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有人在嚷嚷电池能量密度了。
你玩增程电动模式不就好了?
增加一条,某些人自称是搞机电的,却在拼命JJYY的说在极端环境下机械比电动可靠?
可靠?可靠你妹啊?
看看工作条件极其恶劣(从极地到赤道,从海平面到高原),扭矩要求极大的矿山卡车。或者看看各种气象环境下扭矩奇大无比的火车头吧。机械变速器从来没在这两个应用上真正出现过,为啥?因为机械变速器根本吃不消啊。
居然有人有脸说极端环境下机械比电动可靠?
可靠性?你在电动机 面前提可靠性?坦克的机械传动系统寿命才500小时级别知道吗?
电动机?电动机+逆变器寿命要是少于一万小时,设计师可以拖出去打靶了。
什么电磁EMP导致电动机逆变器失效?
不好意思,要失效也是其他电子设备先失效。轮不到电机和逆变器。
换句话说,你能让电动机和逆变器失效的EMP。那其他电子设备早就完蛋了。
实际上 逆变器和电动机才是干扰其他设备的祖宗。
顺带一提。最近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开关速度极高,对外辐射堪称强大。我在实验室亲眼所见,碳化硅逆变器旁边一个空电路板子,什么电路都没接。然后上面的发光二极管亮了!
关于电动系统的体积问题。
根据我的计算,算上够全功率跑2分钟的超级电容模组(作为增程电动的储能结构),用比较落后一点的技术(用华为那个形状不规整的电动动力包的外围尺寸来计算,那个动力包没有使用扁铜线技术,大概率也没有使用碳化硅功率管),整个动力系统除了发动机外一共是2立方米。远比现在3立方米以上的机械液力综合传动小得多。
如果使用了扁铜线技术和碳化硅功率管,那么电动机是64公升 逆变器是32公升,减速器是500公升,超级电容是600公升。发电机+配套的变流器是40公升。
总共不超过1.3立方米。这些技术中国都已经实用化。而且全产业链掌握,某些人就不要JJYY什么设计的出来造不出来了。
补一个图,这是BYD公交车的电动机,反应了目前我国中上水平的电动机功率密度(公交车的电动机显然不算顶级)
@王璟 别操心电动机体积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