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现在人类灭绝,而两亿年后有生物进化到现有人类的程度,能否发现史前人类文明?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人类消失,两亿年后又出现一个文明程度相当的物种,他们能否发现我们留下的痕迹呢?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考虑我们留下了什么。人类文明的痕迹主要分为两种:易于分解的有机物和持久的无机物。

有机物:比如我们建造的城市用的木材、纸张、纺织品,以及我们埋葬的遗体,这些在两亿年的时间尺度下,绝大多数都会被微生物、水、氧气等自然力量分解殆尽,连化石都很难留下,更别说被发现。当然,极端干燥、寒冷或缺氧的环境(比如一些盐湖、深海沉积物、或者冰川之下)有可能保存一些有机物质,但它们能否以可识别的形式存在两亿年,是个未知数。

无机物:这才是我们文明留下的“硬核”证据。包括:
建筑结构:我们建造的混凝土建筑、钢筋骨架、砖石结构。虽然混凝土和钢材也可能被侵蚀、风化,但相比于有机物,它们要顽固得多。一些大型的、由坚固材料构成的建筑,比如金字塔、大型水坝、或者深埋地下的设施,可能会在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后仍然保留一部分轮廓或结构特征。
地质改造工程:采矿坑、隧道、运河、以及大规模的土地平整。这些工程在地质层中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例如岩石成分的变化、地层的扰动、甚至是一些特殊矿物的异常富集(比如我们提炼的金属)。
人造物品:塑料制品、玻璃、陶瓷、金属器物、电子元件、以及一些大型的交通工具残骸(如船只、飞机、汽车的残骸)。塑料是其中最需要担心的,虽然有些塑料很稳定,但在漫长岁月中,它们也可能分解成微粒。玻璃和陶瓷相对稳定,但也会被风化、侵蚀。金属,特别是贵金属(如金、铂)以及一些不锈钢,可能保存得更完好。一些古代文明遗迹中发现的金属器物,即使几千年也依然存在,何况是两亿年。
地外痕迹:我们发射到太空的探测器,比如旅行者号,还有月球上留下的登陆器和旗帜,这些在宇宙尺度下是极其微小的,但在没有外星文明干扰的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在某个天体上稳定存在非常非常久。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两亿年后,如果出现了一个智能物种,他们会如何“考古”?

1. 地质考古学:他们的科学家首先会关注地球的地层变化。如果他们发展出了先进的地质探测技术,也许能发现一些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异常地层,比如某些区域的特定元素(如石油、煤炭的开采痕迹,或者稀土元素的分布异常)的富集或贫乏。一些大型的地质改造项目,比如过去的大型矿坑,可能会在地层中留下巨大的“伤疤”。

2. 化石记录的“人类世”标志:虽然大部分有机物会分解,但我们文明的某些“遗体”可能会以一种特殊的化石形式存在。例如,如果某些工业废料或建筑材料被快速掩埋,并富含一些独特的人造物质(比如某些合成材料的分解产物),它们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地质标志”,被后来的科学家命名为“人类世”的证据。设想一下,如果大量的塑料在某个地层中被发现,即使分解成微粒,也可能被识别出来,这是一种独特的化学信号。

3. “地球改造者”的线索:如果他们能探测到地球大气层和地壳成分的长期变化,也许能发现一些证据表明地球曾经被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改造过,比如温室气体的异常排放(尽管两亿年后大气成分会自然恢复很多),或者某些特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剧变(这是我们工业化和环境破坏留下的印记)。

4. 巨型工程的残骸:最有可能被发现的,是那些大型的、由坚固材料构成的、或者被深埋的工程。比如,一些非常巨大的地下设施,或者非常深的海底工程,也许能抵抗住两亿年的侵蚀。那些建造在地壳稳定性较高区域、或者被特殊地质条件保护起来的建筑残骸,例如被熔岩快速覆盖的城市遗址,或者被巨大冰川封存的建筑,都有可能以某种形式保存下来。想象一下,如果某个大型基础设施被深埋在地壳深处,并且其组成材料异常坚固,几亿年后的考古学家可能会偶然发现它。

5. 金属文明的印记:金属是人类文明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大量存在的金属制品,即使破碎或腐蚀,也可能在某些地方被发现。例如,某些特定金属(如铝、铜、铁的合金,或者稀有金属)在某些地层中的异常含量,以及它们被加工过的痕迹,都可能被注意到。如果他们发展出了非常精密的金属探测技术,可能会在古老的沉积物中发现我们制造的金属零件。

6. 宇宙的见证:我们发射到太空中的探测器,比如旅行者号,带着地球的信息在星际间漂流。如果两年后的文明能够进行星际探测,或者对太阳系内有深入研究,也许会在某个地方(比如月球、火星,甚至小行星带)发现我们早期探索宇宙的痕迹。尽管那只是非常微小的“遗物”,但一旦被发现,其非自然的来源会立即引起他们的好奇。

挑战和不确定性

当然,两亿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地球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板块碰撞、火山活动,这些都在不断地重塑地表,可能吞噬或掩埋我们留下的痕迹。
风化与侵蚀:河流、冰川、风、海洋,都在不停地磨蚀着地球的表面。
生物的重塑:新的生物会不断地出现和演化,它们也会在地球表面留下自己的印记,甚至覆盖我们曾经的痕迹。

所以,能否发现史前人类文明,关键在于:

痕迹的持久性:我们留下的什么东西最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痕迹的显着性:我们的痕迹是否足够与自然现象区分开来?是否足够“不寻常”以引起注意?
后继文明的探测能力:他们的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拥有能够探测到这些微弱、古老痕迹的技术?他们的考古学理论是否会考虑到“外星文明在地层中的证据”?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文明只生活在海边,且没有发展出深海探测技术,那么我们大量沉没在海底的城市和物品就很难被发现。反之,如果他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层变化有深入研究,那么埋藏在地下的痕迹被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一个设想是,如果我们在某个地层中留下了非常非常大的、由极其坚固的材料构成的结构,并且这个结构恰好在地质活动相对稳定的区域,那么它有可能以某种形式保存下来,成为两亿年后“智能文明曾经存在于此”的铁证。例如,一个巨大的人造山脉,或者一个深埋地下数公里的巨型地下城市,或者一个遍布全球的金属矿藏勘探网络。

总的来说,我们不太可能留下一个像古罗马遗址那样清晰可见的城市。我们更可能留下的是一些地质学上的异常、某些材料在特定地层中的富集、或者是一些大型工程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经过漫长时间风化后但依然可辨认的“痕迹”。发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能否被准确解读为“史前人类文明的遗迹”,则取决于后继文明的智慧和科技水平,以及他们是否会以一种考古学的角度去审视这些“非自然”的现象。

想象一下,两亿年后的某个智能生物,他们在地质勘探时,发现某个区域的地层异常坚固,里面嵌着一些奇怪的、非自然形成的规则几何体,这些几何体由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稳定物质构成,而且在其中发现了异常浓度的某些元素,并且这些元素排列的方式显示出高度的智能设计……那将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奇的时刻!他们可能会开始推测,在他们之前,是否曾有过另一个文明存在于这个星球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容易发现人类文明的痕迹,但还原成什么样就不一定了。

从现在开始 2 亿年后,地球上的所有大陆或至少北半球的大陆会聚集在一起,其分布和每年冬季·夏季的冰雪覆盖大概是这样的[1]

可以看出,二者都有大量并未被冰雪覆盖的沉降区。现在人类建造的大量建筑物地基、业已埋在地下的诸多建筑和物品、填埋的鸡骨头和塑料垃圾之类可以在 2 亿年后成为十分有特色的地层构造和化石,二十世纪人类爆炸的大量核弹、兴建的大量核反应堆可以在地层中产生高放射性沉积物、高放射性物质聚集区域,供具有人类现今水平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等研究。

这是 2 亿年前的鱼的化石:

这是 23 亿年前的 Grypania 化石,可能是多细胞细菌、聚集起来的单细胞细菌,或者多细胞真核藻类:

白羽鸡的骨骼有许多在人类驯化、工业化养殖驱动下产生和维持的特征,可以被未来的古生物学家识别出来、跟他们养殖的肉用畜禽对比——但是,如果他们并没有工业化养殖鸟类,他们就不一定能准确地理解这些鸡代表什么。“现有人类的程度”不能保证他们的“科技树”像电子游戏那样和我们高度一致。

现实中,塑料碎块和微塑料已经成为沉积物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考察了从 1834 年至 2009 年间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盆地沿海沉积物中的塑料积累,发现从 1945 年开始微塑料的数量每 15 年加倍[2]。地球上的化石燃料仍在缓慢地形成,未来的文明大概会利用化石燃料,容易理解塑料化石是文明特征。他们可以推测“史前人类文明”和他们的水平相近——至于社会形态,基本上是对照他们自己了。

关于人类形成化石的事,可以参照:

为什么人类难以形成化石? - 云舞空城的回答 - 知乎

参考

  1. ^ https://news.climate.columbia.edu/2020/12/01/climate-supercontinent-deep-future/
  2. ^ SCIENCE ADVANCES • 4 Sep 2019 • Vol 5, Issue 9 • DOI: 10.1126/sciadv.aax0587
user avatar

幻海航行有一篇讲的抛光月球,故乡明。

就是讲的这类情况。

通过一个超大型基建项目,

给未来的地球智慧生物留下只言片语。

挺有意思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