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985年,苏联为什么要启动改革? 第1页

  

user avatar   a-dian-90-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一下,苏军经济史,尤其冷战这部分资料好像不太多吧。改革其实也不是戈尔巴乔夫本人的事,因为苏共二十七大(1986)之前的苏共二十六大(1981年2月23日至3月3日):

勃列日涅夫提议新一轮军备控制对话。此时苏联领导层年龄老化,面临着经济增长的下滑、严峻的家庭食物问题、未来与美国关系的严重不确定性,以及在波兰的使人不安的事件。

勃列日涅夫1964-82年的经济停滞有目共睹,其实就是冷战时苏联经济失去的二十年。否认戈氏的改革的意义和出发点、抨击这是修正主义不该改革的,请去北朝鲜旅居,体验主题思想。

停滞时代Era of Stagnation/勃列日涅夫的停滞
【经济】
分析Analysis
罗伯特·杀必死(Robert Service)是《近代俄罗斯史:从沙皇时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作者,他声称随着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工人的纪律有所减少,[14]由于全面的就业政策,政府无法有效应对。根据Service的说法,这项政策导致工厂,矿山和办公室等政府行业的人员缺乏纪律和生产能力低下,最终导致苏联工人和管理人员中出现了“对工作不利的劳动力(work-shy workforce)”。[15]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苏联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能力”,并且其“钢铁,石油,生铁,水泥和...拖拉机”的产量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16]将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农业问题视为需要去集体化的证据。[17]简而言之,瑟夫认为苏联经济在此期间已变得“静止”,[18]勃列日涅夫的稳定政策是“政治灾难的根源”。[19]
理查德·萨瓦(Richard Sakwa)是《苏联的崛起与衰落:1917年至1991年》一书的作者,对勃列日涅夫时代持较淡的看法,声称增长率从1950年代开始“不可避免地”下降,直到1980年代完全停止增长。他之所以陷入停滞,是因为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生产力和劳动纪律下降。萨瓦认为,稳定本身会导致停滞,并声称没有强大的领导力量,“苏联社会主义就会趋于停滞。” [20]
根据勃列日涅夫的重新考虑的作者埃德温·培根和马克·桑德尔的说法,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经济与尼基塔·赫鲁晓夫主持的经济一样充满活力,但这种动力在尤里·安德罗波夫和后来的康斯坦丁·切尔年科成为总书记时就停滞了。[ 21]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声称,未对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济表现进行客观评估,因为对该时期的分析有时使用较低的估算值。[22]哈里森进一步声称,在1928年至1973年之间,苏联经济的发展阶段将“总有一天”会超过美国。在国际石油危机期间,与西方国家[23]相比,苏联和东部集团的经济增长突然停止并停滞了更长的时间,导致经济开始停滞。[24]根据哈里森的说法,一种解释是,苏联经济无法维持其广泛的增长模式。[25]其他解释包括:缺乏苏联和共产主义集团,与其他国家的透明性阻碍全球化[26]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永久”经济繁荣导致错误的经济决策的误解。[27]他声称,安德罗波夫和切尔年科的经济政策改善了该国的经济状况,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危机前局势”中继承了更加活跃和朝气蓬勃的经济,当时该国经济仍在以低内外债的速度增长,比起Andropov和Chernenko继承的经济。
《共产主义的兴衰》作者阿奇·布朗(Archie Brown)在他的书中声称,“停滞时代”一词“在很多方面都是恰当的描述,因为这是一个增长速度下降的时期”,但他指出,在“经济领域。[29]布朗说,在1960年代中后期(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有很高的增长率,声称苏联经济“享受了1960年代下半年比以后更大的增长”。布朗认为,这些增长率与科西金改革之间的联系是“微弱的”,[30]但他说:“从共产主义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勃列日涅夫时代在许多方面都是成功的。” [31]尽管苏联绝不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其需要引用]其自然资源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期间结出了硕果,“结果证明是能源大富翁”。[32]另一方面,布朗说,苏联像1970年代那样严重依赖她的自然资源,这是软弱的迹象。[31]
希里普·汉森(hilip Hanson)是《苏联经济的兴衰:1945年的苏联经济史》的作者,他声称标签停滞并不“完全不公平”。根据汉森(Hanson)的说法,勃列日涅夫(Brezhnev)确实主持了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放缓,但声称该时代始于良好的增长,其增长率高于赫鲁晓夫统治时期的结束。经济放缓始于1973年,“当时甚至官方估计也开始显示苏联的人均生产量不再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1973年之前,阿列克谢·科西金(Alexei Kosygin)发起了一个改革时期,许多人认为这将与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匈牙利先前的改革尝试一样激进。[33]汉森认为,许多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增长并未停止而是开始停滞。[34]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停滞不前,因为1970年代人均消费增长了1.9%,这是“非常可观的增长率”。汉森提出的另一点是,与约瑟夫·斯大林的镇压政策和赫鲁晓夫的诱发不稳定的政策相反,勃列日涅夫时代是稳定的,并且是“(比较)大量的时期”。[35]
罗伯特·文森特·丹尼尔斯(Robert Vincent Daniels)在他的《俄罗斯的转型:崩溃的体系快照》一书中声称,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标志是现状,这反过来导致了一个巨大的悖论的发展。 “它是什么以及它可能是什么的矛盾变得明显”。净增长超过50%,高达三分之二,主要发生在城市部门,导致人口高增长,城市增长高于美国。工业发展继续迅速增长,在某些领域超过了美国。[36]例如,苏联的煤炭产量从1964年的8500万吨增加到1981年的1.49亿吨,而美国的煤炭产量从同期的1亿增加到1.3亿吨。[37]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到第十个五年计划(1976-1981年)结束时,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美国的60%左右,而净流动投资实际上在绝对条款”。丹尼尔斯认为,当时的失败是苏联经济无法在某些领域发挥作用。农业是发生这种失败的一个部门。在整个苏联历史上,农业和消费品的缺陷始终存在。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但无法生产足够数量的肉。[38]据丹尼尔斯说,经济从1975年开始停滞而不是1973年停滞,随后的时期“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与前一个时期相矛盾。[39]
格雷戈里·格罗斯曼(Gregory Grossman)率先开展的苏联第二经济研究表明,由于影子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计划的效果逐渐受到扭曲。有人认为,戈斯普兰未能对此作出解释,助长了停滞,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崩溃。[40]
原因Cause
造成停滞的建议原因之一是军事支出超过了消费品和其他经济领域。[41]资深异见人士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在1980年致勃列日涅夫的一封信中声称,武装部队支出的增加正在阻碍经济增长。[42]大卫·迈克尔·科兹(David Michael Kotz)和弗雷德·威尔(Fred Weir)是《从上面进行革命:苏维埃系统的灭亡》一书的作者,他认为军事化不可能是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因为军事支出历来很高(1950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在不破坏经济稳定的前提下与经济增长持平。
在尼克松冲击和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骤然下降,但由于石油出口,苏联硬通货收入增长了。危机过后,苏联,西方集团和日本的总体经济活动明显下降,但在苏联则更为明显。 Kotz和Weir认为,最终,苏联的经济停滞只能由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引起。[43]
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家认为,经济停滞是赫鲁晓夫领导期间苏联经济政策修正主义的结果​​。根据哈帕尔·布拉尔(Harpal Brar)之类的作者的说法,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计划(de-Stalinization)也被用于实施经济改革,这将使苏联从中央计划转向市场社会主义。比较改革前的经济表现和改革后的经济表现也可以证明这一点。[44]
总结Summary
赫鲁晓夫被免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1960年代初期相对较差的经济增长。从1951年到1955年,总体经济增长为6%,但在随后的5年中下降到了5.8%,从1961年到1965年下降到了5%。从1950年代到1962年,劳动生产率增长了4.7%,到2000年下降到4%。 1960年代初期。增长,资本流出和投资均显示出稳步下降的迹象。[54]另一个问题是赫鲁晓夫的承诺不切实际,例如承诺在20年内实现共产主义,这与当时的经济指标几乎是不可能的。[3]最终,由于未能兑现诺言和由此产生的问题,赫鲁晓夫在1964年10月被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和阿列克谢·科西金(Alexei Kosygin)领导的集体领导人解雇[55]。为了兑现赫鲁晓夫提出的实现共产主义的承诺,苏联领导人创造了发达的社会主义一词,这意味着苏联已经发展到足够成熟的阶段,该国将“自然地”转向共产主义(在未指定的时间内)。[ 56]
赫鲁晓夫被免职导致建立了一个更加保守的政治局。科西金,尼古拉·波德尼和安德烈·基里连科是最自由派的成员,勃列日涅夫和佩尔谢属​​于温和派,而米哈伊尔·苏斯洛夫则保持了对党强硬派的领导。[57]科西金和勃列日涅夫强烈不同意经济政策。科西金想增加对消费品和轻工业的投资,而勃列日涅夫想增加对重工业,农业和国防的投资。[58] 1965年,科西金(Kosygin)进行了一项经济改革,被广泛称为“科西金(Kosygin)改革”,旨在在社会主义框架内改革计划经济。为了改善苏联经济,科西金复制了西方集团使用的一些措施,例如牟利[59],当苏联经济进入低增长时期时,勃列日涅夫同意了这一做法。[60] Kosygin的农业改革赋予集体农场很大的自主权,使他们有权使用私有农业的内容。结果,在“第八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中,制定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计划,灌溉渠的建设和其他措施。[61] [注2]总体而言,改革失败了,而且联系起来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任何高增长率都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62]
从高增长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时代在1970年代初期开始停滞不前。柯西金的“激进”改革尝试于1971年停止,而他的第二次改革则较为温和。第二次改革由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而中止,当时国际油价上涨推动了基于出售石油的经济增长。 1979年实施了另一项改革,但也失败了,因为这时苏联经济已“沉迷”于高油价。[61]
1980年,RIA Novosti报告说,苏联在欧洲的工业和农业产值中居欧洲之首,在世界范围内居第二。苏联的统计数字声称,196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仅为美国的55%,但到198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80%。[61]勃列日涅夫领导共产党18年以来,实际收入增长了1.5倍以上。[61]调试了超过16亿平方米的居住空间,并为1.6亿人提供了居住空间。同时,家庭的平均租金不超过家庭收入的3%。住房,医疗保健和教育价格低廉。由于无法通过工资平衡劳动力的流通,因此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在农业部门,缺乏工人。通过迫使“非生产性”城市人口(大学生,学生,科学家,士兵等)在收割期间作为农业工人工作,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做法被非正式地称为“ naryady na kartoshku”(俄语:“нарядынакартошку”,分配给马铃薯田)。[61]

对新补充材料的评论:

苏联经济高度计划性,缺乏灵活性。重工业强,轻工业和农业、消费品薄弱,众所周知,性能差不能用绝对数量来统计。苏联的工业产量各项都是世界前二,欧洲第一(“钢铁,石油,生铁,水泥和...拖拉机”),煤炭甚至产量增长。但是可以观察到都是基础的、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又不是出口换汇导向的。苏联经济在石油危机时代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受到威胁,但是对外贸易的恢复情况却更差。甚至苏联后期,八十年代起变得依赖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洲尤其是西欧。苏联成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这是苏联被动选择的。我认为还是苏联的初级工业产品(性能最差的拖拉机和除草机差距不大,并且是大队农庄等集体来排他性采购,而非个人或家庭),工农业剪刀差、重工业优先的模式,仅对尚未工业化的亚非拉这种农业化深厚国家有吸引力,而对东欧国家这类已有工业基础的经济模式缺乏指导意义。

最后一段的苏联现象,城市人口在农忙去临时帮忙。作为父辈是六十年代生人,他们七十年代上学的时候经常学农,农忙时老师组织学生去拾麦子,只上半天课。这还是经济不够发达、灵活,职业身份绑定固化,大家都挣工分而非货币化分配,导致收入分配不够灵活,不会存在资本主义的兼职、打零工、农民工。甚至国民经济有养不活养不好那么多的城市人口的风险,或者不能提供足够多样的各种消费品。

在整个苏联历史上,农业和消费品的缺陷始终存在。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但无法生产足够数量的肉。

赫鲁晓夫是二十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等说法在他后期的经济增长减弱不切实际而下台。许下了承诺,以改善人民生活而获得人心。勃列日涅夫时代还是有贡献的,那就是公平,把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拉平均,保障了医疗、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经济总量多把苏联建成成强大的国家,但经济没活力,遇到风险时很脆弱、不抗压。片面注重公平了,就没有效率,没有刺激因而养懒汉。而东方阵营中对经济其他方向改革的尝试,尤其是布拉格的新思想被扑灭,变得长期维持现状没有希望。

~~~~~~~~~~~~~~~~~~~~~~~~~~~~~~~~~~~~~~~~~~~~~~~~~~~~~~~~~

为什么要改革?因为你以为的苏联模式其实就是斯大林模式(1924-53),是斯大林式的计划经济,余粮收集,集体农庄,片面重工业化,并且一直延续荼毒到1985年,针对二战备战的快速工业化,面对战后人民生活早就不适用了。

近两个世纪,哪有一个经济政策能半个多世纪都没调整的?就连1861-1908慈禧这半个世纪的统治,她经历四个皇帝垂帘三个,前期和后期风格也不完全一样啊,甚至变化极大。

说实话,近一百年,连金本位都没有连续维持超过五十年的。美国1900年废除金银双本位变成金本位(金币本位),到了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黄金和美元固定汇率的虚金本位,到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1973年就和固定汇率脱钩了变浮动汇率了,然后1976年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到现在。英镑,从1939年的一英镑兑换4.86美元,一路贬值到1985年的兑换1.03美元。期间七十年代英国废旧币发新币,还发行了新英镑,废除了原先一英镑等于20先令等于240便士,变成了1英镑是100便士。七十年代也跟着美元随后和黄金脱钩,不再承担平价义务。更早的还有1931年受大萧条冲击,世界货币的英镑和黄金脱钩避免破产。

经济是变的,需要调整。而苏联的经济调整刺激的政策工具太少太单一,五年计划,提前一年规定好下一年。计划经济不是不行,本来就很难运营的很好,需要自上而下一丝不苟的统计调查分析,没有失误,没有意外(某环节会导致整体拖延),每个单位层级都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按时生产。但实际我们也看到了,计划经济这套本来就很符合不计成本的军工,比如中国航天的高品质,中国高校的非市场化,而非兼容并包民用或总体的国民经济。私营幼儿园都越来越多了,甚至美股上市,而过去都是单位办的,大院的单位子弟限定的幼儿园学校,不对外招生,甚至老师也是企业的女性家属。咱们又不是没经过变了味的死板的计划经济。过去连早餐店,理发店都是国营的,国家连早餐种类,含量,净重都有抽查,不合格会吊销公私合营的资格,不允许营业,所以老一辈人对公营事业的信任不是没有道理的,放心可靠,但规定死了的,口味单一,花样少,缺乏创新。

这时期苏联的经济呢?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经济体制没什么巨大变化,甚至在分配上还不断强化供销社这套。党和人民分离很严重,合法的干部特权阶级是个大问题,人家也不贪污也不搞男女关系,干部食堂供销社物价不一样,把自己吃死喝死你能怎么办?除了当兵和当入党当干部,苏联普通人没什么出路。

普京的爷爷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厨师。普京进了KGB,选了当时最好的去处,去发达的东德,除了工资,享受驻外津贴。

你可以看看八十年代苏联的老照片,圣彼得堡都是穿西装,连衣裙,处处十分西化。人民生活需求变高了,六十年代赫鲁晓夫那种干部楼筒子楼也只是对民生的缝缝补补,除非对斯大林模式的体制开刀,跟中国一样改革开放,不然什么都是公有制,效率很低,经济发展不起来。

有些不是不能用,但民用的消费电子半导体,机械加工,苏联总还是要向日本,德国这类进口机床和技术。东芝这家日本民用企业,八十年代好像就因为向苏联出口涉密可以军用的精密电控铣床被美国制裁了。说明什么,军迷都知道,过去苏联电控机床精度有问题,潜艇螺旋桨容易产生空泡,水下噪音大。如果是不考虑美观和体积的,苏联产品就是傻大黑粗,舰艇上层违章建筑,各种雷达琳琅满目,集成化很低,凑合是能用。苏联的东西皮糙肉厚,坚实耐用。但是计算机这类基础科学的硬件,都和西方差距很大。电视机的品质都够呛,咱们这中文互联网还有苏联电视机爆炸梗,更不要说八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早就有了的录像机之类了。也不能让苏联人民处处都忍着吧?

消费品差距更大,到现在都没弥补上。小到现在俄罗斯超市里的半打的六个装的标准大小的番茄,听说都是从荷兰进口的,在卢布贬值之前,还不一定比俄罗斯产个头不一样的贵多少,关键本地土番茄个头不一样大,卖相差。这和非洲或中东的轻工业差不多水平,你在中东的机场转机买个沙拉,番茄也是那个出口鲜花的荷兰产的。

所以,苏联不是哪个方面比资本主义国家落后,是全行业全品类全方面的落后,连农业都大大落后,没有自动化包装,或者品相不好,卖不上钱,这个我不太懂,但他们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现在网购俄罗斯的巧克力什么的,很多就是图个量大便宜实惠,是不是。都2020年了,连伏特加,世界公认的好牌子,就一个俄罗斯产的,剩下著名伏特加都什么英国,瑞典,加拿大,法国,芬兰的。。。年年消费那么多伏特加,最好的牌子几乎都不是俄罗斯的。唉

苏联的工业化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二十年代的技术,更像是发达国家淘汰的落后产能,在大萧条苏联对外大红利时期,苏联国家和西方资本家偷偷合作,吸收了西方的整套技术,后面看来,属于低端的初级工业化。苏联遇到的问题,不比得到苏联工业建设支持,拥有联合国认证所有工业品类全面工业化的中国,在改革开放遇到的挑战少。

并且苏联对抗的整个资本主义,是全世界,得到的支持缺只是同样缺乏工业化的亚非拉的市场。或者说东欧的工厂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东德地区,已经算苏东阵营的东欧工业明珠了,能造的船也不够大,经济并不互补。苏联缺乏全品类的创新产业升级能力,既不能造血,外部环境又没有持续输血的条件,指导思想又偏军工重工,航天飞机坦克,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除非GPS和计算机这类军转民,那作为基础的民用经济可不得落后吗?

举个例子,中国在冷战年代军工也是落后的。也就中苏蜜月引进了苏联技术,56冲锋枪全面换装,在62年对印作战吃到了轻武器的代差红利,对面用的还是二战时期的枪,反正还没有全面换装小口径突击步枪。而到了八十年代,中国当年五十年代引进消化的59坦克,歼7,已经落后时代几十年了,对越打的就很困难。而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换装的苏式装备可是和美军没有代差的,中国空军的米格甚至比美军佩刀在空优缠斗还先进点,一跃拥有了一只强悍的空中力量。而珍宝岛还要捞苏联坦克来研究,因为差距太大,废物都当成宝贝来研究。苏联的民用工业就是这么个感觉,并且民用比军工更残酷,军用芯片不限制尺寸,性能往大里堆够就行,民用消费电子,你的手机像大哥大,人家是iPhone,那你的产品谁要啊?走私黑市也买人家资本主义的产品啊。苏联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


斯大林算第二代领导人,除了第三代赫鲁晓夫,你还能记得住哪位苏联领导人?有哪些经济政策,如何调整经济发展?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印象都不深,甚至不客气的说几乎毫无存在感,乏善可陈,感觉只不过是这套体制继续驱动他们,自动延续下去罢了。就像是日本的短命首相,意大利的总理。

而是赫鲁晓夫是被赶下台的,前面刚刚古巴导弹危机风头真劲,后面肯尼迪被刺,美苏关系改善后的新局面,赫鲁晓夫就被自己人赶下台了,前后就几年。苏联领导人陷入了怪圈,除非冷战对外斗争占上风,不然自己的根基都不稳固,随时可能被轰下台,活着被迫退休养老。那就只能对外强硬,发展军工撑腰了。另外,既然是党内推上台的,除了小年轻戈尔巴乔夫这条件和时机,苏联斯大林以后的其他领导人,这谁敢真改革,动真正的党内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党籍都给你开除了。

苏联也是为核大战,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准备的国家建设。但是都到了八十年代,实际根本打不起来,也没人想打。军事技术发达多了,真要打,美苏的洲际导弹带上核弹头直接互相解决一切,直接第五层,可能都不必打地面战。

战后都快四十年了,德国勃兰特也道歉了,中国进联合国,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连战败国的德国日本都发展起来远超越战前,甚至连不起眼的中东产油国都联合起来1973年第一次石油禁运,和苏联出口西欧石油换汇抢生意。时代变了,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有不满意也很正常。

我没有查证过,但在二战的主要战胜国和战败国中,到了1985年,如果说苏联是唯一还在不能充分满足消费品需求的,我也不奇怪。英国是1955年才接触最后一种品类的配给制,比德国晚很多。连中国在八十年代对资本主义尾巴都有所松动,有下海个体户,有换粮票换粮食大米换香烟换鸡蛋的,八十年代末还搞物价闯关,发行100元人民币。苏联这么大牺牲的战胜国,苏联人一出国去欧洲一看,过的比战败国还惨,对内一传播,实在说不过去(有个德剧,德国八三年,虽然有事后抹黑,拍的两德差距极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转变成缓解美苏关系,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

世界变了,苏联经济活化石的底层逻辑没怎么变。那么前面那么多年积蓄势能有多久,这突然的自上而下的变化就有多大。

苏联改革的步子太大,窒息疗法,是内部出了反贼。这不是说明戈氏改革不对,恰恰说明思路很对,就是有点太晚了,积重难返,只好再起炉灶了。这事,就好比说元末的黄河决堤,元廷的大臣们讨论,朝廷去治水最后也要完蛋,不治水对朝廷还好一些,能晚一些完蛋,结果就没去赈灾,黄泛区人民那个惨,波及到了朱元璋老家。过去苏联高强度压制这些反贼,一改革都出来了。你本来就有牙结石,就不洗牙了,就因为洗牙会让牙缝变大?不是这么说的吧,对吧。或者本来觉得身体好,去医院一体检查出一身病怪医生,还反问为什么要去医院,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注意,这里问的是为什么要改革。至于具体方法对不对另说,毕竟那是另一个事,不是吗?


user avatar   wenhenima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相关话题

  赫鲁晓夫在农村长大,为什么他不知道苏联有的地方不适合种玉米? 
  前苏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信息化时代有何作为? 
  如何评价俄国二月革命? 
  如何评价乌克兰驻华大使馆信息中心于2021年5月8日发布的微博中提到“纳粹德国及其盟国苏联”? 
  二战中苏联有哪些以少胜多并且伤亡较少的案例? 
  请问苏联有核武器为什么还会解体? 
  如何评价安德罗波夫? 
  中苏交恶是必然的吗? 
  如果斯大林不对军队发动大清洗,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能否表现得比史实更好? 
  苏联是否是在诞生时就有了沙文主义倾向?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法国前总统戴高乐?
下一个讨论
如何彻底地消灭资本家?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