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东吴的实际情况说起,从现在的资料看,东吴有可能是殖民狂魔。除了各种去辽东、夷州、海南之外,还不断在华南内部扩张,扬州、荆州、交州的县数与东汉时相比,都增加了30-40多个。
仔细一看《中国历史地图集》,可能会发现,东吴的县,甚至已经有了点人民共和国的县级行政区的雏形。南方很多重要地点,都是始设县于东吴时期,例如建宁县(今株洲)、刘阳县(今浏阳)、新阳县(今宁乡)、舞阳县(今怀化)等,都是东吴新设的县。荆州一个不完整的州,按wiki统计,东吴时期竟然达到了100县。
此外,东吴基本上是沿袭汉末以来的州牧负责制,即设置州牧或州刺史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皇帝不具体插手地方行政。《陆逊传》中提到,东吴一共就3个东汉州,陆逊一个人就担任荆州牧并掌豫章3郡事,也就是说10来个太守都归他管(当时东吴荆州大概有8郡),此外还要负责军务防务、陪都武昌、太子培养等事务,工作量当然很大,可能是仅次于蜀汉武侯。往那么多荆州偏远地方拓展建县,自然更不可能跟州牧陆逊无关,应该都是经过他亲自决策或者批准的。
东吴这些举动意图很明显,就是因为东吴人少,所以需要极限开发南方潜力。然而其结果,东吴摊子虽然铺得挺广,闹腾了大半天,效果却不理想,到灭亡时,民户口数还是230万,比起建国时一点都没增长。
根据《晋书》,荆州大约20万户,而东吴全国50多万户,换算过来,荆州口数应该不超过100万,也就是说虽有100县,而平均每县民户口数不足1万人。而且还有女多男少、残废者多、逃亡者众(走马楼吴简)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县城犹如一座座小堡垒,而且不断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孙权曾派潘濬一次带兵5万人讨伐五溪蛮夷,如此数为真,几乎赶得上蜀汉北伐军规模了,这种情况自然更加大了东吴官员和将领的负担。
此外这种特点应该也跟魏国(以及传统中原王朝)与蜀吴的区别有一定关系,魏国12个州都分别设置了州刺史或州牧,所以中央军事重臣的的负担,相对而言应该没那么重,比如司马懿主要是负责都督前线各州军事就可以。
蜀吴总共就那么几个州,所以中央军事重臣和地方政务往往是交叉的,例如上面说了,州牧的权责很繁重,而诸葛亮还是丞相兼州牧,所谓”罚二十以上必躬亲“,可能就是把一些郡的政务都微操到了。陆逊被陈寿认为是”忧国亡身“,估计身体本来就不好,所以被孙权几句话就骂死了。后人陆凯、陆抗均是担任荆州牧后不过数年便病死,吕范也是担任扬州牧后不出数年就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