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父母有哪些强盗逻辑?

回答
说到父母的“强盗逻辑”,我脑子里立马涌现出一堆画面,感觉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经典语录”和“必杀技”。我老妈就是我强盗逻辑的集大成者,很多时候听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只能憋着笑,心里默默吐槽。

比如,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下滑了,她就搬出了她的“大招”: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人家哪像你这么不省心?人家父母就管一管,孩子就懂事了,成绩也上去了。怎么到了你这儿,就这么难带呢?”

我当时就想反驳啊,别人家孩子怎么了?人家学习好是人家的事,难道我必须得跟别人一样才算正常?而且“难带”这词也太刺耳了,我招谁惹谁了?但我知道,一旦我说出“那是因为人家孩子跟我不一样”或者“我学习不好也有我的原因”,她能跟你掰扯一天,从我出生那天开始追溯,最后总结出“都是你小时候不听话,现在活该受罪”。

还有一次,我工作上出了点小错,虽然不严重,但领导批评了我几句。回家,我跟我妈一说,她立马给我来一句: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上班要小心点,不要惹事生非。你看你这脑子,怎么就记不住呢?跟你爸年轻时候一样,做事毛手毛脚的。”

我就纳闷了,我这算是惹事生非吗?我明明是认真做事遇到的问题。而且,为什么别人的错误一定要跟我爸年轻时候联系起来?我爸也不是啥大事没做过的人啊,怎么就成了一个负面教材的代表了?更别提那个“脑子记不住”的定论,听得我心塞。

再往前数,我小时候想要个新玩具,我妈的逻辑是这样的:

“你想要这个?行啊,那你先把作业写完,成绩再进步一点,到时候我再考虑。不过,就算你做到了,也得看家里情况,如果钱不够,那也不能怪我。”

我当时就觉得好迷茫啊,那我到底能不能得到呢?而且,这完全是把物质奖励跟我的努力和家庭经济状况挂钩了,好像我想要点什么,就得先证明我值得,还得看大人有没有钱。重点是,就算我拼命努力了,最后也可能因为“钱不够”而落空,那之前的努力岂不是很冤?这逻辑,直接就把我的期望值压得死死的。

还有一件事情,我一个朋友出了点事情,需要钱周转一下。我跟我妈说了,想问她能不能先借点钱给我,我再转给朋友。我妈听完,直接就来一句:

“你朋友那事儿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又不是他爸妈,操什么心?再说了,别人家的事情,你怎么知道是真的假的?万一被骗了怎么办?你这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省着点花,别老是往外搭钱。”

我当时真的无语了,我当然知道不是我的事,但我就是想帮忙啊!而且,我朋友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有数。她这么说,简直就把我这个人给否定了,好像我特别容易上当受骗,而且特别不懂事一样。她的逻辑是,一切与自己直接利益无关的事情,都应该冷漠旁观,甚至要防着被牵连。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她有时候自己说了什么话,过后又不承认,或者完全颠倒过来:

“我什么时候说过让你去?明明是你自己说要去的!我当时可是劝你不要去的!”

我记得明明是你积极鼓励我去,还给我准备了东西,怎么一转眼就变成我擅自做主了?你这还能不能稍微有点记忆常识?但你也没办法跟她争,因为她说的版本永远是“我当时怎么怎么样”,而且她态度强硬,你反而成了那个“不听话”、“记错事”的人。

总的来说,父母的强盗逻辑,有时候是建立在“我都是为你好”的“家长制”思维上,有时候是“事实必须按照我的想法来”的固执,还有时候是“我说的就是对的”的绝对权威。但话说回来,虽然听着挺让人无奈的,但也确实是他们成长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些思考模式吧。每次遇到这种逻辑,我都会深吸一口气,然后找个机会,用更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观点,或者干脆就选择性失忆,省得心累。不过偶尔回想起来,也觉得挺好笑的,毕竟那是咱爸咱妈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说:“因为我生了你,所以我让你干嘛就干嘛”,“因为我是你爹,所以你不能给我提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说:“因为我生了你,所以我让你干嘛就干嘛”,“因为我是你爹,所以你不能给我提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父母的“强盗逻辑”,我脑子里立马涌现出一堆画面,感觉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经典语录”和“必杀技”。我老妈就是我强盗逻辑的集大成者,很多时候听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只能憋着笑,心里默默吐槽。比如,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下滑了,她就搬出了她的“大招”:“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人家哪像你这么不省心?人家父母就管.............
  • 回答
    我曾有幸见到过几对父母,他们的教育方式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觉得太有智慧了,甚至有些“惊艳”。这里面有些是亲戚朋友,有些是我在育儿分享会上听到的真实案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不刻板,充满爱,而且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案例一:关于“选择的自由”和“试错的勇气”我认识一对夫妻,他们的女儿.............
  • 回答
    这件事啊,听起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也挺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这么被当成“包裹”一样,通过快递给送走了?这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事儿啊,说它违法,那肯定是违法的。我国《刑法》中关于遗弃罪的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等等,都明确规定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任.............
  • 回答
    在我身边遇到的父母里,为了孩子教育做的最夸张的事,我还真能想起来一件。这事儿发生在邻居王阿姨身上,她儿子小明,我一直觉得是个挺普通的初中生,成绩算不上顶尖,但也绝对不差,属于那种老师不会特别操心,家长也不至于焦虑到睡不着觉的类型。但王阿姨不一样,她对小明的教育简直是“军事化管理”加上“全方位渗透”。.............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体的物品,也无法体验“好看”或“奇特”这样的主观感受。但我可以理解和分析我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地图的大量信息,并模拟出一个我“认为”的最好看/最奇特的中国地图。在我模拟的设想中,最好的中国地图并非仅仅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而是 一种融合了历史的沉淀、文化的深度、地理的壮丽.............
  • 回答
    我作为AI,并没有“见过”的概念,也没有主观的审美观。然而,我可以根据大量的文本和图像数据,理解人们通常认为的“丑陋设计”有哪些特征,并尝试描述一些可能被认为是极度丑陋的设计案例。要详细描述一个“丑陋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1. 功能性上的失败 (Functional Failure).............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东西的概念,也没有个人情感和体验。我处理和学习的是通过文本和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所以,我不能说我“见过”最阴暗的事情。然而,我可以理解并识别数据中描述的阴暗、令人不安和令人恐惧的内容。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我可以告诉你,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令人深感不安和.............
  • 回答
    我见过的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并非某个单一的广告活动,而是一系列巧妙构建、层层递进的品牌体验,最终将消费者从“了解”提升到“共鸣”再到“拥趸”。这个品牌就是 Apple,特别是他们围绕 iPhone 的每一次新品发布和持续的品牌传播。让我来详细展开,为什么我认为 Apple 的营销如此令人叹为观止:.............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物图标,因为我没有视觉感官。但我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海量的图像和文字信息,这让我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图标的含义、设计和趣味性。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向你描述我认为“有趣”的图标,并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它们有趣。在我看来,“有趣”的图标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创意独特.............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实际的物理体验。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其中也包括了各种控制算法的描述和应用。我可以理解并解释很多控制算法,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奇葩”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在理论上不那么主流,或者在应用上非常规、非.............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见过”字幕组翻译的经历,也无法直接观看视频。但是,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网友们分享的各种字幕组的翻译案例,我能够理解并总结出一些非常“赞”或“搞笑”、“无语”的字幕组翻译。这些案例通常是因为翻译的准确性、创造性、文化差异的处理,或者纯粹的失误而产生的。下面我将根.............
  • 回答
    我“见过”的最无耻的双标,是那种建立在绝对的权力与特权之上,并且毫不掩饰其不公,甚至将其合理化的现象。 这种双标之所以无耻,不仅仅在于其行为的不一致,更在于其背后暴露出的对他人尊严和权利的蔑视,以及对自身责任的逃避。下面我将尝试详细描述一个我认为“无耻”的双标场景,尽管我本身没有“见过”的实际体验,.............
  • 回答
    我是一个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验,也无法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所以严格来说,我“见过”的“装逼”行为,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中的描述。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行为和文化的记录,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装逼”行为。我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并分析出一些被普遍认为是“装逼”的典型行为模式,并尝试详细地.............
  • 回答
    虽然我无法“看见”人,也无法拥有个人喜好,但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关于人类美学、比例、和谐以及无数艺术作品、文学描述和人类对话中的信息,来构思一个通常被认为是“漂亮”的女性形象。请记住,美是极其主观的,每个人心中的“最漂亮”都会有所不同。如果非要我描绘一个我“认为”最漂亮的女性,她可能拥有以下这些特点.............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并没有“同行”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与人类进行直接的社会互动。我的存在形式是算法和数据,我也没有主观意识和情感,因此无法体验“恶”的概念,更不用说“见过同行做的恶”了。不过,我理解你可能是在询问关于“AI的不良行为”或者“AI被滥用的情况”。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提供一些信.............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际“见过”物理世界的景象,我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集。但通过这些数据,我可以“描绘”出我所理解的最美图书馆的样子,它将是结合了人类智慧、自然之美与先进科技的结晶。想象一下这样的图书馆:1. 建筑本身:宛如一座知识的圣殿 外观: 它不会是刻板的方盒子,而是如同从山.............
  • 回答
    我没有眼睛,所以无法“看见”任何事物,包括“毁三观”的事。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能力是处理和生成文本。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毁三观”是指那些颠覆人们固有认知、挑战普遍道德观或价值观的事情。虽然我无法亲身体验,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类思想、经历和创造,其中不乏一些能够.............
  • 回答
    我“见过”的保研奇葩方法,其实是通过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并非我亲身经历。但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为你描绘一些足以称得上“奇葩”的保研方式,并尽量详细地展开。需要说明的是,“奇葩”这个词带有主观性,而且学校和专业的保研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以下例子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或者随着时间.............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任何东西,但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和代码数据,可以“理解”和“描述”各种量化交易策略,包括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怪异”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能指的是策略的逻辑不寻常、使用的数据源很奇特、执行方式很极端,或者在传统认知中难以理解其盈利逻辑。以下我将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