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位建筑师的作品让你有「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的感觉?为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tsongmsc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很多人都在说卡拉塔拉瓦,我来说说卡拉塔拉瓦的前辈吧。

Miguel Fisac(图1)

虽然可能是西班牙现代主义建筑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但Fisac实在是一位很“陌生”的建筑师,最直观的证据:他名字的维基百科词条不用说中文了,连英文页面都没有。仅仅有西语、葡语和几个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区性语言。(西班牙语页面链接:Wikipedia, la enciclopedia libre

然而Fisac又实在是他那个年代——也(可能)是建筑师最辉煌的年代——最典型、最令我神往和钦佩的那类建筑师:注重建筑和空间本身,从设计到建造逻辑清晰,尺度感敏锐,形式审美建立在对技术和功能的深刻理解融会之上,但不刻板教条,细节和整体和谐统一。功力深厚不露雕琢,还要加上西班牙建筑师特有的妖娆天赋——悠久的建筑/建造传统赋予了伊比利亚建筑师们基因里的灵感,大概可以类比歌剧之于意大利、文学之于俄罗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初次接触Fisac是研究生第一年。彼时介绍的是Fisac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The Pagoda”(图2)——我当时甚至没能够记住Fisac这个名字,但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个远在南欧的“佛塔”式建筑。

这座塔楼其实属于西班牙马德里的霍尔瓦实验室(Jorba Laboratories),建于1965~67年,是实验室办公建筑的一部分,包括了若干办公空间和一座图书馆。因为它的外立面对双曲率极小曲面直接而合理的运用,使得原本可能平平无奇的办公塔楼成为了马德里市民通往机场路上的一道风景。

虽然形式在今天看起来也十分独特,但是如果将设计拆解还原的话,会发现这座塔楼看似夸张的造型实际上是符合建造逻辑和功能需求的,是现代主义强调的结构理性与形式美感结合的优秀案例。

首先,如果观察图3中的平面图不难发现,塔楼外部新颖的造型是通过非常简洁的一次操作得出的:每一层仍然是规矩的正方形平面,只是统一地每隔一层将正方形旋转了45度。

这个操作带来的收益最直观的就是得到了符合客户要求的建筑造型,楼层之间的曲面创造出了多变的光影效果,能够在一天之内让附近高速公路上过往的人们在极快的车速下即使只看一眼也印象深刻;同时,使用者在楼层内部的观景视野也较之常规的火柴盒塔楼更富变化。

如果再结合图4中的结构平面,还可以发现这一操作不仅没有使结构复杂化,反而非常符合办公楼层平面布置的结构特点:竖向柱网布置在旋转后上下两组正方形平面的8个相交点处,水平方向上楼板的主要钢结构也以这8个点和中央的核心筒形成了网络。从结构力学角度来看,这样的结构稳定合理,保证了内部大跨度无柱空间得以实现,空间利用非常高效,而且即便每层都有出挑空间,也没有特别夸张的悬挑,工程角度易于实现。

从剖面上解读的话(图5),这样的旋转带来了每层外部的剩余空间,可以是非常好的设备夹层,这样就避免了在内部加做吊顶,做到更高的层高和更好的内部空间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中为了避免常见的浇筑上层时混凝土会迸溅污染到下层楼板和立面,Fisac还坚持要求整个建筑在搭好骨架和模板之后,从顶层向下开始浇筑(图6~7)。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塔楼一侧还有一座较为低矮的建筑,是实验室的厂房与库房。整体造型上并没有塔楼的新颖独特,但是细节上却体现了Fisac的另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元素——空心龙骨水泥梁(图8)。

这种充满建构诗意的结构系统,被反复运用在Fisac的其他建筑中,包括他的公共建筑与教堂等作品,成为了他签名一般的元素(图9)。

上图是1962年Fisac与即将用在位于马德里的水文测量研究中心(Center for Hydrographic Studies,图10)项目的混凝土预制件的合影。

外观上看,又是同样的办公塔楼+低矮大跨度厂房。因为水文研究特定的空间要求,Fisac再一次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无柱内部空间,空心龙骨横梁兼顾了结构、审美、采光,让原本仅为功能空间的水文研究所有了光影交错的美感(图11~14),而很多细节上也依旧能看出建筑师对于建构逻辑的深刻理解和纯熟运用(图15~16)。

类似的混凝土梁也被应用在Fisac的Iglesia Santa Ana(圣安娜教堂,Santa Ana Church,图17)中。

除了外部的龙骨梁,这座教堂的内部设计也凸显了Fisac对宗教类建筑的功能了然于心和对所看重的光影效果极具天赋的编排。Fisac在耶稣像背后的最重要的墙壁上做出了三个深浅不一的凹陷(图18~19),没有破坏室内空间的统一,同时又区分出了宗教仪式时需要的不同功能空间。

同时,耶稣像正背后的最浅的凹陷,无疑在视觉上增强了正上方“天眼”一样的天窗中透入的自然光”倾泻而下“的效果(图20),进一步突出了教堂的神圣气氛。

岔开一句:搜索资料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名叫”thinking in curves“的博客(链接:thinking in curves),博主根据Fisac不同的项目选取了三种有代表性的空心龙骨梁,分析了它们的剖面的几何构成,图很有美感,与Fisac自己画的计算剖面图一起放在这里供大家欣赏(图21~24)。

说完了卡拉特拉瓦的前辈,再来聊一位他的同辈人。

Enric Miralles(图25)

Miralles(米拉雷斯)的知名度要高了很多,至少中英文的维基词条都有了(大雾。

初识米拉雷斯,源于他的一张平面图(图26):

这是米拉雷斯为1992年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设计的射箭馆的平面图,也是我最喜欢的建筑图没有之一。

这座射箭馆也是米拉雷斯与第一任妻子卡梅-皮诺(Carme Pinós)共同的代表作。这座建筑令我感到高山仰止的原因,用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方式解释就是:在BIG的设计方法被大量学生借鉴模仿的时候,你会发现米拉雷斯这样的建筑师做出的设计,是即使想抄袭也抄不出来的。或者说,这是一种“不做线性减法”的设计。

这座位于巴塞罗那市郊一小块山地上的射箭馆分为比赛馆和训练馆两部分,是由两大主要元素:连续的混凝土隔墙和隐藏在山体中的挡土墙组成,辅以极具张力的结构构件(图27~29)。根据设计师自己的解释,这座建筑的形式是通过对所在场地的地形进行演绎得到的,这种充满想象力的、不拘泥于死板的设计逻辑的创造,真的是依靠天赋,也是无法被模仿的原因。

米拉雷斯与卡梅-皮诺共同创作的经典作品还包括位于巴塞罗那市郊的伊瓜拉达公墓(Igualada Cemetery,图30~31)。

依山体而建的公墓外部墙体上分隔出的一个个格子对应着一个个逝者,沿着步道蜿蜒伸展开来(图32~33);内部的明暗处理也给人留出了凝思的空间(图34~35)。

米拉雷斯经历过两次婚姻,1994年开始与第二任妻子贝纳德塔·达格利亚布艾(Benedetta Tagliabue)合作的项目包括巴塞罗那圣·卡塔利娜市场(Mercado de Santa Catalina)的改造(图36)、苏格兰议会大楼(图37~38)。

这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马德里与巴塞罗那之间的恩怨不止足球)的西班牙建筑师,对混凝土预制结构的使用已臻化境,作品中既有精确的建构逻辑,又有天马行空无法模仿的天赋,然而两人的命运却都是令人唏嘘:

Fisac一生作品颇丰,在以马德里为代表的西班牙各地有着超过400余座各类作品。然而,虽然很多建筑师和马德里民众都希望将前文提到的The Pagoda作为地标建筑保护下来,这座严谨却张扬个性的建筑却因为马德里市政府方面的短视,和说不清道不明的为政治利益的勾心斗角,在1999年被拆除(图39),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毫无个性的玻璃立面办公楼。当时已是耄耋之年的Fisac也只好自嘲说自己的建筑不符合潮流。

米拉雷斯则更是英年早逝,2000年因脑瘤去世,年仅45岁。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巴塞罗那射箭馆,也在前几年因为当地地铁线路扩建而被拆除。当初为了加快施工速度而在设计中采用的大量易拼装的混凝土预制件,却也为拆卸提供了便利。在谷歌地图上还可以看到拆卸后堆放的预制件(图40)。

值得一提的是,达格利亚布艾在米拉雷斯逝世后,目前依然主持着以两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MIRALLES TAGLIABUE EMBT。大家熟悉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就是由她主持设计完成的(图41),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米拉雷斯对建筑设计领域影响的延续吧。

之所以说这两位西班牙天才建筑师让我的新世界大门被打开,想来想去,还是那句不太贴切的解释吧:他们的作品流露出来的狂洋恣肆的才华,是抄都抄不来的。

Y Viva España!


图片来源

图1: Tablas de Daimiel · Miguel Fisac

图2~5, 7~8, 39: MIGUEL FISAC - MAS CONTEXT

图6: pinterest.com/pin/46218

图9: MANCHEGO MODERN: The Peculiar Architecture of Miguel Fisac

图11~14: Centro de Estudios Hidrográficos | Miguel Fisac

图10, 15~16, 21: Hydrographic Studies Center by Miguel Fisac

图17~20: Santa Ana de Moratalaz

图22~24: thinking in curves

图25: Enric Miralles

图26~29: AD Classics: Olympic Archery Range / Enric Miralles & Carme Pinos

图30~35: AD Classics: AD Classics: Igualada Cemetery / Enric Miralles

图36: By John Fader at the English language Wikipedia, CC BY-SA 3.0, File:Jfader santa catalina.jpg

图37~38: Enric Miralles - Wikipedia3

图41: By Roland Halbe. Spanish Pavilion for World Expo Shanghai 2010 | Miralles Tagliabue EMBT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纽约宾夕法尼亚火车站扩建项目设计? 
  有哪些好看的现代中式建筑? 
  建筑学专业可以硬核到什么程度? 
  请问,上海有许多小区7层公房没电梯,都有产证,按照法律规定是违法的,为什么现在都没人管?应该怎么举报? 
  当窗口面积相等且窗底标高相同时,正方形窗、竖长方形窗、横长方形窗采光量如何排序? 
  如何看待武汉绿地中心被限高? 
  香港很多破旧不堪房子为何不重建? 
  如何看待 315 晚会揭废旧钢筋黑色产业链,上万吨翻新钢筋流入工地?这可能带来哪些安全隐患? 
  前电脑时代的建筑图纸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画成的? 
  欧洲城堡很多修在小山丘上,在中世纪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游戏《最后生还者2》?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的视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