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备为什么那么牛,一出道就带着两位当世勇将? 第1页

  

user avatar   puxing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操:这算啥,我开局有刘备!

袁绍:我开局有曹操!

何进:我开局有袁绍!

袁绍:……

曹操:……

刘备:……


丁原:我开局有吕布!

董卓:我开局有吕布!

王允:我开局有吕布!

刘备:以上。

曹操:……

吕布:#¥%&*!


刘虞:我开局有公孙瓒!

韩馥:我开局有袁绍!

袁术:我开局有孙策!

刘虞:#¥%&*!

韩馥:#¥%&*!

袁术:#¥%&*!


公孙瓒:我开局有赵云!

孔融:我开局有太史慈!

吕布:我开局有张辽!

刘备:……

孙坚:……

曹操:……


韩馥:我开局有麴义!

刘璋:我开局有张松!

袁绍:我开局有荀彧!有郭嘉!有许攸!有张郃!有高览!

刘璋:!!!

韩馥:哼哼。


公孙瓒:我开局有刘备!

陶谦:我开局有刘备!

曹操:我开局有刘备!

袁绍:我开局有刘备!

刘表:我开局有刘备!

刘璋:我正……

刘备:这特么就很尴尬了……

吕布: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所以呐,能盖住英雄的,只能是更大的英雄。


张飞第一次独当一面,是帮刘备守老窝。然后把老窝丢了,刘备的老婆也丢了……

关羽第一次独当一面,是帮刘备守老窝。然后把老窝丢了,刘备的老婆也丢了……


所以呐,不是谁都可以带出牛逼的手下的。不是谁都有带人的胸怀和能力的。


赵云第一次独当一面,刘备的老婆,及独子一枚…………这次是差点……。


诸葛亮在白帝城被钦定独当全面,刘备说了震古烁今的一句话:

You Can You UP!!!



张飞:其实世界上有很多千里马的!

关羽:但是没有太多的伯乐。

张飞:其实也还好了啦!

关羽:伯乐虽多,但伯乐也很难争取到展示的舞台……

张飞:………………好了啦,二哥,你说大哥在干嘛?

关羽:在等我们。

张飞:等我们,干嘛?

关羽:匡扶社稷。


张飞:那我们走了啦!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彩蛋:

刘璋:我嫂子……

刘备:不错!

张绣:我婶子……

曹操:不错!

关羽:秦宜禄的老婆不错!

关羽:秦宜禄的老婆不错!

曹操:确实不错!

关羽:……


何宴:我干爹……

秦朗:我干爹……

何宴秦朗:大水冲了龙王庙啊……


user avatar   huang-hong-47-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我觉得,题主所以提这个问题,内中潜藏着对刘备的传统鄙视,觉得他就是那种动不动哭鼻子,危难来了就丢下老婆孩子赶紧跑路的无能之辈。

如果这么想,那就凸显出关羽、张飞是勇将了。

现实中的刘备,其实也是名勇将。

刘备的剑法,到明朝时还在流传,像何良臣的兵法书中,就专门提到刘备,称他是千年以来的第三剑客。顺便说一下,马超名列第五。

刘备自身的武力值,也是挺高的。比如说,他杀过他杀过蔡阳和车冑。车胄的武力值不清楚,但蔡阳的武力值还是挺高的,比如说后世有的书中称他是“刀祖宗”,意思是他刀法出众,只可惜遇上刘备,蔡阳就成了经验包。

要称勇将,当然要看带兵能力。证明刘备带兵能力的例子,其实不多,早期只有一个例子:得到徐州后不久,袁术来争夺,他带兵抵御,两家互有胜败。

袁术是四世三公家的正牌子弟,门生故吏多得要命,能人肯定不少。刘备以刚刚得到的徐州,人心还不附,领着这么一支兵,就能和袁术打个旗鼓相当,如果他统治四年五年之后呢?

刘备带兵能力其实也是很可以的,只是历史再没给他多少机会。

等后来他有机会时,打得其实也不错。比如说汉中之战,刘备亲自指挥,兵力可能达到十万的级别,要按照《诸葛亮集》的说法,那应该是几十万的级别,刘备以劣势兵力,硬是夺下了汉中。可见他的统帅和指挥能力,是不一般的。

至于夷陵之战,开局也不错,只是到最后翻了船。

这应了那句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世上没有常胜将军。

综合来看,如果以勇将的标准来衡量,刘备不管是个人武力值,还是带兵能力,在三国都是一流的,至少不会比张飞差,可能还高于关羽这种方面大将。

至于为什么刘备一出道,就能带着两名当世勇将?道理其实很简单: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个三国一流的猛将兄,在年轻时和另外两个猛将兄交了朋友,之后一起打天下,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user avatar   BlackCloak 网友的相关建议: 
      

.

昭烈用兵,颇有高祖之风,借用大宅门里二老太太评价白敬业那句,就是:「不能让他管钱!」

换言之可以带十万人出去浪,然后在彭城被打崩,在荥阳被打崩,在成皋被打崩,在白登被包围。

从这点来看,昭烈真是高皇帝亲生的灰孙子,在军事这方面有着诡异的天赋。

有些人是遇敌强行五五开,昭烈和高皇帝是敌少我弱,敌多我强,敌退我崩,敌进我浪。


说不好听点,这战术素养属于典型的给脸不要脸,不给脸才知道要脸,一辈子打不得顺风仗。

手底下小猫两三只时,反而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作战能力,遇强更强。

劣势作战,博望火烧盲夏侯,赤壁退曹公,入蜀夺益州,汉中绝地大翻盘。

手下兵力一占优势心态马上开始飘,于是广陵断粮,汝南血崩,夷陵大火烧连营,遇弱更弱。


老刘被蔑称为老革,讲道理说,真是一点都不冤。

刘大耳从知道在战场上装死开始,摸爬滚打,尸山血海,大多数时候都是亲临一线作战。

所以在排武力值的时候,绝对低于孙策,但至少应该和曹操持平,大比分强于开坦克打虎的柯基。

这直接造就了老兵刘备军事上的长处与致命的短板。


他并非军事科班生,跟卢植滥竽充数念的书也只可能是经学,卢先生不是将种,恐怕不齿讲兵法。

于是少长河朔的刘大耳,到青年时期为止,耳濡目染的很多都是边地武人走马斗剑的匹夫之勇。

到他开始上战场,大量的一线作战经验,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很有战场智慧的老兵。

士兵76说「老兵不死。」知道为啥吗?因为老兵最熟悉战场形势,精擅装死与逃跑。


于是乎,刘备的战术充满了一种逆境智慧,那就是老兵不死的真谛,既是强大的生存能力。

大耳的前半生大部分在逃亡,徐州城破后要逃亡,广陵断粮时要逃亡,携民渡江更是绝地求生。

居于劣势时,他懂得把握战场上的时机,以小博大,像个赌徒一样干一本万利的买卖。

而投机一旦失败,就是输的裤子都当掉,抱头鼠窜,逃到安全地带收敛败兵,积攒实力。


刘备的在战场上充满了骚操作的走位,但意识极差。

在局部永远都是极其的能打,却没有大局观。不给他配一个好辅助,冲动之下就送人头。

虽然是个坑,但依靠多年磨练的实战能力,纵横南北积攒下的赳赳武夫,是不可多得的精锐。

韩信评价高皇帝将兵十万,属于说得多了。老刘撑死一万,最好两千,反正死不了,放生也无妨。


关二爷,和张三爷,这两位按照当时的公认,都属于万人敌。

项王当年说不要做一人敌,要做万人敌,于是项梁给他学兵法。万人敌的涵义无须赘述。

从南到北,但凡是讨论到关张的,没有人不忌惮,没有人不想为己所用。

当年刘备拿张飞带一千人抵押跟周瑜借两千人,周瑜怎么说的?划算啊!换了!


在对二爷的评价里,有个很不同于大众印象的概念经常出现。

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裴潜给出的两个字,就是骁猾。骁勇,且狡猾。

望文生义的话可以理解为,二爷的战术风格就是喜欢耍诈,难以预料,一旦中招就会被狠狠咬上。

这一点从他的个人战绩就能看出来。


白马之战,曹操抄小路背刺颜良,颜良后阵变前阵迎击。

这时曹操命令张辽和关羽带兵冲阵,增加颜良军变阵时的混乱程度,延迟颜良技能冷却时间。

这时二爷出现在两万人堆里,一刀把颜良捅死了,然后割了脑袋迅速跑路,两万人居然抓不住他。

突袭颜良一击成功,可谓之骁勇。神出鬼没,滑不留手,可谓狡猾。战士点盗贼技能,你想干啥?


后来在绝北道时期,和北伐襄樊时期,二爷简直就是曹魏将士的梦魇。

突然跑出来烧了文聘的船,文聘哄苍蝇一样把他赶跑,又跑去袭扰乐进。

鬼故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跳出来搞你的鬼不就是这样吗……

温恢评价他:「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这个乘利而进,可见他在战场上很不讲理。


二爷这种又勇猛,又很不要脸的打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是我汉军将士的优良传统。

二爷老家河东解良。


是不是很好理解?二爷老家门口,就是汉匈交界处,属于边疆。

当时长城内还是有广袤草原的,司隶境内就有大量匈奴游牧散居。

匈奴自古以来就是汉朝人民的老朋友,当年高皇帝和冒顿大单于在白登就进行过友好亲切的交流。

关云长,一个标准的汉朝边地武人,擅长骑术。


自从汉武帝在上林苑搞培训班开始,汉朝人就在孜孜不倦地向匈奴学习骑兵战术。

到了霍去病时期,汉军骑兵战术终于臻于大成。

简单概括,就是闪击突袭,神出鬼没,阴险毒辣,骁勇凶猛。

出现在敌人想不到的地方,用最猛烈的攻势将其一招打残。


二爷的履历很清白,是一个单纯的杀人逃犯。

杀了谁,为什么杀人,怎么杀的,为什么要逃,一概不知道。

不过嘛,二爷那个性格,如陈寿所言,刚而自矜。

一个傲上不凌下的人,要是犯了人命官司,常理推论会是什么情况?


十有八九,干了和刘备鞭打督邮一样的事儿。

清朝时闲的蛋疼的无聊文人考证二爷祖宗八辈,翻出来他爹和他爷是教书先生。

这是清朝时期读书读傻了的酸子想当然的要给二爷贴金,觉得二爷父祖是读书人比较符合身份。

事实上二爷的父辈要真是当地读书人,他犯了事儿就不至于逃到幽州跟当地黑社会勾结了。


合理推论,老爷恐怕是个边境的大头兵,一言不合捅了上级,连夜跑路。

到了幽州后,与当地黑恶势力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成为了流氓头子的打手。

事实是怎样的,只能脑补了。但是二爷的战术风格,有着强烈的边军特色。

或者来源于耳濡目染,或者来源于边疆生活的烙印,二爷的战术,很像西汉骑兵的打法。


不得不多说的是,这家伙是个天才。

二爷和大耳朵、张三爷一样,都是寒门草根出身,没什么机会受高等教育。

对他们这种人来说,往往都是实践出真知,自己的摸索比理论的掌握更重要。

二爷先是摸索成了一个打游击和骑兵突袭的高手,又摸索出了对谁都不怂的水军战术。


他这种复合型人才非常的神奇,自古北人乘马,南人驾舟。

北方将领擅长陆战,南方将领擅长水战,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是二爷因地制宜,来了个融会贯通。在襄樊打出了野战攻城忽然放水,变成水军包围的操作。

曹操打吕布,王贲攻大梁,都是引水灌城。平地上大水淹兵营的,实在是前所未有。


至于说到张三爷。自古以来,关张并提,自来都是万人敌的代表人物。

但是三爷这个家伙,其实,和大多数人想的也不太一样。

他用兵也非常的狡猾。

张郃之巧变碰上张飞之奸诈,就只剩下拙劣了。


三爷最有代表性的战斗,就是宕渠山调教张巧变。

此战是张飞攻,张郃守,此时汉中的控制权还在曹操手里。

三爷先跟张郃大眼瞪小眼尬了俩月,然后带着一万人猪突,被张巧变赶走。

张巧变追打落水狗,追到瓦口关,忽然被夹击了。翻山越岭狼狈逃窜,险些被活捉。


三爷用兵的狡猾,颇有二爷的风范。

到了和马超带兵猪突武都的时候,大兵压境,马超又加了主场buff。

结果被曹洪、曹真、徐晃联手击破,吴兰、雷同战死,果断龟缩回汉中。

这种骚操作神走位,却忽然血崩的迷之意识,又颇有大耳朵之神采。


整本三国志,对刘备、关羽、张飞战绩的记载,其实着墨不多,下笔可以用吝啬来形容。

但是从三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事迹中,我们看出其大概。

张三爷这种忽强忽弱的迷之水准,根源究竟在哪呢?

其实特别好理解……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三爷年青时就跟着大耳朵和二爷混,根本就是那俩耳提面命带出来的。

所以关羽擅长的那套边军狡诈凶猛的手段,和刘备骚操作神走位的老兵信条,兼而有之。

三爷这辈子没少跟着老刘鞍前马后,老刘和二爷的长处跟短板,他是一样没落,好坏通吃了。


刘备之续航,关羽之骁猾,张飞之狡诈,这是三个人明显的战术风格。

和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个人经验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决定性原因。

就是,穷。


这三个人的打法,都是穷鬼的打法。

因为穷,输不起,所以特别能活。因为穷,输不起,所以特别奸滑。

神出鬼没,小心翼翼,咬一口赶紧跑,这种游击风格,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再熟悉不过了。

家底太薄,只能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所以他们老哥仨擅长在劣势打逆风仗。


关羽威震华夏时,手底下兵力最多的时候也才三万人,略等于被他淹水里的七军。

从来没操过太大的盘子,导致刘备和张飞在本钱太多的时候,都会陷入不知道怎么花钱的状况。

搞出来一堆骚操作,大踏步的嘚瑟,最后扯到蛋。三爷还好说,毕竟猛。老刘实在不能管钱。

所以说穷人不可富葬,富人不可穷埋,包子不可皮太厚,刘备不可兵太多。是之谓也。


关羽是标准的西汉武将,擅长汉朝凶狠的战法,自己还开发了水军天赋。绝对属于军事天才。

三爷掌握了不俗的战术素养,可以吊打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偶尔意识感人,但万人敌实至名归。

老刘有着最顽强的老兵智慧,能够在战场上各种打滚,使劲嘬死而不死,可谓老兵典范。

按照拳王阿里的形容,关羽如蜜蜂般蜇人,张飞如蝴蝶般闪避,刘备如蟑螂般逃走。

(其实马亲王也对老刘有过同样的评价。)

.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说我对本问题不怎么感兴趣,但看了 @沃金 的答案后,我想为了纠正一些史实错误应该说几句,毕竟是高赞答案,要是误导他人可怎么办呢?


先说有关刘备的问题,沃金在其中黑刘邦,我是看的有些尴尬



之前我以为是说刘备,评论指出沃金说的老刘可能是指刘邦,但依然有问题,我说都这年头了刘邦的军事能力还是这么多人黑吗?

确实刘邦军事能力不如项羽和韩信,但人家的诸多战绩,难道都被忽视了?怎么就成刘邦最多只能带一万人,最好两千呢?

能不能翻翻史记,看看刘邦战绩再说话呢?虽然刘邦一生有诸如彭城这样的惨败,但他寻常战绩也是不错的。

后来英布更是放话,除了刘邦亲自来,其他还活着的诸将都不足为惧。要是刘邦是个只能将兵一万的渣渣,英布干嘛要提刘邦呢?

【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

最后英布还被刘邦给讨灭了,如此看来英布军事水平连两千都带不了,是吗?

【云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甀。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


然后到了关羽,那错误更多

先说评价关羽骁猾的是裴潜,是裴潜吗?我怎么翻裴潜本传没找到呢?敢问出处在哪里?

另外真的不是温恢评价的吗?

【《资治通鉴》扬州刺史温恢谓兗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然不足忧。今水潦方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猾,正恐征南有变耳。”】

莫非是沃金大v读资治通鉴的时候,一目十行,看成了“扬州刺史裴潜谓兗州刺史温恢”?

更奇特的是,后来沃金还贴出了温恢传的记载,也就是说沃金读资治通鉴和三国志的时候,看到了类似的话,居然给混淆了?


然后沃金又说关羽斩颜良之事,提到关羽冲锋时,颜良有军马两万,是吗?

【《关羽传》: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关羽传可没有提及颜良有军马两万,只说是万众,不知道这两万人的出处又是哪里呢?

顺便一说在此之前,袁绍军因为荀攸的计策已经分兵了

【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


继而沃金又继续说文聘和关羽的时候,提出关羽烧了文聘的船,然后文聘把关羽赶跑了

先说第一个问题,时间问题

【《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注解:◎谢锺英曰:○《乐进传》: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文聘讨关羽当即此时。聘屯江夏石阳,兵势西向。寻口当在安陆府西南,汉水东西,非蕲春郡寻阳县寻水入江之口也。】

换言之按注解,烧船一事是绝北道之后才发生的,并非绝北道时期的事情。


当然沃金可能没看过注解,搞错了还可以理解,但第二个问题我就真不能理解了——到底是谁烧谁的船?

【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陈寿省略主语,沃金就看不懂了,认为是关羽烧文聘的船???

我以前见过说文聘烧关羽船,然后被关羽打跑的观点,而像沃金这种关羽烧文聘船,然后被打跑的观点真是前所未闻,第一次见。



然后沃金就莫名其妙地得出一个关羽是一个打游击和突击都很厉害的骑兵高手,不好意思,我跟不上大V的节奏。

沃金他的论证过程似乎是这样的

1、关羽斩了颜良

2、汉朝骑兵很牛

3、关羽老家在边地

结论:关羽的骑兵造诣很厉害


这真是奇怪,关羽斩颜良,只能说他武艺高超,骑术很好,这仗又不是他指挥的,没错,指挥官是曹操。

为啥一个人武艺好,就能成为证明他用兵造诣高的论据呢?

按照沃金的逻辑

1、李广武艺好,骑术好

2、汉朝骑兵很牛

3、李广老家也在边地

结论:李广的骑兵造诣很厉害

然而李广的战绩……………………


同理诸如韩当也可以代入这几条,一下子韩当也成为孙吴的骑兵高手?

按我的理解,判断一个人用兵造诣,要么看写的兵书,这是理论,要么看具体战绩,这是实战。不知关羽在骑兵作战方面,是写了专门描述技术的兵书呢,还是有自己指挥骑兵继而获得大捷的战绩呢?


之后沃金又说关羽水淹七军的事情,确实关羽水淹七军并非全靠运气,关羽能把握住机会是他敏锐直觉得体现,但是谁来告诉我关羽主动放水,是出自那本史书记载?

我印象中好像演义是这么写的吧?莫非沃金答题是演义和正史混着来,戏说和历史两手抓?

我反正是学不来。


继而说到张飞,依然说不对


沃金表示:“张飞和张郃相持了两个月,然后张飞带着一万人攻击张郃,被张郃打跑了,然后张郃追击张飞,痛打落水狗,遭到夹击,惨败”

我们看看张飞的记载好吧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不知道这个张飞率军先打张郃,被张郃打败,然后张郃追击又被夹击,这么详细的战斗过程出处在哪里?

史书中对此战的记载就是双方相持五十多天,然后张飞率军从他道截击张郃,张郃大败,不知道哪来那么多戏啊。


我才疏学浅,就先指出几个低级错误吧。有时候我确实会感到奇怪,为啥这种有很明显史实错误的回答能有如此高的赞,可能是因为写的有趣吧。


………………………………………………分割线……………………………………………………………………

至于本问题,我认为关张也是逐步成长的,他们并非一开始就善于用兵。

就像刘邦那堆老乡,不少后来也都是人才,与其问为什么当初刘邦在老乡能遇到这些人才,不如去考虑他们是如何在之后的征战或者处理政务中成长的。

而关羽和张飞如何成长的,无外乎是积累作战经验,再加上刘备有时会从旁提些意见。(比如后来刘备劝谏张飞鞭打士卒,又将其留在身边是取祸的行为)

除此之外的成长方法,因为相关史料记载缺乏,只能做各种推测,但我认为这本身意义不大。


user avatar   liu-yu-min-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今年夏天在去南京的高铁上,

有一个中国人带着两个日本人坐在我后面,看起来是日企的中国员工带着日本领导出行。

他们三个(尤其是日本人)说话声音有点大,让我不自觉地就听到他们的谈话。

两个日本人会讲一些中文,口音很重,时不时遇到不会讲的词就会换成英语和中国人交流。

我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个对话

“那个,窗外的,就是中国的乡村吗?”

————当时正好经过一片田野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农村。”

一片惊叹声,“看起来太好了,比日本xxxxxx(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中文,听不懂),简直和这个火车一样优秀。”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时代的风向变了,

中国不再是弱国了。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zhu-ta-lan-1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湖北号称千湖之省,年年被水淹不是很正常吗,这样才对得起这个名字。还填什么湖啊,填到江水倒灌,就算修再多下水道也没地方排啊




  

相关话题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内容与真实历史不符? 
  三国时期吴国两宫之争对吴国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看待现在的三国相关作品人人都要匡扶汉室? 
  表弟声称「李儒劝董卓把貂蝉送吕布,非常容易;而董卓真要送,则是千难万难」,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如果给《三国演义》评选十大元帅,哪些人物能够入选? 
  如何看待在五丈原,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观点? 
  如果吕布都听从陈宫的建议,有没有跟曹操刘备孙权并立抗衡的可能? 
  如果吕布和关张一样开局就是刘备的兄弟兼手下,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吗? 
  邓艾一代军事奇才,更是被后世册封的三国名将中寥寥数人中的一位,怎么死得这么窝囊? 
  假如给你2000元资金及配套直播设备、账号和流量,你可以邀请一位三国人物直播带货,你会选谁,带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没有人开发新的OS内核?
下一个讨论
本科清北的学生在本科哈耶普的学生面前有没有自卑感?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