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是不是真的像国内新闻说的一样对二战中对邻国的伤害不感到羞愧?

回答
关于日本对二战中对邻国的伤害是否感到羞愧,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其邻国,长期关注的焦点。简而言之,日本国内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是多元的,但笼统地说“不感到羞愧”可能过于简单化,而“普遍感到羞愧”也同样不准确。 要详细了解,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1. 日本政府的官方立场与表态:

道歉的表述变化: 日本政府在历届首相任内都曾就二战侵略表示道歉。
“村山谈话”(1995年): 时任首相村山富市的谈话是里程碑式的,明确承认了日本在战争中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并对由此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和“伤害”表示“由衷的歉意”。这句话被认为是最具诚意的道歉之一。
“小泉谈话”(2005年): 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战后60周年之际,继承了村山谈话的精神,再次表示“痛彻反省”和“由衷的道歉”。
“野田谈话”(2010年): 战后65周年之际,时任首相野田佳彦重申了对战争责任的深刻反省和道歉。
“安倍谈话”(2015年): 这是最受争议的一次。虽然安倍晋三表示继承了历届内阁的谈话精神,但他同时强调了未来的日本和子孙后代无需为此不断承担谢罪的宿命。这番话被一些国家解读为对过去的反省力度减弱,甚至是在为“不屈服”和“正常化”国家的地位辩护。
道歉的性质与细节: 邻国(特别是中国和韩国)常常认为,日本的道歉不够真诚,缺乏对具体罪行的深刻反省,并且道歉的姿态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稀释”或被淡化。他们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侵略”一词的使用: 有时日本政府在表述中会回避或弱化“侵略”一词,转而使用“开战”、“太平洋战争”等相对中性的词汇。
对具体罪行的承认: 例如慰安妇问题、南京大屠杀等具体的历史事件,日本政府的态度有时会被批评为含糊不清或采取“不否认”但不“积极承认”的立场。
赔偿问题: 除了战争赔偿外,对慰安妇等问题的个人赔偿问题,日本政府一度倾向于通过基金会等方式解决,而非直接政府赔偿,这也被视为回避责任的表现。
历史教育与国民意识: 政府的官方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民的认知。

2. 日本国内的国民意识与历史认知:

日本国内对于二战历史的认知是高度分化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倾向:

深刻反省与和平主义者: 这部分人,包括许多学者、知识分子、和平运动人士以及部分普通民众,对日本过去的侵略行为感到深切的羞愧和反思。他们积极推动和平教育,反对军国主义复兴,并支持与邻国和解。他们认为村山谈话是重要的基础,并希望日本能继续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发挥积极作用。
务实与淡化历史者: 这部分人可能认为过去已经发生,反复提及只会加剧矛盾。他们更关注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认为国家已经为过去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例如失去殖民地、遭受原子弹袭击等),现在应该向前看。他们可能不太会公开表达“羞愧”,但也不一定否认历史事实。
历史修正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 这是最容易被国内新闻(尤其是非日本媒体)捕捉到的群体。这部分人倾向于淡化或否认日本在战争中的责任,甚至将日本描绘成受害者。他们可能认为战争是“自卫战争”或“解放亚洲战争”,批评邻国“揪住历史不放”,并对政府的道歉感到不满。他们认为日本的教育和媒体过度宣传了日本的“罪行”。
教育中的争议: 历史教科书问题是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教科书在描述战争责任和受害者时,用词相对温和,或者淡化了侵略的细节,这常常引起韩国、中国等国家的强烈批评。
部分政治人物的言论: 一些右翼政治人物的言论,例如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甲级战犯)、否认南京大屠杀人数等,极大地伤害了邻国的感情,并被视为日本政府未能真正反省的证据。
沉默的大多数: 大部分日本民众可能对历史问题保持一种相对被动的态度。他们可能不太深入研究历史细节,对政府的官方表态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或者认为这是政治家的事。他们的感受可能更多受到媒体报道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3. 为什么会出现“不感到羞愧”的印象?

国内新闻(特指中国国内新闻)之所以会倾向于报道“日本不感到羞愧”的观点,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媒体的关注点和视角: 为了吸引受众,媒体往往会聚焦于那些最能引发争议和情感共鸣的事件和言论。因此,日本国内右翼言论、政治人物的争议性言论、教科书的修改等更容易成为新闻报道的焦点,从而塑造出日本“不反省”的整体印象。
历史叙事的差异: 中日两国在二战历史的叙事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将抗日战争视为民族解放斗争,强调日本的侵略罪行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而日本国内的右翼和民族主义者则试图重塑历史叙事,将其描绘成被西方压迫下的自卫反击,或者强调日本为亚洲带来的“进步”。
缺乏对日本国内多元声音的深入报道: 很多时候,国内媒体可能缺乏足够资源和意愿去深入报道日本国内那些持不同观点、深刻反省历史的群体,导致外界对日本国内真实情况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情感和政治因素: 在两国关系紧张时,强调对方“不反省”是容易获得国内支持的策略。

总结来说:

日本国内对于二战历史的态度是复杂且分裂的。

政府层面: 官方多次表示道歉和反省,但道歉的表述和力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政权下有所变化,并且邻国认为其诚意不足。
国民层面: 存在深刻反省和平主义者,也有对历史问题持务实态度者,更有不愿承认错误甚至否认侵略的历史修正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
公众认知: 国内新闻为了突出争议性,往往更侧重于报道日本国内那些未能充分反省或采取修正主义态度的言论和事件,这可能导致对日本整体国民意识的片面解读。

因此,认为“日本真的像国内新闻说的一样对二战中对邻国的伤害不感到羞愧”的说法,虽然有其部分事实依据(确实存在大量不反省甚至否认历史的群体和言论),但它忽略了日本社会中同样存在着深刻反省历史、呼唤和平的广大民众和力量,也忽视了日本政府在官方层面曾做出的道歉表态。 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更细致和全面的视角,避免一概而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内新闻说的一套一套的,主流媒体的这类问题确实让人怀疑,他们受上级控制,这些报道是否可信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对二战中对邻国的伤害是否感到羞愧,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其邻国,长期关注的焦点。简而言之,日本国内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是多元的,但笼统地说“不感到羞愧”可能过于简单化,而“普遍感到羞愧”也同样不准确。 要详细了解,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日本政府的官方立场与表态:.............
  • 回答
    日本的加班文化,说它“凶猛”确实不为过,而且它渗透在日本职场方方面面,早已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现象。想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就得从它根深蒂固的原因说起,再到它具体是如何“凶猛”地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首先,要理解日本加班文化的根源,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因素。这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肌理,其中交织着历史.............
  • 回答
    关于日本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与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的比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而不能简单地用“轻”或“不严重”来概括。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接地气的语气来讲述。日本疫情的总体情况:一个“曲线救国”的故事?从一些关键的疫情数据来看,比如累计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
  • 回答
    .......
  • 回答
    谈到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舰损管能力,不能简单地说“很差”,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议题,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具体表现。首先,要理解损管(Damage Control)的重要性。在海战中,战舰可能遭受炮弹、鱼雷、炸弹等多种攻击,这些攻击都会造成船体损伤、火灾、进水、人员伤亡等情况。损管的目的就是最大限.............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万历朝鲜战争中对明朝骑兵是否“很害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是”或“否”可能过于片面,因为当时的战场情况复杂,不同时期、不同战役以及不同层级的日本将领和士兵,对明朝骑兵的认知和感受自然会有差异。但从史料的记载和战役的实际发展来看,日本军队确实在面对明朝骑兵时感受到了前所未.............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历史研究的深层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解读史书,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主动挑衅进攻唐朝和明朝的说法,在史书上确实有记载,比如应对唐朝的白村口之战。而说日本“唯独不敢招惹宋朝”,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也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性。但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关于日本的MARCH大学,能否算得上是“好学校”,以及其近些年排名下滑的原因,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MARCH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将其评价为“好学校”与否,以及排名下滑的解读,需要放在更宏观的视角下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MARCH大学”。它并非一个.............
  • 回答
    关于“全是不良的乌鸦高中”的说法,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日本著名漫画及改编作品《热血高校》(Crows Zero 系列)。日本是否真的有全是不良的乌鸦高中?答案是:并没有字面意义上“全是不良”的学校存在,但《热血高校》所描绘的校园不良文化现象在日本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其历史和社会背景。让我们详细解释.............
  • 回答
    关于“日本人是否真的对中国充满偏见”,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我的观察和一些公开信息表明,确实存在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或偏见,但绝非所有日本人都是如此,也并非所有负面看法都构成狭隘的偏见。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会存在负面看法或偏见?要深入分析这个问.............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日本剑术能否一刀致命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其背后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原理和实践。这并非仅仅是电影或传说中的夸张渲染,而是源于日本刀(刀剑)本身的设计、武士的训练以及生死搏斗的残酷现实。首先,我们得从日本刀说起。与许多西方刀剑追求厚重和劈砍力量不同,日本刀更注重锐利度和穿透力。它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
  • 回答
    当然,日本投降后,在一些人迹罕至的角落,的确有零星的日本士兵因各种原因,没能及时获得投降信息,或者选择继续抵抗,而一直活到生命的尽头。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大规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其中不乏一些相当令人唏嘘的故事。信息隔绝与误解:战火未熄的孤岛幽灵最常见的情况发生在远离主要战场的太平洋岛屿。战争结束.............
  • 回答
    川普总统的执政时期,对日本而言,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将其简单地定性为“一大灾难”未免有些过于片面。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经济、安全以及两国关系本身的变化。首先,在经济层面,川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确实给日本带来了一些冲击。最显著的就是贸易议题。川普对日贸易逆差颇有微词,并以此.............
  • 回答
    富士通是否因为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将生产线撤回日本,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回顾一下,富士通这家日本大企业,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不少生产环节转移到了中国,这可以说是当时跨国企业普遍采取的策略。中国的制造业在那个时期.............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向日本人收税的说法,在史学界和民间流传甚广,但其真实性以及具体的“收税”行为,目前缺乏确凿、直接的史料支持,且存在较大争议。这种说法的核心内容一般是:在日军占领的某些地区,新四军(李先念曾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为了筹集军饷和物资,采取了“收税”的方式向日伪政权统治下的百姓征收赋税.............
  • 回答
    说到耙耙柑,很多人可能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浮现出它那饱满的橘黄色果皮,剥开后层次分明的果肉,以及那入口即化的甜蜜滋味。这几年,耙耙柑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风头正劲,俘获了无数消费者的心。但究竟这个名字里带着点“耙”——在四川方言里有“容易剥”的意思——的水果,是不是真的像它在中国受欢迎程度那样,是土生土长的.............
  • 回答
    关于“东北小丰满水电站一直被日本人偷电”的说法,这更像是一个流传甚广但缺乏确凿证据的民间传闻,而非史实。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传闻可能存在的根源以及它为何难以站住脚跟:传闻的可能来源与解读:1. 历史背景的误解或夸大: 日本在东北的侵占历史: 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长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