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个观点,
竞技体育,尤其是已经走到职业球员,甚至五大联赛这一步,天赋的差距是决定性的。
就像姚明和易建联的差距,其实就是天赋,易建联上限就在那里,舆论怎么黑他,逼死他也成不了NBA巨星,作为东亚这边百年难遇的篮球天才,NBA里面都少有人能比的身高,顶级的对抗力量,还有这个身高下罕见的灵活度,当时姚明去NBA的时候,是拿到的状元秀,充分表明了当时的NBA联盟对于这个年轻人未来有多么看好。
中国足球也是如此,现在的国足上限就在那,
你圈起来把张琳芃天天练到吐也练不成拉莫斯,你让瓜迪奥拉,穆尼尼奥,安切洛蒂,里皮一起组一个专家团,把张玉宁恨不得切片研究,也变不成罗纳尔多。
我们以三个球员作为代表来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的武磊,韩国的孙兴慜,葡萄牙的C罗,这三个球员恰好都是中国民众都知道的7号球员,有一定的类似性。
我们先看看武磊和孙兴慜的差距。
今年已经2022了,武磊31岁,孙兴慜30岁,他们两人都没有辜负,顺风顺水成长,没有陨落,但也没有奇迹。
一个已经是世界级的球星在英超热刺效力,一个在西甲枯坐冷板凳。
是武磊不努力的结果吗?
是他没有拼搏精神吗?
但我们回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其实这种差距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就以2013年这个节点来说吧,这对两个人都是关键的转折之年。
那时候孙兴慜以创纪录的1000万欧元身价从汉堡转会勒沃库森,孙兴慜代表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在德甲联赛出场31次,打入10球,助攻4次,
在中超首轮上海上港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中,武磊打入个人在中超的首粒进球。在中超第12轮比赛中,上海上港以6-1大胜上海申鑫的比赛中,武磊上演帽子戏法并送上了2次助攻,整个赛季,为上海上港出场27次,打进15球。
那时候孙兴慜21岁,武磊22岁。
武磊的表现在中超交出来的数据,和孙兴慜几乎相差无几,同时在2013赛季三次上演帽子戏法,成为中超第一人。
但孙兴慜的数据背后,是含金量十足的德甲。
真正要有可比较性,武磊于28岁转会,足球运动员职业生涯最巅峰年龄,刚刚摸到西甲的门槛,一个赛季打入三球,而如果是更加青涩的22岁年龄,他根本不可能在西甲立足,更不可能交出和孙兴慜一样的数据。
我们再看看孙兴慜和C罗的差距。
孙兴慜已经被很多吹成是亚洲之光,亚洲一哥,但是他和C罗的差距也是此生难追,五座金球奖,五次欧冠冠军,一次欧洲杯冠军,这十一项成就,无论哪一项都不是孙兴慜能比的。(假设把韩国队放到欧洲来争夺欧洲杯)
至今为止,孙兴慜已经30岁,在职业生涯最后的巅峰期,年龄一过就彻底成为了老将,金球奖排名最高22名,但是先不说热刺这个平台的问题,即使是在队内,他也很难压过哈里凯恩。
这也是孙兴慜不努力的结果吗?
我们回到这两个球员的早期。
C罗早年的履历就远超孙兴慜,根本就不是那时候孙兴慜能比的
C罗18岁转会曼联在欧洲惊艳的出场,引动了整个世界足坛的关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和罗纳尔多同样的名字,然后吸引人就是其顶级的天赋和无限大的未来。
C罗从18岁起就披上了曼联七号,早在还是个青训小妖的时候,就被曼联作为王储培养,和鲁尼一起成为当时曼联的双子星。
同时被葡萄牙媒体认为是黄金一代之后,菲戈的继承人,葡萄牙的未来。
而同年龄18岁的孙兴慜刚刚登陆德甲汉堡,球队只是德甲下游,表现也极为平庸,一赛季仅仅捞到3球。
2004欧洲杯,2006世界杯,小小罗这个名字随着足球的传播发扬光大,非洲,大洋洲,南美洲都开始议论这个名字,甚至远隔千里之外的CCTV5专门为这个葡萄牙未来帝星做了节目,那是第三个罗纳尔多。
而在同年龄,也就是2012年左右,你们听过什么孙兴慜吗?
2008年,23岁的C罗拿到人生中第一个金球奖,成为历史上第五年轻的得主(排在前面的是罗纳尔多 欧文 梅西 ),代表足坛最高个人荣誉,当他转会皇马的时候,标题是“世界第一人降临伯纳乌”。
而2014年左右,同年龄的孙兴慜又在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武磊涨球了这么久,成长了这么久,从20岁职业生涯早期到29岁左右的巅峰期,所做到的成就(在西甲下游球队出场16次,打入3球),其实仅仅相当于孙兴慜刚刚出道职业生涯早期的成就,甚至还不如,因为无论队内出场次数30次,还是进球数10,孙兴慜均明显高于武磊。
武磊奋斗一生还没够到孙兴慜起点。
而孙兴慜也是如此,在日韩澳伊诸多留洋球员之中,孙兴慜是成功的典范,算是顺风顺水不得了了,但是他在现在热刺,处于自己年龄巅峰期取得的一切成就(热刺绝对主力,普斯卡什奖,当世前五的左边锋,金球奖22名),韩国人可以拿出来吹几百年的事情,其实也只是葡萄牙人C罗刚刚出道做到的事情,甚至也不如。
世纪初的曼联是超级豪门,比现在的热刺牛得多,而C罗作为曼联七号,战术地位队内第一高于鲁尼,孙兴慜即使是在热刺,也不如哈里凯恩。
孙兴慜有普斯卡什奖,但当时初出茅庐的C罗就是首届普斯卡什奖获得者,
孙兴慜是当世前五的左边锋,最高金球奖22名,但C罗刚刚19岁就达到了12名,早在22岁,就已经在金球奖排名之中排到了第二,号称当世第一左边锋。
孙兴慜奋斗一生,其实也没够到C罗起点。
所以这很残酷吧。
横在孙兴慜武磊,孙兴慜,C罗之间的差距,不是什么精神,也不是努力,就是天赋。
这么多年来,武磊称得上兢兢业业的典范,训练比赛从无态度问题,场外无打人骂人任何丑闻,不逛夜店不酗酒贪杯,早早成婚从无和性感模特小明星的绯闻。
但是天赋就那样,真没办法。
都是职业运动员,基本所有人都有俱乐部看管,照顾饮食起居,定时集训,在后天努力上面真的能拉开那么大差距吗?
不排除有酗酒吸毒毁了自己职业生涯,或者伤病断送的球员存在,但是对于很多职业球员,其实真正让他们望洋兴叹的就是天赋的上限。
我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媒体的宣传一直不屑。
他们对于体育的理解连一些球迷都比不上。
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一大批“球迷”坚定的认为国足成绩不行是不够爱国,场下不努力,场上不拼搏,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因为竞技体育,职业体育在中国影响力太弱。
民众对于体育的理解基本来自两个,一是热血动漫,二是新闻报道。 热血漫当然要那样写,是我也这样写,但像《灌篮高手》中赤木脚步重伤还能表现如常,三井回忆过去,下定决心就能体能拉满,根本就不符合现实情况。
我就没看见过哪个职业球员被踢废了还能靠精神上场的,C罗2016年欧洲杯决赛的时候,被踢废了,再不甘,再痛苦,身体也顶不住只能换人。
在大赛中,国足体能放空的情况下,尤其是最后阶段,动作变形,冲刺跟不上,回追不到位,几乎不可避免,这不是什么精神不精神,骂了那么多年也没见着怎么变好啊。 中超最火爆那几年,在外国花大价钱整了几个欧洲体能教练,中超比赛里面这情况一下子就改观了。
而官方媒体你也知道他们就爱瞎宣传的,国足输日本之后还不懂装懂出来指点一番。
这么多年女排争金夺银靠的就不是什么女排精神。
在他们宣传里面,体育成绩就是靠精神。
女排以前成绩好是有女排精神,
2008之后陷入低谷是飘了,骄傲了,没精神了。
2016之后成绩回暖,又有女排精神了。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国足成绩不好,那肯定就是一直没精神。
白斩鸡的辟谣很多人都发过了。
但就是一群人必须相信,国足成绩不好是场下不训练,场上不拼搏。
其实女排的成绩分析,能扯出一个复杂的发展史来,2008低谷之后重回巅峰,其中大量的技战术发展,人才选拔改革才是女排变强至关重要的因素。
每次听到女排精神这四个字,我嘴角都是轻轻上扬,跟听到“死刑犯组成国足”“叙利亚派了一群难民”“冰岛是业余球员”心情差不多。
忽视职业运动员天赋问题,只会产生盲目。
史冬鹏莫非是天天逃避训练,天天喝酒打人才成绩比不上刘翔的?
中国乒乓球队,马龙最有精神,双圈大满贯,而王皓马琳都是训练之余抽烟喝酒?
当年的马家军,怎么连续打破世界纪录的?他自己归因于精神,努力,拼搏。
媒体一个个晕陶陶的,什么国家荣誉,奋勇拼搏,什么比赛前专门去看了圆明园遗址,队员教练泪流满面,发誓要为国争光。
我就纳了闷了,人家外国运动员也天天训练,看了圆明园遗址,中国运动员就可以晚上不睡觉都训练不成?
外国记者分析说这成绩不科学,马家军吃了兴奋剂,一个个还脸红脖子粗,一副受了多大委屈的样子。
后来结局怎么样,打脸了吧。
不开玩笑,对中国足球而言,恐怕这是唯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整个体系都推倒重来,从青少年教练开始,就大规模引入外教。
青少年足球的阻力主要是家长不支持,而家长的反对意见无非是长中短三种诉求。
长期诉求是坚持下去能够有收获,不至于专业训练十年踢不进职业圈只能去送外卖。
中期诉求是训练中要有正面反馈,不能踢个两年教练就明示暗示不送钱就不让上场,更不能被完全不懂运动生理学的文盲教练往废里练。
短期诉求是至少不能踢球就变坏,我认识的很多学生家长阻止孩子踢球的唯一理由就是,跟着教练训练三天学会的脏话,比打一暑假吃鸡学的都全乎。
所以说还是推倒重来比较合适,中国足球彻底失败,是该洗牌了
提出这样想法的人,大概与足协领导一家。
足协领导每逢世界杯、奥运会之前,总是想着召一批人集训,最好是封闭式,之前还搞过AB队海外拉练。
如果一名成年球员,通过短暂的闭关集训,就能打通任督二脉,冲出亚洲走向全世界,全世界的足球队都会效法。我想欧美列强,大抵是没有足协那般聪慧的大脑,他们只知道从娃娃抓起,从几十万娃娃抓起,从每一个停球、传球做起,长此以往坚持10年、20年,才形成源源不绝的人才储备。
那些不在青训时期投入,只想在成年时期摘桃子的,从未想过中国足球,想的只有自己的乌纱顶戴。
郜林说过一段这样的话,里皮是世界著名教练,对足球技战术的理解、要求,就好比大学教授在教一群小学生,中国球员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高深、复杂的技战术。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心理咨询治疗中,所有违反伦理行为,都是从业者100%全责。
咨询时间设置,除特殊情况,比如当次咨询结束前触及创伤,来访情绪强烈可偶尔、适当延时。
我觉得“偶尔”指延时不超过3次;“适当”指延时不超过10分钟。
如果多次超出特殊情况未能觉察,未能调整,未接受督导,属于胜任力不足。
超出时间,如果没有在协议中约定如何收费,临时告知要收费,应当在原定咨询结束时告知来访,咨询延时需额外付费,让来访知情,自己选择是否延时。同时,从业者需要评估,是否有必要延时。
如果咨询延时结束,才告知要延时要收费不合理。本是从业者胜任力不足,没有把握好时间,需要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买单,无权让来访者付费。
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的收费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好比你在饭店吃饭,加米饭时,商家没有告知加米饭要钱,结账才告知,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有提前约定,4次超时1小时,15次平均超时超过半小时,已经明显超出偶尔、适当延时的特殊情况。从业者超时可获得更多收入,存在主观剥削来访嫌疑,客观剥削来访事实。
时间等咨询设置,是为了保证心理咨询治疗在专业范围内,提供帮助。
破坏设置,容易出现违反伦理事件。
如果说时间设置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同乘地铁和搭肩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限制咨询外接触的设置。
该从业者此行为,无关能力,完全是意愿问题,是否把基本职业操守放心上。
有答主说,此事件来访没有在前10次提出超时问题,忽视了心理咨询中隐形的权力不平等。
好比一个老师上课经常超时,经常开收费课外辅导班,一个学生即使不愿意,有几个敢当面提出来?
就像下面这个提问:
咨访关系中,存在天然的隐形权力不平等。来访容易把从业者置于权威地位,受文化和成长经历影响,可能不敢表达。
咨访关系隐形的不平等,需要从业者承担更多降低不平等影响的责任,而不是要求来访更主动表达。
如果来访不敢表达,缺乏安全,缺乏信任,主要在从业者。
缺乏安全和信任,可能本是来访的困扰之一。
建立良好咨访关系,帮助来访感到安全和信任从业者,能够自由表达,是从业者专业能力的体现,是从业者的责任。
大家寻求心理咨询时,建议多提醒自己是消费者,从业者是商家为你服务,帮助自己更平等面对从业者,降低对方的权威影响。
“消费者(来访)-商家(从业者)”“心理咨询治疗-商业服务”,是心理咨询治疗的实质关系。
由于心理咨询治疗从医疗体系演变而来,承袭了“医生-病人”这种病人服从医生、不适合咨访关系的医疗关系。
我觉得,心理咨询治疗,来访以付费方式,获得享有更多权利,而承担更少责任;
从业者获得付费收入,补偿了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也意味着,从业者收了钱,理应承担更多责任,不能总归责来访。
来访可以提醒自己的消费者位置,减少被坑。以消费者立场来看:
别人买到好货的商家,好评如潮,可能你去买就买到次货、假货;对别人有帮助的从业者,评价不错,可能对你没帮助,甚至违反伦理,侵犯你的权益。
你以前一直买到好货的商家,可能也会出现产品、服务不好;一直有帮助的从业者,可能某个时候不再有帮助,甚至违反伦理,侵犯你的权益。
如果你是消费者,是否不论好评如潮的商家,还是以前的好商家,只要你买的东西、服务不好,转身就走?
面对从业者也拿出这样的态度。你付钱,是消费者,购买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为你服务,感觉不好就止损离开。
当然,不同的情况是:心理咨询治疗,来访投入的情感、时间、精力、金钱等沉没成本,止损代价大很多。
特别是情感、时间、精力的损害,无法弥补。
此事件提醒大家寻找心理咨询,不要迷信任何背景背书。
国外成熟培训体系、监管体系受训背景的从业者,只是靠谱从业者整体比例多于国内,具体到个人也有不靠谱从业者,不要盲目信任。
建议参考以下方式,提高识别从业者专业性,降低自身权益受损。
可参考以下文章,从教育背景、专业头衔、从业经验、受训经验、督导经验、个人体验/分析6个方面筛选。
专业背景筛选,只是筛出一部分不合格从业者,不能保证通过筛选的都专业。例如此次事件从业者,只看背景足够专业,仍然不靠谱。
筛选过后,前期3次左右咨询看感受,是否愿意继续咨询;感受之后看是否有效。
因为心理咨询见效需要时间,无法一开始通过效果判断。所以先看感受,后看效果。
第1-3次,凭咨询感受,感觉是否愿意咨询。
各种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表明,咨询关系对咨询效果的作用,占到近50%。咨询关系建立好,本身就有很大的改变作用。
所以,凭感觉是否愿意继续咨询,是否信任咨询师等,体现关系质量,可以作为简单实用的判断依据。
心理咨询核心是看效果。感觉再好,如果没有效果都白搭。
一般来说,6次左右咨询,要能看到可感受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一定说很明显,但要能感受到,提示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10次左右,要能看到明显改变。
由于个体差异,这是相对标准,不能绝对说6次还没改变,10次没有明显改变就一定是咨询师水平不行。可以结合感受,看自己是否愿意信任咨询师继续咨询。
不过,如果10次以上咨询,仍然非常不满意,觉得没改变,可能考虑咨询师是否不专业,是否换咨询师更合适。(人格障碍例外,改善见效慢。)
遵守时间设置、环境设置(不在咨询室外咨询)、避免双重关系(不建立咨询外关系;不出现不必要身体接触;咨询外,除时间更改等特殊情况不交流等);不在咨询内外,与来访谈及其他来访个人信息;……
网络发言,工作账号与私人账号分开。工作账号不暴露私人信息,不过多参与公众话题讨论,未经来访允许不谈及个案;私人账号不表露从业者身份;……
基本设置、伦理没做到的从业者,网络账号公私混杂发表信息,建议远离。
注意在你的咨询过程中,保持对从业者专业性评估。
不论进行了多少次咨询,如果出现持续感觉不好,并且咨询师无法降低你的不好感受时,相信自己的感受,结束咨询为宜。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