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沈逸对布查发表的相关言论? 第1页

        

user avatar   kkk-77-56-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我没有杀人!

沈:杀了又怎样,应该的!

俄:???

常威,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派声音:

一派谴责俄罗斯,

一派支持俄罗斯。

四种逻辑,

一种说俄罗斯屠杀,

一种说乌克兰造假演戏,

一种说乌克兰杀的栽赃,

一种说战争免不了屠杀。

很耐人寻味的是,明明后三种逻辑彼此也完全不共存,但是从未见过争论,连东航当时各种站美帝阴谋论的互相撕逼拆台环节都没有,矛头全都如同当年哪咤传奇中的四大天王出绝招一般集火站定了声音打向了异己。

现在好了,他们选的领袖说话了——屠杀有理,之后声音应该全靠向这里了。


比精明的敌人更加让人恼火的,是行为愚蠢到不知道是不是对方卧底的队友。

再让人恼火一点的话,那便是你和这个队友由于同属一面旗帜,不得不站在同一条战壕里。


后续更新,删除掉了全部3.3到4.6下午五点的评论,这种要回脸的方式很符合他的风格


user avatar   magna-car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军屠杀平民,“正能量”们大概分三大流派:第一派,否认派,即否认俄军暴行,反诬是乌军强杀平民;第二派,假装派,即活人假扮尸体,否认屠杀;第三派,就是以沈逸为代表的否认平民身份,所以俄军杀人有理有据。

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三派本应相互矛盾的说法,竟能和平相处,相安无事,没有出现互相撕咬。


user avatar   re-gan-mian-4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情真相还需要调查,但从逻辑上来讲

应该存在四种派别

乌克兰纳粹杀了布查居民(简称乌杀派)

乌克兰伪造了布查大屠杀(伪造派)

俄军杀了布查居民,但是是基于合理必要的军事行为(合理派)

俄罗斯杀了布查居民(俄杀派)

前三者支持俄罗斯,第四个支持乌克兰

前三与第四个互相攻击自不必说

但如果前三者他们确实相信自己的观点,并且事实和逻辑优先的话

我们也应该能看见前三者之间的互相争辩

对于真相信乌克兰制造屠杀的人来说,伪造派和合理派都是在掩盖乌克兰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乌克兰肯定杀了,伪装和合理不都是否认乌克兰罪行吗?

对于伪造派和乌杀派来说,合理派也是对西方的小骂大帮忙,表面上支持俄罗斯,实际上是间接承认了俄罗斯干了。这件事俄罗斯显然没有干,你说合理不还是反俄?

对于合理派来说,乌杀派和伪造牌是在行宋襄公之仁,对于这种事应该优先军事考虑,不可因为舆论而自乱阵脚。合法合理行为有什么需要掩饰的?

俄杀派甚至跟其中一些派别矛盾小于这三派之间的。比如俄杀派和合理派都承认这一事实是俄国人干的,只不过在于干这件事是否正确。而合理派和伪造/乌杀派则是对基本的事实存在分歧。

除非……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好奇一个事,像沈逸和陈平是否代表复旦大学老师的学术水平,是否代表复旦大学老师的道德水平。


user avatar   a-la-ding-lai-zi-zhong-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处处学胡编,处处学不像。叼归叼,老胡的言论还是有底线的。沈某人嘛,极端言论数不过来。


user avatar   xiao-ma-zi-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要是早生几年,一定可以在汪主席底下混个一官半职,不至于天天和不懂事的网友对线。


user avatar   jones-mal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___


user avatar   56-1-15-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还是暴露了啊!多聊几句吧。


沈教授的爆红还是在2016年中段,当时,他成功预测了不被看好的特朗普将会当选美国总统。




而在这之前,沈逸极少写作关于美国政治的内容。


他的本职研究既无关美国政治,也很少关于国际关系,而是聚焦于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安全。


也就是那篇被质疑的论文内容。


但是,他的预测让观察者网看到了闪光点,开始给予他更多的曝光率。


尤其是特朗普时期,本来是专心研究网络问题的沈逸,开始在各媒体平台,尤其是观察者网上,全力扮演美国问题专家的角色。


和《环球时报》不同,观察者网更多突出个人色彩。


重点培养其节目制作人和主播,突出他们的个人身份与个人观点。



可以说,观察者网的运营模式,其核心内容就在于“造星”,或者说“孵化网红”。

咪蒙曾经预言,新媒体时代,个人的属性将会被放大。

观察者网的“网红”型媒体人路线,在新媒体时期,大获成功。

如马前卒、王骁、董佳宁等,都已经在互联网上享有鼎鼎大名。

与之相比,同等级别的曝光量,在《环球时报》中,基本就只有主编老胡一人享有。

在观察者网内部,沈逸也是流量大咖之一。

在观察者网的bilibili频道,他关于美国政治史的付费课程(价值108元)“已获得超过1100万累计播放量,完全付费部分的单集播放量超过35万;而他微博粉丝则达到120万左右。

沈逸的明星效应,逐步放大。

那么这位教授的特色是什么呢?

在他关于美国政治的论述中,基本是在把美国当成一个对手。

与其他主流民族主义者一样,他的核心观点,就是“美国霸权衰落”、 “西方民主衰落”、“美国遏制中国”。

至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结构、选举等方面,沈逸很少涉及,分析也浅尝辄止,最后的落脚点,都是“遏制中国”、“颜色革命”。

可以说,沈逸在美国政治领域的专业素养,并不强于其他同行。他开始评论国际政治,大部分是经济效益的驱使。

但沈逸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他敢在社交网络上出言不逊,还善于调动情绪。

“圣母婊”、“妖艳贱货”、“抖M”。

这样的风格意味着,即使他不具有高超的水平,也可以迅速吸引大量看客,并由此为平台赚取流量和营收。

《乌合之众》这本书写道:民众总是喜欢极端的声音。

比如2020年,沈逸“下场”与肖战粉进行对骂,就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

同时,“学者”称号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人设”,给自己披上“理性客观”的外衣。

在消灭了尖锐的批评之后,温和的批评就成了最刺耳的声音。

而后,沉默又被消灭,接着就是赞美。

最后掌声无法停下来,因为先停止鼓掌的就会先被消灭掉。

老胡偶尔停止鼓掌,结果就被骂是“公知”。

但只要一直鼓掌,人设就不会塌吗。

非也。

“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西方言论自由比中国少很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

这些狂傲之语,越来越多。

而且一旦走上这条路,就会被自己的狂热粉丝推着,下不了台。

类似沈逸这样的学者,他习惯了把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挂在嘴边,接受了观察者平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包装,用反资本主义的说辞吸民族主义的粉,为平台赚取利润。

在他们下面的,就是越来越狂热的粉丝。

这样还怎么能好好做研究呢?

一旦选择了成为“流量型学者”,学者明星们势必需要把大量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互动、与对家撕逼,不断制造新的舆论话题,提升自己和平台的热度。

这和娱乐明星的手法几乎是一样的。

只是明星靠的是绯闻或者组CP卖腐,而沈逸们是靠不断极端化的民族主义、煽动性的排外主张、对国际局势危言耸听,来吸引粉丝。

人设是单一的,人性是复杂的。而学术又是沉静的,批判的。

曾经那么多公知的人设都塌了,我不认为沈逸教授能逃出这个规律。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

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已。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未占领地之居民,当敌人迫近时,未及组织成为正规部队,而立即自动拿起武器抵抗来侵军队者,但须彼等公开携带武器并尊重战争法规及惯例。
——日内瓦公约对战俘的保护同样覆盖了武装平民

类似沈逸这样的发言,可以成为科普国际人道法的契机。

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是这样通过驻联合国大使表明立场的:

中方高度重视乌克兰人道问题,支持一切有利于缓解乌克兰人道危机的倡议和举措。当前冲突仍在持续,我们呼吁当事方遵守国际人道法,保护平民和民用设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确保人员撤离和人道准入通道的安全顺畅,保障妇女儿童、伤员战俘的基本权利。人道问题不应被政治化。乌克兰和周边国家的人道需求巨大,国际人道机构应保持中立、公正,积极动员协调更多资源,为挽救生命、保护平民作出不懈努力。中方已经并将继续向乌克兰和周边国家提供人道援助。
根据国际人道法,平民在武装冲突中应免遭任何形式的暴力,针对平民的袭击不可接受,也不应该发生。有关布查镇平民死亡的报道和画面令人十分不安,事件的相关情况和具体原因必须查清。任何指控都应基于事实,结论得出之前,各方应保持克制,避免无端指责。




        

相关话题

  为什么苏联那么强大,反而继承了苏联最多土地的俄罗斯却如此不济? 
  如果俄罗斯输掉俄乌战争会怎样? 
  美国和俄罗斯联合一起搞中国的话,中国怎么办? 
  如何评价泽连斯基在反纳粹上的贡献? 
  俄罗斯怎么看中方的歼20? 
  如何评价沈逸对布查发表的相关言论? 
  俄罗斯是赌上了国运加入俄乌冲突吗? 
  怎样看待美国驱逐12名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 
  如何看待“前FBI局长詹姆斯·B·科米(James B. Comey)周四在参议院上的听证会”? 
  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是否是反人类行为?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俄新社《俄罗斯应该对乌克兰做什么》一文?
下一个讨论
乌欲从被冻结俄资产中获 4 千亿美元用于重建,俄罗斯对此将如何应对?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