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BC2017)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精彩内容? 第1页

  

user avatar   rosecrim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只说说植物科学画展的部分吧——当然,也是我个人觉得最精彩,最里程碑性质,最易于为吃瓜群众们所了解的一部分。

以下多图哈~


自己有参加这次的画展评选,算是有些了解与感触。但因为生病+时间有限,故只花了一周时间赶了两幅画。。。皆入围而未获奖。在国际一流大师们的面前,也算输得心服口服~(围观群众:不就是技不如人又不够重视吗!瞎找什么借口!)



之所以提名它「值得一看」,理由如下:


1. 植物科学绘画本来就是很好看的。

植物科学绘画(botanical illustration)的概念未必大家都熟悉。但简而言之,即是「以最科学理性的方式,为植物作画」。这一领域内,从前最为知名者大约是《玫瑰圣经》《花卉圣经》等图书的作者,拿破仑的约瑟芬皇后的御用画师,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Pierre Joseph Redoute)。

我们如今判断一幅植物科学绘画是否优秀,仍可沿用前人对雷杜德画作的评价:「最优美的科学,最严谨的艺术。」

(我相信他画的玫瑰你一定在什么地方见过。。)


正如雷杜德为约瑟芬皇后所重用,「艺术」「绘画」能浓墨重彩地出现在一场植物学大会上,其实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并非是为了「好看」,而是一种研究,一种科学方式。

在没有相机的年代,绘画是用以描述、记录植物最好的方式之一。而即使在摄影非常方便的现代,绘画也有相片所不能及的好处——可以在同一图片内展现植物各个部位、季节、生长发育阶段的状态,全面而详实。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许多植物学的相关论著和专业名录里仍还是采用「绘画」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展现形式。

(⬆️《中国植物志》里的插图。植物身上不同性别的花、不同时期产生的果,往往不能在一张照片里体现,却能在一幅画里被兼容并包。)



2. 这一美好而富有价值的领域,在国内却一直缺乏应有的地位与重视。

想必大家能够理解,出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里,植物科学绘画在中国是十分边缘化的。

它是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是需要「匠心」去长久坚持的工作,是文理兼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的成果。你不得不承认,这并不算是现阶段国内教育所倡导的方向。

关于植物科学绘画背后的辛酸故事,我个人曾听说过许多。如全国范围内有专业职业背景的植物画师曾一度凋零至十数人,在植物园工作数十年的绘画人员因筹不出路费而无缘参加国际比赛——至于植物学、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更是几无机会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

但另一方面,又并不是全如前面答案中某位同学所说的,国内的植物科学绘画比西方起步晚、信息少。恰恰相反,在《本草纲目》《花镜》等花木古籍中,已有许多国人利用绘画以记录描述植物的先例。(可别说我们那时候没有西方人画得好哦,对比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药草图谱就知道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20世纪初,亦有业界大师如冯澄如先生,师承工笔画法,结合西洋油画水彩,绘制的植物图谱在当时惊艳过许多人。

这次的画展上,就少有地公开了他老人家的原稿。

在这一领域内,算是国宝了。


还有曾孝濂先生,现代植物科学绘画的泰斗级人物。这次为了画展重新提笔——在此之前,他已有很多年没有再画一幅植物画了。

嗯,前文第一张画展的海报图就是出自他老人家的手笔。

这里有个八卦是:图中的木棉,曾先生以前也画过。据说当初因未曾得见植株实物,故在绘制时出了一处错误。这次重新画的修正版本,也算是为曾老了却一桩心愿了。

(⬆️ 多年前,曾孝濂先生的木棉旧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比看一下,与海报图中的木棉花蕊簇拥形态即存在不同。)


3. 这大概是IBC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官方的、大规模的植物科学画展。

这次的画展,算是一次真正的国际性征稿比赛。参与者中许多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植物画师,最终获奖的自然也是从成百上千的优秀作品所挑出的佼佼者。

来自12个国家/地区的一流画家,200余幅最终展出的画作。这数量级听上去没什么,但业内人士会知道,是何等难得一见。

如此大规模的、国际级的植物科学绘画展览,不仅在国内是第一次,也是国际植物学大会历史百年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组织的大型国际植物艺术画展。

我自己曾在英国邱园(Kew Garden)见过两次相关的画展。虽也同样精致大气,但在专业地位和规模上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对了,为了让更多普通群众也有机会认识植物科学绘画,主办方还先后在深圳的市民中心、公园等地举办了预展和分会场。(据说市民可免费参观?但愿我没记错~)

百忙之中还这般煞费苦心,不知是否绝后,至少也是空前了。



4. 对于我们这一辈的,年轻的植物绘画爱好者/从业者而言,这可能是人生中罕有的一次近距离向大牛们学习的机会了。。。

因为是主办国,这一次的宣传和参与力度也堪称前所未有。加上各大社交媒体的推广,让很多怀其才而不知其名的新人也有机会加入进来。用主办方的话来说,「国内的新生代画家们,在这次画展中也多有颇为瞩目的表现。」

我自己在画展交流群里就遇见了好几位神交已久的同龄网友,还有几位印了自己的作品去参加现场的布展交流。大家都很厉害啊~



总之,无论前期的参与还是后期的围观,这次植物科学画展确实给了我(和一些同行小伙伴)很多感想。虽然我自己已不在「专业植物学」的道路上奔走,但能看到的是,至少近年来,博物学、自然科普确实在国内渐渐复苏。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供国内的新人们与世界一流的作者切磋,供围观的吃瓜群众们观摩前人大作,供更多的爱好者和从业者得到被大家所了解的机会……真的是很好很好,很「功德无量」的事情。

虽然正式的画展已经落幕,但有这样「值得一看」的先例存在,相信今后也会有更多这样厉害的内容在我们身边出现吧。


经工作人员同意,来一些获奖作品和评委作品——






(⬆️ 本次画展的评委之一,李爱莉老师为IBC2017特地描绘的大型画作《世界党参属》。相信应该有同学还记得她当年在CCTV10的公益广告吧~)


P.S. 也许是因为植物科学绘画在国内真的被埋没太久,在群里认识的几位很厉害的老师,都非常谦卑。即使画技已出神入化,已可堪与世上任何一位顶尖高手媲美,言谈之间仍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感慨与不满足。想必是经历过很多我们所未曾了解过的艰难时期吧。

期待将来有一天,大家都可以更坦然地说:

「我们是画得很好的。」




  

相关话题

  怎样保留桂花的香气? 
  如果地球上都是食草动物,那会怎么样? 
  青草的气味和西瓜的气味一样吗? 
  生物圈二号到底为什么会失败? 
  槟榔是一种什么植物,它的作用和危害分别是什么? 
  生产一公斤粮食真的需要消耗一吨那么多的水吗? 
  全球变暖导致古老病毒和细菌复活,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威胁? 
  动物和植物界定的标准是什么? 
  植物个体之间如何互相交流(传递信息)? 
  有哪些类似「竹子不是树」和「鸭嘴兽下蛋却是哺乳动物」的小知识?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权力的游戏》S07E05中雷加与妻子伊莉亚的离婚设计?
下一个讨论
携程有哪些体验不好的地方?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