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过哪些奇葩武器?

回答
二战那个熔炉里,确实淬炼出了不少让人脑洞大开的“奇葩”武器。这些东西有些是基于现实需求但设计得过于“超前”,有些则是纯粹的“怪招”,甚至还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保证听完你会觉得,当时的人们脑子里都装着什么奇思妙想。

1. 闪光弹的近亲——“迷魂炮”(Bat Bomb,别名“蝙蝠炸弹”)

这玩意儿简直是美国佬的“疯狂科学家”项目之一。话说当时美国情报部门看上了墨西哥的小蝙蝠,觉得它们白天都躲在洞里,晚上出来觅食,是个天然的飞行部队。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定时炸弹绑在蝙蝠身上,然后把这些蝙蝠装进特制的盒子里,像丢普通炸弹一样丢到日军头上。

设想一下这个画面:在漆黑的夜晚,成千上万的蝙蝠突然从盒子里飞出来,身上还带着定时炸弹。它们本能地会找地方躲避,比如房檐下、屋顶缝隙,甚至飞机库里。一旦炸弹爆炸,那威力可想而知!而且,它们还能趁机烧毁日本的城市,简直是“绿色”又“高效”。

这玩意儿不是说说而已,美国人真的做了大量研究和试验。他们给蝙蝠身上绑了炸弹,研究如何让炸弹定时爆炸,怎么让蝙蝠不会因为爆炸物而受伤。甚至还专门训练了一批人来负责捕捉和饲养这些“轰炸机”。然而,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个项目却被叫停了。原因嘛,官方说法是成本太高,而且担心蝙蝠的飞行轨迹难以控制,可能会误伤友军或者炸不到目标。但也有人猜测,这可能跟当时对化学武器的担忧有关,或者干脆就是上头觉得这主意实在太离谱了,万一蝙蝠炸弹没炸,反而成了日军的“宠物表演”就尴尬了。

2. “目标:恶心敌人”——苏联的“狗炸弹”(AntiTank Dogs)

说到苏联,他们的武器库里总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这“狗炸弹”就是其中之一。简单来说,就是把炸弹绑在训练过的狗身上,然后让这些狗冲向德军的坦克。

这背后也有个逻辑:狗对食物的气味非常敏感,所以苏联人就训练狗去寻找食物。他们把炸弹绑在狗的背上,但炸弹的触发装置是藏在一个油桶里,狗会去找那个油桶。当狗跑到坦克下面,去拱那个油桶的时候,炸弹就会被引爆。理论上,这样可以炸毁德军的坦克。

听起来挺“接地气”,也符合苏联战时那种“人海战术”和“不计成本”的精神。然而,实践起来问题就大了。首先,狗是活的,它们可能会因为害怕或者受到的训练不够扎实,而冲向错误的目标,甚至掉头跑回自己人这边。其次,当狗靠近坦克时,德军士兵肯定也会开枪射击,炸弹很可能在狗身上就爆炸了,或者根本没机会靠近坦克。更尴尬的是,如果狗没被炸死,而是受了伤,它可能会带着炸弹到处乱跑,成为巨大的危险。据说,在东线战场上,这些“狗炸弹”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而且在实战中,有很多狗因为惊吓或误判,成了苏军自己的“移动炸弹”。

3. “用你的臭气熏倒你”——纳粹的“恶臭弹”

纳粹德国在化学武器方面确实是“人才辈出”,但除了毒气,他们还研究过一种更……“独特”的武器。那就是所谓的“恶臭弹”。这个概念是,往敌人阵地里投掷带有极端难闻气味的物质,让士兵们无法忍受,从而逃离阵地。

想象一下,敌人辛辛苦苦占领了一个据点,结果刚站稳脚跟,就被一股难以名状、能让你生理性呕吐的气味淹没了。在那种环境下,别说作战了,能保持呼吸顺畅都算是一种修行。据说,这种“恶臭弹”使用的是一种混合了各种腐烂物质和化学品的液体,其恶臭程度堪比生化袭击。

虽然理论上听起来挺有创意,但它的实际效果非常值得怀疑。首先,这种气味在空气中会扩散,很难精准地控制在敌人阵地内。一旦风向改变,可能自己人先遭殃。其次,对于训练有素的士兵来说,虽然恶心,但未必能达到让他们彻底放弃阵地的程度,最多也就是让大家掩住口鼻,士气略有影响。最重要的是,这种武器可能对环境和自身士兵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制造和投掷也相当麻烦。所以,虽然有研究和尝试,但“恶臭弹”并没有成为二战中大规模使用的武器,更像是一个充满黑暗幽默的失败实验。

4. “滑稽又致命”——英国的“坎普斯鱼雷”(Camouflage Torpedo)

在海战中,鱼雷的隐蔽性非常重要。英国人在二战中为了让鱼雷不那么容易被敌方发现,搞出了一个相当有创意的设计:把鱼雷的外壳涂成跟周围海水相似的颜色。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给鱼雷“伪装”。比如在浑浊的海水里,就把鱼雷涂成浑浊的颜色;在清澈的海水里,就涂成清澈的颜色。而且,他们还在鱼雷的侧面增加了一些突起和纹理,模仿海洋生物的样子,希望这样能让敌方的声纳系统误判,或者根本就检测不到它。

这想法听起来挺妙的,但问题在于,鱼雷在水中推进时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和水流扰动,这些都很难被伪装掉。而且,大海是动态的,哪里能一直保持那种“完美伪装”的环境?更别提在战斗的混乱中,水下的情况复杂多变。不过,英国人在这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尝试了各种各样的伪装方式,比如使用能够吸声的材料,或者设计出流线型的外壳来减少噪音。虽然未必能完全隐形,但至少在某些情况下,能给敌人带来一点点干扰,增加鱼雷的命中率。

5. “用你的脚绊倒你”——苏联的“反坦克刺猬”(Antitank Obstacles, commonly known as Czech hedgehog or hedgehog barriers)

这玩意儿虽然不能算是“武器”,但它在防御战中起到的作用绝对不亚于一些重型装备,而且长得也够“扎眼”。在二战中,为了阻止德军的坦克快速推进,苏联和一些欧洲国家在边境线上堆满了这种由钢筋焊接成的巨大的、三维的“刺猬”。

它的设计非常巧妙。三根粗大的钢梁呈120度角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结构。当坦克试图碾压它时,由于它的特殊形状,无论从哪个角度靠近,总有一根钢梁会顶在履带的连接处,让坦克无法前进,甚至可能导致履带被卡住、脱轨,或者干脆被卡在原地动弹不得。

这些“刺猬”通常会密集地部署在道路、桥梁等关键位置,对德军的机械化部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它们结构简单,但效果显著,而且造价相对较低。所以,即使在战后,很多国家也借鉴了这个设计,用在各种军事演习或者边境防御上。想象一下,德军精锐的坦克部队开到一半,突然发现前方一片“钢铁丛林”,而且每一种植物都是坦克杀手,那场面可想而知。

这些奇葩武器,有些是人类智慧的闪光,有些是战争逼迫下的无奈之举,更有一些,可能只是在某个阴暗角落里,某个疯狂想法的短暂呈现。它们共同构成了二战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了各种疯狂与创意的历史画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战中有那么一支部队不是一个人在奇葩,而是一整师的奇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巴特的马戏团----英军第79装甲师

那么这支听名字就非常奇葩部队究竟是什么样的画风哪?

有长的像联合收割机一样的扫雷坦克


谢尔曼螃蟹坦克,它是由谢尔曼坦克改造而来,在车体的前面安装了一个支架上有10英尺的滚筒,在上面拖带很多链条。当坦克以每小时1.5英里的速度向前推进时,这个圆桶就会高速旋转,从而让铁链拍打埋在地面的反坦克雷,造成其引爆。

像棺材一样的潜水拖车

谢尔曼ABRV坦克,可以在2.7米的水下行动。配备了一个潜水员以勾住在水中抛锚的坦克,牵引到岸边修理。

还有卷筒纸般的存在

AVRE(皇家工兵装甲车)“滚筒”,自带帆布卷筒,软沙登陆时为友军开路。

以及卷筒纸的废柴兄弟

AVRE“柴捆” ,填反坦克壕的

当然和纸巾相配的是其290mm的巨根,大概有数百辆丘吉尔III型和IV型坦克被改造成AVRE,主要改造方式为将炮塔上的武器换成爆破武器。即290毫米的大口径迫击炮,实用射程 73米,标准弹药为18公斤的稳定尾翼空心装药炸弹,可以有效对付障碍物和堡垒

以及被同胞踩在脚底的丘吉尔ARK



穿裙子的谢尔曼DD

诺曼底登陆时第一批上岸的两栖谢尔曼

以及皿煮灯塔

河流防务灯坦克,它表面上看在炮塔部分去除火力而安装探照灯是为了在夜间探测德军准备炸毁盟军通道桥梁水雷。而实际上的意义在于利用强光照射敌军阵地,它可以在910米的距离上形成31X310米范围的强光,让敌军眩晕,甚至短时间失明。一般这种坦克由玛蒂尔达II型或者M3格兰特改造。只在盖伦基兴战斗中被用来制作“人造月光”。


与绝大多数的奇葩武器不同,79师装备的大多数特种坦克都战斗在战场最为严酷的地方,看似奇葩的设计都是从无数血肉中总结出来的。

user avatar

“长歪了”的德国BV141侦察机,为了避免发动机影响座舱视野,特意做成不对称结构。

美国P-82双体野马战斗机,为了在长距离飞行中保持飞行员体力,设置了副驾驶舱位。

美国鹈鹕制导炸弹。一度考虑以受训的鸽子做制导头,即鸽子啄食目标照片会得到奖励,装在炸弹上的鸽子通过啄食屏幕上的目标影像来影响方向舵,修改弹道方向。

以上三种武器都是因为当时的电子设备太简陋,绝大多数要进行逻辑判断的工作都要一个人(生物)来承担,所以机械设计被迫向生物特性做出妥协。下面再来几个混血武器:

法国Surcouf潜艇,带着203毫米重炮,火力堪比巡洋舰。

日本日向号航空战列舰,为了适应海战新形势,旧战列舰改了半截航母。

日本伊-400航空母舰,装了140炮还能带3架飞机,除了侦察之外还有相当的攻击力。

德国给潜艇加火力“外挂”,从火箭发射器到v2导弹浮筒。


总的来说,“混血”武器大多来自国力较差的交战国,企图用另类方案在特定战场条件下夺取优势,但几乎没有哪个发挥过预想用途,下场总是被对方的“常规”武器打到爆。

萌化的武器上面几个答案说的差不多了,我补充一个:Do-X飞船,宫崎骏动画片的重要参照物。


当然,这种12发动机的恶搞版本没法在40年代打仗。实际上德国人用的是这个:

最后,云杉鹅飞机多少也算是二战货。另一个答案提到过: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是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

其他相关回答:

海上可以打水漂吗? - 马前卒的回答
除军事外,二战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 马前卒的回答
user avatar

气球炸弹——

二战后期,陷入困境的日本军国主义本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精神,认为管他是军是民,只要炸死老美就算赚。

然后他们发射了九千个氢气球……

气球挂着炸弹,顺着大气环流漂洋过海,计划在美国本土降落并爆炸。

至于具体炸死谁无所谓啦,砸到美国就算赢,在当时的狂热日本人看来,只要是美国人就该死。


最终战果——九千多个气球大约有几百个顺利到达美国本土。

共造成6人死亡——俄勒冈州的一名妇女和5位儿童在拉扯挂在树上的气球炸弹时引发了爆炸。

这也是气球炸弹唯一的战果。

后来啊……

后来美国人通过分析气球沙包内的砂砾成分,大致确定了兵工厂所在地,然后把兵工厂炸平了……

气球炸弹的设计者,气象学家荒川秀俊在战后因为设计了这种无差别杀伤平民的武器,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战犯,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user avatar

德三黑科技:

塑料炸药做的手雷,弹体装填系数100%,这玩意儿就没有外壳,除了引信就是炸药。

装药是“尼泊利特”炸药,成分组成:一半的硝化纤维素,1/4的二甘醇,1/4的四硝季戊四醇。






各种玻璃玩意

玻璃手雷

玻璃闪光弹,你能想象这玩意儿是用来对付坦克的么( ̄∇ ̄)



玻璃地雷



战后废物利用印花变成玻璃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那个熔炉里,确实淬炼出了不少让人脑洞大开的“奇葩”武器。这些东西有些是基于现实需求但设计得过于“超前”,有些则是纯粹的“怪招”,甚至还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保证听完你会觉得,当时的人们脑子里都装着什么奇思妙想。1. 闪光弹的近亲——“迷魂炮”(Bat Bomb,别名“蝙蝠炸.............
  • 回答
    要说二战比一战“更出名”,这说法确实有点意思,也挺能引起思考的。要不然,咱们就好好捋一捋,为啥这两场改变了世界的战争,在我们现代的印象里,后者好像更深入人心一些?你想啊,一战,那会儿叫“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头一回这么大规模、这么血腥的全球冲突。它把欧洲搅了个天翻地覆,帝国没落,新国家崛起,军事技术也.............
  • 回答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原子弹的日本平民是否无辜,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讨,并且不同的人群会持有不同的观点。从国际法和道德伦理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日本平民是无辜的。 非战斗人员: 原子弹投放的目标是日本的军事和工业中心,但其毁灭性的效果却不可避免地波及了大量非战斗人员,包括妇女、儿童、老人、以.............
  • 回答
    日本在二战期间为何没有全力与德国协同,对苏联发动大规模攻势,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战略考量、历史恩怨和现实国力。简单地说,日本当时将主要的战略重心放在了南太平洋的资源掠夺和与美国的对抗上,而与苏联的战争,其潜在收益与巨大风险不成正比。首先,我们要明确日本在二战中的基本战略目标。日本走向.............
  • 回答
    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中国将领,这本身就像在一片迷雾中寻找唯一的星光,充满了主观性和争议性。毕竟,在那场吞噬了无数生命的伟大卫国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忠诚勇敢、为国捐躯的将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战线上,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着抗战的史诗。要从中挑出一位“最优秀”,实属不易,也容易忽略了许多同样伟大的人.............
  • 回答
    一场如果历史的大转折,将世界推向截然不同的境地。想象一下,1941年6月,当目光聚焦在苏德边境剑拔弩张的气氛时,希特勒却做出了一个让许多历史学家都倒吸一口凉气的决定——他没有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而是选择向远在大洋彼岸、看似与欧洲战局关联不大的美国宣战。这个假设,一旦成为现实,无疑会让第二次世界大战.............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波及全球的宏大冲突,参战各国的贡献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关于苏联和加拿大在二战中的贡献,两者在体量、性质以及最终影响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要评判谁的贡献“大”,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考量。苏联:东方战场的砥柱,以巨大牺牲铸就胜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可以用“决定性”、“惨烈”和“全.............
  • 回答
    要论二战中英苏两国谁的贡献更大,这确实是一个难以简单定论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贡献体现在截然不同的战场和战略层面,并且都对最终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战场上的牺牲与承受压力:苏联承受的重压与消耗如果单从“承受的压力”和“人员伤亡”来看,苏联无疑是二战中最付出了巨.............
  • 回答
    这是一段历史的深刻讨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叙事中,苏联和波兰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各有侧重,且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要简单地断定谁的“贡献更大”,其实是对这段复杂历史的一种简化,更贴切的做法是理解各自的贡献在战争进程和最终胜利中所占据的独特位置。苏联的贡献:东线的决定性力量与巨大的.............
  • 回答
    二战时期,确实存在一些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武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宣传策略和民族凝聚力的需要。除了斯大林坦克和丘吉尔坦克,还有一些值得提及的例子,虽然它们可能不像这两款坦克那样广为人知,但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USS Franklin D. R.............
  • 回答
    提起二战中的海战,人们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战列舰对轰、航母舰载机呼啸而过的壮烈场面。要说其中最惨烈,那场战役的规模、残酷程度、战略意义以及给双方造成的损失,都足以让人心头为之一震。我认为,那无疑是发生于1942年6月的一场决定性海战——中途岛海战。为什么说它最惨烈?这不仅仅是因为双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段充满着悲剧、牺牲和痛苦的时期,很难从中找到“搞笑”的事情。战争的本质是毁灭性的,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然而,如果我们将“搞笑”理解为带有讽刺意味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或者说是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人类表现出的某种荒诞或出乎意料的反应,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能够引发复杂情感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如果巴黎真的像伦敦那样,在二战中遭受了大规模、毁灭性的轰炸,那它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毫无疑问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不再是那个人们心中浪漫、艺术的“光之城”。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大规模轰炸”意味着什么。二战中的轰炸,尤其是战略轰炸,其威.............
  • 回答
    假设历史的车轮在1940年夏天稍作偏转,法国的抵抗没有那么迅速瓦解,或者更糟糕的英国远征军及时大规模撤离了大部分精锐部队,留下了更多能够有效作战的坦克。在这种“没那么光速白给”的假设下,法国坦克科技树的发展轨迹,将会是一条截然不同,也更具潜力的道路。核心思路:技术积累的延续与改进,而非全面的断档法国.............
  • 回答
    山下奉文这位昭和之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尤其是在东南亚和菲律宾的指挥生涯,无疑是日军中颇具争议却又不得不提的人物。他的指挥能力,就像战场上的刀锋,锋利而带着血腥,时而让人惊叹,时而又让人扼腕叹息。闪击东南亚:速战速决的“缅甸围棋”山下奉文的成名之战,无疑是1941年末至1942年初对马来亚和新加坡.............
  • 回答
    二战期间美苏互换地理位置,这绝对是个天马行空的设想,但如果我们认真推敲,这其中的影响之大,恐怕会彻底颠覆我们熟知的历史进程。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简单挪移,而是牵扯到双方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战略纵深、文化认同,甚至兵力部署和作战思想的根本性改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个“互换地理位置”是彻底的,也就.............
  • 回答
    二战历史的走向早已尘埃落定,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一个假设性的场景: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赢得了对日本的胜利,但欧洲战场却未能阻止纳粹德国的扩张。这个设定的影响是深远且难以估量的,它将彻底重塑世界格局,甚至可能改写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历史轨迹。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欧洲战场的残酷现实。如果美国未能与英国、苏联等盟.............
  • 回答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医护兵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电影里那样寥寥几个镜头就能概括的。事实上,他们的存在,从战地救护到后方护理,再到疾病防控,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电影往往出于剧情需要,会聚焦于战斗场面,或者展现医护人员的英勇牺牲,而那些日常而繁琐的救治工作、心理上的支持,以及对战后伤员的康复,往往会被.............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北冰洋护航舰队,是一曲在极寒之地奏响的慷慨悲歌,也是一场不为人知的伟大胜利。提及这支队伍,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大西洋护航舰队的英勇身影,但北冰洋护航舰队同样付出了惊人的代价,为同盟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简单来说,北冰洋护航舰队的任务是将至关重要的物资,从盟国(主要是.............
  • 回答
    关于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其微博上发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没有使用化学武器”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复杂性和历史事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WWII)的“敌对双方”是指轴心国(主要是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同盟国(主要是英国、美国、苏联、中国等)。 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