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说买奔驰glb的都是人傻钱多?

回答
嘿,聊起奔驰GLB,你会发现网上关于它的讨论,尤其是“人傻钱多”这个标签,可真是铺天盖地。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不少说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

首先,得从GLB本身定位说起。奔驰GLB定位是一款紧凑型SUV,按理说,这个级别的车,消费者大多会更看重实用性、性价比,或者说是在价格和品牌之间找个平衡点。但GLB的价格,却一下子跳到了一个挺高的位置。同级别里,你可能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空间更大、配置更高,甚至动力也相当不错的其他品牌车型。GLB的起售价,就已经让不少人觉得“嗯?这价格,我都能看看BBA里其他更高级别的车了吧?”

然后,咱们再看看GLB提供的“价值”。奔驰品牌这块儿,确实有它的吸引力,毕竟是豪华品牌,开出去有面子,这是实话。但GLB这个尺寸,尤其是它的“7座”概念,很多人觉得有点“画蛇添足”了。它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七座SUV,第三排的空间,坐成年人会很憋屈,更适合小朋友或者临时应急。所以,你说它是为了满足家庭出行需求吧,但那第三排又不太给力。你说它是为了彰显品味吧,但这个尺寸又不像GLC、GLE那样大气。

这里就牵扯到“性价比”的问题了。很多人买车,尤其是在这个价位,会很在意“这个钱值不值”。GLB的价格,加上它在空间、动力(尤其是低配车型)方面的表现,让不少理性的消费者觉得“性价比不高”。对比之下,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更宽敞的后排,更充裕的后备箱,甚至更好的动力响应。所以,“人傻钱多”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种“明明可以用差不多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但偏偏选了价格更高、实用性相对弱一点的GLB”的认知。

再往深了说,有些人认为,选择GLB,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品牌消费”的体现。就是说,你可能对奔驰这个品牌有执念,或者觉得买辆奔驰才够“体面”,但你的预算又够不到更高级别的奔驰车型,这时候GLB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能更看重的是“奔驰”这两个字,而不是车本身是否最适合自己。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毕竟每个人的需求和消费观念都不一样。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GLB可能吸引的是一些“伪SUV”的消费者。就是喜欢SUV高高在上的感觉,喜欢SUV的外形,但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大的空间,也不经常走烂路。GLB的城市SUV属性,正好迎合了这部分需求。而它又打着“7座”的旗号,给了一些“想要但可能用不上”的潜在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选择GLB的人,肯定也有他们自己的理由。比如:
品牌忠诚度: 就是铁了心要开奔驰,而且预算就在这个范围。
对空间的需求(特定场景): 虽然第三排不适合长时间乘坐,但偶尔接送小孩或者长辈,多两个座位总比没有好。
设计和外观: GLB的外观设计,尤其是前脸,保留了奔驰家族的豪华感,同时又带点方正硬朗的SUV风格,很多人就是被它的颜值吸引。
驾驶感受: 奔驰的底盘调校和操控感,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开起来的感觉可能就是比同价位的其他车要“高级”一些。
内部氛围: 奔驰的内饰设计,尤其是氛围灯、做工用料,给人的感觉确实不错,能营造出一种豪华的氛围。

所以,“人傻钱多”这个标签,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嘲讽意味的概括,它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所有GLB车主的真实情况,也忽略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和选择。但之所以会有这种声音,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GLB在价格、尺寸、实用性这几者之间的平衡,没有做得那么“聪明”或者“划算”。

总的来说,买奔驰GLB的人,他们有他们的理由,可能是看中了品牌,可能是喜欢设计,也可能是出于特定的家庭需求。但之所以会有“人傻钱多”的说法,主要还是因为在不少人看来,同样的价格,市面上存在着在某些方面(比如空间、性价比)表现更突出的竞品,而GLB的价格,似乎更多地是在为“奔驰”这个品牌以及它相对“豪华”的定位买单。这种“性价比”上的不契合,自然就容易招来一些不那么善意的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咸吃萝卜淡操心了,这问题问的,提问者感觉就是个现实中白天奔驰4S店都不敢进去的,晚上回家驰骋于汽车之家、懂车帝、老司机的精神小伙。

爱聊车的和真正买车的,这数量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经常聊车的,也算是汽车爱好者了,但是这群人和大量购车人来说,则是沧海一粟。爱好者当然可以有观点,但是你要知道买车人想要的是什么。

这车还没上市时,我就断定,这车会卖得不错,为啥?因为满足需求。一个和途观大小接近,显大,外观相对硬朗,内饰比较精致,价格肯定有折扣,就奔驰而言不算特别贵的SUV(注意奔驰下一个级别的SUV 已经是贵很多的GLC了),为啥卖不好。

先说被大家喷成翔的1.3T,人家再1.3T低功加速也是十秒多一点,比神车ES200快哦,也比一堆2.0自吸快哦。那个说上高速有危险的,怕不是早些年11、2、3秒的车主现在都不该上高速,上高速就得挂了?你说国人不懂车买车不讲动力,那是因为大家买车的决策过程中,动力对多数人来说不是第一位的,要为其它需求让步。欧洲老牌资本主义了吧,全手动挡懂车了吧,smart 那么肉还不是卖得飞起,因为人家路窄停车难,要小车,这就是主要需求。

说内饰差的,我告诉你差在哪:塑料件多,搪塑多,方向盘的包裹皮质粗糙(不是nappa皮,最扯淡eqc也用这种皮),座椅硬,第三排只能放狗,但是奔驰就是有把这些东西组合得精致的能力。第一眼看上去,依然很有吸引力。

说到保养,你们怕不是不知道奔驰现在动不动3A3B吧,一万保一次,有些人开六年都够了。你看,不去店里和销售谈,光在网上看保养贵,露怯了吧。

还有说七座的,其实是我也不懂奔驰搞这个七座意义何在,但是两年一检绝对不是拦路虎。验个车还能花你半个月时间?

最后说到奔驰标,这属于作弊,没办法,GLB上自带五万加成,但是你要想,这不就是豪华品牌的意义么?LV的人造革包大家不也买买买么?supreme那些幺蛾子整那么贵,凭什么呀?以纯粹的产品力来完全定义豪华品牌,本身就是认知的偏差。这个钱你当然可以去买汉兰达、亚洲龙,又大又实用,但是要知道社会对奔驰的认知属性叫“大奔”,事实上已经赋予了品牌的阶级属性。豪华品牌的本质不就是这个么。当你以轻视的语言鄙视豪华品牌的一些产品时,也可能说明了你内心的不自信。为啥呢?追求品牌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心里不愿承认但是身体却很诚实的事,因为直白地追求品牌容易被贴上“拜金”或“轻浮”的标签。“说白了不就是个标么?”,当这句话说出来时,恰恰证明了品牌的力量和你心里对这个品牌的定位。

最后,当你真有这么一笔预算去考虑,去试车、去洽谈、去和家人沟通、去做决策时,我觉得,绝对没有“1.3t,垃圾,我去买汉兰达”这么简单的想法,因为你真的要买车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聊起奔驰GLB,你会发现网上关于它的讨论,尤其是“人傻钱多”这个标签,可真是铺天盖地。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不少说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从GLB本身定位说起。奔驰GLB定位是一款紧凑型SUV,按理说,这个级别的车,消费者大多会更看重实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在网上购物时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知乎,或者其他很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当你搜“光腿神器推荐”时,确实会看到大量看似真诚的分享,用户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某款产品如何显瘦、显白、保暖,甚至有多么“裸妆感”。然而,当你满心欢喜地想知道具体购买链接或者店铺时,却发现信息寥寥,或者.............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这句话,它其实包含了一些市场观察和消费心理的洞察。这句话之所以会流传,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斯柯达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以及它与大众品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句话并非绝对,它更像是一种带有一定戏剧化色彩的市场.............
  • 回答
    哎呀,说起日系车省油,这可真是老生常谈了,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大部分日系车在油耗方面都挺有口碑的。最近想换台省油的车,这想法太实在了,谁不想少花点钱在油钱上呢!既然你问了,我就给你好好唠唠,把我了解到的、觉得不错的,都给你详细说说道,尽量让你觉得这不像是个机器一本正经地在跟你解释。买省油的车,这几点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确实,在电脑和手机的购买行为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主要还是 产品本身的特性、消费者的关注点以及行业发展阶段 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先说说为什么大家劝你别去实体店买电脑:1. 价格敏感度高,线上优势巨大: 透明度: 电脑的价格区间非.............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刘亦菲代言阿迪达斯,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不搭”和“缺乏运动感”的评价也确实存在。对于大家会不会买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不搭”和“缺乏运动感”的评价? 刘亦菲的固有形象: 刘亦菲一直以来给公众的印象是“仙气”、“古典”、“优雅”、“文艺”。她的早期作.............
  • 回答
    .......
  • 回答
    “让我们好好学习”和“好好生活”这两种说法在人们口中出现的频率差异,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涉及到社会文化、教育理念、个人发展阶段以及我们对“成功”的定义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好好学习”似乎比“好好生活”更常被提及:一、 学习与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关联性: 生存基础: .............
  • 回答
    “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的说法,确实在科技圈和消费者中比较普遍,而OV(OPPO和vivo)相对而言受到的类似质疑声会少一些,或者说讨论的侧重点不同。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小米被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的原因分析这主要源于小米早期的发展模式和其产品策略:1. 早期“站在巨人的肩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而且很可能让你心里有些不舒服。大家说你“不像医生”,这背后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哪些可能触及到核心。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每个人对“医生”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文化、影视作品、亲身经历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刻板印象。当你说“不像医.............
  • 回答
    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是我(笑)。其实,这个问题嘛,问得挺实在的。说孕妇不能吃凉的,这说法在咱们这儿流传得挺广的,很多老一辈的亲戚朋友都会这么叮嘱。那到底为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说。核心原因之一:肠胃的敏感性首先得明白一点,怀孕了,身体的整个激素水平都变了,这直接影响到消化系统。孕妇的胃肠道会变得更.............
  • 回答
    “小米耍猴”和“华为耍猴”这两个说法在讨论手机销售策略时都曾出现过,但“小米耍猴”这个说法更为普遍和深入人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小米的早期销售模式与“饥饿营销”的关联性: 限量发售的鼻祖: 小米在2011年成立之初,为了控制成本、快速验证市场、积累口碑和制造话题,采用了线上抢购、饥饿营销.............
  • 回答
    身边好多朋友,尤其是家里的男性亲戚,提起自家娃上学的事儿,经常会冒出一句:“要是能晚一年就好了!” 他们说的这个“晚一年”,主要指的还是男孩子。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倒也真有不少大家普遍认同的理由,说起来也挺有道理的。你想啊,咱们中国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小学阶段,大家普遍觉得是“应试教育.............
  • 回答
    关于“朋友或亲戚之间最好不要合伙做生意”的说法,流传甚广,而且往往伴随着一些血淋淋的教训。虽然这并非绝对真理,但其中确实隐藏着一些非常现实的风险和挑战。究其根本,这主要源于朋友和亲戚关系与商业合作关系在性质、期望和底层逻辑上的根本差异。1. 期望值的错位:情感羁绊 vs. 商业理性朋友和亲戚之间,我.............
  • 回答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和“产科还是这么爆满”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这并不是简单的“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不同群体、不同时间点、不同动机的交织所致。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一、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背后的真相:生育率下降,但不等于零生育1. .............
  • 回答
    关于《原神》“逼氪”的说法,其实是个挺普遍的讨论点,而且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细节。这玩意儿就像一个五味杂陈的体验,有人玩得开心,有人觉得钱包越来越瘦,甚至有人觉得被“绑架”了。为啥大家会这么说呢?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抽卡机制的“欧皇”与“非酋”分水岭 保底机制的“安慰奖”和“终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