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那些喜欢读书或不喜欢读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第1页

  

user avatar   wilsonz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25摄氏度下蒸馏水的pH值是7。找一大杯水来,拿滴管加一小滴酸进去,pH值马上就掉了,断崖式下降。重新找一大杯水来,拿滴管加一小滴碱进去,pH值马上就升起来了,火箭式上升。加很少的东西,平衡就变化很多,这就是白水。

找同样一杯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溶液,拿滴管加酸也好,加碱也罢,加一滴,没什么反应,再加一滴,还是没什么反应,需要加很多很多,pH才会有明显的变化。随便加点儿什么东西,不为所动,这就是缓冲溶液。

见过不读书的人,偶尔看一本书、看到一个观点,如获至宝,到处说自己“最近”看了某某的大作深受启发,引以为人生指南。过一年去见他,还在说自己“最近”看的那本书。更有甚者,有人看了别人写的一篇鸡汤,做的一场成功学演讲,就沉湎其中,拿来做座右铭,做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世界上好书很多,翻到其中一本,看了觉得收获很大,这本是好事。然而再好的书也有片面之处,再好的观点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只看过一本书,听过一个观点,就任由它左右你的生活,统治你的思想,不是一件聪明的事。不读书的人,就容易落入这样的境况,纯白一片,加一滴酸进去,pH就从7变成5了,如果没有先遇到酸的,而是先遇到碱的呢,那终其一生,这个人pH可能就是9。会不会感觉有点太随机了?况且,如果运气不好,你碰到的那本书并没有写什么金科玉律,而是毒鸡汤呢?

读书多的人,pH也不全是7,柠檬酸的缓冲溶液是酸的,硼酸的缓冲溶液是碱的,读书人的立场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混进来一小滴乙酸,你的pH不至于一下掉两个点。重要的是,随便看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不至于就三观动摇、不能自持了。

我比较看重的品质,坚定,温和。读书跟成功不成功没有关系,读书的人一般比较坚定,比较温和,大概是这样。

———

这是半年前写的一个答案,有感于最近知乎上看见人们来来回回总是用那么几个论据和名人名言来说事儿,就发出来。在雪崩中,每一片雪花都是想象的共同体。


user avatar   gui-duo-da-la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读书的人搬家比较方便。


user avatar   xie-chang-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问这样问题zhihu.com/question/6394


user avatar   luxizhi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个读书人,我也推崇读书。但我必须强调,千万不要把读书妖魔化。我已经在知乎上看到好几个讨论“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的区别”的问题了。

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难道是想从区别中找到“应该读书或者不该读书”的理由吗?

我见过读书很多见识很广的人,我也见过天天沉迷于网络小说,思维极其幼稚的人,还见过不读书但善于观察思考的天赋极高的人。

说到底,读书的目的无非两个:塑造自己的人格、借鉴他人的经验。当然,如果不读书,你也可以通过自身的阅历和学习观察,达到以上两个目的。但是,书可以给你提供一把梯子,让你能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这个世界。

所以,读书要讲方法,要勤学深思,要把别人的智慧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经验。读什么书也精挑细选,不然,你读垃圾书,脑子里进入的全是一些垃圾,只会让你变得更笨更蠢。



另一个写字的地方:微信公众号|卢溪读书。


user avatar   jupingxiao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就信奉这句话。


早些年对这句话的理解,关注点在上大学的重要性,大学文凭是改变命运的敲门砖;毕业后,踏入社会,发现所谓985、211的文凭,乃至海外留学身份,也只是个顶基础的个人背书,真正改变命运的知识,是你的习惯,是决定你行为的思维方式,是你在学习生涯中不断拓宽的眼界,是你的信息攫取能力......


但也有非常多的人,读了很多书,依旧没能改变命运?并非是知识不灵了,只是有些人掉落到了“假知识”的陷阱。


假知识,我生造出来的概念,想借这个概念,阐述一种认知偏差。我理解的真知识,是指能让你赚到更多钱,或者攫取更多幸福感的实用知识。而假知识,则是让你以为你能赚到更多钱,或者攫取到更多幸福感,然而实际上并没有的虚假知识。


假知识非常具有迷惑性,大多数人掉入陷阱而不自知。但身陷“假知识”这一认知陷阱,还是有迹可循的。我列举了7种症状,请读者朋友们自己印证下,是否有被“假知识”迷惑住。


a.在资料囤积过程中获得虚假“饱腹感”

b.还在强调记忆力

c.完全仰仗搜索,不编织知识篮子

d.每天接收的知识都在打架

e.被披着“简单”伪装的底层概念欺骗

f.只输入不输出

g.受限于知识的载体


1.在资料囤积过程中获得虚假“饱腹感”


互联网让信息获取成本骤减,但这并不等同于,你的阅读量也随之提升。不少人有资料囤积癖,只收藏不阅读,不是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知识饱腹感,而是仅仅去书店买了心仪的书本,在知乎收藏了高赞回答,再走马观花地大概浏览一遍,就算画饼充饥了。你一让他合上书本,关闭网络,再问其今天获得了什么,可能一句都说不出......


我也经历过只收藏不阅读阶段,深知资料囤积过程中获得的虚假成就感,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也深知不过脑的机械阅读,知识习得效率,极其低下。


2.还在强调记忆力


这个时代有个伟大的发明:搜索引擎。但很诡异的,网络上,依旧有很多伸手党,百度一下就知道的答案,还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去咨询。我想归根到底,是有些人的思维还活在原始社会,当时信息的获取成本极高,通过人脑记忆事物,效率反而是高的,但在有搜索引擎的今天,还依靠蛮力来记忆,是极其落后的方式。人脑应该用来想事,而不是记事。


3.完全仰仗搜索,不编织知识篮子


另外一个极端是,完全仰仗搜索引擎,什么信息,都想临时去网上寻找。但你要意识到,存储在互联网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都完全无法比拟的。我的做法是,看到有价值的文章,及时存储下来,而非指望着以后还会有相见之日,这么做,我可能会把整个事情都忘记。


所以,我建立了自己的笔记系统,一个个性化的资料库,我将其命名为“知识篮子”。我是个广告人,我平时就会有意识地去“偷”各类文学作品中的洞察,比如我最近看韩剧《请回答1988》,就将剧中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洞察,搜录到了“知识篮子”。诸如“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在了妈妈。”“人真正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这些极其伟大的洞察,简直能直接用作广告语了。


4.每天接收的知识都在打架


我前段时间看到篇文章,说罗胖、咪蒙、吴晓波、凤姐、黄生,是绞杀中产精英的五大新宗教。我的看法是:


如果一个人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看所谓这些人的文章,是不会偏听偏信的,只是多了一种思考的角度。多元化价值观,多层次,多位面,多维度地思考,站在各种角度都游览一遍,我相信会是最接近真理的状态,这是个动态的过程。


你没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背后支撑,每天接收到的知识才会打架。相反,你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任何所谓大牛的看法,只是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你能凭借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取舍。所以我是比较反感鸡汤,成功学,这类意识形态层面的看法。有了知识体系,草木竹石都是知识,甚至一颦一笑之中,都能学到点东西。


5.被披着“简单”伪装的底层概念欺骗


越是底层的观念,披着简单的伪装,越是具有欺骗性。大多数人没意识到这点,就像大多数人以为工作和生活要平衡好。殊不知,这么想的时候已然错了,他们的潜意识已经将工作和生活放在了对立面,但果真如此么?如果你理解了这层,就会重新思考潜意识中的底层观念。


所以,不妨重新思考坚持、痛苦、时间、安全感、勤奋、幸福、朋友、选择,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人生有坑注意绕行》,这里就不再展开阐述。


6.只输入不输出


知识被使用才彰显价值。如果一个人只是看书,从不写作输出,也不将书中所学,放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验证,知识对其来讲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他只是个读书机器,只会机械的阅读,而不能感知到知识。读了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算是这类人的墓志铭了。相反,如果你理解了,内化了知识,进而输出了、实践了知识,知识就绝对能助力到你的生活。


我至今记得初中数学老师的一句话:


自己听懂不是真的理解,能给别人讲会了才能理解的更加透彻。


7.受限于知识的载体


打怪升级的网络小说,有一定审美的人,都视其为垃圾文学,但这也不绝对,如果你看网络小说的过程,是分析作者如何铺陈悬疑,如何讲故事来吊住读者胃口......以这种创作者心态来阅读,依旧能读到真知识。因此,知识对你有助力即可,不必纠结知识的载体,你看网络小说,对某些人来讲,不也是极佳的知识载体么?


还有不少学习者将知识的输入途径,局限在了阅读,这就错过了太多汲取知识的机会。一个高效学习者,能走到哪,消化到哪,世间万物均为他所用。就像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能出神入化到不滞于物境界,草木竹石皆是知识,皆可为剑。


这种认知模式需要训练。人类的大脑,在没有接收明确指令时,会像永动机一样,习惯性地制造各类幻象。你回想下,当你走路、坐车、发呆时,头脑是不是习惯性地处于漫无目的的游荡状态?当时制造的各类幻象,可有任何创造力可言?当你能阻止大脑的凭空幻想,认真用眼睛、耳朵观察这个世界,就能收集到更多的灵感、现象、素材,这远比幻想有意义的多。


哲学家约翰·杜威也坦诚:


我们把比大多数人喜欢承认的更多的时间浪费在了“琐碎的脑海图景,随机的回忆,愉悦但无根据的希望,掠过的、半生不熟的印象。”


当你习惯了这种新的认知模式,汲取知识的通道就会宽广很多。再举个例子:如何通过看辩论节目《奇葩说》来汲取知识?不是作为存粹的内容消费者,我的观看方式:在正片开始前,就针对辩题写下来自己的正反观点,在正片开始后将自己的观点和辩手观点对照、佐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挖掘尖锐角度的能力。


user avatar   ccf-57-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shansengsao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蹦极,

我喜欢危险的感觉。

当我站在几十米的高台,脚下就是湖面,难以遏制的恐惧会紧紧抓住我的内心,让我战栗,让我警醒,让我瞬间感觉到,活着是多么真实的事,而活着又是多么幸运。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阅文CEO程武致网络作家的一封信“面孔会变,梦想不会”? 
  那些你认识的遭遇性侵犯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2018 年你读了哪些书? 
  如何评价《自私的基因》这本书? 
  有没有那种超级推荐的好书? 
  有哪些书非常有利于年轻人未来发展? 
  是读书读太少了所以太多烦恼吗?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 
  后悔买 Kindle 了吗? 
  作为读者,你怎么看待阅文推广“免费阅读”的做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六小龄童因重庆一大学生在网络上传恶搞视频,发博称将用法律手段维权这一纠纷?
下一个讨论
唐国强和六小龄童谁知名度更高?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