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说来惭愧,我也是西电王新梅门下弟子,不过早已是技术废柴,当年turbo码,LDPC编码知识早已交还老师。不过,看到这个消息,无论是作为当年的编码人还是今天的华为人,都与有荣焉。
编码方式是移动通信协议标准最核心最基础的东西,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可以用皇冠上的明珠来形容。3G,4G时代虽然我们在其中影响力越来越大,基础专利池中专利越来越多,但最底层最核心的编码方案还不在我们手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华为提案被采纳的是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而不是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数据信道编码方案还是由美国提出的基于LDPC技术的编码提案。LDPC在业界地位树大根深,成为编码界热点研究已逾十几年了,非常成熟,被选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并不出人意料,倒是华为的基于polar code+LDPC的数据信道编码方案以几票惜败,出乎很多人意料。这充分说明了华为在编码领域所具备的强大实力。
5G标准还在方方面面博弈之中,但拿下5G标准中最为核心的一块,基本奠定了华为至少在未来5年内在通信行业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这点成绩远远不是华为未来的梦想。研发进入无人区,引领而不再是跟随,对华为方方面面提出了巨大挑战,建设太平洋一样宽广的管道,实现满足VR视频传输超低时延网络,基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终端设备,彻底填平数字鸿沟,勾连世界,为新技术格局下人类社会组织形态改变打下技术物质基础,一切皆有可能,未来正在路上。
我也做polar码,也在一直保持跟踪,我就分几方面说吧。
先说技术,从技术上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polar码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码,但从技术上来说其实是不成熟的。12年ISIT我在会上听过polar码创始人Arikan和Teletar做的技术报告。基本是结合他09年得TIT best paper的那篇论文和其他几篇文章的内容,那会都已经距离提出3年了,但当时我的感受就是在编码构造、译码等等方面还都不完善。到今天为止,当时我想到的几个问题现比如说information set的选择,码长问题,译码算法,HARQ等其实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归根结底polar码还是太新。把polar码和LDPC和turbo对比一下:LDPC如果从Gallager那会算已经提出了50年,就是从重新发现算起也过去了2,30年;turbo也已经有20年以上,而polar提出是09年,就是算上信道极化现象的发现也就是08年的事,连10年都没有的码咋和人家在成熟度上比?这一次polar码被攻击的理由恰恰就是认为polar码不成熟。而且最后为啥polar码是用到控制信道?你结合我前面说的那几个问题就明白了,因为控制信道不用HARQ啊。所以抛开立场仅从技术的角度讲的话,我也希望polar码先再沉淀个十年左右,待理论上成熟之后再进标准。现在这样还是太着急了,很多东西没做透就赶鸭子上架。就我所知华为对polar的关注非常早,10年那会我就听说深圳那边在搞polar码的研究,后面12,13年的时候我听说都快要搞芯片了。所以这次强推polar我觉得主要还是商业上的考虑吧。
从标准上来说,意义有,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polar码原始方案也不是华为提的,CRC-aided等等方法也都不是华为首提。译码算法又是具体实现问题不会体现在标准里,我估计华为的专利应该是在比如infomation set选择,速率匹配,相关的信令交互等等这些发射侧且偏实现的东西,比较好推标准。
但从商业上来说,意义重大,物理层技术是接入网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就是更新换代的标志,比如说接入技术,1G是FDMA,2G是TDMA,3G是CDMA,4G是OFDMA+SC-FDMA,到了5G则又加入非正交多址。信道编码虽然不至于到更新换代那么大,但是仍然是非常具有指标意义的技术。现在信道编码标准制定第一次是由中国公司推动,堪称是标志性的大事件。尤其是这次是中国队VS美欧联军,最后还能拉了51家公司同签,压了ldpc的37家一头,胜利就更是来之不易。真的是
反映了通信行业里各家公司实力的此消彼长。中国公司从一开始的参与标准制定,到主导一个item的立项,再到今天这样全方位出击,逼得其他公司联合起来对抗我们。这个凶猛的上升势头其实是比拿下eMBB控制信道编码更值得激动的事情。
景甜:抱歉,是我选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