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中国银行推出的「原油宝」产品穿仓,中国银行会要求客户补齐交割款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美:论防疫,我不行。玩金融,你不行。

中石化:你又不是加工企业,你为什么持仓到最后?

目测,国内诉讼+国际诉讼值得期待。


user avatar   nanxiaop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插一句:看完我的文章,强烈建议,一定要看评论,比我正文精彩多了。

==========原文=============

估计写完要被骂死,但想想,知乎上,还是需要点专业的声音,哪怕不是主流意见。

先怂下,说说中行责任。

1、其实不仅仅是中行,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在推广此类产品时,缺乏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也就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方便的开户、交易。

这点要向券商学习,创业板、科创板、ST、期权、股指期货,各种复杂的开户程序,反复的风险提醒。甚至期权,你开户考试不过,压根不给你碰的机会。

中行原油宝底层的WTI原油期货,本身无涨跌停,且国内交易时段,和海外主流交易时段不同步,风险的确不小。

2、风险提示过程欠缺

虽然中行发送了短信(下图,据中行朋友说, 从15号开始,每天发一次,连发5天),提醒风险,但对于大量非专业投资者而言,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并不理解。

这里再夸下我们券商,当年,南航认沽权证,虚值末日轮前,很多券商,不但短信提醒客户面临归零风险,而且要求电话通知,并全程录音。

那时候,多少股民,接到风险提示电话后,直接骂券商,说诱骗他们卖出权证。

即使这样风险提示,最后南航认沽归零后,还有不少股民,去监管、券商闹事。

说白了,把风险提示做到极致,不但是保护客户,更是保护自己。

3、过度营销

不少宣传,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是有点过头的。


好了,下面我要开始挨骂了。毕竟在互联网上,客观,意味着两头挨骂。

目前大量的分析,批判,我看了下,几乎没有涉及产品合同、法律法规、交易规则等。而且很多参与者,完全没任何期货交易经验。

其实,中行这个产品本身,相对其他银行,在产品设计上,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所以在极端风险面前,造成了巨大的亏损。但反过来,如果真反弹了,也是真能赚钱。

用一句话评价,就是产品设置,自由度极高,但又不筛选符合认知度的合格客户。

1、交割时间约定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很多人说“建行工行先跑了,中行垃圾,最后才跑”。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因为,你在开户时,合同上,就是这么约定的。

如这里风险提示的第一点和第二点,估计很多人都没关注。

再有,第九条:

注意,这次所有的矛盾,都来自这句话:合约最后交易日最晚交易时间


其他银行的类似产品,为了避免交割日的巨大波动,把移仓日提前了。(毕竟在期货市场,最后交割日逼仓,大幅度波动,和打雷下雨一样常见)但中行,把移仓时点,放到了最后,给了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权。

因此,根据建行、工行的规则,在4月20日,已经做空不了05合约了。有不少懂行的客户,正是因为中行产品最后一天移仓,有最大的交易宽容度,所以选择了中行这个产品。

微博上,现在还能搜到一大把,21号之前,抱怨工行建行,不能买2005合约的内容

但大部分没有期货交易经验的客户,完全不了解,中行提供的这种高自由度产品,真的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对外行,蕴含多么巨大的风险。

在4月21日,虽然中行原油宝交易,是晚上10点终止交易,但底层挂钩的WTI交易,是到北京时间,第二天凌晨2点30分。中行这个产品的移仓,也是按照合同约定,在这最后几分钟完成。

可惜,凌晨,油价暴跌到负。

如果那天10点后,不是从10跌到-40,而是从10暴涨到20,这批客户是赚钱的,可惜没有如果。

所以,中行的操作,从目前看,是遵守了上述合同的。

很多人对中行产品这些规则批判,可关键是,这些都是白纸黑字,早就公布的。只是很多人亏钱后,才知道这些规则。那怪谁呢?

而且,这个产品,那天做空是真可以赚大钱的。说明问题的核心不是产品,而是交易。

当然,这里必须要说一句,最终中行这个合同条款,是否能接受投资者民事诉讼的挑战,还是以法院的最后判决为准。


2、强平,这不是想平就平的

很多人质疑,为何跌到20%保证金,不强平。

先说下期货市场的强平,很多时候,是真平不掉。

要知道,期货市场,经常会发生逼仓。所谓逼仓,就是对手盘不和你交易,然后看着你,等着你,自己一块一块把肉割下来,送给对手盘,直到割下最后一块肉。

是的,这个市场就是这么残酷,而且不断的在发生。

关键这次,芝商所(CME),在4月15日发布测试公告,罕见修改了规则,允许出现0或负价格。

这就不是割下最后一块肉的问题了,是你下了地狱还要割肉。

当然,原油宝这个产品,中行的申明是:

按照协议约定,在进行“移仓和轧差”操作时,合约结算价由中行公布,参考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相应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期货交易所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
对于原油宝产品,市场价格不为负值时,多头头寸不会触发强制平仓。对于已确定进入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的,将按结算价为客户完成到期处理,不再盯市、强平。

当然,这个是否有效?还是那句话,以法院判决认定为准。

老南认识的一位,算是专业交易者,因为21号持有空仓,当晚,收到三条短信,提示风险。

另一方面,从交易角度,2005合约移仓,是很不理性的交易行为,尤其不少已经亏损的。

有交易经验的,要不早早自行移仓做6月合约,要不空5多6套利,要不平仓,等6月合约下跌后买入。

而持有等待中行移仓的,是真头铁。即使没那天的大跌,按照22点的收盘价移仓,那天巨大的升水,移仓到6月,也会腰斩。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

金融从业17年,看过太多非专业客户,幻想在专业的市场里发财,最后被吃的骨头都不剩。

从虚值南航认沽权证,到分级B下折(可惜,最后亏损投资人一闹,分级基金被废,分级A这么好的固收替代品,没了),到前阵子南方原油跟跌不跟涨,到今天的中行原油宝。

投资者教育,从来都是血淋淋的。你不上赌桌,别人抢你钱,是犯法的,你上了赌桌,别人抢你钱,是合法的。


==========

补充个知识点,中行当晚22点,原油宝停止交易后,底层WTI2005合约,使用的是:TAS(Trade at Settlement),原油期货结算价交易指令执行。

CME官网介绍如下:

TAS是一种非常用的报单类型,允许在交易阶段的任一时刻,采用结算价或包含一定价差的结算价,进行报单。

优势是:降低围绕结算价的不确定性,合约采用结算价或结算价附近的价格,可以在交易日中的任何时间点执行,而不必等到收盘。

缺点是,本次的惨剧。

==========

提个有意思的假设:

如果那天,跌负后,又暴涨,银行没有按照合同执行TAS结算,而是按照投资者的想法,跌到20%就强平。那这些投资者,是否会要求中行,按照合同,赔偿强平后,又大涨的损失呢?

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如果,只有严格执行合同,才是契约社会的根本。


user avatar   tian-ping-da-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点对于中行期货端交易细节的判断。

CME是有所谓的TAS结算指令的,我们抛去交易细节说结论,简单的来说这个TAS指令的作用,就是中行可以在盘中的任何时间,预先决定是否把交易价格锁定在夜里2点半的结算价。

好处当然很明显,中行对原油宝客户承诺的交割结算价格,是2点半CME交易所给出的结算价,而如果中行在期货端,通过TAS指令,提前就把自己的期货盘交割结算价格也定在2点半的价格,那么对于中行来说,理论上对客户就没有风险敞口了。因为净多头的客户按照结算价结算,无论客户在原油宝上盈亏多少钱,中行在CME交易所里都会产生一模一样的盈亏,从而这些盈利/亏损只好可以跟对客户那端互相抵消。

如果客户那边按照原油宝结算价大幅亏损了(即相当于原油宝端银行把客户的钱全掏自己兜里),那意味着中行在CME的期货端也会产生天量亏损,表面上来看中行这个期货端亏损,是可以通过对原油宝客户的盈利给抹平的。

但问题在于,客户那边真正产生的亏损,账上的现金是不够的,实际上是以负债欠款的形式倒欠银行钱,这样的话中行必须要把客户产生的欠款全部讨回,才能弥补自己在期货端的多头天量损失。

因此就发生了22号一早中行给全国客户发短信讨债,并威胁不还钱会上征信的行为。

而我文中讲的期货价格由正转负这种超出经验范畴的事件,也使得中行更进一步的无从选择,即使他在2点之前没有全部下单TAS成交,在黄金20分钟内,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和市场流动性,去处理为客户强平不强平的问题,最终也只好以TAS也好以市场价也好,结算在2点半价格,最终期货端大亏,客户那边要硬着头皮讨债(我判断多半结果是很多钱都讨不回来),最终这笔交易是要亏损的。

除非,除非,除非,中行做了一个骚操作,交易员硬着头皮把最低价顶过去了,20号晚上那个交易日根本就没把多头仓位平干净,留了很多多头仓位,等第二天价格涨上去了,那么中行理论上来说就赚大钱了。

但是我判断中行的交易员不太可能这么干,因为赚了钱是国家的,顶了风险是自己掉脑袋,犯不上。

所以我最终还是推测,中行真正的期货端相对应的仓位的平均成交价,应该还是在-37美元附近。

猜测中间的过程大概就是这样。



以下是原答案:

看很多回答都浮于表面没深入内核,我作为专业投资顾问,深度解读一下原油宝的交易机制问题。


网上的解读多把关注重点放在了Z行没有提前移仓、以及Z行为何没有强平、没有在当晚22:00停止交易同步交割上,但这些说法其实没有触及到本质的问题,对于做市商交易机制和风控机制的深入理解,如果理解这些我们就能知道Z行为什么最终弄了一个如此银行与客户两败俱伤的结果。

首先说明,以下的解读均为我基于交易机制理解的场景判断,不代表客观发生的100%事实,这件事与我也没有直接的利益相关。

实际上在这次的事件里,银行虽然理论上是可以把客户的仓位强行平掉的,但黄金时间窗口极为有限,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晚的时间线:

这是Z行原油宝05合约挂钩的WTI原油2005合约,在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2点-3点的分钟线图,一根k线代表1分钟的走势。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当时价格从正值历史性的开始跌破0转为负,是在北京时间凌晨2点08分产生的,接下来在仅仅20分钟的时间内,一直跌到了凌晨2点29分最低点-40.32美元。

说Z行为什么不给客户平仓啊,这种论调说起来容易,但遇到这种史无前例级别行情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首先短短的20分钟时间,价格一路向下没有反弹,剧烈下跌了居然40美元之多,要知道在前些天原油价格大跌后还维持在20美元附近,现在竟然在负值上最低点比20美元还多一倍。

我可以想象到,那天晚上Z行总行交易台上的交易员们一定是手足无措的,肯定跟部门领导电话不停,彻夜未眠。而交易部门在银行又未必有临场处置出乎意料大资金的权限,需要总行领导体系的支持,这种事情在夜里发生,确实来的太突然太猝不及防,冲击程度又太高了。

这20分钟,想必是这些交易员一生难忘的。

当然最难的是不明真相的原油宝客户,一觉醒来欠银行这么多钱,真是太惨了。

Z行现在出此下策,以当日价格最低点-40美元附近的-37.63价格去结算客户的仓位,恐怕也是因为交易员真正在期货市场上的平仓位置就在这附近而造成的。

这个事情如果说Z行作为做市商一点责任都没有,也是完全不合情理的,至少CME早几天就提示了期货价格可能跌成负值的预警,并在系统上做了调整设计,在这样的潜在交易机制上和重大临时风险变化来临之前,Z行是有可能提前对客户做一些预案去处理的,比如停牌、比如让客户在0元附近自愿结算等方法。

那么为什么原油宝这个产品,最终产生了这么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呢?我们来更深入的解读一下交易机制天生的问题。

首先,Z行原油宝跟其他银行的账户原油交易机制类似,都是挂钩于美国WTI期货(也有挂钩布油的这里就不细说了)市场的期货合约,跟银行的纸黄金之类的是不同的。

但是挂钩期货合约,不意味着这就是100%的期货合约,本质上而言这是一个做市商交易模式,也就是银行直接对客户提供连续交易报价,把风险承担在自己身上,客户在银行买入或卖出的钱,并没有直接打入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与外汇交易机制是非常类似的。跟期货和股票的代理交易方式则非常不同,期货和股票交易中,客户下单是直接被券商和期货公司拿到交易所中与全市场的其他投资者达成成交的,如果成交不了则客户交易挂单就失败了。但在账户原油这种做市商交易中,投资者是直接跟银行(作为做市商)成交的,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对赌行为,如果最终客户在持仓中赚了钱,那么做市商是要赔给客户相应的钱,同样如果客户持仓后赔钱了,那么赔掉的钱就是做市商赚到的钱。

这样看下来似乎觉得是个骗钱的买卖?其实也不是。常规情况下,合规的做市商们,会干这么两个操作来控制自己的风险:

1、在自己这里交易的全部客户,既有做多的,也有做空的,投资者相互之间是存在仓位对冲的,对于银行来说多出来真正的风险只有“净多/空风险敞口”。举个例子,在银行的全部做多的客户一共做多了10000桶原油,同时全部做空的客户一共做空了3000桶原油,那么其中有3000桶的风险就在银行内部互相对冲掉了。因为如果市场上涨,银行该赔给多头客户相应的钱了对吧,那么正好可以拿3000桶空头客户在上涨中赔掉的钱,来应对多头客户中其中的3000桶那部分。同样如果市场下跌,银行该赔给3000桶空头的钱,也可以拿多头客户其中3000桶亏掉的钱来应对。这3000桶的涨跌对于银行来说是0风险的。真正对于银行而言产生风险的是额外的7000桶没有对冲掉的多头仓位,如果市场上涨了,银行就要赔钱给客户。

2、那么银行如何规避自己的赔钱风险呢?这时候就要采取相对应的对冲手段。具体来说,在上面的例子里,原油价格上涨,银行是会给7000桶的净多头客户赔钱的对吧?那么银行就要做一个在上涨中赚钱的外部交易,来应对这个风险。怎么做呢?银行会去美国原油期货市场,相对应的买入7000桶多头合约,把自己的这个风险对冲掉,这样如果全球油价上涨,银行下单在美国期货市场的7000桶会赚钱,赚到的钱就可以拿来弥补自己对客户做市交易中需要赔的钱了。(多说一句,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是普遍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在做市交易中,银行的多头风险敞口,是要去外部市场做多来对冲的,有一些刚入门的投资者,认为任何的风险对冲,都是做多对应着同时做空,这是不对的。)

最近大家都知道,原油价格非常低,引发了好大一批之前不太懂的客户盲目的进入抄底,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在各银行的账户原油账户中,多头客户远远、远远、远远大于做空的客户,对于银行作为做市商来说,整个是一个巨大的多头敞口风险,需要去美国的原油期货市场上,下单非常大的期货交易多头持仓,才能对冲掉这个做市风险,直到银行的原油宝净多头客户把自己的原油宝仓位逐渐平掉以后,银行才能释放风险敞口,并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也平掉一些期货多头,避免期货比现货多反而带来额外风险。

但接下来问题就来了,银行的多头客户为什么在价格一路下跌中,没有被银行强制平仓呢?

我们来看一下账户原油的保证金规定和追保强平规定。

大家如果做过银行账户原油的话就知道,银行在账户原油中是要求100%保证金的,也就是说你开仓的时候是不存在杠杆的,买10万块原油,你就得交10万块的钱,跟普通的期货杠杆交易买10万可以花2万保证金就交易了,是不一样的。

我的银行朋友跟我讲的时候还特意说了一句,只有做空才会因为亏损被追保强平,做多是不会被追保强平的。

因为银行的账户原油是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的。在做多的时候,你买10块钱的东西花10块钱,价格无论是跌到1块也好,涨到100块也好,你的名义市值和你的资产净值都是相等的,保证金率都是100%不会变的。但是如果你在10块钱做空了原油,支付了10块钱的保证金,那么如果原油价格涨到15块,你亏损5块钱,你的保证金账户就变为5块钱了,如果进一步价格涨到20,你的保证金就归0了,如果涨到40,你除了保证金10块亏光,甚至还要额外再亏20块钱。因此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就会在你的保证金亏损到0之前,就尽快的把你的仓位主动平掉,避免产生额外的穿仓,让客户欠银行钱的情况发生,否则银行就要自己承担损失了,向客户讨债是非常麻烦非常困难的。

既然这样的话,为何这次做多的客户还会存在保证金不足而追保或者强平呢?

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后恍然大悟。银行的交易部门在设计这个机制的时候,肯定是只考虑了做空上涨追保强平的风险,万万没有想到,原来期货还能跌到负值,客户的做多保证金也可能不足。

在100%保证金的交易机制下,如果价格跌成负的了,那确实保证金会跌破0,你想一下,如果10块钱买了原油,交了10块钱保证金,那么在价格跌到-5块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一共亏15块,这时候你一开始的10块钱保证金就不够了,因此产生了欠银行钱的情况。

而上面我们讲了,银行在前期由于大量客户抄底带来的整体净多头倾向,一定是在美国的期货市场大量开了多头单去对冲自己的风险的。

银行如果没有对原油价格跌为负值做预案的话,随着原油价格跌为负,大量的原油宝客户保证金也会产生跌为负从而穿仓的问题,同时银行前期在WTI期货多单也会产生巨额亏损。

如果银行想避免这样的亏损,能做的事只有一个:在客户的保证金为负的时候尽快把客户仓位平掉,同时把自己银行在WTI期货上的多单也平掉。

很多人都提到了Z行对于05合约在晚上10点就停止交易了,但为何取下半夜交割价,造成如此之大损失的问题,我们把一开始讲的当天的时间线再拉长看一下。

上面是WTI原油2005合约在当天晚上的5分钟线,每一根k线代表5分钟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划出的十字那个时间,也就是北京时间4月20日晚上10:00,当时的价格还是正的11美元多。按道理来说,交易停止时间和交割时间,是有可能不一致的,因为在原油宝这种产品的交易时段内,对于做市商而言多空仓位是不断变化的,自己的净风险敞口也在不断变化,这种情况下先让客户交易暂停,有了确定的风险敞口再去期货市场上把确定的对冲盘逐渐平仓这种交易设计也是不奇怪的。

我们上面讲过了,价格晚上10点在正值11块美元的时候,其实后面即使是跌到1美元,0.1美元,逻辑上来说,原油宝的客户都是100%充足保证金的,并不存在非要给客户强平的问题。

但问题是这一天赶上了日内极其离谱剧烈的史无前例的行情。价格在下半夜凌晨2点08分突然跌到负值,并在20分钟内跌到负40美元之多,无论原油宝客户的负保证金程度,还是Z行自己下在期货交易所的单(如果Z行真的对冲下了大量多单的话),都可能会遇到快速的保证金不足,且产生难以想象的天量亏损。这种情况下交易员手足无措去平仓在最低点,是很可能发生的结果。

再次说明,上面均为我基于交易机制理解的一种假设,我不是交易部门当事人,无法知道完全的真相。

我们昨天写的文章《如何看待原油期货跌到历史性负40美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点开链接)中就总结过,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典型价格周期特点有以下3个:

1、牛市熊市时间都特别长;

2、跨周期长期复合收益不高;

3、阶段性趋势波动非常强,牛市大涨熊市暴跌。

一言以蔽之,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特点就是一辆长期过山车,适合投机,不太适合长期投资。

如果要用大宗商品相应的现货、账户品种、期货、基金去进行投机的话,那也一定要对各个品种的规则和交易机制极为熟悉,才可能避免踩这种无谓的坑。

最后,我们新竹理财是专业的投顾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家庭资产管理服务,这些品种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但不会轻易给客户使用,就是因为太复杂了,一般的家庭追求自己的财务目标其实有更好的方法,感兴趣可以联系我们。


觉得好别忘了点赞哦!

====================

作者介绍:我是吴清扬,金融从业十年,曾在某上市银行北京分行负责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部门多年,带领几百人理财团队服务从上市公司百亿身家股东到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为主的高净值家庭,期间主导设计发行了十几家上市公司融资项目,以及各种知名私募对冲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共计百亿,从银行离职后创立了北京帆贝投资,担任私募对冲基金经理主管投研工作,并创立了国内最早经营付费咨询服务的买方投顾品牌新竹理财,大幅改造了传统理财服务的投资逻辑和服务流程。对股票、债券、信托、衍生品、股权投资、海外投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投融资策略,具备很丰富的直接投资研究和产品设计经验,帮助过几百个高净值家庭进行全面、高层次的财富管理决策。

个人微信:xinzhutianping

财富管理公众号:新竹财富

个人内容公众号:天平大王砍投资

知识星球:天平大王


user avatar   speculatorjes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原油暴跌首先买单的,居然是中国人。

继昨天被原油跌到负值刷屏之后,今天大家又被中行原油宝导致投资者巨亏的新闻刷屏了,在这次WTI 5月原油暴跌后,中国银行原油宝业务持仓被强平,亏损据传高达上百亿,说好的开启财富增值之旅呢?原油暴跌本来应该是中国这样的需求大户受益,怎么成了买单的?

原来,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产品,产品设计挂钩美国WTI原油期货,但是等其他的机构和散户都做完了移仓换月,他们在最后交易日倒数第二天美市盘中才进行移仓换月,遇到了重大的流动性问题,导致投资者出现巨亏。

按照一般投资人的理解,投个理财产品,不管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的,心理预期最多是亏完,这次中银原油宝就搞笑了,不仅亏完,还要补一大笔钱,虽然是史无前例的黑天鹅事件,但我觉得银行这笔钱没那么容易收回来。投资人这会儿应该在翻宣传材料中的漏洞了,小客户拉横幅到营业厅闹事,大客户组团打官司,根据网络的截图显示,中国银行向投资者发送的结算价格是-266.12元,这对应的是-37美元的油价,根据中国银行的公告显示,他们将投资者的仓单留到了最后结算时刻,而没有能完成盘中换月。这意味着,市场上的其他玩家全都跑了,就中国银行自己死握着巨亏仓位。



啥意思呢,就是实际上就是银行根据油价设计一个指数,指数可以涨跌,成了一个可以做多做空开仓平仓的电子盘,然后银行作为做市商,偶尔还把价格人为做做调整,抽一抽交易的滑点和手续费,稳赚不赔。多头和空头一起跑过来赌。有时候,由于市场多空不平衡,就要拿出20-30%的持仓单位挂到外面的US赌场去,免得到时候有挤兑风险。结果这次这个挂单被外面的空头盯上了,利用了期货合约的规则进行逼仓,银行又“来不及”快速平仓,被CME和华尔街大鳄当成了待宰杀的肥猪,亏掉了客户的钱之后还要找客户索赔。

你看,中行强硬回应,亏损让投资者担着,亏了300亿后估计有大批人要来打横幅闹事了,卖理财注意要忽悠住亏光的主,多推卸责任。想闹事的你们给我听着,要钱没有,但我们保安很多,都配备了全套设备,专业团队,很能打,另外我们还提前协调了110严防投资者闹事。

如果投资者觉得中行相关部门做的不对,就去中行应聘、当领导,去纠正他们的行为。不要抱怨,每个人都是那唯一的光。不要吃中行的饭,砸中行的锅。不要给境外势力递刀子。

以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赌和博——如何科学抄底》,抄底有很多种技巧和方法,其中死得最快的方法就是凭感觉法,这种抄底法死的又快又彻底,因为往往感觉良好不设止损,死的特别突然。你所看到的很多东西只是别人想给你看到的东西,并不是真相。

你在投资某家银行的纸原油之前,人家会事先和你签订协议,告诉你买了这玩意儿后永远、永远、永远不能向银行索求实物,而且也不代表任何其他意义,只能在这一家银行卖出。

但是,营销人员说的时候,会告诉你涨跌都能赚钱,原油波动多有行情,与国际化接轨,是投资的新选择。我很难想象这些没有商品交易经历的人,能对商品交易的风险如此轻描淡写。这让我看到了P2P的良心,他只能惦记你的本金,还给你利息。原油宝连你钱包里的钱都给你算进去了。


现在这种情况下,一份更大规模的减产协议已经是迫在眉睫。这会使得,当前油价的走势更加不可捉摸。

比如今天,WTI六月合约,可以上涨20%之后转跌10%,仍然处于地狱级别难度。散户投资者别觉得自己艺高人胆大,想着看似鲜美的暴富机会,而亏掉本金。


你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这点在金融财经领域尤甚。索罗斯也说过,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

比如之前在中国四处演讲,大卖160万本《原则》的雷达里奥,掌管着上千亿美元的桥水基金。经常喜欢写长达万字的长文,被国内一些自媒体奉若珍宝的立马翻译成中文。达里奥曾经在三次大跌中通过做空赚大钱而封神,平常年份又捧得太高过去7年,桥水基金的收益率可以让你怀疑美股是否有大牛市。


在这里奉劝大家一句,高风险与大家不懂的领域少碰,特别是涉及到杠杠的领域,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你如果当真,很容易付出代价!


我是大牛哥,金融市场百晓生

有哪些知识,你知道后你的世界马上就不一样了? - 财经劲知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本书《非对称风险》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书的英文名是《Skin in the game》,来自于一句话:if you have no skin in the game, you shouldn't be in the game.
意思是:做决定的人,一定要是直接承担损失的人。

举个例子:
有两种游戏。
产品A:掷一次骰子,点数是几就给你几万。
产品B:玩一轮俄罗斯轮盘,没死就给你100万。
作为理性人,毫无以为应该选A。

但有一群刚从村里出来的楞头小哥,啥也不懂。为了好好赚钱,他们决定找一个“中间人”,让“中间人”帮他们做决定。作为回报,赚到钱的10%作为酬劳。

那这个“中间人”会如何为他们选择呢?
选A的话,一人能抽佣 (3.5 * 10%) = 0.35w。
选B的话,一人能抽佣(1/6 * 0 + 5/6 * 100)* 10% = 8.3w。
毫无疑问应该选B对不对?但选B的话,总会有人被崩。虽然挂的不是自己,但溅自己一脸血毕竟不够体面。于是他花给每人5w买了一份保额100w的意外保险。

这个“排队枪毙”的游戏,中间人的收益永远都是稳定的100*10% - 5 = 5w。
这就是资本的逻辑:资本厌恶风险,他总会去找一条稳定收益的路。
近年来,几次金融事件都是这个逻辑发展下来的。

08年次贷危机,就是这个逻辑。
举个例子:美国的购房者A向银行借100w,按揭30年,连本带利一共还170w。银行也担心购房者不还钱,所以把这套东西包装成“理财”,卖给客户B,约定:收你110w,以后客户A会分30年总共给你170w。
不管购房者A是正常还钱还是违约,银行必然能赚到10w块钱。
每个购房者都能赚10w块,稳赚。

今年风雨满楼的桥水基金有一个很厉害的策略:什么都买一点。
石油买一点,黄金买一点,股票买一点,期货买一点,债券买一点。
类似于“我把中国股市所有股票买一遍,就等于买的是中国的GDP”:只要这个世界还在发展,全球总经济还在增长,不管增长点在哪里,他都能分一杯羹。

中行的原油宝也一样。
当然他的策略粗糙一点:比如100个人买涨,50个人买跌。那其中就有50个人是“对冲”掉了,不管他们怎么操作,都是互相出钱。
至于剩下的50个人,中行就在国际原油市场上买50人份的看涨期权,对冲成本。
最终风险都被抵消了,中行稳定赚你的交易手续费。

参与者越多,中间人的收益就越高。
所以他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件事:把游戏做得要多大有多大,把参与人数拉得能多就尽量多。
哪怕这个游戏的本质是“排队枪毙”。

如何评价中行这件事呢?
具体事实,其他答案说得很好了,就不做重复。
一:作为“中间人”,中行是没有动力去做风险警示的,毕竟吓跑一个小韭菜,就少割一个韭菜茬。
所以在中行的宣传材料中,有意无意模糊了该项目的风险评级,没能做到足够的警示。
二:作为“中间人”,中行是没有动力做风险控制的。客户亏钱,对自己毫无影响,甚至反而客户投得越多,风险越大,自己得手续费才能赚得越多。
中行的操作规则制定,以及当天的操作,看得出是没多少风控意识的。
三:肯定会要求客户补交额外亏损的,除非闹大了银监会/法院干涉。
毕竟中行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当一个中间商赚差价,打工……哦不,赔钱是不可能赔钱的,做期货又不会做,就是做这种东西才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超喜欢这些小韭菜,买原油宝的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个知识点先罗列下。我个人的意见是可能中行在此次交易中得到巨额利益。因为暂时看不到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也可能被hx了),很惊讶所以试着写一下。

买多:买入石油 到期卖出给市场(假定为第三方),赚取差价

买空:向持有石油的人(第三方或多头)借石油,到期后还石油,如果石油下跌则赚到差价。

保证金:约定付以一定比例的金额来持有这部分原油。原油仍旧在市场上。当下跌或上涨超过了你持有的比例(且与你期望的走势相反),会让你追加保证金到可以继续持有为止。否则则会自动平仓。保证金清零为爆仓。如果市场上发生极端情况无法自动平仓,则会倒欠钱。

期货合约:到期交割商品的合约。比如2005WTI原油,就是4月底需要交割的合约。如果不换到下个月,那么你就到期提走实物原油。换到下个月,那么你一样要按当月月底的合约价格进行交割,只是交割完后你的持仓自动换入下一份合约中。

逼空:比如市场上石油很少,多方把它不断买下来,导致石油价格上涨。这时候,空方如果躺平,只能在最后赔付多方差价(事实上是不断追加保证金),那为了最后能少赔一点,只能迅速卖出并可能加入多方阵营买多。

逼多:与逼空相反。当判断多方没有资金接货时,空方将手中石油大量抛出砸盘,多方也迫切需要卖出货物平仓或是减少风险(往往发生踩踏)。因为没有买盘,价格会持续下跌(总有零星多头以不断变低的价格成交),直到空翻多为止。

翻多或翻空:如果空方认为价格太低,那么也会多买入商品(不仅仅是还),即使是实物也很香。如果多方认为价格离谱,也会变成空头卖出货物。

我们发现,在逼空和逼多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你的阵营的底牌有没有被别人知道,你是否比对面更有钱,还有就是你的阵营是否更团结,当然和外部因素也不无关系。所以在期货市场上,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鲜血淋淋的故事。早年沪交所的三隔板(胶合板),螺纹钢,可都是闹出过不少人命的。往往在最后交割的关头,一边搞来了几个资金大佬,把对面打得招架不住家破人亡,这里面的故事非常精彩,集中在2010年以前尤其是九十年代。

所以负油价怎么来的呢,快到交割的最后时间段了,加上大多数账户有bug无法买入负数价格(因为我可以买无限多啊怎么交割啊),这时候多方要把手里的石油卖掉了,空方太多了,觉得买来也没地方放而且没人加油,而且知道多方不会参与实物肯定会换期,多方一方面会自动平仓(自动不断向下询价直到卖出)一方面没啥资金去继续买多了,以至于价格一路向下直到负几十美元……

纸原油:重点来了!!!

带一个“纸”的意思,就是它是有私庄的。只是非常公开透明,价格锚定国际市场上某个产品。但保证金制度与那个产品不挂钩。一般银行如果只赚手续费和利息收益(因为保证金实际上一般都是一比一百的,少也是一比十这样),就会自动把客户下单的钱以固定比例买入产品但是!

注意了

理论上,中行可以完全不买wti的期货,完全坐私庄。

四个可能

1.中行非常非常非常不专业,完全无视投资者利益仅仅是人机操作,机器算法规定时间平仓规定时间代买入卖出。不坐私庄。赚了手续费(收益百分之一都难)。

2.中行坐私庄 仅仅代买入一部分wti产品对冲风险,赚了手续费和这次小白多头负油价的钱(收益五到二十个点)。

3.中行完全坐私庄,因为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直接去期货交易市场了不会买这么rz的产品,大概率是跑输市场的,所以坐私庄赚钱(收益五十个点以上)。

4.最可怕的来了。大家觉得这么个大行,会像那么多答主说的这么不专业么?任何一个期货新手都懂的知识和错误,中行会犯?

我觉得最近的行情,在知道自己本行盘面里多头和空头的情况(对的,你的资金在中行眼里是透明的,这是最致命的),完全可以在规定交割时间快到的时候,用本行多头的资金去在国际市场上逼空。两头赚钱(一期收益一倍以上)。

有这个可能性么?你觉得你要是银行家,或者这个产品的操盘手,面对这么大一块蛋糕,你会怎么做?


user avatar   lyuyou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大家要清楚,中银的“原油宝”产品说白了就是个“半虚拟盘”。

实际就是客户在中银的所有交易没有全部真正下单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里,那里的价格波动只不过是提供了该产品的一个价格交易指标而已。好比就是斗蟋蟀,芝商所的原油是那蟋蟀,我们捧着钱隔着太平洋看着它们撕杀,赌注却下在了国内的盘口。

一般来说,期货交易都是带杠杆的保证金交易。

为了方便没有任何期货基础知识的人能看懂,我下面先简单普及一下期货交易原理和如何计算杠杆倍数。

苹果是我们的交易标的物。

假设目前期货价格是10块一斤,交易一手单位是10斤。

你看涨(看多)苹果,那你正常情况下购买一手的话需要付出10*10=100,等于全额保证金是100元。

现在我们约定允许你每斤就收你1块钱的保证金,那么购买一手1*10=10,也就是说你可以仅仅付出10块钱拥有了10斤苹果期货的拥有权,那么10/100=0.1=10%,这里保证金比例就是10%,杠杆倍数就是10倍。

你看只要苹果接下来上涨到了11,你的收益就是10,上涨到了12,你的收益就是20。

这样是不是就放大了你的收益。然后我们再讲风险。

苹果一旦下跌到了9,你是损失就是10,这样你的本金是不是已经完全清零了。

所以,杠杆交易就是无形之中放大了你的风险和收益。

上面是看涨,相反你若看跌(看空)呢。

在苹果10的时候你借进来一手的成本是10,然后卖掉。

一旦价格下跌到9元,你再买进苹果还给借你的人,还给了对方等量的苹果,但是你用于购买花的成本少了10,是不是就意味着你赚了10。

这就是等于做空。

知道了这个基本原理,我们再说回到这次的黑天鹅事件。

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产品其实是全额保证金交易的,不存在任何的杠杆,也就是说你账户里有1万元,就只能购买相应份额的原油。

正常情况就可以理解为我假如是买多的话,我最大的风险是不是就那1万元。

做空的话就有所区别,假如原油价格不断上涨,1万元有可能就会亏损到5000,2000,0,甚至是负数。所以中行的产品里面对空头有一个约定,就是保证金低于20%的时候是有强制平仓的机制的,除非客户源源不断的补充保证金。

一般来说,我们的商品最贱卖也是白送吧,即为零。但是,命运就是如此的戏剧性,上周纽商所修改了交易规则,竟然允许商品交易价格为负值。这就为后面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现在说回到中行的虚拟盘。

一般来说,到中行的这个盘子里交易的人越多,对市场的分歧就越大,多空布局就越均衡。理论上假如一半的单子买涨,一半的单子买跌,那么对中行就越完美。为什么?因为不管原油价格怎么涨跌,总是两边完美对冲,中行不会有任何的风险,而且还可以美滋滋的收所有投资人的手续费。麻将馆里四个人自己玩,老板就在旁边收收台费,稳赚不赔。

但是一旦这个比例不对等,假设,40%的单子做多,60%的单子做空,轧差出来是不是有20%的单子是在空转的,这就是风险敞口。假如原油上涨,那没事,空单全陪,盈利就收归中行所有。但是万一,原油下跌呢?中行就得陪钱啊。所以,中行不会去冒这个风险,他会相应的把风险敞口在芝商所下同方向同数量的单子,用以对冲投资者的风险,照样稳赚手续费。

这样设计其实很完美。

可是,最近的原油价格经常性的自由落体下跌。

很多人觉得油怎么可以比水还便宜呢,就疯狂涌进去抄底,这样必然导致中行虚拟盘内的多单多于空单,中行只能跑进芝商所里把风险敞口的多单同数量的进了多单。

哪知道5月合约价格一路下挫,

击穿了0,直接收盘在了-37.63美元。

估计当时的交易员是懵逼的,毕竟宝宝对于这种历史也是头一次见啊,在价格极速下跌过程中,想平仓其实也已经找不到对手盘了。最后在-37.63这个位置把中行下在芝商所的多单给平掉了,与此同时在自己的虚拟盘里把客户的多单也一起平掉了。

此次事件给众多开设虚拟盘愉快的赚着佣金的银行敲了个大警钟,害的监管部门都已经发话了。

16:35:06
据一财:监管部门已要求银行自查产品风险,高波动原油不适宜散户投机。

这是我还原的此次事件大致情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微博:南蛮二叔,以后有更多的干货会写在那边,关于投资,关于时事,关于中美博弈,关于喜欢的。


为了帮大家更好的理解期货,我找到了以前设计的一个期货品种。


user avatar   dabai-z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WTI原油负油价的事情,本以为是美国资本在收割洋韭菜。

结果没想到这件事情绕来绕去,竟然还跟中行扯上关系。

因为在昨天WTI原油跌成负油价的时候,最后按照结算价进行交易的冤大头里,竟然有中行旗下“原油宝”产品的资金。

今天陆陆续续有中行原油宝的投资者表示,自己因为购买了原油宝,在前天晚上22点被银行冻结了资金账号后,今天收到银行通知要按照负37美元价格结算,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但要亏光自己的本金,还得倒欠银行一笔巨额债务。

今天网上流传的一张中行原油宝的投资者持仓结算单,显示如下。



从这张图里显示,这位仁兄持有2万手原油宝的5月合约,注意一下原油宝的1手=1桶,而非国际原油期货的1手=1000桶。

也就是他这2万桶原油,持仓均价是194.23元,那么他最早投入的本金是388.46万元。

但最后银行给他的平仓价是负的266.12元。

结果他这2万桶原油亏损920.7万元,扣除388.46万元本金,等于他还倒欠银行532.24万元。

本来我们还只是围观看国际油价变负的大瓜,以为是在割洋韭菜,结果没想到这个韭菜割来割去,竟然也割到我们国内来了。

也许你会问,中行难道真的跑去跟投资者追债了?

还真是这样。

网络上今天流传的原油宝客户收到的中行短信通知如下:

其中提到了,要多头持仓客户根据平仓损益及时补足交割款。

这个事情简直就是平地惊雷。

大家原本对负油价会倒欠钱这件事情,还只是将信将疑。

这一下子中行直接现身说法告诉我们负油价并非只是一个摆设,还真得倒欠钱。

那么这件事情上,中行是不是完全没有责任呢?

我来跟大家梳理一下中行在这波事件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

(1)中行没有提前移仓

过去两天的文章里,已经跟大家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国际原油期货的一些机制,比如移仓。

正常来说,不管石油基金ETF,还是银行的纸石油产品,都会选择提前一礼拜以上去交割。

这主要是因为,石油基金ETF和银行的纸石油,都是压根没想过要参与现货交割的纯粹投机交易者。

比如说,全球最大的石油ETF基金美国的USO基金是在4月14日之前就移仓了。

国内除了中行之外,其他比如工行、建行的纸石油产品,也都是在4月14日就完成移仓。

4月14日距离WTI原油的4月21日交割日,是提前一礼拜。

也就是说,这类本来就没打算参与石油现货交割的石油基金,提前一礼拜移仓,应该说是他们业内的默认规则,或者说交易常识。

但我们发现,中行似乎缺少这样的交易常识。

作为一个不可能参与石油现货交割的投资产品,中行居然匪夷所思的把旗下原油宝,拖到了交割日之前的最后一天才去移仓。

所以才会出现,WTI原油4月21日交割,结果中行一直到4月20日晚上22点停止交易之前,居然都还没有给客户强制移仓。

这不得不说,中行这样的操作,简直让人匪夷所思,甚至让人有点怀疑中行是否有最基本的责任意识。

否则哪怕只要有一点点为客户考虑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风险控制意识。

中行都应该在20日晚上22点停止投资者交易之后,进行自动移仓,因为这是原油宝投资者最后的逃命机会。

(2)22点停止交易

中行在这件事情,最被人诟病的不仅仅只是缺乏业内操作常识没有提前移仓。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中行在20日晚上22点就停止所有原油宝的交易。

但今天中行公告的结算价,却是按照21日凌晨2点半的最终结算价,也就是负的37美元去做结算。



这就挺让人目瞪口呆的操作了。

因为首先,中行愣是拖到交割日前一天才移仓,本来就很缺乏业内常识。

那么作为最后一天移仓的纸石油产品,本来就完全没打算交割现货,为何要在22点停止客户交易后,不自动移仓,而是非要等到凌晨2点半的结算价呢?

本来石油期货交割日最后一天价格容易出现剧烈波动,就是一个常识。

一款不打算交割现货的产品,不说提前一天移仓,反而等到最后一秒结算。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居然不给客户自主平仓的机会,这背后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因为20日晚上22点之后的WTI原油,正好是波动最大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下图看出来。


上图是美国时间,截图里的十字线位置,就是我们这边时间20日晚上22点的时间点。

当时的价格是11.68美元。

而在10点之后,石油价格就开始暴跌,连续跌破了10美元、5美元、1美元,乃至最后跌到了负40美元,而最终收盘于负37美元。

但就是这样最后关键时刻,中行居然停止了原油宝投资者进行交易的权利。

也就是说,投资者只要在22点之前没有逃命,那么22点之后,原油宝的投资者就会陷入一种“任人宰割”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里,原油宝的投资者,不管油价跌多少,都没办法进行平仓,只能眼睁睁看着油价暴跌,不但得把本金亏光,甚至还因此倒欠银行巨额资金,整个过程投资者都没有任何机会来进行止损。

也就是说,中行的原油宝产品设计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这个缺陷导致原油宝本身所指定的“跌到保证金低于20%就自动平仓”的规则形同虚设。

本来这类产品都有涉及一些风险控制机制,比如油价跌到保证金低于20%的时候,会强制平仓。

有投资者去询问中行客服,得到的也是这类机械式回复。


然而问题就在于,20日晚上22点,中行停止了客户交易的权限。

由于客户不能交易后,油价一路暴跌,银行也没有按照保证金低于20%就自动强制平仓,而是眼睁睁看着客户账户资金急剧缩水,乃至开始倒欠钱了,一直等到收盘最后一刻,才参与最后结算价格。

这个过程里,中行原油宝产品的“保证金低于20%就自动平仓”这样一个最后的风险控制机制,就这样成为了摆设。

另外别说跌破负油价的时候,中行强平不了。

因为原油宝投资者买的是“虚拟盘”,是银行按照国际石油期货提供的“仿真数据”,只要银行想平,是肯定平得了的。

银行平不了的,只是自己在外盘下的真实交易单。

所以,在油价跌破0美元,投资者账号保证金不足20%的情况下,银行不能因为自己外盘平仓不了,就不给内盘的投资者强平。

这本身就违背了中行制订原油宝里的规则。

但中行今天在回复这个问题的时候,却仍然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这不得不说,在这个问题上,中行是很难推脱自己的责任的。

因为本身中行原油宝的这款产品,在这件事情上明显存在缺陷。

而中行在整个事件中,过于僵化思维的刻板处理方式,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才最终导致事情出现这样的结局。

特别是这个22点之后不让客户交易,且在保证金低于20%也不帮客户强平的规则。

这就相当于,本来投资者打算从2楼跳下去,顶多只是摔伤。

结果银行把投资者给绑住了,不让投资者跳下去,然后还把投资者绑到了100楼,再推下去。

结局可想而知。

所以整件事情这样梳理下来,脉络其实很清晰了。

中行原油宝作为一款本就不打算参与交割石油现货的纸石油产品,却愣是拖到交割日前最后一天的结算价格作为移仓价。

且在移仓之前,提前整整4个半小时冻结了客户的交易权限,并且在客户保证金低于20%的情况下,也没有按照产品规则来帮客户强制平仓。

整个过程里,中行原油宝产品的风险控制机制形同虚设,这是这款产品很难推脱的责任。

所以,今天已经陆续出现一些原油宝投资者准备起诉维权的新闻。



那么这里投资者有没有可能维权成功?

这里我给个建议。

首先,中行在这次事件里,存在的过错,最主要的就是在客户保证金低于20%的时候没有自动平仓。

而这个规则是白纸黑字写在这款产品的规则里的。

因此当22点后,油价暴跌,导致客户保证金低于20%的时候,客户没有自动平仓,那么银行本身的确是存在责任的。

更何况银行提供给国内投资者的是一个“半虚拟盘”,不存在内盘强平不了的问题。

只要抓住这一点,银行的责任应该是没得跑。

正常来说有强平机制,投资者最多就是把自己本金亏光,怎么也不应该还倒欠银行这么大额的巨款。

此外,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4月15日公告支持付价格交易之后。

中行是否尽到了负价格可能带来的风险放大的风险提示义务,也是个问题。

包括合同里是否有写当出现负价格,需要倒欠银行钱的事情,也是个问题。

这使得实际上“客户保证金低于20%会自动强平”是投资者避免倒欠银行钱的最大护身符。

当然最后中行有没有责任,还是得交给法律去审判。

我也不是法律专家,以上分析只是我作为普通人对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而已。

(3)背后一些猫腻

另外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其实还有一些让人疑惑不解的地方。

首先,中行设计了一款不太符合业内常识的纸石油产品,不参与交割现货,却非要拖到最后一天才移仓。

其次,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4月15日突然修改交易规则,允许负油价。

现在看来,感觉会不会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看到了场内居然有纸石油产品不打算参与交割,却还准备拖到最后一天才移仓,看到了这样的冤大头后,预见到可能会出现负油价,才打算趁机把这些冤大头包圆了?

首先,类似中行原油宝的产品,国内目前看好像是只有这一家,但国际上应该也还有类似的产品和基金,包括一些不要命的少数散户投机者,也仍然会参与最后一天的交易。

那么其实,不排除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把这些参与最后一天交易的石油基金和散户投机者的仓位规模,透露给了一些国际大资金空头。

这才使得国际大资金为了吃下这些肥羊,合力制造了4月21日凌晨负油价的历史性一幕。

对于这个过程,我在昨天文章里已经做了详细分析。

那么最后被宰的这些肥羊规模多大呢?

我们能从CME查询到,最后高达77076手合约是按照负37美元的结算价在最后时刻成交。

至于之前其他负美元的成交数据,则还没算进去,只算最后时刻按照结算价成交的这个成交量是7.7万手。

按照WTI原油规则,1手=1000桶,也就是说在昨天凌晨2点半,最后时刻结算价成交了7700万桶原油。

而要知道,疫情之前的石油产量峰值也不过就是每天1亿桶的规模。

也就是说昨天凌晨2点半的那最后几分钟,就直接成交了将近一天的石油产量。

且这么大规模的成交量,全部都是按照负37美元这个当天结算价,进行交易。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7700万桶,全部按照负37美元成交,都是卖一桶石油就得倒贴37美元,总计要倒贴28.49亿美元,合计人民币约200亿元。

如果这7700万桶的多头持仓,之前平均按照20美元买入的话,总亏损金额高达315亿人民币。

不过这里面不大可能全部都是原油宝,我们也不清楚这315亿人民币亏损里原油宝占了多少金额,毕竟当前并没有披露原油宝的资金规模。

正常来说这315亿人民币里原油宝只是占其中一部分,国际上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的产品和一些纯粹投机的散户。

也许你会问怎么这么多冤大头,愿意倒贴钱卖石油,是空头在卖吗?

答案并不是。

实际上,最后时刻成交的7700万桶,大都是类似原油宝这样的冤大头,之前一直持单的多头平仓所致。

按照WTI原油的交易规则,昨天凌晨2点半是电子盘的最后交易截止时间。

而在昨天白天则是WTI原油参与现货交割的交易时间。

换句话说,所有不打算交割现货的“投机盘”,比如石油基金、小散户、纸原油,都必须在21日凌晨2点半的结算价去做最后成交。

否则你不交易,就必须参加昨天的现货交割,否则就构成违约。

因此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可能是国外资本精心设下的圈套,专门宰杀类似原油宝这样的不参与实物交割的基金和散户。

昨天文章也分析过,在油价跌破0美元后,由于很多交易软件出现了BUG,导致大多数人是没办法参与负油价成交。

这使得,一些国际大资金,只要利用场内资金多杀多,来极限逼仓,将油价斩杀到0.01美元之后,只需要用少量资金把油价砸穿0美元,那么市场上实际上就会出现没有接盘资金的现象。

所以,昨天凌晨2点油价跌破0美元后,油价就像是自由落体一样,毫不费力的跌破负5美元、负10美元,一路跌到了负40美元。

油价负越多,那么最后原油宝被迫成交所需要倒贴的钱就越多。

所以实际上,昨天凌晨油价跌破0美元后,成为了国外交易所的一个刷数据游戏。

利用一些交易漏洞,把油价砸穿0美元,再利用没人接盘的漏洞,直接用少量资金互相对倒的形势,直接刷数据一样,把油价刷到负40美元,使得最后结算价被定格到了负37美元。

这个时候,所有类似原油宝这样不打算参与实物交割,却又扛到最后一刻的资金,只能被迫按照最后的结算价,也就是负37美元去自动平仓。

多头平仓,就意味着卖出自己手里的持仓,这一刻多头成为了空头,成为了倒贴钱卖石油的“冤大头”。

所以,在昨天凌晨完成负37美元的结算价后,昨天白天的WTI原油5月合约的最后交割交易过程里,很快就涨出负油价,最终以9.06美元结束所有交割现货交易。



换句话说,这些国际资本在把冤大头宰完了之后,马上恢复一个正常价格来完成交割。

这实际上应该就是昨天凌晨负油价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就是一个资本血腥的游戏而已。

不幸的是,在这个资本血腥游戏里,我们国内有一些投资者,充当了冤大头的角色,不但被割了韭菜,甚至连韭菜根都被连根拔起,甚至还得倒欠银行钱。

在这个过程中,中行并没有完成保护投资者的应尽义务和责任,由于产品自身的设计缺陷,导致我们投资者成为海外资本随意宰割的对象。

也许你会问,中行既然都要倒贴那么多钱给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为何不帮投资者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把石油运回来?这样至少不用倒贴那么多钱。

但实际上,并不是中行不想去交割现货,而是做不到。

昨天文章用了油轮举例,但实际上WTI原油的交割规则,跟布伦特原油并不太一样。

布伦特原油是可以海上交易,如果交割规模足够大,中行也的确完全可以派几艘油轮去把现货交割回来。

即使现在全球油轮大都已经运满了石油,但只要中行出价够高,实际上应该也还是能雇到一些油轮,因为不管运费再怎么贵,都会比负37美元便宜不少。

毕竟现在国际油轮运价差不多也就是一个月7美元/桶的价格,远低于要倒贴的37美元。

但问题是,WTI原油是在内陆交割,交割地点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存储基地——库欣油库。

而库欣油库,实际上已经被人订满了。



目前库欣油库已经装满了70%的原油,但剩下的30%也已经被狂热的交易者给预订一空了。

这使得即使中行面对这样大的亏空,想去交割现货来避免倒贴钱的冤大头行为,也会因为订不到油库,而没办法交割。

这实际上也是WTI原油,之所以远走弱于布伦特原油的缘故。

因为布伦特原油至少还能派油轮去运,而WTI原油只要库欣油库存满,就会面临无法交割现货的

(4)不要去买纸原油

很多人在这件事情出来之后,都跑去感谢工行和建行,认为他们在4月14日自动移仓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不过实际上,工行当时4月14日移仓,也因为高达7美元的移仓差价被人骂得半死。

只不过现在有了一个更糟糕的对比,这就使得工行当时的移仓选择,变得高尚无比。

但实际上,不参与实物交割的石油基金和纸石油,要提前一礼拜自动移仓只是行业内的默认规则而已。

只是中行这次操作太缺乏常识,而非工行建行有多明智。

实际上,即使工行当时在4月14日进行移仓,当初购买了工行纸原油产品的人,一样也是笑不出来。

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个人在3月30日,按照当时油价超低的20美元价格抄底了。

但后来油价一度涨到29美元后,这名投资者爆赚近50%后,却没有选择获利了结,而是因为各种原因选择继续持仓的话,那么他的噩梦就来了。

首先4月14日,工行会选择自动移仓,也就是把投资者所持有的纸原油,从5月合约移仓到6月合约。

4月14日,WTI原油的5月合约收盘价是20.82美元,6月合约收盘价是27.91美元。

二者有近7美元的差价。

这使得当时以20美元抄底5月合约的投资者,在4月14日移仓之后,在持有同样市值原油的情况下,成本会凭空多了7美元,因为同样市值下持有的石油数量会缩减。

因为银行会自动帮投资者平掉5月合约,然后从投资者的保证金里扣掉相应金额,来购买高了7美元的6月合约。

所以,在4月14日移仓后,投资者持有的原油成本,从20美元被抬高到了27美元。

后来4月14日之后,国际油价一路暴跌,WTI原油的6月合约,虽然因为距离交割日期还比较久,没有上演负油价一幕。

但在昨天这个WTI原油6月合约,也一度暴跌到6.47美元。

所以,即使工行帮投资者在4月14日自动移仓后,这名投资者持有到现在,也会遭受76%的暴跌幅度。

相当于也被腰斩了两次,如果投资者投入了100万,那么持有到现在也只会剩下24万。

当然了,这个结局至少比中行的这个不但本金亏光,还得倒欠银行钱也要强得多。

但实际上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在前天文章里,有比较详细分析了,银行这个纸原油产品的一些隐藏大坑。

这其中,当前石油由于极端行情,全球石油都快存满了,导致现在原油期货不同月份合约的差价太高了。



比如当前WTI原油6月合约价格是11美元,但7月合约的价格仍然高达20美元。

价差近9美元。

也就是说,再过3个礼拜,如果到时候这个价差还是9美元的话,即使银行提前一礼拜移仓,投资者仍然需要承担高达9美元/桶的移仓成本。

这使得抄底原油,变成了一个看似鲜美,实则凶险的巨大投资陷阱。

因此,我个人从前天文章开始就不断跟大家呼吁,只要没有交割现货能力,就别去考虑抄底原油了。

不管国际油价跌得多低,在当前石油期货隔月差价这么高的情况下,抄底原油都不是一个适合小散的投资行为,更加不可能长期持有做长线投资,包括定投也是最好不要进行,否则这么高的石油期货隔月差价,会把你所有利润和本金吞噬干净的。

实际上,当前由于超低的油价,导致许多的投资者都蜂拥到了原油市场上。

大家都很简单的认为,20美元的油价比水还便宜,肯定不可能长期维持这样的超低价格,未来肯定会上涨。

这个出发点本来是没有错的,毕竟从石油现货的角度看,大周期的确如此,等疫情结束后,石油需求恢复,面对这样超发的美元,石油价格最多在一年后肯定会出现大幅度上涨。

但问题是,投资者投资石油,不像投资股票,没有投资石油现货的渠道。

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投资原油产品,都是关联到原油期货上。

而原油期货隐藏着无数大坑,等着对期货完全不了解的散户去踩,这会导致抄底石油,成为一个看似美好的致命陷阱。

特别在油价跌到只剩下个位数的时候,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对期货完全不了解的散户,跳入这个大坑里。

其实这已经有这个趋势,并非只有我们国内韭菜是这样,全球洋韭菜都是如此。



过去一礼拜,全球最大的石油基金,美国石油基金USO,一共流入了新增资金20亿美元。

全球大量韭菜涌入石油基金,而这类石油基金完全是不打算交割现货的。

这实际上导致当前国际油价最大的致命陷阱就出现了。

越多的资金涌入这类不打算交割现货的基金,就会让场内空头越有动力去做空石油价格。

这里要说到一个套期保值概念。

这个套期保值,是说原油现货购买者,比如炼油厂,他们在购买进大量石油现货的同时,通常都会在石油期货市场上下一份石油空单期货,来做套期保值。

这样一来,即使油价大跌,他们在现货上的亏损,完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上空单赚回来。

这就叫做套期保值。

当前国际油价暴跌,大量石油消费国都在抓紧时间去抢购供大于求的便宜石油。

比如我们正在加足马力全力把我们国家的石油储备不断的灌满。

在这种情况下,越多资金去储备石油现货,就会让石油期货市场上做空的力量越强。

而石油期货市场上做空的力量越强,就会导致石油现货的价格越低。

反过来让更多的资金加入储备石油现货的行列里,进而导致石油期货做空力量更强的恶性循环。

所以,当前购买这些不打算交割的石油基金资金越多,反而越有可能导致油价下跌,这是资本市场上比较匪夷所思的罕见一幕。

是建立在全球油都快被存满了,石油需求因为疫情骤减,极其罕见的一幕。

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疫情导致石油需求骤减30%的先例。

我们是在见证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幕。

所以实际上,当前包括美国石油基金USO在内的原油基金,都面临巨大的风险。

因为他们成了场内现货大佬都盯上了的香饽饽。

这实际上也导致昨天6月WTI合约会暴跌到6美元的原因。

因为很多人担心,6月WTI合约会不会重演负油价一幕。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

6月WTI合约,要么会在交割日前两个礼拜,就提前出现负油价。

要么6月WTI合约,就不会出现负油价。

这个原因在于,有了5月WTI合约的前车之鉴,再傻的投资者和原油产品,都不可能再去持仓到交割日前。

因为事实证明,负油价的确得倒贴钱。

这使得交割日前一天,场内现货大佬想重演昨天凌晨一幕,场内也没这么多冤大头去当他们的对手盘。

但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场内现货大佬这一次有可能提前动手,趁USO石油基金这类投机资金,还没来得及移仓之前,再把油价砸到负油价。

这样的话,包括USO石油基金在内的所有投机资金都会被一网打尽。



而即使因为距离交割日太远,打到负油价也不太实际,毕竟昨天凌晨这些空头是利用了交易所的结算规则漏洞,才导致那么多冤大头被迫用负的结算价去成交。

平时在结算之前这么久,正常是不会有多头愿意倒贴钱卖石油去平仓的。

只是在这样的一个极端行情,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不能低估这些资本的贪婪。

并且,我估计这些国际大资本,如果想引诱更多人进场抄底石油,必然需要制造赚钱效应。

比如昨天WTI原油因为6美元的超低价格,随便拉回12美元,就等于是翻倍涨幅。

如果拉回18美元,就是涨了3倍,到时候肯定会出现很多媒体跟风报道国际油价大涨。

然而从20美元跌到6美元,再涨回18美元,这真的叫做大涨吗?

只是这些国际大资金制造舆论,引诱更多的人抄底。

这样抄底的人越多,他们就有越多的动力去做空。

对此,大家只要记住一点。

在疫情结束之前,石油需求恢复之前,全球石油存满问题解决之前,国际油价很难涨过30美元。

即使俄罗斯和沙特接下来进行更大规模减产,也只能维持油价在20美元上方的不崩盘底限。

真正导致国际油价萎靡不振的是石油需求骤减问题,和石油即将被存满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投资石油只会是一个美丽的陷阱而已。

(5)低油价的一些好处

因为原油宝这件事情,太让人糟心了,白白流失了大量国内资金,喂饱了海外大资金。

所以这里也顺便说一下当前国际低油价对于我们的一些好处。

上面提到过的一个循环。

也就是石油现货价格越低,储备现货的资金越多,会导致石油期货市场上做空的力度更强,最终导致现货价格更低的一个循环。

这实际上对于石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国是最为有利的一种循环。

而我们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无疑会是这样一种循环的最大受益者。

根据之前规划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要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规模,同时,目前中国已经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约能储备原油3325万吨。

本来之前中国是规划今年把战略石油储备提高到5.03亿桶,而要知道,去年我们也才2.4亿桶的石油战略出别量,已经提高了一倍。

但由于国际油价暴跌,之前一些机构预测,在今年底中国有可能把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进一步提高到11.5亿桶,完成100天的石油储备规模。

也就是说,今年我们有可能把石油储备在已经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再翻一倍。

因为这样一个导致国际油价不断下跌的循环,会更有利于我们去加大进口石油力度,来把我们新建这么多的石油储备罐给灌满。

这实际上是我们完成100天石油储备量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并且低价存油的一个很好契机。

之前说过,今年可能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实际上是“危中有机”。

这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对空头有利的事情===

中行设计的这款原油宝产品,在昨天凌晨的这匪夷所思结算里,也确实有空头从中获益。

之前也看到有下了空单的人晒了单子。

很多人说,不能只站在多头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空头呢?

甚至还有人举例说,这是多头这是亏不起。

但实际上多头也不是亏不起,要不是倒欠钱,估计也没多少人闹这事。

但问题你投资,双方也约定了最大损失就是本金,凭啥投资者还要倒欠银行钱?

这是另外一回事,确实太过分了。

而且,我并不是说空头不应该赚这个钱,或者中行应该把空头的钱讨回来。

本文只是跟大家分析中行这款产品所存在的设计缺陷。

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缺陷放大了空头可能存在的收益,就觉得这个产品不存在缺陷。

因为这个产品更是无限放大了多头可能存在的风险。

所以,我个人观点是认为,中行应该自行承担22点停止交易之后,客户所出现的损失,至少应该承担一部分。

至于空头在22点停止交易之后所产生的收益,中行是不应该或者无权去追回来了。

毕竟这是你自身产品缺陷的问题,因为你产品缺陷所导致的亏损,你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而你产品缺陷所导致的收益,那也是你自身的问题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中行22点停止交易,但又按照凌晨2点半的结算价结算。

这中间剥夺了客户4个半小时的交易权和决定权。

其实,只要中行不是在22点停止客户交易,我觉得这件事情中行就一点问题没有,反正完全由客户自己决定是否平仓,所有后果都应该客户自己承担。

但问题是,中行在22点停止了客户交易,实际上就剥夺了客户的交易权和决定权,让他在面临油价暴跌的时候,没有任何自救的能力,也没办法自己决定平仓。

这是整个事件里,中行最大的问题,以及这个产品最大的缺陷。

既然中行在公告里强调一切由客户自主决定,那么中行就不应该用一个存在缺陷的机制,去剥夺客户的交易权和决定权。

至于这个产品设计出来放大了空头的权益问题,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

现在这个事情出来了,是空头获益。

如果22点停止交易后,结果油价暴涨,那空头是不是同样也被放大了风险?

只不过油价再怎么涨,空头顶多亏到20%保证金就会被强制平仓。

但问题对于多头来说,油价跌破0美元,却没有强制平仓的机会。

也就是空头不可能倒欠银行钱。

而多头则可能倒欠银行钱。

这首先就面临一个多头和空头所面临承担风险不对等的问题。

这都说明这个产品本身设计是有缺陷的。

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缺陷,导致现在空头获益,就认为这个缺陷不存在,或者理应如此。

毕竟除了中行这个奇葩产品之外,其他绝大部分纸原油和石油基金,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要提前移仓的。

不参与石油现货交割,那么就需要提前移仓。

这是业内基本常识。

缺乏这种基本常识,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必然是存在缺陷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国外资金当成大肥羊盯上。

中行在这件事情,由于自身有缺陷的产品,导致自己的投资者,变成任由国际资金宰割的肥羊。

这是怎么洗都洗不掉的。

另外中行原油宝这类银行的纸原油实际上是半虚拟盘。

银行起到一个做市商的角色。

什么意思呢?

就是投资者在国内购买纸原油的钱,并不是真的直接投到国际原油期货里。

银行提供给国内投资者的是一个数据跟国际石油期货数据一样的“模拟盘”,并非真实交易,也就是所谓的内盘。

所以别说这些在内盘里强平不了,因为所有数据都是模拟的,只要银行想平是肯定平的了。

但问题是银行不强平呢?

因为银行收了投资者的钱,为了做风险对冲,会在国际原油市场下同样规模的单子。

所以,中行自己在海外下的多单因为跌破0美元的时候没人购买,强平不了。

也就是说,原油宝投资者内盘强平不了是假,中行自己外盘强平不了是真。

不能因为中行自己外盘真实交易强平不了,就不按照规则帮国内投资者在内盘里进行强平。

简单说,就是国内投资者通过银行的做市商角色中转一下,间接把钱流向了国际原油市场。

所以这次中行应该是为了对冲国内纸原油的庞大多单,而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下了同样规模的多单。

结果被穿仓了,倒贴了那么多钱。

这个性质其实更恶劣。

这实际上是国内投资者在为中行外盘的交易失误买单。

我都不知道怎么去洗。

==反思==

最后做点反思。

这件事情投资者自身也是存在缺乏风险意识的问题。

但问题是银行在宣传类似原油宝的产品时,都基本没有强调过风险,甚至当做理财产品去宣传。买原油宝的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玩意还能亏光本金,还倒欠银行钱。

只要银行没有提前告知投资者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就存在过错。

并且这次事情里,银行内部风控体系形同虚设,也是我们所需要反思的问题。

正常来说,如果是一个健全的内部风控体系情况下。

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4月15日公告允许负价格交易的时候。

银行内部的风控体系,就应该察觉到这款产品存在的致命缺陷,可能无限放大风险。

这些购买原油宝的人,不管怎么说也是客户,虽然说交易是自主决策的,但问题是,如果银行看到他们眼瞅着可能踩到前面的大坑里,银行有这个义务去帮他们在踩进大坑里之前竖一道防火墙。

毕竟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实质性流失了大量的资金,养肥了海外资金。

再加上这么多人倒欠银行巨款,必然引发社会事件。

所以从宏观层面来说,银行本就有义务去做好这样的内部风险控制。

在4月15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公告允许负价格交易的情况下,不管这个产品的负责人,还是银行内部风控,都应该察觉到这背后存在的陷阱,而及时修改产品规则,提前通知要提前移仓。

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行,所应该采取的正确行为。

而不是等投资者踩到坑里了,把所有责任都撇给投资者,自己通过协议把责任摘得一干二净。

另外有的人认为这样对空头不公平。

但本身原油宝里抄底的人,远多于做空的人。

所以,不做风险控制,就会导致实质性的资金外流,并且会导致更多的人倒欠银行巨额资金,而形成社会事件。

相比保障少数空头一夜暴富来说,避免更多人因此破产,才是银行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风控的存在意义。

风控不是去保障人们暴富的权利,而是降低人们破产的风险。

这也是为啥其他纸石油和石油基金都是要提前移仓,原因就是为了降低风险。

从这件事情里,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的一些金融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实在太过于低下,且不管产品风控水平,还是银行内部风控体系,都形同虚设。

最重要的是,没有一点责任意识。

希望各方引以为戒,吸取教训。

毕竟现在也金融开放了,那么多国际金融大鳄要进来,尽快提高我们金融从业者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就是我们最需要改进的事情。

金融业毕竟是挂名在服务业之下的,金融从业者还是需要有点服务意识,需要有点为客户钱财着想的责任意识。

国内为啥一直被人诟病金融从业者水平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把客户的钱当一回事,反正亏了也是客户的钱,经理只要能从中把手续费赚了,管客户死活。

像一些基金经理,把基民的钱亏光了,仍然可以从中大笔赚取手续费,不用承担一点责任。

不建立一套健全的责任问责机制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金融从业者的责任意识,很难培养起来。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我每天晚上9点都会发表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user avatar   xiayu15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后再补充一个想法吧:

就算是风险程度高到R6的理财产品,最多也是本金亏光,不会说倒欠钱的……可见,割韭菜,不拔根,是金融行业,且作为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我认为中行应该至少具备这个素质。

----------------------

鉴于回答有些啰嗦,表意不清,我先在头里简化以下观点吧:

首先我并没有买原油宝,没有亏钱,不是利益相关者,我只是就这个事情发表我的观点,个人观点难免偏颇,所以对于可能偏颇的地方,我接受批评,但是我不接受辱骂,谢谢!

1、客户既然进行投资,理应承担投资风险,你要抄底,抄错了,就要认亏。但应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

2、产品设计的确存在漏洞,主要两个,我简单解释一下:

第一,就是看似无杠杆,但实际可能出现杠杆。在1-无穷大

美原油是收取固定保证金的,比如7500美金/手,那么原油期货价格低于7.5,外盘就没有杠杆了。也就是你还是要花7500美金买一手。但是国内很多设计是按照价格来的,那么低于7.5,交易者付的保证金少于7500,银行是要垫钱对冲的。越接近于0,这个杠杆越高。如果是负值,如果按照价格算保证金,那我买一手银行不是还要倒贴我的钱?这是漏洞之一。也就是说如果外盘原油价格低于7.5,以价格市值购买不了一手原油,需要倒贴钱。这使得相对于美国市场而言,利用这个渠道投资带了杠杆。

第二个漏洞,就是假设没有杠杆就不会穿仓,所以没有设计强平机制。但是价格一旦为负,就会穿仓。所以产品设计已经和挂钩的市场的规则有冲突了,产生了风险,却没有强平机制。

以上两个漏洞,我认为是出现穿仓,以及部分客户穿仓被放大的主要原因。

3、在有这个漏洞的前提下,银行依旧按照原协议执行,而置因为设计漏洞,导致的如此明显的风险不顾,没有风控措施,任由客户穿仓,是为失当。

4、我主张客户承担设计漏洞之内的损失,而设计漏洞之外的损失,不应由客户承担。协议的遵守应该以规避漏洞为前提,存在设计漏洞,以价格不会到0以下为前提,导致强平等风控措施没有,或没有执行,银行是有责任的。

5、中行在宣传的过程当中,部分地方的宣传的确有诱导抄底的倾向,我在某评论下面有贴图,对于此,银行应该严肃处理。

6、我国有正规的期货市场,风控措施也很健全,那么这种类期货的手续费还奇高的平台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们事后值得反思的问题。

希望这次我说清楚我的观点了。

——————————

以下是原答案:

本身写着玩儿的,没想到这么多人看,我做一些修改严谨些吧:

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专业上,四个字评价:很不专业!

处理上,两个字评价:失当!

首先说对这个产品的态度:你在宣传产品的时候,是不是要跟客户强调这就是无杠杆的期货以及对客户的风险做出评级?客户又有多少人知道换月价差这回事儿?原油近月远月价差已经拉到了那么大,只要原油需求不恢复,你一个月一个月去换,价差一个月就能够吃你6美元。一个正常的原油基金,早就有一个合约布局了,绝对不会布局在一个合约上,比如美国的原油基金,当前6月合约5%,95%的仓位会在7-8月合约上。你中行怎么宣传的……各位可以自己去网上搜推介。就这样准备这么让客户去抄底,一个月一个月的换然后被成本拉死?那投资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是:价格可能没有动,钱没了。这不就是拿客户当傻子嘛?所以,有没有对客户相应的风险评估?对饮的风险等级又是什么?不搞这个,和看一个赌场有什么区别?这绝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好吧,kpi重要,那么第二个问题:交易层面,也就是不说产品,站在一个正常交易员的角度来看操作问题,哪个智商正常的交易员,在这么利空的环境下,在较大仓位持仓的情况下,会选择在最后一天没有流动性极易被逼仓的情况下换月?都需要提前换吧。最后一天这种情况谁不知道一边倒的行情就是很容易被逼仓的?所以这种操作,我认为只要交易员不是弱智,就不会发生。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弱智且和专业毫不沾边的失误?第一,这个设计是有问题的。这一点难道没有考虑到吗?第二,银行让不合格交易者进入了他们不能驾驭风险的领域,却没有加以保护。

产品方面,就算你平时都是这么换的,这个关键时间你没有敏感性?芝商所已经提前修改了规则,原油可以跌到0以下了,提前都告诉你了,难道你不应该警觉马上去换月?或者你产品设计弥补漏洞?以前假设不会跌到零以下现在会了,这个产品设计就是有漏洞的,不及时去弥补产品无杠杆穿仓的风险,这是多么的神经大条。你对应这么大的仓位,这个计划和应对措施都没有,这是什么产品设计水平?风控水平?我不知道。

我之所以做以上的评价,是因为我就是做交易的,我知道这样的换约,只要有基本常识和基本的交易技能,就不会发生,等着被逼仓啊……要是发生一次,这个人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所以,想对交易行为不合理,产品设计有漏洞,对风控麻木是这个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以,这已经不是专业性的问题了,就是让一帮很低能的人拿着已经因为交易规则改变而明显有漏洞的产品,存在侥幸心理不做应对,不控制风险,最终发生的悲剧!

以上,是对专业性的评价。

为什么说失当呢?因为出了这么大的交易失误,他们的解释貌似是在这个时间点换月,就是正常的,客户就应该赔钱。

但是,放在以往,没问题,规则改了,你的产品有漏洞了,你要应对啊。至少风控不能出问题。客户十点以后就不能交易了,那个时候价格在零上面,外盘还在走,客户已经没办法处理了,但是中行完全可以在外盘零桶附近做对冲风险啊。同时,外盘是固定保证金,保证金是你对价格波动的。如果你以价格收保证金,零附近就能买无限多,这个风险也会放大,因为你无法对冲这么多。这两点,都没有做规避的。

我觉得中行应该的处理方式,是告诉客户这个中间的整个过程,以及整个机制,整个流程,客户如果还愿意赔钱,那是客户的事情,你补钱,你不补钱,到零附近了,我可以强平,然后就这么去做。期货本身就有强平和补保规则啊。出现这么大的问题,你在无法确认客户能补保的情况之下又不强平,你凭什么觉得客户事后有这个偿还能力?所以管理这个产品的想撇干净,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这就是重大失误,风控的失职!

(这个产品22:00之后不能交易了,22:00当天价格还是正的。客户没有穿仓,22:00以后价格负了,客户不能交易了一点儿办法都不会有。中行不搞风控?你不风控就跟客户按照22:00的价格做结算也没问题啊,为啥要是一个客户根本无法交易到的价格?)

中行选择的,就是还是爸爸那样,这些都没有考虑,然后不管不顾,出事儿了,手一伸:我是秦始皇,打钱!把多亏的钱打过来!中间没有任何实质性预防措施。

如果就这么着客户赔你钱,客户傻!客户最理性的选择,是固定证据,然后打官司,并且向银监会举报,而银监会应该出面处理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对于一个专业的投资团队,管理一个不带杠杆的产品,只要交易员和风控正常,制度正常,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发生了,就必须追究责任。客户固然要承担损失,但是必须在法律层面上把这事儿讲清楚,不然以后银行理财谁还敢买?

道理很简单,原油行情不好,你可以给多头亏,但是不至于亏成这样。不至于穿仓!到穿仓的时间段,按照你定的规则,外盘还在走,你不让客户交易,客户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所以这种穿仓,一定就有风控责任!就像我们私募的产品,你要是破了风控线,谁管你怎么解释,风控一定有责任!一个道理啊

而且这样的产品正规吗?银行能代客户以这种方式做外盘期货吗?我不清楚,所以有此一问。然后,你可多可空,怎么保证中间的平衡?你不平衡怎么保证客户的利益在这个里面因为你的操作得到尊重?因为多头空头的利益本身就是对着来的。银行对这个明显的冲突和缺陷不管不顾,不就是开个赌场,自己在当荷官嘛?现在出事情了你规则又有漏洞,让被你忽悠来的赌客赔钱?不合适吧。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彻查!然后给出一个合理的处理方式!

以上。

———————————-

补充一些东西:看到有人说这不是一个基金,用户买卖自由的,是客户自己不平仓的,我没有看到合同,不清楚,上面的回答都是基于交易方面来讲的,如果中行只是一个平台,我在这个设定下谈一谈我的看法:

第一、如果中行只是收取点差和手续费,那么中行是做市商,做市商会把单子拿到国际市场去对冲,或者选择不对冲自己抗风险获得收益。这种交易模式,我的印象里面,好像是不被允许的。而且国内期货市场就有原油,交易不起,差不多走势的燃料油期货也有,为什么要搞点差这么麻烦,直接交易国内期货就好了,对不对?所以这类产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手续费这么贵,交易还不方便。

第二,这说到底还是期货交易,那么作为一个组织者风控这些都应该到位。比如我们国内的期货交易,期货公司是可以强平的,如果穿仓了,可以追保,期货公司要先垫钱。然后找客户追,一般都会给,不然肯定上征信。那么中行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期货?从功能看,就是期货,那么怎么就没有强平机制?这是说不过去的。特别规则已经告诉你无杠杆也有穿仓风险了。同时,当时外盘原油的保证金是7500美元一手,你按照价格来,在价格很低的时候,相当于你收的保证金比外盘收的少,那么这保证金的差额怎么来的,中行垫付的吗?这一点也是有明显问题的。

第三,即便只是平台,风控责任不可推卸,因为产品就有缺陷!原来的设计是没有杠杆,那么不会穿仓的前提,是原油期货不会小于0。交易所修改规则之后,允许价格到零以下,那么不会造成穿仓的假设就不成立了。既然有穿仓,那么就应该有强平机制,否则,就是有漏洞。这个东西就是在漏洞下裸奔。而且,-37已经是在很低的位置了,在到达这个点位之前,有大把更好的点位可以强平处理这个漏洞。你就憋着不强平,后面价格也回来了,为什么非要算在结算价所在的几乎最低点?这里面风控就有问题了。相当于因为设计漏洞穿仓,且在可以减少损失的情况下,造成了几乎最坏的结果


有人问我建议的处理方式,我想了一下比较稳妥的方式:

首先,你是投资者,你选择了做多亏钱你要认,所以不能无端让中行就把交易抹了。

其次,中行没有考虑到穿仓的情况,产品设计有漏洞,那么当天客户22:00之后是没有办法交易的,这段时间才打到了负值,所以,客户所有能做的操作并没有办法规避,那么中行的风控的确就需要担责了。所以,客户的全责,我认为应该以这个时间点为界。或者,就以0元为界,这对于客户相对来讲是公平的。因为这符合产品的假设,没有杠杆,是假定产品不会到0以下,以0元为结算,这个也符合产品的整体理念。

再次,这个处理方式中行不会有损失,因为这是对标WTI,那么客户的交易中行应该是全部对到相应的标的上面了,盈亏还是在客户,只是多少有变化,且不会穿仓。那么剩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跟客户解释清楚,不让客户额外有损失,我个人认为也比较可行。

最后,这种处理方式是有先例的,就是国内著名的327国债事件,最后就有类似的特殊的处理方式,即后面多长时间的交易作废。对于银行,客户的财产安全最重要,对于银行,自己的声誉最重要,不是吗?对了,327事件之后,当时的期货品种就被关停了,那么原油宝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正的原因是中行轻率的使用了TAS(Trade at Settlement)指令导致无法平仓,风控无法介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最后悲剧发生。


中行原油宝事件很多人分析了,但很多人都没讲到点子上,无法解释为什么中行会看起来那么愚蠢,下面我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指令。


TAS指令——中行原油宝事件罪魁祸首


这次事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原油宝在22:00就停止交易进入移仓阶段,当时价格10美元,但最后却是按照最后2:30的结算价进行的交易,-37美元。有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时间,40多美元的差价,为什么不早早卖?同时明明还有一天时间,第二天才是最后交易日,为什么这么急,价格低的不符合逻辑也要卖掉,为什么不能等第二天再卖?事后看来,第二天的价格马上就回到了10美元,说明前一天价格明显不正常,这不是冤大头吗?


原因很简单,中行在22:00的时候就已经把所有的单子都卖掉了,但是价格不是22:00的价格卖的,是按照2:30收盘结算价卖的。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原因是因为tas指令。


我在这里科普一下tas指令,抛去一些细节和变化,简单的说,tas指令就是可以允许你在交易时间内直接按照收盘结算价和别人交易,可以买也可以卖,即使收盘结算价还没出来。相当于买卖双方签一个协议,说好了我们就按照今天收盘价结算,无论多少。


中行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是因为卖东西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现在价格是10块,马上就可以按照十块卖掉,因为价格是波动的,可能你没卖完价格就变了。以中行的体量,要一段时间才能卖掉所有单子,这会导致每个客户单子的卖价不一样的,这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中行和客户约定了就按照当日结算价结算所有单子。实际操作中,中行不可能自己承担风险,如果自己一点点卖的话,可能会出现自己卖的钱不如结算价的情况,那样就要中行自己垫钱,这不可能的。所以中行每次都是用tas指令把所有单子提前锁在结算价上,这样就稳稳当当的了。


这次其实就是被人算计了,别人先用tas指令把你的单子都接下来,然后拼命砸盘,利用低流动性,把收盘结算价格砸到-37美元。最后用如此低的价格把你这么大的单子给吃了。


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中行不进行平仓了吗?根本就没法平,已经卖掉了,即使跌到20%保证金(平仓线)以下,也只能硬生生的看着,风控也无法发挥作用。


这个网址是这次事件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关于TAS指令的介绍,里面有文字和视频的详细说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下。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比如中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为什么不早点移仓?这个原因比较复杂,简单点说,中行当时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就想和工行等其他银行的产品做出差异,想尽可能的延长每单期货可操作的时间,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带来风险的同时也有更多盈利的可能。比如工行的产品移仓虽然比较早,风险比较小,但也失去了后面近七天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收益。所以中行思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并不是说中行就比工行他们蠢,而是二者设计理念的不同。如果不是草率的使用TAS指令导致了这次事件,正常情况下这个产品的吸引力还是很不错的。


这里也有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期货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金融产品,而原油宝是一个可以直接面对普通用户的金融产品,未必所有的用户能够懂得这里面的风险,是否有进行充分地风险告知?特别是如果不主动移仓,自动移仓带来的更大风险。


至于补救办法,我先出个思考题,假设放开对银行的所有管制,这种情况下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假设能够迅速筹集到足够的钱,把结算价格拉到了0美元或5美元会怎么样呢?拉到20,30美元又会怎么样呢?是越高越好吗?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和客户是利益共同体吗?最后到底谁会受益谁会亏损呢?


答案是,如果价格拉到了0或5美元,中行就可以成功的帮看多原油的客户保护部分资产,打击空头,20或30美元,就可以让看多原油的客户赚更多,空头损失更多,但这些操作也会让自己看空石油的用户利益受损,遭到他们的讨伐并带来合规方面的风险。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么做的话,赚的钱是客户的,但价格拉高之后,如果为此买的石油第二天不能以合适的价格卖掉,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亏损,所以对于银行,这是一个低收益高风险的行为,需要谨慎选择目标价格,相当于火中取栗。除此之外,这还会涉及到多条规章制度,需要相当高的权限并承担很大的责任,因此当时的值班人员不可能采用这个操作。只有当所有的钱都是私有的,不受各种限制时,才有可能通过这些走钢丝的操作补救亏空。




              

相关话题

  券商、投行喜欢招什么样的应届毕业生? 
  从银行贷出12万,先息后本。打算作为投资基金,有没好的基金或股票值得投资的? 
  2018 年格力电器不分红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 调查」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3 月 14 日,恒生科技指数跌幅一度扩大至 11% ,创多年新低,发生了什么? 
  如何理解「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明星有点名气之后都喜欢开火锅店? 
  公募基金经理做老鼠仓是普遍的行为吗? 
  VC、PE 怎么看待 FA ?什么样的 FA 更受 VC/PE 的欢迎? 
  如果你在一个国内二线城市拥有200万现金 你会做什么投资使今后不上班就能维持生活? 

前一个讨论
美国说疫情过后要和中国算账,美国的疫情锅真的能甩到中国头上吗?
下一个讨论
支付宝转账5000元,转错人了, 打电话联系对方,对方关机了,该如何要回钱?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