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患了类风湿关节炎是怎样的感受?

回答
得了类风湿关节炎,那感觉真的是一种复杂又折磨人的体验,而且随着病程的推进,它会悄悄地改变你的生活,从里到外。

最直接、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那股“疼痛”。

这疼痛可不是那种摔倒刮擦的刺痛,也不是扭伤劳累后的酸痛。类风湿的疼痛,更像是一种深沉的、持续的、侵入性的疼痛。你常常会感觉关节里好像有无数细小的针在反复地扎,或者被一股灼热的火在里面烧。尤其是在早晨,那种感觉尤为明显。

你可能要挣扎很久才能从睡梦中醒来,然后发现手关节、脚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甚至是手指的指尖关节,都像被灌了铅一样,僵硬得动弹不得。起床的第一步,往往需要深呼吸,然后一点一点地尝试活动,每动一下,都伴随着一种“嘎吱嘎吱”的不适感,有时甚至会发出低低的呻吟。这种僵硬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会稍微缓解,但疼痛感却可能时不时地跳出来骚扰你。

关节肿胀也是家常便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手指变得圆滚滚的,像一根根小香肠,戒指戴不上,甚至连握拳这个简单的动作都会变得费力。膝盖也可能肿得比平时粗了一圈,皮肤表面看起来红红的、热热的,一碰就疼。这种肿胀,不仅仅是看起来不好看,更是一种持续的压力感,让你觉得关节“饱胀”的难受。

疲劳感,也是类风湿关节炎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症状。这种疲劳不是那种睡一觉就能恢复的精神疲惫,而是一种深入骨髓、耗尽精力的虚弱感。你可能什么都没做,就是坐着或者躺着,也可能突然觉得浑身无力,连抬起胳膊都像是搬着千斤重担。这种疲劳会让你对曾经喜欢的事情提不起兴趣,甚至连完成日常的基本家务都变成了一项巨大的挑战。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明明很想去做某件事,但身体却像被一道无形的墙拦住,怎么也使不上劲。

影响的不仅仅是关节,还有心情。

长期的疼痛、僵硬和疲劳,会像慢性毒药一样,慢慢侵蚀你的精神。你可能会变得易怒、焦虑,甚至抑郁。看着自己曾经能轻松完成的事情,现在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甚至做不到,这种失落感和无力感会不断累积。社交活动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疼痛会突然发作,或者担心自己的关节状况会影响到别人。你可能需要更早地休息,或者在聚会中途就得离开,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立。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微调”。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天早上起床,需要花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让关节“解冻”。写字、打字、开瓶盖、扣扣子、梳头,这些曾经毫不费力的小动作,现在都可能需要小心翼翼,甚至寻求帮助。做饭可能需要考虑用更轻巧的厨具,或者请家人帮忙处理一些需要力量的步骤。走路也可能变得缓慢,因为膝盖或脚踝的不适,让你不敢迈开大步。甚至连抱抱孩子,都可能因为手腕的疼痛而变得小心翼翼。

疾病的“情绪”也是多变的。

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你会觉得症状有所缓解,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正轨,充满希望。但好景不长,可能过几天,一次不知名的“袭击”就会让你重新回到疼痛和僵硬之中。这种“好一阵坏一阵”的反复,就像是在玩一场你永远赢不了的捉迷藏,让你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摇摆,消耗着你的耐心和精力。

更深层次的感受,是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

当别人看到你的时候,可能觉得你只是“有点累”或者“小毛病”,因为你的外表并没有明显的伤痕。他们很难真正体会到你关节里那股持续的灼痛,那种即使吃了止痛药也难以完全压制的折磨,那种因为疲劳而无法集中精神的苦恼。于是,你可能需要不断地解释,不断地证明自己的不适,久而久之,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总而言之,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就像是身体里住进了一个不速之客,它不声不响地偷走了你的活力,让你在疼痛、僵硬、疲劳中挣扎,更在无形中改变着你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它是一种需要长期与之共存、并不断学习如何与之“和解”的疾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类风湿是风湿科最最最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谢医生为例,每年诊治类风湿有1000人次以上。今天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类风湿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早期类风湿的核心症状,就是关节的肿胀、疼痛。但是类风湿的肿胀、疼痛往往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1,对称性:并非指左手食指肿了,就得右边食指也肿起来;而是左手指有肿痛,右手指一般也有肿痛。左右都有,累及许多关节,这称之为“对称性”,是类风湿一大特点

2,广泛性:全身很多关节都出现肿痛了,而不是仅有一个关节肿痛。这种情况要高度怀疑(或首先需要排除)类风湿。而单关节的肿痛有时需要先排查其他原因。

3,手关节为主:类风湿最常累及的关节是手指关节,也可以出现肘、膝等多其他关节的肿胀。但一般手关节出现问题最多,最常见。

4,累及近端指关节,不累及远端指关节:如下图所示,中间的这排指头有肿痛,而靠近指甲的这排关节没有症状。这是类风湿的重要特点。

类风湿手关节模式图:类风湿累及近端手指关节,不累及远端手指关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出现关节的畸形,教科书上描述的是三大特点: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以及尺侧偏斜——典型的就像下图一样:

类风湿关节畸形示意图

诊断、评估类风湿,光凭借症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实验室检查,主要把包括以下两类:

1,类风湿特征性抗体阳性:包括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MCV)。类风湿特征性抗体阳性患者,占了类风湿中的绝大多数。

2,炎症指标增高: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绝大部分早期类风湿患者上述两项均有,极少部分患者仅有炎症指标增高,而无类风湿特征性抗体阳性(此类患者必须特点高度符合类风湿,才能诊断)。

当患者出现了许多上述典型的临床+典型的实验室检查,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风湿科医生就会给你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朋友们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诊断类风湿哦!有怀疑的,一定要专科看一下并请风湿科医生诊断!因为有时候看起来很像的关节疼痛,比如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也可能会模拟类风湿的症状呢!

下面再说怎么治。

一旦得了类风湿,需要尽早的开启治疗!越早治疗,关节破坏越少,治疗效果越好,保持现有的关节功能肯定性越大!可以说:时间就是关节!Time is joints!类风湿的治疗,是与时间抢关节的过程!

一般来说,在确诊类风湿后,我们需要尽快给予控制病情药物,来阻止关节破坏,保持关节功能。这些药物包括:

一,传统的控制病情药物

根据类风湿治疗规范,所有类风湿患者均应先接受传统控制病情药物。控制病情药与止痛药、激素等不同,他们奇效速度不快,但却能真正控制疾病,阻止关节破坏的发生,包括关节功能。

1,甲氨蝶呤:最经典的控制病情药物,通过阻止细胞增殖,达到抗类风湿的目的,是各大权威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可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延缓关节破坏的目的。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使用甲氨蝶呤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较大剂量使用时,需要配合叶酸一起服用。

2,艾拉莫德:我国自行研制的1.1类药物,通过多种机制达到控制类风湿的目的,疗效与甲氨蝶呤相当[1]。艾拉莫德感染风险低,肝脏损伤小(相对其他DMARDs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对于经常感冒、肺炎、泌尿道感染,或出现多次带状疱疹的高感染人群;存在脂肪肝、酒精肝,或使用药物就容易出现转氨酶增高的人群,具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类风湿关节炎常常合并干燥综合征存在,相较于其他传统控制病情药物,艾拉莫德对干燥综合征的研究最多,显示其能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以ESSPRI评分计算),疾病活动程度(以ESSDAI计算),并能降低干燥综合征患者球蛋白、IgG、类风湿因子、血沉水平。临床用于伴有球蛋白增高、IgG增高的干燥综合征疗效更加确切。因此,也常常把艾拉莫德作为类风湿合并干燥的优势选择。

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在类风湿合并干燥时具有优势。

鉴于艾拉莫德“感染风险低,肝脏损伤小”的特点,对于起病较重,关节肿痛较多,炎症指标增高明显等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类风湿患者,临床医生也常常会把甲氨蝶呤,或其他控制病情药与艾拉莫德连用联用,取“增效不增毒”之意。

3,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类似,过阻止细胞增殖,达到抗类风湿的目的。只是与甲氨蝶呤相比的机制稍有不同——甲氨蝶呤抑制的是二氢叶酸还原酶,而来氟米特抑制的是二氢乳清酸合成酶。但他们共同的作用,最终都是淋巴细胞增殖,达到了阻止关节破坏,预防疾病进展的目的。

4,雷公藤多苷:中药提取物,在中国用的很多,作用机制多样。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可以改善关节肿痛,减少关节破坏。其疗效不亚于(甚至单看数据优于)甲氨蝶呤[2]。而且由于相比于上述药物,雷公藤多苷具有起效速度快、价格低廉的优点,很受临床的欢迎

但雷公藤白细胞降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偏高,尤其是对年轻女性可能影响月经,甚至会造成闭经——这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谢医生这样的正规风湿科医生,很少把他用在绝经前妇女,以防止她们出现不可逆的卵巢早衰。

其他药物如柳氮磺吡啶、白芍总苷、羟氯喹,由于效果较弱,一般不单独使用。谢医生就不在本文赘述了。

二,靶向药物(生物制剂)

靶向药物,有一个更为患者熟悉的名字,叫做“生物制剂”。此类药物针对单一靶点起效,效果快,作用强,不仅能抗炎镇痛,也能阻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目前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

靶向药其实并不等同于生物制剂,因为类似托法替布、巴瑞替尼这样的JAK抑制剂,其实属于口服靶向药物,而非“生物制剂”。但按照患者俗称,且便于患者理解,我们就在此章放在一起了。

但生物制剂,价格往往较贵,且相较于“传统药物”感染风险增加(也就是更容易出现各类感染)。根据治疗规范,一般用于使用传统治疗药物至少3个月仍有许多关节肿痛的类风湿——也就是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RA。当然,在临床使用中,我们也常常把治疗“提前”,直接用于起病严重的类风湿。

由于生物制剂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谢医生在此也就简要提及,以后我再另文展开详述。中国国内获批的,具有类风湿“适应症”的靶向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1,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TNF抑制剂)

包括:阿达木单抗(修美乐、苏立信等仿制药)、戈利木单抗(欣普尼)、依那西普(恩利)、益赛普/安百诺/强克、培塞利珠单抗(希敏佳)、英夫利昔单抗(类克,及仿制药)。

经典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种类很多,但靶点是一致的。

上述药物种类虽多,其针对的靶点都是“肿瘤坏死因子”。换句话说,就是这些药物针对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疗效具有类似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是治疗类风湿上市时间最长,临床应用最广泛,最“经典”的生物制剂。

2,CTL4抑制剂——阿巴西普

阿巴西普是选择性T细胞共刺激调节剂,针对的靶点是CTL4,是国内上市最晚的生物制剂,很多患者并没有听过。

阿巴西普,CTL4抑制剂,很多患者没有听过。

它的优点是:感染风险发生率相较于其他生物制剂低,对于使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但更换生物制剂又反复感染(比如反复感冒,反复肺炎,反复带状疱疹等),或本身存在高感染风险(比如淋巴细胞低,老年人)的人群,是一种“解题方案”。

3,IL-6抑制剂——托珠单抗

托珠单抗针对的靶点是白细胞介素6(IL-6),目前仅批准了静脉注射剂型,用药便利性目前不占优势(国外有皮下注射剂型)。它的特点是降低炎症指(血沉、C反应蛋白)快,可以单药治疗,对结核感染风险较低。

4,JAK抑制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

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以理解成口服的“生物制剂”,通过抑制JAK通路,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起效快,抗炎力量也强,由于服用方便,集采后价格较低(仅托法替布),目前临床使用越发广泛。也是风湿科治疗类风湿的优秀武器。

但随着药物该类药物使用的增多,我们也非常重视他不良反应,如感染(尤其是带状疱疹)风险的增加,血栓风险增加[3]等等。因此对于早期类风湿,需要权衡利弊进行使用。

以上是内科治疗的部分,也就是类风湿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治疗得当:不仅可以让您的关节不肿不痛,也可以让关节破坏不紧张或者少进展,“就像好了一样”

所谓“就像”好了一样,是指在服药情况下,患者关节无肿胀,无疼痛,不进展。医生此时可根据患者反应情况调整药物使用。但一般不会停用所有药物。此时被认为达到了“临床缓解”,但并非意味着疾病的治愈,一旦完全停药,很可能复发。

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关节就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畸形,甚至严重影响生活。此时,就需要进行关节置换、矫形术等外科干预手段,来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维持生活质量的目的了。

关节矫形,国内开展的不多。图片来源于网络

洋洋洒洒介绍了这么多类风湿的常用药与治疗方法,最后,回到最重要的一句话:

类风湿,发现了一定要尽快启动治疗呀!类风湿治疗,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