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我出国留学后越来越讨厌外国人? 第1页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化隔阂上有一个阈值,在这个阈值以下,交流越多越能互相理解,在这阈值以上,交流越多越相看两厌。

中国和韩国越南的隔阂是在这个阈值以下的,和欧美的隔阂肯定在阈值以上。

在这个阈值之上,一个中国人作为个体可以改变自己融入欧美人的圈子,比如交几个白人朋友或者嫁给白人。但是作为群体,两波人肯定玩不到一起去(工作场合除外,有时候即使是工作场合,也有按文化分组的倾向)。

比如在美国,你可以看到一个中国人和一群美国人玩,偶尔也有一个美国人和一群中国人玩。但是很少有一群一半中国人、一半美国人一起玩的。

婚嫁也是同理,中国人和白人结婚以后,都是单独到对方家里串门,婚礼以后就很少有两方的圈子一起聚会的了。

毕竟你一个人在白人堆里,按照白人的举止礼仪做事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一群互相知根知底的中国人一起装作白人的样子,互相之间还要说英语,张口就是“哦,我亲爱的迈克,今天天气真是好极了,让我们一起去打橄榄球吧”,结果就是大家都尴尬的不行。。。


user avatar   ne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比较普遍但不能说绝对的观察:

很多出了国讨厌外国人、很想早日回国的,一般来说是在自己国家至少在某一方面拥有比在国外更便利的生活条件。

而那些出了国不太想回国、对外国人印象也不错的,往往可能在国内的社会、经济地位处于相对劣势。

比如农村出身、小镇做题家、某些少数民族、体形外貌不符合东亚标准、爹不是李刚、关系少路子窄的,在国外这个环境、脱离了国内的价值体系和运作机制,反而更加自如、更加自信了。(这里不是说哪个制度好坏,而是强调个体与制度的互动机制

他们能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获得在国内因社会、经济上的天然劣势而无法的某些福利。(这里的平等不是说外国社会是平等的,而是指留学生群体内部的同构性,参考下面讲的communitas的概念)

不光留学生,探亲的父母也有类似的规律。

大城市来的父母在美国待不了几天就烦的不行一定要回国,说起来就是国内各种便利、各种活动,在美国大农村无聊的发疯。但是农村或者乡镇背景的父母在美国通常适应的不错,就算不讲英文也没多大不自在。

美国刷了绿卡住进老年公寓的大部分是农村背景的父母,北上广背景的老人极少。北上广老人完全受不了在美国语言不通这种”不方便“,但村镇背景的老人就还好,他们似乎更能够适应“少数族群”身份带来的不自在、不便利、以及委曲求全。

这种在全新环境中权利重新分配和体验的现象,有点类似于传统社会中成年礼的“交融”(communitas)状态

“交融”一般发生在部落中同年龄的男性即将步入成年之前。部落长老会命令这些男性暂时离开村庄,在村子外搭个大棚一起集体生活一段时间。在这个“交融”状态中,男孩原本的社会角色和地位被暂时搁置起来,以一种全新的、平等的原则生活交往。等到成年礼结束以后,男孩就可以重回社区,恢复过去的身份。

出国留学和这种暂时性的“交融”状态非常像。

留学生也是暂时离开家乡,在留学期间暂时搁置在国内的角色、地位、当然也包括可以在国内享有的各种特权。他们必须学习以平等的方式与其他留学生交往,外国同学和老师看你们没有任何不同,都是黄皮肤黑眼睛、英文带口音说不太俐落的中国留学生。

在communita这种状态中,每个留学生经历的不被重视、投诉无门的情况都大同小异。但有意思的是,相同的经历并不造成每个留学生一样的心理落差事实上,对不少在国内就属于比较弱势的同学来说,这些都不是事

这让我想起最近Black Lives Matter活动中一位非裔活动家说的话,他说,

2001年911发生之后,美国白人惊呼恐怖主义来了、从此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下了。可事实上,非裔美国人这几百年来天天都生活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下。”

白人安逸的日子过惯了,根本无法想象其他一些人就是天天活在恐惧和惊吓中。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也是一样。

留学以后各种不习惯、讨厌外国人,说白了,是做“主人”做惯了,受不得“客人”的委屈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这些同学可以借此体验一下“客人”的感受,让他们回国之后能够对弱势群体的状态和权益更加敏感、更加热心,那也不失为一件善事。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samzh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是后浪,你在国内的阶级比你的老外同学普遍高出几个level。

就以美国留学生来说,无论是出国读美高、大学还是研究生,一年的学费至少也要4-5万美元,生活费保守估计2-3万美元,加起来折合成人民币就是42万,如果再考虑到平时下馆子、喝酒、买奢侈品、旅游的费用,那么一年的开销很可能50万都打不住。

四年,就是至少200万,这对于国内很多工薪阶层来说,都算是一笔巨款。

但现实中的情况是,大部分美国留学生的家庭都能够毫无压力地掏出这笔钱,很多父母甚至根本无所谓孩子学到了什么,毕业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只要孩子能拿到文凭,过一个相对充实的大学生活,他们其实就已经挺满意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很多条件很好的留学生家庭看来,出国读书不是一项教育投资,而更像是一次性消费——花钱去国外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花钱买一个在发达国家居住几年的生活体验。

说白了,这个逻辑和富人买奢侈品很像:有钱人不会觉得奢侈品是智商税,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奢侈品根本算不上什么很贵的价值很高的东西,他们买奢侈品,可能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牌子,也可能只是那天心情恰好不错,于是没想那么多,顺手就买了。

因此可想而知,大部分美国留学生的家庭条件和生长环境是什么样的。

一般来说,他们的成长模板可以概况为:一二线城市长大,家里N套房,从小就读当地最好的学校,寒暑假经常出国,英语水平普遍优秀,有一样或几样较烧钱的爱好……

至于他们的父母,大部分也都是人生赢家,要么有着体面的高薪工作,要么依靠买房/股票/创业/炒币这样的时代红利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后浪留学生到了美国之后不适应,觉得美国不好,不喜欢外国人,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阶级优势体现不出来了——

在国外没有家里的大House住,没有司机保姆的伺候,没有无障碍的交流能力,没有各种明的暗的社会关系。

而且别忘了,在美国,亚裔遭受的系统性歧视最严重,无论是读书还是就业,作为华人,不被其他族裔的人歧视就已经谢天谢地,还哪有可能享受到特权,继续国内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上人快感呢?

就像某个高赞答主说的,在国内获得好处较多的人来了美国会抱怨,而那些在国内就被歧视的、资源不那么丰富的人反而不会有很大的落差。事实上,这个现象在留学生留美选择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的土著,很多人毕业就回国,因为他们在国内有房,而且美国的生活对这些人来说其实没多大吸引力;

但是,那些家在三线四线城市的留学生往往不愿意回去,主要是因为在家乡找不到啥好工作,生活条件也很一般,但去一线城市的话短时间内又买不起房。

一句话概况就是,所谓的不喜欢国外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认为国内资源多、能在国内享受到便利的人当然会回国;认为国外资源多、自己在国外发展机会更大的人自然青睐国外。

这就叫做屁股决定脑袋,人的决策往往是基于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判断。



精华回答


user avatar   chi-shui-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拿我一个东亚做题男性在某五眼国家几年的经历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与本地社区交互的深入,对以本地白人为主体的“外国人”的认识经历了四层进化。当然这想必也不局限于本人的个人观点。

第一层,初来乍到,你会发现本地年轻人当中的一大部分的心智停留在国内中学平行班后两排混子的水平上甚至更糟。一搭上话,你在备战英语时代从考题和BBC纪录片积攒的外事话题(如:你也喜欢某三大球俱乐部/球队吗;你怎么看民权运动;你怎么看该国在20世纪曾经发生过的某二三事)递上去基本上等于一拳打在棉花上。人家感兴趣的是house party的时候跳上桌子裤子一脱能不能让自己显得更酷。

况且平心而论,就算是能聊上运动,人家最喜欢的橄榄球板球话题递过来你能接上茬吗?

当然,上面还基于一个能搭上话的假设。多往酒会餐会里三三两两的人堆里挤两回,你会发现还有一部分野招呼是在他人的翻白眼/不耐烦表情/寒暄之后无视这样的回应下迅速结束的。

第二层,通过合租学习小组社团等层层拐弯抹角的关系,你终于和一部分本地人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互动关系(不再是在路边打野招呼了)。然而你会发现刨除“吃了吗”“今天天气怎么样”“deadline是什么时候”这些程序性对话,这些人要不不和你开口,一开口就动辄把你放在矮人一头的位置上。

“你们中国有这种电磁炉吗?”某房东

“为什么你们中国现在还在用奴隶?”某室友1

“听说中国在使用death van是真的吗?”某室友2

第三层, 通过合租学习小组社团这些平台进一步深入,你终于找到了一些主动和你示好的“白左文青”或者单纯就是黄热病患者。他们对你感兴趣的点或者是那些被本国媒体/孔子学院提炼浓缩扭曲,乃至于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十万八千里远的东方主义符号(舞龙舞狮包春卷,书法太极小旗袍),或者是你那异域风情逼人的女性同胞。

总之,这多少类似于一线城市文青在旅游目的地让正在用5G网络玩吃鸡的少族年轻人来段锅庄,顺带介绍个漂亮的卓玛。

“你能用中文教我几句情话吗?”某浑身是毛的库尔德留学生。

第四层,你终于脱离了前三层的低级趣味,在极为细化的专业爱好领域认识了一些外国人。然后进一步认识到红帽黄皮的身份对你的社交事业前景的制约。 换句话说,“虽然我们有着相同专业爱好但你也配姓史密斯?”节选片段如下:

“中国也有露天展出的坦克?那很好,中国的武器都是山寨的”某兵器博物馆一脸不耐烦的中年负责人。

“我去过中国,中国人总爱撒谎,你如何确保收集的数据的信度?”某咄咄逼人的教授。

“我去过中国,当时我们花了点小钱就雇了两个全程陪护的女导游。(高八度)当地人还很爱他们的政府呢!(脸转向我们)比如你们爱不爱你们的政府啊?”某中X商业交流会上小组讨论当中的一位乡镇企业家。

总之,由于客观上的生活/文化差异和主观上对方对红帽黄皮的偏见与仇恨这一思想钢印的作用,你能接触到的“外国人”经过这四层过滤下来,基本上不剩几个能够较深入,长期,有建设性地在公事之外和你用人话交流,而不需要你捏着鼻子花费额外的精力和自尊,用额外的逢迎和忍耐换来与之毫不相称的回报的。再环顾下国内主流媒体永远不会告诉你的,当地一塌糊涂的基础建设和商品服务供给,不由得让你打个大大的问号“凭什么”?

另外,我一点不怀疑部分幸存者对知乎歪果好室友/好男友叙述的真实性。但要考虑两个因素:

  1. 叙述者是否自身阶层够高,在东道国出则香车入则大宅,乃至于用钞能力相当程度上对冲了上述的不利因素。即所谓一富遮百丑。
  2. 叙述者是否有性别红利加成。即所谓一睡遮百丑。

另外,请像下面 @夜云轻 先生这样用国内的地域歧视给国族间种族压迫洗地的黄纳自觉离开我的评论区谢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说自己15年出国,到现在就4年多一点儿吧。我2009年出国,去年离开美国,在美国十年了。也住过dorm,后来搬出来了住过condo,也住过townhouse,跟过美国人一起住,也跟过其他的international students, 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一起住过,包括印度人,约旦人,孟加拉人,德国人。

有趣的是,你说的事情,就是宿舍太吵了,美国人,中国人,印度人都跟我提过。

先说说美国人吧。刚去美国读书的时候,我有几个白人朋友。未必是因为我多喜欢他们,但是大家都知道,小留学生出国的时候,父母都会嘱咐你:比如“不要浪费时间呀”,“要多跟美国人交朋友呀”“有机会就多练习口语之类的”。

刚开始英文口语很差,所以的确是拉着美国人练。两年之后,第一个硕士快毕业了,美国朋友知道了,舍不得我,跟我谈心,他跟我说:“你知道为什么我愿意跟你做朋友么?”,我说不知道。他回答我说,你跟我之前认识的中国人不一样。你比较安静。他们经常开party,聚会。很吵,也不顾及学校的禁酒令,经常带酒回来喝。

其实他说的都是真的。至少在我的经验里面,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很喜欢抱团。如果你不跟中国人一起玩,也有可能会有各种你的传言。比如你高傲,高冷之类的。但是,这是普遍现象。欧洲留学生,印度留学生,巴基斯坦留学生,也都是更爱跟自己国家的人玩,这很正常。别的国家的留学生,我不了解,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吃个火锅,玩个三国杀(我们的年代),喝个小酒,打个麻将,这很正常。

其实那天听了他的话之后,我很难过。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至少这是真的。虽然未必可以推算普遍现象,但是不好反驳。那个时候我还相对比较年轻。中间我暑假回国,跟国内的大学生跟我交流的时候,他们抱怨自己学校的韩国留学生,太吵了。经常半夜还在外面喝酒,说话大声,无论男生女生,烦死个人。

后来我读博士了,跟我一起合租的有印度人和约旦人。印度人就是看约旦人不顺眼,因为约旦人总是半夜出去喝酒,然后醉醺醺的回家。印度人天天抱怨这个。

好了,现在回到你的问题上。我并不觉得美国人,韩国人,中国人在素质上有谁比谁高。中国人未必比美国人高,美国年轻人也未必比中国人更礼貌。大家只是文化不同。有的人喜欢吵闹的生活,比如我的土耳其哥们,有的人喜欢安静的生活,比如我之前的印度的室友。如果你觉得别人吵,你可以搬出去住,但是不用上升到批判一个国家的人的综合素质

总体而言,亚洲人的文化其实更加喜欢吵闹 ,如果你是humanities的学生,你应该学过low-context culture和high-context culture.很不幸,你出生在一个high-context culture,而high-context culture里的人其实文化属性应该是偏向热闹。所以,理论上,在中国你遇到“热闹”的几率应该比美国更高。当然,实际上未必如此,比如用美国的纽约跟中国的小城市对比,也许中国的小城市更加的宁静。

此外,如果一个非洲留学生,在我们国家读书,但是心里觉得中国人都很吵闹,他内心很讨厌中国。其他中国人知道了,会比较难过。如果不喜欢我们国家,何必来呢?其他的中国人会劝这名非洲留学生赶快走。希望你也可以这么考虑,换位思考一下。既来之,则安之。美国就跟中国一样,有很多好的人,也有不好的人。文化上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你学习,会让你喜欢的地方。希望你自己可以好好挖掘。

最后,可以断定的是。你并不是因为美国部分年轻人的吵闹,而让你讨厌美国。也许这是你的心理问题,我建议你看一下心理医生(不是讽刺或者嘲笑,是认真的,去一下student service center)。如果生活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国家,还要每天跟他们打交道,是很痛苦的事情。希望你可以解开心结。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去的垃圾学校,怪谁呢?我们学校风气就还可以。完全不能想象学渣敢这么嚣张,半夜在学校宿舍里放音乐,开party(唯一例外的是圣诞节,楼层客厅里用了马克风,我在卧室都能听到)一般小型 party,用公用厨房的餐桌吃饭,我是会让他们的。但是没人敢在公用厨房或者楼层客厅里放音乐。卧室放音乐,一般都关门,声音很轻,走廊里离开他门3米就听不出了。当然我们学校也有个别烂人,晚上一点,喝得醉醺醺,在走廊里怪叫。(我一般两点睡)但这种人会引起公愤。敢叫到第三声,大家开门对他喊: Can you guy just shut up!


user avatar   kaidi-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有】一个比较普遍但不能说绝对的观察:

大部分出了国讨厌外国人、巴不得早回国的,都是在自己国家【有所爱之人所爱之物】的。

而那些出了国不想回国、对外国人印象不错的,一般是在国内就比较【向往高一层阶级,觉得自己周围都是垃圾,自我认定为是放错了位置的黄金】的人。

比如【大城市中产出身】、【小镇里有权的关系户】、【信教的反唯物主义者】、【体形外貌在国内出众,习惯了周围人的追捧的】、【爹有权有势,能花钱帮他申请海外名校的】,到国外【自然】更加自如、更加自信了。

这是因为他们能以一种【更加提纯身处阶级】的方式、参与到与那些在国内因【参杂了奋斗逼,拆迁户,做题家,更牛逼的爹们】占尽【舒坦】先机的同胞们的竞争当中去

不光留学生,探亲的父母也有类似的规律。

【二三线】来的父母在美国待不了几天就烦的不行一定要回国,说起来就是国内各种【便宜】、各种【亲朋聚会】,在美国大农村无聊的发疯。但是【一线城市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父母在美国通常适应的不错,就算不讲英文也【能靠肢体语言和谷歌翻译逛个街拍拍照发到朋友圈秀一秀】。

美国刷了绿卡住进老年公寓的大部分是农村背景的父母,北上广背景的老人极少。【但】【农村】老人完全受不了在美国语言不通这种”不方便“,【不过反正阶级已经跃迁了还抱怨啥呢】,而【大城市】背景的老人就还好,毕竟在自己国家【知道要出国就已经提前先学过一点点外语了】有时候也被看作【家族里的老来俏】。

这种在全新环境中权利【加速提纯】的现象,有点类似于传统社会中成年礼的“交融”(communitas)状态

“交融”一般发生在部落中同年龄的男性即将步入成年之前。部落长老会命令这些男性暂时离开村庄,在村子外搭个大棚一起集体生活一段时间。在这个“交融”状态中,男孩原本的社会角色和地位被暂时搁置起来,以一种全新的、平等的原则生活交往。等到成年礼结束以后,男孩就可以重回社区,恢复过去的身份。

出国留学和这种暂时性的“交融”状态非常像。

留学生也是暂时离开家乡,在留学期间暂时搁置在国内的角色、地位、当然也包括【因地制宜的处事方式】,必须以【物质上的金钱,非物质上的人格这两样人类共通的语言】与其他留学生交往,外国同学和老师看你们没有任何不同,都是【外来的】黄皮肤黑眼睛、英文带口音说不太俐落的中国留学生,【只不过】【有的家里很有钱】【有的学习很好】【有的成绩很差】【有的眼睛很小】【有的染了绿色头发】。

在communita这种状态中,每个留学生经历的不被重视、投诉无门的情况都大同小异。但有意思的是,相同的经历并不造成每个留学生一样的心理落差事实上,对不少在国内就属于比较【强势】的同学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因为他们有无数的退路和选择,可以花钱消愁,可以买课补GPA,可以办大party跟班上的外国人同学搞成好哥们,还可以不用排家庭医生的队打个飞的回国看病】。

这让我想起最近Black Life Matters活动中一位非裔活动家说的话,他说,

2001年911发生之后,美国白人惊呼恐怖主义来了、从此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下了。可事实上,非裔美国人这几百年来天天都生活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下。”

白人安逸的日子过惯了,根本无法想象其他一些人就是天天活在恐惧和惊吓中。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也是一样。

留学以后各种不习惯、讨厌外国人,说白了,就是做【老老实实的普通人】做惯了,受不得【被更差劲的人歧视并秀优越】的委屈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这些同学可以借此体验一下【虽然自己很垃圾但因为老子是本地人就能优越上天】的感受,让他们【留在国外之后】【能够理直气壮的对后来的本国新移民】的状态和权益更加敏感、更加热心,那也不失为一件善事。


user avatar   edward-kenway-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像来中国的外国人留学之前在孔子学院和电影里面也只看到中国人的功夫、古代文化、古典音乐,对中国都很感兴趣

来了中国见到中国人之后就能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排外、小气、冷漠、势利眼和自私,从而越来越讨厌中国人

你看五道口那些和中国人天天混在一起的留学生基本都是刚来中国or短期交流的,正儿八经读本科的从来没有喜欢和中国人混的

我们以前在北京打剑道,来的老外也是,一开始刚来中国特别喜欢和你聊天想找中国朋友,一年后基本看到中国人都躲懒得搭理

因为你只有近距离接触融入一个社会你才能看到很多光鲜亮丽外表下丑陋的东西

我在留学期间有个英国本地黑人朋友,特别喜欢东方,居然还研究过八王之乱(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跟着youtube自学汉语和日语,看好中国经济,觉得中国啥都好,和我们也一起玩。16年去深圳工作,经历过被中国女人骗钱、网上被人骂尼哥、做兼职应聘某著名英语机构外教结果人家情愿要东欧白人不要他……现在见人就骂fxxk china……是真的被伤过了才知道痛了

同样出国前我们只觉得西方人长得好看、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人素质好空气环境也好,你真出国待久了才发现泰晤士河两边全是垃圾酒瓶子90后西方人各种混吃等死好吃懒做个个肥胖得夸张而且对中国人有一种白人的蜜汁优越感……

我10年申请去日本读书,去之前我是个真正的精日,觉得日本人啥都好做事认真敬业日本人有礼貌素质高日本是亚洲之光,考出日语n1,日本战国史山冈庄八司马辽太郎海音寺潮五郎那些书我都看过。然后到了日本三年见识了各种s b奇葩日本人,现在有人日吹我就想喷……

关键原因还是你一开始期望太高了现在掉回现实而已,说实话全世界正常国家的人都差不多

个人在欧洲这几年感受下来觉得中国人身上那些个臭毛病欧洲白人基本都有,中国企业那些所谓的低效率、内斗和官僚作风欧洲也一样,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自信和优越感欧洲佬更是白人优越感爆棚,只是受制于平均教育和修养礼仪以及制度的积淀导致他们毛病没像我们表现得那么明显。你去看看他们周末看完球喝多了那个德行就懂了……

比如很多旅游过的人特别喜欢伊朗和中东,不是说伊朗人和中东人真的有多热情好客,他们其实更喜欢白人崇洋媚外一色色的,只是一开始国人把msl国家想得太垃圾,真去了发现和我们正常人其实差不多,自然就觉得好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user avatar   zhang-bu-yu-12-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人说去美国读 PhD 要避开亚裔、女性、助理教授(AP)、未婚四类导师? 
  杨振宁考上公费留学学成没有归国就该被抨击吗? 
  雅思建议自学吗? 
  在英国留学归来后,你都明白了哪些之前不知道的道理? 
  研究生可以转学吗,比如说在国内某学校读研的时候转到国外读phd? 
  如何看待杭州女生 6 年花 200 万元留学,回国工作开 2000 元底薪 ? 
  美国top5博士生,金融/it/咨询哪个最容易踏入上层阶级? 
  为什么在国外待久了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中国了? 
  出国除了雅思还看什么? 
  中国留学生的归国率为什么这么高?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曾博著作《我的一生》?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照片中的欧美日本都显得那么干净,有种通透感?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