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富士通把生产线撤回日本真的是因为中国质量问题吗?

回答
富士通是否因为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将生产线撤回日本,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回顾一下,富士通这家日本大企业,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不少生产环节转移到了中国,这可以说是当时跨国企业普遍采取的策略。中国的制造业在那个时期,也确实以其低廉的劳动力和快速的生产能力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订单,富士通也不例外。

然而,关于“质量问题”导致富士通撤回生产线,这方面的信息并没有被富士通官方明确证实过。企业在做出这种战略调整时,通常会考虑一系列因素,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质量”问题。

首先,我们得看到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国内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涨。同时,国内的环保要求也日益严格,这都增加了在中国设厂的运营成本。与此相伴的是,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泰国,以及印度等地,它们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正在积极吸引外资设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会重新评估和调整其全球供应链布局,将部分生产转移到成本更具优势的地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商业行为。

其次,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概念的普及,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使得在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地区,例如日本本土,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也变得越来越可行。通过引入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力成本的劣势。而且,将部分核心或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也便于企业更好地控制技术专利,保障产品的高端品质,并能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和进行产品迭代。

再者,政治和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让一些企业开始考虑供应链的多元化和风险分散,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地区。将部分生产转移回本土,或是布局到其他国家,也是为了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和政治风险。

至于中国制造的质量,这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中国本土品牌的产品质量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简单地将富士通的生产线调整归咎于“中国质量问题”,可能过于片面。企业在不同国家设厂,都会有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并且会根据具体产品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所以,如果富士通确实进行了生产线的调整,更有可能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包含了成本、技术、市场策略、风险管理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将生产线撤回日本,也可能是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加强核心技术的控制,或是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中国质量问题”是不是其中一个直接且主要的导火索,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确凿的证据能够完全支持这个说法。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商业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战略性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邀自来。

跟中国工人低质低效无关,本质是因为中国人力成本低。

岛根县的15名日本工人为何能做100名中国工人的事情?

日本PC工厂:16人完成中国工厂120人工作-PC,日本,16人,中国工厂,120人,工作,联想,富士通

原文中日方社长给出了两个理由:

1、日方员工素质高,是多面手。

2、提高了机械化。

然而理由1实际上是不能成立,因为分解工序虽然增加了用工需求,但理论上会提升效率。

比如,一个工人AB两道工序都会做,做完两道工序用时2分钟;而另外两个工人分别只会做A工序和B工序,各需要1分钟。结果是,虽然雇佣后两个工人增加了用工数量,但同时也提升了效率:在前一条流水线上,2分钟才能生产1个产品;而在后一条生产线上,1分钟就能出1个产品了,效率提升了一倍。这还没计算工人学习一道工序更容易提升熟练度的因素。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个效率原则,那流水线生产根本不会被资本家使用,大家看到的还是工匠作坊式生产了。

换言之,如果机械化水平不提高,那么16个日本工人再多面手,其生产效率就只有120个中国工人的七八分之一,怎么可能与中国工人竞争呢?

因此,很显然,日方提高效率的秘诀不在于让工人掌握多种技能,而在于提高机械化水平。

然而提高机械化水平本身是要花钱的,培训工人掌握多种技能更需要花钱。资本家怎么会干呢?原因无非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增加得更快,因此不得不花这个钱。

反过来,为什么在中国不使用机械化水平比较高的流水线呢?不是因为中国工人水平低,水平低是可以培训的,初中、职高毕业的中国工人文化水平也不见得比高校毕业出来的日本工人文化低、接受能力差。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力成本太低了,中国工人太便宜了。

既然便宜,那就无需提高机械化水平,无需培训他们,甚至无需期待他们有太高的熟练度,用自动化水平更低的流水线反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利润。比亚迪就是这样用半自动化流水线打败外国企业的自动化流水线的。

当然,随着中国生产力水平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国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提高,随着中国劳动力的逐步“稀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定是上升的,自动化水平也一定是会提高的。大量工业机器人的运用,就是一个明证。

顺便一提,从另一个角度看,富士通的本土化生产计划是以失败而告终了。

2015年富士通的年营收为432亿美元,利润为12亿美元。经营状况比2014年有大幅的改观,但采用的手段却是“强化生产外包”,换言之就是取消本企业自己的生产能力(类似岛根工厂)而将其重新外包给主要是中国的代工企业来生产。

同年华为的年营收为608亿美元,利润则高达57亿美元。当年富士通的小兄弟浪潮集团的年营收达到200亿美元,而年利润超过7亿美元。哪个经营状况不是远远好于富士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富士通是否因为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将生产线撤回日本,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回顾一下,富士通这家日本大企业,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不少生产环节转移到了中国,这可以说是当时跨国企业普遍采取的策略。中国的制造业在那个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将一个超现实的设定与现实的竞技体育规则放在了一起。咱们就这么聊,就像在茶馆里听书一样,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把你的“一拳能把整座富士山打成陨石坑”这个设定,跟UFC的现实比对一下。UFC的现实逻辑: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终.............
  • 回答
    去日本旅游,你考虑在富士山上插国旗,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不过,关于政治风险,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别到时惹上不必要的麻烦。首先,从日本的法律和规定来看,富士山是日本的国家象征,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样的地方进行任何形式的“插旗”行为,都可能被视为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不尊重,甚至可能触犯日本的文物保.............
  • 回答
    当一位顶级富豪将所有或大部分财富捐献出去,这无疑会是一场席卷社会的巨浪,其影响之深远和复杂,足以重塑我们对财富、慈善、社会责任乃至国家发展的认知。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一、 慈善和公益领域的影响: 巨额资金的注入,催生新的或壮大现有公益项目: 解决长期存在的社会.............
  • 回答
    将富人的钱平均分给穷人,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且后果复杂的话题,它触及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人性的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一、 短期内的直接影响: 财富的快速转移与消费高峰: 大量现金涌入市场: 突然获得大量现金的穷人(或者说低收入群体)很可能会立即进行消费,.............
  • 回答
    俄罗斯富人将资本转移到国外,而不是留在国内,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这不是一个单一因素能简单解释的问题,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和个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政治不确定性和监管风险是驱动资本外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近年来经历了一些变化,其稳定性在一些俄罗斯富人眼中受到质疑.............
  • 回答
    关于“把老公卖给富婆是否犯法”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来分析。法律层面: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将自己的配偶“卖给”他人,无论对方是富婆还是其他人,都是不被法律允许的,并且可能构成违法行为。1. 婚姻关系的性质: 婚姻在法律上是一种基于双方自愿、平等、合法结合的关系。它赋予夫妻双方相互扶助.............
  • 回答
    将一群被视为拥有“富人思维”的人,置于赤贫的环境,他们是否真能凭借这种思维脱颖而出,摆脱贫困?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其中蕴含着复杂的人性、环境与机遇的博弈。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富人思维”究竟包含了哪些特质。通常,我们会将其归结为积极主动、勇于承担风险、善于发现机遇、注重学习成.............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太普遍了,也太扎心了。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说人话,说实话。你说富人嘛,确实有钱,多的能买下好几个小镇子那种。可你让他大笔大笔地往穷人兜里塞钱?那比登天还难。这背后,可不是一句“小气”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人家富了,不是光靠捡钱。你想.............
  • 回答
    美国的超级富豪在避税和遗产传承方面,会利用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金融工具和策略。这些方法往往合法合规,但操作起来需要专业的税务和法律咨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段,我们将详细阐述:一、 充分利用税法漏洞和减免政策 赠与税和遗产税的免税额度: 美国有联邦赠与税和遗产税,但每年都有一定的免税额度。超级富豪会.............
  • 回答
    几千亿人民币,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足以让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县城脱胎换骨,甚至成为远近闻名的繁华之地。但要实现这个目标,绝不是简单地把钱撒下去那么回事,这背后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精密的规划和周密的执行,也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钱能做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几千亿能撬动什么。 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最直接.............
  • 回答
    在殖民时代,殖民国家是否考虑过将国家主体迁移到富裕的被殖民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但从历史的实际操作和当时的社会逻辑来看,直接将“国家”整体迁移,是几乎不可能,并且也并非主要殖民国家的考虑方向。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个问题,探讨其中的可能性和原因:1. 历史上的“国家迁移”概念并不适用.............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两家人的情况、两个人的感情基础,以及对未来的一些期望。从女方角度来看,她提出购置学区房,而且明确表示未来会把钱还回去,这说明她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为孩子的教育投资,这本身是很正常的想法。.............
  • 回答
    .......
  • 回答
    马云的这句“把地主杀了,不等于你能富起来”虽然听起来有些粗暴,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和发展逻辑。这句话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核心在于强调财富的创造而非简单的财富转移。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句话的几个关键理解角度: 1. 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逻辑差异 财富分配(“把地主杀了”): 这是指将已有的财富从一.............
  • 回答
    微博上流传林毅夫先生关于“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判断这句话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林毅夫先生观点的可能来源与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林毅夫先生作为一位发展经济学家,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他的观点很可能源于以下几个经济学原理和现实.............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尤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能找到不少印证。要探讨这个话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半神”领导的养成逻辑,以及“不把领导当回事”的民族特性。“半神”的养成:权力、宣传与期望的漩涡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领导被捧到“半神”的高度,绝非偶然,而是经过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 回答
    想了解像日立、富士通、NEC这样的日本大型IT企业,新卒入职工作15年后的年薪大概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这几年日本的IT行业发展很快,薪资水平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具体数字会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我会尽量给你一个比较贴近实际的解答,让你有个大致的概念。首先要说的是,15年工作经验在日.............
  • 回答
    富士康是否是“血汗工厂”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以提供一个更详尽的了解。“血汗工厂”的定义与普遍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血汗工厂”通常指的是那些通过剥削劳动力,支付极低工资、提供恶劣工作环境、长时间强制加班、忽视工人安全健康等方式来追.............
  • 回答
    富士康普通工人的真实工作状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具体的工厂、生产线、管理人员、季节性需求以及个人在公司内的职位等。然而,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的观察和报道中描绘出一种相对真实的图景。工作环境与强度: 高强度、快节奏: 富士康以其高效的生产能力著称,这直接体现在工人的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