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这个时代刘备被黑得这么惨?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承平日久,屁民们闲得蛋疼,已经忘记了军阀混战是个啥德行。曹老板好屠城,在徐州大开杀戒,于他们而言无非是条不起眼的史料罢了,浪漫病一发作,还可以含情脉脉得称一声【可爱的奸雄】。甚至还有些闲人吃饱了撑得去争辩老曹究竟是剁了数万、十万还是几十万,好像剁了数万屁民就可恕似的,这调调儿和东边洗南京大屠杀的手段简直一样一样。

估计还有不少人自我代入,觉得老曹张扬恣意何其爽也。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封建统治者的任性往往意味着屁民的被任性,封建统治者的爽基本建立在屁民的不爽之上。

屁股决定脑袋是可悲的,倘若连屁股都找不到,恐怕就剩下可怜了。

对于这些仁兄,只需要空投到曹老板铁蹄下的徐州或荆州,恐怕立马就能发现自己的屁股,记起自己的身份,也便会充分理解一个不好杀人,以人为本的另类军阀意味着什么。

当然,个人觉得这么一大群人浑浑噩噩过日子也不错,说明海清河晏,天下太平。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啥时候需要今日欢呼刘皇叔了,未见得是好事。

愿2019年世界和平。


user avatar   liu-qing-54-58-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现代人脱离人命贱如草的乱世太久了。

刘备的仁放到现代其实不算什么,无非是把人当人看,不滥杀无辜:这不是应该做的吗?

但问题是乱世不是这样,乱世无人权:曹操屠徐州,杀得“千里无鸡鸣”;官渡之战坑杀几万降卒;军队用人脯当军粮;以“不孝”“腹诽”为由(连像样的罪名都懒得编)杀名士,而且动辄夷三族,一杀就是几百上千人(后来司马懿杀曹爽,一次屠戮七千人)。就连广受女孩喜爱的英俊小生孙策和陆逊(其实他出场时快四十了)也不免俗:前者在江东杀得人头滚滚(包括陆家),后者攻襄阳不利,干脆砍了一千个当地老百姓回去交差。

乱世就是这么狠,不管是升斗小民还是王公贵族,都可能身死族灭,哪怕几天前还权倾朝野。

在这个背景下,不滥杀无辜的刘备才显得可贵,成为乱世中难得的人性闪光点:都是对手衬托得好。

可现代观众普遍不了解这些,当然不会觉得刘备的仁义有什么了不起。对乱世的残酷性缺乏认识,一会儿幻想穿越回三国投靠曹老板,也不怕变成军粮;一会儿又问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曹操?身为徐州琅琊人的诸葛亮如果泉下有知,大概会骂一句mmp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少年时因为他人嘲弄便唾弃起儿时梦想的人,不会理解一个织席贩履的女人的儿子,竟然敢说出“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青年时任由他人欺压而不敢反抗,自己渐渐磨去棱角任由热血冷却的人,不会理解世上有人竟会冲冠一怒鞭打上司,然后挂印而去。

及到中年,啤酒肚后的那颗心早已死去,开口只剩下人情世故,偶然在酒桌上的故事中得知曾有人为髀肉复生而落泪,不禁嗤笑他是傻子,年过半百的人了,吃吃喝喝多好。

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回想起不得意的一生,攥着儿女的手,告诉他们只有自私自利才能生存;脑海里不禁意回忆起中学课本上的那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呵,说这句话的人一定很虚伪吧?

因为自私,所以不相信有人会拒绝他人拱手送上的偌大基业。

因为自利,所以不相信有人在生死存亡之际依旧对追随他的“累赘”们不忍相弃。

因为生在太平世,所以听不见徐州数十万冤魂的哀嚎,不懂得“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的辛酸。

因为生是太平人,所以认为见多识广的自己若逢乱世,定然会是“横槊赋诗”的豪杰,而不是虎豹骑铁蹄下的无名白骨。

说到底,只是他们做不到罢了,翻开史书看到上面已然身故的英雄,第一反应永远是“那怎么可能是真的?”

只有这样才能宽慰自己“反正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家都一样”,来麻醉那颗日渐鄙陋的心。

他们不会承认有的人至死仍是少年,因为那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耀眼到会让本就晦暗的他们完全湮灭。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说,

假如你是张飞,这时曹操攻下了徐州,关羽生死不明,你跟着无家可归的刘备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这时候,你可不可以回涿郡,安安心心地继续做你的富二代?

张飞没有走,死心塌地地跟着低谷中的刘备。


如果你是关羽

这时你委身在曹操门下,曹老板恨不得把手上最好的香车美人相赠,也要留住你的心,你可不可以收下曹操的赠礼,留在曹操的手下?

关羽没有留,他选择去寻找生死不明的刘备。


如果你是赵云

这时刘备被曹操杀得丢盔弃甲,还tm圣母心泛滥非要带着荆州难民龟速前行,恰巧这时候刘备的儿子在你的手里,你可不可以为了保命,抱着孩子去找曹操领赏,领个万两黄金千户侯?

赵云没有降,他用血肉之躯,带着阿斗杀出了一条血路。


如果你是孔明

你看到刘备死后留下了一堆烂摊子,也能够预见到孱弱的蜀汉已经很难成为三国中的赢家,你能不能丢下年幼的天子和衰败的国家,回到南阳了此残生?

孔明没有退,他宁愿死在北伐的路上,也要实现先主中兴汉室的遗愿。


如果你是姜维

年纪轻轻在魏国就做了中郎,将来凭着自己的文武双全,完全有可能进入魏国的政治中枢,进可以实现抱负,退可享荣华富贵。

但姜维选择弱小的蜀汉,并愿意殉国成仁……


如果你是徐庶、如果你是庞统、魏延、马岱、法正、诸葛瞻………站在同样的历史节点,你怎么选?


都说刘备运气好,抽了一把别人都羡慕的好牌,不是龙凤,就是万人敌,

可是看看这些ssr们,哪一个不是刘备或是蜀汉最困难、最寂寂无名的时候加入团队?哪一个不是孙权和曹操同样垂涎三尺想要收入麾下的人杰?又有哪一个因为刘备或是蜀汉的挫败,选择过另寻出路各奔前程?

帐下的将士尚且都是中国人心目中忠诚、勇气、侠义的典范,作为团队的领导核心,刘备难道有可能不侠义?不正直?不英雄吗?那他靠什么来凝聚这支团队,岂不成了千古之谜吗?


最后,如果你是曹操

你看厌倦了朝政的腐朽,看厌倦了权臣的跋扈,看厌倦了门阀的愚昧,

现在有个真正胸怀天地之志的英雄坐在你的面前,

你能不能不要发自内心地说出这一句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看了一些评论,关羽和姜维的问题我解释一下,个人见解,不认可的话就当我是章口就莱吧。

先说关羽

我们先不说关羽跟曹操抢女人的事情见不见正史,就算有这件事,会成为关曹二人基情破裂的导火索吗?

我觉得不会。

当时的曹操,刚在官渡大胜,把北方各郡收入囊中也就是顷刻间的事了,曹操马上就能成为汉末各路诸侯中的第一大ip了,关羽在官渡立过军功(斩颜良),曹操也确实想要留住关羽(见关羽传),就算没有香车美人,关羽留在曹操麾下,待遇绝不会低于徐晃、张合等降将。这时候关羽要是有降曹之心,又岂会为一个女人跟他闹掰呢?

这时的刘备呢,上司袁绍已然溃败,刘备正开着保命技能亡命天涯呐!关羽放下在曹操麾下的美好前程,去找自己的穷光蛋义兄,除了情义,真的还能有其他的合理解释吗?


再说姜维

姜维当然没有见过活的刘关张

但“意气用事”这一点跟前面提到的关羽很相似

都是放弃了曹魏的好前程,去投了积贫积弱的蜀汉。

姜维既然做了汉臣,刘备自然就成了“先主”“先帝”,对刘备的事迹要耳濡目染,难道不合理吗?

九伐中原,也是基于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口号。说到底蜀汉集团的“企业文化”是刘备创立的,诸葛亮、姜维和那些关二代、张二代、诸葛二代们都是传承人。

而姜维区区一届降将,甘愿成为蜀汉最后一个战死的将士,这种气节,跟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相比,又逊色了多少呢?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个时代一大帮人学曹老板的“狼性”,却落得个连屎都吃不上的结局。

心里面这个不忿啊,百思不得其解啊!

“没道理啊,我明明舍弃了尊严,梦想,诚信,仁义……”,苦心钻研“厚黑,背刺,诡诈,无情,跪舔……”,为什么还混得这么矬!?

然后,再回头这么一看,这么一比,好家伙!

自己总共就一个老婆还闹离婚,人刘备娶了几茬媳妇,还跟大佬的妹妹入洞房。

自己寝室4个人有6个群,人家一通游学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有一方诸侯公孙瓒惦记“这是我同学,很厉害的!”

自己创个业,成功了被合伙人卖机密挖墙脚,失败了被员工卖桌椅板凳。人家队伍都被打散了,铁杆死党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官不做,钱不要,就要兄弟重聚!

自己当员工的时候,被老板蹂躏。轮到自己当老板了,被员工折磨。

比他能打的,心甘情愿跟着他,替他去怼那些同样能打的猛男。比他聪明的,不忍心骗他,替他安排锦囊妙计。

自己一路随波逐流晃悠到现在,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力,老板敢当着你的面说“你是公司的老人了,我就不跟你弯弯绕,大家好聚好散,人力资源部那边不会为难你,也希望你配合他们的工作……”。而你老板的竞争对手连你的简历都不看(哪怕你已经提前三个月就发到他们公司邮箱了),就礼貌的回复“公司现在暂时没有用人计划”,几个小混混往自家墙上泼一个“欠债还钱”就能吓得一家老小寝食难安,自己还没死,熊孩子就在朋友圈转发“父母皆祸害”……这时,你想起,你被人疼过,爱过,帮过,赞过,灵魂曾经纯净过……

他胯下的卢马,金盔金甲,傲立于阵前,身后,五虎上将一字排开,副将,禆将,参将……个个奋勇争先,文臣飘逸,捻须轻笑,胸有成竹。旌旗猎猎,长枪如林,巨盾如墙,铁骑往来奔驰,他闭目仰头,眼角隐约有泪珠滑过,阵中鼓乐齐鸣,呐喊震天“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对面不可一世的曹老板冷汗直冒――传令!全军小心!

他就是死了,也有人呕心沥血继承他的遗志!他穷过,败过,逃过,哭过,从村里编草鞋卖草席的少年,一路走过来,热血却从未冷过!

于是,不服啊!

羡慕啊!嫉妒啊!恨啊!

凭什么啊!?

假的吧!?编的吧!?作弊吧!?开挂吧!?

“《三国演义》跟《三国志》都分不清楚的家伙们,居然吹刘皇叔,被洗脑了吧,白痴!”

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辅导孩子作业。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翻到后面的《朝代纪年表》。

白纸黑字。

蜀!汉!昭!烈!帝!

蓦然惊觉!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言不合就占山为王称孤道寡的多了,能享受此种待遇的,屈指可数!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好不好,是对比出来的。有些人,自己干多了坏事,偶尔良心来潮觉得难受,就依靠欺骗自己来获得安慰——不是我不好,是所有人都坏。这样一想,他厚黑的心就踏实多了。

但抬头一看,历史上居然有这么一个道德君子。说环境,他身处的是最混乱最离丧的三国时期,全中国人口死了大半以上。论资源,他一个织席贩履之辈,读个书都是别人援助的。再看看人家的成果,走哪里都受人尊敬,轻则当宾客作老师,重则送人送粮送地盘。遇刺客而不忍加害,见急信而千里赴援。屡战屡败却手下不叛,无奈降敌被奉为英雄,见天子而天子拜叔,弃城池而百姓跟从。

面对这样一个人,比惨又比不过,比成就更是自惭形秽,更可气的是,这样一个军阀,居然在道德上形成全面压制,这个人的存在,让多少人的自我安慰失去了说服力,他们又如何不能恨他?

抹黑了刘备,他们才能心安理得,他们才能继续欺骗自己的良心,他们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之所以没有道德,是因为别人的错,是社会的错,是世界的错。所以,不单是刘备,凡是历史上道德水平比较高的人,他们都怀疑。那些一生顺利的道德模范还好,因为他们可以和他比惨。特别是那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道德的,是他们重点打击的对象,因为这些人就像一面镜子一般将他们的丑陋无可辩驳的对照了出来。


user avatar   ni-shi-lai-jie-shu-de-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个时代的一部分属于卓尔不群。

可以讲,从芙蓉姐姐开始,网络经济开始呈现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网红=经济来源。这种属于现在流量式经济的最早雏形。这种现象出现的更早出现在学术界,比如不停的有人挑战黎曼、哥德巴赫、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或者矩阵力学,这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推动科学的巨匠,一部分人则成为民科。但是这种行为一旦和经济挂钩,那就变味了。部分人以对权威、历史的否定来博得眼球,从中牟利,从靠流量卖饼,到现在参与社会活动,都是这条路。

以至于现在网络将这种行为进一步放大,变成

赵云居然在乱军之中对刘备夫人做这种事。

张翼德吓死魏将居然说的这三句话。

庞德第一次见关于居然带了这种东西。

这只是个类比,目的就是要说明,真的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牟利,无视任何史和实,说白了,就是拿群众当傻子蒙,顺便赚傻子钱。

这个时代黑刘备的多,不是刘备变了或者黑料被挖掘了,而是这个时代变了。

毕竟有人连诸葛亮都敢黑,完全无视隆中对,指责孔明毫无战略意图。指责武侯包藏祸心,完全无视出师二表。如果历代文豪听到他们对孔明的评论,别的不说,苏东坡和杜工部的棺材板我是压不住。


user avatar   marionette-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和澡堂大爷,出租车司机聊天,对方那个口若悬河,指点江山,胸中万里平戎策。那个野史时政,金融八卦。

真可谓,千里江山,英雄无觅,澡堂堪比诸葛庐,车室赛过云烟阁,天下之所在,英雄之汇所。

后来,论坛出现了,键盘侠应孕而生,仓颉造字,有鬼夜哭。也不知道,键盘侠出现的时候,罗贯中有没有想到今天。

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刘备想必是不在意的,生前不惧金戈铁马,身后岂怕刀耕笔吏。

知识传播太快了,所以真假杂糅,对错难辨,那么多信息,怎么才能让人记住?于是乎,脱光衣服在楼顶高歌‘’我们不一样‘’,就有人记住了,第一波的人就是这么做的,刘备也就是这么被推出来的。后来者仰头看着楼顶的裸体表示这他妈也行,我也要来。可惜楼顶已经堆满了光身子,‘’诸葛亮虚伪‘’,‘’司马懿赛高‘’。怎么办?不行啊,这样吧,洋洋洒洒千行字,真假杂糅在一起。

鲁迅先生不是说刘备近伪吗?对,刘备虚伪!!

‘’鲁迅原文不是....‘’‘’闭嘴,人家是大v,比你懂得多。‘’

至今也不知道,懂得多和会不会犯错有什么关系,他们懂得确实多,但是未必会把话说全,也未必要脸。

浮躁,网络给了许多人发表言论的渠道,窥一斑就说这是豹,只是花豹猎豹美洲豹都不一样,何况鬣狗也是有斑的。你说刘备他是伪君子,陶谦肯定不答应,黄权肯定会拿刀砍死这群人,你说这群和刘备一个时代的人,都认可刘备,你个一千八年后的人,怎么就这么喜欢较劲呢?大V为了吃饭,你为了吃什么呢?不如多看两本书,在不了解一个朝代历史的时候,别看网络小说。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过一首词嘲讽过那些扭捏作态的书生,奇文共赏。

烟树望中收。故国神游。江山霸气剩浮沤。黄鹤归来应堕泪,泪满汀洲。 凭吊大江秋。尔许闲愁。纷纷迁客与清流。若个英雄凌绝顶,痛哭神州。

曹操笑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你说曹操都认可对手了,尔等跳脱个什么劲呢?


user avatar   jing-nan-chao-z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底下的回答群魔乱舞的,我决定还是来答下这题。我这个人,通常会主张摆事实讲道理,想要黑人可以,但是我们得拿出一些干货吧?莫名其妙的黑人,只能糊弄一些小白,有点基础的都能看出你是尬黑,自身一堆错误怎么还能叫人心服呢?

由于我之前回答过类似问题,我打算先放段链接来阐述我的观点,欢迎大家来正常的交流。

下面到了纠错时间!对于这位大佬 @钱队基友尤里酱 的回答我感到甚是惊讶,他“天衣无缝”的逻辑和“滴水不漏”的知识水平令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



钱大佬的回答从开头其实就已经错了,贾诩在古代也没几个人黑他啊!除了孙权笑话他,裴松之骂他,其他人对他都是称赞啊!他的道德水平因为还算过得去,所以被陈寿放到魏书十,跟荀彧荀攸一个传,而不是跟魏书十四的人一个传。至于现代,不是被青少年吹烂了吗?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了三国第一谋士,易中天不是还说他在乱世中懂得审时度势,保全了家人,是真正的大智慧,评价他可能是三国最聪明的人。大概钱大佬一心去读三国志去了,所以没看见那么多写贾诩的同人文。孙权呢!在网上是被黑得过分了,不过这个人也不是一点黑点都没有,至少二宫之变就是个大黑点,二宫之变让贤能的太子孙和受尽了冤屈,让大臣们内斗,损失了很多储备人才,使得朝堂一片混乱,强大的东吴也开始由盛转衰,孙权死后,让朝政一度被权臣轮番把持,至于孙皓,我觉得他要是没有在幼年目睹父亲的惨痛遭遇,他或许不会那么残暴。孙权后期佯作北伐之状都被曹魏的王基识破了,王基说孙权信任的陆逊诸葛瑾皆死,派新将北伐他并不信任,如果是亲征,又怕到时候国内各种矛盾激发,所以只好虚张声势了,所以说他有勾践之奇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司马懿,本来就是黑的,还不让人说了?光是一个洛阳立庙就洗不白。

至于钱大佬说的前期和后期,我想说先主不管是前期中期还是后期他都贯彻执行了仁义啊!至少他一辈子没屠过城。

前期在北方治理深得人心的史料:《魏书》: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三国志先主传》: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前期的先主,连刺客都不忍心刺杀。前期的他,说救北海孔融就去救,哪怕只能派出3千人;至于救徐州,虽然不单单是个人行为,但手里毕竟只有那么点人,战斗力不高,却敢跟曹操去拼,也是勇气可嘉。

《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

《三国志先主传》: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

中期他在荆州的几年也是得人心的:《三国志先主传》: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至于钱大佬说的杜袭,我不仅知道他,而且我还能够贴出相关史料。

《三国志杜袭传》: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 西鄂长。 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余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愿致死。于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余人,其余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

杜袭当年的官职是西鄂县长,而一个县才多少人呢?秦汉时期满万户的大县长官叫县令,不满万户则称为县长。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后汉书·郑弘传》:“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

《晋令》: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

这也难怪杜袭守城才50多人,“其余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如果把这段文字理解为只有18人突围,那难度比先主的十万吏民难度小得多。哪怕是保护全县百姓,也不会超过万户,除非汉末汉族一户有10人,(武都、阴平一带的氐羌貌似一户10人左右),这样看来难度还是比先主的小,除此之外,先主还要搬运辎重数千辆呢!

“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看见没,西鄂城中的百姓还是被打散了!所以,请问你想表达什么呢?在我看来先主所谓的“弃百姓”是迫不得已的,数百艘船一次性能运多少百姓和辎重呢?还要算上士兵,这种情况,能救一个是一个吧!肉盾说是在知乎上被批过无数次了的,我也不厌其烦的再批一次。首先,曹操作为一个屠城惯犯他是不会管百姓生死的,全力以赴杀死刘备才能解决其心腹大患;其次,曹操连曹纯都出动了,一般有曹纯的地方就有虎豹骑,而史料虽然没明说是虎豹骑,但给的描述是“精骑”,可见曹操是起了杀心的。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至于迁移人口收买人心论,很惭愧,以前我也信过,只不过后来我改变了想法,因为先主那里撑死才1万多人,没算上刘琦的部队,一万人能够裹携多少百姓?再说了,你为了收买人心迁移百姓不给曹操留人口何必用这种作死的方式呢?如果没有这些百姓自愿跟先主,那么按照先主的风格,他会直奔江陵获取军需物资对抗曹操,不至于差点GG,两个女儿被抓。所以根据这种情况我只能视为先主仁德。

至于后期的他,可以参考他对叛将糜芳和黄权家人的态度,再对比曹丕对待于禁的态度,高下立判!先主对叛将糜芳、黄权、郤揖、申仪的家人都很宽容。

《三国志糜竺传》: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惭恚发病,岁馀卒。

《三国志黄权传》: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至于钱大佬拿王朗的例子论证先主立牌坊,就更搞笑了!王朗中途反悔的例子出自《世说新语》,稍微有点三国史基础的人都知道《世说新语》的靠谱程度,虽然不能全盘否认,但我们还是要谨慎相信,如果你坚持全盘相信,那我也只好默认曹彰是被曹丕毒死的。


帮钱大佬纠完错,接下来我要帮老朋友 @肃竹吟 纠错了。



这位老朋友有点厉害,罗贯中的黑粉近年来很多,多你一个也不算多,可是阁下黑得实在太没技术含量了吧?罗贯中大约是死于公元1400年,而八股取士是成化年间(1465年以后)的事了,莫非还要罗贯中从棺材里爬出来去参加考试不成?

花尽心思编造事迹吹蜀汉?但凡看过三国志的人都多少知道罗贯中在胡说?请问他哪些是编造的?请问是关羽斩颜良?还是张飞据水断桥?是赵云二救主?还是汉水空营计?不好意思,三国演义里很多桥段都是有史料依据可寻的,不管正史还是野史!有些东西在三国史里面找不到,但在其他朝代的史料中可以找到类似记载。演义很多桥段都是通过史料改编加工的,假设罗贯中复生,他的史料阅读量可以吊打当今大部分人。下面放段链接来论证我的观点。大家觉得好可以点赞感谢收藏。




不按封建的道德观评价刘备?这就刺激了!高中历史课怎么学的?不是说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评价吗?

罗贯中觉得张士诚死得冤??那为何罗贯中还要离开他呢?

北宋把曹操黑得无耻下流?曹操无耻不无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屠城很残忍,只知道唐朝就有一堆人黑他,五胡十六国的石勒更是鄙夷他,所以不能让宋朝人完全背锅吧?

石勒:“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李世民:“一将之才有余,万乘之君不足。”

虞世南:“曹公兵机智算,殆难与敌,故能肇迹开基,居中作相,实有英雄之才矣!然谲诡不常,雄猜多忌,至于杀伏后,鸩荀彧,诛孔融,戮崔琰,娄生毙于一言,桓劭劳于下拜。弃德任刑,其虐已甚,坐论西伯,实非其人。许邵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斯言为当。”

为了避免大家以为我是曹黑,大家可以去我的主页搜索我以前有关曹操的回答,看看我有没有疯狂尬黑曹操?有没有夸过曹操?

读书考科举制人是没多少时间去听书,他们直接看史书。

至于皇叔惨不惨?当然惨,先主少孤,家里的顶梁柱没了,要靠母亲织席贩履才能度日,读书还是靠族叔资助。讨黄巾立大小战功才当上个安喜县尉。得到徐州,被袁术吕布曹操轮番痛扁,在汝南失利后不得不去荆州当客将,然而他被刘表猜忌,在荆州6、7年,搞得髀肉复生。然而就是这么个失败了大半辈子的男人还没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正去难能可贵的地方,很多现代人一点点不如意就想着抛弃自己的父母家人去寻短见,而当年雄据关中的马腾后来也放弃了抵抗,就这点他们就比不上先主,没有经历过多次挫折的人,很难理解先主的百折不挠,更无法想象60多岁的他还带着大军踏破巫山直取荆门、策马扬鞭顺流而东,誓与那敌寇,与那命运争不休的场景!这场景,有没有联想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他们两个在这一点上是不是惊人的相似?关于曹操的理想,众说纷纭,但说他志在统一是毫无疑问的。昭烈帝,他对得起:“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句诗!宵小键盘侠怎么可能懂他?


user avatar   tang-tai-zong-de-xiao-miao-miao-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钱队基友尤里酱 的回答槽点满满,丧心病狂,颠倒黑白,毫无逻辑。这位吴粉大佬自称自己喜欢一针见血地看待问题,很可惜,你这一针下去,只让大家看到了你满脑子的大粪。

这位大佬首先列举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来类比曹操,刘备当时的关系和事件,所以说华歆、王朗一定是追杀和被追杀的关系,所以曹操一定会保护那些自愿跟随刘备的流民,所以说世说新语的段子已经可以当作严谨的史料来引用论证了,呵呵。

随后这位大佬又列举了杜袭的事情来踩刘备,这就更刺激了:

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余人,其余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三国志·杜袭传

所以杜袭拼死抵抗保护了城中所有百姓民众?当然杜袭拼死奋战自然无可指摘,值得敬佩。但同样的,刘备难道没有进行过抵抗和拼死反击?

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三国志·曹纯传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通过这些战争的侧写,无疑可以看出刘备集团曾经进行了一场绝望无助的战役,失败后被迫逃窜,而且在这场战役中,先主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而且如果不是赵云,漂泊半世的先主可能连自己仅有的儿子都没有保住,然而到了你的嘴里 @钱队基友尤里酱 却成了先主为了嫁祸给曹操罪名自导自演的真人大戏?你有没有被人信任过?当上十万人背家离乡自愿跟随漂泊半世却没有立锥之地的刘备的时候,我想先主内心肯定瞬间就崩溃绝觉得自己一定要守住这些百姓,最后进行了一场绝望的战役后无奈选择放弃。

我觉得如果 @钱队基友尤里酱 你大学期间有修过中国古代史,负责任的老师一定会告诉你人口是汉末丧乱乃至魏晋这个时代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如果刘备真的想败坏曹操的名声,直接带着诸葛亮等人和家人直接跑路不是更好? 让曹军随意屠城为曹操丰姿多彩的屠城史上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是美滋滋?

刘备不管是出于对自愿跟随自己的百姓的愧疚感动,还是出于乱世争霸下对人口资源的重视,都不可能拿上十万百姓的生命来导演你yy的大戏。你不去谴责劣迹斑斑,臭名昭著的曹军,反而来辱骂刘备是立贞节牌坊的表子,除了向大家秀了秀你满脑子的大粪,别的什么都没有做到。




     

相关话题

  蜀汉后期有没有翻盘的可能? 
  怎么看待提到刘备的仁义就有黑子拿刘虞作对比? 
  如果你是王司徒,在对方辩友诸葛亮发言后,该如何进行有效反击? 
  为何袁术是一方较强的势力却没有一个靠谱的谋士和良将? 
  现在社会怎么学习诸葛亮? 
  大家觉得刘备、曹操、孙权搁现代谁更招女生喜欢? 
  怎么看待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表的关于周瑜和诸葛亮的观点? 
  如何评价西陵之战? 
  曹操为什么会得到别人的拥护? 
  如果《三国演义》是最近才被人写出来,会被网络人均985、月薪上万的网民喷成什么样子?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陈露爆出的霍尊黄色聊天记录?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犹太人一直被其他民族排斥?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