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曹魏的都城在哪,是许昌还是邺城?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ang-59-8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特别声明:

由于鄙人才疏学浅外加懒癌晚期,所以本回答的不少段落都直接搬运了宋杰老师《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一书中的原文,部分内容参考其他资料补充或修改,侵删。


综述

曹魏在正式代汉建国后总共设立有“五都”,分别为:洛阳、许昌、邺城、长安、谯县。

其中,严格意义上作为曹魏国都存在过的,只有邺城和洛阳。许昌虽然在曹丕时期发挥过临时国都的作用,但并不能视为曹魏真正的国都。

现对曹魏“五都”分述如下:

谯县是曹魏宗族诸夏侯曹的发祥地,曹操和曹丕都出生于谯县。谯县曾作为曹魏征伐孙氏的军事中转站。基于文人的特质,曹操、曹丕父子似乎都有一些乡土情结。建安十三年(208)末,曹操赤壁战败,退往江陵短暂停留后,于建安十四年(209)三月领兵至谯县休整。当年秋七月,曹操领兵驻扎合肥,又于冬十二月返回谯县。建安二十一年(216)冬十月,曹操南征孙权,并于十一月抵达谯县。延康元年(220)六月,曹丕率军南征,七月甲午日,军队驻扎于谯县,曹丕大宴六军及家乡父老,并于丙申日拜谒曹氏宗族陵墓。

长安是西汉故都,但有魏一朝在五都中地位一般。但由于其靠近蜀、魏边界,是抵御蜀汉北伐的前沿阵地,所以作为军事重镇意义非凡。

邺城是曹魏初兴之地,曹操平定袁绍之后,置霸府于此。曹操进位魏王之后,邺城便成为魏王国的都城,也是曹操时代最主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许昌在东汉时为许县,汉献帝迁都后改为许都。从建安元年(196)迎奉汉献帝至建安九年(204)攻克冀州之前,曹操的根据地一直在许都,与汉天子同处。曹丕代汉后改称许昌,并定为陪都。终魏一朝,许昌的政治、军事价值颇高,并设有宫室、粮仓及武库(别库),综合地位或仅次于洛阳。

洛阳是东汉故都,曾遭董卓兵火毁灭。从曹操开始,曹氏一直致力于洛阳的营建。曹魏代汉之后,洛阳称“京都”或“中都”,是曹魏帝国正式的首都。

以下内容太长不看的话,可以到此为止。


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曹操占领颍川、汝南,随即在许下屯田,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

许县是颍川郡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曹操接受董昭等人的建议,于建安元年九月迁汉献帝及群臣都许县,并改称许都。但此时的许都名义上是汉都而非魏都。

所以曹魏的初兴,还应当从邺城开始说起。

一、邺城——曹氏龙兴,魏武肇基

建安九年(204)八月,曹操攻陷邺城,次年正月攻灭袁谭,基本平定冀州。

邺城在东汉时期是魏郡乃至冀州的首府,既是商旅辐辏的都会,也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重镇。所以,曹操在平定冀州后,便逐步将邺城建设为自己的新根据地。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营建城池、兴修水利、安置移民、迁徙百官和将士家属,并建立了行政决策机构“霸府”。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邺城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使之取代许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京畿,同时也为日后曹氏建立魏王国并逐步取代东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平定北方回到邺城,自此开始大力集权。《资治通鉴》载:

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以曹操为丞相。

建安十七年(212)春正月,曹操平定马超、韩遂叛乱后,《三国志·武帝纪》载:

……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按:以上引文的括号内为《三国志》原文衍字。原文作“广平之任城”,宋杰著《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受战略研究》从之,误。本回答参考方北辰《三国志译注》、杨耀坤、揭克伦《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等资料校正。

东汉魏郡下辖15县,此次又增加15县,相当于扩充了一倍。此时的魏郡以邺城为中心,其疆域东达鲁西北,西至今河南中西部淇水流域,北到今河北中部,南抵黄河,方圆千里,为冀州之最。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成功逼迫汉献帝同意扩大冀州疆域。同年五月丙申,汉献帝遣御史大夫郗虑往邺城,册封曹操为魏公,并以冀州十郡为其封邑。据袁宏《后汉纪》载,汉献帝诏书令曹操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并加九锡,“魏国置丞相以下群臣百僚,皆如汉初诸侯王制”。

当年七月,曹操在邺城建立魏社稷宗庙。冬十月,分地域广大的魏郡为东西两部,各设都尉管理治安。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至此,邺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曹魏都城。

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夏五月,曹操又进爵为魏王,距离代汉仅一步之遥。而此时的邺城也就正式成为了魏王国的都城。

整个曹操时代,我们还可以从史书对其军事行动的记载中,看出邺城长期处于核心地位:

建安十年(205)正月,曹操平定冀州,八月出征幽州,冬十月返回邺城。

建安十一年(206)正月,曹操征并州高干,八月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次年二月自淳于返回邺城。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北征三郡乌丸,次年春正月返回邺城。

建安十六年(211)七月,曹操西征关中,平乱后于次年正月返回邺城。

建安十七年(212)冬十月,曹操南征孙权,次年四月回到邺城。

建安十九年(214)秋七月,曹操再次南征孙权,十月自合肥返回,当为回到邺城。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同年十二月,曹操离开南郑,并于次年春二月回到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冬十月,曹操又征孙权,次年三月“王引军还”。结合《三国志》前后文及《三辅决录》等史料,曹操此次返程的终点应当还是邺城。

建安二十五年(220)春正月,曹操于洛阳病故,留守邺城的太子曹丕继位。当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正式建立曹魏帝国。此后,曹丕、曹睿父子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帝国的中心转移到洛阳,邺城完成其历史使命,退居二线。

二、洛阳——汉魏故城,两朝帝京

建安二十三年(218)秋七月,曹操出兵西征刘备,同年九月抵达长安。经过汉中之战,曹操于次年十月自长安领兵返回洛阳,随即又亲率大军南征关羽,“未至,(徐)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建安二十五年(220)春正月,曹操再次回到洛阳。当月庚子日,曹操在洛阳病故,享年六十六岁。

清代学者王鸣盛据此认为,在曹操时代末期,魏王国的都城已从邺城迁到洛阳:

《文帝纪》黄初二年注引《魏略》:“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其实长安久不为都,谯特因是太祖故乡,聊目为都,皆非都也。真为都者,许、邺、洛耳。自建安元年,操始自洛阳迎天子,迁都许,备见《武帝纪》中,并每有征伐,事毕,辄书“公还许”。至九年灭袁氏之后,则又迁都于邺矣。纪虽于此下屡书“公还邺”,或书“至邺”,而尚未能直揭明数语,使观者醒眼。至二十四年则书“还洛阳”,二十五年又书“至洛阳”,其下即书“王崩于洛阳”。至其子丕受禅即真位,皆在洛,盖操之末年,又自邺迁洛矣。

但是,为《三国志》作集解的卢弼先生对此提出了异议:

王氏意谓建安元年迁都许,后又迁邺,迁洛阳。 而陈《志》、范《书》均失载也。不知《魏略》所云之五都为魏之五都,非汉之五都也。书操还邺者,冀州牧本治邺也,还洛阳者,军行所至也。《武纪》建安二十四年,尚有“军还长安”之文,然则可谓迁都长安乎?《文纪》延康元年,筑坛繁阳,受禅。黄初元年,初营洛阳宫,始幸洛阳。是为由许迁洛之证,初不如王氏所云迁邺迁洛也。建安以后,政柄固移曹氏,然犹奉汉正朔,不得以操之行止即谓为汉都之迁移也。王氏为失辞矣。

总体来看,王说“自许迁邺”的判断不差,而对曹操末年是否“由邺迁洛”的判断,当以卢说为是。

首先,此时的曹操在汉中刚刚折损了夏侯渊,又有关羽围困襄樊甚急,可谓焦头烂额。所以他第一次“还洛”后立刻就南征救援曹仁。估计曹操也担心,如果他回邺城休整的话,曹仁很可能会凉凉。

其次,曹操第二次回到洛阳后很快病故,清代学者何焯根据陆机《吊魏武帝文》及诸葛亮《正议》,认为此时曹操的健康状况堪忧,这很可能也是曹操来不及回邺城的原因之一。

另外,如果曹操后期真的以洛阳为都城,为何还要太子曹丕守在邺城?依照古人政治行为来看,这未免太不合常理。而且按照史书记载,曹操死后归葬于邺城外高陵,所以此时的魏都显然还是邺城。

对于洛阳在曹操时代的营建情况,当代学者潘民中的研究结论比较中肯:可以肯定,终魏武一世,汉以许为都,魏以邺为都,洛阳的总体地位远不如许、邺。但出于长远考虑,曹操此时已经开始着手重建洛阳。

建安十年(205)十月,坐阵关中的钟繇平定河东等地的叛乱后,就数次向洛阳地区移民;曹操西征汉中后,又将汉中八万余口百姓迁到洛阳、邺城安置。《魏晋世语》还有曹操从汉中返回洛阳后“起建始殿”的记载。这些都是曹操重建洛阳的佐证。

延康元年(220)曹丕率军南征之前,仍居于邺城。同年十月,曹丕受禅为魏帝,改元黄初。十二月初建洛阳宫,至当月戊午日才临幸洛阳。

此后,曹魏的政治中心逐步从邺城向洛阳转移。曹丕实施了以下一系列举措来巩固洛阳的地位。

一是在洛阳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后来,其子魏明帝曹睿也继承这一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对此,卢弼先生总结道:

(曹丕)黄初二年筑凌云太,三年穿灵芝池,五年穿天渊池,七年三月筑九华台,以开明帝大治宫观之渐矣。

曹丕在世的最后几年里数次南下东巡,并分别于黄初四年(223)三月、五年(224)三月、七年(226)正月三次回到洛阳。洛阳是曹丕的常居之地和百官治事所在。

二是继续迁徙人口充实洛阳地区。

《魏略》载,黄初二年(221)曹丕下诏:

立石表,西界宜阳,北循太行,东北界阳平,南循鲁阳,东界郯,为中都之地。令天下听内徙,复五年,后又增其复。

除民户外,士兵家属也在迁徙之列。如《三国志·魏书·辛毗传》载:

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据本条史料,应当有约五万户“士家”从魏王国旧都邺城所在的冀州迁往洛阳,如同当年曹操将士家迁往邺城一般。

三是降低邺城的地位。

黄初二年(221)正月,曹丕下令将往日的魏郡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这样就相当于削减了魏郡首府邺城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

另外,黄初五年(224)夏四月,曹丕还在洛阳兴办太学,培养人才,发挥洛阳作为首都的教育功能。《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

(黄初五年)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

然而终魏文帝一世,曹魏的宗庙依然滞留在邺城未被迁出。

曹睿即位后,于太和元年(227)在洛阳营建宗庙,至太和三年(229)完工,曹氏祖先的神主也随即迁移到洛阳。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

初,洛阳宗庙未成,神主在邺庙。十一月,庙始成,使太常韩暨持节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邺,十二月己丑至,奉安神主于庙。

至此,洛阳完全取代了邺城的政治地位,正式成为硬件齐全、名副其实的国都。

三、许昌——建安汉都,曹魏陪都

如前文所述,许县自建安元年(196)汉献帝迁都后改名为许都,直至建安九年(204)为止,这里不仅是东汉最后的首都,也是曹操的大本营。

曹操在世时,以许都为核心,多次攻伐张绣、袁术等割据势力。官渡大战时,曹操常驻前线,故安排荀彧留守许都,令其负责城池的守卫以及军队的后勤补给工作。

然而自献帝都许之后,许都就一再发生针对曹操的暴动。虽然悉数遭到剿杀,但未免令曹操心生芥蒂。建安二十三年(218),在吉本、耿纪、韦晃等人攻许事件之后,曹操很可能杀害了许多汉室官员,进一步架空天子,许都的地位也因此跌落谷底。所以当关羽威震华夏之时,曹操甚至动过将天子迁到河北以避关羽锋芒的念头,并不介意暂时放弃许都。

曹丕于220年受禅后,很可能将“许都”之称短暂地改回“许县”。黄初二年正月,曹丕下诏将许县改为许昌县。这就是“许昌”地名的由来。

虽然许昌从未作为曹魏正式的都城,但由于其对曹氏父子的特殊政治意义而被曹丕定为“陪都”。

曹丕在位时,曾多次临幸许昌(宫)。

黄初二年(221)十二月,曹丕“行东巡”,并于次年正月庚午日,“行幸许昌宫”。

黄初三年(222)二月,曹丕应当在许昌宫接见了鄯善、龟兹、于阗等国的使节,并遣使重新贯通西域。

当年三月甲午日,曹丕行幸襄邑。次月癸亥日返回许昌宫。八月,曹丕在许昌行在接见了因道路断绝而归降魏国的蜀将黄权等人。

黄初四年(223)九月甲辰日,曹丕又“行幸许昌宫”。

黄初五年(224)三月,曹丕从许昌返回洛阳,接着又于七月东巡,“幸许昌宫”。

当年八月,曹丕乘坐龙舟,亲率水军南下,接连巡视寿春、广陵等地,并于冬十月返回许昌宫。

黄初六年(225)春三月,曹丕行幸召陵,当月乙巳日返回许昌宫。约半月之后的辛未日,曹丕又率舟师东征。

次年春正月,曹丕本打算返回许昌,但许昌南城门却无故崩坏。心生芥蒂的曹丕因此选择返回洛阳。当年五月丙辰日,曹丕病重,托付后事完毕,第二天(丁巳日)便于洛阳撒手人寰。

由以上史料可知:终魏文帝一世七年时间,由于洛阳尚在建设之中,所以曹丕经常在许昌处理一些军政大事,作为陪都的许昌扮演了“临时国都”的重要角色。

另外,由于许昌及其周边地区曾经是曹操屯田积谷的所在,除宫室外,还设有粮仓与武库,所以军事意义重大,被曹丕作为伐吴的基地之一。

直至曹魏后期,许昌的军事力量仍不可小觑。高平陵之变时,桓范就曾劝曹爽、曹羲兄弟转移至许昌,并以许昌为根据地伺机反攻司马氏。

据《魏略》载:

范又谓羲曰:“……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晋阳秋》所载较《魏略》稍有出入:

桓范出奔曹爽云:“大司农印在吾手,所在得开仓而食。”

史料中桓范的言语,佐证了许昌有武库、粮仓的事实,说明了许昌军事地位之重要性。


主要参考资料:

宋杰:《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中华书局,2020.1

杨耀坤、揭克伦校注:《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巴蜀书社,2013.9

方北辰 译注:《三国志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12




  

相关话题

  为何同样是输,孙权被后世人嘲讽为孙十万,而刘备被火烧连营却没人说呢? 
  正史中的司马懿有哪些厉害之处? 
  三国正史诸葛亮也是最聪明的吗? 
  为什么楚汉、三国的历史比隋唐宋元明清更好看? 
  张飞只会“俺也一样”吗? 
  布初与刘备和亲,刘备那时候有适龄的女儿吗? 
  如果严格按照史实来拍一部三国会怎样? 
  假如你是华佗,面对曹操让你为他治疗头风病的要求,你会如何应对? 
  刘焉本来是幽州刺史,为什么不留下刘备发展势力要去益州?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令人扼腕的人物或瞬间? 

前一个讨论
你们的橘猫都是哪里来的?
下一个讨论
水浒传和红楼梦谁才是四大名著之首?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