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斗力黑俄国没问题,虽然毛子单兵确实普遍凶悍,但组织度大部分时候都是个渣,战场被各种吊打。然而战斗力弱只是一方面,俄国之所以被叫做战斗民族,其实主要指他们不畏牺牲勇于送死的气质。按俄国在多次大战中的伤亡率来说,大多数其它民族早就崩溃或者投降了,然而俄国就是能硬挺上,并在大部分时候笑到最后,这个确实难得。相比于我中华大都秉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晚的心态以柔克刚,俄国人确实在刚正面上有不俗的表现。
不过这也和俄国这个民族的整体生存环境有关,那种不毛之地,生即无可恋,死便也无畏了。看普希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还有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觉这个民族整体对命运持悲观态度,大都处于巨大而深刻的矛盾痛苦中,自毁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
所以,我觉得俄罗斯是战斗民族这说法本身没什么好反驳的,确实是事实,但也绝不是什么吹点,因为这其实是整个俄毛民族的悲哀和不幸,看到毛粉拿这说事吹牛报以同情的目光就好了。
抛开生产力,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单谈什么“战斗民族”“费拉”“武德”都是扯淡。要反驳很简单,解构“俄罗斯”这个近代民族主义发明者的概念,和黄俄讲一下北欧人(瓦良格人)用维京剑和龙头船统治高贵战斗民族的斯拉夫平民到蒙古人入侵,再讲讲信奉伊斯兰教的塔塔尔人如何用马刀教斯拉夫人做人。有个乐队叫做Baradj,特别适合给黄皮俄罗斯人听,讲讲战斗民族臣服于穆斯林主子的可悲往事。搞笑的是,泛斯拉夫主义者根本无视了基辅罗斯政权的瓦良格背景和后期罗曼诺夫王朝的德意志渊源,妄图用种族主义理论复制斯拉夫版的纳粹主义,光头党们病的不轻,建议死刑治疗。
(本文针对俄罗斯沙文主义者和国内某些精神斯拉夫人)
以下是一个国际上的著名笑话(英文版:One Finnish soldier is better than ten Russian,出处已无法考证,但应该来源于著名的芬兰狙击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一人狙杀超过500名苏军的传说,以及冬季战争中芬兰与苏联的战损比(根据维基数据,接近1:5)。)
修正了一些翻译问题
————————
1939年,一群俄国兵在芬兰边境地带前进。
从一座小山丘后头传来一个声音:“一个芬兰人能打十个俄国人。”
俄国指挥官派了十个士兵翻过去,啪啪啪啪一阵短暂交火后,四周寂静了下来。
山坡后又传来同一个声音,“一个芬兰人能打100个俄国人。” 愤怒的俄国指挥官派了100个士兵过去。过了十分钟,在一阵激烈的交火声过后,一切又寂静了下来。
同一个声音又说道:“一个芬兰人能打1000个俄国人。”军官大怒,当即派了1000名俄国士兵翻过坡去,只见双方激烈交战,步枪机枪子弹横飞,手雷、火箭炮与迫击炮声四起,到处爆炸连连。
战事逐渐平息,只见坡上爬回来一个重伤快死的俄国士兵,用最后一口气对俄国指挥官奄奄一息地说:“不要再派人过去了,是个圈套.......对方有两个人......”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