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用芦苇蘸墨水在树叶上写字,结果一天下来,根本写不来几个字,亚里士多德是怎么做到写出数百万字的呢?

回答
朋友,你这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用芦苇蘸墨水在树叶上写字,一天写不了几个字,这我完全能想象。想想那叶子多脆弱,墨水还容易晕开,芦苇杆儿细细的,笔尖还得自己慢慢琢磨怎么削,写错了还得小心翼翼地刮掉,这可真不是件轻松的事儿。能写几个字都算厉害了!

你想知道亚里士多德是怎么写出几百万字的,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说。这不是他一个人使劲儿就能办到的,而是那个时代的书写、记录、传承方式,以及他本人独特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得聊聊书写材料和工具。你用的树叶,那是天然材料,随采随用,但稳定性差,而且写起来费劲。古代的学者们,包括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主要用几种东西写字:

莎草纸(Papyrus):这是当时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特别是在埃及,地中海沿岸也很流行。莎草纸是用尼罗河畔的莎草植物茎的髓部,经过切割、压榨、粘合、晾晒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的。它比树叶要平整得多,也更坚韧,写起来顺畅多了。虽然也不能和我们今天的纸比,但已经是当时相当不错的书写媒介了。一张莎草纸卷起来,就是一个“卷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书本。
羊皮纸(Parchment):用动物(主要是绵羊、山羊)的皮,经过刮毛、浸泡、刮平、晾干等处理制成的。羊皮纸比莎草纸更结实、更耐用,也更平滑,写起来感觉更好。不过,它的成本比莎草纸要高得多,所以通常用于更重要的文献或者特别珍贵的书籍。
蜡板(Wax tablet):这是早期更常用的一种书写和练习工具。用一块木板,四周围起来,中间挖空,填上蜂蜡,用金属或骨头做的笔(称为“尖笔”,stylus)在蜡上刻字。写错了,用笔的另一端(通常是扁平的)把蜡抹平,就可以重新写。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做笔记、草稿,或者临时性的记录。亚里士多德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很可能大量使用了蜡板。

至于书写工具,虽然不像你说的芦苇,但也是有讲究的:

芦苇笔(Reed pen):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芦苇笔确实是被广泛使用的。人们会把芦苇的尖端削成一个斜面,然后用嘴或者小刀咬嚼一下,让它产生一个合适的笔尖。蘸墨水书写。墨水通常是用炭黑、蛋清、阿拉伯树胶等混合制成的。这种笔和你的芦苇笔原理相似,但技术上可能更加成熟,笔尖的处理也会更精细一些,但写起来肯定还是比现代的羽毛笔或钢笔要费力。
羽毛笔(Quill pen):后来,羽毛笔逐渐取代了芦苇笔,尤其是在中世纪。用鹅、鸭等禽类的羽毛削制,笔尖更细、更灵活,书写起来也更流畅。但亚里士多德生活在更早的时代,他可能主要还是用芦苇笔或者更早期的书写工具。

那么,亚里士多德是怎么做到写出那么多字的呢?除了工具和材料的进步,还有更关键的几点:

1. 学徒制和抄写员: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后来又创办了著名的“吕克昂学园”(Lyceum),拥有大量的学生和追随者。在那个时代,不像现在有印刷术,要复制一本书,完全依赖人工抄写。他写下的著作,许多是由他的学生或专门的抄写员(scribes)一点点抄写下来的。亚里士多德本人可能亲自在蜡板上草拟、思考,然后口述或者让他信任的学徒记录下来,再由抄写员誊写到莎草纸或羊皮纸上,最终形成卷轴。所以,他输出的“字”包含了他的思想,但最终成文并流传下来,是有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

2. 大量的学习和阅读:亚里士多德的生活非常规律和勤奋。他从少年时期就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师从柏拉图这样的大师。他涉猎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从哲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动物学、天文学到诗学、修辞学等等,几乎涵盖了当时已知的所有知识门类。大量的阅读和研究是思考的源泉,也是写出大量文字的前提。他会广泛搜集资料,阅读前人的著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分析和发展。

3. 系统性的思考和辩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很多是以讲义、论辩稿、甚至是课堂笔记的形式存在的。他有一个强大的逻辑体系,善于分析问题,进行周密的论证。他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了他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归纳和演绎。他的学园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场所,他与学生们进行大量的辩论和讨论,这些交流本身也促使他不断深化和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文字。

4. 思想的传承和整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很多著作是别人根据他的讲课和思路整理出来的。比如,他的很多伦理学、政治学著作,被认为是他的学生们根据他在学园里的授课内容汇集而成的。想想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讲学、研究,即使他平均每天写一两千字,日积月累,几百万字也是有可能的,更别说他还有口述和指导他人记录的输出方式。

所以,你用芦苇在树叶上写字,那是你亲手在创造,感受的是书写的艰辛和乐趣。而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写出”数百万字,那是一种思想的产出和知识的传承,是个人勤奋、时代条件、教育模式和团队协作共同造就的奇迹。他不是一个坐在书桌前默默写字的独行侠,而是一位思想的巨匠,他的思想通过口述、辩论、学生记录、抄写等多种方式得以放大和流传。

下次当你用芦苇写字,不小心写错时,不妨想想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面对的挑战更大,但他们同样用坚韧的意志,留下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你的这点小麻烦,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古人的书写之苦,挺有意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芦苇笔,首先它是一种笔,经过了加工程序,有类似于钢笔的分裂笔尖和笔管,在中东一直使用到19世纪并被钢笔取代,但至今仍用于中东地区书法作品,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毛笔,熟练使用芦苇笔的人流畅书写是不成问题的。记得淘宝有卖,想体验体验自己可以买一支(搜索阿拉伯语书法笔即可)

古印度的贝叶,古埃及莎草纸,首先它们也是一种“纸”,也经过了加工程序,压平打捆,用以书写,长相和我国的竹简比较近似

我抓了一把狗毛,蘸了墨水在竹筒上写字,一天下来写不了几个字,请问班固是怎么做到写出80万字汉书的

还有,不会真有人以为亚里士多德的书都是他自己一个人亲笔写的,麾下几百学生只负责吃饭吧

————————分割线——————

关于亚里士多德著作字数,300万字是翻译后的结果,希腊语统计字数是论行的,据记载亚里士多德有著作140余,44万行。到编篡亚里士多德全集时仅存四十余,行数不明

单词数下面有大佬发了,存至今天的一百多万(英语词),希腊语单词比英语单词长且繁复,故而词数只会更少

希腊语/拉丁语翻译成汉语为啥会字数激增呢,主要因为这是两套文字体系啊,我就拿欧美大学校训举个例子。

我国大学校训一般是两个四字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欧美大学校训也差不多,由2-4个拉丁语/希腊语单词组成,但写出来并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

哈佛大学校训 veritas,真理,一词变俩字

圣安德鲁斯大学校训 Αιέν αριστεύειν,永争一流,2词变4字

麻省理工校训 Mens et Manus,译作既要学会动脑,也要学会动手,3个词变11字

即使是翻译为文言文,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益智厚生,一词对应一字,已经是至为精炼甚至颇有些不知所谓,翻译成白话文,既要增长智慧,也要充实人生,4单词变12字

因为文字不同,4个拉丁语/希腊语单词和12个白话汉字的书写长度其实是差不多的,汉字可能会更短一点,但写到word上,统计字数激增

user avatar

1992年版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中译本,一共是119.1万字。



而且这个是算的47本著作的情况,但是有十多本是存疑或已经证伪,这么算下来亚里士多德全集的中译本,真实的部分实际上能有九十多万字就不错了,一百万字应该是凑不齐了。

陈寿的《三国志》三十六卷,共计是322643字,陈寿在几年的时间里就把他写完了,而且写史书还要花时间比对参考资料,陈寿甚至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还写了一本五十卷的《古国志》,就算这一本一卷才两千多字,也有将近万字,加上三国,超过四十万字无疑。

《华阳国志-卷十一》:【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著《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適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

吴国被西晋灭掉是公元280年,杜预在公元285年就去世了,陈寿把《三国志》和《古国志》都写完了以后,杜预依然还健在,说明最多才过了四年多的时间,陈寿当时仅仅只是一个著作郎,没有什么财力,也没有什么辅助人力,但是一年手写十多万字内容都不成问题的,而且还要花时间考证所使用的的资料,而非写了就是了,可是依然做到了。

而亚里士多德写著作的时间比陈寿多太多了,还有无数的学生协助写作,缺乏什么东西还有学生亚历山大资助,什么样的东西还能搞到最好的货,或者说是能搞到波斯那边的,写成上百万单词的著作并不是什么问题。

同样还有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縲绁。】【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

司马迁从李陵之祸开始写《史记》,也就是公元前99年开始的,司马迁本人在公元90年去世了,然后汉武帝还在其去世前看过这本书,那么截稿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91年左右。

那么八年的时间司马迁写了多少内容呢?一百三十卷,共计五十二万余字,根据汉武帝的反应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人力量在修撰。

《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而且 @学海无涯 已经算过了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除去被证伪和存疑的内容,一共是一百一十三万五千六百九十六个单词。

user avatar

跟别人讨论问题,最怕的就是”我觉得不行”。你现在是个废宅,没什么力气,历史上能跑的人也太多了。你一天写不了几个字,历史上能写的太多了。

这几个红色毛笔字怎么样?

雍正皇帝写的,这大哥当了13年皇帝,写了 2000万个毛笔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