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演员或者导演真的需要天赋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um-39-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久了,而且还有于老师高赞答案。

从前我还是一个小男生,梦想当歌手,希望能唱出真正有水准的歌,也希望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流派,盼望有一天能站在领奖台上。可是我容易害羞,心也不是很细,自认为有一些天赋,但听过其他有点专业水准的人说我不适合这条路。其实,我很讨厌不自由的上班生活,很喜欢通过在自己喜欢的事务上忙碌而获得成就感,但常常也会对未来充满迷茫和畏惧。

事到如今,年少时的梦并未完成,但我基本搞清楚了为什么,除去外因是我不可控的,内因只有一个:志不真坚。接下来我们掰开看看:

没有天赋也成才的人多了去了,如果不是追求TOP1去的,而是追求内心真实的喜欢,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只有可能是志不真坚。

讨厌朝九晚五的人也多了去了,但真正为了这种自由决意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几个人?我为什么不喜欢上班却最后又妥协了?只有可能是志不真坚。

喜欢充实忙碌的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比比皆是,那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去践行呢?只有可能是志不真坚。

我下意识的觉得如果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害怕会不成功而一生穷困潦倒;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比上班还辛苦而无法坚持。这种喜欢大致不是真喜欢,我只不过是喜欢那种成功的感觉,那种梦幻般的心理预期,而从来没有对成功之路进行过评估,也从来没有和自己真实的内心诚实对话过。

所以在歌手这条路上,我失败了。

所幸的是,我在另一个行业里的一类岗位上已经干了13年,今天还在干。一开始并不知道我喜欢还是不喜欢,只是从事实上坚持干下来了。我从专员型干到专家型,这个过程没有立志,只是坚持,一直坚持。


user avatar   xiong-sophia-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答案和以下诸多回答是一样的。是的,做到“真正有水平的作品”绝对是需要天赋的。

光说是没用,我来举几个例子好了。

我们就从《卧虎藏龙》剧本和视觉化结果这个过程,看李安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

(原文剧本是翻印的王蕙玲的作品,在此表明一下版权出处。以及,请忽视我在剧本上的一系列丑到爆的批注)

1、一位武功盖世的剑客出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第一场和二场戏共同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场景是这样呈现的:

2.1 环境,先表明镖局的环境

2.2 人群的反应

这似乎符合一般我们在认知一个新环境和了解故事的基本方式。在对故事环境有了了解以后,我们会带入到对人物故事发生过程中经过。

而我们再看一下,剧本中,对人物是怎么表现的:

2.1 剑客先是背对镜头出场。

2.2 人群对剑客的反应。

2.3 给出剑客的称呼,和态度。

2.4 剑客本身亮相。

2.5 熟人之间的关系表明

按照这种逻辑顺序,其实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我之所以打引号,是这不同于红楼梦中王熙凤那种强势的出场。李慕白在文中那种张扬的性格也跟随着周围人对其的态度表露的一览无遗,这个剑客,光从文字上看——是个个性鲜明且暗中带有自大的形象。

而是编剧依然通过周围人的反应,渲染出这个人物本身位高功夫厉害的感觉。

那么按照编剧的这个场景描述,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翻拍这个场景?

【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先不用看我下文,自己用五幅图,大概画一下,这一段文字,自己视觉化的分镜图。这可以练习一下自己的导演水平】




好了,那么我们看一下,李安是怎么处理的?

我截图过来。

开篇,李安没有直接给出剧本中第一场戏的街边大道和镖局环境,给出来的先是一副江南水乡的柔和景象——这个景象,本身和卧虎藏龙这个故事的名字是相呼应的,在这个江南水乡之中“卧虎藏龙”,一切刀剑生杀的交错,都藏在这样一个柔和的背景之后。

这里,李安依照剧本的描述,进行了镖局场景的描绘。表明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

但是这样的细节仍然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看到李安进一步的选择。

此处,注意一下图中后面镖局的牌匾,细节更进一步表明了当前故事的场景。注意一下这个人物的接下来反应。

注意,他是一个人先看到了李慕白,自言自语到一声——呦,李爷来啦。

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发现,导演在安排画面过程的时候出现了跟剧本中不同的选择。他并没有单独给李慕白以骑马背身出现的镜头,的确仍然是周围人的反应为先。而我们再看一下,在李安手里,如何处理剧本中这个周围人的反应的。

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李慕白的出场,并不是像剧本描述中的样子,由一个人的意外发现,使得大家纷纷放下自己手中的东西,而进一步的去恭迎。而是这个画面中这个人物,先发现以后,然后再向里屋告知,通过语言使大家认识到李爷来了。而此处和后面吴妈跑进去告诉俞消息,在剧情上也相互呼应了。

这个地方的处理,明显感觉到,削弱了李慕白本身的锋芒。除去周围人过大的反应,让这个人物通过他自己讲话。

而此处对李慕白人物上的处理,已经有了很大的铺垫,那么再看一下,李安是如何让这个人物出场的——

李慕白没有依照剧本中【骑在马上】的姿态出场,而是【牵着马】缓缓走来的。

可以说,这个表演上的选择,一下子将李慕白这个江湖剑客,武功高手的形象,变得内敛了起来。李安顺从了这个人物本身内谦和稳重的姿态。一下子区别开了和剧本中李慕白略显年少带有锋芒的感觉。这是人物的塑造。

我要说的是——请不要小看这一系列,导演在场景、画面、和表演动作上的选择。

每一帧都是在为一个人物、这个故事、剧情的推动做着铺垫。

在开篇对于李慕白,几个镜头的处理,就让他内敛的感觉树立了起来。这种选择和细节的考虑,对比编剧本身的选择,你能看到李安的厚度和他的深思熟虑。画面和文字展现出来不同的人物重量,这本身是李安的天赋所造就。

一个例子可能大家觉得会是巧合,毕竟这也可能会有后期剪辑的再处理成分在。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后面的戏——【请忽视我乱七八糟的文字批注】

先看一下俞秀莲的出场,在剧本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动作【听到吴妈的喊声,迅速从墙上摘下刀】这种文字处理,能看出来,编剧是为了表明俞秀莲这个镖局出身的小姐的身份,和她习武的习惯。

而我们看一下李安成片的画面是怎么讲述这个人物的出场的。

吴妈飞奔~

整理衣物~好的和剧本是一样的。

吴妈的喊叫,到这里是不同了。剧本中是吴妈先喊叫再扣门告知李爷来了。而这里导演直接用画外音,把这个剧情交待出来。没有再多余用一场戏交代。

说明——吴妈本身的急切感更强了。这和吴妈本身的角色形象,在表演上是符合的。其次,给了更多俞秀莲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的【个人空间】这算是我们在表演和创作的时候经常谈到的,给人物以独处空间,得到他们更加贴近内心的反应。

俞秀莲,这个角色,到这里为止,女性的成分更多一些。


紧接着下一场戏——

这场戏的改动其实很大。我们挑最简单的几个点来说——

首先,李慕白和吴妈坐着说话,然后俞秀莲入。李起身拱手。

而李安的处理是

寒暄在吴妈和李入屋的过程中交代了,免去了两人坐下来的功夫。

俞秀莲入的时候,二人站立,这个角度,只能侧面说明,俞秀莲本身想要见李慕白的急切。


所以这两场戏可以看到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李安在表演的戏份安排上,是打通全脉的。可以说,俞秀莲一个人的反应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一定是和对手在走位、表演姿态选择上是相互呼应,共同构成的角色形象。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安在布局谋篇上是非常的细致,可以说是接近强迫症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我需要告诉你的是——这能深刻看出来李安对于表演本身的要求和天赋。


章子怡在李安的电影里是这样的——




这几张图的表演,可以看得出来,章子怡有天赋,表演的层次是很高的。可是她在自己导演的片子中,却是这样的——


截图选自《非常完美》章子怡自己的作品

这段表演本身能感觉到章子怡表演的状态是往下掉的。


所以在业界有一句话叫——一个组的水平、导演的水平,很大程度影响一个演员真正潜力的发挥。

天赋这个东西,有的时候的确是玄学。但是想要做到一定高度的作品,没有,绝对不行。

当然了,各行业在我眼中,做到极致的,都是需要极高的天赋的。任何一行。


user avatar   yu-qian-49-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要阐明我自己的观点:我并不认为一个演员能够演好生活当中的所有角色。这中间有很多限制是不可能打破的。比如身高,形体,模样长相,包括天生的一些动作特征以及个人气质,都是限制一个演员塑造角色的因素,不能强求。那么所谓的“拓宽”这个词就用的不是那么准确了,只是一种习惯的说法而已。准确地说应该叫尽量多的发掘自己塑造人物类型的潜质。因为有的时候你自己根本不知道你还可以演这类角色。这首先就需要机会,尽量多的尝试,实践。这个过程必须有,而且要允许和宽容他的不成功。

咱们再回过头来说演员,大概念下做演员这一行必须自己得喜欢,喜欢演戏,愿意钻研角色,只要干这个,多苦多累都高兴。如果没有这点爱好作前提,就还别提拓宽戏路,让你连着几个月早上五点钟起床化妆你就受不了!所以得先有这个前提,咱们再往下说。

我觉得一个好演员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天赋。这是天生的,是爸妈给的,是祖师爷赏的,没有天赋其他免谈。

第二是脑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气儿。这个不论是专业上,还是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脑子,多好的事也能让你办乱了。你不是有天赋吗?你不是戏好吗?不让你上台不就结了吗?生活中人缘不怎么样,工作上轻重不分,条理不明,根本就胜任不了这个需要高情商的职业。连台都上不去,也就别再想拓宽的事了!

第三再说勤奋。这还得和上面这条一起说。这一行勤奋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勤奋的不是地方也不行。不要相信勤能补拙,不具备上边那两点你都不知道该往哪儿勤奋。你坐在家里不吃不喝,抄一辈子《传统相声大全》你也不会说相声!

最后再说机遇,也就是平时咱们说的贵人相助。演员这行是一个很被动的职业,不是你想演哪个角色就能演哪个角色,要副导演推,正导演挑,制片人选,大领导定,媳妇儿同意,孩子不生病,飞机别误点,三环别堵车……各种机缘巧合你才能尝试演到这个角色。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这机遇到来之前你自己必须要做好准备,否则还不如没有这个机会。

综上所述,所有条件你都具备了,那就到台上去实践吧。这时候你才有机会拥有在成功与不成功之间徘徊的权利,最终还得观众说了算!


user avatar   xiao-meng-meng-61-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觉得热爱是最大的天赋。

从小就想演戏。家里没干这个的,我就自己鼓捣。小学二年级,报名上了中央台的银河少年艺术团,没过一年就演了第一部戏,《大轮船来了》。主角是后来饰演济公的游本昌老师。

高兴坏了!但那会儿电视剧是直播,只能播一次,也没法录像。加上电视机贵,一般人家里买不起,想跟同学炫耀,人都说是吹牛。没办法,好说歹说找老师要来几截废胶片,挨个指着给他们看:见着了吗?这真是我,我演电视了。

其实胶片根本也看不出来人,但这颗种子算是从此种下了。

回头想想,我其实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在自己都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一辈子热爱的事业。从来没想过会干别的,哪怕中间有挫折,也失落过,但这股劲儿始终没卸下来。

没考上戏剧学院,就自己去报培训班,成天在家里看教材,一大早跑公园里跟着晨练的大爷练声。还没闹明白什么叫基本功呢,就想着基本功千万不能落下。

甚至后面干了别的工作,每天去上班,都觉得是在体验生活。特别爱观察人,看街上的各种事儿,脑子里净琢磨着,这人是什么经历,什么性格,他为什么会这么说话,我怎么能模仿出他的神态。天天跟上课也没多大区别。

所以等考上人艺,收到通知的那一刻,心中既有兴奋,也有松了口气的感觉。拿着通知单,我在路边坐了好一会儿,自己对自己说:行了,终于能演戏了。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那种动力真的是超乎想象。

每一部戏,每一个镜头,每一幕话剧,我都非常珍惜。即使只是在舞台上“戳大竿”、跑龙套,或者在电影里客串一个小角色,给电视剧配音几句台词,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幸福。我一定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当然也有苦的时候。拍《铁人》,零下二十度跳泥浆;拍《光荣的愤怒》,在云南睡板床、被虱子咬;拍《战狼2》,摸爬滚打,练单手换弹夹、开枪,纸箱打穿了好几斤;这次拍《夺冠》也是,为一个发球动作,练了上千遍,整条胳膊都废了。

什么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凌晨拍到天亮,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在成功塑造出一个角色的幸福面前,这些苦和疼都转瞬即逝,过去也就过去了。长久留在心里的还是创作的乐趣。

所以从我的角度出发,如果作为演员还算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最大的原因一定是对表演的热爱本身。再没有什么更重要的天赋了。

当然,要是把天赋解释成先天条件,它肯定还是在很多方面限制了演员的发展。不然如果真放开了戏路,《夺冠》里我也想演郎平呀!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


user avatar   gu-shi-zui-hou-shuo-liao-ba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郑爽入驻知乎? 
  有没有哪个演员演的角色非常符合小说里的人物形象? 
  如何看待杨超越成为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暖心计划」爱心推广大使? 
  真的会有人有某种天赋却被埋没一生吗? 
  现在烂片居多 到底是剧情原因占多数还是演技占多数? 
  怎样看出电影是剪辑的功力还是导演的功力? 
  吴京是如何风评被害的? 
  Angelababy和林依晨之间差了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小鲜肉 诸如某疯等等 还要请他们拍电影 
  《乘风破浪的姐姐》蓝盈莹 91 分取得初舞台第一,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你是如何戒掉吃鸡游戏的?
下一个讨论
洗牙是怎样的体验?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