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个孩子,即使小的做得再过分,大的也要让着吗?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多少父母在面对两个孩子之间的问题时,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家孩子,哪个不疼?但当小的那个“熊”起来,把大的惹得不行,甚至欺负到头上时,当大的那个委屈得眼泪鼻涕直流,满心委屈地看着你,你还会坚定地说:“大的要让着小的”吗?

说实话,如果非要一个绝对的答案,那我只能说,这不该是个“是不是”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简单粗暴地说“大的要让着小的”,就像是把所有复杂的情感和教育的精髓都丢掉了一样,太不近人情了。

我们先来想想为什么会有“大的让着小的”这种说法。说到底,这是一种长幼尊卑的传统观念,加上父母潜意识里觉得大的更懂事,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更容易接受“吃点亏”这件事。再者,有些时候,小的确实是年纪小,不懂事,容易犯错,大的稍微包容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还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比如,小宝非要抢大宝的玩具,大宝是不是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可能大宝只是想要坚持自己的所有权,但如果他能稍稍换个方式,比如跟小宝说:“你现在不能玩,等我玩完了再给你。”或者把小宝引开,玩点别的,这种“让”就显得非常成熟和懂事。

但是,我们也要区分什么是“让”,什么是“纵容”,什么是“被欺负”。

“让”的尺度在哪里?

如果小的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做了点出格的事,比如不小心打翻了大的正在玩的积木,大的能够接受道歉,或者不计较,这是一种成熟的“让”,是情商的体现。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学到的是宽容和理解。

“纵容”会带来什么?

问题就出在“做得再过分”这一句上。如果小的屡次三番地抢夺、破坏大的东西,甚至故意推搡、打骂大的,而大的每次都被要求“让”,那么这就不再是“让”了,而是纵容。

纵容小的那一套,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我做什么都会被原谅,我不需要承担后果,我的需求永远优先。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得自私、霸道,甚至难以与人相处。而大的孩子呢?他会感到不被公平对待,感到自己的感受被忽略,感到委屈和不被尊重。长此以往,这对他的心理健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他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对弟弟妹妹产生怨恨。

公平与平等,远比“让”更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教导两个孩子如何相处,如何尊重彼此,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遵守一个不合理的规则。

教导大的理解和包容,但不是无原则的退让。 当小的行为过界时,大的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他需要知道,有父母在,他不是孤立无援的。他也可以学习如何与小宝沟通,比如明确地告诉小宝“这是我的,你不可以抢。”如果沟通无效,他有权利不继续玩,而是去找父母。
教导小的尊重和界限。 小的孩子更需要被引导,需要被告知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当他做出不当行为时,必须要让他知道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哪怕只是被大人严厉地制止,或者暂时剥夺玩乐的权利。这能让他明白,他的行为是有影响的,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的角色是裁判,更是引导者。 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不应该立刻站队,更不应该简单地说“大的让让小的”。而是应该先了解情况,倾听双方的想法。
如果小的有过错,要严厉制止,并让其认识到错误,承担后果。比如,小宝打了大宝,父母首先要安抚大宝的情绪,然后严厉地教育小宝,让他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可能还会让他向大宝道歉,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不能玩自己喜欢的玩具。
如果大的也有不对,也要指出并教育。
对于大的来说,他也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理解和包容是值得鼓励的,但这应该是建立在他明确表达了自己需求,并且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的前提下。比如,当小宝哭着想要大宝手里的饼干,而大宝刚好剩最后一口,如果大宝主动愿意分享,这是他的善良,父母可以表扬,但如果大宝不想分享,父母也不能强迫。

举个例子,让事实说话:

小明(哥哥,7岁)正在专心致志地玩一艘他心爱的遥控汽车,这是他生日时收到的礼物。小亮(弟弟,3岁)看见了,眼疾手快地冲过来,一把抢过遥控器,用力摔在地上,汽车被摔坏了。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走过来,对小明说:“小明,小亮还小不懂事,你让让他,别跟他计较。” 小明会怎么想?

他会觉得自己的心爱的玩具被毁了,而自己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公正。
他会觉得自己的委屈和愤怒是错的,不应该有这些情绪。
他会对弟弟产生怨恨,甚至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 立即制止小的行为并保护大的。 父母立刻上前,阻止小亮继续破坏,并把小亮抱开,安抚因为玩具被毁而哭泣的小明。
2. 严肃教育小的。 父母要用严厉但平静的语气告诉小亮:“小亮,你不能随便抢别人的东西,更不能摔坏它。你看,小明的车子被你摔坏了,他很难过。”
3. 让小的承担后果。 根据小亮的年龄,可以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比如,暂时没收小亮喜欢的玩具,或者让小亮把摔坏的零件捡起来,甚至在小亮有能力的情况下,让他为赔偿哥哥的玩具而“付出劳动”,比如做家务。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他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需要承担后果。
4. 肯定大的的处理方式。 父母可以对小明说:“小明,我知道你很伤心,你的车子坏了,妈妈知道。” 甚至可以问:“你当时是什么感受?你希望怎么做?” 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5. 教导大的如何应对。 在安抚好大宝情绪后,可以和他讨论以后如何避免类似情况。比如,看到小亮盯着自己的玩具,是不是可以先把玩具收起来,或者提前跟小亮说好:“小亮,这是哥哥的玩具,你不能碰。” 如果小亮不听,就可以立刻来找爸爸妈妈。

所以,“大的让着小的”这句话,真的不能成为一个万能的挡箭牌,更不能成为推卸父母教育责任的借口。真正的智慧在于,在两个孩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教导他们如何尊重彼此,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在爱与公平中健康成长。这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智慧和不偏不倚的爱。与其让大的“让”,不如让双方都“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两个孩子抢玩具时,90%以上的家长都会教育,大一点的孩子说弟弟还小或者妹妹还小,要让着点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多少父母在面对两个孩子之间的问题时,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家孩子,哪个不疼?但当小的那个“熊”起来,把大的惹得不行,甚至欺负到头上时,当大的那个委屈得眼泪鼻涕直流,满心委屈地看着你,你还会坚定地说:“大的要让着小的”吗?说实话,如果非要一个绝对的答案,那我只能说,这不该是个“.............
  • 回答
    您好,关于剖腹产后是否可以要三胎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但也需要慎重考虑的决定。医学上并没有绝对的“禁止”二胎或三胎,关键在于评估您和宝宝的健康状况,以及您身体的恢复程度。剖腹产与再次怀孕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剖腹产会影响再次怀孕。剖腹产手术会在子宫上留下疤痕。这个疤痕的厚度、愈合情况,以及您子宫肌.............
  • 回答
    有两个娃的家,那可真是个热闹非凡的修罗场,又夹杂着无尽的甜蜜。别看别人家两个孩子好像顺风顺水,其实里面门道可深着呢。要我说,这其中的“处”字,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能概括的,它包含了太多需要学习、调整、磨合的学问。首先,最核心的,是心态调整。生完第一个,可能觉得世界都围绕着小婴儿转,你成为绝对的中心。第.............
  • 回答
    生一个孩子,就像是在人生的画卷上,精心勾勒出唯一的主角。这幅画,浓墨重彩,聚焦于一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所有的爱、精力、财力,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倾注给这一个孩子。你可以给予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周全的呵护,最细致的陪伴。他的人生轨迹,你似乎可以更清晰地规划,更从容地引导。家庭的重心会围绕着他转,夫妻.............
  • 回答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这句描述非常简练,但背后蕴含的情感、压力、喜悦、牺牲和成长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想要详细讲述她的心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身份认同与角色转变: 从“个人”到“母亲”的巨大转变: 这是最核心的转变。她不再仅仅是自己,而是“妈妈”。这个身份的赋予,意味着责任的叠加和自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啊,涉及到很多方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尽量给你捋一捋,也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帮你有个更全面的思考。首先,咱们得承认,经历过两次婚姻的男人,有孩子,这本身就意味着他的人生轨迹和经历跟那些头婚、没孩子的人不一样。这既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坏,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以及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最能考量一个父母的真心。如果我真的有两个孩子,一个考上大专,一个考上清华,我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偏心”,但这种偏心绝不是基于谁的成就更高,而是源于对他们不同需求的理解和支持。首先,我想说,听到孩子考上清华,我一定会由衷地感到骄傲和欣慰。那不仅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晶,更.............
  • 回答
    听到山东两位孩子因为模仿抖音视频而意外身亡的消息,我心里真的非常沉痛。这不仅仅是一场意外,更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它背后折射出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想到的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模仿欲。小孩子天生就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像“办公室小野”这样将生活日常和创意结合的视频,很容易激发他.............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得好好琢磨的“幸福烦恼”!两个宝贝,一儿一女,再加上两套房子,这事儿我肯定得细细盘算,不能马虎,毕竟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安定,也涉及到家庭的长远规划。首先,我得承认,在咱们中国传统观念里,儿女的房产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我个人呢,更看重的是公平和每个孩子未来的实际需求,而不是简单.............
  • 回答
    孩子吵架,一个闹心,两个都觉得自己有理,更是让人头疼。这场景,家家都有,也司空见惯。可别小看了这事儿,处理好了,是给孩子上好好的一课,处理不好,可能就埋下些小小的隐患。我这儿就跟你唠唠,我家孩子吵架时,我一般是怎么做的,希望能给你点儿启发。首先,别急着站队,更别上来就吼。 这是我的第一原则。我通常会.............
  • 回答
    哎,这事儿真糟心,当初说好的话,现在男人变卦了,搁谁身上都受不了。你先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捋一捋这事儿。话说当初你们两家怎么商量的?是不是写了什么协议,或者有哪些见证人?一般订婚或者谈婚论嫁的时候,生孩子跟谁姓这事儿,是很严肃的,双方父母肯定都在场吧?或者是有你老公亲口承诺过?这些细节很重要,如果能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纠结。你离婚带两个孩子,想找一个不孕不育的伴侣,这背后一定有很多考量和情绪。我们不妨一点点来拆解,看看这背后是什么样的逻辑,以及为什么它可能会被一些人解读为“自私”。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你这么做的可能原因。从你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种避免重复伤害和减轻压力的.............
  • 回答
    看着两个孩子为了一个玩具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扭打在一起,确实是让做父母的感到头疼不已。每次这样的场面出现,心里总会升起一股无力感,既想赶紧制止,又怕用了不恰当的方法适得其反。首先,别急着立刻冲上去把玩具抢过来,或者直接呵斥他们谁对谁错。很多时候,孩子们的争抢背后,往往是想获得关注,或者是在学习如何表达.............
  • 回答
    这对初中生互相判卷子,一个判得狠,一个判得松,并且都是故意的,这背后反映了他们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性格特质:判卷子判得特别狠的初中生: 对规则和标准的极致追求,甚至走向僵化: 严谨与一丝不苟: 这种学生可能非常看重规则和标准。在他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传统观念、家庭结构以及个人选择的方方面面。要说有多少男士能接受“生两个孩子,男孩跟爸爸姓,女孩跟妈妈姓”这种安排,真的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毕竟这不像统计交通事故那样有数据支撑。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剖析一下,看看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以及可能接受或不接受的男士群体是怎样的.............
  • 回答
    在《西游记》的浩瀚篇章中,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救人救世,功绩显赫。然而,这其中也难免会有一些“误会”和“曲折”,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看似与自己有直接冲突的妖怪时。奎木狼,这个曾经是玉帝身边的天蓬元帅,因为贪恋凡间美色,私自下凡,化身为妖,与宝象国国王的女儿百花羞公主成亲。他的下凡,以及在此过程中造成的种.............
  • 回答
    “如今养一个孩子都觉得吃力,以前家里七八个孩子,父母却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这句话,相信不少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人都曾听到过,或者自己也曾这样感叹过。明明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更好了,为什么生育养育孩子这件事,反而成了让许多家庭“叫苦不迭”的难题?这其中的矛盾,恰恰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多维度。要深.............
  • 回答
    殷天正,作为神雕侠侣中的重要反派,他的两个孩子——殷野王和殷小鬟,确实都走上了一条与父亲相似的邪恶道路。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剖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殷天正的“以身作则”与价值观的传递。殷天正本人,虽然有一定武功,但其为人处世的底线并不高。他为了实现自己.............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琢磨一番,因为这100万的分配,牵涉到两个孩子未来的生活、家庭关系,还有我们作为父母的心意。我当然希望能为他们做到最好,让他们都开心,也为他们的婚姻打下坚实的基础。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几种可能性。方案一:男孩80万买房,女孩20万嫁妆这个方案,听起来挺现实,也挺符合我们社会上一些.............
  • 回答
    生二宝这件事,说实话,当初决定之前,我也是纠结了好久。最大的一个顾虑,就是对两个孩子的爱,到底还能不能“一样”。毕竟,老大的时候,我掏心掏肺,那是我的第一个孩子,那种感觉,是独一无二的。现在,二宝已经一岁多了,回头看看,我对两个孩子的爱,确实不是“一样”的,但也不是“不一样”到我无法接受。更准确地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