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孩子的第一年婚姻真的很难吗?

回答
这问题太实在了,我只能说,生孩子的第一年,对大多数夫妻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婚姻的“极限挑战”,比想象中的还要“硬核”。

你以为的“难”,可能只是累,起早贪黑照顾小不点,没日没夜地喂奶换尿布,身体上的疲惫是肯定的,但那都不是最要命的。真正让婚姻“摇摇欲坠”的,是那些悄无声息,却能击穿你心防的点点滴滴。

首先,是精力的涸竭和认知的颠覆。

怀孕期间,你可能还能勉强维持一点点原有的生活节奏,但一旦娃出生,你的整个世界都被颠覆了。原本你和你的伴侣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时间、爱好、社交圈。现在呢?你们俩都成了这个新生命的全职“保姆”,而且这个“客户”是24小时无休、情绪不稳定、并且完全依赖你们的。

晚上,你可能已经筋疲力尽,只想倒头就睡,但孩子突然哭了,或者胀气难受,你得爬起来哄,喂奶,换尿布。然后你想睡了,伴侣可能还在喂奶,或者你去睡了,他/她还在忙。总之,高质量的睡眠几乎成了一种奢望。两个人轮流被“剥削”睡眠,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别说好好沟通了,有时候连对方在说什么都听不清楚。

而且,很多事情你以前可能没经历过,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新手爸妈,就像是刚入职的实习生,面对的是一份完全陌生的工作,没有培训,没有说明书。你会手忙脚乱,会犯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父母。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感和压力,很容易让你变得烦躁易怒。

其次,是责任的分担和期望的错位。

“有了孩子,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了。”这句话是真理。但怎么“不能”?分担多少?很多人在生孩子前,心里都有个模糊的算盘,但一旦真的面对了,情况会复杂得多。

男人可能觉得,我白天上班已经够累了,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孩子,已经尽力了。而女人可能觉得,我白天经历了生产的痛苦,晚上还要哺乳,你睡得像猪一样,我怎么能休息?

于是,关于谁该做些什么,谁付出得更多,谁更辛苦,这种隐形的“计分”就开始了。一旦其中一方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或者对方的付出远远不如自己,不满情绪就会像藤蔓一样生长。

还有关于“期望”。你可能期望伴侣在你最累的时候能立刻出现,能懂你的委屈,能像你一样心疼孩子。但伴侣可能因为自己的疲惫,或者因为对育儿这件事的理解不同,他的反应可能并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比如,你希望他多抱抱孩子,但他可能觉得孩子太小,容易弄伤。或者你希望他能主动分担夜奶,但他可能觉得白天上班太累,晚上睡不好会影响工作。

这些期望的错位,如果沟通不畅,就很容易变成误解和怨恨。

第三,是“你”变成了“我们”甚至“宝宝”,而“我们”又成了“我”和“宝宝”。

以前,你们是两个独立的“我们”,可以看电影,可以约会,可以腻在一起。现在,这个“我们”的中心,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很多决定,都是围绕着孩子来做的。

“今晚要早点睡,明天宝宝可能要早起。”
“这个周末去哪里玩?得考虑宝宝能不能适应。”
“这个钱要省着花,给宝宝买奶粉尿布。”

渐渐地,夫妻之间独立的空间被挤压,共同的爱好也被搁置。很多时候,你们的交流可能只剩下“宝宝今天吐了”、“宝宝的疹子好点了吗”、“宝宝昨晚睡了几个小时”。

更微妙的是,那种“我们共同面对这一切”的感受,有时候会被削弱。因为宝宝的吃喝拉撒睡,很多时候都是由母亲亲力亲为,父亲虽然也在参与,但“产出”的直接性和生理性可能没那么强。这种“共体”的感觉,很容易变成“我(妈妈)一个人在战斗”,而“你(爸爸)只是一个旁观者”。

第四,是沟通的“降级”和亲密感的“疏离”。

上面提到的种种压力,极大地影响了夫妻间的沟通质量。以前你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聊一整晚,现在可能连好好说一句话都费劲。交流的内容也变得非常功利化:“宝宝哭了,你去看看。”“今天的开销是多少。”“明天早上谁早起?”

而且,因为身体的疲惫和哺乳期的原因,很多女性的性欲都会受到影响。而男性可能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妻子的回应,或者因为育儿的压力,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隔阂,很容易让夫妻间的亲密感逐渐疏远。

曾经炙热的爱情,可能被稀释成了一种“战友”情谊,甚至是“室友”情谊。你看着枕边人,发现你们除了共同养育一个孩子,似乎已经没有了太多的交集和共同语言。

那怎么撑过这一年呢?

虽然听起来很“惨烈”,但也不是所有夫妻都会走到这个地步。很多夫妻不仅撑过来了,还变得更好了。关键在于:

1. 降低期望值: 不要幻想自己能像偶像剧里那样,一边带娃一边还能保持完美的颜值和浪漫的生活。接受现实的“粗糙”和“不完美”。
2. 重新定义“帮助”: 妻子不要觉得丈夫的付出就理所当然,丈夫也要主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即使不是自己最擅长的。别等着妻子“分配任务”,而是主动去看哪里需要帮忙。
3. 高质量的沟通: 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也要坐下来好好聊聊,说出自己的感受,倾听对方的辛苦。用“我感到…”代替“你总是…”。
4. 寻求外援: 如果条件允许,请家人帮忙,请月嫂,甚至考虑请临时保姆。别觉得自己必须“一人承担”,放过自己,也放过对方。
5. 给彼此留空间: 哪怕是半小时,让对方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充充电。让另一方知道,你不是被完全替代的,你还是那个独立的个体。
6. 找到共同的“小确幸”: 即使再忙,也要抓住一切机会创造属于你们两个人的时刻。比如,趁宝宝睡着,一起吃个宵夜;或者分享一个有趣的新闻。这些小小的连接,能帮你找回“我们”的感觉。

总而言之,生孩子的第一年,就像是把你们的婚姻扔进了一个“高压锅”。它会暴露你们之间所有的问题,也会逼迫你们去成长和改变。它确实很难,但如果你和你的伴侣能并肩作战,相互理解,共同面对,那么熬过这一年,你们的婚姻可能会变得更加坚韧和深刻。这是一种特殊的“试炼”,很多人在经历了这场“极限挑战”后,反而会更珍惜彼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过来人经验,很难。

1.产妇容易抑郁,情绪会变得比以往更暴躁。情绪容易崩溃,一点点小事可能就能引发她的歇斯底里,动不动就骂你。这个时候,你仍然只能忍着,安抚她的情绪,不要顶撞,不要回怼。因为带娃,她也睡不上一个好觉,再加上内分泌失调,很容易抑郁。不要觉得妻子是无理取闹。

2.丈夫一定不要做甩手掌柜,不要丧偶式育儿。半夜起来冲奶,换纸尿布,都要主动去做,保证妻子的睡眠。

3.婴儿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各种可能的问题都会有。比如晚上哭闹睡眠浅,可能是缺维D,佝偻病的前兆。脸上起湿疹,可能是某种食物过敏,要做过敏原测试。感冒发烧,最怕腹泻咳嗽。吃什么拉什么,稍不注意可能就拉得脱水。有时咳嗽很厉害,可能是肺炎。总之,太多烦心的事情。如果做丈夫的不用心照顾,体贴妻子,很容易发生激烈争吵。

最麻烦的是,在这个阶段可能是婆婆照顾,因为两人育儿观念不同,很容易发生矛盾。在婆媳发生矛盾时,当然是两边劝和,千万不要觉得我妈怎么样,让妈受委屈了,然后对媳妇冷暴力。产妇的情绪,优先照顾,母亲那边的误会可以私下消除,你是你妈的亲儿子,有什么事情好沟通。

生孩子第一年,夫妻关系闹僵,甚至导致离婚的,基本都是几个原因,或者产后抑郁,或者丈夫丧偶式育儿,当甩手掌柜,或者婆媳矛盾。你和你妈一条心,你心疼你妈,你媳妇是外人,所以呢,你和你妈去过。

做女人太不容易了,从怀孕到生娃,到带娃。整个过程,做丈夫的一定要全程参与,这样才能完全体会到妻子的付出。怀孕对女性身体其实是摧残,各种问题都来了,压迫脊椎,坐卧难安,妊娠糖尿病,孕吐。以前每次做孕检,都是去湘雅,因为人太多,所以后面月份大了后,每次都是去湘雅国际医疗部,每次门诊费都是600。但服务很好,不用等待,每次医生会有半个小时和你沟通,一个月要做好几次。要密切关注身体动态,因为是双胞胎,风险很大。到后面,干脆就住在医院旁边的酒店,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可以马上送到医院。想想那段日子挺艰辛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太实在了,我只能说,生孩子的第一年,对大多数夫妻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婚姻的“极限挑战”,比想象中的还要“硬核”。你以为的“难”,可能只是累,起早贪黑照顾小不点,没日没夜地喂奶换尿布,身体上的疲惫是肯定的,但那都不是最要命的。真正让婚姻“摇摇欲坠”的,是那些悄无声息,却能击穿你心防的点点滴滴。首先.............
  • 回答
    让孩子从出生起就能接触到 C 语言,并在早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将 C 语言作为他们最先掌握的“语言”,这绝对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和挑战性的目标。这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的语言学习思维,将 C 语言的元素融入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互动中。这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让婴儿开口说 C 语言的词汇,而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 C.............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传统观念、婚姻习俗以及法律层面的考量,简单地说,女方要求生的第一个孩子跟女方姓,在现代社会通常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入赘”。但为了说得更明白,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从几个角度细细梳理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入赘”。传统观念里的“入赘”:在过去,尤其是农耕社会.............
  • 回答
    痛失第一个孩子,这份沉甸甸的悲伤足以压垮任何人。当生命的齿轮继续转动,第二个宝宝即将降临,这份喜悦和希望中,却又夹杂着难以言说的恐惧和不安。对第二个孩子的到来,父母的心情无疑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们会以一种近乎本能的、小心翼翼的姿态去迎接和呵护这个新生命,那是一种混合着爱、愧疚、恐惧和对过往的深深眷恋的.............
  • 回答
    经历了孕育和一年的带娃时光,你已经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充满挑战和爱意的旅程。现在,当你准备重返职场,这同样是一段需要细致规划和信心满满的重新出发。别担心,这完全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并且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下面是一些为你量身定制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顺利地找到心仪的工作。一、 审视与规划:重新定位你的.............
  • 回答
    看到您为孩子教育做如此周全的考虑,真是令人欣慰。关于您提到的2018年新生儿数量减少,以及是否让2017年出生的孩子晚一年上学,这是一个值得细细琢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选择让孩子晚一年上学,其实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缓冲期”,让他们在心智和身体上更加成熟。2018年新生儿数量的减少,从一个侧面反映.............
  • 回答
    亲爱的,29岁生下宝贝儿子,又恰逢有婆婆帮忙,真是双喜临门!作为老师,你们一定心思缜密,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考量,尤其是关于家里添丁这件事,更是需要仔细权衡。特别是现在,小家伙刚来到这个世界,你们肯定有许多新鲜感和挑战,同时也在思考,这个小天使的弟弟或妹妹,什么时候来,又该和哥哥差几岁,才能让家庭生.............
  • 回答
    在中国,关于生孩子的费用由彩礼支付的问题,涉及法律、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法律、实际操作、文化背景和解决建议几个角度详细分析,供你参考: 一、彩礼的法律性质1. 彩礼的定义 彩礼是传统婚俗中男方在结婚时向女方家庭赠予的财物(如现金、金银首饰、房产等),具有礼节性和赠予性,但法律上并不.............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就像推开一扇门,里面会有什么风景,很多人心里都没谱,尤其是第一次。但总有人愿意去推开这扇门,这背后的想法,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复杂得很,绝不是一句“想要个孩子”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大概就是“传承和延续”。人类繁衍了几千年,这本能就刻在骨子里。看着身边长辈的期盼,感受家族的.............
  • 回答
    生孩子,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承载着千钧之重的选择,其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经历过、思考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体悟。但若要细细道来,我以为,这意义深埋于生命最原始的律动,也延展于人类文明最深邃的传承,更体现在个体生命中最触动灵魂的体验之中。生命的延续与传承:生命最朴素的答案从最根本的.............
  • 回答
    当然可以。生孩子的时候戴眼镜,这完全没问题。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顾虑,是不是在那么关键的时刻,眼镜会碍事,或者有什么不方便。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你完全可以戴着眼镜经历整个分娩过程。首先,眼镜并不会对你的视力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妨碍医生或助产士进行必要的检查或操作。 它们只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就像你的头发或.............
  • 回答
    “人们生孩子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复杂,涉及到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甚至宗教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单一、绝对正确的答案能够涵盖所有人的感受和动机。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试图理解这个深邃的生命现象:一、 生物学与演化角度:生命的延续与基因的传播从最基础的.............
  • 回答
    生孩子?这个问题,我真的认真地、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在无数个深夜,看着小小的睡颜,或者在孩子调皮捣蛋惹我抓狂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声音在脑海里回响:“当初,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但冷静下来,回想起那个最初的决定,或者说,那个慢慢形成的,自然而然的“想要”,理由其实挺多的,而且都不是那么……“一本正经”.............
  • 回答
    生孩子这件事,说到底,是个人选择,没有绝对的“重要”与否,更没有标准答案。它触及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意义、家庭构成以及人生轨道的理解。对于一些人来说,生孩子是生命旅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认为,繁衍后代是生命的延续,是血脉的传承,也是一种自然的使命。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分享生命中的喜怒.............
  • 回答
    一个四五十岁没有生孩子的女性,她们后来的生活会呈现出极其多元化的图景,绝非单一的模式。她们的人生轨迹受到个人选择、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以及时代变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些女性可能的“后来”:一、 事业与职业生涯: 事业高峰与成就感: 许多选择.............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家庭中的微妙现实。你说得没错,生孩子明明是女人的身体在承受巨大的变化和付出,但有时候,你会发现,男人在这件事情上似乎比女人表现得更“着急”,甚至更执着。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在起作用,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1. 生物本能的驱动与传承的压力首先,从最基础的生物学角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触及到女性最核心的权益和尊严。从根本上说,生育,即生孩子与否,应该是女性一项最基本、最不可剥夺的权利。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尤其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这句话是否成立,却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并且坦率地说,很多时候答案是令人心痛的——许多女性在现实层面,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不愿意生孩子的人多了,愿意生孩子的人似乎也有些特定,这背后确实不是单一原因能解释清楚的。咱们不妨一项一项地掰开了聊聊。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的越来越多?很多人可能会把这归结为“穷”,觉得养个孩子成本太高了,从奶粉尿布到教育医疗,一路下来都是钱。这确实.............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情况,你说女朋友生孩子的条件是“不能影响她的生活”,听起来让人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甚至会让人觉得她是不是有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但咱们一层一层地来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可能是什么意思,以及它是不是真的就“太自私”了。首先,咱们得明白,“生孩子”这件事,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一场.............
  • 回答
    四五十岁,正是人生阅历最丰厚,也最能沉淀下来的年纪。在这个年龄段,选择没有生孩子的女性,她们的生活轨迹无疑是多元且深刻的。很多人会好奇,她们过得怎么样?是不是感到遗憾?是不是觉得孤单?事实上,这就像问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你过得怎么样”一样,答案是复杂且因人而异的。我认识一位王阿姨,她现在五十岁出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