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他们几个谁的官职最大呀 谁最受信任? 第1页

  

user avatar   kong-fang-82-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比谁官大,那就要对比一下四人官位升迁情况。


一、四人能力

从履历上看,四人都是从司马(曹洪无载)做起,后升任校尉。

不过随着曹操势力的发展,四人的定位开始分化。二夏侯到地方担任太守,而二曹则一直在中央任职。特别是迎献帝后,曹仁为议郎,曹洪为谏议大夫,都是汉朝中央官职。明显曹操是意图让夏侯兄弟在外打拼,曹家兄弟在朝为自己助势(顺便监视朝廷)。

但是夏侯惇的军事能力不足。吕布袭兖州,他被部下劫持。援助刘备攻徐州,他又被吕布部下射瞎左眼。后来刘备屯新野,他又在博望被其打败。可以说夏侯惇的战绩非常差。

但相对而言,夏侯惇的政绩颇为突出。所以夏侯惇与曹仁的角色互换,他开始越来越多担任留守任务。


和夏侯惇一样,夏侯渊一开始也被曹操委以重任。但和夏侯惇不同,夏侯渊表现出色。因此夏侯渊和曹仁前后脚成为督掌一方的方面统帅,还先于曹仁获得假节。遗憾的是,夏侯渊的能力显然不适合防守汉中,刘备、法正等人也非关中割据军阀能比,于是夏侯渊也成为四人中最先去世的人。


再来是曹仁。由于夏侯惇无法担负起在外统兵的责任,所以曹操开始有意识的培养曹仁、曹洪接替他的角色。

曹仁虽然担任的是议郎这样的文官,但“以议郎督骑。”我怀疑曹仁所督的骑兵可能就是后来曹军精锐虎豹骑的前身,曹仁是以议郎身份率领曹操的亲兵精锐。这样的经历让曹仁得到了曹操的充分信任。赤壁之战后曹操让他守江陵,显然是把南方事务托付给了曹仁。

不过曹仁显然也缺乏方面之任的能力,南郡最终未能守住。所以之后曹仁回到曹操身边继续锻炼,直到在平定苏伯、田银之乱后再度出镇荆州,并且获得假节。但这次曹仁也差点翻车,关羽水淹七军,打得曹仁差点想弃城。幸运的是孙刘联盟貌合神离,关羽的硬实力也不足,最终曹仁转危为安。


四人之中,曹洪的能力应该是最弱的。《武帝纪》记载:

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卫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

他比较出彩的战绩有两个,一个是官渡之战,曹操袭乌巢留曹洪守大营,曹洪击退了张郃、高览的进攻。另一个是汉中之战击败吴兰。但是《诸夏侯曹传》记载:

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於休。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

可见击败吴兰主要是曹休的功劳。

所以总体上看,曹洪的能力略显不足,所以他不仅没有假节,也是唯一没有地方任职经历的人。


二、四人官职高低

要比较官职大小必须在同一时间尺度,否则没有可比性。所以我选择了几个节点:曹操入兖州(192年)、迎献帝(196年)、赤壁之战(208年)、魏公国时期(213—216年)、魏王国时期(216—220年)、曹丕代汉(220年)。


192年:夏侯惇为校尉兼领太守,夏侯渊为骑都尉兼领太守,曹仁为校尉,曹洪无记载。按照《百官志》记载,汉代常设校尉如越骑校尉、步兵校尉等均为比二千石,骑都尉也为比二千石,则三人官职相当。不过夏侯兄弟兼领太守,太守为二千石,所以算是比曹仁略高。


196年:夏侯惇为将军兼领河南尹,夏侯渊不变,曹仁以议郎遥领太守,曹洪任谏议大夫。

这时三人官职出现明显分化。

第一是夏侯惇,他不仅成为将军,并且领河南尹。河南尹是首都洛阳所在地,其重要可见一斑。《百官志》记载河南尹为中二千石,是三公之下最高的禄秩。

第二是夏侯渊和曹仁并列(二人均为太守,二千石)。

第三是曹洪。

《百官志》记载,议郎和谏议大夫均为六百石,属于皇帝身边左右的秘书、顾问一类。(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曹操安排曹仁、曹洪担任议郎、谏议大夫,可能有在朝廷安插耳目、心腹的用意,而且曹仁主掌骑兵,如果朝中有人想搞事情,曹仁也能及时应对。


208年前后:夏侯惇转任伏波将军,夏侯渊由校尉升为(中)领军、征西护军,曹仁升任四征,曹洪升任都护将军、中护军。

夏侯惇仍为第一,曹仁超越夏侯渊排到第二。

同时,夏侯惇任河南尹督掌后方,曹仁督掌荆州,出现二人一主后方一主前线的格局。

曹洪为第三。他此时担任的都护将军几年后被授予夏侯渊,所以此时曹洪可能官职高于夏侯渊。

夏侯渊为第四。


魏公国时期:夏侯惇不变,夏侯渊为护军将军假节,曹仁再度升任四征并假节,曹洪不变。

此时出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魏国建立后,其他诸将转为魏官,但夏侯惇仍为汉官(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所以夏侯惇已经无法与其他三人继续比较。

剩下三人中,曹仁高于夏侯渊。

鱼豢曰:"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
《魏略》曰:“曹公置都护军中尉,置护军将军,亦皆比二千石,旋军并止罢。”

可见曹仁的征南将军为二千石,夏侯渊的护军将军为比二千石。

曹洪排第三,因为前二位都假节,曹洪没有。


魏王国时期:夏侯惇转入魏国官职体系,任前将军。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曹仁成为正式征南将军。曹洪不变。

夏侯惇排第一(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曹仁、夏侯渊并列第二。

曹洪第三。


220年:夏侯惇为大将军,夏侯渊已阵亡,曹仁为车骑将军,曹洪为卫将军。

夏侯渊如果没有阵亡,单凭守住汉中足可任职骠骑将军。至于排名,《百官志》记载的很清楚: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



四人升迁情况史料如下:


一、夏侯惇:


1、裨将(189年)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诸夏侯曹传》)

所谓曹操初起当是指曹操逃离洛阳起兵讨董时,即189年。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是岁中平六年也。(《武帝纪》)


2、奋武将军司马(190年)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诸夏侯曹传》)

曹操为奋武将军是在联军讨董时期,即190年。

初平元年春正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武帝纪》)


3、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192/193年)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诸夏侯曹传》)

只看《诸夏侯曹传》无法确定夏侯惇何时迁任折冲校尉和东郡太守。

(初平) 二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太祖引兵入东郡,……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三年……,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四年……,秋,太祖征陶谦。(《武帝纪》)
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诸夏侯曹传》)

结合以上史料看,曹操可能在由东郡太守转任兖州牧时任命夏侯惇为东郡太守。而濮阳属于东郡,因此曹操最迟在东征陶谦是任命夏侯惇为东郡太守。


4、建武将军,领陈留、济阴太守,高安乡侯(194年)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诸夏侯曹传》)

曹操东征返回是在194年。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武帝纪》)


5、建武将军,河南尹,高安乡侯(196年)

转领河南尹。(《诸夏侯曹传》)

河南尹就是洛阳周边,换句话说曹操应该是在控制洛阳后才任命夏侯惇为河南尹比较合理。

建安元年……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武帝纪》)


6、伏波将军,河南尹,高安乡侯(204年)

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诸夏侯曹传》)
(建安)九年……邺定。(《武帝纪》)


7、伏波将军,都督二十六军,高安乡侯(216年)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诸夏侯曹传》)


8、前将军,都督二十六军,高安乡侯(219年)

……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拜前将军。【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诸夏侯曹传》)


9、大将军,高安乡侯(220年)

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诸夏侯曹传》)
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元年二月,……已卯,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夏四月……庚午,大将军夏侯惇薨。(《文帝纪》)


二、夏侯渊


1、别部司马/骑都尉(189年)

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诸夏侯曹传》)


2、陈留、颍川太守(192年以后)

迁陈留、颍川太守。(《诸夏侯曹传》)

具体时间无载,当在曹操任兖州牧之后。


3、行督军校尉,督兖、豫、徐州军粮(200年)

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绍破,使督兖、豫、徐州军粮;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诸夏侯曹传》)


4、典军校尉(205年以后)

昌豨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豨,降其十馀屯,豨诣禁降。渊还,拜典军校尉。(《诸夏侯曹传》)
绍破,迁偏将军。冀州平。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张乐于张徐传》)
(建安)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武帝纪》)

昌豨多次反叛,结合《于禁传》看,夏侯渊拜典军校尉这次应该是冀州平定后这次。那么就是205年以后。


5、行(中)领军、行征西护军(209年)

(建安)十四年,以渊为行领军。太祖征孙权还,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绪破,又行征西护军,督徐晃击太原贼。(《诸夏侯曹传》)

209年中领军史涣去世,可能夏侯渊暂代中领军职务。


6、行护军将军,博昌亭侯(212年)

(建安)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围遂、超馀党梁兴於鄠,拔之,斩兴,封博昌亭侯。(《诸夏侯曹传》)


8、行护军将军,假节,博昌亭侯(214年)

十九年,……乃假渊节。


7、行都护将军,博昌亭侯(215年)

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诸夏侯曹传》)
(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十一月,鲁自巴中将其馀众降。(《武帝纪》)


8、征西将军,博昌亭侯(215年)

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诸夏侯曹传》)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公自南郑还,留夏侯渊屯汉中。(《武帝纪》)


三、曹仁

1、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无法考证时间,疑为讨董时)

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诸夏侯曹传》)


2、广阳太守、议郎(196年)

太祖平黄巾,迎天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诸夏侯曹传》)


3、议郎,都亭侯(206年)

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城降。於是录仁前后功,封都亭侯。(《诸夏侯曹传》)
(建安)十一年春正月,公征幹。幹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走入匈奴,求救於单于,单于不受。公围壶关三月,拔之。(《武帝纪》)


4、行征南将军,安平亭侯(208年)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诸夏侯曹传》)


5、行安西将军,安平亭侯(211年)

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诸夏侯曹传》)
(建安)十六年……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武帝纪》)


6、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安平亭侯(211年)

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诸夏侯曹传》)

结合以下两条史料: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十二月,自安定还。(《武帝纪》)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可知苏伯、田银造反应该是在建安十六年底,所以曹仁担任安西将军和骁骑将军应该是同一年。


7、行征南将军,假节,镇荆州,安平亭侯(213年以后)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诸夏侯曹传》)

建安十八年(213年),群臣劝进曹操进封魏公、受九锡,曹仁以“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名列其中。


8、征南将军,假节,镇荆州,安平亭侯(219年)

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诸夏侯曹传》)
(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武帝纪》)


9、车骑将军,假节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陈侯(220年)

及(曹丕)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三千五百户。(《诸夏侯曹传》)


10、大将军,假节,陈侯(221年)

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诸夏侯曹传》)
(黄初)二年……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文帝纪》)


11、大司马,假节,陈侯(221年)

又诏仁移屯临颍,迁大司马,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诸夏侯曹传》)
(黄初二年)冬十月,……己卯,以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文帝纪》)


四、曹洪


1、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195年)

太祖讨邈、布於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诸夏侯曹传》)
(兴平)二年春……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武帝纪》)


2、谏议大夫(196年)

(建安元年)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诸夏侯曹传》)


3、厉锋将军,国明亭侯(197年)

别征刘表,破表别将於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诸夏侯曹传》)
(建安二年)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冬十一月,公自南征,至宛。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武帝纪》)


4、都护将军,国明亭侯(时间无法考证)

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诸夏侯曹传》)


5、中护军,国明亭侯(210-213年之间)

建安十八年(213年),群臣劝进曹操进封魏公、受九锡。劝进表记录曹洪为中护军、国明亭侯。

首任中护军为韩浩,劝进表记录为中领军。首任中领军为史涣,其去世于209年。

结合前面夏侯渊209年担任(行领军)记载,可能史涣去世后由夏侯渊暂代中领军。不久夏侯渊转任征西护军,韩浩接任中领军,曹洪接任中护军。


6、卫将军/骠骑将军,野王侯/都阳侯,位特进(220年)

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7、后将军/骠骑将军,乐城侯,位特进(227年)

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




  

相关话题

  杨广若生在乱世,能成为像曹操一样的雄主吗? 
  刘备为何不让刘禅上战场进行历练,像关兴和张苞那样? 
  汉献帝和同父异母的兄弟躺在草堆上时在想啥? 
  曹丕和曹操比差的很远吗? 
  假如你是范疆,张飞要你三天凑齐十万件白旗白甲,否则就杀头。你会怎么做? 
  刘备的真实军事水平如何? 
  曹操早年都在做什么(即讨伐董卓之前的日子里)? 
  高晓松黑诸葛亮和大内义兴黑曹操哪个更过分? 
  为何陆逊打败刘备后孙权要主动讲和?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故事都是骗人的? 

前一个讨论
冰心被过誉了么?
下一个讨论
袁世凯为何出卖维新派?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