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俄罗斯(苏联)作为一个工业大国,为什么没有世界性的汽车品牌? 第1页

  

user avatar   belomors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6.10.16更新————————————————————

今天逛街回来突然发现居然有300+的赞了,忒感动了,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这个话题,我会持之以恒的把这个更新完;

看到评论区有朋友说我答得有点文不对题,我先写一个“太长不看版”的答案:

1、当代俄罗斯确实得算是工业大国,但是不能算是工业强国

2、前苏联可以算是工业强国,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无法产生世界性品牌;

另外解释一下我个人对世界性汽车品牌的定义:

1、汽车可以大致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特种用车(含军用)三类。最后一个由于缺少在市场上的自由交易的特征不在此讨论(其实是我不擅长)。而商用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远低于乘用车,大部分人对曼恩、斯堪尼亚、卡玛兹、中国重汽、日野等专门生产商用车的企业缺少概念,而对欧美日韩、国产乘用车品牌耳熟能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本文对“世界性汽车品牌”的讨论仅限于乘用车;

2、按照新车年销量划分,世界三大汽车市场为中国、美国、欧盟,年销量均是1000万以上。其他规模较大的汽车市场有日本500万,印度350万,巴西、俄罗斯(正常年份300万)。除了印度市场过于奇葩(马鲁蒂铃木太过强势了),剩下的五大汽车市场,如果一个品牌能长年在这5个市场的销量均能在非本土品牌中保持前10名,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品牌算是世界性品牌。

3、按照以上的定义,各豪华品牌由于销量限制无法进入前10(比如奔驰宝马),而有些知名品牌地区性太强,在某个市场过于失败(比如法系车在中国日本、部分欧系品牌在美国(差点把大众踢出去,看在销量能全球前三就留下了)、部分日系品牌在俄罗斯、巴西),因此能够做到全球通吃的品牌只有丰田、大众、福特、日产、现代、雪佛兰6个。(之所以说雪佛兰而不是通用,是因为通用是一个企业而非品牌,而下属的品牌中,只有雪佛兰做到全球通吃,而其他的品牌如欧宝、别克、霍顿等都打不到这个标准);

————以下是原答案及继续更新的部分————————

这个问题必须得回答一下,我觉得能比我更了解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中国人应该是没有几个了,作为一个以研究俄罗斯汽车市场和产业为职业的人,我觉得我有资格说这句话;

先说题主的题目:为啥工业大国俄罗斯出不了世界性的汽车品牌?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定义啥叫世界性的汽车品牌,一个汽车品牌的产品,能够卖到世界各个主要汽车市场,且能有一个可观的销量,能够被不同汽车市场承认,这样的汽车品牌才能叫做世界性的汽车品牌,能够做到这个水平的汽车品牌其实并不多,美国的福特、雪佛兰,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铃木、雷克萨斯、斯巴鲁,韩国的现代、起亚,欧洲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标致、雪铁龙、雷诺、菲亚特。共计20个,而这其中真正做到全球通吃的品牌不过是丰田、大众、福特、日产、现代、雪佛兰6个品牌而已;

还有就是怎样才算是工业大国,拥有较大的工业产值,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应该就是工业大国了,这样的国家,除了西方7大工业国之外,发展中国家也仅仅有中印俄巴金砖四国了。而这个四个国家中巴西没有自己成规模的汽车企业,中印俄三国都自己成熟的民用汽车工业,但是都没有世界性汽车品牌,如果把韩国这个没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刨除在外,符合楼主标准,出现了世界性汽车品牌的工业大国也仅仅有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国家而已,顶多再加个法国;

先吐槽一下:

连中国这个世界上汽车产量销量双第一的绝对意义上的汽车工业大国都没有出现一个世界性汽车品牌,为啥纠结俄罗斯没有一个世界性的汽车品牌呢?

下面正式回答楼主的问题:

预计3个部分(字数应该不多,我比较懒):

1、历史:苏联-俄罗斯有哪些乘用车品牌,为什么现在没有国际性汽车品牌;

2、现状:俄罗斯乘用车市场现状,俄罗斯本土乘用车企业现状,欧美日韩世界性汽车品牌在俄市场现状,中国汽车品牌在俄市场现状,俄政府汽车产业政策;

3、未来:,未来俄罗斯汽车趋势,是否有可能出国际性汽车品牌(兼论中国能否出现世界性的汽车品牌);

正式内容:

一、历史:

众所周知俄罗斯汽车工业起源于苏联早期,具体到乘用车部分,在卫国战争之前,通过与美国福特的合作建立了早期的乘用车生产,但产量较少仅供高层使用,后来在苏联全盛时代陆续建立的许多汽车工厂,其中包括:

1、高尔基汽车工厂(ГАЗ嘎斯):同时生产商用车和乘用车,产品就是众所周知的伏尔加系列轿车,在苏联汽车中属于较高档的品牌,售价大约6000卢布(当时苏联普通工人平均工资约75卢布),比如嘎斯21车型,从50年代到60年代共计生产了64万台(3代合计):

另外嘎斯工厂还生产各种商用车(轻卡、巴士),而且还是苏联各种军用汽车的生产者;

由于商用车不是本文重点,就不具体说明了;

苏联解体之后,高尔基汽车厂逐渐停止生产乘用车,当代的嘎斯工厂现状将在下一段说明;

2、伏尔加汽车工厂(ВАЗ瓦兹):注意这个伏尔加不要和上面那个搞混,这个伏尔加汽车工厂生产的品牌就是拉达,拉达相对于伏尔加属于较低端的车型,比如著名对的Жигуль系列

3、利哈乔夫汽车厂(ЗиЛ,吉尔),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主要生产商用车,但是也负责生产苏联政府高级官员的豪华轿车,还有,跑车:

4、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厂(УАЗ):生产各种商用和乘用越野车型,但该工厂产品在苏联时代多是军用车型:

5、莫斯科人汽车厂(Москвич):品牌为“莫斯科人”,主要生产各种低排量小车:

另外还有一个扎波罗热汽车厂(ЗАЗ),位于乌克兰,专产各种奇葩乘用小车,比如三座、零点几排量、号称坐4个人发动机就启动不了等等,由于和当代的俄罗斯汽车产品没有关系,这里就不单独说明了;

以上5个就是苏联时代主要的乘用车生产工厂,他们生产的各种车型就是苏联东欧人民的生活梦想,60-80年代苏联人民理想就是«Квартира, дача, машина»,就是“市区住宅,郊区达恰(简易别墅)、汽车”;

这5个品牌中伏尔加和拉达是最接近世界性汽车品牌定义的,因为除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之外,还有部分车型大量出口到西欧诸国,比如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等,在当时(60-70年代)的技术、款式是绝对不属于大众、雷诺等欧洲品牌的;

但是自从进入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以及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各汽车厂技术几乎毫无革新,随着欧美汽车技术的一次次升级换代,苏联汽车技术原地止步不前,逐渐落后于时代,而随着苏联解体,让其汽车工业受到了致命的一击;

好,现在总结一下,为什么苏联时代没有出现世界性的汽车品牌,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车型的发展没有随着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增长而增长,在对外贸易封闭的时代,错过了发展成为世界性汽车品牌的最好机会,而政治上的动荡彻底终结了这种希望

二、俄罗斯汽车市场现状;

1、汽车市场销量:从苏联解体初期的动荡,到进入2000年后随着政治的问题,经济恢复增长,汽车市场逐渐增长,年销量大约稳定在经济良好的年份(比如2012、2013年)新车年销量300万台,经济不景气年份(2009、2015年)新车年销量150-180万台的样子,二手车年销量500万台,全国保有量4000万台,千人汽车保有量246台;

2、各本土汽车企业现状:

2.1、高尔基汽车工厂(ГАЗ嘎斯):乘用车业务基本放弃了,最后两款车型分别是轿车Siber和越野车Ataman,然后伏尔加这个品牌彻底成为历史,原来的乘用车组装线现在代工组装大众、斯柯达、雪佛兰的车型;

最后的绝唱:伏尔加Siber和Ataman

但是需要说明白一下,虽然伏尔加品牌没了,代工生产外国品牌了,但是不代表嘎斯工厂完蛋了,他们的商用车还是生产的风生水起的:

而且就算没有商用车业务了,嘎斯还有最主要的产品:

2、伏尔加汽车工厂(ВАЗ瓦兹):苏联解体后,瓦兹汽车是苏联少有的仅生产乘用车的企业,不像嘎斯那样还有其他各种产业,所以硬挺过了90年代的困难时期,2000后抓住机会,给自身定位为低端汽车品牌,最终成为俄汽车市场销量最高的品牌(年销量20~30万台),后来与雷诺、日产合作,加入其汽车联盟,利用技术更新换代车型,从2000年初的四大低端车型(日古丽、萨马拉、卡琳娜、普利奥拉),到现在不断推出新款车型G然他、Largus、Vesta、X-ray等,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是俄罗斯唯一成功的汽车品牌,成为俄罗斯国民车的代表;

3、利哈乔夫汽车厂(ЗиЛ,吉尔):由于其原定位是服务于政府高官的,其豪车业务随着苏联解体而灰飞烟灭,仅仅剩下商用车业务,但是据说由于普京对俄罗斯总统乘坐外国品牌(奔驰)汽车严重不满,有志于恢复吉尔工厂的豪车生产,最终生产出来几台样车,仅仅在高级礼仪场合能见到(比如胜利阅兵时),这几年豪车传言又没动静了;

吉尔工厂还有他的商用车业务,但是也不是很景气,近几年来一直希望找到合作伙伴代工生产外国品牌的商用车,前段时间新闻说吉尔已经于奔驰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代工组装Viano等车型;

另外,吉尔工厂还有一个巨大的产业:房地产,由于厂址在莫斯科南三环黄金地段,又在莫斯科河畔,工厂占地非常大,在莫斯科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段可想而知,于是这几年每到工厂经营不善的时候,就卖几公顷地;

但是这个工厂本身作为莫斯科市政府的产业,经营决策非常缓慢,运营效率极其低下,生产上的落后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积重难返。我觉得这个工厂吃枣药丸;

4、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厂(УАЗ):解体后被俄罗斯本土第二大汽车生产商索勒斯集团(Sollers)所收购,目前军用该民用并存活下来(这个在俄罗斯可不多见),目前主要生产几款低端SUV和皮卡:

索勒斯集团主要产业在于与福特的合资公司,UAZ工厂没落应该是迟早的事;

5、符拉莫斯汽车厂:也就是苏联时代的莫斯科人汽车厂,解体后彻底破产,卖给了雷诺,具体情况在介绍外国品牌在俄罗斯现状的时候详细说明;

——————————分割线————————

本来不想写这么多的,突然发现写起来就停不下来了,手指酸了,今天先写到这里,如果有人看的话,有时间我会继续更新;

——————————2016.10.16继续更新的部分————————

除了从苏联时代留下来的汽车工厂,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出现了一些专门给外国品牌做代工的汽车工厂:

1、阿夫塔托尔Автотор:

位于加里宁格勒州,由于地处经济特区,还有海港优势便利,发展非常迅速。

当前主要代工品牌有宝马(X系列)、通用(雪佛兰、凯迪拉克、欧宝)、起亚(智跑、KX5),当年也曾经给奇瑞代工,使奇瑞在俄销量曾达到过5万的高峰(至今其他中国其他品牌难以企及),但是由于奇瑞在俄的定位直接冲击拉达等本土品牌市场,后来俄罗斯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开始出台针对外国汽车品牌的工业组装政策(关于政策部分将在后文详细说明),奇瑞与阿夫塔托尔停止合作。

阿夫塔托尔借助代工组装外国品牌汽车,发展的如日中天。但是随着现代起亚集团在独资工厂的扩产和发展(下章单独说明),通用在俄政策的摇摆性(下章单独说明),宝马作为豪华品牌销量有限,未来阿夫塔托尔工厂的衰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远的例子有伊热夫斯克汽车厂(已被瓦兹汽车收购,生产拉达、雷诺、日产车型,厂小不再单独说明)。近的例子有塔嘎斯(下章单独说明)。这个工厂如果想活下去只有两条路:借助这些年积累的资金技术发展自己的独立品牌(长远解决之路),或是代工中国品牌(饮鸩止渴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2、塔嘎斯ТаГАЗ:

位于罗斯托夫州的塔甘罗格,有海运之利,现已破产;

一句话概括:成也萧何(现代)败也萧何(现代)。这个工厂是随着韩国现代汽车进入俄罗斯而发展壮大的,2000年初现代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塔嘎斯建厂代工组装现代雅绅特、圣达菲等车型,建有相当技术水平的焊装、涂装、总装车间,还有一些配套车型(座椅等)。后来随着工业组装政策的出台和现代独资建厂(也包括利益纠纷),从2008年开始塔嘎斯工厂开始衰落,从那个时候开始塔嘎斯开始寻求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一度代工奇瑞、比亚迪、江淮等中国品牌,但是由于与其合作的中国品牌销量一直走低(注意是与其合作的,原因以后说明),开工率一直不足,从次以后一直是裁员减产的恶性循环,最终资金链断裂,甚至无法支付中国企业的车款(坑了不少中国企业),越是欠款就越无法订到新车,越是无法订到新车开工就一直不足,开工越低经营就越恶化,由此恶性循环不止,最终2013年塔嘎斯工厂终于破产清算。

最近塔嘎斯在寻求把工厂整个卖给某个中国品牌,这个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如果做好了将是非常大的机遇,因为毕竟这个工厂有现成的厂房设备(相对于其他破产的俄车企来说技术还不算落后),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个太宝贵了),但是同样有巨大的风险(本地政府、原管理层等,这个就不多说了)。以我对中国车企的了解,我相信没有一个中国车企有这个魄力接手;

3、德尔维斯Дервейс:

位于高加索地区的切尔克斯克,经营状况较好;

————————分割线————————

睡前再更新一小段苏联汽车工业史的内容,德尔维斯工厂的争取明天晚上继续更新;

很多人对苏联时代的汽车工业存在一定的误解,一部分人也许以为和我们的红旗差不多,更多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工业能力的象征,没有普及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另一部分人也许认为苏联汽车一直都这么烂,只能借助贸易壁垒在苏联东欧销售,根本无法和西方汽车工业竞争;

其实,苏联的民用汽车工业是曾经辉煌过的,或者说,苏联的民用工业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落后;

重点说民用汽车部分,在苏联发展到顶峰的70,80年代,苏联汽车产量一度达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日本,仅仅伏尔加汽车厂一家的乘用车年产量就达到80万台,嘎斯24一款车的年产量就达到了20万台。整个苏联的民用车生产还分出了高中低档,吉尔专门生产豪车,嘎斯的中高端,拉达中低端,莫斯科人、扎波罗热的低端小车。购买私家车从70年代开始就成为普通苏联家庭的正常需求(想想购车是从哪年开始成为普通中国家庭的正常需求的)

下图是1966年苏联不同阶层的生活需求品前10名,红色是购买汽车,绿色是再买一辆汽车;(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从70年代末开始,苏联汽车开始向西欧国家出口,最主要的出口国就是法国和联邦德国,其中仅拉达一个品牌在1987年向法国出口就达到2.7万台(中国车企何时能达到这个数量,要不先突破零?)

80年代拉达在法国的广告

在联邦德国的广告,售价16795西德马克;

拉达Samara车型与大众Polo在法国售价对比;

这比德国车还贵一点呢。

至于为啥最后大众还是把拉达比的渣都不剩了呢?因为,到了2000年代,大众POLO早就换了不知道多少代,一直随着市场需求而升级。而2010年的拉达Samara,基本上还和80年代一个德行,这样都不完蛋简直都没天理了;

苏联汽车工业史的部分暂时更新到这里,明天晚上继续扒当代的俄罗斯汽车工业,继续更新德尔维斯的部分;

——————分割线————————

2016.10.17更新:

先送一张本人制作的《俄罗斯整车生产企业分布图》:

3、德尔维斯Дервейс:

位于高加索地区的切尔克斯克,经营状况较好。德尔维斯工厂的母公司除了经营汽车产业,也同时经营食品加工等多项产业;

被称为中国品牌在俄生产基地,几乎与所有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均有过不同程度的合作。由于该工厂位于高加索地区,俄政府希望能该企业能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促进当地就业,改善高加索地区贫困的经济状况,消除高加索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对该企业的发展大力的支持(有点像中国在南疆的地区的发展策略)。正是因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虽然几乎都是穆斯林少数民族,但是对俄罗斯的向心力远高于相邻的车臣地区。(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也开始在车臣地区推进汽车产业建设,瓦兹汽车有望在该地投资);

2010年之前该工厂技术较为落后,产能也有限,当时的主要合作伙伴有吉利、力帆和伊利托(代工长城,后来由于伊利托独资工厂的投产而终止合作),2010年后随着力帆汽车在俄罗斯的崛起(下文详谈)。该工厂的工艺也有了本质的进步(但与国际品牌的独资工厂相比仍有差距),产能也提升至10万台,随着塔嘎斯工厂的破产,德尔维斯成为仅有的一家愿意代工中国品牌的工厂,奇瑞、江淮等品牌也将产能转移到该工厂,一时间德尔维斯的产能成为各家争取的对象,德尔维斯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代工费用,资金量也就越来越充足,近期一直在规划扩大厂区,提升产能,更新技术;

但总体来说,德尔维斯最大的依靠还是力帆(可算是在俄经营最成功的中国品牌,原因下面谈)。随着中国品牌开始独自在俄建厂(长城是首家,力帆也有同样的规划,目前已与地方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发展较好的中国退出德尔维斯是必然的,但是由于中国汽车品牌众多,德尔维斯又是唯一的合作选择,因此排队等着进入德尔维斯的中国汽车企业有的是(尤其是国企的各种竞争力较差的车型),德尔维斯还能以这种方式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顺便说一句,当初塔嘎斯和德尔维斯在发展壮大的时期曾经试图建立自己的品牌,但是由于竞争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利润远不如代工中国品牌来钱快,随半途都放弃了。(看上去跟中国国有汽车厂自从合资之后,一直缺乏发展自己的品牌的动力多么相似啊)

补几张塔嘎斯和德尔维斯当年捣鼓出来的自主品牌的车型图片(基本上都是其他品牌车型的克隆版):

未完待续,明天继续更新

明天开始写专栏,从苏联汽车工业的兴起开始详写,欢迎大家关注

——————分割线 2016.11.12更新——————

大家觉得答主太监了?我又回来继续更新啦;

不好意思打脸了啊,向大家保证继续更新的,结果自己断了1个月了;

我上次写到德尔维斯了啊,下面应该是更新各主流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发展的部分了;

最近有点倒霉,国内总部决定把我发配到哈萨克斯坦去收拾上一任留下的残局,泪奔啊……

主要是我不喜欢信口开河,力求每一句话,每个数据都是有依据的,结果就是这样做很累,往往为了一个图片找上半个小时,或者一个数据翻上很多的资料,况且,搜寻俄文资料需要yandex搜索,这段时间回国了,在国内yandex打开实在是太慢了;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继续更新大家关心的话题;

关于外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发展历程,我只写2000年后的发展历程,在2000年之前俄罗斯汽车市场基本上是本土苏联时代老旧车型和外国进口的二手车所垄断,市场极为混乱,从2000年之后才开始逐渐正规起来;

我准备把各国汽车品牌分成五类介绍,共计介绍大约20多个品牌:

1、成功品牌的代表:现代-起亚、雷诺-日产、丰田;

2、挣扎纠结品牌的代表:大众、三菱;

3、失败品牌的代表:本田、PSA、福特、雪佛兰;

4、酱油党:马自达、铃木、菲亚特;

5、高端品牌:奔驰、 宝马、奥迪、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吉普、路虎、凯迪拉克;

下面是正文:

------------------------12月28日分割线-------------------------

没动力更新了,我打算弃楼了,主要是我太懒了,对不起大伙了

ПРОСТИТЕ МЕНЯ


user avatar   wang-hong-hao-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吉斯和吉尔是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超级豪华车……

吉斯(ZIS),因斯大林之名。

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豪华的汽车产品其实在伏尔加和拉达以前就已经起步了。苏联最早的豪华轿车是1933年在列宁格勒手工组装的L-1型,是一辆基于别克 90的技术平台的仿制车。

按照苏联的宏观工业规划,汽车工业随后被集中到莫斯科,列宁格勒的工厂则主要负责农用机械的生产。莫斯科工厂有很好的汽车工业基础——这里的AMO工厂成立于1916年,最早生产载重卡车。1933年,工厂改名Zavod imjeni Stalina(斯大林汽车厂),简称“ZIS”。

ZIS接收了来自列宁格勒的设计图纸,准备批量生产豪华轿车。1933年,ZIS就已经实现了8万辆卡车和1万辆轿车的产能。一直到苏联卷入世界大战之前,苏联豪华轿车的动力都是来自别克的5.6L直列8气缸发动机。意识到L-1车型设计的陈旧,ZIS的工程师们很快开始新车型的研发,1936年,全新的ZIS-101豪华轿车诞生。

ZIS-101是一款惊人的大型豪华轿车,轴距3.6米,车长5.75米,车重超过2.2吨。ZIS-101有六个标准座位,一块玻璃可以把前排座位和后部车厢完全隔离。这款车采用双化油器、自动恒温冷却系统、带同步器的变速箱、双级减震器等先进设计,还提供车内暖风空调和收音机,车漆涂料从美国进口……这样的配置在当时的苏联也称得上是绝对的豪华。最初型号的ZIS-101最大马力90匹,最高车速68英里/时,1940年,发动机的动力提升到110匹。第一批ZIS-101直接成为苏共中央委员和苏联红军元帅的座驾。

随后改进型号ZIS-101A、ZIS-101B和少量ZIS-102增加了刹车助力、蜗轮蜗杆式转向机。ZIS-101A发动机的压缩比从5.5提升到6.4,需要使用的高标号汽油在当时的苏联都是一般人搞不到的。

虽然经过了惨烈的战争,ZIS却在战后很快开展了第二代豪华轿车的生产——ZIS-110于1945年8月启动量产,距离立项只有短短11个月。研发速度如此惊人,以致于核心研发团队很多人都得到了国家授予的嘉奖。新一代苏联豪华轿车彻底切断了对美国企业的依赖,确保在日益恶化的美苏关系下还能稳定生产。

ZIS-110一直连续生产了12年,总产量2083辆,始终作为苏联汽车序列中最顶端的豪华旗舰。几乎只有苏联最高领导层的成员才有资格配备ZIS-110,其中大部分车型都是防爆改装版本,车底甚至可以经受地雷的爆破冲击。还有几辆ZIS-110被赠送给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成为新中国领袖们最早的座驾。ZIS-110发动机的排气量到达6L,最大功率140匹马力,最高车速87英里/时——虽然难以驾驭,但是ZIS-110确实是当时苏联生产出的最快的汽车。

ZIS-110随后还开发了救护车版本。虽然产量逐渐提升,但是一般苏联民众仍然完全没有可能拥有自己的ZIS-110,一大批ZIS-110成为高级出租车,而那些有机会驾驶这种豪华轿车的出租车司机在当时就算退休以后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吉尔(ZIL),苏联的劳斯莱斯

1956年,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斯大林汽车厂(ZIS)改名为Zavod imjeni Likchaceva(利哈切夫汽车厂,ZIL)。新一代豪华轿车的设计工作也在这时期启动,对标美国的同行的豪华汽车,他们最终决定开发V8发动机作为下一代苏联旗舰轿车的动力内核。ZIL搞到两辆美制帕卡德轿车和一辆克莱斯勒帝国进行拆解分析,ZIL-111原型车在1958年亮相。最后的量产型号采用6.0L V8发动机,最大功率200匹马力,最大扭矩超过了最强劲的克莱斯勒汽车,匹配2档自动变速箱。

ZIL-111一共生产了十年,产量被严格限制。ZIL-111在生产周期中一直得到改进,也不断出现新的车身样式。ZIL-111A是苏联第一款装备了空调系统的汽车;ZIL-111V则是一款敞篷车,有可以电动打开的软顶。进入60年代,ZIL-111的车身得到重新的设计,采用国际流行的四个圆灯造型。

ZIL的副总设计师负责设计了全新下一代车型——ZIL-114。他将硬朗的箱型造型风格发挥到极致,低调、庄重而且骄傲。ZIL-114的体量和做工是当今苏联汽车制造业的极致。尽管使用更轻的铸铝发动机,这款6.3米长的七座车型的整车质量还是达到惊人的3吨。使用四个化油器,动力输出达到300匹马力,最高时速118英里。电子打火和电子油泵在1967年的苏联是新发明,发动机9.5的压缩比让ZIL-114只能加注特别的高辛烷值汽油,等速百公里油耗19升。ZIL-114的前悬挂采用扭杆弹簧,四轮刹车都是带助力的通风盘式。


作为新时代的豪华旗舰,ZIL-114的基础配置表是个很长的清单: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空调、中控锁、遥控后视镜、可调方向盘、立体声收音机、雾灯、隐私玻璃……一应俱全,两块大电池能够提供整车电力供应。

这些顶级旗舰轿车在ZIL仍然保持手工打造,拥有独立的生产大厅,每辆车下线后都必须通过32小时的连续功率测试和1250英里的路试。

为响应对更小更灵活的车型的需求,ZIL-117在1971年诞生。这款五座车型的尺寸在ZIL轿车中是最小的,和同期高尔基车厂的海鸥轿车相仿,不过也意味着3.3米的轴距和5.72米的车长,300匹马力的发动机非常粗暴,最高车速超过125英里/时,当时的其他苏联汽车都望尘莫及。ZIL-117系列还随后增加了敞篷版本——是当时非常令人向往的苏联车型。

ZIL-117的定位非常小众,总产量只有50台。

ZIL-114的直接继任者ZIL-115后来被定名ZIL-4104。1978年开始量产的ZIL-4104延续了ZIL-114的大部分底盘平台和设计理念,而且更进一步。ZIL-4104的排气量被扩充到7.7L,最大功率315匹马力,车重也增加到3.4吨。

在冷战的特殊时期,作为苏联国家级领导人座驾的ZIL-4104的生产被视为机密,而且严格控制。据说特别的防护版本ZIL-4105甚至具备核打击生存能力。每辆ZIL-4104都会由克格勃的专门车库部门特别管控。

ZIL-4104也生产过救护车、敞篷车这样的车身样式。1983年,改款的ZIL-41045重新设计了车身造型。1984年,ZIL-41045系列车型换上了稍微先进的3档自动变速箱。在严格的管理下,整个ZIL-4104系列全生产周期只制造了106辆。

1985年继续生产的继任车型是,其实ZIL-41047完全延续了ZIL-41045整套的机械结构,只是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别。新车从1986年开始配备克里姆林宫卫队,其防弹型号的车重超过6吨。相应推出的五座版本被称为ZIL-41041。

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豪华车

然而这一时期的苏联已经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再好防护能力下的ZIL豪华轿车也没法真正保护苏共中央的领导人,因为最终的敌人不是来自外国势力,而是整个系统的崩塌。1991年,苏联解体,ZIL成为俄罗斯联邦的财产。作为俄罗斯汽车工业的顶级豪华车产品序列,ZIL-41047和衍生车型仍然能缓慢地驶出工厂。新的时代下,可以追溯到60年代的平台技术显然早已落后不堪,然而面对突然放开的自由市场,ZIL根本没有做好竞争的准备,也几乎没有余力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新技术的开发。ZIL-41047也就不得不一直顶着俄罗斯自主品牌旗舰和国车象征的骄傲艰难地生产到2002年——巨大的排气量和手工打造的生产模式算是对信仰唯一的慰藉——接触过这款车型的人会用“伟大和恐怖”来形容她。

ZIL-41047系列车型停产以后,俄罗斯领导人的座驾也换成了进口的奔驰Pullman豪华轿车,这让总统普京一直耿耿于怀。其实ZIL也曾尝试再度以ZIL-41047为基础推出了代号ZIL-4112P的总统专车原型车,可惜没有得到普京的认可。

2010年,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ZIL为这场大阅兵又单独生产了三辆敞篷型号的ZIL-41047——ZIL-410441。大阅兵的亮相成了ZIL-41047华丽的谢幕。

以ZIS和ZIL为代表的一系列苏联顶级豪华轿车在俄罗斯时代的没落,也是整个俄罗斯汽车工业21世纪现状的缩影,自由市场的冲击让原本以傻大黑粗著称的苏俄车企措手不及,纷纷以合资等形式寻求存活下去的出路,几乎都无力开发有竞争力的全新产品。

普京总统2012年发起自主品牌汽车振兴计划,一个专门打造总统座驾的新豪华车研发项目随即立项,代号“Cortege”。经过俄罗斯国家汽车工程研究院六年的研发,在2018年普京第四个任期就职仪式上,他第一次公开乘坐上了全新的国产豪华轿车Kortezh。Kortezh长6.62米,搭载一款V12发动机,全车装甲防护,车重达到7吨。而Cortege项目并不只是一款车型,而是一个多样化的整车平台,最后会覆盖轿车、SUV和MPV多种车型,可以替换整个总统车队,并且投放消费市场。

特制总统车队的诞生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面向市场化的俄罗斯汽车工业显然还需要更长的路,俄罗斯的汽车工业能否复兴,能否再度走向世界,我们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参考文献《autocar》杂志《What's GIZ》等。

本回答的主要内容贡献由张特完成。欢迎大家关注他的公众号:特说汽车。


user avatar   acoml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汽车是民用工业产品。不象军工,可以通过保护性的生产来支持。

民用工业产品销售受到了大量不可期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最简单最直观的有三种因素。

第一品牌,第二性能,第三性价比。

想要做一个品牌需要的是大量的时间积累,或是小米式的天材营销。但这两者毛子都不存在,所以自然非常困难。

就算是在当今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中国,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的困难的。中国国内车企有不少有优势的高性价比的产品了,结果普通民用如果选个家用轿车还是会选性价比低得多的大众。这就不能从性价比,性能等方面去考虑问题了。

在民用工业如此发达的中国汽产产业尚且如此困难,指望在民用工业粗放得多的毛子能有汽车品牌,那难度有点高。


user avatar   jiang-w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bbc主持人James May以前说过,如果一个国家想制造好的汽车,就先输掉二战。因为一个国家的工程师是有限的,战胜国之间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包括冷战的爆发,导致了大量工程师去搞导弹、飞机、大船、航天。而战败国的原本那么多优秀的工程师只能研究汽车。

苏联从斯大林时期就在民用工业比起英美孱弱,大部分资源都在国防军工上。汽车厂除了GAZ,伏尔加这样服务权贵阶级,就生产各种军用的特种车、卡车和公交车,俄罗斯今天的卡车都不错,看看达喀尔卡车组就知道了,2000年前基本是捷克的太拖拉,2000年后基本就是俄罗斯的卡玛兹了(捷克的太拖拉也是一个神奇的汽车厂)。一直到70年代才有了拉达,但是已经落后太多了。今天去看拉达的官网有种看5年前的汽车的感觉。这些羸弱的苏联汽车可是当年我们的父辈们的梦想啊。

补充下吧

关于美国汽车行业

日本车当初是怎么击败美国汽车的 美国后来是怎么反制的? - 默默的回答

看知乎这个答案吧,美国汽车在70年代的原油危机后本土的销量,美国慢慢被日本厂追上,本田甚至直接糊脸,在美国开了生产基地。底特律工人当时有多恨日本人呢,当时底特律有为叫Vincent Chin的华裔,被克莱斯勒的工人当成了日本人,惨被乱棍打死。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最大的汽车厂通用破产,小布什政府134亿救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可是现在克莱斯勒已经归了意大利的FCA。

英国的遭遇更惨,从撒切尔内阁开始制造业不断出现问题。随着British Leyland的破产,英国汽车大都要么被外国人买走,没人要的就消失了。奥斯丁,罗浮已经不在,凯旋现在只能倒腾摩托车,宾利、劳斯莱斯、MINI归了德国人,莲花被马来西亚人买走,路虎捷豹归了印度的TATA,名爵归了中国,Vauxhall进入了通用大家庭。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Actually Existing Socialism"? 
  我们该同情乌克兰?还是理解俄罗斯? 
  同级别丰田车比大众车便宜,为什么丰田的利润却很高? 
  普京称俄罗斯不能生活在屈辱的状态下,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未来人们消费汽车、使用汽车的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哪些消费群体将成为推动汽车变革的主流力量? 
  把超跑的发动机装到货车上会怎么样? 
  俄罗斯关注阿富汗局势:暂不急于承认塔利班为合法政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乌东一火车站遇袭已致 30 人死亡,约百人受伤,目前情况如何?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特斯拉 779 元卖限量空酒瓶,都是哪些人在买呢?该酒瓶能保值或者升值吗? 
  买车是买鸡头好还是凤尾好? 

前一个讨论
二战时苏联有哪些可以与喷火式和BF109平起平坐的战斗机?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16年10月14日上映的电影《勇士》?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