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演义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贬低蜀国的将才凋零,还是说廖化的能力太低? 第1页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文的意思是蜀国将才凋零。

廖化被diss ,一来是廖化黄巾贼出身,连匹夫都不如。

二来是廖化年岁太大,早该到退居二线,运筹帷幄的年纪,却还要风餐露宿,去做先锋战场搏杀。

说白了,原出处的意思是,这么大一个蜀国,怎么就找不到一个底子干净,年少有力的勇士?

比如说,今年还要拉赵忠祥老师来做春晚主持,民间就会有人说央视“蜀中无大将”了。

这意思不是说赵忠祥老师水平不行,而是说你央视太难为老人家。

廖化是整个三国演义中贯穿始终的角色,是三国时代的董必武,董老建国后不久就退居二线了。


user avatar   lang-bi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够严谨。

三国演义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贬低蜀国的将才凋零,还是说廖化的能力太低?(为避免问题后续可能被修改而引起误会,笔者先在这里备注一下)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这句话,最早出自清末创作的《扫迷帚》第二十四回。

不期一日正挥毫缮写间,突来一不知姓名、宽衣博袖、满脸腐气的老儒。那人跨进书室,并不向主人致礼,便坐在那靠东椅子上,嗤的一笑道:“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一面说著,一面伸手向衣襟上又旧又污的布袋内摸出一京料鼻烟壶,且倾且嗅,旁若无人。

创作者在贬低的人根本就不是以廖化为代表的老江湖;反之,很可能是在呛以姜维为代表的年轻人。

再谈顺口溜的后续延伸变化,也就是廖化的能力与蜀汉后期的人才问题。

人才凋零断档,并不单是蜀汉在三国后期在面对的问题。若三家的将才,换手牌来打,也很难断言胜负的变数。

对廖化的评价素来存在争议,他的能力到底是怎么样的?

无论是演义还是三国志,廖化的出场时间都非常早。

三国演义,廖化最早出没于黄巾之乱时期,是最早的那一辈元老。

在三国志里面,廖化本身无传,个人描述主要都附在宗预传后。

廖化,最早有描述的登场身份是关羽身边的主簿。

主簿其实是主管副手型的职务,三国时代的主簿会因为主管而在职责上有所不同、管理业务不统一,可能是仓储、可能是统兵、可能是内政。

在关羽被东吴背刺、荆州蜀军战败后,廖化被擒装死,连夜千里携母归蜀。

这故事被传为佳话,这种去到哪里都要带老母的行为,看着十分像是正统士人的行为。

换言之,廖化本人,可能压根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将。

廖化回蜀后,刘备很高兴,马上给他封宜都太守的职位,并且拨一支部队,让廖化火速前往夷陵集合,随军作战。

可以理解,亡故二弟的老部下叛吴千里而归,老刘要宣传一下,助长伐吴气势,这是一个好兆头。

然而,夷陵之战,刘备军大败,不提。

廖化同学,再次上演了绝地求生。

不仅在夷陵再次逃得一死,廖化还带回了一支整整齐齐的兵马,这让诸葛亮大为赞赏。

这么看,廖化在乱战中的自保能力很强大的。

不然,廖化凭什么在三国活到七老八十?作为士兵,跟着这样的老大,也是幸事。

刘备过世后,廖化就加入了诸葛丞相府。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看似是没有什么关于廖化的描述。

但是,廖化有参与,只是不是带兵搞事情,而是在丞相府内当参军。

在陈式攻下武都与阴平之后,丞相很放心地让廖化当阴平太守。廖化,从参军转广武都督。

廖化的政务能力肯定是比较突出的,为人上想必也没毛病。

除了丞相的认可之外,连后来的蜀汉执政者蒋琬也都敬佩这位前辈。

因为在同年,诸葛亮举蒋琬为茂才时,蒋琬坚持推让给四人,廖化在其中。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

好了,接过阴平太守。廖化再上蜀汉第一线,独当一面,继续看他军事方面的能力。

阴平靠西,武都靠右,更近魏国,当时有羌人作乱。

建兴十四年(236年),羌人分裂,一支投蜀。一支投魏。

投蜀的羌人被迫迁入蜀地,这宣告着蜀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武都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廖化看准了时机,打出了他生平最漂亮的一仗。

建兴十五年(237年),羌人对魏国有骚动。

在阴平的廖淳主动对魏国发起了攻击,他没有通知、也来不及通知蒋琬与姜维两人帮忙。

阴平,是要扛着凉州跟雍州两线的。现在凉州有状况,魏国的主要军力正在平定辽东,廖化马上就意会到了机不可失呐。

魏国方面的郭淮,直接被廖化军训了。

郭淮派出广魏太守跟南安太守两支部队,准备用夹击的战术KO廖化的部队。

当时,廖化已经闪击掉了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

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两军,奉郭淮之命,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夹击廖化。

合,或许能以大军之势,吓退廖化。

分,包围没完成,就很可能被廖化这个老江湖打点击破。

从西面摸上来的游奕军,不少营寨更是驻扎在非险要之处,廖化继续抓住机会猛攻,先破掉游奕的部队,随后再去破王赟,后者在与廖化交战遭射杀。

廖化的这一战,很是漂亮,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催生了后续费祎让姜维先打凉州的布局。

题外话,在被廖化上课之后,郭淮受益匪浅。

高平陵事变后,费祎推测曹魏内乱,适合偷袭,命姜维率军出击,廖化来配合。

延熙十一年(248年),姜维主动率军去出击陇右,命廖化于成重山筑城守备。

在守城的过程中,廖化还吸纳了对魏国不满的羌人。

曹魏方面的主帅仍是郭淮。

这一次面对姜维的来犯,郭淮仍是果断选择分兵进击,头铁?

郭淮部下都震惊了,因为他们上次就是这样输廖化的。

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化以据险,分军两持,兵势转弱,进不能制维,退不能拔化,非计也,不如合而俱西,及胡、蜀未接,决其内外,此伐交之兵也。

姜维向西连接强大的胡兵,廖化则守据天险,如果兵分两路,定会削弱兵力,无法牵制姜维,又不一定能攻不下廖化所守之城。

于是,众将建议郭淮,集中兵力一起向西开进,趁廖姜两人未能联系之前,各个击破。

郭淮坚持分兵,两路推进。

他怎么不会不记得?

他就是要以廖化之道还施姜维。

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

郭淮赌的是这是姜维的第一次主军。

姜维没那么有经验,必定会像从前的自己,仗恃着自己兵多,又分兵回头救援、又边搞对抗。

郭淮直接率大军向廖化开进,只留夏侯霸率小股部队来游击串扰姜维。

维果驰还救化,皆如淮计。

整个战局就如郭淮所预料,姜维果然分兵来救廖化。

最终,姜维未能击破郭淮,无功而返。

不知道在城头很有信心御敌的廖化,看到姜维这个弟弟中计,会不会气到爆炸呢?


廖化,是全能型选手。

在军事方面,身经百战的廖化,具备将才。

作为带兵才华的实力下限,廖化应在高顺之流之上一个档次。

至于更高的上限,或者说帅才的潜力,那廖化达不到。

隔年,249年,廖化与姜维,再战郭淮。

只是,这次郭淮的帮手,多了个年轻人邓艾。

郭淮,率军西击破蜀阵营的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北岸以避免蜀军上扑。

姜维还是蜀军的指挥。姜维拍了拍廖化的肩膀:前辈,河对面的那个邓艾,就交给你了。

姜维留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驻扎北岸的邓艾对峙,欲牵制邓艾军,借以自己出兵去袭取洮城。

结果,邓艾见蜀军人多,且渡河根本不必设桥,立马识破了姜维想要东进突袭拿洮城的意图、

邓艾,隔岸布疑阵唬住了经验十足的廖化,实际上,邓艾的大军连夜潜行,抢先据洮城。

姜维见到洮城已被占,就马上撤兵退走了。

这一次,邓艾一个人就压制住了廖化+姜维。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

战后,郭淮回京述职,在报两次的战功的时候,也只提到了廖化一人的名字。

如果有帅才的话,按廖化的脾性和资历,应该会在姜维的布局前就提出异议,或者在邓艾潜行的时候就识破邓艾。

在此之后,廖化的表现多在于给姜维的北伐做接应工作。

至于两人之间的关系?

廖化,肯定是不太欣赏姜维的。

在姜维人生的最后一次北伐前,廖化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这句古人言,说的就是你伯约。智谋没见你比敌人强,军力又比敌人要弱,但是沉迷用兵,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

《诗经》里,周幽王无道,灾乱频生,老百姓吐槽为何自己偏偏赶上了这个倒霉时候,那种情况也能适用于现在。

在廖化眼中,姜维可能真的一直就是个弟弟吧。

不过,合作的善意肯定远大于恶意。

263年,姜维的最后一次北伐失败,退居沓中,魏军马上就要疯狂围剿过来。

这时候,距离廖化以关羽副手的身份第一次在史书登场,已经过去了44年。

廖化,怎么也该年过花甲奔古稀了。

他还是放下了所有的芥蒂,前往沓中火速救援,为的就是把那个被邓艾包围的蜀国将领给接应回来。

事实上,这也不是廖化第一次救姜维了。

在以往的北伐中,姜维要是没有靠谱的廖化在阴平接应,能不能演到“吾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的情节都很难说。

去救的是姜维么?

与其说是廖化去救的是姜维本人,不如说是老人在保护蜀国最后的年轻星火吧。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在如今,这句话已被多用来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沦落到了需要由年长的、有经验的人出来担负重任。

只是,其实年老的、有经验的人,一样可以承担重任,不会输给年轻血液。

这正如能力不差的廖化。

如果站在廖化的角度,去理解“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又该怎么理解呢?

就算蜀国的年轻人们暂时还不够格来当大将,无妨,老夫廖化也愿意先当着他们的先锋。


user avatar   zhang-ting-61-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蜀中有大将时,廖化也照样当先锋,然后还威震华夏了。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演义这个评论是说的后期蜀国的将才质量不如前期(的一线顶尖人员),其实并非刻意贬低后期,主要还是在感慨前期蜀国将领的个人能力太梦幻了。

其实稍微留意一下,演义前期的汉军先锋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刘备时期是关羽张飞(有时是黄忠),诸葛亮时期是赵云魏延(二次北伐以前是赵云,之后是魏延)。其实演义里廖化的水平一直是很靠谱的,走麦城时廖化竟然还能杀到上庸找救兵。但跟演义里的这四个人比,别说廖化,多牛的人可能都比不过啊。

正史的关张也是万人敌就不说了,演义里的关羽张飞,是一个将就能独力下一个郡的水平。张飞独立领兵打下武陵、巴郡,关羽带300校刀手就打下了长沙。而且中期以后的张飞是智勇兼备,多次用计成功,几乎可以当半个军师用。五虎上将里面才排老4的马超,都是把曹丞相杀得割须弃袍、两度险些丧命的神人。

演义里的赵云形象几乎完美这个公认了,魏延虽然被写成脑后有反骨,但老罗对他的实力还是认可的。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北伐期间,魏延的战胜次数奇多,说是各种狂虐魏军都不为过,包括斩王双、诱杀张郃这两件大事,也都是安排魏延执行的。

至于蜀国人才渐渐凋零,这是说了几十年的老话了,我其实不以为然。至少在演义里,蜀国的后期人才质量还是相当高的。蒋费之类的就不说了,要知道王平这样的公认名将在诸葛亮的北伐军里,都算不上很突出的角色(演义中的马岱、关兴、张苞等大大强于历史)。姜维的四维放在前期都可以说是神将,麾下夏侯霸、傅佥等人也是个个勇猛无比。

倒是演义里后期魏国人才并没有很多人说的这么强,张虎乐綝之类的废物都能上一线,司马懿都得在演义中的八卦阵决战时勉强用一用,要真有那么多能人,也不至于给打得不敢出战。其实就是前期蜀汉实在是神将扎堆,所以后面怎么写都无法再超越了。


user avatar   zhai-mou-94-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看跟谁比了。

撒旦先生不如桃白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基本上可以认为战斗力数值低于100。



但撒旦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1.空手劈14片瓦片,然后手很疼。

我估计我顶多能劈一片,手还得肿好几天。

按我战斗力只有5来算(干农活的农夫从理论上讲应该比我这个常年码字的强),那么撒旦应该大概有5×14=70的战斗力。


2.被沙鲁扔飞几十米,脑袋着地,落地后只是皮外伤。

3.被小特兰克斯打飞,直线飞出去,脑袋撞墙,仅皮外伤。

这两条换成正常人足够致死。而撒旦基本没啥事儿,可见战斗力不低于初登场战斗力只有10的小悟空。


我认为撒旦应该约等于参加天下第一武道会的小林,可能稍微弱一点。


user avatar   cxt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笑得这么开心,想必,您一切都看到了吧。




user avatar   amengde-56-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相关话题

  赤壁之战孙十万那么多人为什么要和刘备结盟?那时候的刘备不是只有二三万兵马吗,还是说看上关张赵了? 
  为什么三国后期的蜀国诸葛亮,姜维,魏国曹真,曹爽,淮南三叛,公孙渊,吴国孙綝等都没能扳倒司马三父子? 
  三国时期的教育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类似现在留学的现象出现? 
  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架空刘禅的权臣? 
  李世民对曹操 「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的评价是否妥当? 
  你认为三国里谁是最厉害的人,厉害在什么在什么地方? 
  如果关羽当年没遇见刘备,而是从了曹操,结局会不会好一点? 
  东吴陆战不行的观点是哪来的? 
  为何作为蜀汉终结者的邓艾,后人却很少对他赞许有加,反而更欣赏姜维? 
  如何看待如今流行的诸葛亮打野? 

前一个讨论
车迟国风雨雷电四位神仙为什么要听三个国师的话?
下一个讨论
为何刀剑很难刺穿铠甲,但古代战场上还会死那么多人?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