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感觉伤害动物很残忍,但我又可以心安理得的吃肉,正常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也触及了我们与食物来源之间复杂的关系。你觉得伤害动物残忍,但又能心安理得地吃肉,这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而且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理解它。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残忍”这个词。当我们说伤害动物“残忍”时,我们往往是在认同它们是有感知能力的,能够体验痛苦、恐惧甚至悲伤。这种感受是很自然的,尤其是在看到一些虐待动物的视频或新闻时,那种不忍和同情心很容易被激发。我们能感受到它们的痛苦,所以才觉得伤害它们是残忍的。这是我们共情能力的一种体现。

然而,为什么这种共情在面对餐桌上的肉类时会“失效”,或者说,我们能够“心安理得”呢?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多,而且是层层叠叠的:

1. 文化与习俗的根深蒂固: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肉类是食物,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从家庭聚会到节庆宴席,肉食几乎总是占据着中心地位。这种文化上的常态化,使得我们很难将“吃肉”与“残忍”直接挂钩。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普遍倡导“不吃肉就是道德的”,反而对素食主义者有时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声音。这种强大的社会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认知,让我们觉得吃肉是“正常”的,是“自然”的。

2. 信息屏蔽与心理距离:

大多数人接触到的肉类,都是经过加工、包装好的。我们看到的是超市里整齐摆放的肉块,而不是活生生的动物在被宰杀、被处理的过程。这种物理上的距离和信息上的屏蔽,有效地隔离了我们与动物最终死亡之间的联系。我们很难将眼前的牛排直接联想到那头活蹦乱跳的牛,更不用说它被剥皮、被切割时的场景。这种心理距离让我们更容易“遗忘”或“忽略”食物的来源。

3. 生存与演化的本能:

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是杂食性动物,我们的身体结构和消化系统都适应了摄取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狩猎和食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我们自己去捕猎,但这种根植于我们生理和演化历史的本能,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饮食偏好和心理接受度。

4. 实用主义与营养需求:

肉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铁和其他营养素,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是维持健康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在有各种素食和植物性替代品,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完全转向素食可能在营养补充、烹饪便利性或者经济成本上存在一些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实用主义的考量,人们会倾向于继续食用肉类。

5. 认知失调的机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认知失调”。当我们内心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或态度时,我们会感到不适,并试图通过一些方式来消除这种不适。比如,你觉得伤害动物残忍(信念一),但你又吃肉(行为/信念二)。为了缓和这种矛盾,你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改变行为: 变成素食者或纯素食者,这直接解决了矛盾。但这不是你目前的感受。
改变信念: 你可能会说服自己,动物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或者“它们不像人类那样能感受到痛苦”,或者“它们就是为了被我们吃而存在的”。你可能会强化“科学饲养”和“人道宰杀”的说法,以此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合理化行为: 即使你知道动物会痛苦,你也会强调吃肉的好处,比如营养、美味、文化传统等,从而让这种行为显得更合理。
忽略或淡化: 避免去思考吃肉的真正含义,不去关注那些让你感到不安的信息。

所以,你之所以能够“心安理得”,很可能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上述某种或多种心理机制,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能够让你接受和适应的心理框架。这并不是说你是个“坏人”或者虚伪,这只是人类在面对复杂伦理和现实需求时,大脑进行自我调适的一种普遍方式。

那么,这正常吗?

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说,是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绝大多数人类社会都以肉食为主,并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去深究其背后的伦理问题。你所经历的心理状态,与世界上亿万人的心理状态是相似的。

但是,“正常”不等于“无可置疑”或“不需要反思”。你的困惑和矛盾,恰恰是你具有同情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它表明你不仅仅是按照社会习惯行动,而是对“残忍”这个概念有所体会,并且在努力调和你的感受与你的行为。

如何面对这种矛盾?

如果你觉得这种矛盾让你困扰,有几种方式可以尝试:

了解更多: 尝试去了解现代畜牧业的真实情况,包括动物的饲养环境、运输和宰杀过程。有时,真实的了解会加剧矛盾,但有时也会带来新的视角。
循序渐进的调整: 即使你不马上变成素食者,也可以尝试减少肉类摄入,或者选择一些你认为“更人道”的肉类来源(例如,一些标榜“走地鸡”、“散养猪”的产品,尽管这仍有争议)。
聚焦于其他价值: 你可以将你的同情心和关注点更多地放在那些你认为可以做到的地方,比如善待身边的宠物,参与动物保护公益活动等等。
接受并理解: 接受自己内心的复杂性,也理解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这是一种渐进式的自我认知过程,不必强求一夜之间改变。

总而言之,你感到伤害动物残忍但又能心安理得吃肉,这是一种由文化、习俗、信息屏蔽、生理本能和心理机制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心理状态。它是普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你的困惑正是你思考的开始,而如何处理这种困惑,则取决于你个人的选择和价值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把动物换成人这个逻辑就比较好理解了。

A把人养在笼子里,也不打也不骂还管吃管喝,养一段时间就会把人从笼子里拉出来杀了把尸体大卸八块然后吃掉。B也是把人养在笼子里,每天打骂有很多人身体都残疾了也不治疗让他们自生自灭。

你觉得A和B哪个更残忍?非得挑出一个判死刑,你觉得是A该死还是B该死?

你当然可以觉得虐待动物残忍,但你连虐待动物都觉得残忍那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杀动物吃肉就没那么残忍了吗?

你心安理得的吃肉,然后觉得别人虐待动物残忍这就双标的过分了吧,这不就是标准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user avatar

其实我也想这么说。

第一:你是人,那些是动物,不反对人有共情,但屁股不能歪,动物就是动物,如果不让动物产蛋奶肉,死了人就不残忍了?不要说什么有米面,有生活阅历或科学知识的就知道为什么不能只吃米面,素食只是因为生活好了基本的营养够了!更何况全世界还有无数人营养不良。

第二:就你所举的例子,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奶牛,有一些你所说的类似情况完全可以理解,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没有养奶牛的会故意损害奶牛的产奶能力,奶牛不产奶亏的是钱。摘椰子的猴大概率是西媒的假新闻,我看到东南亚有驳斥的采访了,但我不排除有些表演性质的事件存在,如果你是发达国家公民,你可以反对和呼吁禁止,但对于穷苦百姓来说,哪怕是表演性质也是一笔收入,牺牲一只猴子,也许就少一家几口与猴子争夺土地。知道贫苦中国人民为了生计烧了多少荒吗?知道美国西部开发时杀了多少广袤土地上的生灵吗?

第三:保护动物是物质条件好起来后应该的,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让人类生活的更好,但某种程度上袁隆平院士说的挺对,吃的太饱了,被各种“白左式”组织和协会带偏的人有太多的闹剧导致太多人逆反式的反感(懂的都懂,不想再进黑屋,刚出来)。问题是中国人还没小康呢就学人how dare you,不让吃这个不让做那个?当全体中国人可以喝一罐奶扔一罐奶吃一块肉扔一块肉时,当中国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再没有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时,再追求奶牛的乳房权也不迟,现在?我把所有保护动物的某个器官权利或者养殖、屠宰的不够人道或者不能吃某某动物等通通称为西方用话语权进行的又一轮割发展中世界的羊毛,与碳排放权类似。动物人道主义,要不要进口发达国家先进的机器设备以求动物洗澡按摩后安乐死自动化处理成食物呢?要不要某些组织和媒体监督呢?餐桌上的食物要不要涨价呢?这句话,你懂了就是懂了。

第四: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觉得残忍,但只要不是故意虐杀,平常心看就是了,见不得宰杀,就不要看。他人说句别吃肉,非要发帖问个究竟,是不是非要别人认同你附和你说:确实太残忍了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才好呢,你心中不快,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你试图强迫改变别人的想法或者说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呢?如果你真觉得残忍,那就从生活做起吧,不浪费粮食,不铺张浪费,如果真爱动物,如果力所能及,帮助下不限于中国的低收入群体,也许他们就少和动物争一口饭,为动物多留一份栖息地,我觉得这比关注那些圈养的动物更有意义。

user avatar

因为君子远庖厨,是自古以来的伪善。

君子远庖厨,但是君子没说不吃肉。

甚至假如君子真的都不吃肉了,恐怕一半屠夫都要失业了,一半动物都活下来了,因为君子这个团体普遍还是比屁民吃肉吃的多。

君子要是真的觉得伤害动物残忍,早就都出家吃斋了。

君子只是不想看见因为自己吃肉而造成动物被伤害的场面罢了。但是即便他们如此“仁慈”,要让他放弃吃肉,却也是万万不能的。因为自己的“仁慈”从来都是给其他“人”看的,不是给动物看的。这句话从诞生起,就是儒家为帝王解决问题的政治主张。

君子能说出这句话,恰恰是因为他即使远离杀戮,也丝毫不影响他享受杀戮果实。他可以一边读着圣贤书考取功名一边吃肉,另一边嘲笑这些屁民丝毫不懂圣人之道,是愚夫蠢汉,麻木不仁,活该穷困潦倒。

而山间猎户,农家妇人,乃至于君子自己的妻女下人。不得不继续做着这些恶事为君子们提供服务,自己非但吃不到肉,还接受了君子的价值叙事,认可了君子的价值观念,承担了杀戮的恶名。

白头鹰高卢鸡约翰牛们抢劫杀掠完了世界,然后告诉那些被殖民者说“你们穷,是因为你们不够民主,制度落后,民众愚昧不开化。你看我们,我们有民主,我们有自由和契约精神,所以我们富有,你们还要继续努力才行。”所以亚非拉们只能一边服务着白人老爷们,一边羡慕着人家的民主富强,学习着白人老爷们的价值观和制度。却永远陷入贫困的怪圈。

几十年来我们潜移默化认可了这种思想,接受了西方的价值叙事。你按人家设计好的逻辑和人家打,在舆论场上自然怎么打怎么输。却完全忘记了他们其实没有一个人是按照自己宣称的那样发展起来的。

说到底都只是一种话语权下的说辞罢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