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量子擦除实验两个细节的疑惑? 第1页

  

user avatar   univeag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在2017年1月23日进行重新编辑。

3月2日进行二次修改,改正了圆偏振和线偏振关系的错误表述。

图都自己消失了,是侵权了吗?知乎内部引用已经注明出处也不可以吗?

这个答案写的时候为了说明问题进行了大量引用,使文字变得琐碎,阅读体验很差,有时间整理一下,写一个系列文章。

——————————————————————————————————

首先吐槽一句,物理基础知识不够,要想读懂物理实验的结果,不是一般的难啊!

大概半个月之前我读了@爱小臭 对“为什么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波粒二象性,是因为智商不够吗?”的回答,其中介绍了三个实验,第一个是双缝干射实验,第二个是量子擦除实验,第三个是延时擦除实验。

实验一是我早就了解的,实验二和实验三没有读懂。之后查阅了很多关于量子擦除和延时擦除的介绍,实验三基本弄懂了,可是实验二始终没有弄懂,思考过程中在知乎提了好几个关于这个实验的问题,都没有人能给出满意的解答。然后我开始怀疑这个实验是不是错了?因为根据实验的描述很容易可以推断能够实现超光速通讯,而超光速通讯已经是被明确否定的东西了。

后来@Sun AO@Ivony 两位老师回应了我的求助,Ivony老师也认为应该是实验本身有问题。再后来,我查到了相干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

1、频率相同。2、偏振方向相同。3、相位差恒定。

问题迎刃而解!关键在于第二条,偏振方向相同,爱小臭的实验二不满足这个条件。

下面详细解读一下,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的量子擦除实验是怎么操作的:

(以下内容引自百度百科量子擦除实验条目)

---------------------------------------------------------------

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使用非线性BBO晶体产生纠缠光子对。自光子对产生起,它们就具有不同偏振态,沿不同方向传播。沿下路径传播的光子会遇到双缝,使用灵敏的探测器可以扫出这些光子的干涉图样。(答主注释:光路中粉红色元件是两个偏振片,一个水平,一个垂直。)
第二阶段,在下路径上插入四分之一波长片。这样任何通过缝A的光子将会被改变为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圆偏振,任何通过缝B的光子具有相反方向的圆偏振。当探测设备在先前的移动范围内重新扫过,可以发现探测结果不再相同 - 干涉条纹消失 - 即,任何标记了光子路径的行为都会破坏干涉条纹。
第三阶段,下路径不作变动,将一个起偏器插入到上路径,使得任何通过下路径的纠缠光子对的偏振方向也受到影响。因为上路径的光子的偏振方向发生变化,下路径光子的偏振状态也会改变。通过对上路径上起偏器选择合适的偏振角,令下路径上刚好有一半的光子具有相同的偏振方向。一旦它们有相同的偏振态,它们可以再次彼此干涉,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已经没有标记指明哪个通过缝A,哪个通过缝B。

---------------------------------------------------------------

这个介绍起初我也没有看明白,后来看了百度贴吧里的一个帖子,我才恍然大悟!


(以下内容引自百度贴吧“请教关于量子擦除的一个问题”贴中黑体辐射的回复)

---------------------------------------------------------------

请教关于量子擦除的一个问题_量子力学吧_百度贴吧 百度百科里面还需要下面的补充才清楚: 首先探测器是单光子探测器,上下支路都是;由于纠缠光子对是同时产生,所以必须上面和下面同时测到单光子事件,才算一个事件被记录下来;如果不是同时测到就不算,不做记录。这点很重要,下面要用到。由于是单光子探测器,它必须在不同的位置测,把不同位置记录的事件都画下来,就形成了干涉图。 现在看百度百科里的第三步,“通过对上路径上起偏器选择合适的偏振角,令下路径上刚好有一半的光子具有相同的偏振方向。”这句话的意思是,上路径上起偏器选择合适的偏振角后,有一半的光子事件没有被记录,因为他们没有通过这个偏振片;有一半的光子被记录,因为他们通过了这个偏振片。这一半被记录的光子形成了干涉图;其实没被记录的那一半光子也形成干涉图,只是这两个干涉图叠加在一起的时候,由于波峰波谷相互抵消,就没有干涉图了!所以,所谓上支路影响下支路,只是说上支路滤出某些光子,这些光子对应的下支路光子会形成干涉图,如此而已。

---------------------------------------------------------------

实验原理是这样的,非线性BBO晶体可以使一个高能光子分裂为两个频率为原光子1/2的低能光子,这两个低能光子偏振方向互相垂直,但具体哪个光子走上光路,哪一个光子走下光路是随机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在每个光路上都设置一个偏振片,目的是让上光路的光子都是水平偏振,下光路的光子都是垂直偏振,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干涉条纹。

第二阶段,在下光路双缝后面插入两个四分之一波长片,这里百度百科的表述出现了问题,应该是任何通过缝A的光子将会被改变为顺时针圆偏振,任何通过缝B的光子将会被改变为逆时针圆偏振,不会有相反的情况,因为由于偏振片的存在所有下光路的光子在通过双缝之前都是垂直偏振的,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干涉条纹消失了吧?因为通过双缝后光子的偏振方向不一致了,不能满足发生干涉的条件,干涉条纹自然就消失了。

第三阶段,百度贴吧里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但对我们这样的物理小白可能还是会造成迷惑,下光路的光子都是垂直偏振的,即使滤掉一半还是垂直偏振的,通过双缝以后偏振态被改变,为什么又能相同了呢?这里需要指出一个常识,圆偏振可以看做两个方向线偏振的叠加,所以对于处于不同圆偏振态的两个单光子有一定概率处于相同的线偏振态。

搞明白了百度百科的实验,对于爱小臭的实验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实验。

(以下内容引自爱小臭老师对“为什么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波粒二象性,是因为智商不够吗?”问题的回答中的实验二)

---------------------------------------------------------------

带上3D眼镜后,光子通过眼镜的偏振性改变了,但是并不会改变试验结果的干涉条纹: 下面就是真正让你脑子烧糊的部分啦! 假如我们打开M1:M1测量光子A的偏振性。由于A与B处于纠缠态,他们其实是一个垂直一个水平,当光子B通过一个偏振片之后,偏振性就改变了。这个时候就与纠缠态,A的状态也会改变,测量A,我们就能知道光子B“到底”是通过了两个缝中的哪一条。这时候,惊人的结果发生了。只要打开M1,干涉条纹就消失了,挡板上的光子痕迹变成了两坨。而关闭M1,干涉条纹就又回来了。

---------------------------------------------------------------

这个实验没有画出完整的光路图,而且自始至终没有用到到起偏器,那么光子B的偏振态是随机的,忽而水平,忽而垂直,那么这个实验装置能够得到干涉条纹吗?答案是:不能!无论插不插入四分之一波长片,都没有条纹!没有条纹!没有条纹!不论打不打开M1,都没有条纹!没有条纹!没有条纹!


看,我们所担心的超光速问题不会出现,就是这么简单!


仅仅是因为对形成干涉的基本条件不够了解,造成了我们对实验结果的困惑,这个对于专业物理人员根本就是常识性的东西,阻止了我们深入了解量子力学。科普人员认为这是常识,人人都懂,可是我们不懂,这就造成了专业人员和普通人的交流障碍。


再来看实验三

(以下内容引自爱小臭老师对“为什么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波粒二象性,是因为智商不够吗?”问题的回答)

---------------------------------------------------------------

这个试验来自Kim博士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Phys. Rev. Lett. 84, 1 (2000) 延时量子擦除试验,它甚至让我们对“因果关系”产生了怀疑。
上面的图是试验台,下面的解释很重要。一定要搞清试验台是如何运作的。
1. 一道激光通过双缝版,打到BBO上,形成了两对纠缠态的光子;红色的光路表示光子通过了上面一道缝(缝A),蓝色的光路代表光子通过了下面一道缝(缝B)。请注意,光子的波长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颜色只是为了逻辑的区分它们通过了哪一道缝;
2. D0的角色是上一个试验中最后观测挡板的角色,D1~D4是感光元件,图中的光路,从BBO至D1、D2、D3、D4的距离是完全一样的。是BBO到D0的两倍;
3. 如果没有D1~D4所有的设备,那么参考上一个试验,我们没办法知道某一个光子是通过红色光路到达D0、或是通过蓝色光路到达D0,光在D0上,形成了干涉的条纹;
4. BSa,BSb,BSc是三面半银透镜,它有50%的几率使得光子透过,50%的记录使得光子反射。红色光子的纠缠兄弟,有50%的几率击中D4,25%的几率击中D1,25%的几率击中D2;蓝色光子的纠缠兄弟,有50%的几率击中D3,25%的几率击中D1,25%的几率击中D2;
5. 情况A. 假如D4感光,那么我们就明确的知道,它的红色纠缠兄弟击中D0;假如D3感光,那么我们就明确的知道,它的蓝色纠缠兄弟击中D0。如此,我们就知道了D0上面每一个光子是通过哪条缝的了!这个时候,D0上的干涉条纹退化了,变成了两坨光印!
6. 情况B. 假如D1或者D2感光,那么我们还是不可能知道D0上光子的光路情况,观测信息相当于被擦除了。干涉条纹就被复原了!
7. 注意这个试验很重要的一个暗示:D1D2感光和D3D4感光唯一的区别是,通过光路知识,我们能提取光子信息。没有观测者,没有观测意识,仅仅是知识本身,仅仅使我们可能知道的潜能,就导致了混合状态的坍缩;
8. 最最重要的一点,所有D1~D4的感光信息的产生,都是发生在D0感光之后的!!仿佛光子预知了未来,决定了自己在通过双缝之前是否坍缩。

---------------------------------------------------------------

第3条,光在D0上形成了干涉条纹,这一点是错的,激光发生器所产生的激光是单光子的,我们并不能直接从D0上面看到干涉条纹,我们需要对一个一个的点进行筛选,R1R2R3R4这四张图,对应于所收集的点是哪个感光器感光的同时所收集到的,如果我们不进行筛选,任由每个点都留在M0上,那我们得到的还是两坨光印。

什么预知未来,什么因果颠倒,仅仅是按照一定规律筛选,把能形成干涉条纹的光子筛选出来而已。

看吧,这么一讲是不是感觉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实验才是王道,细节决定认知,搞不清楚细节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糊涂。




  

相关话题

  物理学家尤金•帕克于 2022 年 3 月 15 日逝世,他对物理学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 
  如果说蒸汽是很小的水珠,为什么蒸汽可以飘浮在空气中,而大一些的水珠就不可以? 
  人类能通过科技掌握原力吗? 
  如果需要吹起一头猪,这风口的风需要有多大? 
  炮弹在飞行过程中是怎么保持轴线与飞行方向始终相同的? 
  身为一个基础学科的研究生,你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的? 
  真空如何传声? 
  假设有一根足够细的针,这根针可以用来干什么? 
  Fick第二定律这个怎么解? 
  如果太阳下一秒就变成黑洞那么地球会马上被吸进去吗? 

前一个讨论
可否把川普的胜利理解成传播学框架理论的一次失败?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从数学角度反驳这段话?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