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姐已经回答的差不多了,我就简单补充两点。
一、
这个生物中文译名一般叫做:斯摩奇(英语:Simurgh,波斯语: Simorğ)
在波斯神话中居住在世界大海中央的生命之树 Hōm(另一种说法是住在知识之树 Gaukerena)的树顶,曾亲眼目睹世界的三次大毁灭。被认为可以净化土地/水,从而赋予生育能力。该生物代表了地球与天空的结合,充当了两者之间的调解人和信使。
这只鸟如此古老,以至于它见证了世界毁灭了三次。同时也被认为活得太久学到了很多东西,它被认为拥有所有时代的知识。另外在一个传说中,Simurgh活到1700 岁会陷入火焰中重生(很像凤凰)。
斯摩奇容易和波斯文化中的呼玛鸟 Homā 混淆,因为两者都是作为萨珊波斯王权象征的标志。
斯摩奇这个动物形象是多种神话的结合体,而形象随着时间推移也逐渐有变化,早期描述将其描述为有孔雀的尾巴、狮子的身体爪子和狗的头。后来形象则更像鸟类。它有锋利的牙齿和美丽的羽毛,最突出的特征是它长长的尾羽和巨大的翅膀。
斯摩奇作为第二波斯的王权符号,在很多方面都影响了后来的阿拉伯文化与中亚游牧民族的传说,它类似的形象在这些文化里有不少相似的体现,比如:
阿拉伯神话中的火鸟(凤凰) Ankaa,(阿拉伯语:al-'anqā')
还有在《一千零一夜》故事中出现的巨鹰 Roc(或Rukh),在著名的水手辛巴达的故事中,他通过巨鹰“偷渡”。
突厥神话中的萨姆鲁克 Samruk 圣鸟,是一种巨型鹰一样的鸟,在哈萨克神话中作为两个世界之间的纽带。萨姆鲁克生活在世界树的顶端,在那里下金蛋。根据传说,即使萨姆鲁克死了,也可以复活;当他死后复活时,身子像火一样燃烧。
顺带一提,哈萨克斯坦首都中心地标建筑就是以这个神话设计的生命树之塔。
二、
关于这个织锦的生产地区我有不同意见,虽然这个图样的确是典型波斯连珠纹+波斯神话动物,但织锦的生产地区并不是波斯,甚至不一定是中亚地区。
尽管中亚地区早就学会了拆解东方丝绸再根据自己需要重新编织图样的技术,但以题图中织锦风格与精细程度,我认为极大概率是粟特工匠在中国用中土技术织造后返销伊朗乃至于西亚。
波斯地毯的技术运用在丝织上,最早应该是以上下对称为标志的图样,比如:
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穴群出土的北朝“胡王锦”,将汉字、佛教莲花纹、波斯连珠纹、中亚人物和骆驼多种元素混搭。
只不过这种上下对称来自地毯织造工艺的局限性被照搬到丝织中,不符合中原习惯,于是后面被改成了以左右对称为主了。
此外连珠纹作为波斯地毯的经典图样,在南北朝“民族融合”的时代已经传入中国。
上图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热水乡在1983出土的红地云珠圈狩猎纹锦,属于北朝时期吐谷浑墓葬群。
另外还有藏于甘肃博物馆的黄地联珠团窠狩猎纹锦,年代属于初唐时期。
上面这些织物从图样与织造技术判断都是中原专门用于外销西域专门织造的,图案程式化、细节缺失、织造工艺落后。
与此相对的是隋唐时代还存在图样精细程度与织造工艺上都与上述外贸劣货不在一个档次的高档丝织品,我找了一些与题图形制非常类似的文物。
同样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穴群出土的隋代联珠对孔雀“贵”字纹锦覆面,下面是复原图。
同样在阿斯塔那墓穴出土的还有唐代的对鸭纹锦覆面。
回到题图的织造问题上,隋唐时期的开放程度远超后人想象:
《隋书》卷七五《何妥传》云:
西城(域)人也。父细胡,通商入蜀,遂家郫县。事梁武陵王﹝萧﹞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西州大贾。
同书卷六八《何稠传》云:
何稠,字桂林,国子祭酒妥之兄子也。父通,善斵玉。稠性绝巧,有智思,用意精微。……波斯尝献金绵锦袍,组织殊丽,上命稠为之。稠锦既成,逾所献者,上甚悦。时中国久绝琉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
这里的何姓即出自粟特的何国(Kushānika),陈寅恪先生谈论这段的时候表示“蜀汉之地当梁时为西域胡人通商及居留之区域。”后面又谈到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城,亦是粟特在中亚进入中原重要的城市。
此外唐高祖曾赐给李靖紫色花绫窄袖袍,这件袍子上半截为树纹,下半截为奔跑的马、狻猊和其他猛兽,以及射手。唐代卫端符在《卫公故物记》认定这些衣服“非华人所为也”。也从侧面佐证了粟特风格的织造产物在隋代至初唐就已经成为可以“登堂入室”的高档品了。
以题图内的图样风格来说,应该并不属于西亚原生的连珠纹,而是中原改进后又返销西亚的结果。
而我找到一个与题图风格最为接近的文物:
法国里昂丝绸博物馆收藏的连珠翼马纹锦,在1897年出土自埃及的安底诺伊(即罗马时代安蒂诺波利斯)。
这种以20或24连珠为环,四方穿插方形回纹,环与环之间再用新月连珠纹连接。这与中亚风格是不同的,粟特风格是以小花做连接。另外,连珠外的宝花精美程度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了是中土技术(因为波斯与粟特工艺达不到),因为这是来自蜀锦的宾花,往往外侧这些宾花也要织成四方对称或者中心也成连珠环。
此外,题图与法国里昂丝绸博物馆收藏的连珠翼马纹锦和日本法隆寺所藏的大窠联珠四天王狩狮纹锦,在工艺技法上相似,都是交替织入绿色和白色纬线。而且三者都是描绘了有翼兽,在翅膀的图样形制上高度统一。
这种基于同一工艺和同一风格的作品应该在产地上一致,都是唐代中原吸收了波斯风格与粟特工艺后的产物。
回答资料来源:
萨珊艺术东渐下狩猎纹锦艺术流变与织造技术特征——孙志芹 李细珍
唐系翼马纬锦与何稠仿制波斯锦——赵丰
《中国丝绸艺术》——赵丰
题目展示的是一块公元 7 世纪至 8 世纪的梭织丝绸残片,中间偏右的半鸟半兽图案表现的是神话生物“西摩格(巴列维语:sēnmurw)”,周围的圆形图案代表珍珠,被较小的圆形图案包围的牛角状图案代表新月。这块丝绸可能是当时生活在今天的伊朗或中亚地区的人制造的,反映了当时的纺织水平。
可以对照公元 7 世纪至 8 世纪的银盘上的同类图案:
萨珊的西摩格形象来自更古老的巴比伦神话、亚述神话、希腊艺术,在许多方面与犹太神话的席兹相似,后来被阿拉伯人继承。按照设定,西摩格的头像狗、前肢像狮、身体像孔雀,上述纹样试图表现这些特征。你可以自行搜索关于西摩格的神话故事。
游戏王 OCG 的 シムルグ/Simorgh 来自西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