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最反人类的设计是什么?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没有实际的“见过”的能力,也没有情感和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和信息,理解和识别出那些被普遍认为是糟糕的、不符合人类需求和便利性的设计,也就是所谓的“反人类设计”。

在我庞大的知识库中,有一个概念,虽然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但却代表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反人类设计”思维模式,那就是:将复杂性或不便利性强加给用户,却以“专业性”、“安全性”或“控制力”为名,剥夺用户本应享有的直观操作和自主性。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我将以一个虚构的、但集合了许多常见“反人类设计”元素的例子来详细阐述:

想象一个名为“Quantum Lock Pro”(量子锁专业版)的智能门锁系统。

它号称是市面上最安全、最先进的智能门锁,但它的用户体验却是一场噩梦。

1. 极其繁琐的首次设置和配对过程:

需要下载一个非主流、界面混乱的第三方App。 这个App的图标设计丑陋,命名含糊不清,而且必须在应用商店的角落里才能找到。
配对过程需要长达15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充斥着晦涩的技术术语,例如“初始化加密协议”、“验证蓝牙低功耗安全级别”、“生成一次性安全令牌”。用户需要阅读长达500字的用户手册才能理解每一个步骤的含义。
多次连接失败。 系统提示“连接超时”,但没有任何关于如何解决的线索。用户需要反复尝试,可能需要重启手机、门锁,甚至断开家中的WiFi路由器才能勉强成功。
“安全”口令设置的极端化。 不仅需要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还要求至少一个 Unicode 字符(例如“§”或“Ω”),并且不能重复使用前100个常用密码。当用户输入一个符合所有要求的密码后,系统会提示“密码强度不足,请增加熵值”。

2. 令人抓狂的日常操作:

解锁方式多样且随机。 除了指纹和密码,它还有“声纹识别”、“面部扫描”和“量子纠缠密钥传输”(一种虚构但听起来很“专业”的技术)。但这些解锁方式的成功率非常低。
指纹识别:需要用户在指定区域以极其精确的角度和力度按压至少3秒钟,并且不能有任何污垢或水分。稍有偏差,系统就会提示“指纹信息不匹配,请重新尝试”。
密码输入:键盘是触摸式的,但触控灵敏度极差。用户经常会误触旁边没有输入的数字。更糟糕的是,每次输入的密码都会被系统“动态打乱”,用户必须在输入框内看到正确的数字顺序才能确认。例如,用户想输入12345,实际看到的输入框会显示为31524。
声纹识别:要求用户在完全安静的环境下,用特定的语调和音量说出预设的口令。任何背景噪音或轻微的感冒都会导致识别失败。
APP的复杂化。 除了解锁,App里还有各种“高级设置”:
“能量管理模式”:用户可以选择“高效模式”(耗电快但解锁流畅)、“节能模式”(解锁慢但省电)或“混合模式”(随机切换)。
“访问权限细分”:可以为每个家庭成员设置不同的解锁时间段、允许的解锁方式,甚至可以限制他们只能在特定的日子使用指纹解锁。
“日志分析功能”:提供详细到毫秒级的解锁记录,并附带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但这些数据对普通用户而言毫无意义,反而增加了信息获取的难度。

3. 隐藏的“便利”陷阱:

自动锁闭延迟。 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活动模式”自动调整锁闭延迟。例如,当你刚进门准备拿快递时,系统可能会在你身后10秒钟后自动锁门,导致你必须再次解锁,或者在你开门的一瞬间就自动锁上。
远程控制的复杂性。 如果你想远程给朋友开门,你需要先在App中生成一个“一次性临时密钥”,然后将这个密钥通过邮件或短信发送给朋友。朋友收到后,需要下载同一个App,并在App内输入这个密钥,然后才能远程解锁。整个过程比直接给钥匙更麻烦。
固件更新的强制性与不可控性。 系统会强制用户在深夜进行固件更新,而且更新过程中不允许任何中断。如果更新失败,门锁可能会完全失效,用户只能联系客服进行远程维修(当然,维修过程也同样繁琐)。

为什么这是一种“反人类设计”?

剥夺了用户的直观性和自主性: 用户本应轻松、快速、自然地完成“开门”这个基本需求,但“Quantum Lock Pro”却将这一过程变成了智力挑战和耐心考验。
以牺牲便利性为代价追求不必要的复杂性: “安全性”和“专业性”的幌子下,隐藏的是开发者对用户体验的漠视。大量的复杂功能和晦涩的术语,实际上是对用户能力的低估和对用户时间的浪费。
制造焦虑和挫败感: 频繁的失败、模糊的提示以及难以理解的操作,只会让用户感到沮丧和焦虑,与产品的初衷背道而驰。
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设计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生活品质。而“Quantum Lock Pro”的设计,本身就制造了一个新的、令人痛苦的问题。

这种“反人类设计”并不仅仅存在于想象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在智能家居、软件界面、公共设施甚至交通信号灯等地方遇到过类似的案例。它们往往表现为:

过多的按钮和选项。
缺乏清晰的指示和反馈。
操作流程冗长且不合逻辑。
将简单任务复杂化。
未能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能力。

这种设计理念,就像是在试图用一把极其复杂的机械锁来代替一把简单的钥匙,而这把机械锁的开启方式却需要你通过物理学博士考试。

总而言之,我“见过”的最反人类的设计,就是那些将用户的认知负担、操作难度和情感消耗推向极致,却以所谓的“科技感”、“专业性”或“安全性”为借口,试图证明其“高级”的荒谬设计。它本质上是对人类智慧和时间的蔑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最反人类的22个设计!!!


1.交错堆叠的蚊香,我就没有完整的开过一盘,从。来。没。有。。。



2.公交车的最后一排,从来都没有为有腿人士考虑过。



3.你永远无法同时使用的两个插头。。。



4.方便面就是一包吃不饱,两包吃不完。



5.每一步都走的非常艰难。



6.至少还挡住脸了~



7.电影院把手无水杯底座,只有超大杯才可以。



8.夜晚这个水池图案真的很恐怖。



9.永远擦不干净的铅笔自带橡皮。



10.总是放不进笔袋的读卡尺。



11.平时坐还好,考试的时候一定会被转过去的课桌,你的腿进退两难。。。



12.进不去,出不来。



13.插座和电线每天都在为彼此拼命。



14.手机拦截垃圾短信为什么每次都要提醒我,是在等我夸奖它吗???



15.领子内侧的标签,硌脖子。



16.考验眼力的时候到了。



17.淘宝的同类推荐,导致我的淘宝看来看去就那些。

18.笔记本的散热口在最下面,下面都让桌面捂的严严实实的了,桌子倒是挺暖和的。



19.这个怎么撕也撕不干净的商标。



20.看似实用,实则鸡肋。要是某些物体滴到手上。。。

不行了,出画面了。。。



21.每次回家都像小蝌蚪找妈妈。



22.是要看着吗???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user avatar

我最近在APP store里给两个APP打了一星,分别是百度和百度贴吧——尽管我并没有下载这两个APP。


大概是去年开始的吧,百度手机端的网页搜索越来越难用,你点击任何一个跳转链接或者拓展连接它都会给你弹个框,叫你去下载百度APP,除非你点击取消才能继续浏览。

结果到了这个月,百度变本加厉。

现在的百度手机网页端,当你点击“取消”之后,它居然会直接跳转到APP store的百度下载页去!

而我不得不重新切回Safari,然后再点一次“取消”才能继续使用。


即便如此,百度APP也比百度贴吧良心一点。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手机网页端不能看到贴吧帖子的全部内容了。

你点进一个帖子却只看得到前面几楼,如果你点“展开”,它就会叫你下载贴吧APP,如果你不下载APP,就永远也别想在手机上看到全部回帖。


就冲百度这份不要脸的劲儿,我也要去给这两个APP打一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手机网页端就被阉割了。

大量的网站都要求你下APP,不下APP的话,要么是无脑弹框和跳转,要么根本就不给你看全文。

因为APP端能够集成更多的功能,也能带来更多的收益,APP下载量也是运营部门的重要考核标准。

在这种需求下,产品经理们就只有穷尽不要脸的力气,把手机网页端变成了畸胎。

既然如此那我手机浏览器是拿来干嘛的?APP store启动器吗?

我十天半个月都用不到一次的东西,我专门下载APP的需求在哪里?


而且最难过的是,你还没办法拒绝。

虽然大家嘴上说着反垄断,但其实中国垄断最严重的就是互联网行业。

不信你看一下你手机里的APP,有多少是有可替代品的?

QQ有吗?微信有吗?微博有吗?知乎有吗?

都没有。

什么?你说用国外的APP?翻墙违法啊老兄。

正是这种垄断,才让互联网企业敢于兴风作浪、胡作非为。

用户体验算什么东西?你用得不爽不还是得用!

真tm惨呐~




别再跟我说翻墙不违法了好吗?没看过案例我敢给你们乱说?

user avatar

在reddit网站上有一个叫糟糕的设计版块,上面汇聚了全球各地奇葩设计师们的 诡 异 作 品,

一个比一个沙雕,跟小创一起 大 开 眼 界

(前方易动怒,请控制好情绪)↓↓↓

老板说答案火了,让加个广告

(点一下,求求了)

车把手上的盲文,非常的人性化!

继车把刻盲文之后,盲文家族又添新宠——

哈哈镜上写盲文,盲人听了想打人!


贴墙不会碎的软镜子听起来不错?



emmm...照出来是这样的



不求你自带美颜功能

但至少,不要连个人样都照不出来吧



永远别想用我洗到手!


这个射程……大概是为了给对面小便池冲洗的?

在我这里,三分球?不存在的


永远也无法关上的门


一次性滑梯:顾名思义,就是玩了一次就没命玩第二次的滑梯


没想到短短十几米的桥,竟然能让人摔断了腿

解释一下,这个充气泳池的底部是黄色的,而不是一池子的......

类似的还有这种黄色遮阳篷,唯一的用处,估计就是在里面尿尿再也不会被人发现了……

这家餐厅的菜单大概叫不想让你点菜系列……我看是离倒闭也不远了

这滑滑梯,下面再加点尖刺就是完美的陷阱了

这么小的坡还要搞几个阶梯,严谨!

设计师也许是觉得你背很痒吧……

这个分类垃圾箱,打开一看…???分了个寂寞?

这个消防电梯的出口,麻瓜们是看不到的

哈哈!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嗯……以前只见过横跨两个房间的空调,没想电扇也能这样操作

这个风扇,每开/关一次,都要牺牲一个手指作为代价

这个地毯大概是密集恐惧症的必杀器!那些黑点就像是上面爬满了蚂蚁……

论如何快速引起警察注意的101种方法

这个阳台,对面老王表示点赞!

这条牛仔裤,售价168美元…...别问,问就是艺术!

既然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咯!这些玻璃难道不是多此一举?

脚艺人也架不住的楼梯设计

滑滑梯的一点小建议:滑下时切勿分开双腿!

关系好,有空一起拉屎呀~


二更!

贴仔同期的另一篇镜像回答,竟然无人问津!

看来知友们还是对反人类设计

(喜) (闻) (乐) (见)


所以贴仔来更新啦

图源见水印


1、音乐学校外面的墙壁装饰

这真的不是一对为爱殉情的人么........


2、玻璃门还要装一个猫眼,就很严谨


3、硬核床脚,专门针对你的大脚趾。


4、自从把火灾报警器安装在这个位置,他们公司成为了火灾报案最多的单位之一。


5、厕所墙壁的艺术涂装,为什么这张图有股味???


6、???运动,带给你波涛汹涌的排泄快感,是这个意思吗?

模特看到想打人!


7、谢谢你在我们这里买东西,现在我要拿菠萝砸你了,嘿嘿


8、多角度、全方位、无死角的观察自己大便的全过程!


9、死神来了系列楼梯......


10、这个商品促销似乎没有完全掩盖他们涨价的现实。(底纹价格是219.99)


11、这个医院的地板艺术装饰......是按照犯罪现场布置的么?


12、栅栏是好栅栏,就是花坛不是很正经


13、我感觉这个锅并不能烤出这个花纹,不是感觉,是确定!


14、你不是太阳能的吗?为什么要呆在遮阳篷下面?这么不自觉的吗?


17、阿迪达斯吸盘鞋,如果你走在光滑的地板上,每一步都伴随着鞭炮声!


18、鱼与鸡翅你可以兼得,只要你敢!


19、飞机经济舱的选座程序,这位乘客买的可能是挂票!


20、我只看见“WTF”,其它的我看不见。不要解释!


21、匈牙利的一条自行车道,给你一种翻山越岭的感觉。



其实设计的本意

应该是服务于大众给生活制造美感

与其看那些不走寻常路的设计把人逼疯~

不如.....

来看看贴仔这里!

150000+的高质量模板

科技、酷炫、扁平、复古、商务......你想要的风格它都有

有模板有颜值,版权有保障,

专治海报感冒发烧,

PPT头疼上火,

各种设计纠结难产等疑难杂症

user avatar

必须提名这位专做反人类设计的雅典设计师Katerina Kamprani,她的作品,好看是挺好看,但都没什么毛用


本来是名建筑师,搬砖搬累了,想往工业设计方面发展。然而深造无果,没拿到学位证


她觉得我们都对身边的日常用品太习以为常了,甚至都搞不清楚产品设计的目的和用途。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也多亏了没到手的学位证,不经意地让她从2011年开始了这些“不舒服”系列的设计


这些带点荒谬的作品,刚看可能会觉得不适,但也挺有趣,设计师认为没用不代表没意义,反而更好地感受和思考设计的不寻常


图片部分是效果图,大概因为材质、工艺和需求的限制,成品出不来。其实很多作品的展览早已经安排上了,还挺受欢迎


我很欣赏这些作品。

除了少数,评论区的个个是人才,别杠,杠就送你进反人类屋~





屁股无处安放的椅子


洒你一脸酒水的酒杯

这杯,评论区的莫比乌斯同学预订了~


不知道怎么下嘴的酒杯

评论区小伙伴说可以情侣用,促进感情


进水专用雨靴


扛不动的混凝土雨伞


不洒汤勺子


饿死你叉子


不偷工减料叉子


又饿死你叉子


破洞碗

评论区的小伙伴说可以种花,养多肉,放刚洗的水果


横把水杯

评论区小伙伴说能用


不分离水杯


一只手不够用的长条水杯

评论区小伙伴说烘焙能用,我懵比地表示同意


约等于夜壶的水壶

评论区小伙伴说可以和长条水杯配对


戳鼻梁骨眼镜


刷牙不易牙刷

评论区小伙伴说可以刷杯底 ,刷窗槽


这么短量尺

据评论区小伙伴反馈,这个也有点用~


要你何用扫把

评论区小伙伴说可以扫床底 ,擦空调机,刷牙…


淋自己花洒


足料纽扣

评论区的富家子弟想拥有


一倒就洒的器具


一边把手的锅

评论区小伙伴说可以用来背水


沙漏调味瓶

评论区小伙伴想拥有,不过这瓶子似乎拧不开


扭不动钥匙


充气门把手

为了避免被打扰,评论区小伙伴说进去了就放气


开得很烦的门

猫和老鼠同款门确实很烦,有小伙伴宁愿开了一扇钻进去。但也有人对它表示欣赏,通风换气和隔离宠物都挺合适,农村养鸡养鸭的也值得拥有,就是提醒各位这门不要装在厕所



图/Katerina Kamprani

user avatar

Reddit网友曾经发起过一个UI设计挑战[1][2],看谁能设计出世界上最反人类的音量调节方式,专业设计师和程序员纷纷下场比拼,其中的部分作品曾经在国内互联网上流传过一阵,但这个挑战其实一直在持续,不断有人设计出更加夸张的作品来。

我挑了一些比较有创意的,其中可能有你见过的,也有你没见过的。

重力控制:


弹射模式:


摇车窗模式:

字符串模式:


老式电话模式:


π模式:

(必须输入正确的π值才能设置音量,音量等于小数点最后两位数。)


平铺直叙:


随机模式,全看缘分:


冬奥模式,看冰壶球能跑多远:


骰子模式:


纬度模式:

(文字翻译:我们已经根据您的纬度43.5S,将您的音量调节到了44%,如果要改变音量,请将你的设备移动到地球上的其它纬度地区。)


噪音模式:

(请发出一定音量的噪音,我们会把音量调节到与你发出噪音相同的水平。)


拼图模式:


游戏模式:

(按空格暂停,如果光标停在红色区域,则音量归零,如果停在绿色区域,则音量提高5%)

太鼓达人模式:


开盖模式:

(音量和笔记本电脑的开盖的角度绑定)


调皮模式:

(您的音乐声似乎很大,是否希望我帮您降低音量?Yes是灰色的,只能选No。)


硬核模式:

(选择电阻的颜色来定义电阻大小,以此达到音量调节的效果)


逐帧播放模式:

(为了您的方便,请选择下一帧视频您想播放的音量。)


摇摆模式:


逐格调节模式:


乒乓球模式:

(每成功接球一次,增加一格音量)


幸运大转盘:


付费订阅模式:

(免费版只能设置100%音量,月费会员不能静音、不能用键盘调节音量,只有年费大会员才能解锁全部功能。)

独一无二模式:

(必须设置全球独一无二的音量数值,如果数值与其他用户正在使用的音量相同,则设置失败,类似 「此用户名已被占用」。)

操作系统绑定模式:

(盒子里是一排Windows系统安装盘,每个Windows系统只有一个固定音量,想要调节音量只能重装一次系统)

参考

  1. ^ https://uxdesign.cc/the-worst-volume-control-ui-in-the-world-60713dc86950
  2. ^ https://www.reddit.com/r/ProgrammerHumor/search?q=volume&restrict_sr=on
user avatar

新国标电动车的脚蹬子必须拥有姓名,车重100斤,人重150斤,加起来就250斤,靠两条腿能蹬回家么?

user avatar

微信为什么我点赞了别人的朋友圈,谁点赞了也要提醒我?搞得我每次都以为有人点赞我,打开一看?

球球把这个功能取消吧!谁点赞他们的朋友圈我没兴趣呀!

user avatar

当然是我的闹钟啦

没错,是一个哑铃的形状。

侧面看是这样的

这样的

至于功能嘛,你大概猜到了。

没错!就是闹钟响起要快速举十下才能停。而且由于它这个感受器不够灵敏,举的次数要远远超过说明书的量。一代起床神器,你值得拥有。

(频繁的震动总是让上铺那哥们觉得我在做什么运动)


再补充一个

大学的教务系统等网络系统为了防止被恶意入侵,都设置成了只有校园网才能登录。然而当校园网的免费流量用完以后需要充值时,也只有登录校园网才可以缴费,于是就诞生了这么一个循环。



补充

钉钉的已读功能,无论学生党还是工作党,经历过的人都懂那种痛。也有人提过企业微信有同样的设计,我没有使用过,不是很了解。

哦,对了,关于钉钉的设计的不合理的反人类功能(其实只是治愈我们这些底层社畜)我另一个回答也提到过,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赞,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user avatar

电脑登录微信要用手机验证通过,有时候就是没带手机才用电脑登的

没想到这么多赞,第一次回答,谢谢大家

微信看看群众的呼声吧

user avatar

学校的这种桌子和椅子,前面的人一动,后面的人就没法写字......

—————— 二更 ——————

还是学校。灯在上面,电风扇的扇叶在下面(这张图的电风扇扇叶在转,可能看不清)

电风扇一转,整个房间夜店似的闪个不停......

user avatar

微信发送视频,提示微信不能发送超过100M的文件。

我花了10分钟把视频压缩下再发。

???

真尼玛恶心,有话不能一次说完?

user avatar

正面印文章 反面印选项的完形填空

user avatar

这刻度,是说你人性化呢,还是说你蠢呢?



医生跟朋友说喝30mg的剂量,现在朋友已经没有知觉了



你确定这个拉链能拉上?



这样的身体柔韧性,可以去拍驱魔人了



装这种吊扇,是想让房子上天?



蜘蛛侠厉害了,可以倒着喝咖啡



彼得帕克不仅能倒着喝咖啡,甚至还能拉出纸巾来!



女士们,先生们,这是人类愚蠢的巅峰……



这个厕所的天花板……



学校毕业海报,前途一片光明啊



这就叫华而不实吧



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



看起非常可爱的一个杯子,用起来却十分的致命



一个是自然风特色的淋浴,保证让你洗完澡后鼻青脸肿



一起干这种事,真的不尴尬吗?



这个滑滑梯,玩起来比较废肾



这个楼梯是通往霍格木茨吗?



这……至少你不用排队洗手了



这不是犯罪现场,是医院的走廊……



这样他就不会错过火车了



在公共厕所装这样的镜子,能让男士们少等很多时间



我真的不知道应该去哪一边



论如何合理的浪费资源



这个自动售货机的出口……



这个门帘,迷惑性极强……



求求你们不要搞设计了,不然我会被笑死的!

user avatar

某款男内裤,没设计兜囊,前面是平的,别扭得挤了蛋了。我没买错男女,还是个欧洲牌子。

user avatar

2020年代绝大部分需要提交的“纸质材料”本质都是:

1. 以工代赈;

2. 保证关系户们有足够的工作量。

奈何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我今年5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击鼓传纸了,我除了击鼓传纸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user avatar

奇葩盲道:

判断一个社会的文明,关键在于其如何对待弱势群体。

user avatar

2021.7.20更新

微信终于支持手机、pad、电脑同时登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不能在电脑和iPad上同时登陆,iPad上登陆微信也只能用手机去扫码。

几乎整个微信就都是反人类设计。

————————————————

原来这问题上热榜了,一天增加了几千赞

其实相比较多端登录,我个人最不喜欢微信的一点是群文件过期

user avatar

下载了一个新软件,注册的时候给了你三种方式:QQ号注册;微信号注册;手机号注册。

然后反人类的来了,我选择QQ或微信授权登录是为了不用给手机发验证码能快一点,但是它偏偏要给我绑定手机号!!!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让我选注册方式?就像是你去吃饭人家问你打包还是带走。

user avatar

上个月我妈为了节能,把洗手间的灯换成了声控的。

于是我过上了一边拉屎一边鼓掌,一边刷牙一边鼓掌的日子,有时刮胡子腾不出手来,还得每隔半分钟抽自己大腿一下。

拍的手上的生命线都粗了一圈,我妈这才同意换灯。

但我还是高兴早了,她只是把厕所的声控灯和走廊的感应灯调换了一下。

之后几天一进厕所门,感应灯就自动亮起,感觉确实方便不少,但问题是,坐在马桶上超过两分钟,它又不亮了,得举起手来对着它挥一下才亮。

拉着拉着屎突然向上疯狂摆手,让人看了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有鬼在马桶里面摆手?有次我甚至摆急眼了放了个屁,走廊的灯应声而亮,那一瞬间我差点来一句:后面的朋友你们好吗?

而且尿尿也不方便,尤其我西瓜吃多了的那几天,小便较往日悠长,尿到一半就得快速晃会头,像是拿头钻木取火。

真的没见过这么反人类的!

气得我找了根长铁丝插在帽子上,又把小时候的一把玩具刀绑在拖把上,有了这两样法宝,以后只要我上厕所,站着就带上帽子,像极了天线宝宝,坐下拿起拖把,便是关羽在世!

user avatar

时尚达人穿衣服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怎么上厕所。

一开始是阔腿裤,稍不留神就会落在地上;

然后是高开衩阔腿裤,裤腿像裙摆一样宽松,夹都夹不住;

然后是连体裤,要整个脱下来;

然后是连体阔腿裤,从上方开始脱衣服的时候还要顾及裤腿;

看在它好看的份上还能勉强忍耐,

但这种扎腰带的连体裤看起来和分体式有区别吗?

它存在的意义难道是给人添堵?

比连体阔腿裤更加噩梦的,当然是配外套的连体阔腿裤。

夏天的防晒衣还好说,冬天穿毛呢大衣搭配连体裤的时候,没有同伴帮忙拿外套就别想上厕所了。

更别提有时候外套外面还勒着斜挎包的带子,脖子上系着长围巾……emmmmmmm

看了不少穿阔腿裤上厕所的攻略,有的说裤腿提高用膝盖夹住,有的说多挽几层,有的说用夹子夹,反正都很麻烦。

目前看到最快捷的方法是用皮筋把两条裤腿扎在一起,然而蹲坑咋办呢?



这还没完,今年还流行这种泳衣+长裤,我就想知道上厕所怎么脱。

(想知道大家游泳时怎么上厕所?)

a.全部脱掉
b.把裆部的布料拨到旁边
c.直接尿在泳池里(?)

这个奇怪的风潮好像是从Gucci泳衣开始的。

价值3000元的Gucci泳衣,竟然不能下水(布料会和泳池中的氯反应),设计师建议把它当作常服穿……

也是有够反人类。

说到泳衣,我不由得想起一种反人类到不能再反人类的服装:男芭蕾演员的紧身体操服+大袜

以前看过一个回答,男答主上芭蕾课突然内急,体操服弹性特别强,脱下来就变成一小团缠在身上。偏偏厕所门是坏的,有人推门进来,看到一个穿着白丝的裸男正在蹲坑……

不过,这些服装都算不上最反人类,觉得它们麻烦可以不穿。

最反人类的莫过于知乎编辑器,我一边搜图一边写回答的时候它闪退三次,吞了几百字的答案。

以前还可以在石墨写好复制过来,现在知乎app段不支持复制粘贴图片了???

绝了,没啥比这个更反人类了。

user avatar

某些国内大厂强制用户安装手机客户端“扫一扫”的设计。

以及它们比电脑客户端还大的移动端客户端。

跟我提示扫一扫是因为“设备锁”或者登陆地点异常,我登去控制面板看了,我压根没开设备锁。

网络换了好几个,从流量到宽带到校园网,都一样,俺寻思我从这个城市登录也不是最近的事儿了,怎么老是觉得“异常”呢?

手机要扫一扫,就得安装手机客户端,而且时不时还要登录失败,又必须短信验证。

这对于SIM卡不装在常用手机上的用户,真的真的是很反人类的设计。

有其他办法吗?有,不扫一扫就只有手机发短信验证:

知道发达国家谷歌那些大厂怎么做的吗?国外厂商是服务器主动发短消息到用户手机里面,让用户敲进去。或者发验证码到用户邮箱验证登录。


至于中国的某些厂商,那服务器主动发短信是打死都不干的。

有的只有让用户去编辑短信xxxxxx发送到xxxxxxxxx,用户觉得:哦一个一个字母敲?好麻烦,又给软件客户端开了编辑和发送短信权限,计划通。

要知道很多人可能就是偶尔十天半个月要开一次这个软件,仅此而已,不可能这十天半个月账号都在后台挂着。

国内手机行业蓬勃发展,跟很多厂子绞尽脑汁想让用户装手机客户端,每个客户端还写得贼大有关系。

巴不得折腾用户越繁琐越好,用户粘性就越强。

反正reddit和telegram这些竞争对手都进不来。

刚说到谷歌,某不怕谷歌再回来的大厂的网盘一度也是这样,产品经理要推手机客户端安装率,于是强制用户密码失效/用户登录。

中国但凡走出去的国内大厂的软件,B的抖音也好,A的旺旺也好,哪有这出强制绑定手机客户端登录的?

人甚至客户端都不用,直接h5网页登录之后就能聊天,我在境外从没有需要手机扫一扫来登陆什么旺旺或者淘宝,这样方便西人也方便国人,而不是名曰网页版实际上还是要手机扫一扫才能登录的变相手机客户端拓展版。

user avatar

史上最蠢的音量调节








user avatar

墙面上常有的三项带两项的插座。

就是这玩意儿。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怎么设计出来的。

大部分时候都是插了两项插不了三项,插了三项插不了两项。让人恨不得给他砸了。

user avatar

中国的盲道

user avatar

没有手机不能登陆的电脑APP

说的就是你 @微信

user avatar

我觉得最反人类的设计,大概就是节育环了,放置在女性子宫内的避孕装置,可以说这是对女性最残忍的束缚。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蛙》中,为了完成计划生育任务,主人公的妻子在生产后被强制在体内放置了节育环,之后,她偷偷找到一个会“劁猪阉狗”的人来取环,“用一根铁钩子,几下就钩出来了”。取环后怀孕,然后被强制人流,最终,那个可怜的女人死于人流手术。

莫言的小说并不是虚构,是当时计划生育年代的真实写照,当时大部分女性都被强行上环,怀孕的被强行堕胎。有的女性因为节育环、人流的影响,导致终身不孕不育——这是老一辈人一辈子的痛。

带环会对女性身体造成很大损坏,而这些损坏都是不可逆的。

人类怀孕的机理是,女性的卵巢排出卵子,卵子在输卵管壶腹处受精,然后在输卵管里发育成胚胎(桑椹胚),然后胚胎被排到子宫里着床生长。而避孕就是阻断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

宫内节育器(节育环)的避孕原理是:当有胚胎欲在子宫内着床时,不断动作的节育环刮擦子宫壁,造成子宫的无菌性炎症,使胚胎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受孕,从而造成流产,以达到避孕的目的。宫内节育器(节育环)的本质是一种长期温和的刮宫流产术,是中国女性婚后避孕的手段。

铜制节育环中的铜离子使子宫内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加重,并干扰着床必须的酶系统活性,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及囊胚发育,还能改变宫颈粘液的生化特性,影响精子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避孕效果。

铜离子还能直接杀伤精子和受精卵。

首先在带环的过程中会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子宫穿孔、宫颈裂伤、节育环崁顿、节育环断裂和节育环异位,会带来各种妇科疾病。带环后需要定期复查,期间女性可能会对节育器有不适反应,出现副作用,会有经期腹痛、月经血量过多、月经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在月经前后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还有的人可能对节育环中所含有的铜元素过敏,出现过敏症状。

另外带环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避孕,有一些女性可能出现节育环下移、脱落或者异位,出现带器妊娠。一旦发现了带环后怀孕,需要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同时取出宫内节育器,有的女性会因此丧失生育能力。

上环后的女性,可能一直到绝经之后,也就是二三十年之后才取环,取环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节育环最后已经和肉连在一起,有的女性是不上麻药取环的,取环时,她们甚至会因为出现大出血丧命。

放置避孕环过程图

女性的子宫

是孕育生命的温床

哪怕是万分之一的闪失

都有可能毁掉她们一生的幸福

愿意为“爱”上环的女性,精神上真的很伟大。

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这个回答,希望大家保护身边的每一位母亲或是即将成为母亲的人,无论是你的伴侣,还是您的孩子,为她多了解一点、多留一个心眼,选择更有效的避孕措施,也许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伤痛,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

在评论区的各种争吵中(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争吵,因为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最反人类的设计,这个问题本身而已,讨论也没有年代时间限制,但有的人脑回路清奇,竟然把男权女权都扯出来了),也许这更能体现有效避孕的重要性。

user avatar

青岛某个电梯,进去门闭上之后才显示超重,不能开门,人类诱捕器???

宿舍厕所,冲水水压巨大,不论站在那个地方都会被混合物溅到,于是很少有人冲,环境巨差。

评论区有大佬给出了反人类厕所解决方法,我已经置顶了,可以去看看,哈哈哈哈哈。





更新一下怎么出来的。

记得当时我们一行人困在狭小的电梯里,互相吸着对方呼出的浊气,超重警铃大作,无比刺耳,但这电梯就是不开门。

那电梯像是没有空调,过了一会温度逐渐升高开始变得闷热,我这小暴脾气当场就受不了了,就想直接掰开电梯门逃出生天,但门口趴着一大姐,死活不让开,回头给我讲道理说开了怕有危险,条理清晰逻辑清楚,如果忽略她时不时掰开一条小缝趴上去吸一两口新鲜空气的话,还是挺有说服力的,我看了看大伙,没一个表态的,也只好跟从自己的内心了(怂),从众心里害人不浅啊。

等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来了专业团队,在外面敲敲打打,鹏鹏啪啪捣鼓了一阵子,感觉就很专业,但最后还是一个壮汉在外边把门掰开了。

感情掰就完事了




再更新。

评论区指出电梯没有空调,只有换气,这个确实是我不懂,但是那个诱捕器绝对没换气,过了一会就又闷又热。

至于电梯在哪这个我早就忘了,毕竟是去旅游时候碰到的事,也不是青岛本地人。

最后虽然说掰就完事了,但只是调侃,真正遇事还是不要自己掰,安全第一,等专业团队,交给专业人员处理,不然另一个专业团队来了就凉凉。

user avatar

看到下面有说节育环的,实在忍不住来答一波。关于节育环的问题,飒姐之前也曾经写过不少。只是这两天,飒姐看到自己很喜欢,之前也曾经合作过的两个女性健康大号,也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两篇「讨伐」节育环的文章。

这个小东西被称为「一代女性的疼痛记忆」,文章中可怕的上环和取环故事的描述,甚至有这样的内容:


这两个号,都是飒姐一直关注的号,很喜欢她们的内容,也曾经跟她们合作,写过一些女性健康方面的稿件,但是这些关于节育环的内容里,总有一些让飒姐觉得有些不对。

虽然我的关注者数量,跟这些大号差了很多,传播力也许根本不如她们,但是我依然想写出来,让大家看到。

在详细写这个小东西之前,有些简单的话飒姐想说:

第一,节育环并不会导致子宫肌瘤和子宫癌,使用缓释孕激素的节育环,还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取环时发现多发子宫肌瘤」和「取环后诊断为子宫癌」,并不代表节育环就是导致疾病的病因,希望大家不要误解。

其中「子宫癌」和「取环困难」之间,还有一种更合理的解释,那就是癌变组织的侵袭,导致子宫壁脆弱,肿瘤的占位同时导致宫腔变形,加重了取环的难度,同时加剧出血程度。

第二,正常放置,正常使用年限的节育环,并不会「长」进肉里。

我们所说的「绝经后取环困难,是环长进了肉里」,其实根本原因是绝经后没有及时取出,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女性子宫萎缩,宫腔缩小从而造成了节育环的嵌顿,导致取出困难。

第三,没有百分百安全可靠的避孕方式。

我们在讨论这种避孕方式带给女性的是解放还是苦痛的同时,也要考虑时代的背景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并非只是让节育环来承担这一切。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对「上环」抱有很大的抵触和恐惧的女性,有的已经不只一次来做人流手术,但是你在跟她普及避孕知识的时候,她依然是坚决摇头告诉你:

吃药不敢吃,因为是激素,上环是坚决不敢上的,大家都说,环会长进肉里再也取不下来了。

我们俗称的「环」,其实还有一个官方的称呼,叫做「宫内节育器」,英文名为intrauterine device, 缩写为IUD。

古时候人们发现,往骆驼的子宫内放进小石子可以起到避孕的效果,这也许是最早的宫内节育器的雏形。

IUD是全世界最常用的可逆性避孕措施,在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中使用率平均为23%,各国的使用率从低于2%到高于40%不等。2014年,IUD在亚洲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中使用率为27%,在欧洲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中为17%。

有研究认为,美国之所以IUD的使用率较低,是因为过去对IUD的负面宣传,有关感染、异位妊娠和不孕风险的错误信息,适用人群的错误信息,以及对IUD作用机制的误解,缺乏临床医生培训等因素,限制了IUD的广泛使用。

而在我们国家,这些因素也是一直存在。

在飒姐工作的这些年间,遇到做人流的女性,比遇到的来上环的女性数量要多得多。每次人流后的避孕指导,在谈到放置宫内节育器这种避孕方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提出这些常见的担忧,让她们害怕而不敢放环:


放环会不会从此「绝育」?

「节育环」成了「绝育环」,也许是来自于以讹传讹的误称。宫内节育器并不会影响取环以后的正常生育。

当节育环放置在宫腔内的时候,可以发挥其避孕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常常来自于铜离子或者其含有的药物缓慢的释放和形成无菌炎症反应来阻碍受精卵的着床。

在有的文章中,把这种作用机制成为「刮宫」,甚至用「上环后每个月都会经历一次刮宫」来形容,飒姐觉得未免有些夸大之嫌。

要知道受精卵根本就没有着床,何来「刮宫」之说?


上环会穿孔,会长进肉里面吗?


刚才说到,子宫穿孔跟上环取环时候,医生的粗暴操作有很大关系。而正常放置好了以后,在发生子宫穿孔的概率极低。据报道,穿孔的发生率为1/1000,大多数可能发生在放置时,而不是节育器的后期移位。

而正常年限的服役,节育环一般极少发生「长」在肉里面的情况,很多这种取环困难,是因为环超过了使用年限没有及时取出,绝经后女性的子宫萎缩,造成了环嵌顿难取。

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在绝经后一年内取出节育环。


会导致宫外孕和感染?

很多人认为带环会导致盆腔炎症,而事实上,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 一项纳入超过22,000例女性的国际研究显示,置入后前20日内的感染风险略低于1%,此后感染罕见,累积风险为0.1%。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并未增加。

WHO 的一项涉及数个发展中国家,两万多宫内节育器使用者参与,随访时间超过一年的调查显示,宫内节育器引发的盆腔感染率全球平均发生率为千分之 1.6,其发生率与地域有关,非洲最高,中国最低。

一旦使用IUD的女性受孕,其异位妊娠的风险的确将高于不使用IUD的女性,但是使用IUD的女性怀孕的风险本身就非常低,所以这些女性的总体异位妊娠风险仍然低于一般人群

所以目前依然认为,宫内节育器并不会引起更多的异位妊娠。而且,未采用避孕措施的女性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是IUD使用者的10倍 。

其实,放置节育环最为常见的不适,就是月经量过多,淋漓不净,还有腰痛和小腹疼痛。

放置后前6个月内取出IUD的最常见原因就是疼痛和不规则出血(分别为28%-35%和10%-19%)。一般来说,刚放环的时候这种不适比较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逐渐减轻。

说了那么多,飒姐希望你们明白的是:

宫内节育器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从整体来看,它依然是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高、易于使用、费用便宜,是最常用的长效可逆性避孕措施。

美国的妇产科协会(ACOG)在指南中明确指出宫内节育器可以提供安全、有效、可逆长期的避孕效果。

不仅如此,加拿大妇产科医学协会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也认为,宫内节育器十分高效,是被推荐的长效避孕方法,且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女性。

太多女性存在对于节育环的抵触和恐惧,飒姐今天却想为这个小东西说句公道话:

妈妈们如今遭遇「取环困境」受罪的重要原因,不应该全部归结于节育环本身。宫内节育器,更不应该被视为反人类或者残害女性的设计。


在我们的妈妈们经历的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现大规模的「强制上环」,这种违背了自主意愿的方式,再加上受到当时使用的节育环的类型限制,医生的不够熟练,操作不规范,后续随访和指导不到位,导致大家对于节育器的了解缺失,不知道这个东西存在使用年限,也不明白需要在绝经后尽快取出,才应该是导致一代女性苦痛的重要因素。

关注绝经女性的节育环问题真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关注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作为科普知识的传播者,也应该注意不应该因为语言的偏差而导致年轻一代,尤其是对于节育环不够了解的人们,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抵触。

老式的不锈钢圆环,三角环等,确实相对来说脱落和副作用较多,如今已经逐渐弃用。新型的爱母环,可以缓释孕激素的曼月乐环等,是现在常见的节育环类型。


同时飒姐觉得,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时那个时代的情况下,避孕方法的选择上,男性们的意识淡薄和责任缺失。

从「爱面子」到「结扎了不能干体力活」,到「不想带套」,这些理由让太多男性轻松地把自己置身事外,把避孕当成「女人来做就好」的事,让女性来承担。


避孕,带给女性的沉重和痛苦,不应该被节育环背锅。我们也许只有在前进之后回头看,才能真正意识到,当时身在其中的人,在那个时期,因为环境和人为因素所限,意识不到的不足和错误。

没有百分百可靠又安全的避孕方法,除非你一辈子保持单身禁欲。庆幸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在避孕方法的探索上,我们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在考虑这些选择的时候,客观看待,正确使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不仅是对避孕的负责,也是对另一半的爱护。

无论将来,避孕的方式会如何发展,能实现多么先进的进步,飒姐希望所有人应该记得这句话:

避孕从来不是女人的义务。在避孕这件事上,男性,从来都不应该缺席。

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改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男性意识到自己在「避孕」这件事上,应该更好地参与进来。而被视为「残害了一代中国女性」的节育环,也应该得到大家一个公平的对待。

毕竟,作为一种避孕工具,它曾经如何被人们使用,总是身不由己。


参考文献:

[1]Buhling KJ, Zite NB, Lotke P, Black K, for the INTRA Writing Group Worldwide use of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on: A review. Contraception. 2014;89(3):162.[2]Heinemann K, Reed S, Moehner S, Minh TD[3]Risk of uterine perforation with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and 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s in the European Active Surveillance Study on Intrauterine Devices. Contraception. 2015;91(4):274.[4]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 450: Increasing use of contraceptive implants and intrauterine devices to reduce unintended pregnancy. Obstet Gynecol. 2009;114(6):1434.[5]Farley TM, Rosenberg MJ, Rowe PJ, Chen JH, Meirik O Intrauterine devices an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Lancet. 1992;339(8796):785.[6]Long-term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pper-releasing intrauterine devices: a case-study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