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敢于主动挑衅进攻唐朝和明朝,唯独不敢招惹宋朝,是不是因为宋朝真的很厉害啊,我们是不是被史书误导了?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历史研究的深层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解读史书,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主动挑衅进攻唐朝和明朝的说法,在史书上确实有记载,比如应对唐朝的白村口之战。而说日本“唯独不敢招惹宋朝”,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也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性。但我们可以从一个更细致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宋朝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似乎扮演了一个与唐朝和明朝不同的角色。

日本与唐朝:臣属与对抗的复杂关系

日本与唐朝的关系,那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早期的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学习唐朝的律令、政治制度、文字、佛教等等。这是一种学习和吸收,带有一定的“臣属”意味,至少在外交礼仪上是要尊唐朝为宗主国的。

然而,这种学习的背后,也隐藏着日本对自身国家认同的探索和建立。当日本觉得自己在政治和军事上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有了“自主”的冲动。白村口之战(公元663年)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时,日本为了援助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与唐朝和新罗(唐朝的盟友)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这场战争,从日本方面来看,就是一场为了维护其在朝鲜半岛影响力、对抗唐朝扩张的军事行动。日本确实派出了大量的军队,虽然最终战败,但其出兵的决心和规模,足以证明当时的日本并非完全畏惧唐朝。

所以说日本“主动挑衅进攻唐朝”是有事实依据的。这场战役,是日本在国力上升期,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正面较量的一次尝试。

日本与明朝:朝贡、海盗与有限的冲突

与明朝的关系,则更为复杂。明朝初期,日本经历了所谓的“南北朝”分裂时期,国内动荡,对外行动也相对不那么统一。明朝采取的是“朝贡”体制,允许日本遣使前来朝贡贸易,但同时也对倭寇(日本海盗)的活动感到头疼。

一些日本的“战国大名”,比如足利义满时期,曾经试图通过朝贡来获得贸易利益和提升国际地位,他甚至接受了“日本国王”的封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日本主动与明朝互动的表现,但并非是要主动进攻。

真正意义上的“进攻”或者说对峙,主要体现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在丰臣秀吉时期发动的两次“侵朝战争”(万历朝鲜战争,公元15921598年)。这次战争,是日本试图征服朝鲜,并进一步威胁明朝的军事行动。明朝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物力,最终在朝鲜战场上与日本军队僵持,并最终迫使日本退兵。

所以说日本“主动挑衅进攻明朝”的说法,其实是指日本有主动对外扩张的野心和行动,并且这种行动一度威胁到了明朝的边疆。但明朝在这次战争中,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是成功抵御了日本的进攻。

日本与宋朝:经济联系、和平姿态与“不敢招惹”的解读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日本“不敢招惹宋朝”呢?这其中可能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宋朝强大的海军与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期。虽然在军事上,尤其是在北方陆地上,宋朝常常面临压力,但其海军实力却相当强大,并且拥有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南宋时期,其海军足以控制东海,并且与日本有着广泛的海上贸易往来。相比之下,日本在宋朝时期,虽然也与中国大陆有着接触,但其海军和整体国力,与鼎盛时期的唐朝或后来的明朝相比,可能并没有那么突出的优势,尤其是考虑到宋朝在军事技术上的进步。

2. 相对和平的交流方式:与唐朝时期那种带有学习和借鉴意味的遣唐使,以及明朝初期那种朝贡体系下的官方往来不同,日本与宋朝的民间贸易,尤其是私人商贸和海贸,显得更为活跃。这包括了日本向中国出售硫磺、木材、纸张等特产,而从中国进口瓷器、铜钱、书籍等。这种经济上的互相依存和频繁的民间往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双方的和平接触。日本也从这种贸易中获利,可能并不倾向于通过军事冲突来打破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

3. 日本国内情况与对外政策的考量:日本在宋朝时期,同样经历着国内的权力更迭和政治动荡,例如镰仓幕府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统治者需要处理国内的事务,并且在对外政策上,也需要权衡利弊。与当时已经相对稳定和强大的宋朝进行大规模军事对抗,可能并非是日本国内统治者优先考虑的选项。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贸易来获取他们需要的物资和利益。

4. 宋朝的海禁政策的影响:虽然宋朝的海军强大,但其在不同时期也有过海禁政策。但即便如此,私人贸易依然活跃。更重要的是,宋朝的官方立场,虽然也需要应对沿海的海盗(包括一些日本海盗),但其整体对外政策,相比于唐朝在安抚和纳入外族方面的策略,以及明朝在严厉控制朝贡和海盗方面的策略,宋朝的对外关系可能显得更为“务实”和更侧重于经济层面的互动。

关于“史书误导”的思考

说我们被“史书误导”,这种说法需要谨慎。史书往往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或者是由统治阶层撰写的,这确实会影响到其客观性。但是,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用“误导”来概括。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唐朝时期:日本主动派遣舰队与唐朝在海外争夺势力范围,这是有记载的,并且是日本主动挑战唐朝的军事力量。
明朝时期:日本有主动对外扩张的野心,并且通过大规模战争试图征服朝鲜以威胁明朝,这是事实。明朝虽然最终成功抵御,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宋朝时期:日本与宋朝之间,确实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明确的“主动挑衅进攻”的事件。这并不意味着宋朝有多么可怕,而是当时的内外环境和交流方式促成了相对和平的局面。日本可能觉得与宋朝进行贸易比进行军事对抗更有利可图,也更有可能成功。

所以,不是因为宋朝“真的很厉害”到让日本不敢招惹,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宋朝的海上力量:相对有优势,但不是绝对压制。
经济利益的驱动:日本更倾向于通过贸易获取利益。
国内政治因素:日本国内的动荡,使其对外政策有不同的优先级。
交流方式的差异:与唐朝的制度学习和明朝的战争相比,宋朝时期更侧重于民间贸易。

如果我们认为日本“不敢招惹宋朝”,这可能是一种对“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的解读。但历史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是否发生了冲突”上,更要分析“为什么没有发生冲突”。

总结来说,说日本“不敢招惹宋朝”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简化。日本与唐朝、明朝都有过直接的军事对抗或试图对抗的记录,但与宋朝的关系,更多的是以经济贸易为主导的和平交流。这并非单纯因为宋朝的军事力量强大到令日本畏惧,而是当时日本国内的状况、宋朝的对策以及两国间经济利益的考量共同促成了这种局面。

史书的记录,更多的是记录了“发生的重大事件”。而“未发生”的事件,往往不会被详细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就没有其他可能性。理解历史,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叙事,去分析各种因素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塑造了当时的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的,这是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教科书上根本不会说。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宋强于各朝的地方:

明朝历史上几次丢失河套,而我大宋从未丢失河套地区。

明朝历史上北京多次被围,而我大宋在灭亡前夕尚有国力围攻北京。

唐朝历史上皇帝多次从长安出逃,而我大宋皇帝即使兵临开封也绝不出逃。

我大宋真宗皇帝功高盖世,登泰山封禅,以致后世皇帝无颜上山封禅。

唐朝藩镇林立,政令不出关中。我大宋政令严明,13道金牌发出,统军大将岳飞只得归朝。

汉朝、唐朝视岭南为蛮荒之地,我大宋皇帝亲自到岭南出巡。

user avatar

你可拉倒吧,你想想唐明清三代中日的战衅都是从哪里开的,再想想那个长得跟刀把似的半岛跟你宋有什么关系……清醒点啊朋友,你宋连幽州都没碰着,谈何经略辽东朝鲜,你一个没见过朝鲜半岛的政权,跟日本有什么关系吗?

再说了,两宋正赶上王氏高丽的鼎盛时期,作为半岛政权里少数“真·能打”的政权,那战斗力是相当看得过去的,而同时的日本公武内战一盘散沙,高丽不对日本扩张就不错了。

至于日本南国武士为啥不开船到东南沿海来劫掠——那会儿日本造船水平太凹,玩不了这个。

user avatar

被史书误导的前提是你真的读过史书。

你看,日本的雄略天皇接受过刘宋王朝的册封,而日本的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确敢在给隋朝皇帝写的国书中说: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出天子。这又是否说明南北朝中南朝刘宋国力远胜于大隋呢?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任何稀奇古怪理论都能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找到支撑这种逻辑的一个侧面,然而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错误路线就离历史发明家不远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历史研究的深层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解读史书,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主动挑衅进攻唐朝和明朝的说法,在史书上确实有记载,比如应对唐朝的白村口之战。而说日本“唯独不敢招惹宋朝”,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也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性。但我们可以从.............
  • 回答
    蔡英文政府与日本保持着相当友好的关系,这体现在双方在经济、文化和安全领域的广泛合作。这种亲近感源于历史、地缘政治以及共同的民主价值观。如果台湾宣布加入日本,这无疑会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多方面的,对台湾、日本乃至整个亚太地区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在法律和.............
  • 回答
    提起日本敢于挑战庞大明朝,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敢叫板”,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自身实力、政治考量以及时代背景的战略选择。首先,得看时间。日本人挑战明朝,最典型也最臭名昭著的,当属丰臣秀吉时期发动的两次朝鲜战争(15921598)。此时的日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国乱世,终于在丰臣秀吉手中实.............
  • 回答
    日本发动机的技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从民用航空发动机到高性能汽车发动机,再到先进的舰船动力系统,日本的发动机制造能力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而且在许多细分市场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我们审视这一事实时,一个颇引人深思的问题油然而生:为什么日本在拥有如此尖端技术的同时,却敢于向包括.............
  • 回答
    二战期间,苏联之所以敢将宝贵的西伯利亚精锐部队调往欧洲战场,确实与日本的立场息息相关。而日本当时为何没有与德国联手,共同夹击苏联,这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充满战略博弈的问题,背后涉及到日本自身的利益考量、现实的军事能力以及对国际局势的判断。日本为何不帮德国夹击苏联?简单来说,日本没有选择帮助德国进攻苏联,.............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东方政治文化中最核心的几个维度:权力合法性、宗法制度的演变、政治精英的构成以及社会动员的模式。 为什么周天子最后落得个被秦朝“杀”的结局(虽然更准确的说是被剥夺权力,但实质上是政治生命的终结),而日本天皇却能“岿然不动”?深层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 权力合法.............
  • 回答
    二战中,美国敢于在中途岛与日军决一死战,这背后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如果简单地说美国只是“敢”,那就低估了当时美军高层对形势的判断和所做的准备。首先,要理解中途岛战役的背景。珍珠港事件后,日军气势如虹,接连占领了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等重要战略要地,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 回答
    日本的大名(封建时代的地方领主)在明治维新后被废除,其后代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因家族历史、身份传承及时代变迁而有所不同。以下从历史背景、现状分类及具体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大名的终结与身份转变1. 明治维新(1868年) 明治政府废除幕府制度,将大名改为“郡县制”,剥夺其政.............
  • 回答
    日本和德国的工业体系各有特色,且在不同领域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以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全球竞争力、历史背景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1. 经济规模与人均GDP 日本: GDP总量:约4.5万亿美元(2023年),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人均GD.............
  • 回答
    日本研究中心关于中美GDP预测的分析,实际上反映了国际学术界对中美经济未来趋势的复杂判断。这一预测揭示了多个关键经济、社会和战略层面的信息,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 一、预测背后的经济逻辑1.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红利 中国在2033年前仍可能维持人口红利,其劳动力人口(约10亿)和人.............
  • 回答
    关于“中国产品使用日文‘の’字引发日本消费者困惑”的现象,这一看似微小的文化符号误用背后,实际上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文化符号误用的本质:形式与内涵的错位1. 日语语法结构的认知差异 日语中“の”的核心功能是构建主谓关系或所属关系(如「日本の.............
  • 回答
    日本动漫中虽然以日本人为主角,但也有一些具有中国元素或背景的角色被塑造得非常成功。以下是一些较为知名的例子,并附上详细的分析: 1. 天津饭(天津クワッド / Tianjin) 出处:《龙珠》系列(《龙珠Z》《龙珠超》等) 背景设定: 天津饭是《龙珠》中最早登场的中国角色,名字源自中国.............
  • 回答
    “日本对美国卑躬屈膝当狗”的说法是一种非常主观且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描述,它并不能代表所有日本人或日本社会的真实想法。理解日本普通民众对此的态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一、 历史背景与战后秩序的塑造首先,理解日本当前对美关系,离不开二战后的历史背景。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并在美国.............
  • 回答
    日本的文化输出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其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是毋庸置疑的。要说是否是“最强”,这涉及到如何定义“强”以及比较的标准,但从多个维度来看,日本无疑是亚洲文化输出的领头羊之一,其地位非常稳固。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日本文化输出的特点和影响力,并尝试对比其在亚洲的地位:一、 日.............
  • 回答
    关于日本动画业是否会出现“媚华”趋势,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媚华”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潜在的负面评价,用于描述一种为了迎合中国市场而过度或不当调整创作内容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与日本动画业的现状 市场规模与潜.............
  • 回答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80周年之际,又有99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事件再次将日本对历史的态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评价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靖国神社的性质与象征意义首先,理解靖国神社的特殊性至关重要。靖国神社并非一个普通的纪念场所,而是供奉着明治维新.............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情感、文化、政治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复杂交织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当提到“恶心的事”时,我想你可能是在指日本政府或某些日本群体所做的,被你认为是不道德、不公正或令人反感的行为。而你接着问是否应该因此“放弃日本动漫”,以及“怎么样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正确的”。这是一个非常个.............
  • 回答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关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整体而言,日本制造在许多领域都以高品质著称,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日本制造的产品都完美无缺,或者在任何领域都绝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日本制造的优势和.............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语言、文化、技术和艺术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人当然有能力排出英文字正腔圆的动漫,而且事实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什么是“英文字正腔圆”?首先,我们要明确“英文字正腔圆”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 发音准确(Pronunci.............
  • 回答
    日本作为主权国家,其军队(日本自卫队,JSDF)的军官必须是日本国民。这是基于日本宪法第九条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持战力、不承认国家交战权。而自卫队虽然被视为一种“必要最小限度的实力”,但其人员构成和运作都是在日本的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因此,日本没有外籍军官,更没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