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北美吐槽君当中「我在 KTV 唱我喜欢的喀秋莎真的就这么让她觉得丢人?」的投稿?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有人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倒是想起另一个更贴切的片段:

第二天晚上,保尔到图书馆去,路上遇见了卡秋莎-泽列诺娃。她紧紧抓住保尔工作服的袖口,挡住他的路,开玩笑地说:“你往哪儿跑,大政治家兼教育家?” …… “我说,保夫鲁沙!你也不能老是学习呀!……咱们今天参加晚会去吧,你看行不行?大伙今天在济娜-格拉德什家里聚会。姑娘们早就要我把你带去,可你光顾搞政治。你就不兴去玩玩,高兴高兴?要是你今天不看书,脑袋准能轻松点。”卡秋莎一个劲地劝他。

——卡秋莎真人出场。

火车司机格拉德什家里热热闹闹地挤满了人。大人为了不妨碍青年人,都到另一个房间里去了。大房间里和通向小花园的走廊上,聚集了十五六个姑娘和小伙子。卡秋莎领着保尔穿过花园踏上走廊的时候,那里已经在玩一种叫做“喂鸽子”的游戏了。走廊正中间,背对背地放着两把椅子。由一个女孩子发令,她喊两个名字,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就出来坐在椅子上。接着她又喊:“喂鸽子!”背对背坐着的年轻人便向后扭过头,嘴唇碰到一起,当众接起吻来。后来又玩“丢戒指”、“邮差送信”,每一种游戏都少不了要接吻。尤其是“邮差送信”,为了避开大家的监视,接吻的地点从明亮的走廊移到临时熄了灯的房间里。要是有谁对这些游戏还不满足,在角落里的一张小圆桌上给他们准备了一套“花弄情”纸牌。保尔旁边的一个名叫穆拉的女孩子,大约有十六岁,用那双蓝眼睛脉脉含情地觑着他,递给他一张纸牌,轻声说:“紫罗兰。” ……几年以前,保尔见到过这样的晚会,尽管他自己没有玩,可是他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不正当的娱乐。可是现在,他同小城市的小市民生活永远断绝了关系,在他看来,这种晚会就未免荒唐可笑了。

——保尔同志的尴尬。

现在保尔弄清楚了他在跟谁打交道。沃伦采夫是区里最积极的共青团员之一,他显然没有关心妹妹的成长,她渐渐变成了一个庸俗的小市民。最近一年来,她像着了迷似的参加女友们家里举行的这类接吻晚会。她在哥哥那里见到过保尔几次……保尔叫卡秋莎在身旁坐下,在周围的一片喊声和笑声中对她说:“我不拉了,我跟穆拉马上就离开这儿。”…… “哎哟!这么说是玩腻了?”卡秋莎意味深长地拉长了声音说。

——卡秋莎赶走了保尔柯察金。

第二天,保尔把自己的东西搬到机车库的集体宿舍里去了。几天之后,在安娜那里合伙举行了一次不备食物的晚会――庆祝塔莉亚和尼古拉结合的共产主义式的晚会。晚会上大家追述往事,朗诵最动人的作品,一起唱了许多歌曲,而且唱得非常好。战斗的歌声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后来,卡秋莎和穆拉拿来了手风琴,于是整个房间响彻了手风琴奏出的银铃般的乐曲声和浑厚深沉的男低音和声。这天晚上,保尔演奏得十分出色,当大个子潘克拉托夫出人意外地跳起舞来的时候,保尔就更是忘怀一切了。手风琴一改时兴的格调,像燃起一把火一样奏了起来: 【喂,街坊们,老乡们! 坏蛋邓尼金伤心啦, 西伯利亚的肃反人员, 把高尔察克枪毙啦……】 ……手风琴的曲调追忆着往事,把人们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歌唱今天的友谊、斗争和欢乐。可是,当手风琴转到沃伦采夫手里的时候,这个钳工马上使劲奏出了热烈的“小苹果”舞曲,跟着就有一个人旋风似的跳起舞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保尔。他跺着脚,疯狂地跳着,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跳舞。

——共青团员自己的文艺。

看,你在KTV里遇到的尴尬,保尔柯察金在差不多100年前就遇到了。当然保尔同志处理的不错,对于不是女友的女孩,也留了面子,把自己喜欢的歌留在自己组织的聚会上唱。

但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事方式那么简单。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明,革命的成功往往会削弱了革命文艺的意义,哪怕在革命刚刚结束的年代也是如此。无论当初革命文艺多么风行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没经历过革命战争的人,或是没有体会过革命时代的人,慢慢都会淡忘革命文艺的魅力——浪漫来自于残酷现实的衬托,美好依赖于旧时代的灰暗。一旦和平降临,不仅是那些充满战斗精神的文艺作品,甚至是当年竭力在残酷中寻找浪漫的作品都显得过时,要让位给市民文化中自发产生的新内容。

从更深的层次说,革命文艺和最初的革命政权都致力于扫除旧社会的陈腐遗产,描写立国之战(对苏联来说有两场)的光明一面。但革命毕竟不是造反,不是简单的否定过去,而是要创建一套新的东西来满足新人类。否则的话,革命的孩子一定会吞噬掉革命——无论他们是不是X二代。因为马克思主义说的很清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革命打造了新的经济基础,给平民带来了新的物质生活方式,政权和文化模式当然也要跟进,也要自我和平演变。要是过上六十年、七十年还是重复革命战争时代的组织、文化遗产……保尔柯察金能解决的问题,后人未必啊。

美媒:美国摇滚乐“震塌”苏联
该片制片人尼克·宾克利说:“我们要证实这样一个论点,摇滚乐像病毒一般影响了‘铁幕’后的孩子们,成为禁果,让他们抗议政府和压迫。大家想要的只是像西方国家的孩子们一样,玩音乐,享受生活。” ……摇滚乐通过西方国家短波电台进入苏联国家后,激发了地下摇滚乐队的发展,吸引了成千上万名热情的支持者。电影把摇滚喻为“自由之声”,触发了挑战政府的青年运动,最终政府向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屈服。 主要角色之一的瓦列里· 塞弗迪诺夫(Valery Saifudinov)说,孩提时候的他就是通过短波电台开始的摇滚启蒙。 他说:“当时我可以听到欧洲的电台,还有美国之音。所以六岁的我就开始收听,我可以收听到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等的广播,但是不知怎么我就被英语吸引了,特别是美国口音,还有来自美国的音乐,那就是摇滚乐。” 报道称,塞弗迪诺夫13岁时和朋友创办了乐队报复者,这也是苏联有史以来的第一支摇滚乐队。最开始,他们只能用原声吉他和低音吉他,因为苏联当时禁止生产电吉他。不过很快,塞弗迪诺夫和朋友就自己发明了自制电吉他。 正如塞弗迪诺夫一样,摇滚乐在苏联年轻一代中很受欢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放松了对摇滚乐的管控。他在片中接受采访时说:“这是种新鲜又令人着迷的东西。”
纪录片中,曾派美国的尘土乐队前往苏联境内巡演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也说到了美国文化在削弱苏联共产党专制的重要作用。他说:“摇滚乐无疑是结束冷战的影响因素之一。” 制片人宾克利相信,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丝毫不亚于花费数万亿的武器的威力。他说:“一旦孩子们对他们的政府失去了信念,那就是这个极权主义制度开始破裂的时候。”

回到你最初的问题,你认为《喀秋莎》很美,很有情怀,这里显然是因为你通过虚拟世界让自己沉浸于革命时代的文化气氛,同时依据现实,揉进了一些民族主义因素,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客观上的“小众”爱好。这倒也无可厚非。但我个人以为,如果是唱歌给自己听也给别人听……最好也听听别人的感受。何况这个人是你女朋友呢?其他鸟人如你描述,不用搭理他们,他们只是不尊重人而已。但毕竟是你女友的熟人,面子上怎么对待,最好听听她的意见。

至于对错……苏联倒了,我们还在继续炒红色经典,咱们就别和历史争了好不好?要是有新的红色经典,能重新把个人生活和宏大的“红色”文化连接起来,你会在KTV听到它们的。




相关回答:

1

为什么全世界都讨厌苏联?它招谁惹谁了? - 知乎

2

苏联解体二十五年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 知乎

3

为什么苏联没能够和平演变美国? - 知乎

user avatar   xie-chang-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次内子公司KTV聚会,很多唱歌的高手,多以港台老歌为主。为了显得融入环境,我也去点了首歌。我点的是《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从小在大庆长大)。这首歌没有太高的音,没有花哨的技巧,但要求气息足,相对于环境来说又比较有特色。当时内子很担心,怕我显得过于突出自己搞得气氛很尴尬。结果我唱的还可以,显得我就是习惯这种风格,而不是在输出什么私货,因此没有营造出尴尬的氛围。

所以我想,在大人的世界里,唱自己习惯的歌,而没有在刻奇的话,应该是可以被接纳的,不接纳的就是他们自己有问题。可是如果你有在夹带私货的话,就要反思为什么非要向这些人在这个场合输出这些私货了。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年轻的时候,为了能制霸KTV,把陈奕迅的歌基本都学会了,然而毫无卵用。流行歌曲嘛,不劲爆,没人跟着你起哄。你唱的非常投入,别人在一旁玩手机……

俺是感觉这样有啥意思啊。

直到有一天,我点了一曲《北国之春》……

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现在要是去KTV

《三套车》

《好男儿纵横天下》

《丈夫歌》

《天蚕变》

《万水千山纵横》

《独占潇洒》

《神的传说》

《少林少林》

《黄土高坡》

……

这么一排歌点下来,大伙一齐乐开花。

俺只能给题主说,你女朋友的圈子,图样了,太年轻根本不会玩嘛。


user avatar   mao-san-ni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教你一首我多年的ktv打榜

《土拨鼠之歌》


我曾经走过许多地方,

把土拨鼠带在身旁。

为了生活我到处流浪,

带土拨鼠在身旁。

啊土拨鼠,啊土拨鼠,

这土拨鼠陪在我身旁。

啊土拨鼠,啊土拨鼠,

这土拨鼠陪在我身旁。




和喀秋莎一样深情婉转,且没有太多粉红因素。唱完深情的问一句:“你愿意做我的土拨鼠吗?”撩妹MAX。

如果有人胆敢质问“这是什么奇葩歌曲”,就告诉他们这个是贝多芬作曲,歌德作词,看看到底是谁没有品味。


user avatar   huang-min-d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歪个楼。突然想到了马伯庸前几年翻译的英文版解放军军歌,据说是当年的保留曲目,非常欢乐。

向前向前向前!

go on, go on, go on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our troop run toward the sun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standing on motherland`s ground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we are the hope the people long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nobody can shot us down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we are the worker and farmer`s son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we are the nation`s loyal gun

从无畏惧,

never give up

绝不屈服,

never end up

英勇战斗

never shut up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till all of enmey are tear up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the flag of Chairman Mao covers every town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listen, wind blowing Bugle song

听!

革命歌声多嘹亮!

listen, what a glory song we found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Comredes,we are going to slay enemy gang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Comredes,we are going to be James Bond

向前

go on

向前!

go on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our troop run toward the sun

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toward the victory and the crown

blog.sina.cn/dpool/blog


user avatar   liu-hao-wen-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很难得地,谢邀。

作为苏联歌曲爱好者,首先想澄清外界对我们俄苏歌曲圈的一个误解。我们的歌曲并没有老去,我们的歌曲依然年轻~

我们很自豪于,我们的同志们既有白发苍苍的耄耋长者,也有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无论是已经仙逝的为苏俄歌曲在中国网络上传播做出重大贡献的网名“九四三”的老前辈中科大教授张运生先生,还是自50年代以来至今一直笔耕不倦留下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脍炙人口歌曲的著名音乐翻译家薛范先生,亦或是刚刚来到我们的苏联歌曲吧的小学三年级的小同志们,每一位同志都是我们的自豪与荣光。

不少人可能认为译配苏联歌曲的都是一群老古董了。大雾!俄苏与各人民民主国家(没错,不是什么所谓的苏联卫星国,这就是那个时代对于东欧与亚非拉社会主义国家的叫法)歌曲翻译事业的确有着光荣的传统。从20年代流传在解放区的《光明赞》、《少共国际师》、《共产儿童团歌》、到五六十年代音乐出版社组织起来翻译了一大批苏东亚非拉歌曲的薛范先生、钱仁康先生等等这样的老前辈。这样的传统令我们骄傲。但是如果一提到苏联歌曲翻译家你就想到昏暗的油灯前伏案的老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今从事着俄苏与人民民主国家歌曲翻译的,不仅还有薛范先生这样的老前辈还战斗着、还引领着我们,也有稍微年长一点的敖昌德先生、或者中年的“瓦莲京娜”同志,等等。当然,也有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我是1998年生人,但在我们苏联歌曲吧,实话说,也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半个前辈了。我认识有致力于民主德国歌曲译配的同志,甚至还是高二的姑娘,但是德语歌曲的译稿质量真的一点都不逊色,既照顾到原文,也照顾到诗歌的韵脚。

在我们的苏联歌曲吧和苏联音乐吧,你可以看见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我们译配苏联歌曲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初衷:有的人是听着《神圣的战争》这样高昂的战斗旋律,看着新沙俄的阅兵入的坑,有的人是被《喀秋莎》带入的坑,有人则喜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样的优美的爱情歌曲,甚至不少人是被美国的黑苏歌曲《苏维埃进行曲》代入的坑。我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目标:有的人喜欢文艺类的歌曲,有的人喜欢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那最沉痛的低吟,有的人喜欢胜利的高昂旋律,有的人喜欢国内战争时期的革命热情,有的人翻译的目的,只是为了对当今资本在文化市场上的全面霸权,对革命文艺的全面压制作最微小最力所能及的反抗。那又怎么样呢?一群年轻的人们因为俄苏和人民民主国家歌曲这个“过时的爱好”而走到一块,本身就是在打破当前关于俄苏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宣传造就的stereotype,而在我们的研究中,也看到了与当代宣传中的社会主义阵营完全不同的另一幅图景。我们很幸运,通过我们的探索与聆听,获得了一窥那已经消逝的时代的机会,得到了探索这已经专属于我们的美好、专属于我们的风景的机会。

至于一些人看不起苏联歌曲的言论,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不值得一驳的。首先,尊重苏联歌曲就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果说人们能听摇滚能听金属,能听古典也能听现代,为什么真正来自于乡土的民谣逐渐得到了来自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而同样是在歌颂美好的俄苏歌曲则被称为乡土甚至受到贬低呢?甚至,在我们的时代,后现代音乐这样打破传统音乐规律的音乐都已经打破了藩篱得到人们的接受,而俄苏歌曲反而不能为一些人所接受呢?

唯一解释的通的理由就是成见。

下面四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政治化,对政治不感兴趣请直接跳过www

没错,现在提到“苏联”,请问您能想起来什么?提到“东德”,请问您能想起来什么?提到“捷克斯洛伐克”,您能想起来什么?提到“波兰”,您能想到什么?提到“越南”,您能想到什么?

如果您的回答只有“古拉格、大清洗、红色恐怖”、“柏林墙、史塔西”、“布拉格之春”、“团结工会、卡廷”、“猴子”的话,那我想对您说:“渴望、生锈、十七、黎明、火炉、九、善良、回家、一、货车、早上好,士兵。”

这正是宣传的作用。生活在当代的人,不去努力,是永远看不见那个时代的全貌的。黑暗面是那个时代的事实,但是只有黑暗面不是那个时代的事实。我们喜爱苏俄歌曲的人眼中,还有伟大的卫国战争、还有为儿子痛哭的母亲(《母亲叙事歌》)、期待着远行者的姑娘(《灯光》)、行走在乌克兰原野与彼得留拉作战的游击队员(《远在小河对岸》、《肖尔斯之歌》),有建设着的自由德国青年团团员(《蓝旗歌》),有不仅仅是城乡、也不仅仅是森林和原野的祖国(《祖国进行曲》、《Unsere Heimat》),有伏尔塔瓦河上歌唱着城乡的工人们(《前进,左派、一步也不后退》),有战斗在柏林的波兰人民军士兵(《波兰人民军之歌》)、有督促着偷懒的小伙努力工作的波兰姑娘(《……我记不得歌名了,等我查查》),还有高歌着“西贡,我们归来了!”的越南南方解放阵线的战士(《解放南方》、《回归平原》)。而且,远远不止于此。

可以说,我们所听到的苏东的负面宣传已经足够多了,对我们而言,这样美好的歌曲,正是平衡我们对那个时代认识,摆脱宣传,回到学术层面,建立对那个时代的真实认识的一个重要工具。

(回归正题)

很多人,借用一下“小资产阶级”这一术语,认为听苏联歌曲很土。但是这样认为的根据是什么呢?“听苏联歌曲的人父辈多,我们不喜欢父辈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很土。”一定有一些人是这么想的吧。这个不是我立的靶子吧。先不谈第二个分句,这句话的逻辑和“同性恋中有艾滋病传播,所以我们要歧视同性恋”“黑人犯罪,我们歧视黑人”“女性不适合工作、就该相夫教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爱好苏联歌曲的,很多都是左派吧。那么,我们崇高的使命就是,冲破一切的偏见。我们应当拷问,这样的说法有什么根据呢?

苏联歌曲一点都不土,如果“土”被看作一个贬义词的话。而且,对于苏联歌曲爱好者而言,苏联歌曲已经足以满足生活中方方面面表达情感的需要了。

我们哼着《出发》走向高考考场,又哼着《胜利日》归来。不少的同志异地恋送别的时候,脑海中的旋律是《灯光》。当5月9日红场阅兵时军乐队奏出《青色的头巾》时,不少我们的同志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这就是自己失恋的时候流着泪循环了一遍又一遍的歌曲……我们也有摇滚音乐:《幸福鸟》,也有神曲:《Trololo》。请问把这些歌名换成《飞得更高》、换成《my love》、换成《十年》、换成《忐忑》,我们和一般的年轻人能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那些就是正常,这些就是土老帽呢?苏联歌曲服务于社会主义阵营七十余年,满足了半个地球几十亿人的文化需求。四五代的苏联青年,两三代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年,都是唱着这样的歌成长起来的。难道这样还要固执地认为苏联歌曲只是“革命”、“战争”这类“过时的玩意”吗?

我们左派要冲破一切思想的樊笼。我们要打破一切歧视与偏见。所以对于这种偏见我们的态度已经不需要多加申明了。但是对于不幸被灌输这样的偏见的本性善良的人,其实是应该怀着一丝同情的。在这个时代无尽的宣传攻势下,随波逐流并不是应该被厉声指责的问题。他们只不过是不幸成为了冬兵而已。拷问这个时代变成拷问具体的人,其实是一种很欺软怕硬的行为。

所以,现在让我的答案回归正题。女生和她的朋友们,在这个时代的宣传下,建立了错误的认识,认为苏联歌曲土,只有与苏联歌曲保持距离,才能“有范儿”。认为唱苏联歌曲“很尴尬”。这是她们的自由。我们要拷问的,是这种思想是怎么出现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个问题上文已经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个人认为,只有通过我们的劳动,通过我们微弱的抗争。事实上,如果我们苏联歌曲爱好者都能以身作则,努力地贯彻苏联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模范地学习与工作,我们所喜爱的歌曲也不会令人讨厌。

此外,关于这个男生的问题。如果我们情商足够高的话,这样的情景也是发生过的:“诶,你为什么不唱歌啊?”“不好意思,KTV的歌我都不太会唱。”“你会唱什么啊?”“喀秋莎之类的,还是算了吧……”如果他们不知趣地大笑,说“诶这人还唱喀秋莎”之类的话的话……喂,同志,您的女票的朋友为什么这么浅薄、没有教养,还会嘲讽不同于自己的人呢?同志您怎么了,会选择这样一个女友?

如果情商高的话,一切自然能很愉快的化解了。强行推就上去唱。不上去唱……那我们听别人唱嘛www

总之,喜欢苏联歌曲的同志们,首先让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吧~最后以一句《图拉防线》的歌词结束本篇回答:

Мы и в бою, и в работе гвардейцы, Славится всюду наш доблестный труд. 近卫战士在战斗与工作中,忘我劳动让我们更光荣。

深夜码字,思维有点乱,敬请见谅。

=======5月14日补充=======

有人认为这个答案有些离题了……其实我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啊。

这个问题打着“苏联”的标签昨晚就跳到了我的TL上,然后还是涉及我最喜爱的苏联歌曲领域,还被人邀请了。

原po女友的朋友是这么评价我们的歌曲的:

“你怎么跟糟老头一样,品味这么糟糕。”“大老粗”

这个答案的主要目的就是:

1. 澄清“苏联歌曲只有老头听”这个常见的偏见。

2. 澄清“苏联歌曲品味很糟糕”的偏见。

3. 为苏联歌曲正名,并指出,苏联歌曲同样也属于年轻人们。

对这一点作出回应,为我喜爱的歌曲正名。个人认为选取的答题角度没有构成离题。就如同如果有人骂某个歌星品味差,他的粉丝回击这句话的话,而不是从社交方式的角度来回答的话,自然也不构成离题。而且上面的答案中最后几句已经涉及到这个方面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私人意愿的话,当然是趁机安利一波我们的歌曲。迷妹们一直在这么做我们当然也有权这么做。

听苏联歌曲这么长时间,感觉“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好喝酒能打仗”的说法可以说纯属胡扯了。白桦般坚韧、夜莺般忧郁,哀伤中歌唱着,为了自己的亲人与故乡,痛苦而坚定地行走着,这才是斯拉夫人。

О камни, будьте стойкими как люди. 愿这石头如人一样坚强。

所以,听苏联歌曲的朋友们,不少也是淡淡的忧愁中却坚定如钢的人吧。过分的戾气,不理智的愤怒,去和因这个社会变得戾气十足的人撕逼,不应该是我们苏联歌曲爱好者所做的。评论中的那些悲哀的人已经够可怜了,如果想对他们说什么就烦请好好说话吧,请不要骂他们了。至于我们的同志们内部,就更没有内讧的必要了。

最后觉得我活得像老干部的知友……信不信卖萌(chǔn)给你看www?

=======5月15日补充=======

观今天的不少新答案有感。

的确,我们苏歌爱好者很多是集体主义者。

但这集体主义,是共同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Пускай нам с тобой обоим 哪怕灾殃接着灾殃, Беда грозит за бедою, 也不能叫我们颓唐, Но дружбу мою с тобою 让我们来结成朋友, Одна только смерть возьмёт. 我们永远有力量。 И так же, как в жизни каждый, 就像每个青年一样, Любовь ты встретишь однажды. 你也会遇见个姑娘, С тобою, как ты, Отважна, 她将和你一路前往, Сквозь бури она пройдёт. 勇敢穿过风和浪。 Готовься к великой цели, 快走向那伟大目标, А слава тебя найдёт. 去为自己争荣光。 ——《歌唱动荡的青春》(Песня о тревожной молодости),1958年 巴赫慕托娃曲,奥沙宁词,薛范译配

当代社会里消费主义的那套所谓“彰显个性”、那套“从众而为”,对不起,我们不买账。

我们所说的“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自由发展的机会,而不是让人人“去买有逼格的东西去耍帅,去彰显自己高人一等。”

我们所说的“集体主义”,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是为了那我们每个人都深知的,对我们自己、对我们后代负责的美好未来而齐心协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绝对不是“大家都听你不听,装什么逼”,不是“大家都买你凭什么不买”。

我其实很服消费主义的。它从不使用“共产主义者的红色恐怖强权”,光靠社会压力,光靠从众心态,光靠身边人的谴责,就使得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屈从于他。如同前几天爆发的蠕虫病毒一样,像在内网中一样在一个个圈子里传播开来,从一个受感染的个体蠕动到周边的个体去。“只懂得使用强权与暴力”的左派在这方面真是不得不服资本主义的宣传。至于还有人提KY个人也是很惊讶。正是在产生“读不懂空气”(空気を読めない、くうきをよめない)这种说法的日本的中学当中,校园欺凌还正在不断地蔓延着。

同志们,我们是要去改造社会的哪。不是让社会肆意地将我们改变,让我们屈服于消费主义,屈服于犬儒,屈服于那“合理的”不合理的一切的哪。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个人相信,希望,当我们老了的时候,不会说,我们最终屈从了这个社会的不合理,我们去迎合了身边的一切,他们毫无根据却想让我们接受的一切,我们也成为了那熟知各种社交技巧的社会人,却忘了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成长。我们应该成长,像白桦一样高高地、正直地挺立。

题目里的男生情商不高,还有点大男子主义。这的确是错误的,我们的确应该提高我们自己的情商和知识水平。但这一切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成为果戈里、契诃夫笔下的那些曲意逢迎的社会人,而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友善地看待、对待我们身边的一切,有能力从大男子主义、唯我独尊、消费主义等一系列当代社会的泥潭中摆脱出来,使我们有能力坚持初心,使我们自己得以成为更好的人。

成长,也能让我们,哪怕身为社畜,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无产者,但我们不愿意做社畜,如果需要,我们愿意,也有能力站起来,而不是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漂亮话,做着违心的事,却是去迎合那些我们压根不愿意迎合的人们。

成长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的,独一无二的我们自己。让我们被自己的同志,自己的朋友所环绕。俄语朋友、客人这个词特别有意思,приятель,прият(令人高兴)-тель(者)。愿我们成长以后,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客人都是令我们高兴的人,而不必像原po一样,不得不去面对一些既毫无礼貌,也没有无产者的纯朴的人们。

我们苏联歌曲爱好者,许多是理想主义者。这就是我们的理想。这就是苏联歌曲所能传递给我们的价值。

Слышен звон чужих монастырей: 听得外国的寺院钟声响。 Снова мы себя переиначим. 我们又在改变我们自己。 На обломках Родины моей 在我祖国破碎的土地上, Вместе соберёмся и поплачем. 让我们聚在一起放声哭泣。 ——《我要留下》(Остаюсь),1992年 巴赫慕托娃曲,多布朗拉沃夫词,薛范译配

愿我们永远不会像歌里这番去不得不改变我们自己。


user avatar   ren-zhi-yuan-47-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谢邀。

真鸡儿逗。。。

多简单的问题。

不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嘛。

压根就不是一路人。

至少他和这圈朋友没法一起唱歌。

就像年轻人一般不喜欢和中老年人一起唱歌一样,喜好不同罢了。

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这圈朋友一点包容心都没有。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我发现了一种应激障碍——听不出《喀秋莎》是情歌。


user avatar   mai-cui-ya-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以我不爱去KTV,主要是和他们玩不到一起。用一句话说,现在的年轻人呐……出息。


user avatar   jian-dan-39-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喀秋莎怎么了,我还在KTV在众人怂恿之下唱过国际歌。

带评分系统的那种。

一唱唱了96分。那群人没有任何人能在任何一首歌上打破这个分数。于是就没有人说什么了。

当然,我后来被叫做国际鸽王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外国人写地址和中国人是相反的顺序? 
  如何评价Steve事件?知乎律师大v在这些事情当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如何看待男学生在课堂上遭女老师掌掴,当场猛扇耳光回击? 
  如何看待中央网信办进一步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严防违法失德明星艺人「曲线复出」? 
  如何看待某中学老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 
  如何评价「女孩子等地铁时蹲在下客区是没教养」的言论? 
  调侃文化会消解真正的情怀和崇高的精神吗? 
  如何看待Nike「禁用新疆棉花」一事后,「得物」发布24点后下架Nike的声明,销量不降反激增? 
  网易云音乐正式登陆港交所,网易云音乐接下来可能会如何发展? 
  如果华晨宇真有逼张碧晨堕胎,她干嘛不曝光反而处处维护? 

前一个讨论
什么是「少年心」?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周小平《幼稚!你以为法国帅哥总统是个完美情种?小心剧情反转,三观尽毁哦~》这篇文章?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