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是镍生产商,常规来说这是套保,手里有现货的话就交割完事了。
然而事态如此发酵,我就去查了一下,青山的镍与LME的纯镍并非同一品种,这就是说青山手里的镍无法交割套保…
如是,那就要么壮士断腕,保证金不要了,止损出局;要么展期半年,赌未来一段时间镍价下降,这需要继续大量注资…
按理来说应该展期,但这需要多大的胆魄?
20万吨镍,一吨10w=200亿刀。
又或者,通过政治斡旋,让青山的镍可以实现交割?
可以让伦交所修改规则(毕竟港交所收了),or动用国内资源,置换青山手里的现货镍为可交割的纯镍。
个人感觉似乎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前提是如果zf想救青山话…
有些人跪久了吗
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厮杀,说是比不上外国人几百年腥风血雨
不在国际市场厮杀,说是只能窝里横,当个买办
青山集团违反规则了吗?交易所说停就停俄镍的做法在你们看来正确咯?
还有人提什么在操纵国际市场投机收割。只许洋大人操纵?你黄种人只配做下游挣辛苦钱?
一个个巴不得青山死,是青山死了对国家的新能源布局有好处?还是你能收到钱啊?
看着就火大
青山应对方式的猜想
传言青山被嘉能可逼仓。LME镍价暴涨,市场传言青山20万吨空头被嘉能可逼仓,损失80亿美金,或出让其印尼镍矿60%的股权!
且不说传言如何,我们就目前情况分析一下青山的状况及应对。
LME修改规则,斗争变成持久战,青山只需后移头寸。昨晚LME出了新规:无法交割头寸可以递延,这让逼仓成为了持久战。目前青山20万吨空头无法交货,从而被多头逼住。但是有了LME这条规则之后,青山可以无限延期。按照昨晚LME结构,C-10月价差在890美金,亏损不大。(1)如果镍价稳定在高位,本身青山印尼镍铁产量60万金属吨,虽然青山镍铁和高冰镍都无法LME交货,但两者计价都是按照LME挂钩,或可以转去生产可交割镍板,高价卖掉获利丰厚。(2)如果镍价跌了,青山空头损失减少。因此持久战利好青山。
投机多头打击交易所信誉。LME成立于187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此次逼仓性质极为恶劣,LME如果不采取措施维护正常交易秩序,LME信誉或将受到严重打击。之前经验LME有lending law规则,即持仓集中度超过90%的多头需要平价将头寸移仓,以缓解逼仓。
解决现金流后手很多,青山在出货不锈钢回笼资金。目前镍价暴涨,空头需要补保证金,需要充足现金流。但是青山是全球不锈钢巨头,国内+印尼产量1400万吨,营收超过3500亿。且青山印尼镍铁成本只有1000美金/吨,利润率预计超过50%,年利润预计为1800亿。期货亏损不算什么。目前只听说青山在加紧出货不锈钢,回笼资金。这说明问题不大,青山还有抵押资产等很多后手。
基本面:高冰镍陆续出产,中期并不过剩。目前镍仍紧缺,主要是青山印尼高冰镍出货量还不大只有4k吨,随着之后产能陆续释放,达到8k/12k,中期镍平衡会出现小幅过剩。
这事儿太匪夷所思了。。。
先是外国资本不计成本逼空离大谱,再是青山一天宣告调配充足现货准备交割更是离大谱。
已经不知道是谁在套路谁了。。。
其实看消息,青山的空单是20万吨,2万美元/吨(左右),你说真是高风险操作吗?其实也没有,其他金属(钴,铝,铅,锌,银,钢等)普遍没有涨到18年峰值的1.5倍。镍18年峰值1.5万,按常理涨到2.25万也差不多就到顶了。2万美元/吨附近的仓位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
3月9日,青山集团就用高冰镍置换够了“充足”的金属镍板。但不知道这个充足是双方愿意就此收手的充足,还是20万吨足以逼死多方的充足。
产能是有限的,钱是无限的。
而且,
实物交割还被各种限制。
。。。。。。。。。。。。。。。,,
做空如做贼…
别人玩期货都是空对空的金融对赌游戏,你这浓眉大眼家伙玩期货怎么还真的跑去交割实物啊。
我有一个建议,为了避免类似这种情况发生,同时也为了减少仓储交割之类的成本,建议以后欧美的交易所可以开发一种全新的金融产品,就和股指期货一样,纯粹对赌价格,到期交割就算现金,不交割实物。
如此这般,就可以全凭本事对赌价格,避免真的有人跑来交易实物,还需要大量的仓储物流费用。
科普的朋友很多,就不重复了,在这里说一个事情。
网上讨论的人很多,有说得有国家支持,不能让国际资本太放肆;有说企业把国家拉下场,挣钱时候不声张亏钱的时候出来。
这背后罗生门,很难讲清楚。
很多分析师跟每天住在董事长家或者和住在领导办公室一样,说得绘声绘色。
根据我从业经验,不能说完全离谱,毕竟谁还不认识几个公司中层或者处里的朋友。
但要是说一手资料或者打开了上帝视角,那纯粹就有点扯了。
根据在企业里的经验,真正的利益交换一般不会透露给中层,领导那里也不会搞得机关好像尽人皆知。
有一点倒是肯定的,出现了类似风险,行业里引以为戒、下次别闹大;自上而下的整顿是肯定跑不了的。
分析师一般都喜欢引用投资行业里的“马赛克方法”,利用零散的信息推论结果,有点侦探解题那意思。
怎么说呢,不能说毫无胜算吧,也得说是基本没谱。
说点更有用的,关于投资
大宗投资类似机会的赢家,属于冲突发生就连夜在研究行情的勤奋者。
属于精准预测冲突和经济走势的聪明人。
唯独不属于看到热搜了,冲进去的追高人。
以上,供参考
这事情挺有意思,说两句。
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对不对大家指点。
首先要明白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是什么意思,例如,现在原油100美元,如果你做多(也就是买入,看涨)你不需要付款100,你只需要交10元保证金就可以了,这样当原油涨到110,你的10元就变20元,如果原油跌倒90,你的10元就没了。说的简单点,就是赌涨跌。
为什么能这么做呢??因为价格的变动一般不会出现巨幅波动,100涨到110或者跌到90是需要花好长时间的,这时候市场的各方都来得及反应。
但是,如果真的出现穿仓,就是价格一瞬间从100跌倒80了,这时候客户的保证金10块钱不光没了,还倒欠10块。这时候就有意思了。
如果客户有钱,这10块钱自己掏了,就没事了。但如果客户破产了,这钱就要期货公司来掏,期货公司平时会提保证金以准备应付这种局面。
但是,如果100元瞬间跌倒50元了,那期货公司也会破产,这时候这钱就要交易所来掏。
我们来理一下这个关系,客户在期货公司开户,但期货公司在交易所开户,出现问题法律上是客户负责,但如果客户承担不了,就必须期货公司来背,但如果连期货公司都破产了,那交易所就必须自己背,这就是游戏规则。
好吧,现在极端情况就真的出现了。
因为交易所制裁俄国,所以货源短缺,价格看涨,这没有问题,但所有人都看涨,就疯了,极端情况就出现了,价格瞬间涨了几倍。这时候生产商要么交出现货,要么认赔出局,但如果生产商认赔,生产商就要破产。生产商顶不住,就要期货公司顶,期货公司顶不住,最后只能交易所顶。
如果生产商不认输,组织了巨额商品来交货,那就有可能空方大胜,价格瞬间大跌,结果就是购买方要破产。最后结果是期货公司顶不住,还是要交易所来背。
换句话说,多空双方都赌的太大了,谁都输不起,不管谁输谁赢,最终有一方要破产,而根据游戏规则,最后都是交易所要来背账。我们知道,现在都是公司制,都是有限责任,这时候即便老板真的有能力,都会让公司破产。
可是交易所怎么就落到现在的地步了呢??
这就是轻易的修改游戏规则的结果,根本就没有想清楚会发生什么,就轻率的修改规则,于是本来的各方只能根据自己的市场本能来操作,结果就是如此。
没办法,交易所只能再次赖账。让交易失效,再次把信誉拿来开玩笑。
从这个案例我们看到什么??
当今世界的经济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游戏规则已经运行多年,你轻易的修改,人的理解能力根本就无法预测会发生什么。或者人只是被意识形态绑架,不愿意面对现实。只有现实真正出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
更新:拔网线+回档了
“关系”很硬嘛!挣钱时闷声大发财,挨宰了就国家战略资源要大家一起保护?典中典了属于是
国内这些产业资本,靠着“关系”达成实质上的垄断,躺着收割普通人
然后去国外玩投机,全送了,等于国内普通人给国外打两次工
现在多头值得庆幸的是,镍板保质期长,又不太占地方,运回去可以慢慢卖。
期货市场大家空对空搞习惯了可能都忘记了,空头可能真的会给货。
先不说期现的价差,你说我一玩金融的,平时鼠标点点就把钱赚了,要是真买回来一堆货……以后碰见谁,还敢打招呼?
20万吨货拉到纽约,想想都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