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相信阴谋论,却不相信情义和忠诚。
首先,刘备伐吴的原因,说的很清楚:
史家记载: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初,先主忿孙权之 袭关羽,将东征.。
司马光:《通鉴》: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
时人反应:
吴臣:诸葛瑾遗汉主笺曰:“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魏帝:
初,帝诏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孙权否
魏臣
刘晔: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 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
刘晔:权前袭杀关羽,刘备必大兴师伐之
事实上也就只有诸葛瑾在给刘备的信件里提到了荆州的利益主张,而且也是把关羽放在前头的。
曹丕和召群臣议事,问的是,刘备会不会为了关羽和孙权拼命。
魏臣认为刘备不会出兵的理由是: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认为刘备没余力打。
刘晔的判断是,为了关羽,刘备一定会打,而且要拼了命打。当然事实也是如此。
当时的情形是,所有人对刘备的判断都是,刘备一定想要为关羽报仇,恨不得生吃了孙权。
魏国觉得,刘备一定想打,哪怕不出兵,主要可能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诸葛瑾和赵云都劝刘备,权衡一下利弊啊亲。
刘备什么反应?先主盛怒不许。刘备不听。
刘备愤怒到失去理智了吗?并没有。他的政治智商没有降低。关羽死后曹丕篡位,刘备在东征之前还知道把汉室正统这个政治牌攥在手里,登基称帝了。
所以刘备不知道天下和关羽,国仇和私仇孰轻孰重吗?刘备知道,他还是一定要为关羽报仇。
如同关羽投曹复归一样。经过选择的忠诚更显难能可贵。经过权衡以后,为了情义把天下和利益是非都抛在脑后,才知道情义之真切。
然后一帮二手历史发明家在那里信口雌黄,以自己的小人之心,选择性的挑选一些史料去罗织一个阴谋论故事,还大肆传播。
二手历史会告诉你一部分事实,但是却不会告诉你由全部事实组成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