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对季汉众臣有殊遇之恩? 第1页

  

user avatar   lu-shang-bu-chi-niu-rou-m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辞职两种原因:钱没给够,或者受委屈了。

如果你的领导,钱加倍给,把你当亲兄弟呢?

兄弟枉死,江山不要也要替你报仇。

关羽死,刘备提兵十万上荆州。

所谓知遇之恩,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曹操有一句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以他修七十二座疑冢,生怕死后被人报复;

刘备也有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可以很坦然地说:我这辈子,没太对不起过谁。

所以他愿意放徐庶走。

所以他愿意让诸葛亮自作决定。

所以祢衡骂曹操、喷刘表,却愿意对刘备保持敬意。

做刘备的手下,远比做其他人的手下有安全感。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五层。三国乱世,大部分军阀只能满足生理;孔融能满足尊重;曹操孙权能实现生理、归属感和自我实现;能做到全部五层的,只有刘备。

在蜀汉,没有摸金校尉,没有借你人头一用,没有吾好梦中杀人,哪怕最困难的时候,刘备也保持着基本的道德底线。

你吃糠时,刘备陪你一起吃糠;刘备吃肉,一定给你也留一口。现在我们开玩笑说“蜀汉全是基”,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组织要有多团结,才能迸发出基情?

在曹魏,杨修死于继位之争。

在孙吴,陆逊陷于继位之争。

在蜀汉,多少人知道刘禅有两个弟弟?

明明先帝早死,明明主少国疑,明明权倾朝野,诸葛亮却愿意等刘禅成长起来。

蜀汉所有人都在等刘禅成长起来,就像当年刘备等自己成长起来。

但凡大厦将倾的政权,臣子都比主君更先放弃,毕竟臣子可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唯独蜀汉,哪怕刘禅放弃,旧臣们也要再挣扎一次。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姜维们的挣扎,与其说是对刘禅的忠心,不如说是对刘备时代的蜀汉,不愿割舍的深情。


user avatar   BlackCloak 网友的相关建议: 
      

.

因为他们这帮人在老刘手里都破格了。

《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说大伙儿不管啥工作,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计较个人得失,这都是因为先帝对大家的恩遇,大伙儿都想报答给陛下。

在那万恶的旧社会,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各自的天花板。你出身寒门,背后没有大家族支持,没有世交同门捧场,个人能力再突出,大概率也只是个被框在「限定」范围内的命。

有些不认命的,早早看到了天花板的存在,拼尽全力去冲击局限,最后就是头破血流的下场。

曹丕四友的吴质,出身寒门,和世家大族子弟关系极差,在曹睿跟前给陈群穿过小鞋。哪怕曹丕在世的时候,有心给好友屁股底下插火箭,最高也就是个振威将军,督河北诸军事。

————————插入一段————————

有些很搞笑的人,非要说吴质的恶谥是因为他德不配位,咎由自取,我估计当时贬低吴质给他恶谥的那些人也是这么一副嘴脸。

吴质作风轻狂,但这在魏晋时期根本不算什么事儿,郭嘉、嵇康有几个稳重的。吴质当初作为一个小县令,得到曹丕赏识。之后被破格提拔为北中郎将,又持节都督河北。

根据曹丕和吴质往来的书信得知,建安二十二年吴质已经在邺城督河北了,那么给他破格升官的人必然是曹操。

所以贬低吴质无能,岂不就是在说曹操眼瞎。

又一条,吴质死后得恶谥,子吴应不服,上告二十年无人理会。等到寿春二叛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了笼络寒门子弟人心给吴质翻了案。

一个思考题,如果吴质真的是个德不配位的草包,司马昭给吴质翻案能否服众?能否起到笼络寒门子弟人心的作用?寒门子弟会称赞还是骂娘?

曹魏这个政权,你要说曹操和曹丕时期为了和世家大族争夺主导权,启用了大量寒门子弟,那确实是有的。你要说司马家为了培植势力,重用了大批草根,那也是有的。

但这个政权本质依然是大族子弟勋贵二代把控朝堂,在同样的起步阶段,能够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政治资源。

这也没啥好指责的,因为万恶的旧社会就是这个德行,只是相比较之下,刘备那边更加的公平。但给这样一个政权涂脂抹粉,号称它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什么机会与平台,是寒门的福报云云,那就未免有些滑稽且无耻了,这是对寒门子弟的侮辱。

————————插入结束————————

同时期曹丕四友里其他三个人在干嘛呢?朱铄,中领军;司马懿,御史中丞;陈群,尚书令,曹丕的铁杆里唯一不在中央的就是吴质。

当然吴质在河北的任务,可以理解为保证经济中心稳定,这个任务需要可靠信得过,能力足够,还不会和地方豪强沆瀣一气,关键时刻能得罪人。身家清白的吴质似乎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话说回来,曹丕任命的其他都督,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楙、臧霸,除了臧霸是听调不听宣的地头蛇,其他都是诸夏侯曹的宗亲。为何河北就非得是吴质?一来是因为信得过,二来恐怕就是因为中央实在没地方安置了。

朱铄是谯郡人,曹家老乡。司马懿是河内人,他爹司马防是曹操最早的支持者之一。陈群是颍川士人代表之一,陈和荀都是汉末颍川的领袖家族。不是家族力量强大,就是有政治后台。只有吴质是兖州济阴寒门出身,也就只有他不在中央。

这就是吴质这个阶层的人能达到的上限了,到了建兴八年,曹睿时期,你猜怎么着?终于被调回到中央,给他做了个侍中。

魏略:「太和四年,入为侍中。」

侍中是干啥的呢?在两汉一般都是加官,好处就是可以出入宫禁见到皇帝,算是个高级顾问。这个加官,司马懿和陈群都有。另一位和曹家关系亲密的才子何晏同志,一出场就有侍中。

换句话说你做到一定级别了,进入核心了,十有八九都会捞到一个侍中。刘晔、辛毗、王粲、杜袭、和洽、桓阶、赵俨、卢毓、温恢、董昭、何晏、傅巽、王肃、郑袤、高堂隆……

光荣是真光荣,要说有多了不起吧,也不见得。因为光是出入宫禁能见到皇帝没有毛用,你还得有权力。吴质回到中央担任侍中后,督河北的人换成了刘靖,吴质同学除了有个出入宫禁见曹睿,给陈群穿小鞋的权力之外,任嘛不是了。

一年之内吴质就堵心死了,死了之后还被世家大族子弟们糟践,谥号给了个「丑侯」,儿子吴应上书叫屈,叫了二十年才给翻案改谥「威侯」。

曹丕的好朋友,曾经都督河北,能出入宫禁见皇帝的寒门子吴质,死后儿子给老爹翻案,翻了二十年才平反。那么请问这二十年间压制吴应,不给吴质翻案的是谁呢?

吴质翻案的时间最早不早于延熙十七年,最晚不晚于延熙十九年。这三年正是曹魏政坛变动的时间,发生了司马师废黜曹芳、曹髦继位、毌丘俭寿春二叛,还有司马师嗝屁,司马昭上位等事件。

也就是在政治局势敏感时期,司马家为了笼络人心,获取寒门士人支持,某些世家大族逐渐失势,才会有的举措。就是个政治套路,并不说明真实的社会认同。

魏略:「质子应仍上书论枉,至正元中乃改谥威侯。」

曹魏正元年号只有三年,所以准确时间可能是在延熙十八年,也就是毌丘俭寿春二叛,司马师嗝屁的时候。那么搞这个操作的可能就是司马昭。

吴质对曹丕有什么帮助呢?在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储位时,吴质就是曹丕身边出谋划策的襄助。很有名的那个事件,曹操征张鲁时二子送别,曹植吟诗,曹丕落泪,这里曹丕的神反应就是在吴质的提醒下才发挥出来的演技。

如果夺位时的曹丕是个好演员,那吴质就是他的导演。当然这出狗血大戏的编剧是曹操,不过没有导演做演员指导,曹丕也发挥不了那么好。可以说吴质就是曹丕的小翅膀,成功送他上天。

但是呢,在曹魏的话,哪怕和皇帝关系铁,在曹丕上位过程中起到过巨大帮助,也没什么卵用。你是寒门出身,你就低人一等,你就没资格进政治中枢搅风搅雨。

相较于此,另外一边,同样是有才无德人缘不好,法正一样是刘备的小翅膀,成功把他送上天,法正的待遇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法正少爷一上来就是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三国志里陈寿的原话是「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当时的职位应该是尚书令、护军将军,且是刘备时期唯一死后得到谥号的。

《法正传》: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不光本人生前显位,死后哀荣,连儿子都安排的明明白白。法邈同学不光有个爵位吃喝不愁,此后仕途更是一路青云。为父喊冤二十年?不可能的。吴质的儿子吴应苦熬到晋朝,才混了个尚书。从吴质死到晋朝建立,足足三十六年,吴应至少六十岁,也快活到头了。(吴质死时五十三)

法正少爷在刘璋时期又是个什么德行?

《法正传》:「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後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法少爷在刘璋麾下至少苦熬了十来年,才终于等到刘备,之后一飞冲天。老刘入蜀时已经建安十六年了,那时候才勾搭上法正。到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才九年的时光,胜过之前十几年的蹉跎不知多少,这当然是难得的殊遇,法正如何会不感恩?法邈如何会不感恩?

就算说回诸葛亮自己,他是什么出身呢?琅琊诸葛氏,东汉末一个小世家,他爹诸葛珪最高只当到郡丞。如果和汉末其他世家大族合照,C位肯定是颍川荀、陈的,旁边站满了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及其亲友们。诸葛珪只配站在画面边缘,拍出来的照片里还有一半身子在框外。

当然,有资格入画已经很了不起了。然而他爹早逝,那年诸葛亮才八岁。虽然爹没了,也还不那么惨,还有叔父,还有亲族。然后他们老家徐州被屠了,死了一地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谁干的?你猜。

本来就不算凤凰,还摔地上了。侨居荆州的诸葛亮,真实身份是个难民。前二十七年一直宅在家里无人问津,为了讨生活,出卖色相娶了当地豪强黄家的女儿。

荆州大族有蔡、蒯、黄、庞、马、寇、习,黄承彦、黄祖、黄忠,这仨人很大可能沾亲。假如黄忠见到诸葛亮,叫一声孙女婿……这画面有点美。

理论上来说,当时诸葛亮的社会地位,大概其就是你们在土豆派文学里偶尔会看到的那种地主家的上门女婿……然后这小伙子还天天吹牛说自己世面见得多了,早生几百年,可以和管仲、乐毅谈笑风生。身边还有个不知道哪儿流窜来的游侠气息很重的二混子捧臭脚,说就是这样的喵~~~(徐庶)

这换到什么年代,都妥妥不是什么正经人。所以尽管同学里有不少大族子弟,但他还是在家一直宅着,没人搭理。突然有一天,有个中年创业失败但是很有社会影响力的大耳朵老游侠跑上门来,专门请他出山,一次不够还来了三趟……是个人都得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假设一下,你整天在家里宅着,在网上纵横捭阖高谈阔论,但没人待见,事业不顺。在同学会时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显摆自己的成就,不甘心的嘟囔一句,我早晚比他阔多了,他算是什么东西。散席后回到家里继续宅着,偶尔打个嘴炮才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这时候已经破产保护的某位大佬,丁磊马云马化腾,黄峥严昊许家印,随便哪一个都行,巴巴的跑到你家来请你出山,帮助自己东山再起,听你给他指点迷津,教他怎么拳打微信支付宝,脚踩恒大拼多多。然后你真的帮他又赚了一桶金,他马上就给你个高管职位,不光管事儿还管钱……是你,你爽不爽?这算不算殊遇?

《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赤壁之后老刘打了翻身仗,收了荆南四郡,一口气给了村夫三个郡管。这得信任到啥程度?

同样的出身,你看他哥哥,诸葛瑾混的怎么样?

《诸葛瑾传》:「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

徐州大屠杀发生在兴平元年,孙策死在建安五年。诸葛瑾外出打工,混了六年,才终于在孙权姐夫弘咨的推荐下混成了孙权的宾客。相当于应届高材生四处投简历投了六年,终于得到了面试机会,随后依靠个人能力成了大老板的助理之一。

和那个在家宅着吹牛就有聘书送上门的村夫相比,是不是辛苦了很多。

你可能觉得以诸葛亮的出身,这本来也不算事儿?那就看看他的对标,经常被人相提并论的司马懿。河内司马家将种出身,世家大合照的话,地位和诸葛家差不了多少,一样要靠边站。

司马懿同志出道时二十九岁,但他早在建安六年,就被郡守征辟过。按照时间来算的话,当时征辟他的人应该是兖州人魏种。奈何司马懿看不上魏种的咖位,没当回事。

等到建安十三年,荀彧同志亲自征辟他,直接进了相府做文学掾,然后就是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按照两汉的官场套路,这就是当做未来领导班子核心成员培养的。人在家中宅,内定天上来,若问为什么,他爹司马防。

所谓的五子良将们,人生拼搏的最高成就又达到了什么程度?众所周知,曹魏军权以诸夏侯曹宗亲为重,异姓将领翻身要等到诸夏侯曹的宗亲们实在挤不出人才了。然而郭淮还是要一步一步苦熬,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转,人家陈泰出门就是持节。

不只是诸葛亮和法正得到了老刘的殊遇,你看看刘备团伙的其他人,若是在其他阵营,有几个能混出头来的?

关羽,边地武人,杀人逃犯。张飞,涿郡恶少年,演义里成了屠户。简雍,疑似无业游民。孙乾,他爹可能是个算命的骗子,没准跟郑玄一起搞过谶纬。

糜竺、糜芳,这俩如果在其他阵营,最好的结局是李典,把家产投献,然后混个三百户的杂号将军。正国级待遇?亲属投敌免死?子孙掌管禁军秩比二千石?不存在的。其他可能?朱灵、李通选一个,不是全家死光,就是自己扑街。

赵云,郡内豪强在袁绍和公孙瓒之间两头下注,想要骑墙观望,就推出这么个实诚孩子,带着一伙儿人送给公孙瓒做政治投机,还要被公孙瓒调侃。委婉的说,就是弃子。

董和,在刘璋麾下不合群,当时蜀地风气奢侈,他偏偏清高节俭,于是被人排挤。等到老刘入蜀,直接和诸葛亮一起署事,终于有了同道之人,迎来了风气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环境。

蒋琬,酗酒渎职,险些被处理。诸葛亮求情后,刘备给了第二次机会,成了诸葛亮继任者。

张嶷,县城功曹,在山贼攻打县政府时表现出色,得到破格提拔,进入省政府秘书处。

杨仪,关羽的功曹,被刘备破格提拔为左将军府兵曹掾,直接在老刘身边负责部队武装。

魏延,老刘部曲,大概率是泥腿子出身。王平,降将,板楯蛮,文盲。

刘循,刘璋儿子,坚守雒城期间庞统阵亡,投降后给了个奉车中郎将的职位。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干啥的,但是参考奉车都尉,可能是老刘为了提高待遇,所以把都尉改成了中郎将。奉车都尉的职责是掌御乘舆车,秩比二千石。

孟达、彭羕,就连这俩政治犯,之前都是不得志人士,双双被刘备破格提拔。

马超马岱?听说过一个叫吕布的人吗?

更不要提黄权的儿子黄崇了,老爹投降了死敌都不影响政治生命,还能当官到尚书郎。

所以耷贼团伙儿的众人有没有得到老刘的恩遇呢?不言而喻。

没有什么是比帮助一个人打破他的壁垒,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才能更难得的了。这种事情哪怕到现代,都是值得感恩一辈子的事情。试问诸位现实生活中,又看到过几次这种提携之恩。

很多人兢兢业业一辈子,渴望事业有成,渴望功成名就,然而一头撞上天花板后,往往努力到死都无法突破那道看不见的屏障。

这时候有人伸出手来,把你拉了上去,给你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去实现你的追求,甚至在你翻了错误后竟然还会原谅你,给你第二次机会。

就算这不是童话,也是生命的奇迹了。

现实生活里又有谁敢去奢望自己遇到这样的好运?要么认命低头躺平,等着命运从自己身上碾过。要么就是妄想逆天改命,不死不休,跟人生这条逆旅拼到吐血。

历史上的诸葛亮躺平在家混吃等死眼看就要三十了,却竟然等到了这样的奇遇,宅了二十七年的村夫用另一个二十七年去回报这份信任,成为了名垂宇宙的武侯。

这就是国士待之,国士报之。

奈何大多数人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

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非国士也。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不过存于苟且,不如奋力而亡,至少于心无愧。

因为那个于诸葛亮有殊遇之恩的刘备,他就不信天命。

.


user avatar   Ronfrank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 @沃金 的回答,有所感触。换句话说,没有曹操,曹魏这些人还是会出现在历史书上,可能在别的阵营别的官职。但没有刘备,蜀汉这些人就随风飘散了。让你跨越阶层,让你青史留名,还多半蹭个好名声,甚至在后世还有一大帮粉丝,这是殊遇之恩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演义》其实是有瑕疵的。

如鲁迅所评,刘备长厚似伪,诸葛亮多智近妖。

这并不是质疑这两个人,而是质疑演义中为了拔高而刻意加戏,使两个人物作为凡人显得不太真实。

真实的诸葛亮也并不是一出茅庐就是伟大的军事家,他也经历过失败,也有自己的成长。

而这背后,是刘备将自己的威望,承担风险获得的收益,悉数相赠的成果。

就好像毛泽东将自己的队伍一次次培养起来,又交给那些年轻将领一样。

真实的刘备,是个胸怀大志之人,我们应该相信,他生而为人的善良和远大抱负,使他能够放弃凡人的利害心,为自己的理想而战,并愿意将获得的一切分给部下。

这种伟大,我们是可以相信的,至少近现代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身上,我们是看得到这种影子的。

刘备的手下,绝大多数出身寒门,或者是世家大族的边缘人物,甚至很多政治上走污点之人。

能力上看,大部分也谈不上出色。

但是你看看,以蜀国这样弱小的实力,九伐中原,乃至终被灭国,整个班子核心依然极其坚定。

这个过程中,刘禅继位,诸葛亮秋风五丈原,班子的坚定依然如初。

甚至就连害死关羽,投降曹魏的孟达,竟然想明白了还要重新投蜀。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所以说,演义害人,低级红,高级黑,没说错。


user avatar   wei-fang-wang-ke-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挂版

爆改版

正常版




  

相关话题

  如果让fgo的各位作者写三国会出现什么样的剧情? 
  将刘备、曹操、孙权关在一间小黑屋只准一个人出来,谁能活到最后? 
  为什么部分人对刘备恶意满满呢? 
  刘备赤壁一战明明能拿出两万人,为什么还被曹操五千骑兵追的不知死活? 
  曹操为何好人妻? 
  空城计真的没有被司马懿看出来吗? 
  如何评价《虎啸龙吟》第21集,司马懿穿女装念《出师表》的桥段? 
  从魏国投靠来的王平、姜维、夏侯霸三位将领,对蜀汉的收益谁最大谁最小? 
  孙策死,周瑜为何带兵奔丧? 
  为什么都说孙权不如刘备?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出国而不是去三亚旅行?
下一个讨论
你身边有没有真的靠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人?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