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农历为什么还没有彻底废止? 第1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也不必费劲换算成什么公元XXXX年X月X日,

这些日期和夜晚都是耿耿历史长夜里几个璀璨的时刻,称之为不朽。

历法本身并无什么稀奇,任何有点建树的古文明都自有一套甚至几套历法,可以推算到2012年也不嫌多,

然而历法因其记录文明而被延续,

元丰六年的月色入户,庆历六年的春和景明,念出这些月份和日子的时候,是有点穿越感的,那时候的人想什么你会懂。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为什么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

因为还有三天就十五了,月亮又大又亮,然后就有个人睡不着了,出门找好基友,俩人一起看着门口被月亮照的跟海洋馆似的在那傻乐。

这种夜晚你会不会也曾有过?

每一天在宇宙尺度上都是走向热寂的一天,太阳带着行星在猎户座旋臂疾驶,文明只不过记录了宇宙创生至今沧海一粟那么短暂的光阴,什么历法在宇宙尺度上都特别局限,

在我看来农历差不多是先民的一点点小礼物,


这是一种属于夜晚的月日计算,你可以轻而易举的从日期了解那晚上的月光和海水。

彼时彼夜,恰如此时此夜。

——

不少人根本弄不清什么叫阴历,阳历,合历,节气跟二分二至的关系。

评论里也说了,既望是哪天人家也丝毫不关心。

最普遍的观感是什么?

无非就是说农历和公历一般能差一个月,阴历生日先来,公历生日后来,这个区别最显著。

取消农历,都按公历会出现什么问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怎么二月就草长莺飞了?

小孩子问大人这些问题,表示这诗写的不对,你怎么回答?

告诉他那是因为诗人在海口写的?

海南二月就春天,张口就来呗。

有太多父母给孩子取了洋气的小名,或者年轻人自己跟风改了昵称,看来来去April居多,小名叫个小四月小六月的,感觉上可洋气了。

如果月份有鄙视链,

大理三月好风光,

花如人面春三月,絮扑窗纱燕拂檐。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感觉但凡有一点点认知能力的中国人,都知道这说的是同一个月份。

而不会问为什么林徽因说四月好,但是还有诗说人间四月芳菲尽。

不管什么历,最好的日子就是那么几天,不吝赞美就得了。

所以历法本身毫无意义,记录下来的那些日子才有意义,

不考虑二分二至和节气,就单论朔望,单论初一十五,在月亮和潮水的记录上,公历的作用几乎为零。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你不要农历了,还要不要过中秋。人家都在纪念鬼子投降呢,你在那赏月,月亮在哪呢?

任何文化背景都有自己的记录方式

人家用儒略历的,到了圣诞节,到了伯利恒男孩就降生的一天也一样也有所触动,也得庆祝一下,但那绝对不是你的文化体验,跟你送花陪妹子逛街晚上咣咣蹦迪也根本不是同一天。你不是这种文明包裹诞生的人,那一天你根本毫无知觉。

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来路和源泉。

你不知道"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也得知道一句"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吧,

这体验都没有那活个什么劲呢?只能说投胎失误不该来这啊。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在我看来九月初三晚上你叫人出来走走比平安夜那天送什么平安果有水平多了。


user avatar   zhe-xing-sun-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纯的公历是一种——简陋的,粗制滥造的,充满人为更改的——历法!

农历,也叫夏历、汉历,是中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沿用至今的历法,按推行时间定义的话,其实叫汉历才是最科学的。

在中国,很多人把农历俗称为“阴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中国农历并不是单纯的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历”。

为什么呢?因为农历的月是通过月亮的运行而确定,一个月就准确地是一个望朔,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月中的某一日来确定月亮的圆缺,这是阴历的部分。

而农历中的一年,又是一个准确的回归年,我们不会像某些奇葩的历法一样,新年有时是在冬天,而有时又是在夏天。

也许有人觉得,农历的这个回归年并不准确,因为我们的春节虽然总是在立春前后,但并不严格地是在立春前还是后,前几天还是后几天,又怎么能称为准确呢?这其实是个误会,因为如果不准确的话,别说是差几天,就算只差一小时,两千多年的误差积累下来,就是三个多月了。而我们并没有听说几千年前的春节是在秋天的说法。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可以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往下看。

既然我说农历不是“阴历”,那么我们先来看“纯阴历”是什么样的:在古代,人类需要一个确定的周期来记录时间。而最直观的,准确的周期就是月亮的盈亏,所以,世界各国的古历法,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阴历。

顾名思义,所谓阴历就是以太阴星——月亮的变化规律来定义时间。月亮盈亏的一个周期大约是二十九天半,而一个回归年的时间大概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这样十二个月是三百五十四天半,比一个回归年少了大约十一天。因为阴阳无法协调,所以大多数单纯的阴历很早就被淘汰了,只剩下少数奇葩沿用至今,比如伊斯兰教的“回历”,在回历中,每年比阳历的一年少十一天,所以新年是逐年提前的,有时是在冬天,有时是在夏天,这样三十三年为一个循环。也就是说,每三十三年比阳历多出一年。他们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在我们的历法中其实是呃……六十八岁的老人。

之所以可以使用这样奇葩的历法,也许是因为伊斯兰教人民生活的地区并不是农耕区有关吧,一个农耕社会是很难使用这样的历法的。

阴历不能指导农耕,这实在是个太过致命的缺点,所以必须改革。

在西方,人们使用的方法是放弃通过月亮的朔望来计月,而以一回归年为一年,再把一年人为地划分为十二个月,这就是纯阳历,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的前身——罗马历。

在这种历法中,“月”其实已经跟月亮完全不沾边了。 另一种方法就是找出一回归年的天数,和阴历十二个月的天数两者的最小公倍数,既不放弃直观的阴历,也不放弃可知冷暖的阳历。

于是,中国农历诞生了!

农历通过设置闰月来协调朔望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关系,设置十九年七闰法,即每十九年设置七个闰月,这样,每十九年阴阳历的“年”之间的差别就被消除得很小,只剩下两个多小时。十九年七闰的中国“颛顼历”,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距今两千六百多年,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的计算能力。

当然,在大尺度上来看,这两个多小时还是有点多,几千年以后还是会出现季节错乱的问题,其实后来还有更加科学的置闰方法。 通过月相计月,最大的实用功能就是判断潮汐,这首先要讲讲潮汐力,由于天体是有大小的,而不是一个理想化的质点,所以两个天体之间的引力,分布在其中一个天体上各个不同的点之间的引力是不同的,能对地球的海潮造成影响的天体只有两个,太阳和月亮,其余的天体因为影响太小,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月亮对地球潮汐影响的示意图

月球对朝向月球一侧的引力会稍稍大于背向月球的一侧

由于朔日和望日地球、太阳和月亮三个天体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潮汐力的影响是最大的,会形成大潮,当然,由于水的运动速度、地球的自转等等一系列其他条件的影响,大潮往往出现在望朔日之后的几天,比如著名的钱塘潮,就是出现在农历的十六到十八。

本文中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农历的确定时间,第二个是农历得适用范围。

第一点:农历相传创始于夏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充分发展完善,在 汉武帝时期通过官方确认,形成朔望计月,回归计年,十九年七闰,二十四节气的历法,其后没有经过任何根本上的改变,至于各种节日(不是节气)的定义,包括 春节,那其实是历法的附属品,不能说把端午节改到五月初六,就变成另一个历法了吧?

第二点:农历的适用范围是——地球。十八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出版过一本《老农历》的书,美国人对农历可以预测几十年后某一天的天气感到惊讶万分。其实看完了整篇文章,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农历的适用性如此之广了。

当然,在南半球比如澳大利亚,冬夏是要倒置过来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公历

目前运行的公元历,又称“阳历”、“西历”,我国辛亥GM后开始使用,但是多少年来,公历在我国从来没有独立运行过,我们使用的所有日历基本都是公历和农历结合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公历对于指导生产生活作用有限,单纯的公历是一种——————简陋的,粗制滥造的,充满人为更改的历法。

为什么说是简陋的,因为公历和天文历法相结合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回归年,是地球——准确的来说是地月质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而其他的一无所有。

为什么说是粗制滥造的,公历中有年、月、星期三种间隔方式,我们先不说月,因为这是所有纯阳历不可避免的缺陷,而“星期”的划分只是用了日、月和五大行星的名字,其实和“星”完全没有关系。至于人为的更改,就更是数之不尽,奇形怪状,甚至怀疑世界上竟然有这么愚蠢的事……

公历运行几千年来,有时是十二月28天(古罗马历),有时是二月28天(儒略历),甚至执掌历法的大祭司可以决定在某个月之后加一个月,极端混乱,以至于出现过一年有445天的诡异年份。直到奥古斯都统一了罗马之后,公历才算走上正轨,但仍保留了二月28天、大小月不规律等“历史遗留问题”。甚至在这之后,还出现了“三年一闰”的脑残事件。

反观农历,这些事情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农历计算一年的标准是冬至日,任何皇帝或者特权者,都没办法把冬至的日子改变了吧? 所以即使从纯阳历上来看,农历也是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

而且,还有二十四节气。

还有最后两点,对农历的简介就完成了,当然,只是简介。

这两点就是节气和置闰。

中国农历,把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的这一天,定为冬至日,而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的,相应的定为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分的时候,就是春分和秋分,在这之间,把黄道赤道夹角按角度平分为24份,定义了二十四节气,这个平分是按角度定义的,而不是时间,所以,每年的节气时间都需要观测、计算。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节”和“中气”,比如“立春”是为节,一般是正月的第一个节气,“雨水”就是中气,是正月的第二个节气,因为农历的一个月比一年的十二等分要短,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某个月就会没有“中气”了,这个时候,往往就是到了该闰月的时候了。

说到闰月,先讲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常识,中国是用干支来计时的,十二个月正对应十二地支,那么正月对应的是哪一个呢?很多人以为是“子”,其实不是,因为在农历的历法计算当中,真正数学上的一年之始是在冬至,所以,正月对应的是“寅”,“子”其实是在十一月。 我们开头讲了十九年七闰的办法来协调阴阳历,其实十九年七闰也是一个近似值,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精确呢?这就是中国农历特有的置闰方法了,我查了下资料,似乎没有专用的称呼,那么我们暂且叫他“动态置闰法”。

这个置闰法是,把冬至日到下一个冬至日之间的时间算作一年,因为冬至日是精确的,所以这个一年的时间也是精确的。然后计算两个冬至日之间(除去冬至所在的月以外)共有几个朔望月,如果是十一个,那么正好,这一年是平年,不需置闰,如果是十二个月,那么找到那个没有中气的月,把这个月算作上一个月的闰月。比如,某年四月之后的那个月没有中气,那么这个月就不叫五月了,而叫闰四月,下个月再叫五月。 这样一来,闰月就不会有任何偏差,即使亿万年过去,回归年和朔望月仍然会相安无事,阴历阳历各行其道,各司其职,没有任何混乱的协调运行下去。

所以,我们说,中国农历是目前世界上最科学,最严谨的一部历法,中国推行公历只是为了和世界接轨,其实中国一直没有放弃使用农历,你会发现所有日历上基本都有农历的部分,而在广大农村,不但一直是看着节气种植——收获,而且“赶集”也是按农历来计算日期的。

在中国周边国家,农历同样大行其道,日本、南北朝鲜、越南、老挝和东南亚很多国家都使用或保留部分农历,在北美和欧洲,由于中国的影响力。增加,农历也在慢慢被人了解。

农历是中国人创造的,全世界人民的财富。


user avatar   kong-shan-niao-yu-1-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逼乎这个话题而言,提出的就是故意引战的极端主义沙茶,回答问题的基本也是:放假多就是美,没真用过历书的小资假农民,汉服就是好,骡马教去死,月亮好啥都好等等各种极端主义的沙茶。我可不是奔着发帖科普你们来的,只是逼乎的留言机制没办法编辑,干脆就自己发一贴整理思路。别想太多,你们是我的试验对象,而我们都是逼乎的试验对象而已。该睡觉就睡觉,千万别气的凌晨睡不着觉。

[大笑]我才提了四五次算命,某些人就炸了,说我要废除农历,其心可诛。我什么时候说要废除农历了,你们感觉也太自我良好发癔症了吧。农历能不能用?当然能用,但这无法混淆漠视掉我国现行的农历里面存在大量可以说除了所谓的传统文化纪念包括算命以外,没有任何作用(起码我没想出来)的信息,最突出的就是干支计日和干支计时。干脆就重点说一说,如果有高人可以指出干支日和干支时有啥作用,欢迎指正。

这里不妨百度一下某本《新编万年历》的简介,《新编万年历》是2008年8月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笑。本书收编了1920年到2050年共计130年的历书,编写了历法、节气、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方面的知识。

或者有点常识的人去网上输入“万年历”搜索一下,看看跳出来的界面,除了公历日期,节气,阴历日期还有右边的干支日宜不宜,算命信息占了多大比重?农历历书不是用来算命,那占了将近2/3多比重信息量的干支日是用来干嘛的呢。现行版的农历在使用过程中,还真不一定是用来指导生产的,不过倒真是用来指导算命生活的。但比较蛋疼的是,根据我国2017年正式颁布的农历规范,每天的起始点是00:00分,比传统习惯的子时要推后一个小时,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周易爱好者会不会躲到墙角画圈圈。


农历为什么还没有彻底废止,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涉及到很多传统风俗习惯啊。其他答主关于潮汐,赶集,传统节日等等的解释都没有说错。但是,很多答主就着紫金历说农历最先进,公历误差大为啥不废除公历,甚至还有认为农历的朔望月可以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很好拟合的,这个就有点让人喷饭了。

凡事必有初,为什么中国的农历会用月相来记录,因为直接明了啊。就如同日食其实比月食频繁多了,但是日食在地球上可观测范围小,月食一发生就是半个地球都能看到,这个受众明显不一样啊。月相变化可能是古代祭祀最方便观测的对象了,所以开始的年是按照月相来计算的,而且是按照30天一个月。这个误差我们应该谅解古代先人,毕竟他们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而这也是360度周天的划分之初,但因为这个周天划分可就要了算命学家的亲命了,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多一点,导致不少古代算命学家因为测不准原理被扬了灰。如果继续精确的划分,公转年还分了三类,365.2564日(恒星年)或365.25964日(近点年)或365.2422日(回归年),当然,这个过于精确的数值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一点卵用都没有,谁还天天用仪器观天测日啊,还要不要把空余时间用来睡觉打孩子啊。

但是就如同古埃及人圆周率用3来计算,导致后面战车轮子怎么都箍不圆,后代的学者就拼命的精确化圆周率数值,到3.14,战车轮子就能凑合用了,但是如果用在精密工具或者是大型工程上,3.14又会误差巨大,必须进一步精确到3.1415甚至926。

历法也是一样,月相变化是29.5306日, 在原始部落祭祀那里用30天马虎够用了,谁还没有喝醉酒偷懒睡几天的时候呢,混几天一年就过去了。但到了要比较精确测量太阳直射点回归周期的农业社会,这个偷懒的干支混合60天周期,360天一年,简直就是要让司天监的头头脑脑全部被皇帝陛下扬了灰啊。所以为了不被下岗再就业,中国古代历法里面根据太阳直射点变化,又拟合了二十四节气,整成了阴阳历,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了闰月。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需要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

但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公历可以基本近似的反映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5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周边转圈圈。歪果仁用格里高利历,只要每天在墙上划一道痕,你看365道痕,一年过去了,每四年额外加一道,碰到世纪年不能被40整除的就不算闰年,精确度真差,3300年就会误差一天,对于基本活不到100岁的农民伯伯有误差影响吗?有个鬼的影响。他们不一定按照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定24节气,但是每年相对相同的时候去干啥农活总没啥错误,反正太阳照过来了,温度上来了,该干活了。

而农历阴阳历中出现了三个问题:十二月建也就是节气是拟合的星象,所以每个月的轮替周期和农历月相没有半毛钱关系;每个干支月的长度是根据公转位置和地轴倾角来算的,跟农历月也没有半毛钱关系;干支日是顺序排下去的,60一周期,360六轮的干支日和365.24天的回归年还是没有半毛钱关系。你看,三个半毛钱都没捡到,造成了我国的阴阳历的节气对应的日期是频繁变动的,每年的节气日干支日都是不断变动的。这个方便吗?太方便了,司天监可以一次算出好几十年好几百年的节气来,直接印万年历混日子啊。这就是万年历的初始由来。伟大的皇帝陛下决定了,为民解忧,节气只准由司天监的专业人士来算,不扰烦普通群众直接按照平年365,闰年366顺推了,那样既不神圣,又不神秘,还怎么搞授命于天,岂不是满地都是孙猴子唱今天皇帝到我家。谁私下自己算节气,全部杀头。到了节气日的时候,地主家认识字的胖儿子买本历书,看看日子,吩咐家丁跟农民伯伯们安排工作,下个月初三或者廿三是惊蛰了,大家准备春耕吧。你看,我国的阴阳历测量事业为封建王朝的印刷事业创造了多少GDP,为乡贤体制下乡村和谐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好歹能读历书的文化人赋予了多大的自豪感。不管我是念郁郁乎文哉,还是都都平丈我,反正我识字我自豪。

当然,阴历还是有用处的,毕竟与潮汐或者狼人密切相关啊,所以要不就改名吧,不要叫农历,叫渔猎历可还行。另,有人提到了数九歌,作为论证阴历(朔望月)可靠性的依据。问题是数九歌那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妥妥的太阳历法。

当然最挠头的事情还是早春农业生产,可能北方黄河中下游人民还在猫冬呢,南方立春前后可是要备耕的,你想号召一帮农民伯伯赶紧下田翻地?还在过年呢,再拖拖出了元宵节再说呗。你能怎么办?摊手,拖拖就拖拖呗。另外,每年暑假倒是根据公历直接整了个七八月份,省的老师学生中暑。寒假却随着春节在那里随机摆动,你问过老师和学生2019年冬天赶着上完,2020年冬天想着怎么拖堂(噢,穿越错地方了,今年疫情防控提前放假了)的痛苦吗。我觉得暑假也顺应呼声根据农历来个随机摆动,要是有个闰六月或者闰七月,直接延长放假一个月那该多润。放假就是好派肯定是举四条腿欢迎,就是不知道家里的擀面杖够不够更新换代。

顺便,还促进了一个行业的发展,算命先生用来算生辰八字,为啥呢?干支日究竟是个什么玩法,神仙们的玩法啊。平均年龄反正也活不到60岁的古代人民,通过干支日就可以尽情的享受算命大仙们的忽悠了。你看干支年和干支日60一个轮回,干支月名称六年一轮回但时长却是根据太阳历节气定19年大致重合一次,还有2个多小时的时差导致有的时候19年还碰不上。我也没认真算过,60年一轮回的干支年,365.24天的年,再搭配上我也没整明白到底有没有准时长的干支月轮回,60天一轮回的干支日,加上岁差,最小公约数是多少年。貌似是13148640年起步。。。。。。反正按照干支的日子,别说你有生之年,就是你十代八代孙子都看不到完全重复的生辰八字了。还可以配上出生的方位,长大的地方,门口有没有一棵象伞盖一样的大桑树,就问你信不信。吼吼,圣人千年一出啊,就问你生辰八字配的上吗。关于算命四柱八字这个行当,有懂的,可以留言让我学习一下。说不定我也可以拿来晃点一下村里那帮神汉巫婆。。。。。。

有人说干支月就是按照节气算的啊,正月建寅,农历依次类推,非常简单。1.按月相分初一十五,2.按星象算节气点分干支月,3.按照60天轮动算干支日,一个时间用了三套运算体系,不盯着历书发现那个寅月,卯月你就不知道啥月节气开始。包含节气冬至(冬至作为地球近日点基本固定)在内的农历月为农历十一月,农历十一月之后第2个(不计闰月)农历月为农历年的起始月(立春因为地球在黄道面轨道速度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2020年春节是1月25日正月包含立春节气,2021年春节是2月11日正月不包含立春节气,搞得乡下阿婆赶紧张罗婚礼怕牛年没春不吉利,你们不理解也得受着)。你说很简单很清晰,你确定你不是读错了书吗?

至于吹紫金历最详细,符合天文历法,喷公历有误差的,你都用天文仪器算出来了几百年几百万年印了一本书,非要和别人一年365天,四年一闰的拟合历法每年还都差不离的常规日历比精确度?你害臊不害臊。为啥你不背圆周率背个五百位表示你很能啊,反正那也是计算机帮你算出来的。你就去问农民伯伯,除了算命大仙,谁会去看万年历上面的十二月建哪天起头,干支日有什么用处?当然,都初一十五算赶集,看着历书对节气,这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一种处世智慧,过节看月亮,生产看节气,钦天监大老爷给修订的哦,质量杠杠的。在此说明,2017年正式颁行的《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国家标准里面,为了给农民伯伯们减少算命信息轰炸,已经不提十二月建的事情了,直接明确的提出,以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为十一月,农历月十一月后的第二个月(排除闰月)为正月,朔日为农历月第一天,至于节气,直接标出来给你们看呗。哪里是一本历书3300年误差一天的西方公历可以媲美的。不过这个国家标准是推荐标准而不是强制标准,所以一本历书印了三种所谓农历不同的日历计算方式再加上公历总共四种的情况可能还会在印刷物里持续存在,但你们居然还觉得不繁琐。真是笑了。我觉得可以鼓励中国的有钱人就买本万年历天天算命看看出门宜不宜,没钱的农民伯伯,就买本一年历,看看历书上几条龙治水,推算今年雨水好不好,这样可还行。很多事情,真的不是传统就是好,中华民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几千年,咋就养出一群抱残守缺,顽固守旧到吹阴历,干支八字就是好的逆子出来?你要杠农历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我还杠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可以天天躺倒吃饱呢。 希望你们天天放假天天都幸福。


user avatar   huang-cheng-yun-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个天文学已经可以精确计算到闰秒的时代,一个年误差十几二十多天的「垃圾」历法为什么还不能彻底废止?

1.农历的精确程度远高于格里高历。农历拟合的是最接近立春节气的朔,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组利用现代天文知识,完全可以做出几百万年误差不超过一天的历法。相应的,几百年前订立的格里高利历(感谢评论区指正),3000多年误差一天,进行优化的紧迫性比现代农历高出几个数量级。

2.基于月相的农历,在涉及月相的所有方面都有远超格力高历的优越性。譬如日月食,月相变化,潮汐等方面,天文爱好者都会优先选择农历而非格里高利历去描述。

3.诚然在工业革命后,月亮对夜间照明的重要性显著下降,导致农历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有所下降。但同样的,因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农业在社会产业中的重要性一并下降,纯太阳历的实用性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当未来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同样以地球公转周期为基础的历法也会极大的失去必要性。另一方面,人类第一个大型空间站我个人以为会建立在地月L4&L5点,在这个历史时间段,考虑月相的历法在描述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上会体现出优越性(感谢评论区提醒)。

4.历法是文化的传承。如果题主在自以为是得因为农历“误差大”将至视为“糟粕”废止,那请以同样的标准要求400多年前的老古董格力高历,不过分吧?

关于历法再说几句:

农历相对立春的“误差”也到不了十几二十天,满打满算半个朔望月14.27天。单单这一个描述就把答主对历法了解的肤浅表现的淋漓尽致。题主所谓的偏差也是基准选定的问题。从古而来,以太阳黄经作为历法的依据也不过是历法的一个流派而已。


就因为是「传统文化」么?农历、中医、鞭炮之类披着传统文化的糟粕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被扫进历史垃圾堆?难道我大中华民族经历了这么多还是跟当年一样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么?农历的应用有哪一样不是迷信玄学,谁给举个例子。

有生命力的东西,你再去禁止打压,也改变不了其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纵然花行政力量去挽救,也最多成为少部分人保存的文化遗产。只要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不论在天文观测还是生活实用上就有不可取代的便利性,不论题主如何自以为是的自作多情,其消亡就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例子如中国古代星官,几乎所有中国天文爱好者在指认星空时都会用中国星官名,而非IAU定下的国际标准名称。要论“糟粕”程度,保留了大量商周秦汉时期订立的中国星官体系那是农历可及?为何中国天文爱好者如此选择,因为好用,对肉眼可见的亮星以形状和位置编号。容易记忆且在星空中指认。

为什么IAU的标准体系被天文爱好者束之高阁?三个字,不好用。同一星座内先以亮度排序,前26名排完之后在以赤经自西向东排序,然后还有多到难以枚举的特例。如果想亲身体验,不妨体验天文软件去盲找一个大熊座ι试试(理论上的大熊座第九亮星)?

如果题主真以为自己是破四旧的排头兵,从天文爱好者的角度,也建议您换个目标。

最后,题主浓浓的古墓派河殇思想,在2021年的知乎已经是很稀有了。我个人感觉,答主的思潮应该好好保护,因为在这个中国崛起已是定势的新时代,真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体验感非常到家,以至于唬得住科学家。


user avatar   shang-si-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我们不想跟日本人一样对着半轮残月过中秋。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多放假


user avatar   fan-jing-shi-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觉得农历很神奇。

它可以做到每月的十五,月亮都是圆的。

每月、每月,有什么比月圆更适合作为计时的准则呢。

它可以做到每一次清明节,都在下雨(或许不是每个地方都如此,但我这十几年都是在雨天过的清明)。(纠正:农历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阳历拟合度很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几百几千年都是这么回事,这就很有意思了。

时节、时节,每年的节气对不上,怎么能叫时节呢。

中国有十八亿亩农田,以及七八亿与土地相关的人群,那些传统的节日,都与农历相关。

还有生辰八字,它已经与命理什么的脱离了关系,但它还是有一套与之相关的文化体系 ,丢掉也是丢掉了文化的一环。

近些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让我们也看到了,他们是抓住了工业革命和科学发展的机遇,通过掠夺和剥削带来的资本积累使他们拥有当前的地位。

经济实力确实强,但这光环并不足以让他们的臭脚都变成香的。

按着题主的潜台词,中国人的一切,包括每一个头发丝都能是导致落后的原因。一切与西方不同的,都应该被彻底改造。

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中国强于其他国家的,总有一些东西,是跟先进落后完全无关的。

西方女性结婚后要改为男方姓氏就是先进?西方不吃狗肉就是先进?西方用耶稣出生的年份做公元元年就是先进?西方能画裸体就是先进?西方大麻合法就是先进?西方不禁枪就是先进?西方不戴口罩就是先进?

真那么先进为什么一千年没有成为成为世界性大国?为什么没有延续传承到今天?

如果你站西方立场,你说西方什么都强,你不算双标。

但如果你说自己是国际视角,就请客观一点,不要先下结论再去质疑现实。


补充一下,目前国内的历法有,阳历,阴历,公历,农历。

阳历就是太阳历,我国古代就有太阳历,但不够完美,而公历就是西方传来的,也是太阳历,后来两者统一,阳历也就是公历。

阴历就是以月亮为标准的历法。

农历则是以月亮为基准,并通过增加闰月的方式来追赶上阳历的一种历法。既符合对月亮的观测,又在总体上与公历年份相当。

农历的好处,除了看天就知道是初一十五,方便拜祭祖先之外(这一点其实也挺重要的),还包括记录生日,记录节日。

实用意义还是很足的,并不是纯粹守旧。


ps.小时候,爷爷奶奶都是看农历的,我说几月几日,他们都不知道是哪天,但说起几月初几,就如数家珍。

而且还有一点,除了那些节日,村落还有乡镇的赶集和庙会,也是农历,这一点也是农历存在的重要意义,每个月都会有两三个集,在不同的村子,都是农历。

每一个集,每一个庙会,都是一个农历的购物节。


user avatar   ggg-a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法,是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见证。

农历其实很准,先纠正题主的一个说法。我想题主所说的误差,应该是说农历的一年和公历的一年,有十几二十天的差别吧?

那么公历的一年,到底是什么呢?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制定的太阳历,太阳历的一年,近似等于一个回归年,也就是太阳视面中心点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间隔。通俗地说,每隔一个回归年,在地球上看,太阳就会回到最初的起点,完成一个轮回。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回归年的长度并不固定,每年的长短总有几分钟的变化,方便起见,现行的公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采用4年1闰,同时在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增设闰日的方式,提高历法的准确性。尽管做了如下调整,大约每3300年,公历还是会和回归年产生一天的误差。

(具体讨论,参见这篇帖子)

以回归年为标准,最准确的通行历法是哪一种呢?

是伊朗历。

伊朗先民崇拜太阳,自古以来就使用太阳历,并以春分日为一年的起点,也就是伊朗新年:诺鲁孜节。现行的伊朗回历,规则制定于1925年,1年长度约为365.2422天,是目前通行的太阳历中最准确的一种。为了使每年的新年精确地开始于春分点,伊朗回历每年都要根据天文观测,进行繁复的修正。

所以农历,到底属于哪种历法呢?

又要纠正一个错误说法,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种阴阳历!所谓阴历,就是以月相变化的朔望月周期制定的历法,阴历一年,与阳历相差约11天,日积月累,四季错乱。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了使农业周期符合历法,人们在阴历基础上,通过加入闰月的形式,使一年长度接近一个回归年,这种既符合月相变化,又不会导致四季错乱的历法,就称为阴阳历。古巴比伦、古希腊、印度和犹太人的传统历法都属于阴阳历,而在各种阴阳历中,中国的农历差不多是最复杂,也最准确的一种。

至迟从商代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使用阴阳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农历。从甲骨文中,我们得知,商人将一年划分为12月,闰年13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已经和今天的农历很接近了。

春秋时期,古人发明了土圭,用来观测日影,确定冬至和夏至。当时的农历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人们采用19年7闰的调整周期,折算下来,一年平均约为365.05天,这要比古希腊的默冬周期早了一百多年。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知道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存在,到了秦汉时期,又逐渐确定了其他节气,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节气

汉武帝时期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太初历,是中国最早根据实际观测而制定的历法,也是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太初历囊括了二十四节气、五星、交食周期、闰法、朔晦等,已经具备了后世历法的各项主要内容。太初历沿用了19年7闰的置闰法,以365.25天为回归年长度,以29又43/81(29.530864)天为朔望月周期,已经和今日的观测数据非常接近。之后由刘歆编制的三统历,进一步完善了日月食和五星运行周期,成为后世历法的规范。

在三统历中,为了便于推算日、月和五星的运动,刘歆设置了一个理想起点(历元)作为运算基准,从历元往上推,得出一个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时刻,这个时刻就称为上元。刘歆将这一23639040年的大周期称为太极上元,从上元到编历年份的年数称积年,通称上元积年。

汉代之后,随着计算手段和观测方式的进步,历法精确度也不断提高。南宋时期杨忠辅的统天历已经以365.2425天为回归年长度,和今日通行的公历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早了三百多年),统天历还废除了繁杂的上元积年计算,提出了回归年长度有变化的说法,不过这些改革,直到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才得以实施。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则是民国时期制定的紫金历,目前由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测算发布。

为了使历法符合月相,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长度,农历的规则非常复杂,每一年,每个季度的长度都不相等,需要根据天文观测数据进行调整,这也是中国古代钦天监最重要的职责之一。由于朝代和历法的更替,推算中国古代农历对应的确切日期,并不容易。因此农历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准,而是太繁琐。

农历很复杂,古人不是没有想过改革。

北宋科学家沈括有感于当时历法的繁冗、不规则,于是以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为基准,提出了十二气历。十二气历是种太阳历,以立春为岁首,不设闰月,不以朔望月周期划分月,而是按照节气,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通过改变大小月数量的方式,使一年长度符合回归年长度。十二气历每个月的月头和月中正好对应二十四节气,既方便,又适合指导农业生产。这种充满创新意识的历史,由于违背了古人数千年来的习惯,因此当时并未被推广实行。

不过沈括的思想得到了后人的垂青。太平天国时期,南王冯云山受十二气历启发,设计了天历。天历以节气为基准,1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共366天。天历的月份根据节气制定,不计朔望,不分吉凶,不设闰月和闰日,为了调整1年的长度,每40年设置一“斡”,除了“斡”年以外,其他年份的日数、月数,季数都很整齐,非常容易记忆和统计。尽管天历有着不少值得称道之处,不过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这种历法实行不到20年,就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现行的公历,也有很多缺点。

如今被普遍使用的公历,可以追溯至罗马时期的儒略历,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组织学者对儒略历进行改革,形成了今天使用的公历。

公历的长度大致符合回归年长度,但细究起来,也有不少问题。比如日期并不能和月相对应,月份的长度从28到31天,长长短短,没什么规律(罗马皇帝的虚荣),月份的长度不能和星期匹配,每年都必须使用新日历。为了简化格列高利历,就有人提出了13月历。

1849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在前人基础上提出13个月的历法,用许多杰出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了日期。1902年,美国人Moses B. Cotsworth完善了13月历的规则,称之为国际固定历(International Fixed Calendar)。13月历每月28天,正好4星期,年底额外增加1个不属于任何星期的假日,称“年日”,逢闰年则在6到7月之间再加1日。13月历每年和每月都从星期天开始,每月到星期六结束,因此只需1张日历,便可表示所有年份的日期。逢闰年,则在6-7月之间插入1个闰日,以使年份长度符合回归年。

13月历规则简单,日期规整,方便安排打工人的作息时间,因此受到了许多企业家的欢迎,包括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他曾长期在柯达公司推行这种历法,并试图推动其成为国际通行的历法。但由于月份数量(13)、空日和违背习惯等原因,未获成功。

所以为什么没有被废止?

因为改变习惯,真的很难……

来一个洒红节小姐姐

世界各地绝大多数传统节日和庆典,都来自历法。中国人的春节,伊朗人的诺鲁孜节、犹太人的逾越节、埃及人的闻风节、印度人的洒红节、基督徒的圣诞节、穆斯林的开斋节、阿兹特克人的新火周期……追根溯源,这些节日都和传统历法的重要日期相关,早已成为每个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文中的日期,古诗中的意象,生活中的习俗,这些都和农历密不可分,是我们民族文化和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符号。试想如果元宵佳节,中秋之夜见不到满月,那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该如何追寻?脱离了历法,节日的起源和传承就无法溯源,节日就会成为无根之树,徒有其表,失去意义。

关于历法,详细的介绍参见这篇回答——

虽然点赞不多,但是写的时候查了很多资料,能够把它整理出来,就已经很有成就感了。

补充材料之纪年方式——

补充材料之节日——

相关回答——

关于星座:

中国的星座与西方的星座有什么联系?

十二星座是什么样的?

关于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不是本初子午线,而南北半球的界线却是赤道?

关于老地图:

ag獭:地图进化史——从巴比伦到大清国的老地图们

关于东方与西方:

有哪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是「欧洲中心论」或「西方中心论」的结果?

关于玛雅历法、天文学与同时代中国、伊斯兰、印度的对比:

在公元7~9世纪,玛雅的天文学是那个时期最先进的吗?中国呢?


user avatar   yi-suo-yan-yu-55-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时候,科学确实和传统有矛盾的地方。

但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和人士,会越尊重传统。




     

相关话题

  古代守孝与守制有何区别?三年是36个月,还是27个月? 
  如果地球磁极现在开始倒转,并在100年后倒转完成,在这期间地球上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如何看待《国家宝藏》这一节目?将娱乐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适合吗? 
  如果木卫二上的生命仰望他们的夜空,会诞生怎样的神话故事? 
  如何看待科学家称首次发现中等质量黑洞? 
  为什么天上会有星星? 
  如果月球和地球质量一样大会怎么样!会变成双子星吗? 
  在古代,阴历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评价学校成人礼要求所有人穿汉服、去国子监? 
  如何看待嫦娥五号带回来的土壤证明月壤没有任何有机物,不适合种菜?那能做什么呢? 

前一个讨论
如何以「我有孕的那日,从大殿前的台阶上摔了下去,皇上连忙护住了身后的贤王妃」为开头写一篇短文?
下一个讨论
把一只老虎从小放进狮群,老虎会融入狮子的群体吗?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