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日本并不是弹丸之地,16世纪末日本的产出和人口,乃至军队规模在世界上均可以看做一流强国,由于日本国内长期处于战乱时代,到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确立政权的时候,这个桃山时代的日本还未曾从战时体制转出,军队规模异常庞大,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受益者,日本从传教士和南蛮贸易中迅速进入了火器时代,对半岛(朝鲜)和大陆(明代中国)军事技术上的差距缩小到日本近世之前的历史最小时期。
日本在16世纪末开始挑战中国主导的宗藩体系的时候,全国拥有绝对数量大约在3~6W人的火绳枪兵,骑兵(骑马武士)数量大致在1.5W~2W人/骑,拥有10W以上的长枪兵和弓箭手,而且这些人都有充分的战争经验,并非临时征召的农夫而是职业和半职业化的士兵,这在当时文明世界里属于非常强大的国家和军力了。
但是,日本的这种所谓叫板,很大程度上是被近代日本的强势影响下的产物,实际上丰臣时代的日本一直在很小心的避免彻底激怒中国,双方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就是很明显的迹象——明朝同样认识到了日本并不弱,并非是可以轻易战胜的对手,所以也并没有真的施行扩大战争规模,比如直接捣巢日本,而日本也并未沿着传统倭寇时代航迹袭扰中国沿海,双方都很默契。
日本在占领汉城之前根本不知道从朝鲜进入中国的通道,那几个答主说的所谓丰臣秀吉如何狂妄占领印度中国什么的,这话是朝鲜首都被拿下后捷报传到日本,猴子在大醉之后发出的,而且是混淆了两份文书后弄出来的,中国印度朝鲜的三国处置计划同时列入的还有太阁渡海去朝鲜。
然而太阁本人从未渡过海,这是一份不久就被废弃的计划。
朝鲜人并不相信渡海是为了打中国,大同江和谈就当面质问过为何打中国会来走朝鲜,日本人连从朝鲜怎么去中国道路里程完全不知,还得打下汉城后问朝鲜人才第一次知道怎么走,这种所谓的战争计划实际上只能称之为口号,看看就算了,要当真那我也没办法。
实际上是日本在拿下平壤后基本停止了继续前进,在第一次平壤之战后,日本胜了明军也没敢继续走,而是等着沈惟敬单骑过去划下了停止线,然后十几万人就那么在朝鲜干等着大明皇帝的旨意,一直等到了李如松和宋应昌带军队到来。
至于小西骗猴子这种网络传说……李如松打着沈惟敬名义骗小西准备拿人头的时候,小西可是把大明使节到来消息传给了猴子,太阁可是正在开心的商量怎么准备接见大明使节呢。
挑战是挑战,口号是口号,然而猴子可没越雷池,中国的网络传说都是怎么噱头怎么来,比如七条里所谓皇女下嫁,猴子给的交换条件可是出十万兵为大明皇帝前驱打鞑靼呢,而且一群无良作者直接删了前提,包括很多很直白的要不皇女换民女?找人假扮朝鲜王子?这种日本人自个改的面目全非的条款,网文写手们干脆删了不提,弄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夸张日本狂傲和对比明朝无能。
朝鲜役这块被日本近代以来的国力强势,加无良网文写手们带动起来夸大的过了头,以至于扭曲到了相当别致的程度。
日本只是在中国旁边显得小,江户时代的日本有超过三千万的人口、仅次于中国的满清和印度的莫卧儿,比同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法兰西王国都多;万历朝鲜战争时期的日本(刚结束几百年的战国混战)也有将近两千万人口,三国时代的中国也就那么多人口。
一个能动员十几万军队跨海作战的国家绝对不是弹丸小国。再说了,比日本还弱小的缅甸、蒙古诸部、女真诸部甚至云贵土司(播州杨应龙)都敢跟明朝叫板,日本的国力可比云贵土司强太多了。
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与朝鲜距离最近的明朝实控区是辽东都指挥使司,大概只有五十万户籍人口(实际人口大概在三百万左右),而明朝在辽东最多也就能支援十几万(萨尔浒)军队作战、以辽东为后勤基地在朝鲜作战能动员的兵力只会更少(撑死十万);朝鲜自己也只有六百万人口,承平已久武备废弛。再加上嘉靖倭乱给日本人造成的错觉,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觉得自己能吃掉朝鲜,不算太狂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