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顿巴斯双圈纵深合围包饺子的最新阶段性形势总结——大致弄清了北约为乌军设计的防御战术规划
上半篇——北约为乌军设计的总防御战略配置
在最新形势开始之前,先对前期判断做一个回顾,以及针对来自弯弯和美帝等区域的魑魅宵小网军在我评论区下方长期散布的谣言做一个澄清。并就俄军大纵深包饺子问题继续坚持看法并予以回应。
刷饺子?没错,还是要包的!而且相当一部分早就包好了。
对于现阶段在知乎和中国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诸如俄军大量装备毁弃达到某某规模,少将中将死了一大堆,以及他们是在某地点开会,被北约监听,乌军远火击杀的说法,均不感兴趣,也暂不予相信。
对于近来知乎上频繁出现能够精确指出北约-乌军指挥联动模式,信息互通时限,俄军具体单位具体地点损失状况的种种流言,本人一律不打算信任,也不可能求证。
奉劝那些总能在北约司令部获取一手精确信息的“高端人士”,请移步北约论坛讨论,不必来打扰。
对于战争一开始的想法,我就认为,即便在不考虑平民的情况下,完成纵深突击合围任务也需要数个星期。
首先我不认为VDV连队级别战术突击进攻基辅西南机场是所谓斩首基辅,布拉格行动翻版云云。有这种想法的我一律视作军盲或者网军。我在第一阶段分析之后的补充就认为空突集群只是一个辅助攻势。
以上都是25-27号时我的回答内容。即便俄军在有内应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靠几百人拿下基辅控制权。极端乌克兰纳粹分子但凡有几百人持有武器,基辅就极易爆发人道主义灾难,关于基辅城建抵御野战炮火能力的特殊性我也做过解释。
关于所谓突袭利沃夫的问题。
俄军BTG散开隐身突袭利沃夫是一个叫ID叫双尾彗星的人提出的。我都没去关注过这人,还认错他ID为双马尾彗星。
为了反驳隐身BTG突袭,我甚至专门写了一篇回答来反驳他。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5192 45196/answer/2369978671
为了反驳他,我给出了我认为的合理进攻利沃夫的方案,是依据我对二战乌克兰战区战史和地理态势的了解。
指出了科韦利走廊抵达利沃夫的便利性和罗夫诺-卢茨克路线的关键点。
但是网军可能领任务时并不看人,或者干脆认为我和双尾彗星是同一人,经常在我评论区狂刷所谓幻影坦克突袭利沃夫。
最有争议的一期分析:苏式双圈大纵深战术
尽管在文中我已经强调过我非常怀疑普京和他的俄军能否完成这巅峰苏军的操作。我只是在从我对右岸乌克兰战役的历史了解上,做出如果要进攻利沃夫,应该怎么打的合理预测。
而且对利沃夫的打击,我判断是在战役的第三阶段,也就是最终阶段的规划。而非闪击。
我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并且怀疑普京及俄军是否能够办到,如果可以,我将非常佩服。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预期,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俄军的战术动作与我第一阶段预期有一半以上不相符。
俄军在南北两端都出现了正面过于宽大的情况,尤其北线战场,几乎从库皮扬斯克一路连接到基辅。正面之宽大,堪称离谱。
而且作为苏式战术原则情怀拥护者,我一开始就反对对基辅和哈尔科夫这样的城市实施强攻。俄军本应集中压倒性兵力绕过哈尔科夫并像最近那样在楚胡伊夫——巴拉克列亚地域建立对哈尔科夫威慑圈,然后主力迅速南下。
与此同时,我本预期对尼古拉耶夫进行的攻势为辅助攻势,主力应尽快从梅利托波尔向扎波罗热发展攻势。
因此若要有人说我开战之后的俄军战术预测不完全准确,我是承认的。
但我一开始也并未收集讯息,只是简单根据我对乌克兰的地理认识和战史认识,判断合围的战术。
经过逐步逐步的加深战场信息收集(公开和比较无争议的),观看实战视频。我对俄军的第一阶段行动也提出了批评意见。
https:// zhuanlan.zhihu.com/p/47 8474286
关于俄国人违反苏式纵深作战原则的批判性看法。我在文中指出,俄国人在北线过于宽大的正面,尤其是哈尔科夫-苏梅-波尔塔瓦之间的三角地域和前出轻装部队,纯属浪费兵力,消耗后勤。应对此三角地带予以放弃并加强伊久姆地域攻势。
就在写完之后没多久,俄军果然放弃了对波尔塔瓦的前出压制,减少了哈尔科夫攻城部队,加大力度对伊久姆及以南地区发展攻势。
最近几天,通过视频和公开新闻媒体采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俄乌战场局势特殊性的了解。尤其是顿巴斯地区特殊性的情况的了解。
对于俄军一些违反苏式纵深作战原则的因由,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对下一步纵深攻势的如何展开,有了更深刻和更准确的看法。
还包饺子吗?当然是要包的,而且要包的众网军魑魅宵小伤心欲绝。
第一部分,北约为乌克兰军队设计的防御战略
战前我对乌克兰军队布防的情况仅仅看了几篇粗略介绍文章,尤其是凤凰网的,并未细究具体情况。
如今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收集,已经大致明确了乌军的防御总战略是如何部署的。
乌军的防御总规划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不同战区和两种不同策略。
北方战区:防御策略为中心城市要塞据点形式。
东南方战区:超大纵深梯次配置搭配节点要塞。呈现扇形或向心蛛网状防御。
北方战区可以视作从基辅到哈尔科夫的西东走向战区。由于这一区域面对俄军进攻时的防御态势过于恶劣,除哈尔科夫还存在波尔塔瓦方向纵深掩护外,其余几个主要城市均无此条件。
因此北方区域内,乌克兰基本指望要塞型据点城市的市内坚守。
乌军在正北方向到东北的宽大正面上,几乎没有什么纵深梯次防御。只有在东南方向的哈尔科夫——波尔塔瓦方向存在纵深梯次防御。
由此可见北约和乌克兰国防军在这八年里也不是吃白饭的,也是花了心思动了脑子的。在北方防线东西两端的核心据点来说,基辅和哈尔科夫,都属于市区人口超百万的大型都市。
不仅高楼大厦很多,而且许多楼宇的城建标准是可以抵御重型火炮的。
如果说攻打哈尔科夫尚存在技术上的可能性(我一开始就反对强行攻打哈尔科夫),基辅几乎可以说完全无可能。
基辅的南部纵深通道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绵亘建筑物和居民点极多,即便俄军开始攻势之后再展开守军与南部东西两翼实施布防,也完全来得及。
哈尔科夫城市规模没有基辅那么夸张,也没有第聂伯河河运,距离别尔哥罗德的俄军正规主力距离过近。
所以像基辅那样等俄军进攻之后再在屁股后面展开纵深弹性防御是来不及的。
因此乌军几年来一直在完善从波尔塔瓦至哈尔科夫的纵深梯次防御,最终以期起到基辅南部菊花部位防御能力的效果。
这样的布置在思路上追求一举两得。一方面,在北方宽大正面上,保住东西两端的坚固要塞据点。
另一方面,波尔塔瓦和哈尔科夫的梯次纵深防御布置可以保护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北面侧翼。
至于苏梅,切尔尼戈夫等城市,被俄军穿插包围变成一个个小饺子是在所难免的。这些小饺子内部的乌军的生死存亡,将完全取决于俄国人的战争决心和全面战争意志。
乌东南战区
焦点中的焦点。
也将决定整场战争的最终成败。
乌军和北约教官们,在此经营和钻研时间最长,花费了最多的心血。
他们对此地的规划可以总结为蛛网状收敛的超大纵深梯次防御并与节点要塞城市相配合。
简单手绘的,大家凑合着看。
大致以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马里乌波尔为南北两端要塞城市核心据点。然后呈蛛网状或扇形向巴甫洛格勒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向心收缩。
防区总纵深可以媲美当年的库尔斯克草原大会战的苏军大纵深防御。
但是在形状上是倒置的。
苏军是品字形纵深梯次配置,而乌军则相反,是扇形向心收缩梯次配置。
技术上这种差异非常容易理解,苏军当时有大量的装甲预备队,品字形梯次配置可以便于指挥员随时决定是淤积兵力正面防守还是实施对德装甲部队的侧翼打击。
而乌克兰在现代战争中不具备对抗俄军空天军的能力,野外机动作战也不具备对俄军的重装部队实施浅纵深钳形打击的能力。
所以梯次纵深配置采取向心收缩态势。随着俄军的进攻,乌军的退却,因为梯次纵深配置是向心收缩,则可以在较短距离和时间内获得战友的小股筑垒地域的火力支援和掩护。
这种配置最大化的掩盖乌克兰军队在野外机械化作战上面临与俄军的装备代差和制空权差距问题。
可以避免长距离大范围野外机动带来的被远火打击之后丧失组织度的问题。
乌军的超大纵深向心收缩蛛网阵地总纵深长达220公里。中间存在大量预设中间筑垒地域,居民点支撑点。
这是我这两天研究伊久姆地域俄军进攻状况时发现的。
我一直纳闷哈尔科夫主力俄军南下打下伊久姆地域之后,北顿涅茨河南岸为何肃清的非常慢。
直到我看到了俄乌双方的消息互相佐证出的结果,原来伊久姆南面和西面有高达两个旅的乌军兵力存在。
两个空中突击旅,当然也和步兵旅没什么区别了。
类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居然有两个旅在当面有纵深梯次阵地。
这两天的研究,终于解开了我对俄军哈尔科夫总方向的一系列行动的疑惑。也基本知道了北约指导团和乌克兰军队这八年来的总规划和防御策略布置。
整个乌克兰东部的总防御态势,实际上是这样子的。
在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存在一个长纵深向心收缩梯次防御配置。在东南顿巴斯前线也存在一个扇面蛛网状向心收缩梯次防御配置。
这应该说是根据乌克兰现状所能设计规划出来的,抵御俄国人纵深打击的最合理战略安排了。
通过绵密的层层支撑点和中间筑垒地域,以及深得吓人的纵深深度,来损耗和消磨俄军的装甲攻击矛头。
哪怕俄军最终克服了这两百多公里的可怕纵深,乌军也可以依托层叠筑垒地域支撑点来保持建制撤退进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波尔塔瓦两个较大城市。
然后继续要塞化抵抗,就像北方那一串一样。
以期达到对俄军的最大消耗,来迫使俄国结束战争。
俄国在伊久姆的纵深攻势必须面对直线都超过185公里的可怕纵深,还有人数比自己多的乌克兰守军。
如果俄军攻击兵力被拉的过于稀薄,那么乌军虽然不至于能打出浅纵深攻势合围俄军野战精锐,但对后勤车队仍然有损害能力。所以伊久姆——洛佐瓦亚攻击线,存在很大的现实难题。
这也解释了为啥近来卢顿人民军在正面战线频频取得明显进展。夺回了相当数量的村镇据点。
乌军淤积在顿巴斯西部正面的守军并没有那么多,南北两端的要塞据点城市人数较多,以及分布在向心扇形梯次阵地的纵深。
第二部分 乌军防御体系中暴露出来的战略漏洞
北约为乌克兰扬长避短以及针对俄国军队特点和长处以及军事传统设计的向心收缩大纵深防御体系固然十分之精妙。
但仍然存在一些可能是致命的漏洞。
1、南北两端要塞城市重兵遭到孤立,已经变成事实上的饺子。
首先是东北部的库皮扬斯克市的守备力量和市长政府机关整体投降了俄军。虽然不至于立刻威胁到哈尔科夫背后的波尔塔瓦方向纵深防区。但是给了俄军以库皮扬斯克为核心,建立起到巴拉克列亚——伊久姆方向的后勤稳固路线。
不管乌军在伊久姆——洛佐瓦亚——巴甫洛格勒——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向心收缩梯次纵深防御配置得多么好。
俄军能够拥有较为稳固的库皮扬斯克——伊久姆后勤路线,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对全局的影响力是很深的。
因为乌军在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地域要塞的人马,已经处于高度被孤立状态,就和南线的马里乌波尔非常接近。
乌军最东北角的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最南端的马里乌波尔,一个即将被完全孤立,另一个已经被完全孤立而且接近被歼灭。
这两个地方加起来合计拥有接近三万的乌克兰军队和纳粹民团。
一旦这两端的重兵要塞被俄军完全孤立歼灭之后,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地域的中部乌军支撑要塞也将面临被孤立的风险。
网军不是一直问我要饺子吗?马里乌波尔和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不是饺子?三万人的乌克兰军队不是饺子?
我就不说苏梅,切尔尼戈夫那些饺子了。
这两个浅纵深攻势是不是饺子?
至于俄军的大纵深合围有什么具体问题和新时代变化,我下篇再细说。
先接着说乌军的防御漏洞和致命弱点。
知乎的网军还嘲笑俄国人打了这么多天也就才完全实控一个赫尔松州,没啥了不起的?
我告诉你们,就是在赫尔松州和别尔江斯克的成功登陆战,大概率就是乌克兰整个战争败局的起因和伊始点了。
别尔江斯克的成功战术行动,保证了俄军可以较快速度打掉乌军扇形防区的南部两个一大一小的要塞支撑节点。
也就是马里乌波尔——沃尔诺瓦哈。
我今天看了俄军的沃尔诺瓦哈战场打扫状况视频,沃尔诺瓦哈乌军规模不小,起码2个战术营以上加上一些加强部队。
光是装甲战车的残骸都好几十个。
当马里乌波尔也被顺利解放之后,整个乌东南部战区的下腹部将暴露出宽大正面,形成一个致命弱点。
此时俄军将拥有大量战术选择自由。
例如进一步优先歼灭利西昌斯克-北顿涅茨克乌军要塞部队,进一步腾出北线俄军力量。
或者南线俄军立刻包围扎波罗热,并北上抢夺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冲锡涅利尼科沃!
俄军一旦在锡涅利尼科沃站稳前进基地,则巴甫洛格勒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之间就被打下一颗重磅楔子。
整个巴甫洛格勒以东乌军就如芒刺在背了。
刚好大约是昨天某个时间,俄军已经大力轰炸了巴甫洛格勒的火车车站,摧毁大量铁轨和破坏了许多列车。
顿巴斯前线的铁路货运被切断了,修复可能性很低。
当俄军的刀子从南线顶到锡涅利尼科沃之后,乌东南战局将难免全局崩溃的风险的。
北线俄军在分兵包围切尔尼戈夫,苏梅等城市之后,对基辅的钳形合围在基辅东南和西南两端,尤其是西南方向,遭到一定程度的挫折和重大阻力。
基辅的攻防形势大致如上图。
对于乌军来说,基辅的防御思路比较清晰,依托混凝土要塞基辅以及建筑绵亘郊区实施强固防守,核心目标——阻止俄军切断基辅南部陆路和水路交通(在空中实际上已经被俄军空袭阻断明显军援车队)。
目前乌军在基辅地域南部地面仍然以八字形态保持了一个南部的地面交通防守。
其中俄军西路军的对外前线,受到乌军最大压力。
同时面临日托米尔方向乌军和城内乌军的向心突击反扑。据悉受创规模最严重的俄空降团正是在此处被重创。
尽管乌军在基辅西南有过成功的反突击,但受制于野战装甲力量科技代差,空中力量被碾压,乌军无法对俄军右翼前锋实施钳形合围攻势。
目前俄军右翼前锋仍然扎根于基辅西南纵深侧后,对基辅南部通道左翼形成重大威胁。
基辅右翼的东部防区没有太多好说的,俄军在东南的攻势和乌军防守将会硬桥硬马的展开对抗。
俄军如果拿下鲍里斯波尔,就将向河边挤压至格尼金,普罗齐夫等居民点。基辅左岸基本上就会被封死了。
而且,为基辅提供给养的补给中心,主要是白采尔科维和法斯托夫。
白采尔科维和法斯托夫也是乌克兰除主要大城市之外,交通基础设施最好的两个枢纽点了。
全部都在右岸乌克兰基辅西南方向纵深。
所以瞄着瓦西里基夫的这一路俄军右翼前锋,是最致命的杀招!
幸而这里目前俄军兵力不足,乌军守军众多,而且居民建筑较多,俄军不便使用重火力洗地。
尤其是日托米尔方向的乌军远火曲射火力打击对这一路俄军后勤制造了巨大压力和威慑力。使得俄军的攻击矛头暂时停滞。
但是,但是,但是。
一旦白俄军队最终决定加入战场,形势恐怕将会立刻逆转。
白俄军队如果从北方迅速加入战局,将会立刻颠倒基辅西侧的战力天平。白俄军队不管是从伊万基夫直接增援前线俄军,还是迂回至日托米尔乌军侧背,都将立刻扭转基辅西侧战局。
一旦俄军在瓦西里基夫站稳脚跟建立基地,基本上就屏蔽了法斯托夫和白采尔科维对基辅的补给输送路线了。
基辅南部生死线的主动权就会从乌军手上丢掉!
下一篇将从俄军视角讲解如何对乌全防御体系进行破局。
因为战前双方的战略态势并没有处于稳态,且双方都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意愿,这使得战线很难静止下来。在战前的态势下停止冲突并保持长期稳定,对于乌克兰来说是心理上难以接受,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事实上比较困难。
乌克兰这边比较好说,8年来乌克兰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追求完全收复失地。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呢?
在战前的态势下,一方面,如果俄罗斯不发动进攻的话,也很难守住当前的防线了;另一方面,即使维持战前的态势,东乌独立势力控制区对俄罗斯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8年前开始讲起了
众所周知,在201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爆发后,俄罗斯先是靠着斯特列科夫大帅的独走趁乱占领了克里米亚,紧接着又支持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两地独立。其中克里米亚由于地形利于防守,且俄族居民数量占据压倒性优势,故乌克兰军队未能作出任何反应。但顿卢二州的独立势力立刻遭到了乌克兰军队的大举进攻。
双方从2014年3月一直激战到2015年4月,在两地之间打得是热火朝天,伤亡惨重,过程中还不小心打下了一只无辜的过路小灰机……
这场战争的过程如何呢?不看战报,看战线
看上图都能发现,整场战争中实际上独立势力最开始占据的地区是被乌克兰推掉了不少的。不少人津津乐道的什么斯大帅直捣基辅然后被普构十二道金牌召回的事情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谣言。事实是当时乌军的进攻非常凶猛,独立势力在俄罗斯的各种支援下仍然打得很艰苦。
其中最著名的第二次顿涅茨克机场战役,600名乌军士兵死守顿涅茨克机场,在顿涅茨克人民军的围攻下死顶了半年,最后几乎全部战死。最后的乌军在航战楼中抵抗,顿州民兵已经攻入了一楼,守军仍然在二楼继续作战,直到进攻方用炸药炸穿二楼地板发动强攻才最终全灭守军。
这是顿涅茨克机场啊同志们,就在顿涅茨克市旁边啊
整场战争中最著名的杰巴利采沃战役,是东乌独立势力的一场大胜不假,但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与其说是高歌猛进,不如说是劣势反杀。
如下图所示,这场战役前,乌军在顿卢两州之间的杰巴利采沃地区形成了一个突出部,深深楔入了顿卢两州独立势力控制区之中,已经几乎要切断两州之间的联系了,东乌民兵的这场胜利只是成功地击败了突出部中的乌军,迫使乌军从突出部中退出,从而保证了顿卢两州独立势力控制区连成一片。这场胜利只能说稍微改善了一下独立区域的战略态势,从"处境非常恶劣"变成了"处境有点恶劣"。
所以当明斯克协议签订,大战消停下来的时候,顿巴斯地区的形势,是这个样子的:
如图所示,两州独立分子控制的地区面积,只占到战前顿卢两州面积的1/3左右。
其实面积本身不算啥大事,真正要命的是两州的州府:顿涅茨克市和卢甘斯克市的位置。
让我们首先明确一件事:东乌独立势力控制的地区中,最重要的就是顿涅茨克市和卢甘斯克市这两座城市。其中又以顿涅茨克市最为重要,这座城市是乌克兰第五大城市,早在沙俄时代就是俄国的工业重镇,拥有大量的军工、煤炭、冶金、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企业,是东部地区的工业和经济中心,战前光城市人口就有113万人。可以说独立势力控制地区一半以上的价值就在这座城身上了。
要是独立势力守不住顿涅茨克市,那俄罗斯也就不用管什么东乌了,直接回家拉倒。
而顿巴斯战争结束后,这两座城市的位置都有点尴尬:它们实在太靠近前线了
不,说他们靠近前线都不是很合理,应该说这两座城市本身差不多就是前线。
来,先让我们回到2022年3月23日,读一下最近2天-也就是开战接近一个月-的战报:
1、在顿涅茨克市西边,俄军和顿涅茨克州民兵经过数日的艰苦作战,从乌克兰手中夺取了坚固设防的马林卡据点(3.20),现正在向库拉霍沃进攻中!
2、在顿涅茨克市北边,俄军和顿涅茨克州民兵正在向阿瓦迪夫卡发起攻击!
好,现在看地图
这战场基本就是在顿涅茨克市郊区
我们画一下距离
代入到北京视角(下图),顿涅茨克市大概和北京三环以内差不多大,然后北面的天通苑在对方手里,西南的丰台云岗是乌军坚固设防的要塞,俄军开战一个月才打下来;现在俄军正在向位于房山青龙湖的另一座坚固要塞进发……
3、俄军和卢甘斯克民兵经过数日的艰苦作战,从乌克兰手中夺取了鲁别日涅,现已围困了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
相比之下,卢甘斯克目前的形势要好一点-但那是因为开战之后卢甘斯克州民兵进展比较快,事实上开战前卢甘斯克差不多也是兵临城下,图中那条西北-东南向的北顿涅茨克河,战前河的南边一片地方还在乌军手里呢,开战几天后卢州民兵才打过河去。
即使这样,如今乌军主力仍然坚守在距卢甘斯克70km的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地区,继马里乌波尔之后,这里免不了又要打一场大型攻坚战了
恩,再次代入北京,卢甘斯克在北京内城区,俄军和卢甘斯克民兵刚刚占领了怀来县,正在准备围攻延庆……
事实上,在这8年里,这两座最重要的城市一直就在乌军的火炮射程之下,基本上乌军一不高兴就可以冲着城里打两发……
前几天卢甘斯克民兵宣布攻占鲁别日内市时,特别提到这些年来乌军一直从这里炮击卢甘斯克市…
大家到这步就可以看出,本次战争的爆发实际上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其最大的原因在于双方上次交火后的停战线从军事角度来看并不是一条较为稳定的停战线--直白点说,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位置,很难保持静态平衡。
敌对双方力量之间的分界线犬牙交错,且缺乏明确的地理分隔,任何一方进攻对方都不存在什么军事上的重大障碍,这就使得战线很难保持稳定。在双方持续保持对对方敌对的态势下,几乎不可能保持平静。
要知道朝鲜战争中双方最终能在三八线上握手言和,很大原因是对峙前沿到处都是各种XX山XX岭,什么血岭伤心岭上甘岭,谁打对方都得硬着头皮爬山坡啃山头,费劲的要死,而且一座山后面还有下一座山……
只有这种双方阵地都易守难攻的战线才能稳定下来。
很不幸,战前乌克兰和东乌独立势力双方对峙的地方,是全世界都排的上号的大平原……别说山了,连河都是直愣愣的一条,既没有崇山峻岭也没有密集水网,只能靠人力构筑的工事和堡垒防守。这就很难稳定了。
事实上,这8年来东乌战线上就没消停过,双方的骚扰炮击和小规模冲突基本上一直在进行
对于乌克兰来说,丢失东乌是奇耻大辱,一门心思要收复失地;
对于俄罗斯来说,情况同样很不利,一是至关重要的顿涅茨克市和卢甘斯克市就在乌军眼皮下面,长期处于战争和炮击威胁之下使得当地一直在准战时状态,经济难以发展,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本地的民心;二是缺乏纵深和天然阻隔使得如果俄军不介入,独立势力面对乌克兰可能发起的大规模进攻缺乏抵抗能力。势必需要俄罗斯长久输血,成为俄罗斯一道持续流血的伤口。
相反,同样被俄罗斯控制的克里米亚就一直很安静-无他,彼列科普地峡本身是一个天然屏障,把冲突双方给隔开了。俄军基本不用担心这里遭到乌军的进攻。而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大城市基本都在半岛南边的黑海沿岸,远离前线,因此对峙状态实际上根本不影响当地百姓生活。
综上所述,2015年顿巴斯战争停战后,俄乌双方在乌东地区在就没有形成一个军事上的稳态,时刻处在激烈的冲突之中,且双方都有改变现状的强烈动机,这就是使得双方围绕这里进行一场新的大战几乎是必然的--只不过普京最终选择把战争规模搞得如此之大,的确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因为守不住了呗。
乌克兰在15年后开始整军备战,各大寡头虽然内斗还是你死我活但都没在对俄战线上撤后腿。加上北约的训练和技术装备补充,战斗力远超14年。
当然,乌军整训后也还是个一战水平的军队,只会结阵打呆仗,但毕竟兵力火力补给远胜东乌民兵,步步紧逼不搞作死大突进,东乌就算加上俄军暗地增援,在阵地战上也存在巨大差距。
而东乌的纵深太小,乌克兰又耗得起时间,一路阵地战打上十年也行。
所以要守住东乌,就必须俄军下场。要长期守住东乌,就必须彻底消灭乌军主力(也就是普京口中的非军事化)。
可结果,俄军发现自己连消灭乌军主力都做不到了。
因为俄罗斯战略上没时间了。
俄罗斯现在手里的两张有用的牌就是能源和军事。
俄罗斯的目标并不是乌克兰,而是乌克兰背后的北约和美国。普京一直想加入欧洲,组成法国-德国-俄罗斯统治下的欧盟和美国一决高下,但是在美国不断的渗透下,这一联盟基本没戏,德国法国已经没有政治家了,只有政客。
现在的俄罗斯,只有能源和军事力量能拿的出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样会越来越没有价值。
能源角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让石油价值不断减少,光伏的发展,也会不断减少对这些化学能源的依赖,做商品的应该知道,一个大宗减少10%,价格不会只涨10%。现在的俄罗斯还有能力用能源问题离间欧美,再等个二十年,燃油车都没了,手里这张牌就废了。
军事角度,俄罗斯继承于苏联的军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平庸,因为军工是制造业的延续。俄罗斯现在的制造业基本上属于吃老本,若干年后,随着新式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的诞生,这些武器已经要被淘汰,而那个时候俄罗斯靠什么?
吹俄罗斯速战论的是这波人,现在踩俄罗斯进入泥潭的也是这波人。
战争的持续对于俄罗斯而言利大于弊,因为人可以没有奢侈了,可以不看球,但是不吃饭,不取暖试试。
欧洲的圣母现在有大量的原始积累来制裁俄罗斯,但是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千的方式能持续多久?
现在已经屏蔽删除了俄罗斯的美国互联网上已经宣布乌克兰赢了,无非就是要让欧洲人再咬咬牙,苦一苦,继续制裁下去。
这种制裁持续半年可以,持续一年,两年,五年呢?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冲突估计得持续个几年,俄罗斯需要美国亲自下场来和他聊聊,而不是一个演员整天发自拍。
我们继续吃瓜吧,美国互联网只能容下一方了。
现在的黄撒人上蹿下跳,是美国互联网政策的延续,就是控制舆论。
承认东乌独立是改变国际秩序的行为。需要美国认可,那才有可能不打起来,不然制裁一样不少加上去。
2014美国默许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其实已经送了大礼。拜登手下不会如此绥靖。拜登对意识形态看的很重,他不容许有违背国际秩序的行为。没有交易。
所以承认东乌独立即是俄乌开战。
因为东乌已经快守不住了。第一张是2014年的第二张是2022年的。
2014年到2022年,鹅占据的东乌的范围已经缩小了一半。
地盘越来越小,就这样还能怎么样,如果没有鹅的支持,三天就给你全灭了。
鹅一直都在派人,最后结果就是地盘越来越小,我看再过十几年,估计就几个村庄大小了。所以人家干脆亲自下场,不找代理人了。
假设按照你的方法去,我觉得打十年也未必能把2014年的地盘打回来,双方不断地在前方互相流血,然后推进个几公里
因为普京这次本不想动手,都被美国给公开预告了,傻子才会配合美国亦步亦趋。
但普京不得不动手,因为美国早就全面渗透了乌克兰——从寡头到政府、从拉达到军队。美国光是给亚速营送武器搞培训就七八年了,公开宣称“帮乌克兰训练士兵”也有了好几年……
普京不动手,顿巴斯就立刻枪声大作,甚至有乌军全面剿灭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计划“有意无意”的流落出来、流到了俄毛手中——背后的黑手态度很明确,就问普京动不动。
不动顿卢没了,再不动克里米亚也没了。
不用问乌毛哪里来的军事实力围剿俄毛全力支援的顿卢,美国人在背后撑腰,强大的战场情报体系+实时指挥+先进武器,乌军再怎么废柴也是睁眼的打蒙眼的,更何况还有庞大军队的人数优势。
普京的动作,不可能仅仅是保住顿卢就收手,那等于说自己的命根子还被人捏在手中,这种被人操控掌握的感觉……跟我们被人捏住蛋蛋的时候差不多,怎么也得拿掉那只黑手才行。
因为乌毛太过废柴,连自己的政府和部队都交给了美国人,你见过哪个国家废到这种程度?然而普京改变不了这种局面,无法阻止美国继续操控乌毛,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军事化、解除乌毛武装。
地形问题早有方家说的清楚,我就不献丑了。
总结就是双方地形并不能产生一个稳定战线。不是守住就完事了。
以揣测克宫的角度分析。在2014年这事干出来之后,想要彻底解决,要么消除乌克兰继续在顿巴斯交战的意愿。要么解除乌克兰继续进攻顿巴斯的能力。
消除主观意愿,非战争手段方面已经没戏了。1984年的轮战手段有效那是因为对面有个77岁的黎笋。黎笋1986年嘎巴死了,然后越六大革新开放,1988年苏联停止对越援助,1989年越军从柬埔寨全面撤军。
如果把要素凑齐得熬死,或者说熬下去对面领导人,并且接替者非常不满愿意和平,熬到北约不愿意军援……
俄罗斯要有这底子直接饮马英吉利海峡多好。用得着熬吗,谁熬谁啊。
那么就只剩下快的办法。
另外有一个可能看起来过于悲观的分析。
在乌克兰如果打算切实准备集结军力歼灭顿卢,北约提供单向侦查透明和指导能力。
而俄罗斯如果准备采取守势的话,其兵力集结方向和后勤调运枢纽可能在罗斯托夫,也即其可以实际展开的兵力,以及其后勤运输线比现在这场战争的能力还差。
说不得打内线要被全歼。
也即因此克宫才不选择以现有战线和有准备的乌军堂堂对阵,而是准备趁乌军准备阶段,以战争突然性和多方面优势,调集可调集的最大规模兵力,打进腹地歼灭其有生力量以及破坏其军工能力。
然后趁没趁好,就这样了
因为乌克兰政府往东乌派军队的新闻不会被报道……
你的思路就是朝鲜战争……
有人说地形条件,我觉得不完全是……
说白了就是战争不彻底,朝鲜战争之所以能解决问题就是因为打得够彻底。
看一下兔子的自卫反击战就知道,哪一次不是把对方的首都推平或者大炮可以瞄准的程度才走?
说白了就是要彻底,粉碎一切幻想,才能谈判。
要不人家换个总统,新一代人成长起来了,早就不记得当年的战争,又来一次……
所以北极熊这次如果是师从兔子,那么肯定会打到基辅再谈判,最好在基辅盖个俄乌友谊纪念碑,这样才能长久的解决问题……(当然能不能做到那是另一回事儿,所以有些人能封神,有些人不能)
本人不鼓励战争,但是战争绝对不是谴责和L&P能解决的。你坐在家里享受着和平美好的日子,你不可能体会交战双方的仇恨和立场。二战后我认为人类已经掌握了避免战争的方式,那就是恐惧……
人只有在我一定会被弄死的恐惧下才会放下仇恨,所以核威慑平衡能够建立……
简单说,就是你口中的东乌-顿巴斯地区作为缓冲区太小了。缓冲区太小就像小学生异性同桌的38线,要突破就是分分秒的事。
另外稍微明白点,就知道这个缓冲区不是乌俄的缓冲区,是俄国和北约的缓冲区。恐怕无论如何,俄国能接受的缓冲区是以第聂伯河为界。
本来乌克兰是俄国和北约的缓冲线。因为乌克兰颜色革命后已经变成北约势力,俄国只好让顿巴斯地区变成缓冲区,但因为这个缓冲区太小,乌克兰随时都在突破,所以现在俄国只能不惜代价去争取一个起码以第聂伯河为界的缓冲区。
这么说恐怕很多人都想起了抗美援朝,其实天底下没新事。当年志愿军也希望把韩美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俄军也希望基辅以西也望风而降,但战争的结果显示在38线上。现实是恐怕乌克兰也会一分二为,成为新冷战的一个中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