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十三邀》第二季第一集「许知远对话马东」? 第1页

  

user avatar   wu-zhe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马东比许知远通透的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马东的经历基本上都是在跟现实死磕。许知远的愤怒一直都是书斋里愤怒。

换句话说。这哪里是什么通透。只是碰过壁,撞过墙。所以选择不撞了,溜墙根儿走。

有办法么,没办法。

去澳洲时,马东没有选择。在央视做节目时,马东没有选择。《有话好说》被停时,他一样没有选择。所以最后这个从来没有选择权的人说,我想做奇葩说的时候大概是他第一次主动选择去做点什么的时候。

马东心里苦啊。

这几乎是个梗了——桂子:你最喜欢的奇葩说金句是谁说的?

一个心里有很多苦的人,你夸他通透。我是觉得这就跟你冲着一个胖子说你吃了好多饭啊的感觉差不多。简直不给人面子。

两个文化人,一个访谈节目。

一个是捉襟见肘的饭馆老板。一个是吃遍山珍海味的美食家。

美食家说你最近开的那个馆子都是上个时代吃剩下的菜。有什么新鲜的。饭馆老板说你丫嘴太刁了。你吃过而已。那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好吃的么?

美食家愣了一下。他们不知道。

饭馆老板说。那我就做这些菜。这些菜十年前我就做过。十年后还是这些材料。我换个形式再做。

饭馆老板想的是把这些有营养的菜卖出去而已。

美食家不关心。美食家心里想。现在的人怎么连猪食都吃得下去。垃圾。

因为他们饿啊!

饭馆老板笑,你以前见过多少食客。5%而已。就是那些有钱的。可是还有95%的人吃的就是你所谓的垃圾。你关心么?你不关心。所以你关心你那5%的同好就行了。我来管这剩下的95%。除了满足他们本能的食欲。再勾兑一点你所谓的过时的。这是我现在做的事。

许知远本质上就是这么一个美食家。他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他关注这些东西超过他嘴上的社会啦,大众传媒啦之类的东西。甚至连这些好东西是怎么留到今天的都没有好好想过。的确是舍本逐末。

所以马东说,我没这么自恋的时候我笑死了。许知远的自恋不仅仅在于他把自己的品位当回事,还在于,他其实不太关心剩下那95%究竟是什么人,到底喜欢什么。

某种程度上,这两个人关心的事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想把整个中国的文化环境提升一点。

区别在于马东选择自下往上,许知远选择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那个不仅不关心下面是什么,而且还想把他们凿穿。

就显得蠢一些。

但是这两个人都很厉害。比那些笑话他们的人都厉害。

乌云装扮者说:

你们都没有他厉害,只是看到有人比他厉害而已。

他说得对。

——————————————————

最后插几句闲聊。

看《十三邀》觉得尴尬还挺正常的。这不是一个令人舒服的节目。很多人不适合看这个。但是很多时候书也好,访谈也好。真正值钱的往往就是那么一两句话。

穿越过俞飞鸿和许知远的尬聊,我看到了一段俞飞鸿对于自我成长的自白。让一个清晰的俞飞鸿出现在了镜头前。

这是其它人没有采出来的。所以穿过这段尬聊。我看到了我觉得重要的东西。那么这段尴尬只是一个我获得这段信息的途径。许知远是不是痴汉,这段访谈有多尴尬,我就觉得没那么重要了。

这次注意到这个节目的人,很多人在意的东西比较奇怪。谁丢脸啦,谁怼赢了谁之类的。对于核心的东西反而是忽略的。马东说的,人对于娱乐的接近是来自本能。没人关心许知远的愤怒。95%的人看到的大概是一个可爱的胖子怼赢了一个长得很丑的瘦子(人气高下胜负已分)

但我依然觉得,许知远是必要的。美食家是必要的。那些希望思考的5%比例再大一点是可以的。

许知远有没有作品不重要(可能对他而言是重要的),美食家自己会不会做菜不重要。

重要的是许挂在了一个最高点上。哪怕他自己很难再登高一步。但至少有个人提醒着你,最高点在哪里。好的东西是什么。


user avatar   wayangmov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为什么郑爽代孕就要被点名封杀,而成龙弃养小龙女、薛之谦让李雨桐流产仍然可以活跃在娱乐圈? 
  为什么部分男生对丁真火了那么愤怒? 
  阿娇与赖弘国被曝于 3 月 1 日离婚,赖弘国称「她不爱我啊」,如何看待二人的这段婚姻? 
  有哪些证明一个演员的演技差的瞬间? 
  如何看待杨幂方告「黑粉」的庭审音频?信息量有多大? 
  做「练习生」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截至19日晚,都美竹的 24 小时期限内吴亦凡未退圈,都美竹暂未放出更多信息,吴亦凡会全身而退吗? 
  如何看待《为哄大明星开心,报社主编把我开除了》一文,记者称被领导要求按艺人意见改稿,最终被迫离职一事? 
  当代人是不是正在陷入无穷无尽的文化消费和文化符号娱乐陷阱? 
  为什么近年新生代中国女演员质量变低,面部五官脸型呈现一元化趋势,与之相关的审美,社会问题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梁博受欢迎么?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免费约拍(帮人拍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