应该同等。必须地位同等之后,才会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会消失了叹息和苦痛。
——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解放》

如果只是恢复“妇女”之称,却没有平等的经济权,也不过“招牌虽换,货色照旧”。


我又想起竹内好:

在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因为强调中国人讨厌“支那”这个说法,所以提倡在日本以“中国”取代“支那”。竹内好认为,关键不在于使用哪一个称呼,而在于使用者是否有理解中国的能力和感情。否则,使用“中国”同样可以表达日本人歧视中国人的优越感。为了使自己区别于这些依靠语词正确性来掩盖自己思想和情感苍白程度的日本人,竹内好说自己宁可放弃当年倾心的“中国”一词而使用“支那”:“语词并没有罪过。”“过去称呼支那,的确因而轻视支那了吗?今天依靠称呼中国,一定能保证不会歧视中国么?”——孙歌《在零与一百之间》

男性使用“女神”“女王”是歧视女性,但使用“妇女”就能保证不歧视了吗?


user avatar   li-xiao-d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月经贴”,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前后,都有女性应该过“女生节”、“女王节”还是“妇女节”的论战。

且这多半是发生于女性内部的论战。

总有一些超龄的小公举娇嗔着自己还是个宝宝,打死都不过“老妇女”才过的“妇女节”。

我劝这些宝宝们清醒一点好吗?你14岁之后就已经是妇女了,跟你的婚育状态没任何关系!

妇女,在官方辞典中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妇者,指已婚女子,女者,指未婚女子。

但是这样简单明了的概念挡不住社会,尤其是女性群体内部对“妇女”二字的污名化进程,品品前几年微博热议的#女生节取代妇女节#这个话题,就会发现:

未婚女性强行与已婚女性划清界限,从不与她们过同一个节,单独设立一个供未婚女性狂欢的节日,现在发展到要将两者共享的节日更名为未婚女性独享,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

不是每一种新的社会思潮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无数次证明,很多时候我们的思想都会开倒车,#女生节取代妇女节#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来细品渣浪对这个话题的描述,处处是陷阱:

1、其实与年龄无关,只要你对美丽、浪漫和温柔充满期待(潜台词是你或者爱你的人需要为此消费),还要有那么一点天真(你需要是个傻白甜的小公举),你就是永远的女生。

2、无论你处于什么年龄段,你的经历、你的身份,你的职业,每个人能做女生,每个人也都有做女生的愿望。

所以妇女到底是什么十恶不赦肮脏透顶的词儿,才让所有年龄段的女性都要执着做女生?还有我为什么又被莫名其妙地代表了?从小看TVB的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成为一个在职场上独当一面的成熟女性好吗!

3、妇女节这三个字的生理属性太强,相比较而言,女生这个称呼我更喜欢。

????生理属性是什么鬼,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会将已婚已育,或者是有过性经验的女性看得低人一等?怪不得现在还有人将妇科病与性生活挂钩,认为没有性经验的“女生”不会得妇科病。这种有色眼镜使得无论有无性经验的女性去看个妇科都自觉抬不起头来被人歧视。

在这些论战之中,我看到最多的话就是:道理我都懂,但我就不喜欢“妇女”这个词儿怎么了?我就喜欢女生这个称呼难道不是我的自由吗?

可是,你以为所谓的“女生节”是一个尊重女性、将女性宠溺成一辈子的公举的节日吗?

真是天真。

前几年山东大学出来认领女生节的起源,甚至伪造校史称山大的女生从1988年就开始过“女生节”,还将3.7的意义牵强附会为“三加七等于十,你十分甜。”事后已证明纯属杜撰。

再说了,1+9,2+8,4+6统统等于10,你咋不在那些日子过女生节呢?


事实上女生节的来源是某些高校男生在本世纪初的“发明”,因为他们猥琐地暗喻着从3.7女生节到3.8妇女节,意味着从女生到妇女只差“一日”。


很多女生不知道或者不记得这个起源,但是不妨碍高校男生们记得,且年年拿下流当有趣,以庆祝女生节为名,大兴性骚扰之实。




有人会觉得这些横幅是一种“宠溺”吗?我只能感觉到一种对女性整体的不尊重。

精明的商家迅速地捕捉到了相当一部分女性对“妇女”一词的抵触,意识到这是难得的商机。

拒绝做妇女,渴望做少女的审美趋势,意味着女性会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保持自己外表的青春靓丽之上,这种心理给了消费主义进一步鼓吹少女审美、污名化妇女的机会。

我完全理解消费主义对女性的洗脑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全年基本上叫得出名字的节日都变成了促销日,甚至还要发明出618、双十一、双十二这样不带任何遮掩,单纯让人“买买买”的节日。

但是,我反对将三八妇女节也包装成一个狂欢的购物节,因为部分男性和商家在这一天打着让女性宠溺自己、做自己的旗号,实则是在削弱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意志和力量,让她们只关注自己的外表,却忽视了三八妇女节对现代女性的重大现实意义,不容也不应被消解。

△德云社的孟鹤堂不清楚三八妇女节对女性的意义,很多女性自己也不知道不清楚。


三八妇女节的全称,学名是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注意劳动和妇女这两个词,现在女生节的宣传与这两个词的含义背道而驰,不少女性以妇女为耻,更以劳动为耻,心心念念的是如何成为被霸道总裁宠溺一生的小公举。

可是在上个世纪,有多少出身高贵的白富美们却在争取做劳动妇女的权利。

△一百年前各个阶层的女性走上街头,为所有女性争取公平的受教育权、投票权、继承权,争取同工同酬。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俨然是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时代,很多被现代女性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不用裹小脚、不用穿紧身胸衣、男女同校、接受高等教育、出门工作、当演员(包括戏剧、芭蕾舞、京剧等等)、有投票权和选举权、穿裤子、像男人一样跨坐在马背上、开车开飞机甚至是开坦克等等,都是女性们一点一点自己争取来的。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说的就是女性争取自身权利的故事。

简而言之,如果没有百年前那帮劳动妇女的抗争,今天的“女生们”,根本不可能有钱有闲地争论什么#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话题。

还记得《唐顿庄园》中小妹Sybil的亮相吗?甫一出场她就是在英国妇女争取投票权的混乱场景之中。


为什么Sybil会成为一身反骨的女权主义者?她转变的契机早就埋藏在剧情的线索之中。

我们总是沉迷于三位小姐的衣香鬓影,却常常忽略了当时她们身为女性,却从不被当做独立的个体所尊重。

因为她们是女性,所以她们没有继承权,她们的父母没有儿子的话,家产的大部分就得由家族中其他的男性亲属所继承。

而大小姐玛丽的婚姻大事也因为继承权的几度变更而几经波折,她无法随心所欲地选择爱情,否则她和妈妈妹妹极有可能在父亲去世之后被扫地出门……

因为她们是女性,所以她们被认为是心智不成熟的群体,不应该拥有投票的权利。

△反映美国妇女争取投票权的电影《女权天使》(Iron Jawed Angels)中生动反映了当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看法。

你能想象吗?英国虽然早就有女王,但是英国王室和政府却一直以强硬的手段对镇压妇女参政论者,他们认为,女性妄图参与政治活动是一种变态,根本不曾认真考虑她们的诉求。

于是很多女权主义者以绝食抗议,而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就是将她们逮捕下狱并强制喂食。

即便如此,她们依然前赴后继地去抗议,并且昂首挺胸地去坐牢,绝食。

△英国的妇女参政论者Pankhurst被警察逮捕的一幕,成为女权运动史上的标志性时刻。


为了向政府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她们不惜献出自己的健康、自由乃至生命。

1913年6月4日,多次坐牢绝食的女权主义者艾米丽·威尔丁·戴维森带着标语闯进王室赛马场,向国王乔治五世的赛马冲去,遭强力冲撞而死。

她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唤起了英国民众对妇女权益的重视,处境尴尬的英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了自己高压的态度,妇女运动得以蓬勃展开。

△艾米丽·威尔丁·戴维森的葬礼,万人空巷。


因为她们是女性,她们甚至连穿裤子的权利都没有。

所以《唐顿庄园》第一季三小姐Sybil穿着她自己选定款式制作的波斯式阔腿裤在家人面前亮相的那一幕,众人惊诧莫名的表情你可以理解了吧?在一战爆发之前,淑女是绝对不能在骑马和骑自行车之外穿裤装的。

这就是被宠溺的小公举Sybil 要努力成为劳动妇女的原因,她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她想要证明,女人并不是劣等的物种,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一样可以。

她不但想要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更想以自己的努力在这个世界上取得一席之地。

很多时候,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戕害并不是那么的明显,它们往往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幌子,以智商、体力、社会分工不同等借口对女性实行差别化对待,以保护之名,行弱化之实。

崇尚少女审美、污名化有性经验的“妇女”、幻想做被男性宠溺的小公举……等等,其实都是再次以男权社会的价值观束缚自我而不自知。

当某些娇贵的小公举听到“妇女”二字就觉得是对自己的侮辱的时候,大洋彼岸的小女孩们却纷纷打扮成当年争取投票权的妇女的模样,高举标语,迎接国际劳动妇女节。

△2018年3月4日,伦敦的小女孩装扮成了一名为争取女性选举权而斗争的英国妇女,2018年是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的一百周年。 ​​​​


看看下面这些鼓舞人心的标语,再看看我们对女生节和妇女节的争议,以及商家在所谓“女王节”、“女神节”搞出来的那些粉嫩嫩的促销广告,我衷心感到汗颜。




时刻提醒我们女性当以劳动为荣,不以妇女之称为耻,这就是三八妇女节不能被女生节所取代的,最重要的存在价值。



user avatar   lin-wei-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最后和程序员身边的朋友们嘱咐一句,就算程序员的工位再乱,也不要帮他整理。否则,当心会毁灭世界哦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




           

相关话题

  以当代人的思想批判八千湘女上天山是否公允? 
  如何看待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为什么不要跟女人讲道理? 
  35岁,还没结婚的女人是怎样的处境? 
  女人是否真的不需要「解决方案」而是只需要你倾听? 
  全国多地延长生育假/产假,只延长女性产假不延长男性陪产假,有用吗?生育假延长对女性就业影响有哪些? 
  如何看待《致命女人》里面的Jade? 
  如何看待“去父留子”这种新型观念? 
  女性不能露点的原因是什么? 
  全国各地普遍延长产假育儿假的现实背景下,女性该何去何从? 

前一个讨论
优质男畅销,优质女却滞销的现象存在吗?
下一个讨论
有大佬能指导一下新人的小说开篇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