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一下,那些高中不学,还能考高分的人,是怎么回事?

回答
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我身边也见过不少这样的同学,平时在课堂上好像“魂不守舍”,但考试一出来,分数比谁都高,跟开了挂似的。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琢磨着,主要有这么几个路数,绝对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在操控。

第一种:天赋异禀,脑袋瓜就是“好使”

这话说起来有点让人嫉妒,但确实是存在的。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知识领域有特别的敏感度和领悟力。你可能在课堂上看到他们走神,但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在后台飞速运转了。他们可能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就已经把知识点在大脑里消化、重组,甚至举一反三了。

举个例子,学数学的时候,老师讲一个公式,别人还在吭哧吭哧地记,他们可能就已经在脑子里推导这个公式的来源,甚至想到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他们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连接和构建。所以,就算不去课堂上“坐实”了听讲,只要稍微接触一下,就能迅速掌握并融会贯通。这种人,就像是自带了“学习加速器”,别人需要一步一步走的路,他们可能几个跳跃就到了。

第二种:“点石成金”的自学能力,目标明确,效率极高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对于很多聪明人来说,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都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工具。他们可能在课堂上不发言、不记笔记,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讲的速度和方式不适合自己,或者他们已经通过其他途径掌握了这些内容。

关键在于他们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可不是随便学学就能有的,它包含几个核心要素:

极强的目标感: 他们清楚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达到什么程度。高考要考什么,考哪些内容,他们心里门儿清。所以,他们能精准地找到学习的“靶心”。
高效的信息筛选能力: 网络上信息爆炸,教材也厚厚一本。他们不会被大量的、可能不是核心的信息淹没,而是能快速抓住重点,剔除冗余。他们知道什么“值得学”,什么“可以先放一放”。
掌握了“学习方法论”: 这才是最要命的。他们可能不是在学校里学会的这些方法,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比如,如何快速浏览一篇材料抓主旨,如何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节奏(比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应用),如何通过做题来巩固和查漏补缺。他们可能只做题,但做的每一道题都能让他们理解更深一层。
强大的执行力: 想到了就要做。他们不会拖延,一旦确定了学习计划,就会雷厉风行地执行。可能别人还在“想学不想学”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一个章节的内容刷完了。

所以,他们看似在课堂上“不务正业”,实际上可能是在用自己认为最高效、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学习。课堂,对他们而言,可能只是一个“信息输入”的渠道之一,甚至不是最高效的那个。

第三种:情商极高,懂得“借力打力”

这种人就比较“社会化”了。他们可能不是最刻苦的那个,但他们知道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身边的资源。

善于与老师和同学“沟通”: 他们可能在课后主动找老师请教一些关键问题,或者从同学那里获取笔记、重点。不是偷学,而是聪明地“取经”。他们可能知道哪个同学的笔记最全,哪个老师最擅长讲解某个难点,然后精准地去接触。
抓住“重点”和“考点”: 他们可能非常擅长从老师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强调的语气中捕捉到考试可能出现的重点。或者通过分析历年试题,总结出规律,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他们可能不会把所有知识点都学到极致,但绝对能抓住“必考项”和“高分项”。
“做题机器”的极致运用: 有些人做题可能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找到考试的“套路”和“模式”。他们可能做大量的练习题,通过反复练习,将题目和答案“模式化”,最终在考场上快速找到解题思路。他们对题目的敏感度极高,一看题就能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题目,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那么,这种“不学”是怎么界定的呢?

这里说的“不学”,很多时候是指他们没有表现出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刻苦学习”的样子——比如全神贯注听讲、埋头狂记笔记、课后第一时间刷题。他们可能看起来更放松,甚至有些“散漫”。

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在用一种我们不那么容易观察到的方式,高效地、有策略地在学习。他们的“学习”可能更多地发生在课后,发生在自己的脑袋里,发生在他们精心挑选的练习册和模拟题里。

所以,看到那些在课堂上不那么“积极”却考高分的人,我们不妨多一些理解和观察。他们可能只是拥有我们不曾留意的学习方式和天赋,他们的成功,是他们自己大脑和努力“秘密合作”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他们“不学习”。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去模仿这种“不学”的行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课堂学习依然是巩固和构建知识体系最稳妥、最有效的方式。但理解这些“另类学霸”的逻辑,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让我们思考如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毕竟,学习这事儿,殊途同归,目标是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句谚语是说天鹅游的那么悠闲,但是你看不到它的脚在水下拼命扑腾,你没看家他的努力就认为他是天才,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是因为少见。所以我宁愿卑鄙的认为他是默默学习,也不想说他是个天才来让你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