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近代战争中有没有开挂的英雄? 第1页

  

user avatar   chang-you-hai-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比较反对用“开挂”这个词来形容我军的英雄们,因为这个词总会让我们想起那个生活在南亚次大陆,能歌善舞,但是脑回路清奇而又战五渣的民族。

我军的英雄,我更喜欢用战神来形容!

历史上,我军的荣誉体系几经变迁,基本上以1955年为界, 1955年以前,最高等级是授予荣誉称号,然后是特等功、大功、小功;1955年以后改为授予荣誉称号和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关于立功受奖的难度,知乎上很多网友都讲过,比较直观的说法是”一等功,拿命换;二等功,有伤残;三等功,流大汗。“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属领。”也就是说大多数能荣立一等功的军人都经历了九死一生,用俗话说能够荣立一等功的人都是曾蹲在阎王爷脖子上拉屎主儿,依此类推能够被授予“荣誉称号”的人,绝对是拉屎的时候还跟阎王爷借火点烟的家伙。但是,如果能活着被授予荣誉称号,并且到了七八十岁还能活蹦乱跳的满世界作报告的人,绝对是拉完屎转过身,叼着烟头就敢跟阎王爷借手纸,阎王爷看见了都头疼的“战神”。

我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

这是1988年前后,当时的炮兵第十师为了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四十周年,邀请一大批曾在该部工作过的老英雄老模范回老部队参加纪念活动。看到照片上那四位穿着旧军装老人了吗?我敢肯定的说,这四位当年在战场上都是让敌人闻之色变,看见头疼的狠角色,人均战神。

既然是“战神”就要有点超出常人的绝活,我现在给大家从左到右逐一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自左而右呢?因为我在梳理这几位老人的事迹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图中几位老人的“战神值”是从左到右递增的。

左二范财,绝技拿炮弹砸夯,辽沈战役中一炮轰塌了锦州城墙,被中央军委授予炮兵特级英雄称号;

左三黄宇,绝技木船打军舰,解放海南岛的时候指挥由木船改装而成的土炮艇,爆锤国民党海军护卫舰,1950年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左四崔志山,绝技手榴弹打坦克,战绩解放战争两辆,抗美援朝两辆,1950年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左五常恩举,绝技用脚趟雷毫发无损,一根扁担俘虏美军一个排,炊事员出身,1950年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接下来详细说说这几位老人。

左二老人名叫范财,曾被中央军委授予炮兵特级英雄荣誉称号。范老的事迹我了解的不多,只知道辽沈战役的时候,他是炮兵连连长。在对锦州发起总攻之前,鉴于锦州城高濠深,而且敌人长期经营,构筑了大量工事,101对炮兵部队做出了具体要求——在对城墙工事进行炮火准备时,火力要猛,同时主攻方向上要将城墙轰开一个缺口,要让轰塌下来的墙体向下形成一个缓坡,便于步兵登城。

上级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范老所在的连队,总攻前范老通过抵近侦察,精确测算,准确测定了火炮的射击诸元。总攻开始之后,范老所在连队的四门火炮,一发齐射就准确的轰塌了城墙,轰塌的墙体滑落下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斜坡。那个年代还没有一发入魂这个词,如果有的话,锦州城里的国民党守军一定会把这个词作为评语送给范老。大家正要叫好,结果范老又对着坍塌下来的滑坡体轰了一炮。所有人都不解其中奥妙,瓦匠出身的范老解释说,刚刚坍塌的墙体中间有很多空隙,人踩在上面容易出现滑坡,这一炮的目的是把滑坡体夯实了……

事后,据最先登上城墙主攻营营长讲,那段滑坡体被范老夯过之后,踩上去感觉和马路差不多,部队冲上去时连崴脚的都没有……

后来,在朝鲜战场,范老还曾用榴弹炮打下了一架美军飞机……

左三个子最高,穿着黄胶鞋的老人叫黄宇。

他的开挂事迹是解放海南岛的时候在琼州海峡用装着战防炮和高射机枪的木船,把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旗舰、排水量一千多吨的太平号护卫舰给锤了,炸毁了太平舰指挥室,舰长当场死亡,舰队中将司令官重伤。

那是1950年4月,第四十军解放海南岛,他当时是第40军炮兵主任,当时琼州海峡不时有国民党海军军舰游弋,大军横渡海峡需要有舰艇护航。于是他指挥手下的炮兵给渔船装上了汽车发动机变成了机帆船。并将轻重机枪、高射机枪、战防炮、山炮固定在船上,将渔船改造成了土炮艇,为大部队渡海作战提供护航和火力支援。

1950年4月16日,黄宇率领土炮艇编队,护送韩先楚将军指挥的大部队渡过了琼州海峡。


次日,返航途中行至海峡中央,遇到了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旗舰太平舰。

“太平”舰原是美国海军“戴克尔”号护卫舰,抗战胜利后“赠送”给国民党海军。这艘舰排水量1430吨,舰上有官兵200余人,主要武器装备有76毫米主炮和40毫米炮各四座,20毫米机关炮10门,还有两组48发火箭炮,是国民党海军主力舰之一。最高航速二十节。由于性能优异火力凶猛,成为了国民党海军的头号主力战舰。

太平舰放在今天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当时和黄宇指挥的那条用渔船改装成的土炮艇相比,简直就是庞然大物。

跑,跑不过,硬打也肯定打不过。

于是黄宇下令,关闭发动机,全船官兵用苫布将枪炮全部盖住,人隐蔽在苫布下面,伪装成落单的我军运输船。太平舰信以为真,于是迎面上来打算抓俘虏。等到进入了敌舰枪炮射击盲区候,黄宇一声令下,顿时全船枪炮齐发。土炮艇的“主炮”是一门美制57毫米战防炮,此时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一连打出了三十多发炮弹,一下子就炸掉了敌舰的舰桥。太平舰见形势不妙,连忙逃跑。后来才知道,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王恩华当时正坐在指挥室里,第一轮炮击就把这家伙打成了重伤。太平舰逃跑,也是因为高级指挥官多人死伤。

后来王恩华回到台湾被救了过来,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次重伤的影响,这位将军只活了50岁,1961年就去世了。

估计王恩华将军,即使不是受到重伤影响,也是抑郁而终。他堂堂一个海军舰队中将司令,坐在军舰指挥室里,被我姥爷这个陆军土八路,用打坦克的战防炮炸成了重伤。

这就好比一个战斗机飞行员,开着飞机出去,结果被一个放鞭炮给炸了下来;流氓拎着砍刀出去打架,被一五岁孩子用水果刀扎成了重伤。

这事怎么说,都觉得丢人!

黄宇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但是由于他当时已经是团职干部,按照我军荣誉向基层官兵倾斜的惯例,加上解放海南岛之后,部队又立即开赴东北,准备入朝作战,所以未能出席当年十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也算是一个遗憾。



左四老人崔志山。

这是当年对他的介绍。

简单概括起来,崔志山老爷子比较擅长打坦克,不是用专门的反坦克武器打坦克,而是用手榴弹打坦克,而且别人打坦克不是炸炮塔就是炸履带,结果敌人消灭了,坦克也废了;而崔爷爷打坦克消灭了敌人,还能保证坦克完好无损,找个驾驶员就能把坦克开回来。或者应该这么说,崔志山爷爷擅长的是用手榴弹消灭坦克乘组,然后缴获坦克,因为崔志山爷爷的绝活是爬到坦克炮塔上,掀开座舱盖往里头扔手榴弹……

这是崔志山爷爷做革命主题教育时候的讲稿中截取的片段——

“那是在1947年2月三保临江时,我军打完城子街战斗后,立即向德惠地区运动,第二天拂晓和新一军遭遇。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我军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疯狂的进攻,战士们就像一颗颗钢钉牢牢地钉在阵地上,没让敌人越过雷池一步。恼羞成怒的敌人调集3 辆坦克掩护敌一个团,向我军阵地发起了更加疯狂的进攻。这时阵地上情况万分危急,我军阵地被敌人冲破了一个口子,敌坦克掩护敌步兵向这个缺口大量地涌来。 在东北战场上,我军与敌人坦克交锋这还是头一回,谁都没有经验。团首长直接下令要求我带领全班去炸掉敌人的坦克,我当时是班长,我接受任务后要求全班战士每人都要尽量地多带手榴弹、炸药包。为便于运动,在冰天雪天、滴水成冰的寒冬,战士们脱下了棉衣、棉裤,冒着刺骨的寒风沿着阵地上的交通沟,向阵地前的敌坦克冲去。 在机枪的掩护下,我带领战士们巧妙地利用地形掩护,迅速地接近了敌人坦克。我一声令下,全班战土一起每人向坦克投掷了二枚手榴弹,坦克的周围一连串地爆炸,但坦克只短暂地停了一下,又疯狂地向阵地上冲来。我眼睁睁地看着敌人坦克在阵地上横冲直撞,手榴弹对它起不了作用,我心急如焚。 猛然间,我想起了副团长临出发前对我们的叮咛:‘爬到坦克顶上就没有危险了。’于是我立即抓过两枚手榴弹,第一个窜出了战壕,利用坦克射击的死角,一个滚进动作,到了坦克附近,飞身跃上了坦克。这时,全班的战士也纷纷跳出壕沟,有的战士向敌人步兵射击,有的战士也爬上了坦克。敌人坦克的炮塔发了疯似地左右转动,想把我甩下坦克。我紧紧地趴在坦克上,脑子里紧张思索着对策,我想如果找到盖子就好办了。这时同我一起爬上坦克的一位战士发现了盖子,但怎么也揭不开。我爬过去,用尽全身的力气,终于把盖子揭开了一个缝,便迅速地往里塞进两枚手榴弹,在沉闷的爆炸声中我跳下了坦克。这辆坦克内的敌人全部被炸死,坦克内冒出了滚滚浓烟。 这时,敌人的第二辆坦克从东侧开了过来,机枪疯狂地向我们射击着,地上厚厚的积雪全部被打得飞了起来,飘起了漫天的雪花和冰土,敌人步兵也随着坦克冲了过来。我命令二名战士们进行射击掩护,另二名战士用手榴弹阻拦敌人步兵,我抓住时机接近了敌人的第二辆坦克,用炸药包炸坏了第二辆坦克的履带和油箱。敌坦克熊熊地燃烧起来,动弹不得了。此时,第三辆敌人坦克继续掩护步兵冲来。我又设法躲过敌人坦克机枪的射击,飞身登上坦克,对敌坦克内驾驶员高声叫道:‘缴枪不杀,如果不缴枪就坚决消灭你们!’这时教导员也跳上了坦克,向敌人观望孔打了一枪,敌驾驶员被打死,坦克像一条僵尸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了,里面的几个敌人钻了出来,乖乖地举手投降。敌人的二辆坦克被击毁,一辆被缴获。敌人的步兵见没有了坦克的掩护,便纷纷后退,这时我军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跃出战壕,“冲啊!杀啊”的口号声响彻大地,敌人全部被歼灭,战斗胜利结束了。 我们这支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由最勇敢的人组成的,因此是战无不胜的!”

这场战斗中,崔志山爷爷和他的战友配合,炸毁两辆敌军坦克,俘虏了一辆,被记大功一次。

我小时候也多次听崔志山爷爷讲这个故事,不过由于是在家里给孩子们讲,所以用词更加口语化,也显得更加生动。

据崔爷爷讲,他当时打国民党坦克的时候,他发现座舱盖从外面打开很难,但是从里面打开很容易,担心里面的国民党军人把手榴弹扔出来,于是一下子扔进去两颗,而且死死按住了舱门;后来在朝鲜战场,他又用了一次这手绝活,当他爬上美军坦克的时候居然惊奇的发现,美军坦克上面居然有一个门栓一样的装置,能从外面把舱盖锁上。于是,崔爷爷将一颗苏制手雷塞进座舱之后,立即从外面把舱盖锁死,然后跳下了坦克。

当年,崔爷爷在给我们讲这一段时,总会这样说:“我一跳下去,就听见后面’砰’的一声,我心想妥了!”紧接着他又如法炮制,爬上了第二辆坦克,又是“砰”的一声,又妥了!

崔老是黑龙江人,特别喜欢说妥了这个词。每次听他讲到这里的时候,我脑海浮现的都是蹦爆米花的情形,因为干休所门口那个蹦爆米花的爷爷也喜欢说妥了。每当爆米花即将出炉时,那位爷爷都会高呼一声“妥了”,既是提示路人,也是招揽生意。然后用力撬开密闭的炉子,随着“砰”的一声爆炸声,白花花,香喷喷的爆米花就出炉了。


不知为何,我感觉听崔爷爷打坦克,跟门口老爷爷蹦爆米花的流程差不多……

这个够不够“战神”!?

但是“战神值”最高的,还是下面这位老爷子,炊事员出身的我军战神——常恩举。




这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一篇战地通讯对常恩举老爷子的报道。常恩举老爷子当兵的时候才十五六岁,领导看他年纪小,就让他去了炊事班。。这篇通讯中一共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是讲的是常老爷子冒着敌机轰炸,坚守岗位为一线的同志们烧开水的事迹;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常老爷子冒着炮弹爆炸的危险救火的故事。从前两个故事看,这是一个恪尽职守,忠诚勇敢的战士,还没有达到战神的程度,第三个故事就有些战神的味道了,护送指导员穿过雷区,他主动承担起来在前面趟雷的任务,踩到地雷之后,这老爷子的操作比《集结号》中的谷子地更加炫酷,抬腿往边上一骨碌,地雷响了,人毫发无伤。

但是这老爷子最逆天的战绩是在朝鲜战场,当时他在炮兵部队担任副排长,当时的炮兵主要是靠靠骡马牵引,副排长主要负责管理骡马和车辆和弹药补给。1951年初,他奉命带领一个班到后方领取物资,准备送往前线。当时由于美军牢牢掌握着制空权,我军只得采取夜间行军,白天休息办法躲避空袭。常恩举老爷子一行人赶着三辆大车昼伏夜出。这一天凌晨时分已经接近了我方部队,正在纠结是就地露营防空,还是冒险再向前走一段追赶部队的时候,突然发现边上的山谷里有些异样。

当时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一名曾在我军中服役过的人民军中尉。常老爷子和人民军中尉爬上山头发现山坳里密密麻麻摆了几十个美军睡袋。看样子至少有一个排的美军,还有两个哨兵正抱着枪围着一堆篝火打盹儿。看见到手的肥肉,常老爷子一咬牙“干”!可是他手里只有八个人,而且只有两支手枪,一支步枪,唯一像点样的火力就是人民军中尉带的一支波波沙冲锋枪,敌强我弱怎么办?

常恩举稍作思考,便做出了如下安排,留下三名战士看住马车,其余人每人都拿了四颗手榴弹,并且把手榴弹盖都打开,拉火环挂在外面,确保随时能扔出去。把步枪交给一名1945年入伍的老兵,让他趴在山顶上,监视整个山坳,让人民军中尉拿着冲锋枪,两名战士拿着盒子炮,还有一名战士空着手跟在他身后,他则拎着一根扁担。他们一行四人蹑足潜踪的靠近了美军。常老爷子的计划是这样的,他们突然出现,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尽可能兵不血刃解决战斗,因为一旦开火,我方处于劣势,而且附近可能还有其他美军部队,如果美军反抗,我军将手榴弹投出后趁着夜色立即后撤,此时的美军已经被我军的夜袭战打出了心理阴影,不敢穷追。

当几人匍匐靠近了美军营地,甚至能听到美军的鼾声的时候,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常爷爷一跃而起,大喝一声:“汉子阿普,葡萄藤一二根!”(放下武器,举起手来!)

睡梦中的美军被这一声吓得够呛,一睁眼就看见几个虎目圆睁的中朝军人,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他们,没拿枪的也把手榴弹的拉火环拽的紧紧的,随时准备向他们投弹,尤其中间那位拿的不知道是什么武器,又粗又长像是反坦克炮,这玩意要是一开火这几十号人都没命了,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保住自家性命要紧,于是这三十几个早就被我军打寒了心的美军在排长的带领下果断选择了当俘虏。在美军纷纷爬出睡袋举手投降的同时,常爷爷却犯了难,他们只有五个人,如何控制这三十多个美军,他往人群里一看,发现了一个韩国军人,于是让人民军中尉向那个韩国军人喊话,几句话就弄清楚了这是一支负责在敌后搜索美军坠机飞行员的部队,上级给他们派了一名翻译。常老爷子立即通过人民军中尉和韩国翻译向美军下令,让所有美军将衣服脱光,只剩下背心裤衩之后,集中到一边蹲着去。安排人民军中尉和另一名战士拿着冲锋枪负责看押,他和其他两名战士把美军的军装从里到外检查了一遍,不认识的东西通通拿走,主要是担心美国兵衣服里有武器,然后把缴获的武器全部送到大车上。

这番折腾完,美军已经在野地里冻了半个小时,为了保险起见常爷爷又冻了他们二十分钟,然后才让他们穿衣服。这帮美国兵在朝鲜半岛山区冬日的凌晨里光着屁股冻了将近一个钟头,早已冻得浑身僵硬,这时候别说给他们武器,就是给他块石头他都扔不出去了。

收拾妥当之后,常爷爷数了数,三十七个美国兵,加上一个南朝鲜翻译,共计三十八个俘虏。有了美国兵“保驾”他们这一行人再也不必担心空袭的问题,押解着美国兵拉着物资大摇大摆的追赶部队,遇上美军飞机,就让美国兵打防空识别信号,飞机掉头就走了。没到中午就追上了部队,物资完好无损,人员无一伤亡,还顺手带回来了38个俘虏。

这张照片是常老爷子和他们师另一位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的合影,郅顺义老爷子的特长是抓俘虏,解放昌黎的时候,郅顺义所在六连担负包围昌黎火车站,追击溃逃的敌人任务。郅顺义机智勇敢,单身支枪,闯入敌群,俘虏148名敌人,缴获100多支枪。部队追歼残敌,攻打秦皇岛以北的上庄坨战斗中,郅顺义智取敌炮楼,他和两名战友,活捉28名俘虏,缴获2挺机枪,1支冲锋枪,20多支步枪及一些军需物品。

董存瑞炸碉堡的时候,郅顺义是距离董存瑞最近的人,亲眼目睹了全过程。当时他是七班长,董存瑞是六班长。董存瑞炸碉堡的时候,他负责掩护,董存瑞牺牲的时候,他距离董存瑞不到三十米。

电影和文学作品中,董存瑞在拉响炸药包的一瞬间喊出了“为了新中国,前进!”但事实上这是艺术加工,董存瑞最后一刻喊出的话不是这个,更不是前些年地域黑们津津乐道的“不要相信某某地人”。他最后一句话是喊给战友郅顺义的,他声嘶力竭的对正在警惕的观察四周,为他提供掩护的战友郅顺义喊到:“老郅,趴下,快趴下。”

电影里那句“为了新中国,前进!”成功塑造了董存瑞的英雄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是我觉得这句话“老郅,趴下,快趴下”同样震撼人心,一个战士在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时候,依然关心着战友的安危,这才是我们的超级英雄。

这几位老爷子曾在同一个师工作过,黄宇是师长,范财爷爷是副师长,崔志山爷爷当过政治部副主任,常恩举爷爷后来当过团政委,郅顺义爷爷当过师副政委。这只是我军一支普通的部队,但是这种精神却把无数个平凡人变成了英雄。正如同董存瑞在牺牲前仍在提醒战友注意安全,去年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牺牲的陈祥榕,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死死护住了自己的营长,烈士王焯冉,在拼尽全力将3名战友推上岸之后,自己却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最终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这是这支军队的灵魂,有了这种精神,这支军队会不断涌现出战神!

大家都说世界军事史上三大惹不起分别是“美军的医务兵、苏军的政委和解放军的炊事班”,其实看来解放军的政委一点也不比苏军弱,崔志山、常恩举、郅顺义三位老爷子后半辈子干的都是政工干部。其实在我军,战斗英雄当政工干部是个传统,包括大家所熟知的丁晓兵、韦昌进、史光柱、徐洪刚等人都是战斗英雄出身的政工干部,毕竟政工干部的职责之一就是对战士进行英雄主义教育,鼓励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这个时候现身说法的效果要比讲别人的故事好的多。

而这样一算,“战神值”最高的还是常恩举老爷子,世界军事史三大惹不起的兵种,他一个人就占了俩……

就像这位网友说的,图一中的四位老人看起来平平无奇。确实他们如果不穿军装走在大街上,就像是一个老工人或者老农民,而且许多战斗英雄在解放后都主动离开部队,甘心做一个工人或者农民。我们的超级英雄不需要把裤衩穿在外边,也不需要披个床单上阵,他们都是普通人,是信仰让他们变成了超级英雄。但是只要回到部队他们一定会穿上旧军装,蹬上军便鞋或者黄胶鞋,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永远是个普通的兵!


user avatar   zheng-xi-jiang-jun-huai-liang-qi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要告诉你,一个师范学生带着200多学生兵,还没有武器装备,只有二十个警察有枪,这个师范学生带领这200多人缴了3000多军阀部队的械你信么?

一般人肯定不信,龙傲天也就不过如此。

但是历史上真有这么位师范学生。

他就是李德胜同志。

1917年北洋军阀被桂军击败。

这时候,在湘桂联军逼近长沙时,于11月15日湖南督军傅良佐与北洋政府任命的省长周肇祥仓皇逃离长沙。

在傅良佐跑路以后,长沙成了真空地带,市内一夕数惊,市民惊恐万分。

李德胜同志此时就读的一师,学生、教员同市民一样,惶惶不安,深恐发生意外变故。11月15日左右,全校同学集中礼堂,听学监方维夏部署:一师位于长沙南郊,正是溃军北撤的必经之路。为了躲避溃军进校占屋,打劫抢掠,伤及学生,全校师生须集中在城东五里的阿弥岭暂避,速作准备,听号令出发。

而青年润之则分析说,留校可保安全,离校倒有危险;如果全部离校,学校空空如也,溃兵就来打劫。

校方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组织师生护校。

毛泽东组织同学们将桌椅板凳搬出来,堵住所有通向外界的校门,并在院内构筑壁垒,准备作战。同时他还采取从前湖南农民护院的老办法,率领学生们将嫩竹削成十分锐利的锋尖,插在校园围墙上,并布置学生在各个通道处“持枪”站岗,“昼夜巡逻,警卫非常”。两天以后,有些零星溃兵开始进城,并踯躅于长沙街头。他们经过一师门前时,见大门紧闭,有“兵”巡逻,也就知难而退。

过了两天,就发生王汝贤部队溃兵徘徊猴子石、窥视长沙城的一幕。润之同志探知情况后分析:这些溃兵既惊慌,又疲劳,并不知道桂军是否进城,所以在那里徘徊;如果明了城里的底细,肯定进城掠夺,一师首当其冲。当今之计,只有主动出击,设法赶走溃兵。

校长孔昭绶支持了毛泽东,他认定这个学生的底气:首先,李德胜同志曾当过半年兵,有着较好的单兵素养,而且明了军队的基本情况;再者,早在1916年秋,为奉行“军国民教育”,学校曾组织学生自愿军,全校编为一个营,军事教员任营长,进行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已有一支“基本部队”;第三,李德胜是学友会的总务,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而且还是自愿军的连长,能指挥得动学生。

孔昭绶权衡再三,决定支持毛泽东去冒险。

经过一番周密筹划,毛泽东开始实施“出击计划”——组织起一支由100余名健壮胆大的同学参加的志愿军。接着,毛泽东持学校公函前去南区警察局借人,请求他们派员增援。

吃罢晚饭,学生志愿军穿上平日操练时的军装,手持自制木枪等“武器”,同“借来”的20余名荷枪实弹的警察一道,整齐地集合在操场上。月夜朦胧,真假莫辨。远远望去,还真像一支全副武装的正规军呢!毛泽东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后,命令兵分三路潜出学校,悄悄埋伏在猴子石附近的几个山头上,以形成对溃兵的包围之势

毛泽东亲率南路军,由妙高峰下去,穿过铁路,迂回到北洋溃军正面,准备阻拦其进路。其他两路则分别包抄溃军的后路和东路。西路则是湘江——一道天然防线。警察则扼守学校背后的制高点——妙高峰山头。行进中,沿途又有一些经过学生发动起来的农民和工人夜学的学员,手持农具、木棒、铜锣和大鼓等,陆续加入队伍。

夜深人静。各路队伍已“各就各位”。这时,毛泽东他们突然发现:在与湘江平行的粤汉铁路上,影影绰绰的溃兵犹如一条大黑蛇,正向城里蠕动。当溃军进入到学生和警察等潜伏的地域不远时,毛泽东立即命令埋伏在山头上的警察鸣枪三响。霎时间,只见写有“桂”字、“湘”字和“粤”字的灯笼,一起点燃。漫山遍野,灯火通明。随后,毛泽东又令警察放了一阵排枪,命令志愿军成员在洋油桶里大放爆竹。枪“炮”声、军号声、锣鼓声、呼喊声……如狂风骤起,一场“激战”就这样打响了。

稍顷,毛泽东命令停止打枪,并让几个同学用桂林话一遍遍高喊:“傅良佐逃走了,桂军已经进城了!……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投降吧……只要你们放下武器,就放你们回家……”溃兵本来就如惊弓之鸟,最怕桂军另路先入长沙城,对他们迎头痛击。现在“桂军”就在眼前,他们慌得手足无措,也就不敢动弹了。毛泽东趁势派出代表前去交涉。不一会,溃军们纷纷举起白衬衣,表示愿意投降缴械。

当晚,在安排好已缴械的溃军食宿后,一师师生倾巢出动,一齐前来收拾战利品。他们扛的扛,抬的抬,枪支竟堆满了礼堂。

第二天,毛泽东等又领来了长沙商会筹集的溃兵回家的路费。商家们因害怕溃军久留长沙扰乱地方、危害经营,也就捐出了这笔款子。

溃兵每人领到了5至7块大洋,也就登上了将开往武汉的火车。就这样,毛泽东等“兵不血刃”地遣散了这支队伍。

学校保住了,长沙城也避免了一场灾难。毛泽东机智果敢,不伤一人,率一群“秀才”缴了数十倍于己的“武士”的枪,后来被专家评价为“堪称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事后,一师的师生乃至长沙的警察,都对年仅24岁的青年润之的胆识和应变能力深表赞赏,称他“一身是胆”!并取外号叫他“毛奇”(19世纪普鲁士名将)。而他的同班同学邹蕴真则问:“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李德胜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败军若有意劫城,当晚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归,只得闲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言语中充满自信。可见,李德胜并不是打无把握之仗,把胆量、奇谋建立在有把握的基础上。

多年后,李德胜在与友人谈及此事时,笑着说:要说搞军事,恐怕那才真是第一次哩!然而,就是其平生“第一次”的军事行动,却充分显示出他日后作为一个伟大统帅所具有的超凡军事“天赋”和胆略!


祖传穿插,以少胜多,虚张声势,迂回战术润之兄首次用兵就炉火纯青。

这些战术很多后来也运用到红军的反围剿中。

重挫了蒋介石的军队。

要说开挂,这才叫开挂。

满级大佬玩新手村一把解决3000人。


user avatar   jun-zheng-ping-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爷爷,算不算“开挂”的英雄?

我出生时,爷爷已经去世了。我见过他留下的东西,但没有任何他音容笑貌的记忆。从小到大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的门口一直都挂着一块“特等功臣”匾额,上面写有爷爷的名字。

偶然的一次机会,朋友跟我谈起了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我听到了爷爷的名字。两位志愿军战士英勇传奇,如同开挂的超级英雄一样。

“你爷爷为何这么牛?”当朋友问我这个问题,我发现居然没法回答。还好,爷爷留下了一本日记本,或许能找到答案的线索。

这个笔记本已经很破旧了,字体也歪歪扭扭。因为爷爷本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当年他从战场上下来后,一只受伤的眼睛视力不太好,另一只眼睛彻底看不到了。但你能想象么?在那个年代,这样一位眼部残疾导致日常生活诸多不便的人,居然坚持读一年的夜校,掌握了写字记事的本领。

刚开始读这本日志的时候,我发现其实爷爷也是个平凡的人。在那个粮食稀缺的年代,他白天要钻防空洞,脚都走肿了,还要四处去挖野菜,加上一把盐,就把菜煮熟了。当时他们带的盐都是山东和江苏的海盐,很涩很苦,熟了的野菜也难以下咽,但还不得不下咽。他十分的不习惯,用了一个词“学着吃”。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了他与众不同的执拗。他拒绝成为一名通讯兵原因是不能上战场打洋鬼子;他拒绝成为一名机枪手或炮手,因为机枪和迫击炮太重,看不到敌人,又抓不到俘虏。

537.7高地上,一位失明的战士背着断腿的战士,选择继续战斗。这样的场景在其他战争史中没有先例。可对爷爷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两个志愿军战士的自觉行动而已,甚至撤下战场的时候,他都在懊悔:“负了伤就回到了祖国,党交给我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那时候,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歪歪扭扭的字里行间,我终于找到了这样一段话语,或许就是答案——

“我想来想去,可能有几种原因鼓励着我,一是到了东北知道了祖国之大,看见了无数烟囱在冒烟,数不清的工人同志们在生产劳动,这是在建设新中国呀!任何一个年青人,看见这个,都不会不为之动容。我到朝鲜后一个月之内,收到祖国各城市学校和机关的慰问信有二十多封,还有很多慰问品——祖国这个力量就是这样传递给我们的!二是到了朝鲜,走了一晚上,没有看见过一所房子,就是看到一座城市,也是光秃秃的。上平康前线时,过了一个火车站,我数了一下,有80多个火车头被炸烂了扔那儿,也是光秃秃的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几十岁的老奶奶没房子住,连吃的都没有,都是部队从那儿过的时候接济一点……那时我就想,这个战争要是摆在我们祖国,我们祖国不也得跟朝鲜一样?要是摆在我们西南,那么西南人民不也同样是牛马不如?我们的母亲也同样没有房子住,儿童不也一样被炸得尸骨无存?哪里还会有‘无数个烟囱在冒烟’?”

我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上其实从来就没有“开挂”的英雄,但若一个人真挚地热爱他的祖国和人民,挺身而出、舍生忘死那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你留一支胳膊

他留一个耳朵

我留下一只脚

还有许多残肢断骨

我们合葬在一起

凝聚成一个特殊的我……

我是谁

我是我

也不是我

我是祖国的卫士

我是人民的护兵

我的身躯属于我

我的生命属于人民,属于祖国

——一位志愿军战士的诗

本文材料及图片系王合良的孙女王子璇独家提供

王子璇现为钧正平工作室兼职漫画画师


user avatar   c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粟裕大将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经历真可谓地域模式难度。

  • 上级盲目指挥,险遭覆灭。
  • 同级互为掣肘,祸起萧墙。
  • 国军百倍精锐部队围剿,无处容身。
  • 身处国民党核心统治区,孤军奋战。

从1934年作为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北上离开苏区,至1937年整编入新四军。三年间面对无数地狱模式挑战,身率千余人坚持游击战争。非开挂无以生存,非开挂无以作战,非开挂无以发展。


1927年4·12事变时,粟裕尚为湖南常德二中的中学生。后到武昌,参加了叶挺二十四师的教导队。南昌起义后随朱德上了井冈山,长征前已成为了27岁的红七军团参谋长。

此时的经历虽说已够传奇,但并不罕见,七军团军团长寻淮州尚且还小他五岁。直到红七军团被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才开始去经历一段地狱磨难般的人生。

然而抗日先遣队名虽如此,江西却距东北数千里之遥,其更直接的目的是威胁江浙,进攻国民党核心统治区,减轻中央红军长征的压力。这真实目的,七军团的指战员并不知晓。换言之,七军团就相当于炮灰了。

在中革军委的命令下,先遣队先攻打福州,后又转战浙江欲在蒋介石老家建立苏区。可以预见在这一系列遥控指挥下,部队连番遭遇覆败,方志敏、寻淮州等一批指战员牺牲,红军战士所剩无几。

之后,剩余突围存活下来的部队被编为挺进师,粟裕任师长。

此时粟裕手下的武装力量基本如下。

先遣队突围后剩余部队:
一个迫击炮连(无炮弹)
一个机关枪连(无机枪子弹)
二十一师的第五连
一些康复了的轻伤病员
政治部、供给部、保卫局的机关工作人员

闽浙赣省委部队:
闽浙赣独立师第一团(后大多开小差掉队)

闽北遗留的先遣队部队:
两个连队

总计500余人

粟裕就率领这支部队在闽北浙南进行游击战争,开始了这一场挑战。

所幸此时国民党政权对这支小部队并不在意,最初只是派了两个保安团与地方部队3000余人来围剿。自然成了挺进师的经验收割机。三个月间就发展出横跨多县的浙西南根据地。浙江省主席无法坐视,调集4个保安团,11个保安大队,以及南京来支援的税警团,共计一万余人围剿挺进师。然而都被挺进师粉碎。部队开始发展到近千人,根据地横跨闽浙赣三省。

此时粟裕名声大震,蒋介石先后任命卫立煌和罗卓英为“剿匪总指挥”,调来土木系王牌部队十八军配合地方部队近十万人清剿挺进师。

敌众我寡之下,粟裕不得不率领主力跳出包围圈。虽然罗卓英仅派了小股部队追击,却仍然十倍于粟裕的队伍。粟裕不得不放弃根据地,转战浙南。

强敌之下,又祸起萧墙。粟裕与政委刘英之间产生矛盾。刘英在党内的地位高于粟裕,粟裕先是因刘英的命令逮捕了另一根据地领导人叶飞,又被刘英扣押被迫做检查,几支部队之间产生龃龉。粟裕只能单独带领一支部队去打游击。

在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领导着一支几百人的部队,面对百倍千倍的装备精良的国军围剿,粟裕却始终保存了部队火种,甚至开辟大片根据地,部队人数也不断增长。

据粟裕大将后来回忆这一段战争经历:




在作战行动上,我们总结出这样的要领:(1)反敌人之道而行,并竭尽欺诈之能事,敌进我退,敌集我散,敌大我避,敌小我欺,避实就虚,声东击西;(2)不要企图太大,只要常有小胜;(3)站在敌人翼侧、后方和圈子外围,不为敌人所合击;(4)一切作战行动必须迅速、勇猛、坚决,迟疑犹豫就等于等死;(5)注意使用突然的白刃袭击,只要枪弹一响,刺刀就要杀到敌人的肚皮上去。隐蔽我们的行动和企图是我们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总结了兜圈子、大小圈、“8”字形、“S”形、电光形、回马枪,东去西返,早出晚归等许多方式,做到飘忽不定,出没无常,使敌人无法捉摸。行军沿途的痕迹要留专人殿后负责消除,压倒的草要扶起来,脚迹要抹掉,有时则在与我们行动相反的方向弄出痕迹,迷惑敌人。

敌人进攻时,为了避其锋芒,我们坚决迅速转移。有时多路敌人向我们进攻,我们还利用有利地形和两路敌人互不联系的条件,导演“鬼打鬼”。如在一个高地上向两面山脚的敌人射击,等两面的敌人都向我们反击时,我们便从一侧秘密转移,使两面的敌人自相冲杀。这样,不但能够消耗和削弱敌人,而且可以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

我们过龙泉河继续北进,准备过松阳溪。当晚,天降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小小的松阳溪,突然变得又宽又深,天黑得看不见路,找不到渡口。天亮后,敌人来了,把我们卡在两溪之间十多公里的“三角架”里。开始,我们故意折回向南。敌人追赶。我们突然掉头向北,打回马枪。敌人闪开。我们乘机跑到溪边,发现了渡口有条船,没人管。我们马上上船准备过渡。刚上船,隐蔽在旁边房子里的敌人钻出来了,向我们猛烈射击。我们这才发觉中了敌人的计,便跳下船,沿着溪边,边打边跑,躲过了这股敌人。可是敌人一下子调来大部队向“三角架”包围过来,那真是紧张极了!困难极了!不得已,我们钻进刺丛里躲起来。不久,敌人就围上来了,到处搜,一边搜,一边喊:“看到了,我看到你了,赶快出来!”我们知道,这是敌人虚张声势。我们下了决心,把驳壳枪子弹上了膛,敌人不到面前不打,敌人一到,我就一个拚一个!由于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敌人怕挨我们的冷枪,也不那么大胆,加之大雨不断地下,下到天黑,敌人坚持不住了,走了。我们出来继续向北走,到了溪边。好在我们都会游泳,就组织泅渡。上了岸,到处有敌人的游动哨,每隔五里十里,总要碰到敌人。但我们终于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冲出了包围圈。这一天一夜急行军九十公里,连打七仗。

又有一次,敌人把我们追到一条山沟里,前面又被一个据点拦住。怎么办?也是情急智生,大家就化装迷惑敌人。那时,我们和敌人穿一样的灰军装,就是帽子不同,我们是红五星八角帽。同志们把袖管和裤管卷起来,把帽子拿到手里当扇子扇风,一直朝敌人的据点门口冲。敌哨兵问:“你们是哪一部分的?”我们就说是什么保安团的,从那里来,到那里去,说得没有漏洞,他就放我们进据点。我们进去后,连忙从后门出去。当敌人发觉有诈,从后面追上来时,我们已经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据点,脱离了危险区。

还有一次,我们住在瑞安县平阳坑的半山腰,布置了警戒。不料,敌人熟悉道路,绕过了我们的哨兵,爬到我们的上面,居高临下地把我们往坎下打。山下是飞云江。我们下到江边,如果过江到对面去爬山,敌人要打我们的背,只好顺江而下。下游有个旋磨渡,那儿有一个石山咀子伸到江心,我们想由此过江,可是刚一下水,我就被一个大旋涡卷进去了,旋转力太大,来回转了三四个圈子还是划不出来。真是危险极了,再划不出来就会被旋涡吸到水底去。幸好后面的同志赶忙递个伞柄给我攥住,才把我拉上岸。刚上岸,敌人已经从后面打过来了。我们就你推我拉地从石壁攀上悬崖,好在天黑,我们不动,敌人没有发现。等敌人从我们下面追过去了,我们才又从敌人的屁股后面打过去。

记得有一次,我们连续走了三天三夜,最后到了金华附近的秘密游击基点,在革命群众的掩护下,我一觉睡了差不多四十个小时。三年中。我们在浙赣路以南,天台山以西,浙闽边以北,差不多大小山头都走遍了,而且很少走大路,多走羊肠小路,有时根本不走路,走山埂或水沟,使敌人看不到我们的脚印,无法追踪。吃饭的问题很严重,一连几顿饭吃不上是常事。有时候,敌人的“围剿”稍微松一点,我们可以在树林里烧饭吃,但又苦于没有炊具。那时,我们每人有一只搪瓷缸子,既当锅又当碗。到了宿营地,放半缸子米,半缸子水,用草枝一盖,烧起火来。大家围着火烤一烤衣服,有的就倒在篝火旁睡一睡。睡醒起来,饭已熟了,就开饭。但有时敌人“围剿”很紧,怕暴露目标,不能举火,只好吃生谷子。生谷子吃了不消化,大便拉不出来,没办法,只好互相用棍子扒肛门。



这样的环境,不说作战,仅仅是生存下来就实属不易。粟裕带领部队连续作战,不仅保留了革命火种,人数也发展到千余人,积累了大量作战经验。

粟裕就带着这千人左右的部队,在浙南与数倍数十倍的强敌连续作战,也为他后来的战争经历埋下了伏笔。林彪评价粟裕说“尽打神仙仗,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这样的险仗,非粟裕有意为之,实在是形势多艰,不开点挂,失败万次也不为多。


user avatar   shen-ting-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user avatar   fei-xiao-wu-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民不是移民,中国显然不应该接收任何形式的难民,难民经历了太多人性中的极端状态,人性中的残忍被激发的更多,再加上宗教与战乱因素,为了生存难民的底线会更低,为了生存难民不惜恩将仇报、鸠占鹊巢,其对于稳定的社会有巨大的破坏性。

—————————————————————————————————

难民如果席卷欧洲,欧洲没落,欧洲储备的大量人才,中国要做好准备。

中国要为未来潜在的优秀移民提前做好准备,所有移民至少符合以下标准:

1、接受归化。接受中国法律、传统和习俗的归化,华文参加水平考试;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进行郑重的归化仪式,宣誓并视频记录这一过程。

2、有一技之长,科学技术领域优秀人才优先。优秀人才需要中国指定科研、技术或教育机构进行鉴定。

3、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4、在移民中国之前,没有触犯过法律(以中国现行法律为准)。

5、符合以上四条者,到中国后需要数年的准备期方可有资格加入中国国籍。

6、6岁以下健康儿童(以中方骨龄测定为准),以及符合1至4条相貌姣好的25岁以下女子。

7、宗教类神职人员、有反华行为及反华言论者禁止移民。

——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以上是移民的标准。


——————————————————————————————————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各种人均指标都较低的国家,按照“谁提出问题,谁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原则”,哪个国家指责中国多,哪个国家就应该帮助中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些国家要真金白银的给中国出钱,不出钱不帮助就别BB,还要中国人自己勒紧裤腰带独立自主的自己解决。美国作为经常指责中国的国家,我觉得美国应该尽力帮助中国,比如至少接收中国1个亿的“难民”,如果美国接收不了也不想出钱,最好闭嘴。


user avatar   qian-lu-jun-xia-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user avatar   dong-xiao-ru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居然有怎么又有本事的医生?能私自去手术室?还能找到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一起手术?我很好奇!




  

相关话题

  向忠发真的叛变了吗? 
  一代诗仙李白和诗圣如果穿越到 21 世纪的中国会如何? 
  东印度公司是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贩毒集团? 
  赵构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吗? 
  苏联能否在没有严寒的条件下打赢纳粹德国? 
  如何评价电视剧《天下长安》? 
  为什么美国的坦克不像其他装备那样有着很大的领先优势? 
  为何有人开始认为南北朝的后三国时代精彩程度不亚于隋末唐初? 
  如何看待「美国永远不会衰落」的意识?这种意识怎么形成的? 
  如何评价法兰西帝国元帅让.拉纳? 

前一个讨论
奥运射击冠军杨倩与跳水冠军全红婵相约游乐场,杨倩玩射击游戏的时候摊主会是什么表情和心理?
下一个讨论
有一个回族的男朋友需要注意什么?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