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神龙政变? 第1页

  

user avatar   duo-kan-le-ji-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道理。

首先,二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篡位根本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可行性,这句话就是错的。

春秋五霸第一霸齐桓公病重,宠臣易牙、竖刁侍奉左右,齐桓公被活活饿死,随后,他们假传君命,立公子无亏为君,导致太子昭出逃,齐国大乱。

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重,赵高、李斯二人侍奉左右,秦始皇崩后,他们篡改遗诏,逼死扶苏、蒙恬,拥立胡亥为帝,导致大秦帝国二世而亡。

如今第一女皇武则天病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奉左右……

你说二张在政治上有可能性吗?

更何况,当时的二张已经完全有了政变的时间和实力。

1、政变的时间:

武则天已经病了几个月,不见宰相,不见儿子,只让张易之兄弟伺候。说白了,武则天是死是活,大家都不知道(太后寝疾,居长生院,宰相不得见者累月,惟张易之、昌宗侍侧)

2、政变的实力:

依附于二张的宰相高达5个,李峤、苏味道、李迥秀(张昌宗他妈的姘头)、韦承庆、房融。他们已经是宰相了,如果不盼望百日竿头更进一步,他们依附二张干吗?

他们会不知道,二张在政变上有没有可能性吗?

显然,这群人都认为,二张有实力篡位,或者拥立新君,二张当王莽或司马懿。

所以,不是神龙政变无用,而是最近几年翻案风兴起,有些人什么都要怀疑一下而已。

其次,五王也不是追求拥立之功。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神龙政变”,但是事情可没那么直接。在发动神龙政变之前,他们也冒着生命危险做了很多努力的。

第一套方案:劝

武则天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宰相崔玄暐(wěi)曾给武则天上过一封奏疏:“皇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孝顺母亲,友爱兄弟,完全可以在您身旁侍奉汤药。皇宫是重地,事关重大,希望陛下不要让异姓人随意出入。”

武则天看完之后表示十分感激崔玄暐的提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套方案:造势

李唐势力见劝说无效之后,只好又采用了第二套方案:造势。他们不断地给武则天写匿名信,表示张易之兄弟要谋反。最后他们又联系了路边社,以及其它媒体在洛阳的大街小巷里张贴大字报,宣布张易之兄弟要谋反的,以期把武则天给吓住。

但是,任凭他们风吹浪打,武则天就是闲庭信步,对这些流言蜚语根本不管不问。

武则天也是熟读史书的帝王,她必然知道齐桓公和秦始皇的结局,但为何就是不听大臣们的意见,非要立于危墙之下呢?

史书中没有给出答案,很多人觉得她是脑子进水了,宠幸小人。但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武则天对自己的身体非常自信,认为自己一时半会死不了。因为她被赶下台后,在极其郁闷的情况下,还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没有被赶下台,心情舒畅的话,再活两年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两套方案都失败的情况下,李唐势力才不得不在大器老成的典型代表,宰相张柬之的带领下,进行了冒险的军事政变。

如果这五人是为了贪拥立之功,直接发动政变就行了,何必要劝谏和造势呢,万一武则天一个不高兴,把他们杀了,岂不是一切都白搭了。

另外,我们再看一下神龙政变的全过程吧,相信看完之后,大家就知道这五个人有多忠心耿耿了。

先说张柬之。

张柬之,字孟将,公元625年出生于今天的湖北襄阳(比武则天小一岁)。少年时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大唐的清华北大补录为了太学生。

为啥是补录呢,史书也没说,大概率是因为拼爹的条件达不到。唐朝的太学,一般情况下,五品以上官员的孩子才能上(副省长、市长),而张柬之的老爹是谁,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很大概率就是普通人老张头。

自知家境一般的张柬之,在大学期间格外努力,大学一毕业就顺利地考中了进士。著名的大历史学家,《周书》作者,《齐书》、《梁书》、《陈书》、《隋书》的主编之一令狐德棻(fēn)对他的这种刻苦精神非常赏识,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夸他有王佐之才。

但是,令狐德棻也是个不靠谱的老头,比当年的阎立本还不靠谱。阎立本赏识狄仁杰,还给人家提拔了一下,然后才把狄仁杰给忘了。令狐德棻是刚刚夸完张柬之,扭过头就把他给忘了,后来令狐德棻天天和魏征等一群宰相聚在一起编书,也没有举荐过一次张柬之。

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关系的人,能在官场混出什么模样?张柬之的前半生就是最好的标本。

中了进士之后,他就被分配到了清源县当县丞(从八品),相当于县里的二把手。二三十岁就能当个二把手,绝对算是青年才俊,张柬之为此十分激动。上班之后,他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天天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之后,他终于熬成了中年才俊,还是清源县县丞。

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从县丞升到了县令,从县令升到了刺史,甚至还有人当上了宰相。被生活爆捶的张柬之,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也有过郁闷,想过妥协。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残酷而磨去了棱角。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依然不趋炎附势,不蝇营狗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年之后,他以64岁的高龄,又熬成了老年才俊,还是清源县县丞。

别人是出道即巅峰,他是出道即县丞,县丞即一生。这种怀才不遇的郁闷,可想而知,也可见当时的官场是多么的黑暗。

更可怕的是,按照《礼记》“大夫七十而致事”的惯例,再过六年,张柬之就该退休了。

当了40年的官,没有升一级,从小到老都是从八品的公安局长。如果这时候有人给他说,他以后能当上宰相,张柬之肯定会撸起拐杖抽对方。

但是,属于他的机会就这么奇迹般的来了。

公元689年,武则天为了选拔人才,在全国范围内搞了一场大型公务员考试,张柬之一不小心,拿了第一名。

武则天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一岁的老头大吃一惊,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县里竟然还有这种奇才。于是,立刻将他提拔了上来,并延迟了他的退休年龄。

在之后的10年里,张柬之开始坐着火箭般上升,等到698年的时候,已经升为了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当上宰相,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

这一年,契丹叛乱刚刚在突厥的帮助下被平定,武则天准备履行原来和突厥签下的丧权辱国条约,让侄孙武延秀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儿当老婆。

张柬之对此很不满,一封奏疏上去,就啪啪直打武则天的脸:“自古以来,中国的王就没有娶过夷狄女人,更何况还是天子主动去求婚。”

为啥说这句话很打脸呢?

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个问题:历史上的和亲,基本都是中原王朝嫁女儿,很少有中原王朝皇帝或王爷娶少数民族女人当老婆。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娶别人老大的女儿当老婆,明显是占了便宜,反正又不是只娶一个,猪拱白菜,不拱白不拱。

但古代人可不是这样认为的,原因大概有三条:

1、越是贵族,越讲究门当户对

少数民族在中原王朝眼里,始终是没有开化的夷狄,哪怕对方是可汗,那也不例外。就跟我们看流氓一样,流氓头头更加流氓。

尽管中原王朝的有些皇室可能也存在夷狄血统,但是,他们只要汉化之后,就会跟49年入京的老北京,看不起现在的新北京人一样看不起夷狄。

中原的皇帝和王爷娶夷狄的女人当老婆,不符合礼制,所以这事没人愿意干。

2、培养亲华势力

和亲的目的表面上是维护两国和平,但是还有个隐形目的,就是在敌国培养亲华势力。

中原王朝的女儿嫁过去,肯定要做大老婆,她所生的儿子以后大概率会继承王位或汗位,带着中原血统的王子或可汗,大概率会亲华。即便这儿子没有继承王位,中原王朝也可以挑拨离间,分裂对方。

3、提防王爷和外族勾结

假如和亲是反过来,少数民族首领的女儿嫁给了中原王朝的皇帝。少数民族势力肯定会支持他女儿生的儿子,老皇帝病重的时候,谁能保证该皇子不会勾结少数民族来个夺权?一个皇子的手里,始终间接掌握着几十万大军,就问你吓不吓人?

综上所述,嫁女儿要比娶老婆划算的多。更何况,中原王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鸡贼,嫁的都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武则天当然也知道以上三条原因,但奈何自己武力值太低下,当初契丹叛军把河北搅的天翻地覆,武周军队屡战屡败,需要突厥的帮忙,她不得不答应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儿,并给大量金银珠宝当作聘礼。

如今默啜可汗帮助自己平定了契丹叛乱,作为武周天子,她又怎么好意思违约?违约之后默啜可汗率军打过来怎么办?

武则天其实也难呐!

在要脸还是保命之间,她必须选择保命,保自己的命,也保武周战士和百姓们的命。

更何况,武则天在和亲这件事上,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默啜可汗原本是让李显或者李旦娶自己女儿的,但武则天私下里给换成了侄孙,也算是挽回了一点点面子吧。

所以,张柬之提出反对意见之后,武则天十分生气,一怒之下就把张柬之贬到了今天的四川当刺史。

张柬之收到这个命令之后非常的郁闷。他说的话有错吗?没有错。

想当年大唐是何等的强大,如今却被突厥逼着娶突厥可汗的女儿,实在是丢人啊。

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当年嫁女儿可以整一个养女,如今娶老婆,为什么不可以整一个养子?

自己熬过了40年的怀才不遇,才等来了10年的公平对待,如今只是因为说了一句反对意见,就要被贬到偏远边疆,世道何在?

七十古来稀,自己已经74岁了,人生还能有几年呢?

于公于私,张柬之对这一次被贬都十分不满。可是君命难违,万般无奈和满腹委屈的他,最后还是一声叹息,带着沉重的心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洛阳,走向了偏远的四川。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永别,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但奇迹又一次出现了,谁能想到,他彪悍的晚年才刚刚开始。

刚到四川没多久,张柬之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唐朝每年都需要向今天的云南姚城派去500名士兵驻守边疆。但是,从四川到云南,山高路远、磐石险峻,士兵们仅仅是走过去,就要摔死不少人。而且当地税赋不能自理,还要从四川转运粮食,消耗巨大,完全是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他又上书武则天,要求学习当年的诸葛亮,把这些地方当作羁縻之地,不要派汉人前去管理。

武则天虽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但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很快又把他提拔为了荆州大督府长史。

张柬之刚到荆州没多久,就有了我们讲狄仁杰的时候说过的那场著名对话:

武则天问:“谁可以当宰相?”

狄仁杰说:“如果要有文采的人,李峤、苏味道就可以。如果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武则天听完之后,就把张柬之提拔为了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却说:“我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用呢。”

武则天说:“我已经给他升官了啊。”

狄仁杰则说:“我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当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做司马的。”

于是,武则天就把张柬之任命为了秋官侍郎(刑部老二),距离宰相仅剩一步之遥。

而这一步,在狄仁杰去世整整4年之后,他才终于等到。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张柬之和狄仁杰同时担任宰相,历史中是不存在的

公元704年9月,另一位大名相姚崇,因为得罪了张易之兄弟,被武则天调往了灵州担任行军大总管。

临行之前,已经身患重病的武则天,让姚崇举荐可以担任宰相的人才。姚崇在明知张柬之准备发动政变的情况下,给武则天挖了一个巨坑:“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并且已经很老了,陛下一定要赶紧使用。”

10月22日,武则天终于下诏:擢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

张柬之得到这个命令之后,不禁打了个冷战,他知道,最后的时刻终于要来了。

80岁的他站在皇宫的门口,抬头望了一眼紧闭着的大门,露出了一副满意地微笑。

两个多月的神龙政变,终于拉开了帷幕!

张柬之当上宰相之后,立刻把早已串联好的四位老同学崔玄暐(wěi)、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召集了起来,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

为什么说他们早就串联好了呢?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的简历,好好体会一下:

1、崔玄暐,65岁,河北人。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狄仁杰的提拔下步步高升,703年正式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兼太子左庶子。

2、敬晖(不是虎敬晖,历史上没有虎敬晖这个人),山西人,为官清廉,很有才干,在狄仁杰的举荐下,从泰州刺史调入中央,时任中台右丞(正四品下)。

3、桓彦范,51岁,江苏人。为人慷慨豪爽,担任司卫寺主薄(京城武库管理员)的时候,被狄仁杰格外赏识,后来被提拔为司刑少卿(正四品下)。

4、袁恕己,河北人,时任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马(相王府即李旦府)。

带上张柬之,一共是五个主谋,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就叫他们“神龙五虎”吧。眼尖的人应该已经发现了,五虎中竟然有四虎都是狄胖胖提拔的。

对了,上一集中推荐张柬之为宰相的那个名相姚崇,也是狄仁杰推荐的。而且神龙政变姚崇也有参与,他刚从灵州回到洛阳,张柬之就迫不及待的把政变计划告诉了他。

一群狄仁杰的门生故吏,在张柬之担任宰相两个多月后,就把玩了一辈子鹰的武则天搞下了台,你要说他们没有事先准备好,狄仁杰自己恐怕都不信。

甚至,我们可以严重怀疑,狄仁杰活着的时候,也有过搞掉武则天的想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提拔了一群造反派的人,会没有想过造反?

当年狄仁杰死后,武则天曾经数次对着群臣感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其实不是夺你“国老”太早啊,而是太晚了。如果早一点,哪有这么多“造反派”?如果再晚一点,你能不能再当五年皇帝都很难说啊!

所以,你的国老不是国老,而应该叫做“坑老”,挖一个坑还不够,挖了四个坑的“坑老”。

神龙五虎经过激烈的讨论,制定了一个十分周密,但我们不知道细节的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张柬之设法搞定武则天的保安团——左、右羽林军,然后找个黄道吉日,带着太子和羽林军冲进宫中,杀了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难,施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左、右羽林军,一般人根本没法搞定。

左、右羽林军也就是北衙禁军,源自于李渊晋阳起兵时的那三万人,军队内施行父死子继。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平常屯驻于玄武门左右,属于皇帝的私人武装,只听皇帝的命令。

左羽林大将军和右羽林大将军,都是正三品和宰相平级,任免权在皇帝手中。

大将军下面还各有两个将军,属于从三品,任免权也在皇帝的手中。

想把这六个人全部搞定,还不被精明的武则天发现,无异于老虎窝里放鞭炮,放完了还要去拔虎牙。

所以,这个计划其实应该修改一下,搞定一两个将军就可以了,等这两个将军值班的时候,让他们做内应,突然发动政变,成功几率也是很大的。

但是,张柬之是什么人?

是被狄仁杰和姚崇称之为“沉厚有谋,能断大事”的奇才啊,如果他真这么做了,那他就不是奇才了。

他竟然在两个多月时间内,搞定了五个半人。

第一个被他搞定的是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注意,是大将军,也就是右羽林军的老大。

李多祚,原来是靺鞨酋长,后来投降唐朝。因为做战时骁勇善射,屡立军功,被李治提拔为了右武卫大将军(正三品),驻守皇城北门。

696年,契丹叛乱时,武则天派出的第一批28员大将里面就有他,契丹被平定之后,他就被封为了右羽林军大将军。

张柬之在此之前,应该已经对他做了长时间的观察,所以,在拉他下水的时候,谈话非常直接。

张柬之问:“将军在北门有多少年了?”

李多祚答:“三十年了。”

张柬之又问:“将军地位尊崇,位极武臣,是谁给的?”

李多祚一瞬间就被问的泪流满面,可见他早就对武则天不满了,他哭着答道:“大帝(李治)给的。”

张柬之见此情境,知道此人已经被搞定了,干脆把话挑明了:“如今大帝之子被二竖子所危,将军该如何报答大帝?”

李多祚哭得更厉害了,咬牙切齿说道:“苟利国家,唯听相公安排。”

张柬之见大事已成,但他仍然放心不下,害怕李多祚中途反悔,又急忙找来了三柱香,拉着李多祚就跪了下去,喊了一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豪言壮语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随后,张柬之的操作手法就陷入了一团迷局之中,他竟然一口气把四个心腹安排进了羽林军:

敬晖、李湛(李义府的儿子)担任了左羽林将军。

桓彦范、杨元琰担任了右羽林将军。

怎么安排的,史书中说他是利用职务之便。但是这个说法明显不靠谱,别说四个羽林军将军了,就是一个羽林军将军,张柬之也没有任免权。

所以,我个人猜测这件事情的幕后肯定另有高手,而这个高手极大概率是相王李旦(李隆基他爹)。

因为自公元701年开始,武则天就让李旦负责了左右羽林军的事务:

701年9月3日,武则天逼死孙子李重润等人。

701年9月27日,“以相王(李旦)知左右羽林卫大将军事”。

另外,李旦也应该深度参与了神龙政变的全过程,而不是只在政变当天的最后露了一次脸(细节后面会讲)。

因为推荐张柬之为宰相的姚崇,担任宰相的同时,还兼任着相王府长史。神龙五虎之一的袁恕己,职位是相王府司马。

长史和司马是啥职能呢?类似于皇帝身边的宰相。这俩人从一开始,就知道或参与了政变,李旦怎么可能会闲着?

那么史书为什么不重点强调李旦在前期的功劳呢?

我个人认为,是李旦当上皇帝之后,故意隐藏了自己在前期的功劳。他妈把羽林军交给他,他却故意安插造反派,在讲究孝道为上的古代,李旦的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所以,他只能像李世民隐藏玄武门之变当天囚禁老爹一样,隐藏自己一早就有了坑掉老娘的事实。

终于搞了五个人,分别是右羽林卫大将军1人,右羽林卫将军2人,左羽林卫将军2人,现在只剩下左羽林卫大将军没有搞定了。

当时谁是左羽林卫大将军呢,史书中没有写。但是,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张)柬之又用(桓)彦范、(敬)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左、右羽林将军,委以禁兵。(张)易之等疑惧,乃更以其党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张)易之等乃安。”

这句话不用翻译,相信大家应该能看懂。

当时李多祚为右羽林大将军,张柬之又让张易之的同党,武攸宜担任了右羽林大将军。可是右羽林大将军的编制只有一名,怎么突然会出现两个?

所以,我怀疑张柬之是让李多祚担任了左羽林大将军之后,才让武攸宜担任右羽林大将军的。至于证据嘛,来自于两年之后的景龙政变,当时李多祚的头衔,就是左羽林大将军。

如此,武攸宜虽然拥有右羽林大将军的头衔,但他的手下都是李多祚的人,政变当天根本不会听从武攸宜的命令。

一些都安排妥当之后,时间终于来到了公元705年1月22日(农历)。

春节和元宵节刚刚过去,洛阳的市民们还沉浸一片欢快的气氛当中。武则天为了冲喜,刚一过年就把年号改成了“神龙”,并宣布大赦天下,甚至当年跟随李唐王爷们起兵造反的从犯,也给赦免了。

可是,她的病情并没有因此好转,只得一直住在迎仙宫长生殿里养病,张易之兄弟则一直伺候在左右。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看似那么平静,平静的让人感觉无趣。

可是这平静的背后,早已暗流涌动,玄武门上的羽林军,早已绷紧了神经,密切地注视着前方,他们知道,改天换日的重大历史时刻就要来了。

天还没有亮,张柬之就兵分三路发动了政变:

第一路:张柬之与崔玄暐、桓彦范等人,率领500名羽林军火速杀向玄武门。

第二路: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湛以及驸马爷(李显女婿)王同皎,火速赶往东宫,迎接李显赶往玄武门。

第三路:相王李旦,相王府司马袁恕已带领南衙禁军逮捕张易之的同党,宰相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等人。这一路,政变之后,史书上才不疼不痒地提了一句,原因我们上文讲了。

但我认为政变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行动了,如果是事后才行动,袁恕已的功劳,怎么能和另外的神龙四虎并列?另外,李旦也是精明的很,到这时候了还不愿意去宫中,背上造反母亲的“骂名”。

张柬之等500多人率先到达了玄武门,很顺利地打开了城门。但他们并没有着急进宫,因为李显此时还在东宫里装蒜呢。

几天之前,敬晖就把准备发动政变的事情告诉了李显,李显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但是,当李多祚等人到达东宫的时候,李显又不愿意出来了。

原因和李旦一样,他也不愿意轻易地背上造反母亲的骂名。如果非要背的话,得让大臣们逼一把才行。

李显表示,小人的确需要铲除(背后意思就是大家发动政变是对的),但是老妈圣体欠安,不能让老妈受惊,以后再政变也行嘛。

王同皎和李湛不是傻子,一听这话就知道李显啥意思了,想甩锅呗,万一武则天受惊死了,那绝对不是李显的过错,都是他俩逼得。

可是,事到如今,这口锅他俩也必须背了。所以,他俩只好配合李显的演出,把李治、老天爷、百姓全都抬了出来,终于把李显劝到了玄武门。

接下来的事情非常顺利,这500人在李显的带领下,不费吹灰之力就赶到了迎仙宫。刚刚睡醒的张易之兄弟,还没来得及跑两步,就在走廊上被这群人砍了脑袋。

武则天听到动静的时候,500羽林军已经杀到了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将她团团围了起来。

刚刚睡醒的武则天大惊失色,急忙坐起来大喊:“谁在作乱?”

张柬之不慌不忙地答道:“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之令将其诛杀,只因担心消息泄露,才没有向您禀告!”

话说的真好听啊,明明是自己造反,却说是张易之等人造反,反正死人也不会说话,张柬之的厚黑学,看来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听张柬之这么一说,武则天心头一惊,已经猜到了这是张柬之等人发动的兵变,但她仍然不愿意相信事实,转过头盯着李显问道:“是你让他们干的?两个人已被诛杀,你可以回东宫去了。”

还没等李显回答,桓彦范就急忙上前义正言辞地答道:“太子怎么可以再回东宫?先帝把皇位传给太子,太子无故遭到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已有二十三年。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武则天听到这里,还不甘心失败,她没有正面回答桓彦范,而是又把目光投向了李义府的儿子李湛。武则天盯着他问道:“你怎么也参与了进来?我平时对你们父子不薄,想不到竟有今天!”

李湛满面羞愧不敢回答,只好躲了起来。

武则天见此情境,终于恢复了一点信心,也许一个个的问下去,就能将这些羽林军的军心问崩,保住自己的皇位。所以,她张口又问崔玄暐:“你是朕亲手提拔的,怎么也在这里?”

没想到崔玄暐回顶了一句:“我这样做,才是报答陛下对我的大德。”

在场的就两位宰相,一个张柬之,一个崔玄暐,两个人都一点不怵武则天,武则天终于失去了所有的信心,一声长叹之后,交出了皇帝的印信。

随后,李显下令,将张易之的其他几个兄弟,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全部押到天津桥边斩首示众。至于其他同党,早已被李旦逮捕入狱。

两天之后的1月25日,李显在洛阳即帝位,宣告大赦天下。随后,他又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被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冤枉之人,全部平反昭雪。被武则天诛杀、流放的皇族全部恢复宗籍。

改国号为唐,凤阁、鸾台变回中书、门下,天官、地官变回吏部、户部,旗帜、文字、服色全部恢复旧制,太上老君重新被封为玄元皇帝。

人活日日争抢,却不知都是白忙。

至此,武则天费尽心机、苦心经营的一切,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几天之内,就被一扫而空了。

不过,李显对武则天还算地道。将她迁居到了面积达8平方公里之大的上阳宫,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每隔10天,李显就带领朝臣去看望一次。

一直到11个月之后,武则天才在上阳宫驾崩,享年82岁。在最后的300多天里,不知道卧病在床的武则天想起历历往事,会是什么心情!是救赎,豁达,还是懊悔与痛苦呢?

临死之前,武则天要求去掉尊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以上为神龙政变的过程,我们再看一下神龙五虎的结局吧。

政变成功之后,神龙五虎立刻交出了权力。

但是,李显这人是个中山狼,在神龙五虎交出大权的情况下,他竟然觉得这群人是危害,想把这群人给杀了。

神龙政变第22天,即705年2月14日,李显把韦氏立为皇后的同时,又追赠韦后的老爹韦玄贞为上洛王,韦后之母为上洛王妃。

追赠死去的父亲为王,公元684年武则天干过,宰相裴炎极力反对,提醒武则天别忘了吕后的教训,武则天解释说她和吕后不同,吕后是给活着的人封王,她是给死去的人封王。是的,武则天的确和吕后不同,她当了皇帝。

现在李显刚上台,就给韦后的老爹封王,朝臣们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

左拾遗(属于谏官)贾虚己劝告李显,当年追赠武则天她爹为太原王的教训还没过去几年,历史怎么就重演了?李显听完后笑了笑,这群傻子竟然没有看出来,他就是想翻拍历史。

第二天一上朝,李显继续翻拍,让韦皇后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坐在朝堂后面垂帘听政。

群臣看到后大吃一惊,这哪里是韦皇后,分明就是武则天借尸还魂。

神龙五虎之一桓彦范,急忙用他娘司晨的真实案例去劝李显,但是李显这个总导演,早已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再演一遍历史剧《驭妻小能手》。

神龙五虎只好退而求其次,既然阻止不了李显和韦后当男、女主角,那你们好歹把上一部女主角的势力给灭了吧。

于是,81岁张柬之亲自上书劝告李显:当年你们老李家,被武家人快杀完了,你还记得不?多亏你爷武德充沛,朝臣心向老李家,你才重新掌握了大权。如今仇人就在眼前,你还不赶紧把武三思等人给灭了?

李显听完后很生气,杀的李家人,又不自己的骨肉,和自己啥关系?另外,那些人都是老娘杀的,又不是武三思杀的,杀他干吗?再说了,武三思现在不仅是自己的儿女亲家,还是炮友兼隔壁老王,关系如此铁,岂能说杀就杀?

所以,李显不但没有杀武三思,还三天两头带着韦皇后往武三思的家里送温暖,做起了绿帽子批发商。

遇到这种糊涂蛋皇帝,张柬之气得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可是如今大势已去,他除了后悔神龙政变时没有杀掉武三思以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二傻子皇帝能回心转意上。

为了把李显这头疯牛拉回正道,当年5月,张柬之决定赌一把大的。他把文武百官全都召集了起来,集体上书李显,要求削去武氏等人的王爵。

张柬之的想法应该是这样的,刚开始,我们的要求是韦后不能垂帘听政,你不听;后来我们退而求其次,要求诛杀武三思,你依旧不听;现在,我们一退再退,只求你削去武氏的王爵就行,你好意思还不听?

但张柬之显然忘了,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人,你忍一时,他得寸进尺,你退一步,他变本加厉。

在李显看来,张柬之不是一退再退,而是一逼再逼。我想让韦后垂帘听政,你不让;我想和武三思做好基友,你不让;我想让武三思在当王爷的同时,还能兼职隔壁老王,你又不让。你还拉来了一群大臣呐喊助威,你这不是劝,分明就是结党营私。

所以,看到群臣集体上书之后,李显大怒不已,准备对神龙五虎动手了。

和以后的窝囊不同,李显在除掉功臣时,还是颇有一点政治手腕的。他并没有直接滥砍滥伐,而是有计划的走了两步好棋。

第一步,李显把另外6个人提拔为了宰相:

1、魏元忠,三朝元老,文武双全,原来被武则天贬到了外地,李显上台之后,把他火速提拔了宰相,和当年李治提拔李绩倒有点像。

2、唐休璟,两朝元老,文武双全,神龙政变前被武则天调到边疆镇守幽州,李显上台之后,也火速提拔为宰相。

3、韦安石,韦皇后的本家,两朝元老,为人耿直,素有威望,神龙政变前被武则天贬到了扬州。

4、其他三个人分别是杨再思、李怀远、祝钦明,第一个马屁精,后面两个都是李显当太子时候的心腹。

这样一安排,宰相就从5个人,变成了11个人,极大地削弱了神龙五虎的权力。并且,魏元忠、唐休璟都是德高望重、出相入将的典型代表,在朝中和军中威望极高,有他们坐镇朝堂,朝臣们就不敢唯五虎是从。当然,最主要的是,张柬之根本就没有结党的意思。

接着,李显又走出了精妙的第二步,将神龙五虎全部封成了王,但是罢免了他们的宰相职务。为了安抚他们,李显在打出这一重棒的同时,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免死铁券,并承诺只要不是造反,就可以免死十次。

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还没看过几本历史书。看到李显骚操作一波接一波,五位王爷立刻就知道了李显的意思。什么免死铁券,明明就是催命符。什么造反不造反,一切不还是由你说了算?

张柬之自知大势已去,一声长叹之后,给李显写了封辞职信,表示自己病了,要回老家襄阳养病。

李显倒也不虚伪,也没有装作挽留一下,就批准了张柬之的假条。将张柬之任命为襄州刺史,但只是名义上的刺史,除了按时领工资,其他一切不用管。

至此,朝中所有大权,全部落入武三思的手中。

武三思下令,文武百官重新恢复执行武则天时期的政策,拒不趋附武氏集团的人全部外放,被张柬之贬逐的人,全部重新起用。而此时距离神龙政变,仅仅半年时间。

不久之后,崔玄暐也被贬出了京城,到今天的汉中当了刺史。

第二年的1月,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也被赶出了京城,分别外放为滑州(河南安阳)、洺州(河北永年)和豫州(河南驻马店)刺史。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政治人物一旦没有了权力,结局可想而知。

706年3月,也就是敬晖等人被贬出京城的第三个月。武三思就迫不及待地让人诬陷神龙五虎伙同李显的女婿王同皎谋反。

李显很配合的大怒不已,将王同皎抄家斩首,将神龙五虎从中原腹地,全部贬到了边远地区。神龙政变的时候,王同皎可是大功臣啊,是他劝说李显去的玄武门,还是他把李显抱上的马,奈何他把李显当老丈人,李显把他当牲畜。

5月,武三思又一次诬告神龙五虎,说他们准备从边疆跑个几千里,到长安发动政变废掉韦皇后。

李显继续装作大怒,又将他们贬到了海南、越南等地方,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

7月,估计这五个人还没有走到海南和越南,武三思又放出了第三招。这一次,武三思也真够狠,他竟然将自己与韦皇后偷情的秘闻写成了大字报,贴在了洛阳的天津桥上,诬陷是神龙五虎的党羽贴的。

李显这一次是真的怒了,本来只是文武百官知道自己被戴了绿帽子,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但凡是个男人都受不了啊。

不过,李显仍然没有处理隔壁老王,相反他又一次配合老王,将神龙五虎流放到了更加偏远的地区,另外他们五个家族中16岁以上的男女,也全部流放到了岭南。

这还没算完,在李显的默许之下,武三思又专门派了一个叫周利用的酷吏,去岭南杀害了神龙五虎。

当周利用到达岭南的时候,82岁的张柬之和69岁的崔玄暐,因为几个月来的病气交加,颠沛游离,很幸运地提前离开了这个肮脏的世界。

是的,有时候早死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剩下的三个人,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才在痛苦中死去。

敬晖被刮了几千刀,凌迟处死。

桓彦范被周利用绑起来,放倒在竹筏子上拖着走,等到身上的皮肉被磨掉的只剩下了骨头,才被活活打死。

袁恕己被逼着喝了大量毒药,毒性发作之时,他痛苦不已,疼得直用双手狠扒黄土,一直到把手上的指甲都磨掉了,周利用这才把他打死。

手段如此残忍,心肠如此歹毒的周利用,回朝之后,竟然被李显提拔为了御史中丞(正五品上)。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神龙五虎身居高位,富贵无忧,只因感念先帝之恩,心系李唐江山,唯恐落入他人之手,才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使得李唐中兴。

功成之后,他们功高但不震主,权重但不谋私,把所有的大权都交给了李显,一心一意尽力辅佐。

李显无威,他们把武三思的性命留下让李显树威;李显一意孤行要重演历史,他们明知劝说无用,但却愿再次豁出性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表劝谏。一直到最后被杀,他们都没有过反叛的念头。

尤其是80多岁的张柬之,不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谁愿意在垂死之年,冒着全族被灭的风险,扶大厦于将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不正是他们么?

伊尹、霍光再世,也不过如此罢了。

他们唯一的错,就是过于忠诚,没有像伊尹、霍光那样,大权独揽,废掉李显,使能者居之。


喜欢历史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公号:梁山微木说历史

每周一、三、五定时更新

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24史一点一滴的书写下来。

其它回答与文章: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AcFun 与肯德基联动却提供「阿嘿颜」扇子周边? 
  皇帝在太后面前如何自称? 
  阙特勤碑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何评价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中陆战一师撤退过程中向志愿军冰雕连敬礼的桥段? 
  日本天皇和泰王有哪些异同点? 
  为什么有些女生觉得男生聊历史很有魅力,聊政治却很令人反感? 
  如何评价王亚樵? 
  如何评价网上流传的《道德经的惊天秘密》? 
  好多书都说曾国藩笨,曾国藩是真的笨吗? 
  在各位的专业中,有哪些书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这些书中有没有适合非本专业的人去读?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2020年越南实现经济增长2.91%?
下一个讨论
有多少经典的影视剧情是发生在圣诞节当天的?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