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是汉人,南中士人,孟姓是南中大姓豪强,而孟获在史料中,几乎最早是以欺骗夷人的汉人的形象而出现的。
雍闿派建宁人孟获说服夷叟,使用了欺骗手段,所谓“故获以欺夷”,孟获仅仅是依靠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就能编个段子,成功欺骗夷人,所以“故获以欺夷”的民族区分是很明显了,足以标榜孟获是一个汉人,而且是一个欺骗夷人的汉人。
(注)华阳国志南中志:益州夷复不从闿,闿使建宁孟获说夷叟曰:“官欲得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三斗,斫木构三丈者三千枚,汝能得不?”夷以为然,皆从闿。斫木坚刚,性委曲,高不至二丈,故获以欺夷。
223年刘备死后,南中叛乱的第一波领导者为,建宁大姓豪强雍闿,原蜀汉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并没有孟获,而其中只有高定是夷王。到225年春,诸葛亮开始平叛,屯兵卑水时,叛军突发内讧,夷王高定砍死雍闿,孟获这才取雍闿而代之。
然后诸葛亮是分兵3路,本人直驱越巂郡,斩夷王高定,部将马忠击破牂柯郡的朱褒,李恢讨伐建宁郡,不过“败于南中”而战况不利。225年夏5月,诸葛亮渡过泸水,进军建宁郡,替“败于南中”的李恢解围,并活捉孟获,而“七擒孟获”就是发生在此时,当然,这里不讨论“七擒孟获”的真实性。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开始一系列善后行动,将南中的越巂、牂柯、建宁、永昌、朱提5郡,分割为越巂、牂柯、建宁、永昌、朱提云南、兴古7郡。永昌人吕凯为云南太守(从永昌分出),后来以建宁人李恢担任南中都督,还接任建宁太守。
诸葛亮在南中没有坚持东汉籍贯回避制度的三互法,如吕凯、李恢都是南人,即是南人治理南人,此外,诸葛亮还对南中汉族大姓进行了安排。
蜀汉政府“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就把“羸弱配大姓”,像孟获的孟姓作为南中大姓自然也获得配额,但夷人和这些南中大姓有矛盾,导致“不宾大姓富豪”,于是蜀汉政府让孟姓等大姓多出金帛,来化解矛盾,招募夷人为部曲,而夷人贪货物,就逐渐自然服从了,这就是所谓的用钱来解决问题。
而孟获本人,在南中属于俊杰士人,名望高而为夷、汉所服,自然位于诸葛亮的招揽之列,最终成为蜀汉的御史中丞。
至于认为孟获是彝族的论调,纯属史盲+演义党+民间传说党。
(注)华阳国志南中志: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以夷多刚很,不宾大姓富豪,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渐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人栏两开花:
我也能提出其实孟良崮战役是张灵甫赢了。是张灵甫千里奔袭拿下了粟裕,然后化妆成粟裕的样子潜伏在解放军里,这也是粟裕战功卓越建国后却不受重用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其实是乔妆易容的张灵甫。代号“灵狐”,后来在解放台湾的第一阶段作战: 进攻金门澎湖时,果然不好好打,潜伏起了作用,导致1950年内解放台湾的计划落空,为台湾国民党政权争取了时间,挺到了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突变,解放军在70多年的时间里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机会,让中华民国政权苟到了今天。
张灵甫老家是陕西的,离定军山不远,从小就知道黄忠和法正在定军山设计斩夏侯渊的故事。作为老家陕西人,他不可能不知道石头山上没有水源,他早就知道孟良崮是绝地。那天,他让自己的副官穿上自己的军服,打着青天白日旗站在山顶,装成自己还在孟良崮的样子,吸引粟裕的军队来攻,自己却领了主力军趁夜色下山直奔粟裕的指挥部而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军的友军全都作壁上观,不积极驰援,因为国军的将领深知张灵甫足智多谋,知道“这小子又玩定军山之计了,我们就在旁边看看得了,万一他兵少啃不下来粟裕的大营,我们还得调转方向去增援呢”。
这真的是,捎带手黑了一把美国,美国还不知道的典型案例啊……
呵呵,讲点事实就被删了。好吧,那我就来撒谎:当年不列颠国王们入侵北欧,维京人奋起反抗,反被污蔑为海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中国历史有两个原则:一、汉族总是错的。二、如果汉族没有错,请参考第一条。
2020.1.2:对不起大家,我关评了,因为实在受不了大家都知道的某个ruizhi在我评论区上串下跳(你不是给我扣帽子说我人身攻击吗?如你所愿,ruizhi!),这位要是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请自己组织一个回答,请别在我评论区里骚扰我和别人。
2019.4.16更新:原回答在分隔线下方(ps.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很忙,如无暇回复请见谅~以及私以为大家更应该多给 @大内义兴 这样的干货回答点赞)
一、受 @如何评价 的答案启发,节选几则彝文文献作为补充
(一)战况与擒纵
在节选的三则文献里,讲述的都是季汉方面取得胜利,同时没有出现擒纵情节。
1.图1~3节选自《彝族源流·第二十一卷·蜀汉入彝地》,描述了武侯南征的三个阶段,季汉方面的战绩分别是初战取胜→二战遭败→三战终胜。(此处的罗纪见下文解释)
2.图4节选自《西南彝志·第八卷·助孔明南征》,对季汉方面的描述简单明了——“攻无不克”。
3.图5节选自《彝文金石图录·第一辑·妥阿哲记功碑》,也很明了——“帝(此处应指季汉军队)既凯旋”。
(二)疑似提到了孟氏及其族属分类
图6节选自《彝文金石图录·第一辑·妥阿哲记功碑》,提及了“孟撒”;图7节选自《彝族源流·第二十一卷·蜀汉入彝地》,提及了“罗纪孟祖”。
但这两个“孟”都是音译,且没有明确对标孟获的名字。姑且认为这里的“孟”指的就是孟获,然而图6认为其族属是“撒”(音译),这个彝文的原意是相对于娄苏的外族,后来泛指汉人,这里就明确表示其非彝人了;
图7提到的是“罗纪孟祖”(音译),这里“孟”其实读音更接近于“马”,其对应的彝文意为竹子,“祖”对应的彝文意为君长、首领;而“罗纪”是彝文献里对南诏蒙氏部族的称呼,所以此处“罗纪孟祖”大概指的是彝文献记载的“竹王”僰雅蒙的后裔武僰益那部族(其基业在隋唐时被罗纪部族继承)。
(三)其他
以上彝文文献均是明清时记录的,考虑到彼时彝汉双语知识分子的编译工作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参见图中“蜀汉”、“孔明先生”这样的措辞,以及从图2前后掐出来的图8~9描述的神似武侯vs木鹿大王的情节),加之彝文文献诗体叙事的限制,史实方面可能价值不高,但也确实反映了彼时彼地彝人先祖对武侯南征的记忆建构。
二、经 @付佳杰 的提醒,故水西地区的彝族因为历史和文化交流原因影响而崇拜武侯,这点我认可(然而无论如何我都要粉武侯^w^当然还有于忠肃公)。
按王明珂老师的理论,被划归一个大族群的多个小族群,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不断地遗忘与重构族群记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地方存在孟获擒武侯的传说——时代背景有明清改土归流、近代军阀构衅造成的族群矛盾冲突,内容则夹杂着三国演义情节设定、明清地方志记录、明军伐云南、彝族“斯去”传说等等元素,这些传说的存在,可以用作族群记忆研究的材料,但并不应该成为现在某些人胡乱借题发挥的依据,要是当成史实迫真论证来满足虚荣心或者其他目的,那就不好了。
ps.对彝族语言、历史感兴趣的知友,不妨关注 @付佳杰 ,学一下基本知识和为学态度,远好过被部分民院“学者”和贴吧民族学家的暴论带到阴沟里去。
三、最后的话
我专业不是历史、民族学等等,连票友的边也基本挨不上。为了消弭误会就把知乎首答拉拉杂杂写了一堆,已经属于在夜航船上招人伸脚了,而且在相关的史地、族群、社会建构、话语秩序、制度政策等等方面知乎上也有很多优质回答任大家读思,所以我也不必再把近些年所见所闻积累的一些想法继续说出来贻笑大方了,就借用 @陈自豪 点评银英时的一段话来作为结尾吧:
一种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被现实毫不留情地破灭后,世界就会因此变得安定和谐么?不,不会的,又正如《银英》结尾所说的那样,传说结束了,历史才刚刚开始。只是我们每个人,最好要有开放的态度和慎重的认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和仲裁。
************以下是原回答************
本回答利益相关(本人彝族+武侯迷弟)而内容略跑题(为了避免大家在这种话题上对彝族同胞有误解而作)。
孟获其人&擒纵其事的真实性,考证下来也要占据不少篇幅,而且大家好像更在意的不是这个,所以本回答就从以下角度展开吧:
1.孟获的族裔, @大内义兴 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我也倾向于其为汉人豪强,而且我接触过的老彝文史料里并没有记载过此人名(未必准确,如有误请指正)。
2.在西南乃至缅甸的一些的传说中,如 @八叶竹 所说的一样,确实有孟获擒纵武侯的传说,不过这有可能是明清三国演义流行,加上改土归流和近代军阀构衅时汉少族群冲突矛盾的产物(暂且暴论……),毕竟到了近代云南边陲的一些传教士给少民传教时还会教他们“上帝啊,汉人来了,我很害怕”。
3.但提到近代西南传教士的话,也有相关的趣事:来我家乡这边传教的会为了便于沟通,而告诉土著的彝苗诸民说耶稣就是跟武侯一样的圣人(or是兄弟来着?),西南少民对武侯的崇敬可见一斑,而且不少少民也立祠供奉武侯。
4.我的父系是布系播勒家的祖摩之裔,母系是默系阿哲家的祖摩之裔,据家里面的老人讲,这两系先祖无论是当土司还是改土归流当了地主士绅,出行都常骑马列队,但凡是遇到有供奉武侯的祭祠,都会提前下马步行以示敬意(在彝族传统中享受类似待遇的是知识之圣举奢哲)。
5.根据彝文文献和母祖谱系的记载,我的某一代母祖正是在武侯南征时助其有功而巩固振兴了基业,其后在明代担任贵州宣慰使的母祖还立下彝文碑称颂此事(史实方面有很大可能性是明代的附会,但也反映了当时当地彝人对武侯的认可与崇敬)。
blabla扯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三点:
1.请相信包括彝族苗族等在内的大多数少民同胞是崇敬武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而中二自嗨甚至极端敌视的无脑无耻言论只是更容易比这些引人注目罢了。
况且由于标签(族群、地域、国籍等)多种多样+各有重叠,一些人借着笼统的标签+廉价的叙事逻辑就想打模因战争了,战果往往是感动自己、恶心别人。这种人彝族有汉族有,中国有韩国有(没错我就是为了二凤三番五次被拉进韩国影视剧“射瞎求饶”而痛心啊)。绝大多数人都是正常过日子正常交流,看到少数人的无脑言论时,没必要因为标签不同就奚落甚至仇视整个群体,也没必要因为标签相同就选择性无视甚至粉饰这些暴论。
2.对于少部分彝族同胞,我想说的是:
若论对族群自尊的向往与追求,我并不比你们消极。就挑明末清初来讲,我的某一代父祖战死于内庄之战,而在其之后几代的父祖又先后多次领兵抗击清兵和吴三桂,并迎还阿哲家的末代祖摩;那一代的母祖与热卧则溪的罗慕史共同编撰了彝文巨著《哎哺啥额》(即《西南彝志》)。每当回顾家族史的时候,骄傲、落寞、壮烈、苍凉等等情绪百感交陈。
但是,真正的尊严是靠自己脚踏实地打拼出来的,是自己实事求是让人心服口服的(武侯就是这样!!!),而不是靠吹嘘粉饰自己的族群、家支、黑白来获得妄自尊大的虚荣(这也是我匿名且不会取匿的原因,家族的兴衰荣辱都是严肃的历史,可以严谨考证,但不应当成为装x的谈资和虚荣的本钱),现在编排的是孟获,还有编排三星堆、夏朝、雅利安的,如果你的身份证标识成其他族群,你是不是又要像他们一样嘲笑辱骂彝族、同时又粉饰吹嘘发明那个族群的历史了?或许你们爱的是按着自己的标签YY一时爽,而不是真正的爱这个族群。
人啊,认识你自己!
3.探讨历史,无论科班还是票友,请先尊重史料与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追求尊严,不管彝人抑或汉人,请先立足实际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
就酱~
根据其他回答,已知孟获是汉人。
作者不好好学习,连祖宗都认错了……
全文通读,看得十分快乐。
这两天就指望这个开心了。
1935年,在国民党的围剿之下,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江西,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中穿梭迂回,行至凉山彝人聚居区,人乏马疲,后有追兵紧逼,万难之中,红军将领刘伯承与彝人首领小叶丹共饮血酒,结盟为兄弟,红军才得以顺利穿越凉山,才有后来的长驱北进。
1960年代,由周恩来亲自负责的大型政治歌舞剧《东方红》,专门将此列为中共党史上的重要篇章而颂扬之。
这是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陷入灭顶之灾而化险为夷系于生死的遭遇之一。
倘若当时彝族与红军为敌,将其围困在凉山险狭的山谷间,国民党拿下红军,如取瓮中之鳖,乃轻而易举之事,红军必是第二个石达开无疑,那么,中国历史就将是另一种写法。
所以说,国民党在军事的战略战术上不与彝人结为战略盟友,犯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性错误。
从体质特征上看,典型的彝人深目,隆鼻,卷发,肤黑,身材高大,形象有异于汉人,使得19世纪末20初深入凉山彝区的欧美传教士大为惊讶。
再一细看文化风俗,与当时世界已知的中国文化毫无相似之处,自成一体。
于是传教士们开始在彝族地区进行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
这是一个源于南亚次大陆亚利安人种(Aryans)的独立民族,故名“独立倮倮”。
笔者在美国观看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时,蓦然间,感觉这些美国政客仿佛穿上了彝装,两人唇枪舌剑,你接我应,口中滔滔不绝,脚底还来回度步,实在像极了凉山彝族的一种民间辩智形式。
彝族每每在大型聚合仪式上有这种以辩才高低决定输赢的公开辩论。
这种辩论对辩者双方的知识与文学素养要求很高,上穷天文,下涉地理,古往今来,广引博证,同时还必须在每一句话的结尾处押韵,以固定的节奏一气说完,不能出现磕巴。
形式上有点类似今日美国流行的Rap(饶舌歌),但其中的智慧远非饶舌歌手所能企及。
(这个回答应踩下去,因为不严肃,取巧且无干货,可以作为娱乐但不该占据靠前的位置)
大惊小怪
发现了一个演义里没收的三国故事,就打开新世界了
高中的时候看了一本名叫《三国外传》(可能是吧,记不大清了)的书,里面都是这样的故事。其中就有孟获“五”擒诸葛亮。
诸葛亮有计谋,孟获有法术。(你有科学,我有神功?)战场上,诸葛亮的大军砍了孟获的脑袋。诸葛亮以为赢了,没想到孟获把脑袋捞起来又安上了。诸葛亮措手不及,被孟获生擒。
后来孟获投降诸葛亮,为诸葛亮掉头三十六次。够意思!所以诸葛亮对南中的老百姓才那么好。
还有——
剑蜡
关羽带着两位嫂嫂,投降曹操。曹操就想了个坏主意:晚上只给关羽发一支蜡烛。关羽要读书——夜读春秋嘛,两位嫂嫂要做针线活儿。黑灯瞎火的,处的久了,出些喜闻乐见的事儿,关羽没脸见刘备,这不就留下来了嘛。
关羽明白曹操的用心,抽出剑来,把蜡烛竖着劈成了两片儿,和嫂子们各一片儿。
从此以后,这种造型的蜡烛就流传下来了,称为“剑蜡”。
周仓斗关羽
一天, 关羽带着大军,要路过周仓的家乡。关羽骑马,周仓扛着大刀跟着。
周仓一琢磨:都是挺大老爷们,人家是将军,我就是个跟班儿。在乡亲们面前,多没面子呀。他就想了个主意。
走着走着,周仓突然喊肚子疼,说扛不动大刀了。关羽一看:这可咋整?大刀我自己扛着吧。
又过了一会儿,周仓说肚子疼得更厉害了,走路都走不动了。关羽就说了:那你别走着啦,赤兔马你来骑吧。
就这样,来到了周仓的家乡。
刚走进街(gāi)里,周仓这肚子也不疼了,在马上腰也挺起来了,脸也扬起来了。
乡亲们看了,都说:周仓出息啦。骑着大红马,还有个红脸的大胡子,专门给他扛着大刀哪!
飞毛腿
赤兔马日行千里,周仓走着走扛着大刀,却照样能跟得上。
咋回事儿呢?原来周仓的腿上长着特殊的毛,叫飞毛,他这腿就是传说中的飞毛腿,也能日行千里。
总让周仓走着走,关羽心里挺过不去的,就派人四下踅摸,想给周仓也弄一匹千里马。
千里马哪那么好找的,最后找了一匹能日行八百里的,凑合凑合就给周仓装备上了。
你看哈,赤兔马日行千里,周仓的马日行八百里,一天掉队200里,五天就掉队1000里。要是关羽跟人打起来了,大刀还在1000里外呢,得多耽误事哈。
周仓一琢磨,这不行啊。可咋整呢?哎,有了。
转过天来,行军了一天,安营扎寨了。关羽来到营门前,想等等周仓。没想到,周仓从大营里面出来了——今天他没掉队
关羽挺奇怪的,就问:你是咋跟上来的呢?
周仓一乐:我呀,没骑马,是马骑着我——我是背着马跑着来的
(你说小兵一天行多少里?少问,别跟某个女硕士似的,听个故事就当真了。)
桃园三结义(前传)
话说,刘备还呆在村儿里的那会儿,就胸怀大志,想要招纳天下英雄。
这一天,刘备在门前挂起了一杆大秤(杆秤)。秤杆是一整棵树做的,秤提挂在门前的大桑树上。秤的这一头儿,挂着个大笼子,里面装着10头大肥猪。秤的另一头儿,也就是应该挂秤砣的那一头儿,悬着,下面是一头石狮子,石狮子上面拴着根绳子——这就是秤砣。
刘备放出话去:谁能把秤砣(石狮子)举起来挂到秤杆儿上去,10头猪就送给他
这一天,来了两个大汉,一个黑脸大汉一个白脸大汉。黑脸的叫张飞,白脸的叫关羽(?),俩人都想先试,争执起来了
刘备让张飞先来。张飞去举石狮子,举到一半,举不动了。关羽瞅着,捋着胡子,一脸的笑。张飞一看,你这是笑话我呀。一急眼,大吼一声,声如巨雷,把天上的鸟都给吓得掉了下来。借着这股子猛劲,把石狮子挂到秤杆上了。从此以后,张飞就有了狮吼功
接着关羽来。关羽举到一半儿,也举不动了。张飞看着这个乐:轰——哈哈哈哈!关羽也急了,他倒是没大吼,猛一使劲,也挂上去了。不过呢,气血上涌。脸都红了。从此以后,关公就成了个大红脸
俩人都完成任务了,找刘备要奖励。给谁呢?刘备一时也犯了难了。
关羽张飞什么脾气呀?当时就急了,一人扯着刘备一只耳朵,都说这10头猪应该给自己。他俩那手劲儿还了得,刘备的耳朵被越扯越长,差点儿没给扯掉了。从此刘备就成了大耳贼
下面的剧情都知道了。嗯,略
很多东西要对照看。
是个不好的前兆,某少数民族文化精英在策动所谓的“民族”意识觉醒,下一步就是分离主义抬头,背后没有人策划我是不信的。
一般这个过程是: 刻意强调本民族语言,贬低汉语,社会中上层阶级开始刻意系统研习本民族语言——人为构建本民族习俗和服饰,强调本民族文化优越性,逐步与汉文化剥离——人为构建和解读反官方的民族历史,尤其会强调相对于汉族的历史优越感,或者把自己定位为被侵略受害者——寻求当前民族法律体系外的额外自治特权,尤其是强调政治权力——强调民族标签,彻底去汉化,与所谓国际组织频繁联系,强调该民族对该地区的独占性——分离主义抬头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历史、考古界有个政治任务,就是要多体现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成就
结果各种上古遗迹纷纷被强行与今日在此附近聚居的民族挂钩
古代汉族名人纷纷被抢注少数民族籍贯(喜闻乐见的东夷秦,南蛮汉,鲜卑隋唐,沙陀宋,回回明,就剩晋朝太垃圾没人要,留给汉族了)
别说孟获七擒诸葛亮,还有更劲爆的,夏朝是彝族建立的:
特别是在《狼图腾》的引领下,汉族更是要么被虚无化(所谓汉族不存在),要么被说成全世界最懦弱无能的民族(全靠少数民族输血才能生存至今),也是那时候网上出现了冉闵热作为反击,“冉闵杀胡是英雄”这个观点正是对“胡人杀汉是英雄”的回击
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被打倒了,几十个民族的民族主义站起来了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民族主义抬头的表现,大家一说起民族主义抬头,肯定就想起皇汉之类的鬼东西,搞得好像民族主义是汉族的专属一样。
实际上正相反,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汉族的民族主义,反而是抬头最迟的一波,只是因为是主体民族,所以最受关注而已。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gc叙事解体,各少数民族中的精英分子非常快地就拥抱了民族主义,因为我们学习自苏联的民族政策,在缺乏gc主义作为最高叙事的前提下,是在强行识别各类民族,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
这种从高考加分到民族学院再到公务员加分的体系,形成了从教育到学术再到政治资源的闭环,足以完成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塑造。因此越有民族意识的少数民族精英,越能在这样一个体制里得利,他就越有动力维护这个民族意识。
所以说,当过红卫兵的张承志会去写《心灵史》,为西北回乱背后的精神组织大唱赞歌,而且这阴森带血的赞歌还堂而皇之地在国内出版过。移居美国的彝族硕士发明个历史算个什么呢?
甚至如果你很早关注过这类问题,你就会知道,这类历史发明早早就在各个少数民族精英的小圈子里面反复流行过了,甚至早于脑残皇汉们的精神领袖闵冉在网上流行的时间。
这是个旧时代阴霾回潮的时节,连全球化急先锋我大美利坚都疯狂开起了倒车,各类牛鬼蛇神当然要趁天时而动了,毕竟浪潮涌来时,绝不会先等你修好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