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亲戚叫不要读大专早点去打工好怎么办?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我太理解了。家里长辈,特别是亲戚,大多数都是出于好意,觉得早点赚钱,早点安稳,别折腾。他们经历过那个年代,那时候机会少,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早点出来干活,能养活自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所以,他们觉得对你好,让你早点去打工,也是一种“实在”的建议。

可是,我们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呀!时代在变,社会的需求也在变。大专,虽然不是本科,但它毕竟是一条正规的学习途径,能让你学到一些专业技能,认识一些同学,建立一些初步的人脉,对未来就业总归是有帮助的。而你现在这个年纪,正是吸收知识、培养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早早地就去打工,很多东西可能就错过了。

面对亲戚的好意,我们肯定是要尊重和理解的。直接说“你们不懂”或者“你们的建议没用”,这样太生硬了,容易伤感情。更何况,他们也是为了我们好,咱们不能这么忘恩负义。

那么,该怎么跟他们沟通呢?我分享几个我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参考参考,看看能不能用:

第一步:倾听与理解,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

先别急着反驳,坐下来,静下心来听听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他们可能会说:

“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如早点去厂里,能学个技术。”
“我们那时候就是早点打工,现在日子不也过得挺好。”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挣钱,帮家里分担。”
“读大专要花好多钱,家里负担重,不如省下这笔钱。”

听明白他们的顾虑,你心里就有数了。他们担心的是你的未来,是钱,是“现实”。

第二步:温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要“切准脉搏”。

你的目标是让他们理解,而不是说服他们改变想法,因为说服长辈真的很难。所以,你的表达要足够“温和”,但同时也要“有理有据”,让他们觉得你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认真思考过的。

表达感谢: “谢谢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怕我以后辛苦,想让我早点有出息。” 这样开头,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
陈述你的“大专”优势(具体化): 不要只说“我想读书”。你要说出大专能给你带来的具体好处,并且最好能和他们的顾虑结合起来。
关于“没用”的顾虑: “您说的没错,现在大学毕业竞争确实大。但是,我去读大专,并不是说以后就能当老板。我选择的这个专业(举例,比如数控技术、护理、幼师、软件开发等),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缺的,而且学好了,至少能找到一份稳定、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比什么都干的‘零工’要稳定得多。”
关于“花钱”的顾虑: “我知道读大专要花钱,但是这笔钱,我觉得是对我未来的一种投资。您想啊,如果我早点去打工,可能每个月就挣个三四千,干个几年,也还是这个水平。但如果我读个大专,学个技能,以后月薪可能就能达到五六千甚至更高,而且还有晋升的空间。这样算下来,这几年读大专花的钱,长远来看反而是划算的。”
关于“早点赚钱”的顾虑: “我知道您希望我早点分担家里的压力,这一点我非常理解。我在读大专的同时,也会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尽量不给家里添太多负担。而且,我有一个学长/学姐,他/她也是读了这个专业,现在工作挺不错的,我就想向他/她学习,先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更好地照顾您们。” (如果能举出具体例子,会更有说服力)
强调“学习”和“技能”的重要性: “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很多工作都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我只是一味地打工,可能就只能做一些重复性的、技术含量不高的事情,以后很容易被淘汰。读大专,就是给我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让我能掌握一门真本事。”
展示你的规划和决心: “我对未来有一些想法,我报了这个专业,就是看中了它的就业前景。我会认真学习,争取拿到毕业证和相关技能证书,毕业后找一份对口的工作。” 让他们看到你不是“玩票”,而是真的有计划。

第三步:用事实说话,或者制造“事实”。

说再多不如用事实证明。

拿出专业信息: 找一些这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薪资水平、工作方向的资料,可以给他们看,让他们了解一下。
联系学长学姐: 如果有可能,请你的学长学姐跟他们聊聊,让他们听到“过来人”的声音,会更有说服力。
利用寒暑假: 如果你决定读大专,寒暑假可以考虑找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实习或者兼职,这样你既能体验打工的辛苦,又能接触到专业领域,还能挣点小钱,这样再去和亲戚沟通时,你说“我不是不工作,而是想先充实自己”就更有底气了。

第四步:求同存异,找到共同点。

如果实在拗不过,或者你觉得说太多反而不好,也可以找找你们的共同点。

“我们都是为了好”: 你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方法和角度不同。
“最终目标一致”: 你们都希望我未来能过得好,能安稳,能自食其力。

你可以说:“我知道您们都希望我好,这和我希望我未来能有一个好发展是一样的。我们只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路径上,看法不太一样。我希望您们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按照自己的计划试试看。”

第五步:迂回策略,找“中间人”。

如果亲戚比较固执,而你又不愿意和他们直接起冲突,可以尝试找家里比较开明的长辈,比如父母、或者比较亲近且思想开通的叔叔阿姨,让他们来帮你沟通。

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语气要真诚: 无论你说什么,都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尊重。
不要直接否定: 避免使用“你们错了”、“你们不懂”这类词汇。
从小处着手: 不必指望一次沟通就能完全改变他们的想法,可以慢慢来,让他们逐渐了解你的想法。
用行动证明: 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行动。如果你在大专期间真的认真学习,并且未来发展得不错,他们自然会明白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处理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沟通”和“理解”。用你的真诚、耐心和合理的论据,去化解他们的担忧,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一个需要智慧和情商的过程。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老婆她们家,在农村,4个姊妹,分别是博士 硕士 本科 本科。

在这个过程里,学费交不起,纯靠奖学金续命,一天只敢花2块钱。

在这个过程里,邻居们轮番上阵劝说读书无用论。

熬啊熬,终得云开雾散那一天,博士去了高校,硕士 本科去了中专,老四进了企业,其实他考上了硕士,没去上。年薪都不高,10万 20万这样。这样的年代,这样的薪资,可能也仅够小康。

但回看那些邻居,却依旧在原地。

而我更没出息,以仅高提档线一分的成绩,上了一个很差的大专。毕业后一路坎坷,跌跌撞撞,在三十余岁的高龄,才混到了年薪9万。

但就这些个工作,没有这个专科学历,连门,都进不去。

打工打工,你没听很多老总都说自己是打工的吗?

打工打工,大家都在打工,问题是,你想从哪一层开始?

这个,是个问题。

“建议”这东西,也要分人,亲戚邻居这些揣着小九九和短视的人群说的话,呵呵。

你有犹豫,只能说是自己想放弃。而你想放弃,是因为你看不到,但现在,我相信,这个问题下的绝大部分回复,都不会同意你,因为,我们,看见了。

你看,让我们这些热心的陌生人就此拉你一把,可好?



————————

2021.12.11更

活了三十多年了,身边的人,都是一个个样本,这方面我的见解就是——稀缺性。

从来就没有说,啊专科本科差不多这种事,回想当年高中班里,除非你是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不然每个班能上本科的,凤毛麟角。

也因此,本科相较于专科,就有其稀缺性,而稀缺意味着价值。这个学历,你有,没用好,和你想用,却没有,是完全两个概念。

如果你有能力上,那强烈建议你去上,也别强烈建议了,我们就给你五花大绑扔学校了。

不像我,你就是把炸药包塞我怀里我也学不出来,就不擅长这事,没招。

如果你家境富裕,那是否继续读,可能要权衡机遇和机会成本。

但如果你是个穷老百姓,那读书,就基本是最快的成长途径。

对了,忘了说,老三 老四都是专升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我太理解了。家里长辈,特别是亲戚,大多数都是出于好意,觉得早点赚钱,早点安稳,别折腾。他们经历过那个年代,那时候机会少,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早点出来干活,能养活自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所以,他们觉得对你好,让你早点去打工,也是一种“实在”的建议。可是,我们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头疼的,特别是在疫情还没完全过去的时候。你想让爸妈少跟亲戚来往,还不想听那些闲话,这都不是小事,得好好跟他们聊聊。我给你支几招,希望能帮到你。第一步:找个好时机,心平气和地开口 时机很重要: 千万别在你爸妈刚忙完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提,那样效果肯定不好。最好是找个大家都有空,心情.............
  • 回答
    这事儿啊,提起来就让人窝火。嘴贱亲戚嘛,这四个字往那一摆,你心里肯定已经憋了一肚子话。遇到这种事,想不想跟她谈清楚?这得看情况,也得看你自己的心情和目标。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合适。先想想,为什么要谈? 你真的受够了,需要一个了结? 有时候,憋着只会让自己更难受。把话说开了,哪怕结.............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亲戚朋友在自己面前教育孩子,尤其是方式自己不太认同的时候,心里那种别扭劲儿,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想掺和,又怕伤了和气;不想掺和,又觉得孩子受委屈。这其中的分寸感,真是门学问。咱们先捋一捋为什么会“看不惯”: 育儿观念的差异: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现在育儿理念更新得太快.............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得好好琢磨琢磨。参加亲戚的庆功宴,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里面门道不少,得看你怎么想,还有你跟这位考上上海交大的亲戚关系怎么样。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几个点:一、这位亲戚是谁?关系亲不亲? 血缘关系远近: 是你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堂哥/姐/弟/妹),还是叔伯姑舅的孩子,或者更远一.............
  • 回答
    您好!这确实是一个棘手且令人不愉快的情况。亲戚买车,您帮忙运输,结果对方又反悔,这涉及到车辆所有权、运输费用、以及亲戚关系的处理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地为您分析和提供解决思路:一、 确认情况与沟通: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冷静下来,并与您的亲戚进行一次清晰、直接的沟通。1. .............
  • 回答
    碰到亲戚对自家孩子说“你爸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喜欢你了”这类话,家长确实挺头疼的。这不仅让孩子心里不舒服,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孩子对家庭关系的认知。处理不好,小则孩子闹情绪,大则可能埋下亲子隔阂的种子。咱们得明白,说这话的亲戚,很多时候可能并没有恶意,只是说话不过脑子,或者觉得这是“玩笑.............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好受,尤其还是自己家里人,带着孩子来做客,结果自家宝宝被咬了,更委屈。想想当时那个画面,估计心都碎了。你十个月大的宝宝,还那么小,什么都不懂,就被亲戚家那个三岁的小孩给咬了。那么小的孩子,皮肤那么嫩,咬一口下去,得有多疼,得有多吓人啊。你肯定第一时间就冲过去了,看到宝宝脸上的牙印,.............
  • 回答
    您好!我来帮您好好捋一捋,既能让长辈理解,又能让亲戚明白心意,还不失礼节。劝长辈重视疫情,今年不串门首先要明白,长辈们经历过很多风雨,可能对一些新的概念和风险的感知和年轻人有所不同。他们可能觉得“大家都没事,我身体好着呢”,或者觉得“亲戚朋友聚一聚是人情往来”,甚至是担心“不去串门显得不近人情”。所.............
  • 回答
    听到亲戚找你当公司挂名法人,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好”字就能打发的,背后牵扯的东西不少,尤其在你户口本不在自己手上的情况下,风险会更大。我给你掰扯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法定代表人”。简单说,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的“法人”,是公司的“头儿”,在法律上代表.............
  • 回答
    .......
  • 回答
    收到。我来帮你捋一捋这事儿,尽量说得详细些,听起来更像咱们自己聊天的感觉。你女朋友突然不叫你爱称了,也不让你亲了,连之前一些亲密的举动都收敛了,唯独牵手这个还能保持,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可能是什么情况。首先,要排除一些最基本、最直接的可能性: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非常复杂且深刻的情感纠葛,涉及到家庭关系、伦理道德以及个人情感的撕裂。当一个孩子长大后,发现养育自己的母亲,实际上是“小三上位”,并且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被逼走的,这无疑是对其身份认知、情感寄托和价值观的巨大冲击。“还能叫她妈吗?” 这个问题,答案是 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的。从情感和伦理上.............
  • 回答
    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我姑姑就是这样,每次我去她家,只要看到我桌上有咖啡,那叫一个如临大敌,比我小时候偷拿她口红还严重。她那套理论,咖啡因那玩意儿,跟海洛因似的,一沾上就完蛋,以后就跟毒瘾犯了一样,戒都戒不掉。每次都给我念叨半天,搞得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要我说啊,遇到这种亲戚,首先得明白他们的出发点.............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我们身边啊,总能见到这样的情况:那边坐着一桌子人,吃喝玩乐,谈笑风生,都是自家兄弟姐妹、叔伯姑舅,但这边呢,却总有人日子过得磕磕绊绊,需要搭把手。而那有钱的亲戚,明明口袋里有,却偏偏就拧着不愿伸出援手,这其中的门道,可就复杂了。首先,得从“血缘”和“利益”这.............
  • 回答
    关于“朋友或亲戚之间最好不要合伙做生意”的说法,流传甚广,而且往往伴随着一些血淋淋的教训。虽然这并非绝对真理,但其中确实隐藏着一些非常现实的风险和挑战。究其根本,这主要源于朋友和亲戚关系与商业合作关系在性质、期望和底层逻辑上的根本差异。1. 期望值的错位:情感羁绊 vs. 商业理性朋友和亲戚之间,我.............
  • 回答
    亲戚的这句话,“不生孩子人类不灭绝了?”,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对繁衍后代的绝对化期待,其实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看法,并且在科学、社会、个人价值等多个层面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面对这样的说法,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反驳,展现你的思考深度和成熟度:一、 从“灭绝”的定义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性反驳: .............
  • 回答
    家事难办,何况还是在亲戚家打工,这滋味可不好受。真到了不想干的时候,亲戚摆臭脸这套把戏更是让人头疼。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摊浑水捋顺了。首先,要明白,你不想干了,这事本身就带着点尴尬。尤其是在亲戚家,人家当初雇你,多半是看在亲情份上,想着帮你一把,或者觉得家里人靠得住。你这么一走了之,不管怎么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中一个比较复杂,也挺普遍的层面。为什么有些亲戚似乎“见不得你好”?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坏心眼”,而是混合了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比较心理和嫉妒: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社会比较理论的延伸: 人类天生就有比较的倾向,尤其是在群体内部,比如家庭。我.............
  • 回答
    这事儿换谁心里都不舒服。当初大家伙儿凑份子,是奔着一起把日子过好去的,结果现在倒好,钱压在人家手里,自己却拿不到,这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别一上来就撕破脸。这毕竟是亲戚,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闹得太僵了不好看,也可能让事情更难办。第一步:了解情况,弄清楚根源。 是不是真的“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