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说朋友或者亲戚不能合伙做生意?

回答
关于“朋友或亲戚之间最好不要合伙做生意”的说法,流传甚广,而且往往伴随着一些血淋淋的教训。虽然这并非绝对真理,但其中确实隐藏着一些非常现实的风险和挑战。究其根本,这主要源于朋友和亲戚关系与商业合作关系在性质、期望和底层逻辑上的根本差异。

1. 期望值的错位:情感羁绊 vs. 商业理性

朋友和亲戚之间,我们最看重的是彼此的情感联结、信任和互相扶持。我们期望在困难时能得到不计较付出的帮助,在取得成就时能分享纯粹的喜悦。然而,商业合作的底层逻辑是利益、回报和效率。

情感模糊了界限: 当亲友合伙做生意时,很容易将情感上的“应该”和商业上的“必须”混淆。比如,在分配利润时,可能会因为是亲人而有人觉得“我付出了多,但他是长辈/兄弟,应该多分给我一些”,或者反过来,“虽然他能力强,但他是我的亲人,我应该让他占便宜”。这种模糊的界限一旦出现,就容易引发矛盾。
“为你好”的陷阱: 有时,“为了你好”这句话在亲友关系中是润滑剂,但在商业中却可能成为毒药。例如,亲人可能会因为不希望你承担太多风险而阻碍你的商业决策,或者因为不想让你吃苦而过度保护,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反之,你可能因为亲情而对他的失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导致更大的损失。
付出与回报的衡量失衡: 在亲友关系里,我们习惯于“你帮我一次,我欠你人情”,或者“家人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但在商业中,每一次付出都应该有明确的价值衡量和回报。当亲友的贡献和回报不对等时,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觉得“他拿的和我一样多,但他做得比我少”,或者“我这么辛苦,他却只顾着享受”。

2. 利益冲突的放大器:金钱吞噬感情

金钱是商业合作的核心,但也是最容易触碰情感底线的元素。一旦涉及到金钱,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性格差异、价值观冲突和潜在的利益诉求,就可能被无限放大。

金钱观的差异: 即使是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在金钱观上可能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人慷慨大方,有人斤斤计较;有人喜欢把钱花在投资未来上,有人则更注重眼前的享受。当这些不同在商业合作中碰撞时,就会在花钱、投资、贷款、利润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上产生分歧。
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别: 创业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不同的合伙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处理方式也不同。一个保守的人可能会对一个激进的扩张计划产生极大的抵触,而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则可能觉得保守派拖累了公司。这种分歧在亲友关系中很难直接摊牌,往往会演变成暗中的不满和推诿。
权力分配的难题: 在商业合作中,谁说了算、谁拥有最终决定权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权力分配不明确,或者有人觉得自己被边缘化,就很容易产生怨言。在亲友关系中,由于历史形成的家庭地位、年龄差异等因素,权力分配会更加复杂和敏感,一旦出现不公,后果不堪设想。

3. 沟通与决策的障碍:情面抹杀效率

有效的沟通和果断的决策是商业成功的基石。然而,在亲友合作中,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却常常因为情感的羁绊而变得异常困难。

难以坦诚沟通: 我们往往难以对亲近的人说出那些尖锐、直白、甚至可能伤害对方的话。例如,指出亲人的工作失误、批评他们的经营方式,或者直接拒绝他们的不合理要求。这种回避和含糊不清的沟通,最终会导致问题积压,酿成大祸。
决策的纠结与妥协: 正常的商业决策应该基于数据、逻辑和市场分析。但如果是亲友,决策过程中很容易掺杂个人情感,比如“这是我弟弟/妹妹提出的想法,不能轻易否定”,或者“他是我多年的朋友,他说可以,我们就试试”。这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妥协,往往会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事后算账的隐患: 如果生意不顺,或者出现了亏损,即使大家心里都明白是谁的责任,但在亲友面前,很难直接提出“你这做得不对,我们 трябва(俄语:必须)怎么怎么”。更多的是一种“大家都辛苦了,下次再来”的无奈,但这种无奈可能会在心里埋下隐患,影响日后的关系。

4. 关系破裂的终极代价:生意失败与亲情尽毁

最让人们望而却步的,是这种合作模式一旦失败,付出的代价是双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 生意上的失败意味着金钱上的损失,这本身就够令人痛苦。但更可怕的是,当这种失败发生在与亲友的合作中时,往往还会连带摧毁长久以来建立的亲情或友情。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可能因为生意上的恩怨而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成为陌路人。
尴尬与疏离: 即使生意没有彻底破产,但一旦出现大的分歧和矛盾,曾经的亲密关系也会变得非常尴尬和疏离。大家见面时不再轻松自然,而是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敏感话题。这种无法回到过去的尴尬,对很多人来说是比生意失败更难以承受的痛苦。
家庭矛盾的延伸: 如果是亲戚合伙,生意上的纠纷很可能还会延伸到整个家庭。亲戚之间可能会因为站队而产生矛盾,原本和谐的大家庭变得四分五裂。

当然,这并非绝对禁止

尽管风险重重,但也有极少数朋友或亲戚合作成功的案例。这通常建立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之上:

清晰明确的股权和职责划分: 从一开始就制定详细的股东协议,明确各自的股权比例、职责范围、薪酬、利润分配、退出机制等。
高度的契合度和信任: 双方在商业理念、价值观、能力互补性上都非常契合,并且都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合作: 将情感与商业严格区分开,在合作中更多地以专业人士的身份来沟通和决策。
共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 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相似,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共同的愿景。

总而言之,朋友或亲戚合伙做生意,就像是把两种性质完全不同、潜在冲突巨大的关系硬生生地捆绑在一起。虽然初衷可能是为了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但一旦处理不当,情感的天平很容易被金钱和利益倾斜,最终导致两败俱伤。所以,在做出这样的决定前,必须三思而后行,并且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风险预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你个活生生的例子吧,看看就明白了!

利益面前,多年的友谊为什么就变得不堪一击

[ 前言 ]

2001年初,正在南方打工的我接到好友骆的来电——他在电话上说:“我去年和别人办了一个小公司,可对方疑心太重又受不了创业的艰辛,才干了几个月就吵闹着撤出了股,给我摞下了一个烂摊子。如今,公司困难不说,我忙里忙外也没有个可靠的帮手,要么是这样!你回来投入点资金咱俩一起干吧?虽然公司目前的状况不佳,但是这个行业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尽力去做,说不准还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到时候我还能亏待了你!再说西安离你老家又近,还有咱一帮好哥们在跟前……”。

骆和我既是同窗又是密友,在那段刻骨铭心的校园生活里也算得上是莫逆之交了。所以,听了他的诚心邀请,我毫不犹豫的欣然应许。

就这样,我放弃了当时待遇还算丰厚的工作,谢绝了公司领导一再的挽留,放下了一切,毅然离开了那个烟雨氤氲的江南小城,怀着满腔的热情扑回了西安。

※ ※ ※ ※ ※

这个于 2000 7 月份才成立的公司租赁在郊外的农村,规模是上下两层、共有十几间房子的一个独立院落,此处远离城区的喧嚣,倒也十分的僻静。公司的员工大多是刚从农村走出来的少男少女,他(她)们平时的生活简单而又空洞,每天工作之余除了在宿舍里嬉笑打闹,再要么就三三两两聚集在公司门口对村民家时而窜进窜出的狗儿发表各自的 高谈阔论 (当地村民家家养狗)。当然,他(她)们偶尔也会在周末乘上左摇右摆的 摩的 乐颠颠地到就近的市场去购置些衣物和所需物品等。据骆坦言: 在这儿建厂主要是费用低(房租、人力、物力)等,而且,这片管辖内还有 自己人 撑权,某些事情上也能给予一定的方便

这公司原本是骆与其师父李某合资筹办,俩人共投入资金 21 万元(实质资金),骆投入了 11 万元,占公司股份的 51% ;其师父李某投入了 10 万元,占公司股份的 49 % ,起初师徒二人合作的本意是准备各尽其能、联手共创辉煌佳业,可谁知事与愿违,还没等公司走上正规,俩人之间就因互相猜疑发生了矛盾,最终以不欢而散而收场。李某退出时因公司还没有效益,投入的资金除了购买设备、支付房租、工人工资等已经所剩无几,李某无奈之下只好先拿走了 1 万元本金,另外 9 万元骆承诺等公司盈利后再退还给他。

其实,所谓的公司看起来更像一个家庭作坊,条件差且不说,只有十几个工人,用的都是一些落后的设备以及多为人工作业。不知是工人未经过培训还是生产在磨合阶段的原因,反正是成批量的废品堆放在库房的角落里 …… ,说实话,我从一个有着两千多人的大公司一下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但重逢的喜悦战胜了现实,我不顾家人的反对将仅有的叁万元钱作为股金投入到这个当时前景渺茫的小公司,骆收了钱后给我写了一张 入股资金 的收据,并说等把李某的钱还完后再和我去办理股东变更手续。

不可否认,因为公司当时的情况,骆确实抱着和我休戚与共的心态,并且他也时常对我说: 咱俩好好干,把事干大了,有我的肯定就有你的,假如万一把公司经营亏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就是剩一个馒头我也会分一半给你 ……” 。听了这些我除了万分的信任和感动更觉得无须再去说明什么!

怀着满腔的激情我开始了新的工作,为了能尽快独挡一面,我以厂为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骆也是巴不得将所有的技术要领一下子灌输给我。工作上我主内他主外,对公司的前景我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公司经营状况逐步得到了好转,不但添置了新的设备,改变了以往人工作业的局面,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质量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得到了客户的肯定。

看着公司点点滴滴的变化,我内心万分欣慰。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那是 2003 年春节的前夕,我给骆商量说放假后想让公司的车把我们送回去,也就 100 多公里的路程,司机当天就可以返回来,不会耽误他用的。骆当时听了并未显示出多为难的样子,只是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就算基本同意了。而我更是没有多想,因为我俩在公司虽然是上下级关系,可终究是哥们、挚友,再说我也是公司的一份子吗!

可就在公司放假的前一天,骆却突然告之我说: 明天你们自己想办法回去吧!因为司机有事已经提前请假走了。 我听后不相信的问道:怎么可能?他回去我怎么不知道呢?(因为骆主管销售,我主管生产,平时工人请假都是我同意才行,骆一般不过问的)。骆见我有些生气,又进一步解释道: 司机主要是嫌你们老家的路不太好,他不愿去送你们,我也不能强迫人家吧!

虽然我从内心对此事不满,也对司机的这种行为感到恼火,但事已至此,加上回家过年的迫切心情,也只能释然面对。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拖着行李随着蜂拥的人流挤上了开往老家的中巴。

在家的日子总是觉得短暂,眼看离公司收假还有两天时,我接到骆打来的电话说: 近日西安的一帮哥们要聚餐,你赶紧准备一下吧!到时我会让司机去接你 。骆的这番话让我稍感意外但更多的是安慰。

司机于傍晚时分来到了我家,在简单的用过饭后,我们便出发了。在途中,我俩随口就说起了年前的事,司机很无辜地说: 唉!其实这件事情也不能怪我,主要是骆总的家人在中间阻拦呢!她们听说你要用车后都极力反对,说什么都不给你用,骆总实在没辙了,就让我提前回家了,并不是说我不想去送你。再说了,我只是一个打工的,什么事还不都要听领导的安排吗! 司机看我似信非信的样子,又继续说道: 咱就说这次来接你吧!为什么骆总安排我晚上来呢?还不是怕他家里人知道后再生事端。而且,来之前骆总还特地嘱咐我转告你,如果他家里人问起时,你就说是自己坐早班车回来的 ……”

听着司机前前后后的描述,我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般难受。想想当初他是打着入股的名义让我回来的,以前条件艰苦我啥都没说过,现在公司一切好起来了,我却连这点权力都没有了,而且这还是公司的车,我是公司的股东,一年也就用这么一次,值得小题大做全家轰动吗?再者说了!公司的事她们又有什么资格参与?回去后我非要找她们问出个理所当然来不可。

我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人,回到公司自己静下来想了一想,觉得此事还是不再提起为好,毕竟是他的家人在中间胡搅蛮缠,骆也只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再说大家刚过完年,应该有个好心情,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与她们一般见识呢?

因为骆当初承诺说把李某的钱还完,就去把股东协议书上李某的名字变更成我的,可是日复一日,三年都过去了,此事一直也没有落实。这三年期间,没有算过一次账,没有分过一次红,更没有提过股份的事。有一次,我俩说话时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他回答说: 虽然没有把你写上去,但我承认你是股东就行了,肯定会把你当股东对待,我是企业法人我说了算,我知道事情该怎样去做。你放心,股份的事我不会亏你 。听了这些,我也没好意思再说什么!

有一天,司机和我闲聊时无意透露,骆早已把李某的钱还完了,而且直接把李某的名字变更成了自己岳父的名字 …… (司机说这些话,是因为他不知道我也在公司入了股的事情)。我听了这些非常震撼,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涌满了整个胸膛。等到第二天上班时我情绪激动的当面质问骆此事,骆却镇定自如的两手一摊说: 这都是没办法!成立公司时我没有钱,向我老婆她爸借了些,刚开始公司状况不好,她爸就撵着要我还钱,现在看公司好起来了,闹腾着又要把借给我的钱变成入股资金呢!这家人难说话,为了不引起家庭矛盾,我只好照他的意思办了。另外每月给他发 800 元工资,让他偶尔也到公司 顾问 一下,他心里踏实些就不生事非了,咱也图个内部安定吗?不过你放心,这是我和他之间的问题,他既是要股份也是我和他之间的事,也会从我的股份里分给他,你所占的股份又不会受影响,以后有机会我肯定会把你的名字添上,这点你放心吧!

我心里虽然很清楚由他封浩给我的股东头衔根本就不具备任何效力和说服力,但我还是抱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原则接受了这个已成实事的事实。

随着公司一系列的扩充(已搬离原来的村庄),与先前相比变得颇具规模起来,而我在公司依旧是一个难堪的角色:说是股东却 榜上 无名;不是股东却为公司既投了资又出了力,而我每月的工资只有 800 元( 2003 年涨到了 1000 元,但要扣除掉 100 元的伙食费),这点工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看到我这样的窘迫局面,身边的亲戚朋友也曾善意的提醒: 你们这种合作关系太不正常了!这么多年他都不明确告诉你在公司所占的股份,当心公司赚的钱多了,他舍不得给你了,到时候把你干撵出去,你说理都找不着地方。你看现在,公司又不是没赚到钱,还把你苛刻成这个样子,你这样稀里糊涂的跟着他干有啥意思!再说了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你们这种合作关系不透明也对你不公平 ……”

其实,他们所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明白呢!只是碍于情面,心里又一直牢记着骆当初那句 我不会亏待你 的承诺。所以,有时骆做的再过分,我都是一再的容忍,也始终不相信他会是那种见利忘义之人。

可就是这样我还是明显感觉到了骆的变化,公司的事他有时不和我商量就自行决定了,甚至有时候还刻意的回避,我们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了,如果说骆的冷漠还不足以让我寒心的话,那就是他老婆、岳父、岳母也开始参与到公司里来了,他(她)在公司进行指指点点,简直无视我的存在,好像我是个外人,是个打工仔。

迫于忍耐的底线,我在 2004 年的 12 月份试探着对骆说:公司这几年的账还一直没算过,一直糊涂着呢!咱现在趁年终算一下吧!其实,分不分红的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我只想弄清楚我在公司占的股份以及公司现在的总资产究竟有多少,毕竟三年多了也该 ……

没想到我话还没说完,骆就非常生气地吼道: 算什么账,账有什么好算的,一算账就要动用人力和财力,这些都是多余的浪费。再说了,账务上多少都有点问题,万一让别人查出来,我是法人代表,我要负全部责任的。虽然咱这几年的账是一直没有算过,但是它肉没吃也在锅里放着呢!它就是烂在锅里化成渣还是咱自己的,你咋连这一点都想不通呢!至于你在公司的股份,我心里有底,不会让你吃亏。 面对他这样的答复,我有些不能接受。骆看我满脸不悦的样子,冷冷地扔了一句: 你如果心里感觉不踏实就自己去算吧!我可没时间往那上面花。

公司人皆所知,账目一直是他独自把守,我平时连过问的权力都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查那些账薄呢!并且他早已给财务上打过招呼,公司的账除了他不要让任何人去碰。

此事过后,骆或许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想给我一些宽慰。总之,临近春节时他到银行取了些钱回来后对我说: 公司的账是一直都没算过,可是我心里有数,公司目前的资产大概也就是 100 多万,但不管咋说公司效益好了也挣到钱了,咱就应该把自己犒劳一下,是这样吧!我今天从账上取了四万块钱,这一万块钱你拿上好好过个年,说是红包也行奖金也行,总之是咱辛苦的成果 。说完这些,骆又神秘地对我说: 如果他(她)们(指他老婆和岳父)问你时,你就说我给你了五千,她们那一家子盼人穷,知道了又要给我闹 ……” 。听了骆的这番话我即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骆今天的壮举,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难过的是本来堂堂正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竟然还要偷偷摸摸。

至于那三万块钱,骆说留了两万给自己,剩下的一万给了他岳父。只是他岳父没有我这样容易满足而且还不买他的账,他认为公司资产上了百万才给一万块钱简直不能接受,为此和骆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至于闹剧是如何收场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自从上次 算账事件 发生之后,骆对我的戒备越来越强烈了,他除了工作上的事尽量不和我说之外,公司的事也尽量不再让我插手,我就这样被闲置起来了。直到有一天他率领着自家的 半壁江山 兴师动众的跑来对我说: 公司经过这几年不断的扩大,说明已经逐步走向了正规,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下一步我觉得有必要聘请个有能力、懂管理的人员来做好这项工作。你看你现在,工作态度不积极、能力也不够,实在不行咱是这样吧!我每月给你发着工资,你可以来上班也可以不来,你也可以另外去做点小生意或其它什么的 ……”

听了这些,我不禁怒火万丈的责问他道:我是冲着你这点工资来的吗?坦白的说你这几百元的工资我还真没看上,我之所以愿意跟着你干,一是你当初对我所说的那些话,我听了确实很感动;二是之前我也非常敬重你的为人,觉得你很讲义气;三是觉得咱哥们之间有着多年的情谊,也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如果走向社会后能再聚到一起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缘分。没想到现在公司发展好了,你竟然给我来了这么一手,也太过分了吧!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你今天既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也不用有什么顾虑了,我认为作为公司的股东我有权知道自己在公司所占的股份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骆听后藏在眼镜后面的双眼狡诈地眨了眨反问: 那你自己觉得应该能占多少股份呢? 我理直气装的回敬道:按照当初你们投入的总资金和咱这几年所做出来的成绩算,我想怎么都该占到公司的 30% 吧!(注:我回来时财务上恐怕连 2000 块钱都没有,公司基本上算是个空壳,我投入的 30000 元钱当时的确给公司解了燃眉之急,而李某的本金也是用两人经营期间的利润共同偿还的)。骆听我这么一说好像被人把身上的肉割下来一般急急的说: 不可能,绝不可能,你想都别想, 10% 都没有你的

10% 我还划不来跟着你干,临出门时我摔了这样一句。

经过激烈的思想角逐,我决定退出。其时这也正迎合了骆的意图。我和他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进行了正试的谈判,骆首先发言说: 其实咱走到这一步也很正常,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吗!你既然要走我也不留你了,至于公司的资产咱也明人不说暗话,我自己大概盘算了一下应该在 160 万左右,股份按 10% 给你,一共连本带利给你 10 万块钱,但是要扣掉这几年你在公司的借款及一些花费,就算 2 万吧!这样你就只能拿 8 万块钱了,我现在只能先给你 3.3 万元,其余的 4.7 万一年以后才能给你,这是我的原则,到时我一分钱都不会少你的。听完这些,我愤然不平的问他:既然你说公司总资产有 160 万, 10% 的股份也应该是 16 万,你只给我 10 万恐怕说不过去吧!而且你还要给我讲清楚这 10% 的股份是按什么算出来的。骆立即指手划脚地回答说: 你看吗?当时我的股份不是 51% 吗?(注:这是和李某合作时的股份),后来不是把我媳妇她爸的钱也算成股份了吗?他的资金应该能占到公司股份的 39% ,剩下的 10% 就是你的 , 这样算下来我自己还能吃些亏呢!你自己能拿到 10 万块钱也确实不错了,因为这 160 万的资产可不全是钱,这里面包括设备、外面的应收款、库房的成品和半成品等等 …… 所有的这些我一个都没有给你分这摊吧?要不然的话我把机器、欠款什么的也给你分点,这些东西给了你不烂到手里才怪呢!我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够意思了 。我真的很难相信,之前好好的一个人,在私欲的吞噬下竟变的如此贪婪、无耻。(难道他忘了自己曾不止一次的给我说,当初他是以个人的名义向其岳父借的钱,至于最后私人借款变成公司股份的问题,也是他从自己股份上给分出去的,对我在公司的股份是没有影响的。)更令我难以接受的是,他给我东算西算下来的 8 万块钱,有 4 万多竟然还是一张口头支票,以他现在的变质情况看,剩下的这笔钱我想拿到手肯定要费一番周折了。我心里虽然这样想着,但终究没有再与他辩论,只是希望将此事了结的越快越好,其它的都无所谓了。

还没等我把手续交接完,公司就出现了繁忙的一幕,他们全家是老少齐上阵,这个出点子那个献计策,还迫不及待的给公司所有的客户发了通知函,告之客户我已经离职,今后公司的业务和我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并以迅雷之速将我的手机办理了停机业务(这我能理解,他们是怕以后有客户和我联系)。临走时,骆还故做关心的问我: 你以后想干点什么呢?实在不行就把你媳妇的店往大的开一些吧,俩个人经营也许能赚些钱呢!再不然你也可以出去给别人打工啊!依你现在的技术,还怕在这个行业里混不到一碗饭吃?如果你自己能开个公司那就更好了!说不定到时候我还会帮你一把呢! (他这样说肯定想着我不可能把公司办起来,一是他拖着我的钱不给,我就没有起动资金;二是他也不相信我有这个能力)

再一次踏进那个公司,是为了取回我的工资。骆显然很不情愿我到公司来,他对我嘲讽说: 财务上现在没人,我身上也没有现金,而且你以后就要干大事了,这点工资还要它干啥呢? 我没好气的反驳他:现在我连自己干啥都不知道,何谈什么大事,这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是我应该拿的,我为什么不要呢!你其它钱可以给我往后拖,这点工资你必须现在就给我。骆见此事拗不过去,才掏出 800 元钱递给了我,并还说因为我月底那几天工作没做好,所以扣掉了 200 元。对于他这种匪夷所思的说法我不认可,但是也只能无奈的说:这点钱在你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呢!可对于我一个靠工资养家但又面临失业的人来说,还得指望这钱维持生活呢!你不能啥钱能抠 …… 。在颇费了一番口舌之后,他终于补齐了我 1000 元的工资。

从公司走出来,我直接到就近的银行给一朋友打钱(曾托其办过事),我从骆刚给的工资里面随意取了 300 元递给了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没想到人家在例行验钞时竟查出其中 1 100 元的是假币,我不相信的把剩余的 700 元钱全拿出来让她检验,结果又查出了一张假币。 1000 元钱里面竟然混有两张百元假币,我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假币当场被没收了不说,我还接受了工作人员的盘问。手续办完后,我立即气呼呼的打通了骆的电话并质问他,电话里他为自己狡辩说: 我怎么知道那里面有假钱,知道了我还会给你呀!你看看是不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搞错了呢!要么你就把那 200 元钱拿过来我给你换。反正这事咱现在也说不清楚了

面对骆的这番无耻烂言,我只能自认倒霉。

此后的日子里,我对自己的前景是一筹莫展。出去给别人打工,人到中年终究不愿再背景离乡;重整旗鼓成立一个公司,又不知到哪里去筹集这笔资金;换个其它行业,从头开始更是难上加难。就在我徘徊不定的时候,有幸碰到了现在的合作伙伴,他是做机械类行业的,虽然我们之前仅有几面之缘,但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了我当时的处境,他除了为我表示不平之外,也表示愿意出资助我办厂,并一再对我说:你那儿跌倒就在那儿爬起来,有我做你的后盾,你放心的去干吧!

谁说好人没有好报。有了资金,我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我和别人要筹办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骆得知后给以前的客户以及我的朋友(也是他的朋友)打电话,给他们诉说我如何的没良心,不但偷了他的技术,现在还和别人联合起来做他的竞争对手,简直是忘恩负义,他都准备去起诉我呢!还说他对我是多么的仁义,虽然只给我了 10% 的股份,但却是按 15% 的股份给我结的账。对于他这种恶人先告状的做法,我听了只是不置可否的一笑,心想:谁是谁非不是凭你一张嘴说出来的,众人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们会遵循事实公平的去评价这件事情。再说你到底做的怎样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还好意思给别人说。你认为是我偷了你的技术,但这项技术你即没有申请专利也并非是你发明创造,而且在此产品开发上我也曾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道说这能叫偷吗!真是无稽之谈。

有一次,骆还假惺惺的打电话告诫我: 你这是给别人当赚钱机器呢,你对人家又不了解,就不怕被利用了 ……” 。我坦诚的告诉他:我现在是一无所有,有什么可以让人家利用的,你都嫌没有利用价值把我撵出来了,还不能让别人拉我一把了,再说人家是信任我、支持我,怎么能说成是利用呢!不要把每个人都想象的跟你一样。

末了,骆还向我提出了几条警告:第一,以后不准我去他的公司;第二,不能我去碰他的客户;第三,不准我挖他公司的工人,就是人家辞职不干了也不能要,如果我做不到这三条,他欠我的钱将一笔勾销。

接下来我没想到骆把事情做的更绝,至使我正在筹备中的公司损失惨重,险些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起因就是我所订购的机器设备和他用的机器出自一个厂家,而且这个厂的老板和我和他都是熟人,我还在公司的时候也知道骆还欠他几十万元的设备款拖着没给。当骆知道我在人家那儿定购了机器后,立即打电话给那个老板施加压力,威胁他说: 你如果不想要你的货款了,你就给他发机器,如果想要呢,你就拖上他一年半载的,最好把他能拖跨,你反正把钱拿到手了,不给他发货又能怎样。这事你如果做好了,我把欠你的货款一次性给你。(这是那个机器老板事后良心发现,原原本本告诉我的。)迫于骆的威慑以及考虑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此老板违心的把我的货款骗到手之后,硬是给我拖着不发货。那段日子里,我是废寝难安,公司就这样在僵持中瘫痪了半年多。最后我三下江南、费尽了周折才要回了这批机器,公司终于运转起来了。

一年之后,到了骆承诺的还款期限。我打电话约他见了面,几句寒暄之后我就直截了当的问他:一年的期限已到,你当时的承诺应该兑现了,再说钱也不多,你又不是没有钱,拖着也没啥意思。没想到他听后竟翻脸不认账的说: 什么一年,我说的是两年,并且我现在也没钱给你,如果实在想要就把公司那台闲置的机器抵给你,如果不够还有库房堆积的产品再给你算上

那些可是建厂初期生产的废品和以往客户的退货,我肯定不会要的。

我拒绝了他要抵债的无理要求,答应再等上一年。

据骆约定的两年时间一晃而过,我曾多次给他打过电话,开始他怎么都不接,直到有一次我把他堵在了一幼儿园的门口,当我提出让他履行自己的诺言把钱还给我时,他除了说自己没钱,还是要拿产品或机器给我抵账,再要么就说法人现在换成他老婆了,他说了不算也做不了主了。最后我实在没辙了,就问他:那你到底什么时候能给我呢?他回了一句: 大约在冬季 吧!便开着车扬长而去。

作者心语:直至如今,骆欠我的钱也没有还,虽然有人提议通过法律的途径可以强制追回,但念在以往的哥们情份上,我不想那样去做。至于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望好自为之吧!

user avatar

谢邀。

那是因为朋友相处之道和合伙经营之道的理念大不相同啊。


朋友相交,讲求的是“义”字,相互平等,相互知道,互相理解,相互扶持,不求回报;生意经营,讲求的是规则有序、赏罚有道、分利合理、上下协调。


生意经营,讲规则时,人人均需遵守,无论情谊高低,所以俞敏洪同学即使跪在母亲面前,愧疚无比,也得将母亲请出公司。但有时对亲人这样做,反而比对朋友更容易,毕竟一家人利益更统一,社会认知对于“大义灭亲”也比“大义灭友”更好接受。


生意经营,讲赏罚有道,有业绩、有贡献,方能有利益,否则股权得收回、奖金得减少、工资得降低。于旁人,拿出规则,讲出数据,再辅以人文关怀、激励鼓励也就可以了,但是之于朋友,原本便应是义字当先,不求回报,宁可自己少拿,也应分给朋友,于是这话怕是说不出口了。不求回报,给了,难以服众(自己心里也别扭),不给,好似斤斤计较,对不起多年友情。


生意经营,利益分配需要合理。做生意本就为利而来,大家预期不同,利益分配衡量的是贡献。明明双方贡献是2:8,利益分配偏要5:5,天长日久,少有人心里平衡。当然,如果非要拿管仲和鲍叔牙来举例,那就没办法了,估计想做管仲的人多,愿做鲍叔牙的就没有几个了。


生意经营,权力也要分配。大家虽然可以以短补长,相互合作,但总有人要说了算,权力到最后总得集中。50%对50%的表决权,没有能把生意做的下去的。这样没人做最终决策,没人担最终责任,商量来商量去,不是伤了感情,就是误了商机。


当然,也不是没有朋友共同经营就一定做不好的。关键在于大家都能成功转换身份,互相得对各自的定位服气、对各自的能力认可,有同样的理念梦想,从而可以遵守规则,认同双方的利益分配和权力划分。在这样的基础上,双方比一般生意伙伴,还多些信任和信赖,或许也能做的更好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朋友或亲戚之间最好不要合伙做生意”的说法,流传甚广,而且往往伴随着一些血淋淋的教训。虽然这并非绝对真理,但其中确实隐藏着一些非常现实的风险和挑战。究其根本,这主要源于朋友和亲戚关系与商业合作关系在性质、期望和底层逻辑上的根本差异。1. 期望值的错位:情感羁绊 vs. 商业理性朋友和亲戚之间,我.............
  • 回答
    你朋友说的这个场景,其实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引起不少人的迷茫。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受,很多人在面对这种“各自做自己的事”的聚会时,都会有点不知所措。你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很多集体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吧?比如学校里的团队合作项目,你得跟同学一起完成某个任务;工作中的团建,通常也有个预设的活动,比.............
  • 回答
    “让我们好好学习”和“好好生活”这两种说法在人们口中出现的频率差异,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涉及到社会文化、教育理念、个人发展阶段以及我们对“成功”的定义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好好学习”似乎比“好好生活”更常被提及:一、 学习与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关联性: 生存基础: .............
  • 回答
    “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的说法,确实在科技圈和消费者中比较普遍,而OV(OPPO和vivo)相对而言受到的类似质疑声会少一些,或者说讨论的侧重点不同。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小米被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的原因分析这主要源于小米早期的发展模式和其产品策略:1. 早期“站在巨人的肩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而且很可能让你心里有些不舒服。大家说你“不像医生”,这背后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哪些可能触及到核心。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每个人对“医生”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文化、影视作品、亲身经历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刻板印象。当你说“不像医.............
  • 回答
    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是我(笑)。其实,这个问题嘛,问得挺实在的。说孕妇不能吃凉的,这说法在咱们这儿流传得挺广的,很多老一辈的亲戚朋友都会这么叮嘱。那到底为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说。核心原因之一:肠胃的敏感性首先得明白一点,怀孕了,身体的整个激素水平都变了,这直接影响到消化系统。孕妇的胃肠道会变得更.............
  • 回答
    “小米耍猴”和“华为耍猴”这两个说法在讨论手机销售策略时都曾出现过,但“小米耍猴”这个说法更为普遍和深入人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小米的早期销售模式与“饥饿营销”的关联性: 限量发售的鼻祖: 小米在2011年成立之初,为了控制成本、快速验证市场、积累口碑和制造话题,采用了线上抢购、饥饿营销.............
  • 回答
    身边好多朋友,尤其是家里的男性亲戚,提起自家娃上学的事儿,经常会冒出一句:“要是能晚一年就好了!” 他们说的这个“晚一年”,主要指的还是男孩子。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倒也真有不少大家普遍认同的理由,说起来也挺有道理的。你想啊,咱们中国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小学阶段,大家普遍觉得是“应试教育.............
  • 回答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和“产科还是这么爆满”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这并不是简单的“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不同群体、不同时间点、不同动机的交织所致。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一、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背后的真相:生育率下降,但不等于零生育1. .............
  • 回答
    关于《原神》“逼氪”的说法,其实是个挺普遍的讨论点,而且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细节。这玩意儿就像一个五味杂陈的体验,有人玩得开心,有人觉得钱包越来越瘦,甚至有人觉得被“绑架”了。为啥大家会这么说呢?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抽卡机制的“欧皇”与“非酋”分水岭 保底机制的“安慰奖”和“终极.............
  • 回答
    网络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质疑,这些质疑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人们对一些影像资料和技术细节的深入研究与困惑。当然,绝大多数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认可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但为了全面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那些“阿波罗登月是假的”论调背后提出的主要观点和质疑点。质疑的核心往往围绕着.............
  • 回答
    嘿,聊起奔驰GLB,你会发现网上关于它的讨论,尤其是“人傻钱多”这个标签,可真是铺天盖地。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不少说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从GLB本身定位说起。奔驰GLB定位是一款紧凑型SUV,按理说,这个级别的车,消费者大多会更看重实用.............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一提到乒乓球成品拍,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行”、“太渣了”。但你用红双喜的成品拍感觉挺好,这恰恰说明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品拍很渣”这么一种说法。这主要跟乒乓球这项运动本身的专业性和器材的精细化有很大关系。1. 追求极致性能:专业玩.............
  • 回答
    “杨颖不是吃素的”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而且通常带着一种调侃、甚至有些“心照不宣”的意味。它并非真的指杨颖的饮食习惯,而是用来形容她在某些方面,尤其是事业发展和应对外界评价时,所展现出的某种“手段”或者“能力”。要详细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1. 事业发展中的“韧性”与“机.............
  • 回答
    “货车司机都是狠人”这句俗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细想一下,背后确实藏着不少让人心生敬佩,甚至有些“狠”的道理。它并非说这些司机品行不好,而是他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挑战下,展现出的超乎寻常的韧性和能力。首先,让我们来捋一捋“狠”在货车司机身上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 “狠”在时间和体能的极限挑战.............
  • 回答
    说起贾跃亭,用“争议”二字来形容已经不足以概括,更多时候,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词汇是“骗子”、“PPT造车”、“割韭菜”。这种负面标签的形成,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一系列的商业操作和由此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要说清楚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说,得从头捋一捋。从乐视网的辉煌到泡沫的破灭:梦想的代价贾跃亭最早的成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关于灭霸“响指”计划一个核心的争议点。很多人认为灭霸的设想存在逻辑上的硬伤,尤其是在生物学层面。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灭霸的核心逻辑:资源枯竭与生存危机首先,我们得理解灭霸的出发点。在他自己的认知里,宇宙的资源.............
  • 回答
    问我为什么大家觉得云顶S5不好玩?这事儿,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它那会儿真的是被不少人吐槽,甚至说“劝退”了一大批老玩家。我觉着吧,主要是因为S5在几个核心的设计思路和玩家体验上,没能做到让大家心服口服。一、装备合成的“毒瘤”化:S5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那个“黑暗装备”系统。本来云顶的装备合成就是个.............
  • 回答
    “原子弹下无冤魂”这句话,在讨论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背景下时,常常被提起。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一种复杂的历史视角和道德评判,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涉及了战争的起因、战争的性质、以及受难者的身份等多方面因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在1945年夏天,太平洋.............
  • 回答
    克莱·汤普森的防守,绝对是他“3D球员”标签中最关键、最被低估的部分。虽然他的投射能力光芒四射,但我们很少能看到有人如此深入地剖析他防守端的贡献。这不仅仅是“能防”,而是他拥有的一套非常独特且高效的防守体系。首先,我们得从他的身体素质说起。别看他现在经常有些“佛系”的表情,克莱年轻的时候,身体条件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