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无障碍双向交流,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人进行语言思维活动时,会产生内部语言(inner speech)。无论正常说话还是内部语言,大脑语言中枢(布罗卡氏区)都会被激活。
2018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的Martin et al,通过电极,获得大脑的脑皮层电图。利用正常说话和思考时,相同词汇产生的电信号,进行编码破译,最终破解了人类思维中的语言内容。
虽然Martin et al团队破译的内部语言准确率只有50%,但到2019年的时候,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已经大大提高了准确率,能解码脑电波,利用AI直接合成语言。
到今年(2020年)3月的时候,语言破译的平均错误率,已经低到3%,距离彻底破译脑电波中的语言,已经越来越近。
同样在2018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的Alan Mardinly与Nicolas Pegard,研发出全息脑调节器,模仿大脑的真实活动,可以改变大脑“看到”或者“感觉”到的东西,如果这项技术,最终发展成熟,将能编辑感觉,修改记忆,甚至是植入意识或者知识体系。
随着相关脑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人类当然也能逐渐掌握和破译其它脊椎动物的脑电波。
但实际,即便达到了完全破译的地步,也不一定能够进行人类视角下的正常交流?
因为,交流被智力所限。
通常认为,海豚有高达人类6岁孩童的智商,也有较为丰富的语言。如果破译海豚脑电波之后,人类能够和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但大概率不能交流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它们无法弄清楚人类语言中的很多抽象概念,我们也可能无法完全弄清楚“海豚文化”中的一些特殊语言。
对于智力较低的动物,要交流就更加困难了。
智力越低的动物,无论它们的思维、还是语言,都趋向于简单化。
如果说虎鲸还能思考怎么围猎,黑猩猩还能思考怎么用树枝掏出蚂蚁,那么泰迪的脑子里就只有:主人、吃、喝、玩、乐、啪啪啪。(虽然狗不能通过镜子测试,但也有人认为狗能通过气味判断自我,具有自我意识)
再往下走,动物基本都没有自我意识了,无法分辨你我他。(蚂蚁:我是例外?)
例如蟒蛇攻击你,你大喊:你不要吃我。
蟒蛇即便能“听懂”你所说的语言,也会懵逼:「你」是什么东西?「我」又是什么东西?「不要」又是什么东西?
看到你的时候,蟒蛇的思维活动大概率只是这样的:饿,猎物,吃。
对于没有大脑的动物,虽然通过神经纤维的电信号,能搞清楚它们的行为逻辑。
但“交流”,也只能是电信号了。
例如各类昆虫、节肢动物的行为逻辑,人可以通过全面破解神经电信号,最终掌握。但它们不会存在复杂的思维活动。
所以,但这个时候,与其说是交流,不如说是利用电信号控制这些动物的行为。
动物越简单,“交流”就会越成为单方面的控制。这些动物,对人类的交流,同样人类也能破译。这样的逻辑下,你认为达成了“双向交流”,也不算有什么问题。
例如,只有应激性的草履虫,你和它唯一彻底的交流方式,就是完全的掌控它的应激机制。而此时草履虫对人类的交流,也更是纯粹为它对人类发生的应激性信号被破译了。
总的来说,实现与任何动物之间的“无障碍双向”交流,理论上在未来是可行的。但这个“无障碍双向”交流的无障碍深度,也完全被动物神经系统的复杂程度所限定。
在未来50年内,极有可能我们就能看到专门控制宠物猫狗行为的一些脑科技产品。
这个技术,可以满足很大部分人类的掌控欲。
当然,那时的仿生技术、人工智能,可能也已经发展到了令现代人神往的地步。
未来是生物的未来,诚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